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精選15篇)
《古井》 篇1
教學要求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古井不僅為鄉親們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們的品格,使學生懂得應該怎樣做人。
2.注意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3.練習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4.學會本課13個生字。掌握音形義;會用“哺育”、“絡繹不絕”造句。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一邊讀、一邊想”,了解有關古井的故事;理解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的意思。
教學難點
抓住詞句訓練,引導學生準確理解“思考、練習”2中句子的意思。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準備
投影片、小張填空片子、生字詞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齊讀課題,這篇課文講的是有關家鄉古井的故事,作者離開家鄉多年,對故鄉的一口古井一直難以忘懷,這是為什么呢?請學習課文。
二、自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ㄒ唬┮筮呑x邊劃,劃出生字詞和不懂的詞語。
。ǘ┻呑x邊想,標出自然段,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么?哪幾個自然段可以合并成一段。
三、檢查自讀情況
(一)找幾名同學讀書。(查生字讀音是否正確,語句是否通順流利。)
。ǘ┱J讀生字卡片,注意多音字“擔”本課讀dàn音,“薄”讀“bó”的音。
生字中“乳”的讀音,讀“rǔ”勿讀成“lǔ”!安浮笔恰癰ǔ”勿讀成“pǔ”或“fǔ”。
。ㄈ┨岢鲭y懂和不理解的詞語。
哺育陶冶報酬品格晨光熹微絡繹不絕暮色降臨年過六旬
四、利用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ㄒ唬﹤人自查。
。ǘ┩唤涣髑闆r。
。ㄈ┤噙M行解答。
重點詞語的解釋:
陶冶:比喻給人的思想性格等有益的影響。
品格:指人的品質和風格。
晨光熹微:形容早晨太陽剛出來,天還沒有亮。
暮色降臨:傍晚,昏暗的天色已經來到。
五、練習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ㄒ唬﹤人根據分段方法自己試分。
(二)分組議論。
。ㄈ┤嘤懻摗
1.全文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主要說的是什么?(略)
2.可以歸納為幾個大段?每大段段意是什么?為什么這樣分?
(第1自然段為一段,講的是村東頭古井的水清涼可口,像母親一樣哺育著鄉親們。第2自然段講人們每天挑水時的熱鬧情景,與后幾段內容上相系不緊,獨立成一段。第3~5自然段都是圍繞一件事講的。主要說的是村里的人常常幫助一對老人挑水,卻從來不要報酬。第6自然段獨立成段,可以概括為古井默默為人們奉獻的精神影響教育著鄉親們,使他們懂得做人的道理。本課分段依據是按不同的內容去分。概括段意時,要從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入手,然后抓住重點詞語進行合并歸納,做到準確全面,語言精煉。)
六、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七、作業:邊朗讀課文邊預習,解答課后思考練習題
第二課時
一、交代本節課教學任務
在初步了解課文的基礎上,這節課通過理解重點段落,抓住重點詞語,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的道理。
二、請四名同學讀課文,大家思考:課文講了和古井有關的哪些事
三、單人讀第一大段,思考:古井的位置給人們帶來了什么
(一)介紹了古井在村東頭,井里的水清涼可口。
(二)出示投影;你怎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1.讀句子“古井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著她的兒女”。
2.回答問題。
。1)“甜美的乳汁”指的是什么?“哺育”是什么意思?
(2)為什么說“古井像一位溫情的母親?”
3.同座位議論解答。
。ㄒ驗槟赣H對兒女的愛是無私的,高尚的;為了哺育和培養孩子,她們可以無條件地做出最大的努力和犧牲。這句話中兒女指的是鄉親們,把井水比作乳汁。為什么把井水比作“乳汁”,就是說鄉親們靠井水生活,就像兒女的成長離不開母親乳汁的喂養。這口井就像母親一樣,同樣無私地向人們提供生命的泉水,而對人們毫無所求,所以說古井像溫情的母親。由此可見古井在不聲不響地陶冶著人們一種高尚的品格,培養著人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
過渡:這樣的古井,人們是怎樣贊揚它的呢?
四、齊讀最后一段
(一)提問:這是一個什么句子?(遞進關系的復句)寫了幾層意思,都是什么?(兩方面,一方面是說井水以自己的清涼可口,供人們飲用。另一方面講它用自己的精神,影響教育著人們,……)
。ǘ┏鍪就队埃豪斫狻八粌H為鄉親們提供著生命的泉水,還陶冶著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這句話的意思。
先理解難懂詞語:“陶冶”是什么意思?(比喻給人的思想、性格等有益的影響。)然后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主要意思在后一部分。古井為人們提供源源不斷的泉水的同時,還以默默無私奉獻的精神,感染影響著鄉親們,在不知不覺中鄉親們懂得做人也應該向古井那樣,不能光為自己著想,要為人類做出貢獻。
過渡句:具體看看古井是怎樣為鄉親們提供生命的泉水?是怎樣陶冶鄉親們的品格的?
五、個人默讀第二、三大段,深入理解內容
。ㄒ唬┨釂枺
1.這兩段寫了有關古井的幾件事?哪幾件事?
2.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出了古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好處及它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
。ǘ┻呑x邊劃找出具體描寫的地方?從哪些詞中看出來的?
。ㄈ┳h論發言。
。◤摹俺抗忪湮ⅰ钡健澳荷蹬R”看出取水時間長,重點理解這兩個詞語;從“絡繹不絕”地面濕漉看出取水的人多,理解“絡繹不絕”的意思;從“扁擔和桶兒聲響”中,看出取水人的快樂;由此說明古井在人們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ㄋ模┏鍪就队,理解重點句。
門前的路面濕漉漉的,老是像下過一場春雨。(“春雨”有什么特點?“剛下過一場春雨”的路面是怎樣的?“老是像剛下過一場春雨”說明了什么?)
。ㄎ澹┓纸M議論,單人發言。
。◤谋砻嫔侠斫猓郝访鏉瘢f明挑水的人多。從深層理解應該是,古井就像春雨一樣,時時滋潤著人們的心田。)
。┨釂枺鹤髡呤窃鯓泳唧w描寫鄉親們幫助一對老人挑水,卻不要報酬的。
1.單人讀第三大段,大家思考問題。
2.比較句子,看看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的。
。1)鄉親們幫老人挑水的原因是什么?在書上劃出來。
(2)鄉親們幫老人挑水的情況是什么?劃出動詞來。
。3)鄉親們幫老人挑水的結果是什么?劃出重點詞,“總是”是什么意思?說明什么?
。4)哪些詞語說明鄉親們幫助老人很熱心,很真摯,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七)讀讀鄉親們說的話,深入理解意思。
這句話什么意思?反映了鄉親們什么民風?同時說明了什么?
。ū砻鬣l親們態度的真誠和堅決。反映了鄉親們厚重淳樸的民風;說明了人們在古井的熏陶和養育下,懂得做人的道理,陶冶了人們一種崇高的品格。作者在這里很自然地把古井和人的品格聯系在一起。)
六、說說古井教育我們怎樣做人
可聯系課文內容和自己的體會,具體談一談。
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八、作業:練習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第三課時
一、交代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學習掌握本課13個生字的字形、練習用“哺育”、“絡繹不絕”兩個詞語造句。練習背誦課文。
二、練習朗讀課文,溫習內容
。ㄒ唬﹤人練讀。
。ǘ┲该x。
三、學生自學生字新詞
。ㄒ唬┓治雒總字的字形結構,抓住特點,加強記憶。
。ǘ┝私庾至x和詞義。進行擴詞練習,積累詞匯。
四、檢查個人自學情況
(一)讀字詞卡片,檢查讀音。
(二)說說每個字的偏旁部首,交流記憶方法。
(本課生字中有兩個偏旁部首不容易一下子說出,可通過查字典知道“乳”是“乚”部;“旬”是“勹”旁。)
五、集體學習
指導分析字形易錯的生字。
暮:(1)什么結構?
