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樂隊》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上冊
(2)集體匯報交流
預設學生匯報交流情景
(一)匯報簡略描寫的有哪些動物?(燕雀、鶇鳥、甲蟲…….)
課件播放動物們的圖片及聲音。生用書中的語言描述畫面。
(二)讀文悟情
師:詳細描寫的有哪些?
①鶯:理解“囀啼”的意思。課件播放。作者是怎么知道鶯白天黑夜在唱歌?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動物的情感。感情朗讀。
②啄木鳥:體會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③天牛:體會破折號的用法。明白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從反問的修辭手法中體會作者的驚喜之情。感情朗讀。
④蚱蜢:想象可能發出什么聲音?模仿。
⑤紅水鳥:模仿聲音,體會到什么?
⑥沙雉:理解“異想天開”、“不折不扣”的意思。體會作者的心情。
(設計意圖:在孩子的交流匯報中,相機出示圖片及聲音,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通過品讀句子、詞語來體會作者的感情,解決了課文的重點、難點。)
6、師:多么快樂的聲音啊,作者全聽到了,還把他聽到的聲音用一句話寫出來了,快快到文中去找找看。
根據學生匯報出示句子:
在森林里,可以聽到清脆的獨唱、拉提琴、打鼓、吹笛;可以聽到吠聲、嗥聲、咳嗽聲、呻吟聲;也可以聽到吱吱聲、嗡嗡聲、呱呱聲、咕嘟聲。
這句話采用了怎樣的句式?(排比)從這句話中你能體會出什么?
師:嘈雜而又美妙,和諧而又喧鬧的聲音交織在一起,真可謂一支神奇的林中樂隊。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加強對語言文字感悟,是語文教學的本質特征。)
7、師:在森林里,小動物們各顯其能,用自己獨有的方式為我們奏響了一曲又一曲美妙的樂章,孩子們,是誰把我們帶到這個神奇的林中樂隊,聽到這悅耳的聲音的?他為什么能發現?
我們在字里行間處處能感覺到作者的身影,清晨他早早地來到森林,夕陽西下,還流連于大自然之中。他撥開草叢,躡手躡腳地走近,他蹲下身子,仔細地尋覓,他躲在樹后,注視著從遠處走來的動物。他駐足凝神,他側耳傾聽。只有熱愛大自然、熱愛動物的人,才會這么仔細地觀察,才會把森林的喧囂比喻成林中樂隊在演奏。
8、課件播放劉興詩評論作者比安基的話,推薦閱讀:《比安基科學童話精選》、《森林報》、《少年哥倫布》。
(設計意圖:在教師的語言營造中,在課件的解說中,進一步使孩子了解作者比安基。推薦閱讀,將語文延伸到課外中,激發了孩子的課外閱讀興趣。)
9、師:優美的音樂總能讓人浮想聯翩。播放音樂《森林狂想曲》。
想象:森林里還有哪些動物在唱歌奏樂?用上從文中學到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及象聲詞,以“森林里所有的動物都在唱歌奏樂…….”為開頭寫一段話。
(設計意圖:聽音樂想象畫面,開發新的學習資源,開闊學生的思路,與本單元主題“音樂”相結合,符合課改的精神。仿照從課文中學到的寫作方法進行片段的練習,讀寫結合,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達到了課堂檢測的目的。)
三、總結語:
孩子們,只要你們也能熱愛生活,親近自然,有一雙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的眼睛,用心聆聽,那么你們將會發現音樂就在我們身邊,音樂就會屬于你!
(設計意圖:再次激發學生的情感,拉近與生活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