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舟》教學實錄(通用13篇)
《沙漠之舟》教學實錄 篇1
教材分析:
《沙漠之舟》是第八單元中的一篇主體課文。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說明文,課文以“沙漠之中舟”為題,著重介紹了駱駝適應(yīng)沙漠生活以及如何幫助人們穿過沙漠,被稱為沙漠之舟的原因。這篇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按照課文內(nèi)容的不同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主要講駱駝適應(yīng)沙漠生活的原因。課文在介紹駱駝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獨特身體特點的過程中,也展示出沙漠廣闊無垠、缺少水草、風大沙燙、沙地松軟的特點。第二部分是2----4自然段,主要是介紹駱駝稱為沙漠之舟的原因。這三個自然段從不同的方面介紹駱駝在沙漠中的重要作用。所以人們吧它看作是沙漠之海里的航船,稱它為“沙漠之舟”兩部分有密切的聯(lián)系,正一位駱駝適應(yīng)沙漠的惡劣的環(huán)境,能在沙漠中暢通無阻,所以才能當之無愧的被稱為“沙漠之舟”。
學情分析:
學 生的認知特點:我校位于東北邊陲的農(nóng)場,遠離沙漠地帶,信息較為閉塞,學生 沒有親眼見過駱駝,會對沙漠之舟有濃厚的興趣。但是對駱駝的一般常識性知識的理 解會有難度,教師必須運用插圖或影像等方式來理解像“胼胝”等一些重點的詞語及知識,幫助學生 在精讀課文中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
對學習本課學生的學習能力的評估:經(jīng)過四年的學習,學生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及 使班里中等偏下的學生也能達到正確的讀課文能力,此外學生已經(jīng)能邊默讀課文邊批注,掌握了批注筆記的方法。學生已初讀了課文學習了生字和詞語,查找了資料,并對資料進行了初步的分析,學生對課文很感興趣。
設(shè)計理念:
語文教學的 根本 目標是促進兒童語言的發(fā)展 ,而語言的發(fā)展唯通過語言的實踐活動 。學生在語文課上的言語活動應(yīng)該是高質(zhì)量的 不是在已有水平上的簡單重復,而是在言語活動情景中引導學生運用課文中的語言進行表達,從而實現(xiàn)課文語言向?qū)W生自身語言的內(nèi)化,本課的教學就是要 在豐富的語言運用情景中,逐步提高學生的 言語質(zhì)量。要根據(jù)學生的需要來調(diào)節(jié)教學的結(jié)構(gòu)和方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采用不同的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給孩子們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樂園。
教學目標:
1 、學會11 個生字,區(qū)分同音字“趾”和“胝”,能聯(lián)系句子理解“胼胝”、“駝峰”、“脂肪”等詞語。
2 、閱讀課文,了解駱駝適應(yīng)沙漠生活的生理特點,明白人作為什么為什么稱駱駝為“沙漠之舟”。
3 、理解句子間和段落間的關(guān)系,學習“總—分”方式構(gòu)段,圍繞總起句,抓住重點進行具體描述的說明方法。
4 、通過修改資料,插入課文,豐富學生知識背景,提高學生寫摘錄筆記的能力、寫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1 、學習作者抓住特點進行具體描述的說明方法。
2 、理解“沙漠之舟”稱號的原因。
3、通過修改資料,插入課文,提高學生寫摘錄筆記的能力、寫作能力。
教學準備:搜集有關(guān)描寫駱駝身體特點和生活習性的相關(guān)資料。
教學流程:
一、導言:
師:昨天我們認識了一位新的朋友 它是誰呀 ?生:駱駝。師:它被人們稱為什么呀 ? 生:沙漠之舟。師:這節(jié)課我們再一次走進茫茫的沙漠去親近它,了解它,看看它為什么被人們稱為“沙漠之舟”。
(此處導言的設(shè)計就是幫助學生回憶學過的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2—4自然段)
1、師:快速掃讀課文,看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相關(guān)的內(nèi)容。
生:速讀課文收索相關(guān)的內(nèi)容。
2、齊讀課文抓關(guān)鍵詞來說一說“駱駝為什么被稱為沙漠之舟?
生:駱駝在沙漠中能幫助人們做很多的事情。
生:駱駝能在沙漠中給人們帶路。
生:駱駝能在沙漠中預報大風。
師:你們在收集的資料中還有那些,可以給說給同學們聽聽嗎 ?
生:可以。
生:一只駱駝能馱200千克的貨物,每天走40千米,能夠在沙漠中連續(xù)走三天。空身時,每小時可跑15千米,連續(xù)18小時不停。所以,人們用“沙漠之舟”稱贊它。
生:老師我還從資料里知道古代的“絲綢之路”就是靠駱駝穿過沙漠戈壁把中國的絲綢、煉鐵技術(shù)和四大發(fā)明陸續(xù)西傳,把西域的胡蘿卜、葡萄、等及一些樂佛教、繪畫藝術(shù)也傳到了中國。駱駝立下了不可泯滅的功績。
生:老師我想問同學們一個問題?
師:好的。
生:在我們中國有上千上萬的動物,其中也有比駱駝的大的,為什么只有駱駝才能稱為沙漠之舟呢?
點評: (教師在教學中善于引發(fā)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內(nèi)在樂趣達到樂學、樂問,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己去找課內(nèi)寫到駱駝成為沙漠之舟的的原因的關(guān)鍵句子,想到自己在課外收集到的資料,并能合理的篩選材料,合適的運用到相應(yīng)的地方,體現(xiàn)了學習語文的新理念。會采集信息,選擇信息,利用信息,由課內(nèi)到課外,課文只是一個載體。學生在這里可以資源交流,達到資源共享。豐富開拓學生的視野。學生能在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產(chǎn)生質(zhì)疑,這就說明學生真的開動了腦筋,學到了知識。學生提出的問題是一個很好的生成,其實這個問題就是課文中的重點段要研究的問題,也是同學們最想知道的問題,往往學生說出來比老師自己說出來的學生比較有興趣去探究,這一生成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充滿了活力,體現(xiàn)了孩子是學習的主人。)
教師板書:幫助人們:帶路、預報大風、馱運物品
3、學生補充有關(guān)駱駝能為人們做事情的材料。
師:你們在收集的資料中還有那些,可以給說給同學們聽聽嗎 ?
生:可以。
生:一只駱駝能馱200千克的貨物,每天走40千米,能夠在沙漠中連續(xù)走三天?丈頃r,每小時可跑15千米,連續(xù)18小時不停。所以,人們用“沙漠之舟”稱贊它。
生:老師我還從資料里知道古代的“絲綢之路”就是靠駱駝穿過沙漠戈壁把中國的絲綢、煉鐵技術(shù)和四大發(fā)明陸續(xù)西傳,把西域的胡蘿卜、葡萄、等及一些樂佛教、繪畫藝術(shù)也傳到了中國。駱駝立下了不可泯滅的功績。
生:老師我想問同學們一個問題?
師:好的。
生:在我們中國有上千上萬的動物,其中也有比駱駝的大的,為什么只有駱駝才能稱為沙漠之舟呢
師:這也是老師想問的問題和老師想到一起了。
生:其他的動物沒有駝峰。
生:其他的動物沒有駱駝那種特殊的眼睛。
生:因為其他的動物不具備在沙漠里生活的生理特點。
師:同學們知道的真多呀!那我們課文中向我們介紹了嗎 ?
生:介紹了。
師:那好我們就到課文中看看好嗎?
點評:(此處教師在教學中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去能從課內(nèi)寫到駱駝成為沙漠之舟的的原因,想到自己在課外收集到的資料,并能合理的篩選材料,合適的運用到相應(yīng)的地方,體現(xiàn)了學習語文的新理念。會采集信息,選擇信息,利用信息,由課內(nèi)到課外,課文只是一個載體。學生在這里可以資源交流,達到資源共享。豐富開拓學生的視野。學生能在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產(chǎn)生質(zhì)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關(guān)注學生的發(fā)展。這就說明學生真的把書讀進去了,并開動了腦筋,學到了知識。學生提出的問題是一個很好的生成,其實這個問題就是課文中的重點段要研究的問題,也是同學們最想知道的問題,往往學生說出來比老師自己說出來的學生比較有興趣去探究,這一生成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充滿了活力,體現(xiàn)了孩子是學習的主人。)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的第一段。
師:請同學們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邊讀邊思考:這一段都講了什么?
生:讀文思考。
師:哪位同學來說一說?