(2)與哪個字易混?(與“幕”區別,字音相同,字義字形不同,暮:在本課指傍晚。字形上要強調是“日”打底。“暮”與時間有關,是太陽已經落山,所以下面是“日”。)
酬:(1)什么結構?什么部首?
。2)注意什么地方?(左邊不要丟掉橫;右邊三個點的方向;第一個是豎撇。)
歉:(1)什么結構?
。2)哪一筆易錯?(左半部分易錯,注意不要少橫;第五筆的“橫”要出頭。)
六、指導造句
。ㄒ唬┫壤斫狻安赣、“絡繹不絕”兩個詞語的意思。
。ǘ┙處煶鍪痉毒。
哺育——少年兒童在黨的哺育下茁壯成長。
絡繹不絕——這次畫展辦得很成功,每天來這里觀看的人絡繹不絕。
。ㄈ⿲W生自己練習造句。
七、指導練習背誦課文
。ㄒ唬┰谑熳x的基礎上背誦。個人練習讀課文。
。ǘ┰诶斡浢慷蝺热莸幕A上背誦。(幾個自然段,每段寫的主要內容。)
(三)在了解寫作特點的基礎上背誦。(寫作的先后順序。)
。ㄋ模┍痴b的方法多樣化。
個人背、同座位之間背,指名背、分行背、齊背,男女生分開背。
(本課內容較長,背誦時可一段一段練習;讀一段、背一段,最后再串起來。)
八、鞏固練習
。ㄒ唬┡袛嗾_讀音(在本課的讀音)。
。ǘ⿲懗鱿旅孀值钠圆渴
暮( ) 桶( ) 乳( ) 酬( ) 陶( )
缸( ) 哺( ) 冶( ) 歉( ) 繹( )
九、布置作業
。ㄒ唬┏瓕懮中略~。(二)練習背誦課文。
《古井》 篇2
教案示例一
5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不僅為鄉親們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們的品格,使學生受到無私奉獻的教育。
2.在給課文分段,歸納課文段意的基礎上,學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哺育”“絡繹不絕”造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了解課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學習圍繞重點學習,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點語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通過查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理解本課新出現的字、詞。
2.一邊讀,一邊想,按自然段讀懂意思,并劃分結構段。
教學重點、難點
1.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
2.理解自然段內容,用歸并法劃分結構段。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新課,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并解題:古,年代久遠;,人們從地面往下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城市的許多孩子沒有見過井,老師可出示圖片,讓學生認識井。),古時留下的一口井。
2.導入 :作者為什么會對故鄉的一直難以忘懷?
二、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課文,注意正音,讀后評議。
2.評議后老師利用生字卡進行正音練習。
3.說說還有哪些詞語或句子讀不懂,或者你認為應該重點理解的。(學生在課本上劃出記號或做出批注。留待講讀課文時討論。)
三、自由讀課文。
1.引導思考并討論: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哪幾個自然段內容聯系緊密,可以劃分為一段?段意怎樣概括?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講村里人長年幫助一對挑不動水的老人挑水,可從不要報酬。
第四段(最后一個自然段):講對“我”的啟發。(不僅提供了泉水,還陶冶了人們的品格,教會人們怎樣做人。)
2.讀課文,想一想,共同歸納:課文講了和有關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點?
明確:課文講了的位置和作用,講了到取水的人很多,重點講鄉親們常年幫一對老人挑水不要報酬的事。
四、布置作業 :
1.熟讀課文。
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講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要求讀正確、流利)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話含義不好懂?把它劃出來。
2.幻燈出示含義深刻的句子: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著她的兒女。
導學:
(1)劃出關鍵詞語“母親”、“乳汁”、“哺育”,理解其本義和引伸義。
(2)讓學生討論,教師點撥,為什么把比作:“溫情的母親?”
(3)體會這句話在全文的重要作用(總領全文,提示文旨。)
。4)感情朗讀,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要求讀出贊美的語氣。)
4.說說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二、過渡
作者把比作母親,這位偉大的母親又是怎樣哺育平原上的兒女的?課文是通過哪些個體事例來說明的呢?
明確:(1)每天從早到晚到取水的人絡繹不絕。(2)村里人長年幫一對老人挑水,從不要報酬。
三、講讀第二自然段
1.默讀、思考:這一段寫什么?
明確:每天從早到晚到取水的人絡繹不絕。
2.“絡繹不絕”是什么意思?你從哪看出挑水的人是絡繹不絕的?
明確:前后相接,連續不斷。從取水時間;看到的;聽到的聲音;“路面是濕漉漉的”四個方面寫出了取水的人多。
3.為什么說“像一支支快樂的鄉間小曲”?這個比喻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4.周圍的路面是怎樣的?為什么用春雨來比喻?
5.教師小結:這一段寫出了在人們生活中發揮的作用很大,也表達出了作者對的贊美之情。(板書:以水養人)
6.用喜悅、贊美之情朗讀第二自然段。
四、自由讀第三自然段
讀后思考、討論:
1.鄉親們為什么幫助老人?
明確:年過六旬:男的腿負過傷,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只有一個女兒在外地教學。
2.他們是怎樣幫助老人的?
明確:“這個幫著挑一擔,那個幫著提一桶”,“這個”、“那個”,是說幫助老人挑水的不是一個人,有很多人!耙粨、“一桶”說明挑水的人有的力氣大,有的力氣小!翱偸菨M滿的”說明鄉親們一直堅持幫助老人。“多次表示”,“誰也不肯接受”說明鄉親們自覺無償地幫助老人。
這兩個問題可視學生的具體情況,放手讓學生自學討論,小結時,教師對個別遺漏問題加以點撥即可。
五、學習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思考后討論:
。1)“總讓大家白出力氣”中的“總”,“白”的意思是什么?“歉意”,怎樣理解?
(2)對老人的歉意,鄉親們是怎樣回答的?這句話怎么理解?
幻燈出示:那口井給人們出了多少力氣?可它從來沒跟人們要過報酬(先用一個反問句加重語氣,突出了功勞大。用“可”表示轉折,進一步贊美無求于人,無私奉獻的精神,說明鄉親們主動地幫助老人,是因為受到了的啟示?使鄉親們懂得應該怎樣幫助別人。)
板書:以德育人。
六、說說第三、四、五自然段講了一個什么內容
七、分角色讀這三個自然段,要求讀出對話語氣
八、學習第六自然段
1.幻燈出示這一段話:它不僅為鄉親們提供了生命的泉水,還陶冶了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
2.句子用了哪個關聯詞語?(不但……還……)這個句子的前半句總結了課文哪方面的內容?后半句又總結了哪個方面的內容?重點強調了哪個內容?
3.“陶冶”是什么意思?是怎樣陶冶鄉親們的品格的?板書:啟迪怎樣做人。
4.這句話在全文起什么作用?(總結全文,點明中心,照應開頭。)
5.以飽滿的感情朗讀第六自然段。
九、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怎樣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1.把每段的段落大意連起來說一說。
2.指導學生抓住段意的主要意思,舍去次要意思,用自己的話說連貫。
。ㄔ诠枢l的村東頭有一口,到挑水的人很多,村里人長年幫助一對挑不動水的老人挑水,可從不要報酬,這口不僅為人們提供了泉水,還教給人們怎樣做人。)
3.教師總結:這就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十、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
作者為什么要寫?怎樣通過寫來表達文章中心的?
