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書屋
學習給第三自然段分層,總結層意,并且概括本段的段意;試著背誦第三自然段。教學目標:
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進一步學習分層,概括層意和段意。
教學過程:
一、指名朗讀課文,檢查上節課學生初讀課文情況。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
1、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朗讀第一自然段。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問題嗎?(引導學生質疑。)
2、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書塾”是什么意思?
這一段講了幾個意思?
3、學生合作學習,展開討論。匯報學習效果。
(1)所謂“書塾”是指過去私人講學的場所。這個場所也可以稱之為教室。
(2)這段講了三個意思:
a.三味書屋從前是一個書塾。
b.魯迅小時候在這里讀過書,說明魯迅與三味書屋有密切的聯系。
c.三味書屋現在是紹興魯迅博物館的一部分。
三、圖文對照,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讀課文,理出文章的敘述順序。
(1)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畫出表示方位的詞語。
(2)按照順序說說這段運用了哪些方位詞語,順序是怎樣的?(從中間到四周)
正中的墻上掛著一幅畫……畫前面是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學生的書桌分列在四面(魯迅的那一張在西南角上)
(3)根據這種記敘的順序和課文中對三味書屋外部陳設的介紹,簡單畫出草圖。(使學生由抽象印象變為具體的認識)
(4)實物投影出示學生繪制的草圖,與課文的插圖進行對比。使學生進一步認清文章的記敘順序。學習作者由中間到四周的觀察方法。)
2、圖文對照,品味詞句。
(1)理解“照從前的樣子”、“分列”等詞語。
(2)請學生在插圖中找出魯迅的書桌,讀讀課文是怎樣寫的。
3、學生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
出示多媒體投影:(書中插圖彩色版)請學生按照方位順序,以小導游的身份介紹三味書屋的樣子。
4、通過學習,你對三味書屋有怎樣的印象?(古樸,整潔)
四、品味詞句 ,理解課文第三自然段。
1、小組學習 :
(1)交待學習任務:小組自學,想想這段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2)小組自學。
(3)交流匯報。(先寫了“早”字的形狀,再寫“早”字的來歷,最后寫“早”字的作用。)
2、抓住重點進行理解。。
(1)投影出示:魯迅幾乎天天奔走于當鋪和藥鋪之間。
“奔走”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天天奔走于當鋪和藥鋪之間?說明了什么?
(2)學生自學討論。(這句話充分體現了魯迅當時家境十分困難,也體現了魯迅一面讀書,一面幫助母親料理家務的不易。進而理解“料理”“一面……一面”等詞語的含義。這是魯迅刻“早”的外部原因。)
(3)繼續讀文體會:魯迅在受到壽老先生的批評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他虛心承受先生的批評,后悔不應該遲到。)
(4)魯迅刻“早”時,心情如何?(既后悔不應該遲到,又痛下決心,今后永遠不遲到。)
(5)他為什么要刻這個“早”字?(要時時刻刻用它來要求自己。)
(6)他“把這個堅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這個堅定的信念是什么?(是“早”)這個“早” 對他的一生有什么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