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詞二首
三、朗讀感悟,理解詞意。
1.再讀課文,小組討論。
帶著以上問題,分組讀課文,小組內進行討論。
2.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探究。
(1)江南好
結合以前學過的有關江南春景的詩詞想象:一個“好”字,包含了哪些江南的春景?(鶯歌燕舞、綠柳紅花……)可以換成什么字?(“美”“妙”……)好不好?為什么?從這個“好”字,你能體會到作者什么感情?(贊美、向往)
這正是作者憶江南的原因。
(2)風景舊曾諳
諳:熟悉。這兒風景之好并不是傳聞,而是作者親身體驗、親身感受的。
白居易曾擔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青年時期,他也曾漫游江南,旅居蘇杭,他對江南有著相當的了解。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后十二年,即六十七歲時,寫下了包括本首詞在內的三首《憶江南》,可見江南勝景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3)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作者寫江南好,重點寫了什么?(江花、江水)運用了什么方法?(比較:紅勝火;比喻:綠如藍)
這種異色相襯的描寫手法,在大詩人杜甫的詩里也可以見到,例: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4)能不憶江南?
這是個什么句子?(反問句)再讀體會這句話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贊嘆和懷念,把讀者也帶入了無限遐想之中。)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3.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江南真美呀,那兒的風景我曾經非常熟悉:太陽升起,江邊的野花比火還紅艷,春天來了,江水碧綠見底,如同藍草一般。這能不讓我回憶起江南嗎?
4.指導背誦。
(1)再讀體會。
(2)根據詩意想象畫面。
四、閱讀拓展,深入賞析。
白居易的《憶江南》從寫成流傳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還將一直為后人吟詠贊頌,那么這寥寥數語為何能成為千古佳句流芳百世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三首《憶江南》。
投影出示:
1.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2.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3.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學生反復讀,老師作簡要介紹。
五、作業。
1.朗讀、背誦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并把想象的畫面畫下來。
板書設計:
憶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