歸納:本文寫作方法
(1)借物喻人,寓理于物;
。2)先總述后分述再總述。
十一、鞏固本課所學字、詞,并進行造句練習
1.小組同學互相聽寫生字、詞,并互相評改。
2.教師將練習中出現的較普遍錯誤進行集中提示。
3.指導造句:
。1)“哺育”是什么意思?什么情況下用“哺育”?“絡繹不絕”是什么意思?課文是怎樣使用“絡繹不絕”的?
。2)學生相互交流,評選最好句子。
作業 :
1.背誦課文。
2.抄寫詞語。
教案點評:
這篇課文贊揚了那些默默地無私地為人們做著貢獻的人,語言樸實,感情真摯。這篇教學設計示例共設計了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以生字學習和對課文的整體感知為主,在掃清文字障礙之后,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訓練學生的分段能力,為第二課時更深入地閱讀課文打好基礎。接著在第二課時里教師層層設疑,按照學生劃分出來的段落,從整體到部分,再從部分到整體,全方位地理解課文內容;同時,適時適當抓住學生的情感,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教案示例二
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正確讀寫“哺育、絡繹不絕、水桶、吱悠、水缸、報酬、歉意、不僅、陶冶”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抓住重點詞句提出問題討論,學習“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
4.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不僅為鄉親們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們的品格,受到無私奉獻的教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釋題,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
。ㄒ唬⿲ 新課
1.認識“井”,引出“井”的作用。
。ā熬睘槿藗兲峁┥钣盟#
2.體會課文題目的含義。
。}目告訴人們,這口井存在時間已經很長,它從古到今始終為鄉親們提供著生活用水。)
(二)抓重點,找聯系,把握課文整體
1.通讀全文,想想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劃出課文直接贊美的句子。
2.學生議答
3.教師出示下面兩句話。
(1)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著她的兒女。
(2)多好的啊,它不僅為鄉親們提供著生命的泉水,還陶冶著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
4.思考并討論這兩句話之間有什么聯系?
(第一句話中“哺育”是喂養、教育的意思。第二句話中“提供著生命的泉水”指的就是“哺”,陶冶著鄉親們的品格就是“育”。)
5.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的哪些內容與這兩句話有聯系?
(“哺”即“提供泉水”,是對第二自然段的概括,“育”即“陶冶品格”,是對三至五自然段的概括。)
。ㄈ┚毩暲首x課文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抓住重點詞句提出問題討論,學習“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不僅為鄉親們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們的品格,受到無私奉獻的教育。
教學步驟:
。ㄒ唬z查朗讀課文。
(二)指名分別讀文中“哺”和“育”的部分
。ㄈ┓治鲈~句,想像畫面,深入探究各部分
在把握課文整體的基礎上,通過分析重點詞句,運用“讀文章,想畫面”的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課文二至五自然段。
1.探究第二自然段
(1)認真閱讀并思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到取水的人很多?
(引導學生抓住“從晨光熹微到暮色降臨”“絡繹不絕”“叮叮當當、吱悠吱悠”“鄉間小曲”“濕漉”“老是像剛下過一場春雨”等詞句分析作者從時間、人數、聲音、路面四個方面具體描寫了到取水的人很多。表明了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的作用很大。)
。2)根據課文描述的內容,眼前浮現人們到取水時的畫面,進行口頭描述。
。ㄌ靹偯擅闪粒鸵呀浻泻芏嗳说竭厑砣∷?,有提著空桶往這邊來的,他們邁著輕快的步子,水桶也跟著一擺一擺的,由于取水的人多,水桶免不了左右發生碰撞,發出叮叮當當的響聲;有擔著滿滿一擔水往回走的,扁擔一顫一顫的,發出吱悠吱悠的響聲。聽,桶兒叮叮當當,扁擔吱悠吱悠,多像在演奏一曲快樂的鄉間小曲啊。太陽落山去了,取水的人依然不斷,再看看路面,由于總有人從這兒挑水路過,免不了會灑出一點兒,路面濕漉漉的,老是像剛下過一場春雨。)
。3)把你想象中的人們到古共取水的情景畫成一幅畫,可取名為《取水圖》。(課下完成)
。4)人們到取水,每天迎著晨光,踏著暮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那么在人們心目中具有什么精神?(無私奉獻)
(5)指導感情朗讀。
2.探究三至五自然段
。1)默讀課文,想想鄉親們是怎樣幫助村里的一對老人挑水的?
。ㄒ龑W生抓住“見老人用水困難”“這個幫挑,那個幫提”“不肯接受報酬”等詞句,想象課文所描述的畫面,進行理解體會。)
。2)鄉親們具有什么精神?(樂于助人,不求回報)
。3)和鄉親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可用文中的哪個詞來概括?
。ㄊ菬o私奉獻的精神影響了鄉親們,鄉親們的精神是精神的再現,也就是課文最后一句話“陶冶著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理解“陶冶”一詞。)
。4)“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中的“他們”指的是哪些人?
(“他們”不光指幫助兩位老人挑水不要報酬的鄉親們,也包括那兩位老人。因為從“男的是個老黨員.在抗日戰爭時期腿負過傷”可以看出他是個老革命,曾經打過仗,負過傷,是革命的功臣。憑著這一點可以向黨、向人民提出要求:讓自己惟一的女兒留在身邊工作,照顧自己?衫蟽煽跊]有這樣做,他們也是受到了精神的陶冶。)
。5)分角色朗讀老兩口和鄉親們的話。
。ㄋ模┒行、明道理,受到思想教育
1.作者離開家鄉多年,對故鄉的一口井一直難以忘懷,這是為什么呢?
(作者借贊美來表達對無私奉獻精神的深情贊美。)
2.使鄉親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也教育我們怎樣做人。請談一談學習本課的感受和體會。
。ㄎ澹╈柟叹毩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組內交流生字記憶情況。
(教師強調“旬”與“句”、“冶”與“治”、“繹”與“澤”的字形要加以區分。)
3.正確書寫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
(六)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有同學說:“幫老人挑水后,應該要報酬。否則劃不來!边@個說法,你同意嗎?寫出你的看法。
《古井》 篇3
教案示例一
5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不僅為鄉親們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們的品格,使學生受到無私奉獻的教育。
2.在給課文分段,歸納課文段意的基礎上,學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哺育”“絡繹不絕”造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了解課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學習圍繞重點學習,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點語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通過查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理解本課新出現的字、詞。
2.一邊讀,一邊想,按自然段讀懂意思,并劃分結構段。
教學重點、難點
1.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
2.理解自然段內容,用歸并法劃分結構段。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新課,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并解題:古,年代久遠;,人們從地面往下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城市的許多孩子沒有見過井,老師可出示圖片,讓學生認識井。),古時留下的一口井。
2.導入 :作者為什么會對故鄉的一直難以忘懷?
二、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課文,注意正音,讀后評議。
2.評議后老師利用生字卡進行正音練習。
3.說說還有哪些詞語或句子讀不懂,或者你認為應該重點理解的。(學生在課本上劃出記號或做出批注。留待講讀課文時討論。)
三、自由讀課文。
1.引導思考并討論: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哪幾個自然段內容聯系緊密,可以劃分為一段?段意怎樣概括?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講村里人長年幫助一對挑不動水的老人挑水,可從不要報酬。
第四段(最后一個自然段):講對“我”的啟發。(不僅提供了泉水,還陶冶了人們的品格,教會人們怎樣做人。)
2.讀課文,想一想,共同歸納:課文講了和有關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點?
明確:課文講了的位置和作用,講了到取水的人很多,重點講鄉親們常年幫一對老人挑水不要報酬的事。
四、布置作業 :
1.熟讀課文。
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講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要求讀正確、流利)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話含義不好懂?把它劃出來。
2.幻燈出示含義深刻的句子: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著她的兒女。
導學:
。1)劃出關鍵詞語“母親”、“乳汁”、“哺育”,理解其本義和引伸義。
。2)讓學生討論,教師點撥,為什么把比作:“溫情的母親?”
