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月亮》教學反思
《走月亮》教學反思
我們的生活有多么廣闊,語文就有多么廣闊;生活有怎樣的色彩,語文就有怎樣的色彩;生活有什么滋味,語文就有什么滋味。怎樣 “聯系生活感受 促進文本感悟”,我就這節課的幾個片段進行自我反思。
一、想象畫面,激發感悟。
《走月亮》這篇文章為讀者勾畫出了一幅如詩、如夢、如畫的畫卷,例如在教學“細細的溪水,流著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著月光”時,我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調動生活體驗,發揮想象,讓畫面浮現于學生的腦海之中。我問:“你讀這句時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問題將學生的思維由文本拉向了他們的生活,學生的回答繽紛多彩:“老師,我看到柔和的月光灑在溪面上,溪面是一閃一閃的!”“老師,我看到了一條瘦長瘦長的小溪,溪面上銀波蕩漾;我聽到了小溪歡樂的歌聲;我聞到空氣中到處彌漫著山草和野花的清香!”……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美景,此時學生透過文字看到了一副動態的,有聲音,有香氣的畫面,這時候學生再讀文章,就是帶著頭腦中的畫面,帶著自己的感受美讀了。
二、創設情境,驅動感悟。
《走月亮》一文不僅給我們展現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更多的是母女倆之間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愛。在感悟“阿媽溫暖的手拉著我,我聞得見阿媽身上的氣息” 時,我引導學生回憶和媽媽一起散步時的情感體驗,學生立刻回想起自己和媽媽一起散步是那樣的溫暖、幸福、安全、快樂……學生仿佛回到了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候,感受到了媽媽濃濃的愛,學生此時是激動的,情感是高漲的,學生讀得是那樣動情,那樣幸福。學生已經將自己的情感不知不覺的潛入到作品所描繪的情景中,這時的讀就是用心讀書,用真情實感讀書。
作為教師,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生活,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讓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走月亮》教學反思
《走月亮》這篇文章描寫的意境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抓句子去重點體會。
如:月兒是那樣明亮,月光是那樣柔和,照亮了高高的點蒼山,照亮了村頭的大青樹。也照亮了村間的大道和小路……
細細的溪水,流著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著月光。卵石間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
走過月光閃閃的溪岸,走過石拱橋;走過月影團團的果園,走過莊稼地和菜地……在我仰起臉看阿媽的時候,我突然看見美麗的月亮牽著那些閃閃爍爍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著,走著……
把文中的優美句子一一找出,并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去讀,這需要老師具有極高的語感素養,教師自己要用柔美的語調動情地朗讀課文。用聲音把情、景、物融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月夜美景圖。雖然學生對于月光如水的靜夜意境之深邃似懂非懂,但由教師傳遞給他們的情感及透過文字和聲音描繪的畫面,讓學生深受感染,如身臨其境。不需多講,學生對文本已經有了較深刻的理解和領悟,語感也隨之得到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