生:這一個自然段主要講了駱駝的生理特點。
生:這一個自然段主要講了沙漠的環(huán)境很惡劣,但是駱駝的生理特點能適應(yīng)這里的生活。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
1.默讀第一段并動手劃相關(guān)的詞。多媒體出示要求和學習方法的提示。
師: 現(xiàn)在請同學們根據(jù)老師的要求在第一自然段中去找一找、劃一劃。出示多媒體打出的具體要求,提示如下:
生:讀溫馨提示及金鑰匙告訴你,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沙漠之舟》教學實錄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滲透正確的審美觀教育。
2、讀懂課文內(nèi)容,能有條理地講述這個故事。
3、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4、默讀課文第3、4自然段,能簡要口述駱駝的駝峰、腳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處。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抓住特點、選擇有關(guān)材料、具體化的描寫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為什么把駱駝稱為“沙漠之舟”。
教學準備:
1、學生查找有關(guān)描寫駱駝身體特點和生活習性的相關(guān)資料。
2、電腦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談話:小朋友見過駱駝嗎?在哪里見過?它是什么樣的?(指名學生說一說)
2、今天我們學習的一篇課文就是講駱駝的,題目是:我應(yīng)該感到自豪才對。(板書)
二、自學
1、出示自學題
(1)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通句子,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讀讀下面的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它們的意思,注意帶點的字。
疙瘩 自豪 駱駝 委屈 足夠 沙漠 小溪 陷進 養(yǎng)料
風沙 茫茫 貯存 俯下身子 鋪天蓋地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及時輔導后進生
三、檢查自學
1、指名讀課文,幫助糾正字音和讀得不通順的地方,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2、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說一說課文哪一部分是講小駱駝跟著媽媽到沙漠旅行的。(第3、4自然段)
4、指名讀自學題(2)的詞語,注意3個帶點字都讀輕聲,教師領(lǐng)讀這3個詞語。
5、說一說“自豪、委屈、足夠、小溪、陷進、養(yǎng)料、風沙”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學生說出意思后,教師要進一步追問是怎么學會的。學生說不出來要引導他們反復讀課文、看課文插圖來加以理解。
6、小結(jié)自學情況,表揚學得好的,鼓勵學得不夠好的
四、精讀第一部分
1、指名讀第1、2自然段,思考第1、2自然段寫什么。
2、引導學生歸納。
3、指導朗讀這一部分課文。
。1) 教師范讀。
。2) 學生學著老師的樣子讀。
(3) 指名讀,引導學生說一說讀得怎么樣,提醒學生注意通過讀體會小駱駝?wù)甄R子時候的心情,讀準小紅馬批評小駱駝難看時的語氣,并通過讀進一步理解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4) 分組齊讀這一部分課文。
五、作業(yè)
1.用鋼筆描紅。
。1)引導學生觀察哪些字容易寫錯,教師提醒學生注意“鼻”和“陷”的寫法。
(2)學生當堂描紅,教師注意學生寫字習慣的養(yǎng)成,還可以適當播放一些輕音樂,以減輕學生課堂疲勞。
。3)及時反饋,指出優(yōu)缺點,進行強化練習。
。4)欣賞佳作。
2.抄寫課后第三題的詞語,每個詞語四遍
3.我應(yīng)該感到自豪才對第二教時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聽寫詞語。
2.說一說媽媽為什么要帶小駱駝到沙漠里走一趟。
二、精讀課文第二部分
1.默讀課文,完成課文后第四題。
2.教師巡視,相機輔導后進生。
3.討論課文后第四題的答案并板書。學生根據(jù)板書檢查自己做的答案。
4.指導朗讀課文。
(1)學生琢磨這一部分改怎么讀。
。2)指名讀,引導評判是否讀得有感情,提醒學生:通過讀突出沙漠的廣大和環(huán)境惡劣,體會媽媽的良苦用心,體會文章用詞造句的精妙。媽媽的話耐人尋味,要反復讀,讀準媽媽說話時的語氣、感情。
(3)學生再練讀、齊讀。
5、小結(jié)。
(1)這一部分課文寫了什么?請同學說一說。
。2)指名同學復述這一部分課文。
三、精讀第五自然段
1、過渡:媽媽的親切教導,自己的親身體驗,使小駱駝明白了什么呢?
2、自由朗讀第5自然段。
3、指名讀課文,引導評判學生是否帶了自豪的感情讀這一部分課文。指導學生讀好這一段。
。1)思考:小駱駝想到了什么才說“我應(yīng)該感到自豪才對呀”?
。2)討論。
。3)教師范讀,學生練讀。齊讀、
4、教師小結(jié)。
四、總結(jié)
1.分組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說話訓練:同學們,小駱駝以后再聽到小紅馬說它難看會怎么說呢?
五、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里人聽。
板書設(shè)計:
我應(yīng)該感到自豪才對
駝峰——貯存著養(yǎng)料——足夠路上用
委屈 腳掌——又大又厚——
不會陷進松散的沙子里自豪
眼睛——雙層眼毛——
風沙過去了,沒進一點沙子
《沙漠之舟》教學實錄 篇3
學生情況分析:
我校位于城郊,大部分學生視野較狹窄,對駱駝、沙漠不了解,但學校的教學設(shè)備先進,在教學時,不僅可以利用ppt課件幫助學生直觀了解沙漠、駱駝的特點,而且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shù)課收集資料,從而獲得更多的關(guān)于沙漠和駱駝的信息。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了解駱駝適應(yīng)沙漠生活的生理特點,明白人們?yōu)槭裁窗疡橊劮Q為“沙漠之舟”。
2、學習課文抓住特點、選擇有關(guān)資料、具體化的描寫方法。
3、能將課后資料進行修改,插入課文相關(guān)段落,完善和補充課文內(nèi)容。
4、認識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課前預習:1、收集有關(guān)駱駝的資料寫下來。 2、了解沙漠的特點。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板書“舟”字。“舟”是什么意思?(船)船是在哪里航行的?(江、河、湖、海)
2、(出示沙漠的圖片)板書:沙漠。沙漠里有船嗎?(沒有)
3、板書:之。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為什么人們把駱駝稱為沙漠之舟呢?我們今天來學習《沙漠之舟》。
二、自學生字
1、提出自學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解決。想想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字詞和問題,準備質(zhì)疑。
2、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
。2)出示詞語:駱駝 嗅覺、胼胝、腳趾、脂肪、積蓄、缺乏、寬廣無邊、沙丘、
。ㄖ该x――齊讀――比賽讀――“開火車”讀)
。3)質(zhì)疑解難(重點幫助學生理解不懂的詞語)
用看圖法理解“胼胝”、“駝峰”、“寬廣無邊”、“沙丘”等詞語。
用近義詞法理解“積蓄”、“缺乏”、“維持”等詞語。
三、理清層次
1、默讀課文,說說每一節(jié)寫了什么? 2、指導學生給課文分段。
四、鞏固練習
1、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了解沙漠特點
1、板書課題: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沙漠之舟。(齊讀課題)
同學們,你們見過沙漠嗎?你在哪里見過?
2、播放沙漠風光片。
今天,老師帶大家一起去領(lǐng)略一下沙漠風光。欣賞了沙漠風光,你們覺得沙漠是怎樣的?
二、了解駱駝的作用
1、是呀,沙漠寬廣無邊,炎熱干旱,而且還經(jīng)常刮旋風,一般的動物是很難生存的。那么沙漠之舟指的是誰呢?為什么駱駝是沙漠之舟呢?課文的哪幾段寫了?請大家默讀課文2―4段,找出關(guān)鍵詞語,用“。。。。。。”畫下來。
2、誰來說說,為什么說駱駝是沙漠之舟?
板書:帶路 預報風沙 馱運貨物
3、指導朗讀2―4段。
。1)“寬廣無邊”是什么意思?還可以換成什么詞語?
(2)你能用“寬廣無邊”說一句話嗎?
。3)(出示句子)沙漠里的大風是很可怕的,大風卷著沙粒飛滾,有時會移來整座沙丘,把人和牲口全埋在底下。
(4)你們見過沙漠里的大風嗎?那我們一起去看看。(播放沙漠風沙圖)
。5)看過沙漠風沙之后,你認為這句話該怎樣讀呢?(指名讀―指導重音―男生讀―齊讀)
三、了解駱駝的特點
1、為什么駱駝能夠生活在沙漠里呢?
2、(出示駱駝圖)你見過駱駝嗎?看一看圖,能說說它的樣子嗎?(引導學生用上比喻句把駱駝的駝峰說生動些。)
3、那么,課文里是怎樣描寫駱駝的生理特點的呢? 請大家學習第一自然段,思考下面的思考題:
(1)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本段的總起句。用橫線畫下來。
。2)駱駝有什么特點?這些特點對它適應(yīng)沙漠環(huán)境有哪些作用?用波浪線畫出關(guān)鍵詞句。
4、指名學生匯報思考題,教師點撥。
5、指導朗讀:這一段話該怎樣讀呢?對,這是一篇說明文,就是在向我們介紹駱駝。注意讀說明文時,語氣應(yīng)該平一點。不過表現(xiàn)沙漠和駱駝的詞語要讀重一點,大家先準備準備,待會兒進行小組比賽。小組比賽讀――評比。指名讀――評議。(真像講解員在講解一樣)――小組比賽讀。
6、師:除了書上介紹的特點外,你還知道駱駝有哪些特點?請大家快速瀏覽課后資料或者是自己收集的資料,適當修改一下,來說說駱駝的其他特點。
四、拓展延伸
1、正因為駱駝有這么多適應(yīng)沙漠生活的特點,所以他才能在沙漠中暢通無阻,給人們帶路、預報風沙、馱運物品,才能被稱為沙漠之舟。駱駝明明是一種動物,作者卻把它說成沙漠之舟,那么,課題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
2、你能用比喻的手法來稱謂其他動物嗎?