。3)體會這句話在全文的重要作用(總領全文,提示文旨。)
(4)感情朗讀,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要求讀出贊美的語氣。)
4.說說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二、過渡
作者把比作母親,這位偉大的母親又是怎樣哺育平原上的兒女的?課文是通過哪些個體事例來說明的呢?
明確:(1)每天從早到晚到取水的人絡繹不絕。(2)村里人長年幫一對老人挑水,從不要報酬。
三、講讀第二自然段
1.默讀、思考:這一段寫什么?
明確:每天從早到晚到取水的人絡繹不絕。
2.“絡繹不絕”是什么意思?你從哪看出挑水的人是絡繹不絕的?
明確:前后相接,連續不斷。從取水時間;看到的;聽到的聲音;“路面是濕漉漉的”四個方面寫出了取水的人多。
3.為什么說“像一支支快樂的鄉間小曲”?這個比喻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4.周圍的路面是怎樣的?為什么用春雨來比喻?
5.教師小結:這一段寫出了在人們生活中發揮的作用很大,也表達出了作者對的贊美之情。(板書:以水養人)
6.用喜悅、贊美之情朗讀第二自然段。
四、自由讀第三自然段
讀后思考、討論:
1.鄉親們為什么幫助老人?
明確:年過六旬:男的腿負過傷,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只有一個女兒在外地教學。
2.他們是怎樣幫助老人的?
明確:“這個幫著挑一擔,那個幫著提一桶”,“這個”、“那個”,是說幫助老人挑水的不是一個人,有很多人。“一擔”、“一桶”說明挑水的人有的力氣大,有的力氣小!翱偸菨M滿的”說明鄉親們一直堅持幫助老人!岸啻伪硎尽,“誰也不肯接受”說明鄉親們自覺無償地幫助老人。
這兩個問題可視學生的具體情況,放手讓學生自學討論,小結時,教師對個別遺漏問題加以點撥即可。
五、學習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思考后討論:
。1)“總讓大家白出力氣”中的“總”,“白”的意思是什么?“歉意”,怎樣理解?
。2)對老人的歉意,鄉親們是怎樣回答的?這句話怎么理解?
幻燈出示:那口井給人們出了多少力氣?可它從來沒跟人們要過報酬(先用一個反問句加重語氣,突出了功勞大。用“可”表示轉折,進一步贊美無求于人,無私奉獻的精神,說明鄉親們主動地幫助老人,是因為受到了的啟示?使鄉親們懂得應該怎樣幫助別人。)
板書:以德育人。
六、說說第三、四、五自然段講了一個什么內容
七、分角色讀這三個自然段,要求讀出對話語氣
八、學習第六自然段
1.幻燈出示這一段話:它不僅為鄉親們提供了生命的泉水,還陶冶了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
2.句子用了哪個關聯詞語?(不但……還……)這個句子的前半句總結了課文哪方面的內容?后半句又總結了哪個方面的內容?重點強調了哪個內容?
3.“陶冶”是什么意思?是怎樣陶冶鄉親們的品格的?板書:啟迪怎樣做人。
4.這句話在全文起什么作用?(總結全文,點明中心,照應開頭。)
5.以飽滿的感情朗讀第六自然段。
九、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怎樣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1.把每段的段落大意連起來說一說。
2.指導學生抓住段意的主要意思,舍去次要意思,用自己的話說連貫。
。ㄔ诠枢l的村東頭有一口,到挑水的人很多,村里人長年幫助一對挑不動水的老人挑水,可從不要報酬,這口不僅為人們提供了泉水,還教給人們怎樣做人。)
3.教師總結:這就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十、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
作者為什么要寫?怎樣通過寫來表達文章中心的?
歸納:本文寫作方法
(1)借物喻人,寓理于物;
(2)先總述后分述再總述。
十一、鞏固本課所學字、詞,并進行造句練習
1.小組同學互相聽寫生字、詞,并互相評改。
2.教師將練習中出現的較普遍錯誤進行集中提示。
3.指導造句:
。1)“哺育”是什么意思?什么情況下用“哺育”?“絡繹不絕”是什么意思?課文是怎樣使用“絡繹不絕”的?
。2)學生相互交流,評選最好句子。
作業 :
1.背誦課文。
2.抄寫詞語。
教案點評:
這篇課文贊揚了那些默默地無私地為人們做著貢獻的人,語言樸實,感情真摯。這篇教學設計示例共設計了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以生字學習和對課文的整體感知為主,在掃清文字障礙之后,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訓練學生的分段能力,為第二課時更深入地閱讀課文打好基礎。接著在第二課時里教師層層設疑,按照學生劃分出來的段落,從整體到部分,再從部分到整體,全方位地理解課文內容;同時,適時適當抓住學生的情感,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第 1 2 頁
《古井》 篇4
教案示例一
5
教學目標 :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不僅為鄉親們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們的品格,使學生受到無私奉獻的教育。
2.在給課文分段,歸納課文段意的基礎上,學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哺育”“絡繹不絕”造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了解課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學習圍繞重點學習,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點語句。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通過查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理解本課新出現的字、詞。
2.一邊讀,一邊想,按自然段讀懂意思,并劃分結構段。
教學重點、難點
1.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
2.理解自然段內容,用歸并法劃分結構段。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新課,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并解題:古,年代久遠;,人們從地面往下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城市的許多孩子沒有見過井,老師可出示圖片,讓學生認識井。),古時留下的一口井。
2.導入 :作者為什么會對故鄉的一直難以忘懷?
二、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課文,注意正音,讀后評議。
2.評議后老師利用生字卡進行正音練習。
3.說說還有哪些詞語或句子讀不懂,或者你認為應該重點理解的。(學生在課本上劃出記號或做出批注。留待講讀課文時討論。)
三、自由讀課文。
1.引導思考并討論: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哪幾個自然段內容聯系緊密,可以劃分為一段?段意怎樣概括?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講村里人長年幫助一對挑不動水的老人挑水,可從不要報酬。
第四段(最后一個自然段):講對“我”的啟發。(不僅提供了泉水,還陶冶了人們的品格,教會人們怎樣做人。)
2.讀課文,想一想,共同歸納:課文講了和有關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點?
明確:課文講了的位置和作用,講了到取水的人很多,重點講鄉親們常年幫一對老人挑水不要報酬的事。
四、布置作業 :
1.熟讀課文。
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講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要求讀正確、流利)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話含義不好懂?把它劃出來。
2.幻燈出示含義深刻的句子: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著她的兒女。
導學:
。1)劃出關鍵詞語“母親”、“乳汁”、“哺育”,理解其本義和引伸義。
。2)讓學生討論,教師點撥,為什么把比作:“溫情的母親?”
。3)體會這句話在全文的重要作用(總領全文,提示文旨。)
。4)感情朗讀,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要求讀出贊美的語氣。)
4.說說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二、過渡
作者把比作母親,這位偉大的母親又是怎樣哺育平原上的兒女的?課文是通過哪些個體事例來說明的呢?
明確:(1)每天從早到晚到取水的人絡繹不絕。(2)村里人長年幫一對老人挑水,從不要報酬。
三、講讀第二自然段
1.默讀、思考:這一段寫什么?
明確:每天從早到晚到取水的人絡繹不絕。
2.“絡繹不絕”是什么意思?你從哪看出挑水的人是絡繹不絕的?
明確:前后相接,連續不斷。從取水時間;看到的;聽到的聲音;“路面是濕漉漉的”四個方面寫出了取水的人多。
3.為什么說“像一支支快樂的鄉間小曲”?這個比喻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4.周圍的路面是怎樣的?為什么用春雨來比喻?
