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兩首》教后記
本課是兩首描寫秋夜景色的古詩。第一首《望洞庭》選擇的是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豐富的想像和形象的比喻,將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繪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第二首《峨眉山月歌》描寫的是月映清江的美景,抒發作者秋夜行船時思念故鄉和友人的感情。
學新詩前我充分利用插圖這個教學資源,讓學生仔細觀察,進行聯想,并談自己的感受。再反復讀詩句,體味優美意境,理解詩意。引導學生學習詩人的比喻寫法。一學生讀完詩后對詩中的“鏡未磨”產生疑問,在他們的印象中,湖面多用銀鏡比喻,為什么用“鏡未磨”?我首先表揚他肯動腦,再簡單介紹古人用的銅鏡,接著讓孩子們看看詩中描寫的是何時的湖面,跟前學過描寫湖面的進行對比,學生明白了。我告訴孩子們,詩人用“鏡未磨”既形象地描述了洞庭湖風平浪靜的景象,又抓住了特點——是在月光下,讓人感受到當時那種朦朦朧朧的美。學生體會到了洞庭湖月光下的別具一格的美,也學習了準確用詞的妙處。
教學這兩首詩,我一改過去抄抄寫寫的陋習,引導學生讀,品,思,背。大部分學生當堂完成背書的任務。多出來的時間把學生收集到的相關詩文進行整理進行課外閱讀延伸,并以此為契機,決定再次組織詩歌大擂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