3、剛才同學們講到了許多動物,那么你能仿照第一自然段的寫作方法說一句總起句嗎?
4、你準備介紹青蛙哪些特點?
結(jié)語:今天,我們學習了沙漠之舟,知道了駱駝有許多適應(yīng)沙漠生活的特點,我想,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人們要征服沙漠,一定不會只靠駱駝來幫忙,一定會有更好的方法,希望大家努力學習,去征服沙漠。
總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yīng)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教師應(yīng)該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渡衬邸冯m然是一篇常識性課文,但教師能夠正確處理科學知識與語文能力的關(guān)系,使學生在扎實的語文實踐中培養(yǎng)了讀寫能力。具體體現(xiàn)有以下兩點:
一、有側(cè)重地進行讀的訓練。讀是培養(yǎng)語感最好的途徑,是理解語文的有效手段,也是最常用的語文實踐方法。這節(jié)課,教師十分重視讀的訓練,始終以讀為主,讀的形式多樣!渡衬邸肥且黄f明文,教師能夠根據(jù)說明文的特點,精心選擇最有價值的語言進行朗讀的指導,在朗讀前,教師能提出要求,朗讀中能有側(cè)重地進行朗讀指導,朗讀后教師還進行了鼓勵性的評價。如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時,教師是這樣指導的 “這是一篇說明文,就是在向我們介紹駱駝。注意讀說明文時,語氣應(yīng)該平一點”,這樣的引導使學生掌握了朗讀說明文的方法。在指導學生讀課文的2―4段時,教師恰當?shù)剡\用了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展現(xiàn)了沙漠風沙四起的情景,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在直觀感受之下再讓學生進行朗讀,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有層次的進行讀寫結(jié)合。閱讀是吸收和積累,作文是內(nèi)化和運用,只有在閱讀中“厚積”,才能在作文中“薄發(fā)”,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必須加強讀寫結(jié)合。北師大教材為讀寫結(jié)合提供了空間,這節(jié)課的教學教師在讀寫結(jié)合上也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同時,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讀寫結(jié)合時不是泛泛而談,而是設(shè)計了一定的坡度,體現(xiàn)了層次性。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教師先讓學生找出總起句,使學生掌握總分段的結(jié)構(gòu)特點,接著讓學生仿照第一段的表達方式修改有關(guān)駱駝的資料,插入課文中,這樣可以讓學生進行知識遷移,體會第一段的表達手法。在學生領(lǐng)會了課文寫法的基礎(chǔ)上,教師又引導學生仿寫,從命題到內(nèi)容的安排,教師都緊緊的聯(lián)系了課文,做到了循序漸進。
從教學效果來看,因為學生的課前準備不夠充分,有一部分孩子對青蛙、貓等動物的特點不夠了解,以至于上課時參與不夠積極,寫起文章來也很不具體。
《沙漠之舟》教學實錄 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了解駱駝適應(yīng)沙漠生活的生理特點,明白人們?yōu)槭裁窗疡橊劮Q為“沙漠之舟”。
2、學習課文抓住特點、選擇有關(guān)材料、具體化的描寫方法。
3、能將課后資料進行修改,插入課文相關(guān)段落,完善和補充課文內(nèi)容。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培養(yǎng)學生愛動物的情感,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抓住特點、選擇有關(guān)材料、具體化的描寫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為什么把駱駝稱為“沙漠之舟”。
教學準備:
1、學生查找有關(guān)描寫駱駝身體特點和生活習性的相關(guān)資料。
2、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齊讀課題
2、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課題中的“我”是誰?
3、引讀1、2節(jié)。小駱駝在小溪邊照“鏡子”,小紅馬看見了(點擊課件,書上插圖)就噴著響鼻對小駱駝?wù)f:“你的腳掌有又大又厚………”小駱駝覺得挺委屈……
4、問“小紅馬覺得小駱駝哪些地方長得挺難看的?
5、追問:正因為小紅馬說它難看,所以小駱駝覺得挺委屈的
板書:委屈
于是,媽媽決定和小駱駝到沙漠中去旅行一次。
〔教師的引讀與情境圖相結(jié)合,不但復習了舊知,更讓學生快速地進入了課文的情境中。我覺得:入境才能入情,入情才能更深地領(lǐng)悟課文內(nèi)容。〕
二、感受沙漠
1、說到沙漠,你對沙漠了解多少,不妨說給大家聽聽……
2、點擊課件——沙漠,讓我們來看看,沙漠到底是什么樣的?自由說
3、在課文的3、4自然段中,有好多描寫沙漠的句子和詞語,你能快速讀一讀后,把它找出來呢?
〔讓學生體會到獲取知識可通過多種渠道,如:電視、課外書、爸媽的口中、師生的介紹、課文的語言文字……就像蜜蜂采蜜!
4、交流,點擊課件——沙漠詞語
茫茫的大沙漠
無邊無際的沙漠
沙子松散的沙漠
風沙鋪天蓋地的沙漠
5、讀好這些詞語。(大、無邊無際、風沙鋪天蓋地)
6、我們說了沙漠,看了沙漠,讀了描寫沙漠的詞語,此時,大沙漠給你一個什么印象?(沙漠廣大無邊,氣候干燥,很少有綠色植物,沒有水流,風沙很大,還有沙丘、沙谷,如果人在沙漠里行走,隨時有生命危險。)
7、師小結(jié):雖然沙漠里的氣候如此干燥,環(huán)境這么惡劣,可小駱駝和它的媽媽還是愉快地結(jié)束了這次沙漠旅行,而且小駱駝還有了新的想法。
〔對沙漠的了解,是為下文的學習作了鋪墊。〕
三、精讀最后一節(jié),引導質(zhì)疑
1、點擊課件——最后一節(jié)
2、讀讀這一節(jié),思考一下,你特別想知道什么?
3、交流篩選后點擊課件——2個問題
1)、小駱駝的駝峰、腳掌、眼毛在沙漠里各有什么作用?
2)、小駱駝因為什么事而深感自豪?
〔發(fā)現(xiàn)問題與解決問題同樣重要。這里。采用了變序的教學方法,已緊緊扣住了學生的心弦。〕
四、精讀3、4小節(jié),讀中感悟
過渡:問題的答案就在3、4下節(jié)中,下面我們按小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先讀讀課文3、4節(jié),然后討論,找出答案?茨莻小組又快又對。
1、分組進行。
〔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學生在這種自主學習中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合作意識得到了培養(yǎng)。〕
2、交流前提示,第一個問題里有三個小問題,你可對其中最感興趣或最有把握的進行交流。
3、學生交流,隨機出示
駝峰
(1)點擊課件:駝峰和文字
(2)望著無邊無際的沙漠,小駱駝?chuàng)牡貑枊寢專?ldquo;再走下去,我們餓了怎么辦呢?”媽媽說:“我們背上的那兩個肉疙瘩叫駝峰,里面貯存著養(yǎng)料,足夠我們路上用的了。”
(3)板書:將背上改成 駝峰
貯存養(yǎng)料
(4)閃動:貯存養(yǎng)料 足夠
(5)同桌分角色讀,男女生讀(擔心、不擔心)
腳掌
(1)點擊課件:腳掌和文字
(2)媽媽又指著腳下松散的沙子,對小駱駝?wù)f:“多虧我們的腳掌長得又大又厚,如果我們的腳也像小紅馬那樣,陷進沙子里怎么拔得出來呢?”
(3)板書:陷不進沙子
(4)誰會把小問好去掉,換個說法呢?
(5)點擊課件——陳述句
(6)好在哪,為什么?
