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笛聲
提高:(什么時候),靜靜的甬道街蕩漾著 的笛聲,那笛聲
在小小的木工間里,(老木匠和小聶耳會做些什么或說些什么),于是
。
6、 理解“莫逆之交”,板書歸納。
7、 讀中悟情。
小結:在共同的勞動中,他們成為了知己,在共同的志趣中,他們成為了知音,這就是一位人民音樂家成長的故事。
五、 總結課文、作業布置。
1、 摘錄、積累描寫“傍晚時分”的語句。
2、搜集資料,進一步認識到聶耳是當之無愧的“人民音樂家”。
板書設計:
人民音樂家
聶守信
出神聽
渴望學 笛聲 莫逆之交
學會吹
老木匠
教學效果反饋:
我以課文很有特點的開頭與結尾導入,要求學生對前后字面完全相同的句子在內容表達上的區別進行辨析。然后指名學生分節朗讀課文2—8節,并讓學生嘗試簡要概括課文內容,這樣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在接下去的課堂主要環節中,我帶領學生先走進老木匠的笛聲,通過對描寫笛聲語句的朗讀、思考,以及對笛聲錄音的欣賞和鳥叫聲的模擬表演等多種學習形式,學生真切感受到老木匠笛聲的優美、動聽、婉轉和神奇的魅力。然后我又帶領學生走進聶守信的心聲,反復品讀聶守信聽了老木匠笛聲后神情和心理活動變化的句子,感受聶守信學笛的渴慕之心和對音樂的熱愛。最后,再引導學生想象聶守信向老木匠拜師學笛的對話,并且讓兩組同桌進行即興表演,實現從語言積累到語言運用的轉化。
縱觀整節課,盡管給學生品讀的時間較充裕,也通過媒體、想象等多種手段,創設了一個美好的學習氛圍,但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時空還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