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路徑》教學實錄和反思
話題一:在眾多的園主中格羅培斯為什么單單從一位老太太身上得到啟發呢?[依據文本,拋出話題,展開一個對話平臺和環境]
生自讀三四自然段之后交流。
費凡:因為老太太任其選擇的做法使大師深受啟發。[這一回答看似回答了上面的問題,實則學生對任其選擇并不真正理解,所以,話題得往下深入剖析]
陳蒙:別的園主只能讓人買那采好的一串葡萄,而老太太能讓人在葡萄園里任意地采。[這位學生對上面一位學生的回答進行了補充,進了一層][只是這種補充不是教師的點撥之下,而是在學生之間的互相啟發之下,這是學生在與文本對話,也是師生對話,生生對話]
師:我們來看看別的園主是怎么賣葡萄的,誰來找出課文中的句子讀一讀。[在學生初步了解的情況之下,讓學生再次接觸文本,走進文本,進行深度的理解和體悟]
戴潔讀。
師:別的園主是怎么做的?[把話題剖析,在比較中發現]
夏凱杰:是自己摘了葡萄給別人。
許鑫濤:是摘了葡萄賣給別人。
師:是賣給別人并且一路地吆喝,那這樣的吆喝有用嗎?生齊說:沒用。師:賣葡萄的結果是什么?
生齊:很少有人停下來。[這里教師有點心急,其實要相信學生,要給學生思考發現的時間,讓學生多讀讀書,他們就能說得更好。不能以教師的理解來代替學生的發現,以教師與文本的對話來代替學生理解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困難。自己摘到的果子更甜,學生才能體會到思維的快樂,學習的快樂。這里犯了個錯誤]
師:很少有人停下來,賣不出去,可以想象這些園主是多么的失望,心情多么的沮喪。那老奶奶是怎么做的呢?請你找出課文中有關的句子告訴大家。
許嘉文讀。
師:只要在箱子里投五法郎就能摘一籃葡萄。她是這樣做的,她有沒有一路吆喝?生:沒有。
師:她是無人看管的。五法郎就能摘一籃,那她賣葡萄的結果呢?[這里的問題毫無價值是無效的,浪費時間]
潘鵬飛:每次都是最先賣完。
師:老太太的葡萄為什么能最先賣完,她跟別的葡萄園主相比,她的辦法好在哪里?
包星茹:她可以給人一種自由任其選擇。
師:什么意思?
龔剛:就是只要五法郎就隨便你選什么,一籃葡萄。
師:如果是你,你愿意選擇哪一個園主的葡萄?為什么?[這一問題與上面一個問題她的辦法好在哪里?是重復的,兩個問題中取一個]
胡琳:老太太的。師:為什么?
胡琳:因為她給人自由,任其選擇。
許鑫濤:別人的只有一點點,而且貴,而她的隨便你摘多少,只要五法郎。師:而且便宜。
龔晨陽:還可以嘗嘗是不是新鮮。
林盛:別人賣的都是很小的,而老奶奶的大,隨你挑。
師:可見老太太的做法是多么高明,所以每次她都是——生:最先賣完。
那你說老太太一開始想到這辦法有把握嗎?也許她出于什么原因?
張夢珩:也許是出于年邁無力,無人料理。
師:對,年邁無力無人料理,所以只能用這辦法,誰知她一用這辦法到反而更好了。
師:格羅培斯就是從這老太太這種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賣葡萄的方法上深受啟發,就下車摘了一籃葡萄,立即掉轉車頭返回巴黎。
反思以上片斷,我發現課堂上有不少師生對話,看似在啟發點撥,實則是在代替學生思考。有點零碎,既然已經構建了大的話題,那就要放開手腳,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讓他們自讀自悟,而不能變成課堂上的一問一答。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要建立在多讀書的基礎之上,學生與學生的碰撞,要建立在學生自我體悟的基礎之上。必要的點撥是要的,教師在課堂上要能懂得取舍,懂得進退,該裝傻時還是要裝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