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路徑》習題和反思
聽了孩子們的發問,我的第一個想法是我們的國民素質太低了,孩子們一定是平時見多了那些不誠實的行為,所以很自然地將他們對人們誠信行為的懷疑態度與文本中的情感認知聯系起來,這就產生了差距。
面對孩子的質疑,我該如何說服他們?怎樣才能讓他們明白誠信是做人的最基本原則呢?情急之下,我想到了超市這一自選商場的經銷方式。于是就以超市為例,啟發孩子:“在我們的身邊,超市也是這樣一個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地方,那么當你們在超市購物的時候,會不會把超市里的商品偷偷裝進你的口袋帶回家呢?”孩子說:“不會,因為有攝像頭,還有人看著!薄澳且菦]有攝像頭,周圍也沒有人看見呢?”有的同學說“不會”,有的同學笑笑說“有可能會”。我說:“是啊,人的道德水平有高低之分,有的人不管有沒有人看見,他都會做一個誠實的人,這樣的人就值得我們信任;有的人只要沒有人看見,就會做一些違反道德標準的事,這樣的人就不可信任。那么葡萄園里的顧客是不是值得信任的人呢?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有關的語句來說明!焙⒆觽儚奈闹姓页隽恕八钠咸炎钕荣u完”來說明那些顧客是值得信任的人,所以葡萄才能賣完。
唉,這個“疑”解得挺費勁,上完之后總覺得自己導得太多了,幾乎要取代了孩子的思維了,卻還是找不出理想的解決辦法來,心里感到很郁悶。
無獨有偶,在聽同年段鄧老師的課時,一個孩子也提出了同樣的問題:“老師,要是有人不付錢就摘一籃葡萄上路怎么辦?”這個時候,鄧老師的處理就比我智慧得多了。她首先肯定孩子的想法,說:“是呀,起初老太太也有這樣的擔心,可是事實證明她的擔心是多余的。因為她的葡萄總是最先賣完。這也告訴我們,給人自由、任其選擇就包含著對人信任,給人尊重。而那些顧客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們是值得信任的人!蔽以谛睦锇蛋蹬宸嚴蠋熞驅W利導,在解答學生的疑問中自然地揭示了“給人自由、任其選擇就包含著對人信任,給人尊重”這個道理,實在是妙呀!
我不禁由此想到:因為鄧老師對教材的鉆研比我深入,課備得比我充分,所以教得比我到位,學生在這節課中的收獲也比我的學生大。那么,這之間的差距就是我欠孩子們的了。——真的應該好好備課,精心預設,這樣面對孩子的質疑,才能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