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詞二首
這里又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正當我陶醉于這幽美的自然環境中時,突然聽到有人用南方鄉音交談的聲音,多么柔和而親切啊。循聲看去,原來是一對滿頭白發的翁媼,親熱地坐在一起聊天,他們這么溫馨愜意,親密無間,到底是誰家的老人呢?
猜想:老人生活怎樣?他們與下片的幾個人物有什么關系呢?
3.討論下片。
(1)讀下片。
(2)作者是怎樣寫出孩子們的可愛的?(大兒子在河東豆地鋤草,二兒子在編織雞籠,最喜歡的是頑皮的小兒子,在河邊躺著剝蓮蓬。)
你最喜歡哪個孩子,為什么?(引導學生認識:大兒子和二兒子在為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勞動,小兒子年齡最小,這里特別寫到的是他躺在溪邊剝蓮蓬吃的樣子,生動傳神,一個“臥”字,表現出了小兒“無賴”的神態。)
4.再讀這首詞,說說你感覺這戶農村人家生活得怎樣?(是啊,鄉村的田園生活是那么的恬靜、那么的安逸,難怪辛棄疾充滿了熱愛與向往,也寫得這樣意境優美、情趣盎然。)
四、品讀,領會詩情。
1.配樂再讀詞,你感覺到詞中哪幾處寫得最有情趣?
2.指名學生說,并講講為什么。你能用朗讀把詞中的情趣表現出來嗎?
3.展開想象,描述詞境。
(1)多幸福的鄉村生活啊!作者辛棄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這樣的畫面之中,創作了這首詞。請同學們選取課文中描寫的一個情景,展開豐富的想象,把你看到的,聽到的寫出來,或者選用自己喜歡的表現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評價。
(3)小結: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詞也一樣。作者用精煉、生動的語句,通過寫景與敘事,創造了具有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描繪了一幅寧靜、悠閑的鄉村生活圖。這樣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喜歡、而且非常熱愛、向往、羨慕。讓我們走入作者的內心同作者一起飽含深情地朗誦這首詞。
五、賞讀,拓展延伸。
清平樂(辛棄疾)
春宵睡重,夢里還相送。枕畔起尋雙玉鳳,半日才知是夢。一從賣翠人還,又無音信經年。卻把淚來作水,流也流到伊邊。
清平樂 博山道中即事(辛棄疾)
柳邊飛鞚(kòng),露濕征衣重。宿鷺驚窺沙影動,應有魚蝦入夢。一川淡月疏星,浣紗人影娉婷。笑背行人歸去,門前稚子啼聲。
六、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2.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寫下來。
板書設計:
清平樂 村居
宋 辛棄疾
茅檐溪上青青草
翁媼吳音相媚好
鋤豆編籠臥剝蓮蓬醉
安適、悠閑
熱愛、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