(7)誰能把這種語氣讀出來。
(8)抽讀、評讀、齊讀。
眼毛
(1)點擊課件——眼毛和文字
(2)說話間,一陣風鋪天蓋地刮過來。媽媽讓小駱駝俯下身子,閉上鼻孔和眼睛。一會兒,風沙過去了,小駱駝的鼻孔和眼睛里沒進一點沙子。
(3)點擊課件——風聲,感受風鋪天蓋地。
〔風聲是那么逼真,相信學生會被這種情境所感染,學習熱情會被點燃。〕
(4)閃動:鋪天蓋地 沒進一點沙子
(5)想象當時的樣子,讀好這句話。
(6)板書:擋住風沙
4、師小結(jié):原來看似難看的駝峰、腳掌、眼毛都有這么大的作用啊!其實,駱駝在沙漠里能馱人載物,是其他動物不能代替的,所以,這看似難看的駱駝,被人們稱為“沙漠之舟”。
5、讓我們齊讀3、4小節(jié),再次體會駱駝駝峰、腳掌、眼毛的作用。
6、解決學生提出的第二個問題。
板書:有用
自豪
7、噢,這里是以小駱駝的想法作為了題目,這樣點明了文章的中心,以后我們也要靈活的運用。
五、續(xù)編故事
點擊課件——書上插圖
后來有一天,小駱駝又去溪邊照鏡子,恰巧又遇上了小紅馬,小紅馬說:“瞧,你長得這么難看,還照什么鏡子?”想象一下,這回小駱駝會怎么說呢?
1、同桌討論討論。
2、抽同學表演。
〔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續(xù)編故事,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不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通過表演,張揚個性,提高了表達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
六、總結(jié)全文
1、小駱駝雖然難看,但它身上的這些看似難看的外表在沙漠中的用處很大,學了這篇課文,你們有什么新的收獲或體會呢?
點擊課件——文字
美不美不能只看外表,要看他(她)有沒有用。
2、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外表看似難看,卻很有用的事物?(蛤蟆、豬。)
〔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向課外延伸,避免了“灌輸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板書設(shè)計:
難看 腳掌 (大厚)
眼皮 (兩層)
背上 (肉疙瘩)
《沙漠之舟》教學實錄 篇5
在了解了駱駝為什么被稱為“沙漠之舟”的原因后,師小結(jié),引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
師:駱駝之所以被稱為“沙漠之舟”,是因為它高超的本領(lǐng),使它能成為沙漠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是,為什么只有駱駝才能成為“沙漠之舟”,而其它動物就不能呢?
生:因為駱駝長得很特別
師:你從哪讀到的?
生:課文 的第一自然段
師:你讀書很用心。下面請同學們認真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細細品味一下:駱駝的身體到底有哪些特別之處?使它能成為“沙漠之舟”?
可以邊讀邊畫出有關(guān)句子。
。ㄉx課文,邊讀邊畫)
師:大家讀得很用心,一定收獲不少。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自己的收獲,并由組長執(zhí)筆,用最簡煉的文字,填好老師發(fā)給你的表格,要是能按照課文中的描寫順序來填,就更好了。
。ㄉ孕〗M為單位填寫表格,表格內(nèi)容:沙漠特點、駱駝身體特點、如何適應(yīng)沙漠生活)
。▽嵨锿队俺鍪疽唤M填好的表格)
師:請大家認真觀察表格,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ㄉJ真觀察)
生:我發(fā)現(xiàn)作者在描寫駱駝 的身體特點時,是按照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來寫的。
師:能具體說說嗎?
生:先寫整個身體,再寫脖子、鼻子、腿、駱峰
師:是的,你觀察得非常仔細。這種描寫順序的確是從整體到部分。除了這些,關(guān)于駱駝的身體特點及作用,你還有哪些補充?
。▽W生交流課前查閱的資料)
生1:駱駝的眼睫毛很長,大風來臨的時候,閉上眼睛,可以遮擋風沙
師:如果讓你把這些資料也填寫在表格里,你認為填在哪里更合適?
生:填在第二欄
師:能說說理由嗎?
生:先寫眼睛再寫鼻子,這樣比較有條理。
師:說得很有道理,如果我們在描寫動物的身體部位時,能夠像這樣按
照一定的順序進行,就會讓人讀起來有條有理,非常清楚。
師:誰還想像他這樣接著交流?
生:………………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在語文學習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例如:讓學生默讀課文第一段,邊讀邊畫出有關(guān)語句,這種讀書的方法,提高了學生默讀的質(zhì)量,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再如:學生讀書后,要求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讀書的收獲,這樣就把閱讀和語文基礎(chǔ)知識、基本技能訓練結(jié)合起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產(chǎn)生更深入的理解體會,提高學習效果。這樣不僅使學生在獲得知識上有選擇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能力。
另外,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表格,學生發(fā)現(xiàn)了課文中作者關(guān)于駱駝身體特點的描寫順序,是從整體到部分,然后通過補充資料并說出填寫的最佳位置,引導學生體會從上到下的描寫順序,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充分利用課外資源補充課內(nèi)有限的內(nèi)容,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在學習語言文字的同時,對文章的布局謀篇和寫作順序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并體會到應(yīng)該如何運用這種寫作順序,為今后寫小動物的練筆打下了基礎(chǔ)。
《沙漠之舟》教學片段及反思(二)
師:從表格中,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因為駱駝具有獨特的身體特點,所以才能適應(yīng)沙漠中的惡劣環(huán)境。
師:這位同學說得好,不但說出了問題的關(guān)鍵,而且語言非常有邏輯性,用一句話就把駱駝身體特點和如何適應(yīng)沙漠生活之間的關(guān)系表達得非常清楚。你能像他這樣,具體地說說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嗎?
。ㄉ宰魉伎迹
生1:因為駱駝身體高,脖子長,所以能在沙漠中識別方向
生2:因為駱駝腿上有胼胝,所以才不怕被燙傷。
師:這兩位同學都用到了同一對詞“因為……所以”來表示這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非常好,你能換個別的詞嗎?
生:之所以駱駝能在沙漠中找到水源,是因為它的鼻子很靈敏。
生:駱駝能在松軟的沙漠中行走,是因為它的腳掌又寬又厚。
師:大家說得都很好,“因為……所以……”、“之所以……是因為”、“……是因為……”這三對詞都是表示因果關(guān)系的關(guān)聯(lián)詞,盡管語句的順序不同,但意思是相同的。
…………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通過觀察和自我發(fā)現(xiàn),學生明白了駱駝的身體特點與沙漠環(huán)境之間的因果關(guān)系,知道了之所以能成為沙漠之舟,是因為駱駝種種獨特的身體特點,能夠適應(yīng)沙漠中的特殊環(huán)境。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同時,引導學生用三個表示因果關(guān)系的不同的關(guān)聯(lián)詞說出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不僅加深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語言的邏輯性和思維的聯(lián)貫性,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了語文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沙漠之舟》教學實錄 篇6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說明文,語言簡潔、形象,概括介紹駱駝適應(yīng)沙漠生活的生理特點及幫助人們穿越沙漠的作用。
本課的學習,即要抓住重點整體感知課文,了解作者的描寫、說明方法。在閱讀課文時,引導學生感悟的同時,把重點放在理解作者“總——分”的寫作方法和為什么稱駱駝為“沙漠之舟”的原因上,掌握學習寫作方法。
學情分析:
1 、學生的認知特點。
我校位于祖國東北邊陲農(nóng)村,遠離沙漠地帶,學生信息較為封閉,學生沒有親眼見過駱駝,對于“沙漠之舟”會有濃厚的興趣。但關(guān)于駱駝的一般常識性知識的理解會有難度。教師要運用插圖或影像資料、理解重點詞語等方式,讓學生在精讀課文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
2 、在學習本課前學生已具有的學習能力。
通過幾年來和前幾單元的學習,學生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通過自學和交流掃除文字障礙的能力,初步讀懂課文的能力,整理好詞佳句的能力。學生已經(jīng)能邊默讀邊批注,體會和運用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寫批注筆記的方法。
教學目標:
1 、學會11 個生字,區(qū)分同音字“趾”和“胝”,能聯(lián)系句子理解“胼胝”、“駝峰”、“脂肪”等詞語。
2 、閱讀課文,了解駱駝適應(yīng)沙漠生活的生理特點,明白人作為什么為什么稱駱駝為“沙漠之舟”。
3 、理解句子間和段落間的關(guān)系,學習“總—分”方式構(gòu)段,圍繞總起句,抓住重點進行具體描述的說明方法。
4 、通過修改資料,插入課文,豐富學生知識背景,提高學生寫摘錄筆記的能力、寫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1 、學習作者抓住特點進行具體描述的說明方法。
2 、理解“沙漠之舟”稱號的原因。
教學過程: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一、質(zhì)疑導入新課:
1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與沙漠有關(guān)的文章,教師板書課題《沙漠之舟》。
2 、看到課題你能知道什么?
(本文和沙漠有關(guān),舟是小船的意思,這課寫是是沙漠中的船……)
3 、從課題看,你有什么疑問?
(沙漠之舟指的是誰?)
