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1.同學們,三顧茅廬已傳為佳話,廣為傳頌,學了這個故事,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小主人”,大家有什么啟發呢? 2.讀《三國演義》,寫讀書筆記。
六、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我力求清晰、明了。是根據引導學生“讀----思---悟”的教學方法來設計的,在課堂小結后,我利用多媒體展現給學生。既能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又能幫助學生質疑解難,加深對課文的認識與理解。
8.三顧茅廬
誠心誠意
劉備 —————→ 諸葛亮
←—————
教材分析
《三顧茅廬》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重點講讀課文。本課選自我國古典長篇小說名著《三國演義》改寫而成。課文記敘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故事,贊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這是一篇發展語言、啟發思維、培養能力的好課文。同時,這篇課文也能幫助我們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讓他們對祖國的優秀作品產生濃厚的興趣.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和四年級學生特點以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學習歷史故事,體會人物精神品質”,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1、學會生字,隨文理解“茅塞頓開、晌午”等詞語的意思。2、體會抓住人物言行、環境烘托以及通過人物之間的彼此襯托來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寫作方法,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3、激發學生讀經典名著《三國演義》的興趣,用寫讀后感的形式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
教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我采用引導學生通過“讀----思---悟”從而全面闡釋課文的教學方法,運用開放性、拓展性的閱讀教學,長文短教,避免煩瑣的情節分析,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張揚了學生的個性。
學 法
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運用自主學習的方法,學生的自主性主要表現為自信、 自我調控、 自主選擇、獨立判斷等。只有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解放個性,促進學生自主性的發展。老師應抓住機會,鼓勵學生開展課外閱讀,自主解決問題,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境界,從而讓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學習。另外,要求學生能夠帶著問題學習,在學習中解決問題,著重培養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這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進一步增強。
學情
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雖然對《三國演義》的一些小故事略知一、二,但畢竟不夠全面,所以對人物的性格特點及課文的背景也了解得也不夠透徹,因此引領學生感知劉備的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成了教學中的一個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