5.教師小結:這一段寫出了在人們生活中發揮的作用很大,也表達出了作者對的贊美之情。(板書:以水養人)
6.用喜悅、贊美之情朗讀第二自然段。
四、自由讀第三自然段
讀后思考、討論:
1.鄉親們為什么幫助老人?
明確:年過六旬:男的腿負過傷,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只有一個女兒在外地教學。
2.他們是怎樣幫助老人的?
明確:“這個幫著挑一擔,那個幫著提一桶”,“這個”、“那個”,是說幫助老人挑水的不是一個人,有很多人!耙粨、“一桶”說明挑水的人有的力氣大,有的力氣小!翱偸菨M滿的”說明鄉親們一直堅持幫助老人。“多次表示”,“誰也不肯接受”說明鄉親們自覺無償地幫助老人。
這兩個問題可視學生的具體情況,放手讓學生自學討論,小結時,教師對個別遺漏問題加以點撥即可。
五、學習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思考后討論:
。1)“總讓大家白出力氣”中的“總”,“白”的意思是什么?“歉意”,怎樣理解?
(2)對老人的歉意,鄉親們是怎樣回答的?這句話怎么理解?
幻燈出示:那口井給人們出了多少力氣?可它從來沒跟人們要過報酬(先用一個反問句加重語氣,突出了功勞大。用“可”表示轉折,進一步贊美無求于人,無私奉獻的精神,說明鄉親們主動地幫助老人,是因為受到了的啟示?使鄉親們懂得應該怎樣幫助別人。)
板書:以德育人。
六、說說第三、四、五自然段講了一個什么內容
七、分角色讀這三個自然段,要求讀出對話語氣
八、學習第六自然段
1.幻燈出示這一段話:它不僅為鄉親們提供了生命的泉水,還陶冶了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
2.句子用了哪個關聯詞語?(不但……還……)這個句子的前半句總結了課文哪方面的內容?后半句又總結了哪個方面的內容?重點強調了哪個內容?
3.“陶冶”是什么意思?是怎樣陶冶鄉親們的品格的?板書:啟迪怎樣做人。
4.這句話在全文起什么作用?(總結全文,點明中心,照應開頭。)
5.以飽滿的感情朗讀第六自然段。
九、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怎樣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1.把每段的段落大意連起來說一說。
2.指導學生抓住段意的主要意思,舍去次要意思,用自己的話說連貫。
。ㄔ诠枢l的村東頭有一口,到挑水的人很多,村里人長年幫助一對挑不動水的老人挑水,可從不要報酬,這口不僅為人們提供了泉水,還教給人們怎樣做人。)
3.教師總結:這就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十、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
作者為什么要寫?怎樣通過寫來表達文章中心的?
歸納:本文寫作方法
。1)借物喻人,寓理于物;
(2)先總述后分述再總述。
十一、鞏固本課所學字、詞,并進行造句練習
1.小組同學互相聽寫生字、詞,并互相評改。
2.教師將練習中出現的較普遍錯誤進行集中提示。
3.指導造句:
(1)“哺育”是什么意思?什么情況下用“哺育”?“絡繹不絕”是什么意思?課文是怎樣使用“絡繹不絕”的?
。2)學生相互交流,評選最好句子。
作業 :
1.背誦課文。
2.抄寫詞語。
教案點評:
這篇課文贊揚了那些默默地無私地為人們做著貢獻的人,語言樸實,感情真摯。這篇教學設計示例共設計了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以生字學習和對課文的整體感知為主,在掃清文字障礙之后,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訓練學生的分段能力,為第二課時更深入地閱讀課文打好基礎。接著在第二課時里教師層層設疑,按照學生劃分出來的段落,從整體到部分,再從部分到整體,全方位地理解課文內容;同時,適時適當抓住學生的情感,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教案示例二
5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正確讀寫“哺育、絡繹不絕、水桶、吱悠、水缸、報酬、歉意、不僅、陶冶”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抓住重點詞句提出問題討論,學習“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
4.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不僅為鄉親們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們的品格,受到無私奉獻的教育。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釋題,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 :
。ㄒ唬⿲ 新課
1.認識“井”,引出“井”的作用。
。ā熬睘槿藗兲峁┥钣盟。)
2.體會課文題目的含義。
。}目告訴人們,這口井存在時間已經很長,它從古到今始終為鄉親們提供著生活用水。)
。ǘ┳ブ攸c,找聯系,把握課文整體
1.通讀全文,想想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劃出課文直接贊美的句子。
2.學生議答
3.教師出示下面兩句話。
。1)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著她的兒女。
。2)多好的啊,它不僅為鄉親們提供著生命的泉水,還陶冶著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
4.思考并討論這兩句話之間有什么聯系?
。ǖ谝痪湓捴小安赣笔俏桂B、教育的意思。第二句話中“提供著生命的泉水”指的就是“哺”,陶冶著鄉親們的品格就是“育”。)
5.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的哪些內容與這兩句話有聯系?
。ā安浮奔础疤峁┤,是對第二自然段的概括,“育”即“陶冶品格”,是對三至五自然段的概括。)
(三)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抓住重點詞句提出問題討論,學習“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不僅為鄉親們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們的品格,受到無私奉獻的教育。
教學步驟 :
(一)檢查朗讀課文。
。ǘ┲该謩e讀文中“哺”和“育”的部分
。ㄈ┓治鲈~句,想像畫面,深入探究各部分
在把握課文整體的基礎上,通過分析重點詞句,運用“讀文章,想畫面”的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課文二至五自然段。
1.探究第二自然段
。1)認真閱讀并思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到取水的人很多?
(引導學生抓住“從晨光熹微到暮色降臨”“絡繹不絕”“叮叮當當、吱悠吱悠”“鄉間小曲”“濕漉”“老是像剛下過一場春雨”等詞句分析作者從時間、人數、聲音、路面四個方面具體描寫了到取水的人很多。表明了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的作用很大。)
。2)根據課文描述的內容,眼前浮現人們到取水時的畫面,進行口頭描述。
。ㄌ靹偯擅闪粒鸵呀浻泻芏嗳说竭厑砣∷?,有提著空桶往這邊來的,他們邁著輕快的步子,水桶也跟著一擺一擺的,由于取水的人多,水桶免不了左右發生碰撞,發出叮叮當當的響聲;有擔著滿滿一擔水往回走的,扁擔一顫一顫的,發出吱悠吱悠的響聲。聽,桶兒叮叮當當,扁擔吱悠吱悠,多像在演奏一曲快樂的鄉間小曲啊。太陽落山去了,取水的人依然不斷,再看看路面,由于總有人從這兒挑水路過,免不了會灑出一點兒,路面濕漉漉的,老是像剛下過一場春雨。)
。3)把你想象中的人們到古共取水的情景畫成一幅畫,可取名為《取水圖》。(課下完成)
(4)人們到取水,每天迎著晨光,踏著暮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那么在人們心目中具有什么精神?(無私奉獻)
。5)指導感情朗讀。
2.探究三至五自然段
(1)默讀課文,想想鄉親們是怎樣幫助村里的一對老人挑水的?
。ㄒ龑W生抓住“見老人用水困難”“這個幫挑,那個幫提”“不肯接受報酬”等詞句,想象課文所描述的畫面,進行理解體會。)
(2)鄉親們具有什么精神?(樂于助人,不求回報)
(3)和鄉親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可用文中的哪個詞來概括?
。ㄊ菬o私奉獻的精神影響了鄉親們,鄉親們的精神是精神的再現,也就是課文最后一句話“陶冶著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崩斫狻疤找薄币辉~。)
。4)“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中的“他們”指的是哪些人?
