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教案(第二教時)(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材)
《秋天》教案(第二教時)(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材)沛縣實驗小學 張樞宜
教學目標:
1、能從字里行間體會到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2、初步領略詩歌簡潔的語言中的意蘊,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說一段話。
3、能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通過誦讀感受新詩的美。
教具準備:秋景的多媒體課件或幻燈片
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積淀情感
1、昨天我們學習了《秋天》,知道了這首詩描寫了秋天田野里、小路旁、果園里的美麗景色和豐收景象。我們也知道了語言其實是有生命的。今天我們就來細細地品這位兒童作家寫給我們讀的詩歌,看看他的語言到底是不是有鮮活的生命,在這首詩歌的字里行間又蘊含著怎樣的情感。
2、指名一位學生朗讀課文。
3、教師:;這位同學的朗讀來我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生命和活力,我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幅美麗的秋景圖。我相信同學們昨天在自學時也肯定有很多想法。
4、那么我們也首先用聲音來告訴我你們的理解——集體朗讀全文。
二、品詞析句感受秋景之美
1、秋天一到,秋風習習,那么秋風到過哪些地方呢?他們在那兒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詩一樣的語言來說一說嗎?
板示:秋風來到________________,在那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啊,她所到之處都留下了秋的足跡。你能舉出生活中的例子,說一說嗎?
板示:秋風飄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隨機發現學生講述中出現的好詞好句,加以點評。
3、教師小結:看來同學也可以當詩人,因為你們也有讓語言充滿生命與活力的本領。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課文,用你詩人一樣的眼光,來欣賞這首詩的某一句話,或某一個段落。然后將自己欣賞所得和大家做一次交流。今天我們就評出幾個“鑒賞專家”。
4、學生默讀詩歌,做發言準備,教師巡視了解學情,相機指導。
5、引導學生交流
★“打滾”、“奔跑”寫出了秋風的調皮可愛,從中體會到作者對秋風的喜愛,對秋天的喜愛。
★“抓一把……香氣……輕輕涂掉”寫出了秋風的調皮、可愛,體會到夏秋之交空氣的清香,也可以看出作者對秋天的喜愛。
★“嚷著”、“舉著”、“穿紅襖”、“披紫袍”、“紅著臉”把原本靜止的畫面寫活了,這就是動詞的作用。這些句子也讓我們產生了對這些景物的喜愛之情。似乎這些植物也有了性格。這就是擬人的作用。我們讀著讀著,就很容易在內心油然而生一種情感——秋天,我愛你!
6、學生選擇其中任意一段練習感情朗讀。
7、指名學生分小節(第二、三、四、五小節)朗讀。
三、深入理解課文意蘊
1、面對著這樣美麗的秋景,詩人的內心又涌出怎樣的想法呢?我們來看詩歌的第六小節。
2、指名朗讀。
3、你是怎么理解這兩句話的?
①“柔韌的梳子”、“井井有條”——許多植物的果實成熟了,高低錯落,顏色分明,讓人賞心悅目,顯得井井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