[ 點評:本文題目是《沙漠之舟》,從字面上是沙漠中的船。沙漠中怎么會有船呢?讓學生根據(jù)課題質(zhì)疑,可以培養(yǎng)學生逐步養(yǎng)成質(zhì)疑的習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1 、請同學們帶著疑問快速略讀課文,找出準確答案。
[ 點評:帶著簡單的問題進行略讀,體會略讀的方法和特殊的作用。]
2 、生交流問題的答案:
。ā吧衬邸敝傅氖邱橊劇#
三、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ㄓ蓪W生的學習需要引入課文。)
1 、師:剛才,同學作通過略讀課文,明白了“沙漠之舟”指的是駱駝,那么為什么把駱駝稱為“沙漠之舟”呢?是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告訴我們的?
(課文第2 、3 、4 自然段。)
。1)請同學們默讀2 、3 、4 自然段,邊讀邊用符號畫出自己認為的好詞佳句,或?qū)懴伦约旱恼J識、疑惑。
[ 點評:提高學生默讀的質(zhì)量,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能給學生自由發(fā)展的空間。]
(2)小組交流各自的學習情況。
。ㄊ紫冉涣鞯膬(nèi)容是互聽讀,檢查、互助掃除生字障礙;然后是交流不理解的詞;最后交流自己的見解和疑惑。)
[ 點評:把閱讀和語文基礎(chǔ)知識、基本技能訓練結(jié)合起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產(chǎn)生更深入的理解體會,提高學習效果。]
。3)請同學們用小標題的形式,抓住重點詞語概括把稱駱駝為“沙漠之舟”的原因說出來。
。ㄕn文2 、3 、4 自然段篇幅都較少,學生有了一定的概括基礎(chǔ),加上剛才的小組交流,這個問題會很容易答上來。)
(4)體會作者運用的修辭方式及好在什么地方。
。ń處熞龑W生分析,作者把駱駝比作了什么?這么寫有什么好處?相機指導學生在以后的習作中靈活運用。)
2 、師:別的動物能不能代替駱駝呢?沙漠中環(huán)境到底怎樣?是什么原因使駱駝能適應(yīng)沙漠中的生活呢?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按條找出。
。ń處熝惨暳私鈱W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在學生的匯報過程中,利用掛圖、卡片或查字典來理解描寫駱駝特點的詞。例如:“胼胝”、“駝峰”、“脂肪”等,)
。ńㄗh:有條件的學?梢杂^看關(guān)于駱駝的紀錄片,或帶領(lǐng)學生去動物園參觀。)
。2 )教師模仿《動物世界》欄目主持人進行配樂朗誦第一自然段,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畫面體會沙漠自然環(huán)境的特點。
[ 點評:教師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3 )小組討論,駱駝和沙漠間有什么樣的關(guān)系?
。ㄖ荚趲椭鷮W生明確駱駝獨特的身體特點是適應(yīng)沙漠生活的必備條件,沙漠的環(huán)境也為駱駝身體特點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天地”。)
四、體會寫法,遷移運用:
1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雖然沒有去過沙漠,沒有親眼見到過駱駝,但對于“沙漠之舟”的知識卻有了形象的認識。那么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來寫的呢?讓我們再從寫作的角度來研究一下課文。
方法:(1 )找出第一自然段的總起句;
。2 )思考本段首句與其它各句間的關(guān)系;
。3 )明確這種寫作方式就是“總—分”方式構(gòu)段,圍繞總起句進行具體描述的說明方法。
(建議:為了加深學生對這種寫法的認識,可以結(jié)合本冊教材第四單元《手上的皮膚》一課的第四自然段再進行一次練習。)
[ 點評:這種方法,能讓學生發(fā)現(xiàn)這種構(gòu)段方式的特點,再給出定義,減少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難度,而且體會到這種寫法如何運用。]
2 、請同學們結(jié)合作者的寫作方法,把課后的資料適當修改后插入第一自然段中。
。私獗径蝺(nèi)容之間的聯(lián)系和寫作特點之后,放手讓學生修改課后的資料,只要修改合理,就要肯定。)
3 、同學們不但在文中學到了關(guān)于“沙漠之舟”的很多知識,而且也學到了許多作者好的寫作方法,請同學們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寫一篇小練筆。
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做到了以下幾點:
1 、能創(chuàng)設(shè)和諧自主交流的學習氛圍。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有自主學習的機會,也有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的機會,沿著學生的學習欲望點進行教學。
2 、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教學中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把探究權(quán)給了學生,養(yǎng)成善于思考的習慣。閱讀學習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在自己感觸深刻的地方做學習批注,畫出好詞佳句,按順序閱讀,怎樣默讀,怎樣略讀,有形地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實踐。
3 、提高學生質(zhì)疑能力,教師從新課導入開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參與學習,關(guān)注學生的發(fā)展。
《沙漠之舟》教學實錄 篇7
《沙漠之舟》教學反思
《沙漠之舟》是第八冊第8單元“舟船”中的一篇主體課文。這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說明文,課文以“沙漠之舟”為題,著重介紹了駱駝適應(yīng)沙漠生活以及它如何幫助人們穿越沙漠,被稱為“沙漠之舟”的原因。這篇文章共有四個自然段,按照內(nèi)容的不同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主要講駱駝適應(yīng)沙漠生活的原因。課文在介紹駱駝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獨特身體特點的過程中,也展示出沙漠廣闊無垠、干旱炎熱、缺少水草、風大沙燙、沙地松軟的特點。第二部分是第2―4自然段,主要介紹駱駝成為沙漠之舟的原因。
在本課教學中,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自己去讀懂課文,獲得知識。凡是學生能讀懂的,都讓學生自己去讀,并將讀懂的內(nèi)容大膽地說出來,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每一次讀,都提出明確的要求,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理解,教師起好點撥作用。同時,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充分利用課外資源補充課內(nèi)有限的內(nèi)容,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注重了對學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交流自己的認識,這樣不僅使學生在獲得知識上有選擇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能力。另外我還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如:讓學生默讀課文時,邊讀邊畫出有關(guān)語句,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提高了學生默讀的質(zhì)量。
這節(jié)課重點讓學生體會駱駝的生理特點,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chǔ),使學習能水到渠成。學習這一部分內(nèi)容時,安排學生自學,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小組合作,探索問題(表格),歸納好語言,填寫表格。這一學習活動的安排,培養(yǎng)了學生自學的能力,查找、分析資料的能力,整理歸納語言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表格,學生發(fā)現(xiàn)了課文中作者關(guān)于駱駝身體特點的描寫順序,是從整體到部分。然后引導學生通過查閱關(guān)于駱駝、沙漠的相關(guān)資料,充分利用課外資源補充課內(nèi)有限的內(nèi)容,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在學習語言文字的同時,對文章的布局謀篇和寫作順序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并體會到應(yīng)該如何運用這種寫作順序,為今后寫小動物的練筆打下了基礎(chǔ)。
課文第一段是寫駱駝獨特的身體結(jié)構(gòu)特點,我只是讓學生總結(jié)了它的寫作順序是從上到下。然后讓學生找出總起句,思考本段首句與其他各句之間的關(guān)系,從而讓學生明白本段以總分方式構(gòu)成,并圍繞總起句進行描述的。但我只是一味的讓學生明白這種寫作方式,卻沒有引導學生去掌握這種寫作方法,從真正意義上了解這種寫作方法,了解作者是如何寫駱駝這種獨特的身體結(jié)構(gòu)特點,把它滲透到學生的腦海中,以便可以指導學生如何去寫其他小動物的身體結(jié)構(gòu)特點。
《沙漠之舟》教學反思
西二旗小學 親鐵軍
《沙漠之舟》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說明文,課文以"沙漠之舟"為題,著重介紹了駱駝適應(yīng)沙漠生活以及它如何幫助人們穿越沙漠,被稱為"沙漠之舟" 的原因.全文共有四個自然段,按照內(nèi)容的不同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第一自然段):講駱駝適應(yīng)沙漠生活的原因,在介紹駱駝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獨特身體特點的過程中,也展示出沙漠廣闊無垠,干旱炎熱,缺少水草,風大沙燙,沙地松軟的特點.第二層次(第二至四自然段):介紹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的原因.三個自然段從駱駝能給人們帶路,指引方向,預報大風和能馱東西,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這三方面介紹駱駝在沙漠中的重要作用.也正因為這三方面人們才會把它看作渡過沙漠之海的航船,稱它為"沙漠之舟".課文的兩部分內(nèi)容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正因為駱駝適應(yīng)沙漠的惡劣環(huán)境,能在沙漠環(huán)境中暢通無阻,所以才能給人引路,預報大風,馱運物品,才能當之無愧地被稱為"沙漠之舟".