。ā八麄儭辈还庵笌椭鷥晌焕先颂羲灰獔蟪甑泥l親們,也包括那兩位老人。因為從“男的是個老黨員.在抗日戰爭時期腿負過傷”可以看出他是個老革命,曾經打過仗,負過傷,是革命的功臣。憑著這一點可以向黨、向人民提出要求:讓自己惟一的女兒留在身邊工作,照顧自己?衫蟽煽跊]有這樣做,他們也是受到了精神的陶冶。)
(5)分角色朗讀老兩口和鄉親們的話。
。ㄋ模┒行摹⒚鞯览恚艿剿枷教育
1.作者離開家鄉多年,對故鄉的一口井一直難以忘懷,這是為什么呢?
(作者借贊美來表達對無私奉獻精神的深情贊美。)
2.使鄉親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也教育我們怎樣做人。請談一談學習本課的感受和體會。
(五)鞏固練習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組內交流生字記憶情況。
(教師強調“旬”與“句”、“冶”與“治”、“繹”與“澤”的字形要加以區分。)
3.正確書寫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有同學說:“幫老人挑水后,應該要報酬。否則劃不來。”這個說法,你同意嗎?寫出你的看法。
《古井》 篇5
5 古 井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古井不僅為鄉親們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們的品格,使學生受到無私奉獻的教育。
2.學習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哺育”、“絡繹不絕”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
2.理解含義較深的句子(“思考·練習”第2題),明確“古井教育人們怎樣做人”的問題。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一)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通過查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理解本課新出現的字、詞。
。ǘ┮贿呑x,一邊想,按自然段讀懂意思,并劃分結構段。
教學重點、難點
(一)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
。ǘ├斫庾匀欢蝺热,用歸并法劃分結構段。
教學過程
。ㄒ唬┳杂勺x課文,通過查工具書讀解生字新詞,并把不理解的詞語畫下來。再指名讀課文,檢查初讀課文情況,并糾正誤讀,區別字形。
1.讀準生字讀音:
“乳(rǔ)汁”的“乳”,“報酬(chóu)”的“酬”是翹舌音,要讀準。
讀準以下容易誤讀的音:
“扁擔(dàn)”的“擔”,不要讀成“dān”的音;
“單。╞ó)”的“薄”不要讀成“báo”的音;
“一陣風能把她吹倒似(shì)”的中“似”,不要讀成“sì”的音;
“日子長著哩 (li)”的“哩”應讀輕聲;
“提供(gōng)”的“供”不要讀成“gòng”的音;
“他們懂得(de)”的“得”應讀輕聲,不要讀成“dé” 的音;
“不能總讓大家出力氣啊”和“多好的古井啊”中的“啊”,應按“啊”的變調讀,前者應讀“ya”,后者應讀“na”。
2.注意以下字形:
“暮色”的“暮”下邊是“日”;
“絡繹不絕”的“繹”不要寫成“澤”;
“六旬”的“旬”與“句”,“陶冶”的“冶”與“治”不要相混。
3.提醒學生通過查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詞語:
“熹微”、“歉意”、“陶冶”、“絡繹不絕”
熹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
歉意:抱歉的意思。
陶冶:燒制陶器和冶煉金屬,比喻給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響。
絡繹不絕:(人、馬、車、船)前后相接,連續不斷。
(二)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古井”的“古”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古井”?想一想各自然段的意思,分小組討論,并解答;再由老師歸納,順便把不懂的詞語或句子畫下來。
1.歸納自然段的意思:
第1自然段:村東頭有一口古井,村里的人都來取水。
第2自然段: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
第3自然段:村里的人常年幫一對老人挑水,從來不要報酬。
第4自然段:老兩口表示歉意。
第5自然段:鄉親們勸說兩位老人接受大家的幫助。
第6自然段:古井使大家懂得應該怎樣做人。
2.想一想,議一議:按自然段歸并的方法(自然段的意思聯系比較緊)為全文劃分四個結構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
第三段:第3~5自然段
第四段:第6自然段
3.讀課文,想一想,共同歸納:課文講了和古井有關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點?
。ㄕn文講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講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點講鄉親們常年幫一對老人挑水不要報酬的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進一步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閱讀課文,從重點詞語和句子入手,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古井不僅為鄉親們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們的品格,從而受到無私奉獻的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使用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理解“思考·練習”第2題中的三個句子及結尾一段話的含義,從而深刻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
教學過程
。ㄒ唬┲该侄巫x課文。
(二)閱讀分析第一段:
1.這一段寫了四句話:有兩句話是寫古井的位置和作用的,還有兩句話是進一步說明井水的質量和古井與鄉親們的關系的。讀一讀,想一想,找一找,把前兩句話畫下來。后兩句話中“清涼可□”的“可口”是什么意思?
2.“古井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她的兒女”,“甜美的乳汁”指的是什么?“哺育”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把古井比喻成“溫情”的母親呢?
(“甜美的乳汁”指清涼可口的井水!安赣笔丘B育、培養的意思。把古井比作溫情的母親,因為母親是慈愛的,對兒女的愛是無私的、高尚的,可以毫無保留地奉獻自己的一切。古井同母親一樣,無私地向人們奉獻甜美、清涼的泉水,養育村民毫無所求,所以說古井像母親一樣。)
。ㄈ╅喿x分析第二段:
1.指名讀課文。讀前提問,讀中思考,讀后議論、解答:
這一段是寫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段中有沒有“很多”這個詞?如果沒有,作者是通過什么表現挑水的人很多的?
。ú挥谩昂芏唷,而用時間長、人數多、路面濕表現。給讀者的印象是具體的、生動的。)
2.春雨有什么特點?為什么不說下過一場夏天的雨或秋天的雨?
。ù河瓴煌奶旌颓锾斓挠辏奶攸c是雨水少,有“貴如油”之稱。下起來不大,斷斷續續,一般剛能潤濕路面。)
“剛下過一場春雨”的路面是什么樣的?
。皲蹁醯。)
“老是像剛下過一場春雨”說明了什么?
。ㄕf明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路上人來人往,免不了會有井水灑到地上,路面總也不干。)
3.這一段寫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說明了什么?
。ㄕf明了鄉親們盡情享用井水,表現了古井在當地人們的生活中發揮的作用是很大的。)
。ㄋ模╅喿x分析第三段:
1.指名讀課文。讀前提問,讀中思考,讀后議論解答:
這一段是寫鄉親們幫助村里一對挑不動水的老人挑水,不要報酬的事。兩位老人為什么需要有人幫助挑水呢?鄉親們是怎樣幫助老人挑水的?老人怎樣表示?鄉親們又是怎樣“勸說”的?這一切說明了什么?
(年過六旬、一瘸一拐;又矮又瘦、很單;女兒外地教書,所以老人需要有人幫著挑水。)
2.“這個幫著挑一擔,那個幫著提一桶,老人的水缸總是滿滿的!边@里,“這個”、“那個”用在上下句里說明什么?
。◣椭先颂羲牟皇且粌蓚人,而是許多人。)
“挑一擔”“提一桶”,上句是“擔”,下句是“桶”,說明力氣大的就挑擔,力氣小的就提桶。
“老人的水缸總是滿的”,這句話說成“老人的水缸滿滿的”有什么不同?“總是”說明了什么?
。ㄕf明一直是滿滿的,大家不間斷地幫老人挑水)
3.鄉親們這樣不間斷地、熱情地幫助老人挑水,老人很感激。多次表示要給鄉親們一些報酬,可是誰也不肯接受。于是,“老兩口帶著歉意說:日子長著哩,俺們不能總讓大家自出力氣啊!崩先说脑捓铩安荒芸傋尨蠹野壮隽狻,那么,不“白出力氣”是什么意思呢?
。ㄊ怯袌蟪辏
“總讓”的“總”跟“總是滿滿的”的“總”的意思一樣不一樣?
