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
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
《魚游到紙上》這篇課文記敘的是“我”去玉泉觀魚,認識了一位聾啞青年,發現他畫的魚栩栩如生,就像在紙上游動一樣,贊揚了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作者對這位身殘志堅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聾啞青年愛魚愛到忘我的境界為主要線索,寫成了這篇內容生動、具體的文章。本文抓住人物動作、語言細致入微描寫,對聾啞青年的外貌,“特別”的神態、動作刻畫傳神;語言平實而含義深刻,很有啟發性,令人回味無窮。對于本課的教學,我主要引導學生找出文中描寫青年的外貌、觀魚、畫魚動作神態的相關語句,再依據這些文字,在空白處作一定的批注,寫下一些自己的點滴體會,并談談自己通過朗讀體會到的人物形象。最后談對“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心里”的理解,然后再進行交流、探討、達到理解課文的內容、品味語句,體會人物品質的目的。在學文,美讀之后,我還引導了學生積累運用文章寫作方法,完成課后小練筆,做到讀寫、讀思結合。
全這節課,我始終不忘運用充滿激情的鼓勵語,調動學生朗讀和學習的積極性。孩子學習興趣很濃,回答也很積極 ,不過還需激勵學生在思考上逐層深入。當然通過這節課自己也學到了很多,收獲很多,感受也很多。首先,在對于教材的駕馭和處理上,我漸漸地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在對于語言文字的品味上,我逐漸有了一些自己的感受。在調動小組互幫互學的積極興趣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中,在40分鐘“快樂課堂”學習,我慢慢地開始走向熟練,體會到在課堂上心理和應變能力的調節上,是一門充滿快樂的藝術。
《魚游到紙上》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魚游到紙上》這篇課文記敘的是“我”去玉泉觀魚,認識了一位聾啞青年,發現他畫的魚栩栩如生,就像在紙上游動一樣,贊揚了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作者對這位身殘志堅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聾啞青年愛魚愛到忘我的境界為主要線索,寫成了這篇內容生動、具體的文章。本文在寫法上有兩個特點,一是人物描細致入微,對聾啞青年的外貌,“特別”的神態、動作刻畫傳神;二是語言平實而含義深刻,很有啟發性,令人回味無窮。
我執教的是第一課時,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課內檢查交流等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落實基礎知識的訓練,回歸自然教學。
在教學識字過程中,我把十一個生字分成三組進行檢查和指導:第一組:港、繡、揮、啞、缸(教師讓學生認讀,指導“港”左右結構的字的書寫);第二組:罷、茍、聾、壺(指導認讀和書寫);第三組:澈、徽(比較認讀)。這樣處理生字可以讓學生更加了解字的結構,教師順勢進行左右結構的字的書寫指導,將識字教學落實到實處。
在教學過程中把握文章重點的同時,體現語言文字的訓練,如我抓住“揮筆速寫、工筆細描”這兩個詞,讓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進行理解并出示范畫進一步感受兩種不同的畫技,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授課中我還特別注重讀書的訓練,自由讀、默讀、個人讀,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多種形式朗讀的基礎上,我還注重學生自身對讀文的評價,讓學生不僅學會聆聽同學朗讀,而且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來不斷修正自己在朗讀方面的欠缺,學生朗讀在主動發現和評價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