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學設計及反思
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師: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師:漓江的水真綠啊——
生: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
小結:這段話由感覺、視覺、想象上展示出漓江水“靜”“清”“綠”的三個特點,用“真”“啊”來說明作者的贊美之情,再加上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質地上突出漓江水綠得純凈可愛。
4、作者拿什么和漓江水相比?比得目的是什么?
讀文、看圖后回答:拿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和漓江相比;襯托了漓江水奇特的美,與眾不同的美,兼有大海的動和西湖的靜之美。
5集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四、學生練習朗讀和背誦。
要求:獨處漓江水的美,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五、小結
六、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學習了漓江水的特點,同樣,桂林的山也是天下第一,這節課我們再來欣賞,看看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點?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用多媒體課件,先播放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以及桂林的山,以情景化的語言帶領學生聆聽錄音,展開想象。
學生:仔細看課件、聽錄音,以泰山和香山與桂林的山相比,發揮現象,感受桂林山的與眾不同。
思考: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2、獨立作答:“奇、秀、險。”讀文: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3、投影,引領學生集體朗讀,感受山的特點。(板書:奇、秀、險。)
師:桂林的山真奇啊---------
生: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
師:桂林的山真秀啊----------
生:,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
師:桂林的山真險啊----------
生: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小結: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精妙的用詞、再加上排比和比喻的修辭,使我們一下子體會出桂林山有奇、秀、險的特點,更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山的形美、色美、樣子險,讀起來朗朗上口。
4:作者拿什么和桂林的山相比?比的目的是什么?
回答:拿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襯托了桂林山水的美,兼有泰山的雄偉和香山的秀麗。
5、練習朗讀和背誦第三自然段。
同桌互相練習,注意讀出桂林山的特點和喜愛之情。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書中彩圖,進行朗讀,想像是怎樣一幅景象?
2:放映游客乘竹筏暢游桂林山水的動人畫面,讓學生把山和水聯系起來觀賞,并相機引導。
生答: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3、作者用一句話,真實的反映了我們的感受那就是------
生答:“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教師板書)
4、小結:作者采用了這句話結尾,既總結了全文,有照應開頭,小船在碧綠的上面上行駛,人仿佛在畫卷中游覽,多美的景色!以此結尾,意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