(一樣,都是一直、一向的意思)
換個意思相近的、同學們口頭上經常說的口語詞是什么?
(老是)
4.鄉親們是怎樣表示的?齊讀第三自然段。
“那口井給人們出了多少力氣?”這句話點了問號,應該怎樣讀?是有疑問而提出詢問的語氣,還是強調古井為鄉親們做了巨大貢獻的一種反問語氣?連同下面一句話試讀一下看看。
5.“鄉親們總是勸說兩位老人”,“勸說”是什么意思?
(勸解、說服)
為什么還要“勸說”兩位老人呢?
。ㄒ驗閮晌焕先艘粋心眼兒要給幫助挑水的人一些報酬。鄉親們不肯接受,只能向老人講道理,讓老人安心接受幫助。)
這種“勸說”是不是只有一兩次,還是多次?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看卫先吮硎,鄉親們總是這樣勸說的!翱偸恰保
6.這一段出現了兩個“總是”,一個“總讓”,查查工具書,這里的“總”是什么意思?
(經常、一直或一向。)
一是為了表示鄉親們對兩位老人的無私的熱情的幫助,一是為了說明兩位老人一個心眼兒感激鄉親們要有所表示。
7.有感情地試讀這一段,再指名讀。要讀出鄉親們的關懷熱切和體貼的感情,還要顯示出兩位老人的不安和感激的情懷。
。ㄎ澹╅喿x分析第四段:
1.先齊讀,再自由讀課文結尾段。
“多好的古井啊”,好在什么地方?下面的話,說明了“多好”:
、佟八粌H為鄉親們提供著生命的泉水”,什么是“生命的泉水?”“泉水”前面為什么加上“生命”?
。ㄈ藗兿碛霉啪娜股玫奖4妗#
這句話跟開頭一段在意思上有什么聯系?再讀讀開頭段。
(這句話跟開頭段呼應了,是開頭段內容的概括和加深。)
把開頭一段和結尾這一句話連起來讀一讀,母親甜美的乳汁就是生命的泉水,看看它們的聯系密切不密切:
。ā拔覀兇鍠|頭有一口古井。井里的水清涼可口。村里的人都到這兒取水。古井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著她的兒女。它為鄉親們提供著生命的泉水!保
看來,“母親甜美的乳汁”就是“生命的泉水”,二者聯系是非常密切的。
、诠啪岸嗪谩保迷谝皇菫猷l親們提供了生命的泉水,二是“還陶冶著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薄疤找薄笔鞘裁匆馑迹抗ぞ邥鲜窃趺粗v的?“品格”是指人的什么?
(“陶冶”,原來的意思是指燒制陶器和冶煉金屬,用來比喻給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響!捌犯瘛笔侵溉说钠焚|、風格。)
小組(或同桌)議論,然后全班討論:古井“還陶冶著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惫啪丛床唤^地為鄉親們提供“生命的泉水”,一無所求。這是一種什么精神?
。o私奉獻精神)
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給鄉親們以什么影響?換句話說,這種精神鄉親們學到手沒有?
。▽W到手了)
表現在什么地方?
(幫助兩位老人挑水不要報酬)
2.小結:
鄉親們幫助老人挑水不要報酬,說明古井陶冶了人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做一個無私奉獻的人。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古井》 篇6
一、教學要求
1、學習課文,理解古井作了貢獻而不求報酬的精神,體會故鄉人民對別人無所求、無私奉獻自己力量的高尚品格。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哺育”“報酬”“陶冶”“晨光嘉微”’絡繹不絕”等詞語,會用“哺育”“絡繹不絕”造句。
3、給課文分段,概括小標題。
4、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
課文中描寫古井和鄉親們高尚品格的部分
三、教學難點
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于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你們見過井嗎?喝過井水嗎?今天我們來學習第5課《古井》。
二、范讀課文,談感受
下面聽老師把課文朗讀一遍,聽后回答:你們過去對井怎么看?聽了課文你們覺得并怎樣?
三、讀通課文,指導分段
1、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兩遍。
2、出示容易讀錯的生字詞練讀。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檢查能否讀正確。
4、默讀課丈,思考每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討論并歸納。
、俅鍠|頭有一口古井,村里人都到這兒取水。
、诿刻斓焦啪∷娜私j繹不絕。
、鄞謇锏娜碎L牢給一對挑不動水的老人送水。
、苷邇煽趯︵l親們送水不肯要報酬深表歉意。
⑤鄉親們以井作比勸說老人。
⑥說說古井的作用。
5、看看這6個自然段講了幾方面的內容,把意思相近的自然段歸到一起,組成大段,再歸納小標題。
討論歸納。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位置和作用。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眾人取水。
第三段(三一五自然段):鄉親助人。
第四段(第六自然段):古井教人做人。
6、按段落分讀課文。
四、講讀第一段
1、默讀第一自然段,看看這一段共有幾句活,每句話講了什么,句與句之間是什么關系?
討論歸納。
共4句話。第1句交待古并位置,第2句講井水清涼可口,第3句說鄉親都來取水,第4句贊美古井哺育之恩,句子之間一環扣一環,聯系緊密。
2、這一段中哪句話含義最深刻?(第4句)在這一句中作者把古井和井水比作什么?
(把古井比作溫情的母親,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汁。)
3、“溫情”是什么意思?(指溫柔的性格,溫和的態度,)作者把古井比作溫情的母親,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什,好在哪里?(母親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高尚的、偉大的,為培育兒女可以獻出自己畢生的精力,古并就像慈愛的母親,敞開胸懷無私地用生命的泉水養育著人們,而對人們卻毫無所求。這種品格與母親的高尚品德是多么相似,〕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提醒學生注意突出“溫情”“甜美”等詞。
五、識記、抄寫"哺育”溫情”"甜美"等詞語。
六、作業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齊讀第一段
二、講讀第二段
1.作者把古井比作母親,那么這位“母親堤怎樣哺育兒女的呢,請同學們輕聲地讀第二自然段。
2、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取水的人多)在這一段有沒有用一個“多”字呢?(沒有)請你們將這一段中表示取水人多的有關詞句找出來。
3.結合學生的回答解釋下列詞語。
“熹微”形容清晨陽光不強。“絡繹不絕”在這里指取水的人連續不斷。
4、春雨有什么特點?
5、齊讀第二自然段。
三、講讀第三段
1、指名讀3至5自然段。
2、老兩口用水有什么困難?鄉親們是怎么幫助他們的?
3、當老兩口表示歉意時,鄉親們是怎么回答的?
4、講解"那F口古井給人們出了多少力氣?可它從來沒跟人們要過報酬”一句的含義。
、冽R讀鄉親們的話,想想“那口古井給人們出了多少力氣廣中的“多少”是指多還是少?(指多〕應該用疑問還是肯定的語氣未讀?(肯定〕
②具體說說古井有哪些貢獻?
、邸翱伞弊衷诰渲斜硎臼裁,起什么作閉?(表示轉折,進一步贊美古升無所求、無私貢獻的精神)
④說說這句話的含義。
5、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四、講讀第四段
1、齊讀第六自然段。
2、這段講了幾個意思?
3、理解“它不僅為鄉親們提供著生命的泉水,還陶冶著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一句的含義。
①在這句話中作者強調的是哪個意思?。后一個意思。
、凇疤找薄笔鞘裁匆馑?(比喻給人的思想、性格等以有益的影響J從課文哪兒可以看出古井陶冶了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第三段)
、圻@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ㄗ髡哔澝懒斯啪粌H提供了清涼可口的泉水供人們飲用,而且以自己高尚的品格影響著人們,使人們從中受到良發,懂得做人要像古并那樣,無私地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五、總結全文
1.這篇課文寫了什么,歌頌了什么?
