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說課稿
強化課程意識,打造有效課堂
——說《泉城》
一、教材簡析
《泉城》是新課標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組課文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發現美、感悟美”,描繪的是祖國山河的自然風光,與人教版四上第五組課文《長城》《頤和園》等同為寫景文章。《泉城》描寫了濟南名泉的奇麗景色,展現了一幅泉水淙淙,詩情畫意的意象。課文是典型的“總-分-總”的寫作結構,第1自然段總寫濟南泉的多和美,2-5自然段,結構相似——先介紹各泉的地理位置,再抓住其特點,名字由來進行介紹。第6自然段略寫了泉城名字的由來。本文語言清新優美,字里行間透露著“景美”信息的同時彰顯了作者精確用詞、行文有方的言語秘妙,是學生閱讀、積累言語的典范之作。
處理、把握好這類課文的教學,學生得到的不僅是語言文字的訓練,還能從中獲得賞心悅目的審美享受,因此,這次大賽組委會選擇這篇文章是有深遠意義的。
二、教學目標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立足于學生的認知基礎,我們認為應引導學生進行學法上的遷移,將本篇課文作為人教版第五組課文的一篇延伸精品,從新課程目標建構的三個維度出發,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識記“濟、畝”等生字,積累“虎嘯獅吼、秋雨瀟瀟”等四字詞語。
2.借助“閱讀表”,梳理文章。
3.欣賞課文語言,體會作者是如何通過“涌、匯注、噴吐、冒”等動詞寫出四處泉的特點。
4.轉換文本語言,擇一處泉寫導游詞,并以小導游的身份介紹。
5.朗讀感受泉城的泉多、水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為了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我們預設教學重點是抓住重點詞句感悟濟南泉水的美麗,神奇;體會作者對濟南壯麗景觀的發自心的贊嘆和熱愛。教學難點則是體會"涌","匯注","噴吐","冒"這幾個詞是怎樣生動形象地寫出泉水流動的特點。
三、教法學法
對于這篇文章,學生讀懂內容不難,但把優美、精煉的語言轉化成畫面就有一些難度了。所以進行這類文章教學時,老師要抓住景物的特點,采取引導法,把時間充分地還給學生,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學生通過摘錄重點詞,填寫閱讀表、作批注,互動交流等言語實踐,積累語言,習得方法,從而感知文本,內化文本語言,讓學生在下次學到類似文章的時候能駕輕就熟!
四、教學流程
為了達成目標,我們安排了2課時完成教學。課前調查,我們發現孩子們最想了解的是那幾處泉,考慮到孩子的閱讀需求,我們將第一課時的目標定位為:重點研讀2-5自然段,欣賞課文語言,體會作者是如何通過“涌、匯注、噴吐、冒”等動詞寫出四處泉的特點。并擇一處泉寫導游詞。第二課時: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感悟優美的語言文字,并積累運用;了解總分總的構段方式,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下面我著重講講第一課時的教學安排。
第一板塊:簡潔入課,直奔“四泉”
課伊始,我們直接揭題入課:孩子們,在第五單元我們游歷了氣魄雄偉的長城,風光秀美的頤和園,規模恢宏的秦兵馬俑,今天我們就到泉城濟南去游一游!(教師板書課題,生齊讀),緊接著,質疑:為什么會將濟南稱為泉城呢?請大家認真地讀讀課文,注意將字音讀正確,句子讀流利。學生初讀之后檢查兩組字詞,(1)珠 串 一畝見方 咕嘟咕嘟(2)水聲喧騰 虎嘯獅吼 秋雨瀟瀟,然后粗談泉城印象,并聚焦四泉,請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劃出它們的名字及其具體位置,并選擇其中的一兩處填在“閱讀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