在本課教學中,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自己去讀懂課文,獲得知識.凡是學生能讀懂的,都讓學生自己去讀,并將讀懂的內(nèi)容大膽地說出來,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每一次讀,都提出明確的要求,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理解,教師起好點撥作用.同時,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充分利用課外資源補充課內(nèi)有限的內(nèi)容,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注重了對學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交流自己的認識,這樣不僅使學生在獲得知識上有選擇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反思《沙漠之舟》后記
人類和動物是永遠的朋友,但是近些年來,隨著環(huán)境的破壞,越來越多的動物遠離我們,有的甚至遭到人為的迫害,瀕臨滅絕。沙漠是生命的禁區(qū),但就是在這樣一個拒絕生命的環(huán)境里依然頑強地生活著一些勇敢的動物——駱駝。
作為生活在江南水鄉(xiāng)的學生來說,沙漠和駱駝都是陌生的,我想通過一些比較有趣、直觀的方法讓學生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我在導入的時候設(shè)計了一個猜謎的游戲,謎語能很好的把駱駝的特征概括起來,讓學生覺得很新奇又容易掌握。
說到沙漠就要想到一個人,那就是阿凡提,他的出現(xiàn)給學生帶來了親切感,我在這節(jié)課中安排他作為一個沙漠中的導游來展開我的整個課題教學。
我把收集到的相關(guān)的視頻資料、圖文資料等做成一個完整的教學課件。通過視頻,學生了解了沙漠的氣候特征。親眼看到單峰駝和雙峰駝的外貌特征和習性。另外讓學生了解駱駝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交通工具,讓學生真切的體會到駱駝就像一艘艘在沙漠里穿行的船只。是名副其實的沙漠之舟。為此,古今許多藝術(shù)家用各種不同的藝術(shù)形式來表現(xiàn)駱駝的形象,讓學生體會到駱駝的堅韌不拔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zhì)。同時也激發(fā)他們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情感性是美術(shù)的一個基本品質(zhì),也是美術(shù)學習活動的一個基本特征,所以我通過讓學生感受自然和生活中的美,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培養(yǎng)他們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課改要求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guān)系,注重師生間情感的交流。那么在這節(jié)課里,我不僅僅是單純技法的傳授,始終以一個“情”字貫穿整節(jié)課。沙漠之舟,同時還體現(xiàn)老師與學生、學生與生活情感的對應(yīng)。老師激發(fā)學生興趣外,還激發(fā)學生用情作畫,激活他們的創(chuàng)作靈感,給畫注入生命。課改強調(diào)教師不急于用簡單的講解替代學生的感悟和認識,美術(shù)課程特別重視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在教學中,我設(shè)計了兩次作業(yè)練習。第一次,先讓學生憑自己的印象來表現(xiàn)駱駝,給學生一個自主探究的過程,讓他們體驗思考,讓學生進行嘗試研究制作方法,也許在探究的過程中,他們會發(fā)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并分析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第二次創(chuàng)作時,我安排學生欣賞古今藝術(shù)家表現(xiàn)的駱駝的作品。讓他們在前人的基礎(chǔ)上對他們自己的創(chuàng)作有個啟發(fā),同時也對第一次的創(chuàng)作有個經(jīng)驗總結(jié)。這樣的學習方式對于他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是終身受益的。因此,讓學生從學會 到會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這節(jié)課的亮點是謎語導入比較成功,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就集中起來,很快就進入狀態(tài)。一段介紹駱駝的錄象也改變了以往以圖片展示的局限性。在學生創(chuàng)作中也出現(xiàn)了比較多樣的藝術(shù)形式。同時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每個成員分工合理有序,也體現(xiàn)了合作團結(jié)的團隊精神。
在這節(jié)課里,我感到不足的是,我沒能很好地把握時間,由于時間關(guān)系,沒能給學生一個相互評價的平臺。如果有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把自己畫中的情感表達出來,有利于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經(jīng)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nèi)容,求得新的發(fā)現(xiàn),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
《沙漠之舟》教學實錄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抓住特點、選擇有關(guān)材料、具體化的描寫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為什么把駱駝稱為“沙漠之舟”。
教學準備:
1、學生查找有關(guān)描寫駱駝身體特點和生活習性的相關(guān)資料。
2、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
1、“我”指誰?(出示駱駝圖片)
你們見過駱駝嗎?誰能給大家介紹介紹?(生介紹)
2、檢查生字預習情況
自豪 養(yǎng)料 足夠 多虧
貯存 陷進 鋪天蓋地 又大又厚
鏡子 疼愛 走一趟 腳掌
疙瘩 駱駝 委屈 松散
(生領(lǐng)讀,開火車讀)
二、初讀課文
1、同桌間互相讀課文
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檢查讀書情況
出示幾句難讀的句子
小駱駝在小溪邊照“鏡子”,小紅馬看見了,就噴著響鼻對小駱駝?wù)f:“你的腳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長著兩層眼毛,背上還有兩個肉疙瘩,多難看哪!”
媽媽說:“我們背上的那兩個肉疙瘩叫駝峰,里面貯存著養(yǎng)料,足夠我們路上用的了。”
沙漠旅行結(jié)束了,小駱駝默默地想:我們的駝峰、腳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處,我們應(yīng)該感到自豪才對呀!
(學生個別讀,齊讀)
3、流利地讀課文
要求:讀通句子,不唱讀,不復讀
(找朋友互相幫助讀)
4、比賽讀
5、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文中生字新詞(生自由說)
6、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生說)
三、學習生字
左右結(jié)構(gòu):鏡料夠陷鋪
上下結(jié)構(gòu):委
上中下結(jié)構(gòu):豪
半包圍結(jié)構(gòu):疼趟
獨體字:虧
生描紅
《沙漠之舟》教學實錄 篇9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積累本課詞語,并用“由于”、“因此”等詞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駱駝的外型和特殊生理構(gòu)造,學習抓住特點描寫事物的方法。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
3.培養(yǎng)學生愛動物的情感,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描寫事物的方法。
三.學難點:
理解為什么稱駱駝為沙漠之舟?
四.教學用具:
投影儀、錄像、電腦、圖片
五.教學時間:三課時
六.教學設(shè)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ㄒ唬┏踝x課文,學習生字詞。
。ǘ├砬逭n文條理,了解課文從哪幾方面寫駱駝的?
二.教學重、難點:理清課文條理,了解課文從哪幾方面寫駱駝的?
三.教學過程:
。ㄒ唬┌鍟n題,激發(fā)情趣。
1.齊讀課題,問:“沙漠之舟”指什么?
2.出示駱駝圖片,談?wù)勀銓︸橊劦恼J識。
(二)初讀課文,理清條理。
1.指名讀課文,思考: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寫駱駝是“沙漠之舟”的?
2.學生討論、回答。
三個方面:(1)駱駝的外型特點。
。2)駱駝具有特殊生理構(gòu)造,能適應(yīng)沙漠生活。
(3)駱駝長途跋涉在沙漠中,擔負著繁重的運輸任務(wù),成為交通工具,不愧為“沙漠之舟”。
3.分別請同學朗讀這三部分內(nèi)容。
(三)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
1.出示詞語,認讀。
來源 倉庫 任務(wù) 惡劣 暑假 算術(shù) 笨拙
程度 酷愛 兼職 浩瀚 粗糙 長途 跋涉
2.默字詞并訂正。
3.反義詞:
笨拙——(靈巧) 粗糙——(細致)
繁重——(輕松) 惡劣——(優(yōu)良)
4.選擇正確讀音,畫“√”。
陷入( xiàn xuàn) 特殊(chū shū) 侵入(qīn qǐn)
惡劣(liè lǜe) 笨拙(zhuō zhuó) 粗糙(chāo cāo)
5.補充詞語。
長途( 。┥妗 ∪找梗ā。┏獭 。ā。┦顕溃ā。 。ā。┻厽o際
。ā。┨欤ā。┑亍∪藷煟ā。┥佟 ∏宕啵ā。┒ ∏∪缙洌ā。
(四)熟讀課文。
1.采用各種形式:開火車讀,小組讀。
2.每組推選最棒的同學朗讀課文。
(五)布置作業(yè):
查找有關(guān)駱駝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ㄒ唬├斫庹n文內(nèi)容,會填表。
。ǘw會作者對駱駝的贊美之情。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會填表。
三.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對駱駝的贊美之情。
四.教學過程:
。ㄒ唬⿵土晫
1.“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課文從哪幾方面來寫它是“ 沙漠之舟”的?
2.指名回答。
。ǘ⿲W習課文。
1.第一方面:駱駝的外型特點。
。1)指名讀,畫出描寫駱駝外型特點的詞句。
。2)出示句子,說出表現(xiàn)其什么特點?
a 它那高大的背,仿佛凸起的小山。它那四條粗壯的腿,走路并不笨拙!
寫出駱駝(形體高大但不笨拙)的特點
b 它日夜兼程走在浩瀚的沙海中,連續(xù)多少個晝夜都不喝一滴水,只要能吃上一些粗糙的沙漠植物,就很滿足了。
寫出駱駝(耐饑耐渴)的特點
c 不怕路途遙遠,哪管酷暑嚴寒,就憑這足夠的耐力,它能戰(zhàn)勝一切困難!
