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寓言兩則(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教案)
師:從哪兒看出紀昌花大功夫練眼力?看準目標不眨眼和把小目標看大與射箭百發百中有什么關系呢?
師:練眼力可以說是射箭的基本功。學射箭如此,學其他技能也要練基本功嗎?你能否舉例談一談,比如游泳、騎車、使用電腦……
師:紀昌成為神射手,除了基本功扎實外,你認為還有什么原因?
4.結合句子體會人物的想法,要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扁鵲和蔡桓公的想法。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的話,扁鵲為什么還要三番五次去說?蔡桓公渾身疼痛后,派人去請扁鵲,他又是怎么想的?扁鵲沒被請來,蔡桓公會怎么想?體會扁鵲和蔡桓公的想法,對理解寓意會大有幫助。
5.加強朗讀指導和評價,通過朗讀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形象。比如紀昌練眼力時的動作,要讀出寓言夸張的描寫──“兩年以后,紀昌的本領練得相當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針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會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紀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來,練到后來,大得竟然像車輪一樣”;比如扁鵲的機警──看到大王生氣,他“連忙退了出來”,看到蔡桓公病重,“老遠望見蔡桓公,只看了幾眼,就掉頭跑了”。知道蔡桓公會找他,“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這些句子,只有讀出來,人物形象才會鮮活起來。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編成課本劇演一演。
6.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如,紀昌學射的成功固然是因為他有扎實的基本功,但也與他學習的態度、恒心、毅力和老師指導有方分不開;再如,學生對蔡桓公的評價,也應見仁見智。可以譴責蔡桓公自以為是,可以給他講病須及早醫治,不要諱疾忌醫,要善于聽別人的忠告、接受別人正確意見,防微杜漸的道理,還可以指出蔡桓公左右之人的阿諛奉承,不加勸諫等。
7.可向學生推薦古今中外的經典寓言故事。
《寓言兩則》教學案例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激發讀書興趣
我們讀過《驚弓之鳥》的故事,還記得故事中的更贏嗎?他不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今天,我們再去認識兩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們是誰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體出示句子:
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請教。
讀句子:說說從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還想了解什么?(學生可能說:知道飛衛和紀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紀昌是飛衛的徒弟,并且他能百發百中。可能提出這樣的疑問:飛衛是怎樣教紀昌的,使他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開心中的疑問,我們就來讀寓言故事《紀昌學射》,我想,你不僅會從故事中找到答案,還會得到有益的啟示。
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為心中的疑問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問題想跟大家探討?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三、交流討論,朗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注意相機指導讀正確詞句。
2.匯報紀昌怎樣學射的,指導學生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紀昌想學習射箭,向飛衛請教。飛衛讓他練眼力,先練眼睛盯著一個目標,一眨不眨,后練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紀昌都照做之后,飛衛才開始教他開弓、放箭。后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3.討論疑問和交流啟示。
學生可能提出以下疑問:
飛衛為什么先讓紀昌練眼力,而不先教他開弓放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