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之思維導向
所以我抓住教學時機,鼓勵學生求異思維,圍繞這個議題各抒己見。學生說出可能的或不大可能的解救辦法就是創造性思維訓練的一個過程。接著,通過討論,排除那些不合理或不可能的解救辦法之后,“船長強逼兒子跳水”這一辦法才凸顯其現實的可行性。這是思維的集中,即輻合思維,由此進一步理解船長的果敢精神。這時,再繼續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在孩子千鈞一發之際,其他人束手無策,船長卻這樣沉著,能及時想出“跳水”的辦法來?這樣的分析綜合,使學生的認識深化了一步,思維得到了發展,使他們初步意識到船長身上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統一。學生的思維有了變通性,這正是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所需要的,所以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訓練應該結合文本具體情況,抓住教學時機,既重視問題的“多解”,又要引導問題的“一解”,以達到求異與求同的辨證統一。
通過教學反思,我得到這樣的啟示:輻合思維與發散思維是相輔相成、辨證統一的。它們是智力活動中求同與求異的兩種形式。求異強調主體去主動尋找問題的“一解”之外的答案,強調思維活動的靈活和知識的遷移。求同強調主體找到對問題的“正確答案”,強調思維活動中記憶和分析的作用。求同是求異的基礎,求異是求同的發展。在教學活動中,離開了過去的知識經驗,即離開了輻合思維所獲得的一個“正確答案”,就會使思維失去了出發點;離開了發散思維,缺乏對學生靈活思路的訓練和培養,就會使思維呆板,即使學會一定知識,也不能展開和生發創造性,進而影響知識的獲得和輻合思維的發展。
[問題設計]
1、如果你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2、在教學中,你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嗎?你是如何處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