寫出駱駝(不怕困難、堅強)的特點。
(3)齊讀第一段
2.學習第二方面:駱駝特殊的生理構(gòu)造適合沙漠生活
(1)人們?yōu)槭裁捶Q它是“沙漠之舟”?
(主要是它具備了生活在沙漠惡劣環(huán)境的特殊生理構(gòu)造)
(2)看錄像:a形容一下沙漠怎樣惡劣?
b描繪一下錄像中駱駝的生理構(gòu)造的作用
。3)學生自學:a分組學習
b邊讀邊討論
c填表
出示駱駝號稱“沙漠之舟”
特殊生理構(gòu)造適合沙漠生活成為交通工具厚厚的肉腳墊不會陷入沙窩長途跋涉在沙漠中,不停地為人們運送東西。長長的眼睫毛
可以阻擋風沙鼻子能張能合
沙塵難以侵入背上的“小山峰”
貯存食物和水分敏感的細胞
能為人們找到水源
。4)檢查自學情況
a指名出示自己所填的表格
b并用“因此”或“由于”將句子連起來
如:由于駱駝有厚厚的肉腳墊,因此不會陷入沙窩。
。5)指名讀第二方面
3 第三方面:駱駝?chuàng)撝敝氐倪\輸任務(wù),是交通工具。
。1)默讀課文,思考:為什么稱駱駝為“沙漠之舟”確實恰如其分?理解“恰如其分”的意思。
(2)齊讀這段話
。ㄈ┗刈x課文,體會作者對駱駝的贊美之情。
1.指名讀課文
2.畫出體現(xiàn)作者贊美駱駝的句子。
。1)直接贊美:a這就是號稱“沙漠之舟”的駱駝!
b不怕路途遙遠,哪管酷暑嚴寒,就憑這足夠的耐力,它能戰(zhàn)勝一切困難!
c 可是,這對駱駝來說又算得了什么!
d 這是一種多么有特點的動物!
。2)間接贊美:描寫駱駝外型的句子、特殊生理構(gòu)造等句子也都是作者對駱駝的贊美之情的體現(xiàn)。
3.有感情的朗讀這些句子
。ㄋ模┎贾米鳂I(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用“因此”、“由于”造句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鞏固練習
。ǘ⿺U展練習
二、教學重點:鞏固練習
三、教學難點:擴展練習
四、教學過程:
。ㄒ唬┗仡櫿n文,鞏固練習
1.自由讀課文
2.選擇關(guān)聯(lián)詞語填空
雖然------但是------ 因為------所以------ ------因此------ ------由于------ 不但------而且------
出示句子:
、亳橊劊m然)身體高大,(但是)走路并不笨拙。
、冢ㄒ驗椋┚邆淞松钤谏衬異毫迎h(huán)境的特殊生理結(jié)構(gòu),(所以)人們稱它為“沙漠之舟”。
、廴藗凂橊劄椤吧衬邸,主要是(由于)它具備了生活在沙漠惡劣環(huán)境的特殊生理構(gòu)造。
④駱駝它(不但)身體高大,(而且)還具備了生活在沙漠惡劣環(huán)境的特殊生理構(gòu)造,(因此)它成為沙漠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ǘ┵澝礼橊劊
1.學完課文,你肯定也要贊美一番駱駝,那么就請同學寫一首詩來贊美駱駝。
2.學生作詩,老師巡視,作適當指導。
3.交流,指名讀,并給予肯定和鼓勵。
。ㄈ⿺U展練習。
1.將你查到有關(guān)駱駝的資料介紹給大家。
2.指名從網(wǎng)上介紹有關(guān)駱駝的資料。
。ㄋ模┬〗Y(jié)全文
課文通過抓住駱駝特點來寫并體現(xiàn)出作者的贊美之情,我們要學習作者的這種寫作方法,將這種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
(五)布置作業(yè):
寫一種你最喜愛的動物,要求:抓住特點,從字里行間中體現(xiàn)出你對這種動物的贊美。(可以查些資料)
五、板書設(shè)計:
10.沙漠之舟(駱駝)
外型特點:高大有力并不笨拙
沙漠交通工具
生理特點:厚厚的腳墊
長長的睫毛
鼻子能張能合 適合沙漠生活
背上的小山峰
敏感的細胞
六、參考資料
駱駝祖祖輩輩和沙漠打交道,練就一身適于在沙漠中生活的本領(lǐng)。
一只駱駝能馱200千克的貨物,每天走40千米,能夠在沙漠中連續(xù)走三天?丈頃r,每小時可跑15千米,連續(xù)18小時不停。所以,人們用“沙漠之舟”稱贊它。
在沙漠里進行,有時狂風四起,黃沙滾滾,天昏地暗。這時候,駱駝不慌不忙地臥倒,閉上眼睛,濃密的長睫毛,就像一層厚簾子,擋住風沙,保護了眼睛。等大風沙過去了,再站起來,抖掉身上的沙子,不聲不響地繼續(xù)前進。
夏天,驕陽似火,在沙漠里行進就像走在熱鍋上一樣,寸步難行。然而,駱駝卻一點也不在乎。因為它的腳底長著一層厚厚的角質(zhì)墊,好像一只特制的靴子,一點也不怕燙。
茫茫沙海,水源奇缺,草木難生。然而,駱駝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卻能十天半月不吃也不喝。它身上一層厚厚的毛能抵擋太陽光的直射。它很少出汗,也幾乎不撒尿。另外,它的胃分為三室,前兩附有眾多的“水囊”,有貯水防旱的功能。
《沙漠之舟》教學實錄 篇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駱駝適應(yīng)沙漠環(huán)境的生理特點,明白人們?yōu)槭裁捶Q之為“沙漠之舟”。
2、培養(yǎng)抓住關(guān)鍵詞快速搜索信息的能力,繼續(xù)聯(lián)系做批注筆記。
3、在老師的引導下,梳理課文層次結(jié)構(gòu),感知動物構(gòu)造與功能的統(tǒng)一關(guān)系。
4、通過修改資料,插入課文,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加工提煉信息資料的能力。
教學難點:
1、學習作者抓住特點進行具體描述的說明方法。
2、理解為什么把駱駝稱為“沙漠之舟”。
教學準備:
學生:了解駱駝與沙漠的有關(guān)信息
老師: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沙漠之舟”是什么意思?“沙漠里的船”指的是什么?(生介紹駱駝。)
2、復習詞語,練習說話。
3、質(zhì)疑過渡。
二、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一)、駱駝的生理特征。
1、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思考并填表:駱駝的身體各部分有什么特點?這些特點跟駱駝在沙漠生活有什么關(guān)系?
2、引導抓關(guān)鍵詞填表,組內(nèi)交流。
3、練習使用關(guān)聯(lián)詞語將表格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師適時展示駱駝分解圖。
4、師生合作讀此段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
5、練習將課后資料插入此段,進一步熟悉“總—分”的構(gòu)段方式。
。ǘⅠ橊劄槿祟愃龅呢暙I。
1、自讀其余三段,抓住關(guān)鍵詞做旁注概括駱駝為人類所做的貢獻。
2、根據(jù)駱駝的生理特征想象駱駝其它的貢獻。
3、比較“駱駝”與“船”有什么相似之處。
4、進一步概括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的原因。
5、根據(jù)總結(jié)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三、模擬情境,再讀全文。
1、模仿《人與自然》中的主持人來范讀本文。
2、師生共評。
四、總結(jié)全文,滲透保護動物的意識。
五、作業(yè):小練筆。
板書設(shè)計
沙 漠 之 舟
特殊生理 交通工具
駱 駝
《沙漠之舟》教學實錄 篇11
《沙漠之舟》教學反思
這學期學習了挺多篇說明文,《沙漠之舟》就是其中之一。在本課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自己去讀懂課文,獲得知識。凡是學生能讀懂的,都讓學生自己去讀,并將讀懂的內(nèi)容大膽地說出來,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每一次讀,都提出明確的要求,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理解,同時起好點撥作用。
由于沙漠和駱駝離我們的生活實際比較遠,在課前我也布置學生查閱資料,充分利用課外資源補充課內(nèi)有限的內(nèi)容,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在課堂上,注重了對學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交流自己的認識,這樣不僅使學生在獲得知識上有選擇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此外,我也精心制作了課件,并且結(jié)合插圖讓學生理解課文,使作者、文本、讀者三者高效統(tǒng)一。
這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是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方法。在課堂上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學過的幾篇說明文進行對比,找出它們之間的相同點,明白這樣寫的好處,從而為以后的寫作打下基礎(chǔ)。說明文相對而言比較枯燥,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沙漠之舟》教學反思
《沙漠之舟》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說明文,課文以“沙漠之舟”為題,著重介紹了駱駝適應(yīng)沙漠生活以及它如何幫助人們穿越沙漠,被稱為“沙漠之舟”的原因。全文共有四個自然段,按照內(nèi)容的不同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講駱駝適應(yīng)沙漠生活的原因,在介紹駱駝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獨特身體特點的過程中,也展示出沙漠廣闊無垠、干旱炎熱、缺少水草、風大沙燙、沙地松軟的特點。第二部分(第二至四自然段):介紹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的原因。三個自然段從駱駝能給人們帶路,預報大風和能馱東西,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這三方面介紹駱駝在沙漠中的重要作用。也正因為這三方面人們才會把它看作渡過沙漠之海的航船,稱它為“沙漠之舟”。
《沙漠之舟》教學反思
《沙漠之舟》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說明文,課文以“沙漠之舟”為題,著重介紹了駱駝適應(yīng)沙漠生活以及它如何幫助人們穿越沙漠,被稱為“沙漠之舟”的原因。全文共有四個自然段,按照內(nèi)容的不同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講駱駝適應(yīng)沙漠生活的原因,在介紹駱駝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獨特身體特點的過程中,也展示出沙漠廣闊無垠、干旱炎熱、缺少水草、風大沙燙、沙地松軟的特點。第二部分(第二至四自然段):介紹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的原因。三個自然段從駱駝能給人們帶路,預報大風和能馱東西,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這三方面介紹駱駝在沙漠中的重要作用。
也正因為這三方面人們才會把它看作渡過沙漠之海的航船,稱它為“沙漠之舟”。課文的兩部分內(nèi)容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正因為駱駝適應(yīng)沙漠的惡劣環(huán)境,能在沙漠環(huán)境中暢通無阻,所以才能給人引路,預報大風,馱運物品,才能當之無愧地被稱為“沙漠之舟”。
在本課教學中,我采用“問題探究式”進行教學,從新課導入開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參與學習,關(guān)注學生的發(fā)展,提高學生質(zhì)疑能力;著重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自己去讀懂課文,獲得知識。凡是學生能讀懂的,都讓學生自己去讀,并將讀懂的內(nèi)容大膽地說出來,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在學生每一次讀課文時,注重提出明確的要求,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理解,并起好點撥作用。注重了對學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以同桌合作的形式來交流自己的認識,這樣不僅使學生在獲得知識上有選擇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能力。另外我還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如:讓學生默讀課文時,邊讀邊畫出有關(guān)語句,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提高了學生默讀的質(zhì)量。
本節(jié)課的教學有以下幾點不足:
1、在時間及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上不夠合理,留給學生交流及思考的時間較少。
2、在引導學生理解第一自然段時,由于問題提得不夠明確,致使學生在歸納駱駝適應(yīng)沙漠的原因時不夠準確。
3、課堂上對于朗讀的指導較倉促,評價也做得不夠。
《沙漠之舟》教學實錄 篇12
《沙漠之舟》這篇課文的教學,我設(shè)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一、導語:同學們,我有一個兒子叫陳熙元,他有一個小名叫(駱駝),這是他的爺爺取的。一直以來,我都有一個困惑,為什么取這樣一個有些奇怪的小名呢?大家下面能否幫我從《沙漠之舟》里尋找答案呢?
二、自讀課文,在書上圈畫旁批。
三、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交流:為什么取名叫“駱駝”
1、為社會作出貢獻
2、助人為樂
3、適應(yīng)環(huán)境
4、有堅強的意志
……
四、人們把駱駝稱作“沙漠之舟”,你能否用幾個字來概括爺爺?shù)挠靡饽?(社會之材?/p>
五、布置作業(yè):給小駱駝寫封信,告訴他小名的來歷。
“今天的這封信,我會珍藏,把全班72封寫給熙元的信全部裝在一個大信封里,直到熙元能看信了,我會拿給他。讓他在你們的信里尋找關(guān)于小名的來歷。當然,在此之前,我會暫時把這個來歷保密的。對了,你們會在結(jié)尾落款處怎樣稱呼自己呢?”
“大駱駝!”(學生笑)
“大家這樣喜歡駱駝這個名字啊。我簡直都要為我的爸爸能取出這樣意味深刻的名字而鼓掌了!你們既然都這樣喜歡叫自己駱駝,那我豈不生活在駝群,一個吃苦耐勞的駝群里了!”
?吹,孩子在做他們喜歡做的事情時不但非常興奮,而且全神貫注,不知疲倦,表現(xiàn)出驚人的耐性。這就是興趣的魔力。我們是否也應(yīng)該多動動腦筋,設(shè)計可以激發(fā)學生無限興趣的作業(yè),一旦他們對作業(yè)滿懷嘗試的愿望,便能引發(fā)一種鉆研和探索的熱情,從而積極地完成。這一過程會給孩子帶來由衷的快樂。
哦,“可愛的作業(yè)”。當學生說出這樣的話時,你是否留意他們臉上的笑容?其實,看他們微笑,已經(jīng)預見了這份作業(yè)他們會用心去完成。其實,他們微笑時,已經(jīng)開始了一次短暫而愉快的智慧之旅。我希望,我的每次布置作業(yè),都是你們可愛的作業(yè),我希望,我會成為你們可愛的老師,我還希望,你們,是我可愛的學生。
《沙漠之舟》教學實錄 篇13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沙漠之舟》,這篇課文我將分三部分來說,一、說教材;二、分析學情;三、說教法學法。
說教材:
文本特點與地位:
《沙漠之舟》這篇課文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八單元“船舟”的第二篇主體課文。《沙漠之舟》這篇課文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說明文,課文以“沙漠之舟”為題,主要介紹了駱駝適應(yīng)沙漠生活以及它如何幫助人們穿越沙漠,被稱為“沙漠之舟”的原因。為了使學生更好的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我將這篇課文分成兩個部分來講解:一、講駱駝適應(yīng)沙漠生活的原因,也就是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學。二、介紹了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的原因,就是完成對課文二至四自然段的教學任務(wù)。把《沙漠之舟》這篇課文作為本單元“船舟”的主題課文,主要是因為它能把單元目標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出來。從而使學生認識“船舟”的象征意義。
教學目標:
《九年義務(wù)教育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因此我把教學目標界定為以下三點:
知識目標:
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4至6年級的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只有通過反復的誦讀才能理解文中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所以,本文的知識目標就是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
結(jié)合課后的沙漠簡介和學生自己搜集來的資料,想象駱駝在沙漠中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篇課文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動物的情感,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為:學習課文抓住特點、選擇有關(guān)材料、具體化描寫的方法。難點為:在理清本文抓住特點、具體化描寫的同時,使學生文章中真正的理解為什么把駱駝稱為“沙漠之舟”。
分析學情
這篇課文的教學對象為我校四年級學生,但由于課文的生活環(huán)境與學生的現(xiàn)代生活相隔較遠,學生由于受到見識的限制,可能對文章理解得不夠透徹,老師要善于利用教學手段,教學形式激發(fā)活躍的思維,調(diào)動表現(xiàn)欲望。適當?shù)囊龑,使學生建構(gòu)自己的認知體系。
說教法、學法
本課教學采用“問題探究”的教法,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自己去讀懂課文,獲得知識。凡是學生能讀懂的,都讓學生自己去讀。每一次讀,教師都提出明確的要求,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理解。著重對學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充分利用課外資源補充課內(nèi)有限的內(nèi)容,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設(shè)定的目標,這節(jié)課我將分五步走: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三、精讀課文、感悟理解。四、總結(jié)全文、引導寫作。五、布置作業(yè)、完成教學。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老師開課時先板書“舟”字,然后提問學生“舟”什么意思?船是在哪里航行的?緊接著出示沙漠的圖片,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很自然的過渡到學習課文這一環(huán)節(jié)。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學生有了興趣,讀課文時的熱情就會高漲,教師對學生提出明確的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解決。想想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字詞和問題,全班一起解決。
三、精讀課文、感悟理解
在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教師通過兩個問題:駱駝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活?人們?yōu)槭裁窗疡橊劮Q為沙漠之舟?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層次,方便下面的學習。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這樣寫的好處是條理清楚,層次分明。讓學生總結(jié)出寫作方法,便于學生寫作時能靈活運用。讓學生通過朗讀來自學二至四自然段,使學生真正的理解為什么人們把駱駝成為“沙漠之舟”。
四、總結(jié)全文、引導寫作
這篇課文簡要地介紹了駱駝的生理特點和特殊的本領(lǐng),說明它適于做沙漠里的交通工具。由于作者對駱駝很熟悉,所以能抓住駱駝的特點,寫得生動具體。又由于作者觀察仔細,而且有順序,所以文章寫得有條有理。引導學生做課后的第二題,合理修改選擇資料,補充課文內(nèi)容;引導學生運用課文中所學到的方法,觀察自己喜歡的動物,進行練筆
五、布置作業(yè)、完成教學。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2、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進行練筆。
各位老師評委們,這節(jié)課我根據(jù)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認知規(guī)律,采用了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