。ㄕn文敘述了古井給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贊揚了古井對人們無所求、無私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的高尚品俗,同時贊美了故鄉人民無私奉獻。樂于助人的精神,)
2、讀了《古井》,你有什么感受?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識記生字,書寫生字詞
七、課下練筆
圍繞某一物品(如:路燈、煤炭、火柴、粉筆等〕寫一個片段,要求寫出物品的特點,贊揚它的一種精神。
《古井》 篇7
一、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哺育”、“報酬”、“陶冶”、“晨光熹微”、“絡繹不絕”等詞語。能用“陶冶”、“哺育”、“絡繹不絕”等詞語造句。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作者從古井行到啟迪,懂行了應該怎樣做人。
3、通過學習課文,懂行古井為人們作出了貢獻而不要報酬,從而體會鄉親們對別人無所求,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
4、能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和主要內容。并能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含義較深的詞語和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三、教具準備
小黑板、卡片、圖畫
四、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學習生字新詞,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二、教學過程
1、提題談話
這篇課文是以第一人稱寫的,講的是“我”的故鄉有一口古時候留下來的水井。多年來古井一直為人們提供泉水,無私奉獻自己全部的力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到很大的啟迪,贊美古井無私奉獻自己全部力量的高尚風格。這篇課文生字比較多,有些句子的意義比較深刻難以理解,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共同探討。
2、學生自己輕聲讀課文一遍,借助字典識字和理解詞語。
3、通過自學,想一想,這篇課文寫了什么?
4、檢查自學情況。
。1)拼讀生字,讀準字音,出示容易讀錯的生字練讀。(卡片)
rǔ bǔ táo yě qiàn
乳 汁 哺 育 陶 冶 歉 意
luò yì xún chóu
絡 繹不絕 年過六 旬 報 酬
。2)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注意“熹、暮、瘸、酬、歉”等字的筆畫筆順和間架結構。
5、訓練區別形近字,不要寫錯字形。(出示小黑板)
熹( ) 暮( ) 繹( ) 歉( ) 冶( )
喜( ) 幕( ) 譯( ) 謙( ) 治( )
6、理解課文中有關詞語。
“啟迪、無所求、年過六旬、微熹初露、絡繹不絕、暮色降臨、相依為命、難以估量”。
7、指名學生分自然段朗讀,檢查能否讀正確。
8、默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討論歸納。
。1)古井像母親一樣哺育鄉親們。
。2)每天都有很多人到古井來取水。
。3)鄉親們長年幫助老人擔水。
(4)不收報酬老人歉意。
。5)鄉親們用古井作對照。
。6)古井陶冶了鄉親們的情操。
根據每個自然段意思給課文分四段。(學生試分,教師檢查)
9、范讀課文。
10、作業 練習
(1)區別字形,比一比并組成詞語。(出示小黑板)
。2)學生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講讀課文
〈二〉、教學過程
一、引言
上節課,同學們經過初讀課文,學會了本課字詞,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以及給課文進行了分段。這一節課,我們進一步讀課文來進行課文分析。
二、講讀課文
1、出示掛圖。先同學們觀看。提問:同學們這幅圖上畫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場面,畫的主要景物是什么?(一口水井,和來擔水的人)從圖畫中我們看到這口水井就是我們課文中講的那口古井。(板書古井)。提問:“古井”是什么?(古時候留下來的水井)這一段講了古井的一些什么?(古井的位置,井水“清涼可口”)這口古井與村里人們的密切關系?(大半個村子的人,都到這兒取水)作者用了怎樣的比喻來贊美這一口井?(板書:溫情的母親,甜美的乳汁)這里是把古井比作一位溫情的母親。出示卡片:“母親……乳汁……哺育”這里是借物來比喻人。(板書:以物喻人)
2、指名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提問:這一段寫人們到古井取水的情形,從哪些方面進行敘述?(1)從時間上看,取水人多,書上哪些詞語可以說明?(從微熹初露到暮色降臨)(2)從人數上看,取水人從書上哪些詞語可以說明?(絡繹不絕地閃過)“閃”安形容挑水的人過得快,還一個接一個。(3)從聽到的聲音看,取水人多。(挑水的工具發出的響聲,象剛下過一場春雨)。同學們請思考來古井取水的人從從以上四個方面可以體現出來。用一個什么樣的詞語來表示?(板書:取水人多,絡繹不絕)提供的水是怎樣的水呢?(板書:提供生命的泉水)。同學們我們知道古井給我們提供的水是生命之水,這么多人都要飲用她這說明了什么?(板書:以水養人)出示卡片,學生讀詞語“微熹初露,暮色降臨,一支支,絡繹不絕,濕漉漉”。
教師小結:取水的人多,說明古井和人們生活有密切的關系,人們離不開古井。因此,作者用“溫情的母親”、“甜美乳汁”、“哺育”來比喻。她提供的水是生命的泉水,在人們生活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
過渡談話:故鄉的古井,不僅為鄉親信提供著生命的泉水,還陶冶著鄉親們的情操,還懂得了怎樣做人。這些事在作者的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講古井陶冶鄉親們品格的例子。
3、同學們現我們來學習(3——5節)。請一大組齊讀,F在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提問:在古井邊每天都有一些事發生,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寫了動人的取水場面,還有哪一件事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同學們想一想,是一件什么事請思考回答(指名回答,討論:村里鄉親們幫助一對老人的故事。)這對老人遇到什么困難?在課文中找到有關內容,讀一讀,(遇到水的困難)鄉親們是怎樣幫助這一對老人的?請同學們找出有關詞語說明。(今兒……明兒那個;長年不空,總是滿缸水)提問:鄉親們這樣做接受過老人的報酬嗎?(沒有)為什么?(因為古井陶冶了鄉親們的品格)課文中哪句話體現出來?(那口古井給人們出了多少力氣,可它從來沒跟人們要過報酬。)這句話表現了人們怎樣的思想感情?(是講人們不僅從古井中汲取生命的水,而且還把古井看作了高尚的典范,以古井的精神來幫助別人,表現了人們受到古井的啟示,以古井為榜樣的思想感情。)(板書:幫助老人不要報酬,陶冶了鄉親們的品格)從鄉親們幫助老人不要報酬,說明了古井陶冶了鄉親們的情操,以她的美德教育了人。(板書:以德育人)
5、齊讀課文最后兩節。通過讀后我們知道:文章更深刻地贊美古井的品格,使鄉親們懂得了怎樣做人。提問:作者是怎樣一層一層抒發感情的?(先用“不僅……還……”贊美古井,讓鄉親們懂得怎樣做;然后用“難以估量”“無所求”來贊美古井“無私”和“貢獻”。最后用離鄉十七年還常想起古井的啟迪,來贊美古井的品格。)
提問:作者從那口古井受到什么啟迪?(啟迪們怎樣生活,怎樣做……)(板書:懂得應該怎樣做人)
6、教師小結:作者通過贊美古井不僅為鄉親們提供闐生命的泉水,還陶冶了鄉親樣的品格,教育了我們怎樣生活、怎樣做人。進一步寫了人們把古井當作自己的榜樣,深情地贊美了古井對人們深切的啟迪。古井時時刻刻都在向人們無私的奉獻著。(板書:無私奉獻)
7、通過以上的講讀學習,和上節課同學們劃分的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講古井的位置和作用。
第二段:講來古井挑水的人多。
第三段:講村里人長年幫助老人挑水,不要報酬。
第四段:講古井給人們的啟迪。
8、學生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三、課堂練習
。1)用“啟迪”、“絡繹不絕”造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
溫情的母親 甜美的乳汁(以物喻人)
取水的人
提供生命的泉水(以水養人)
古井 絡繹不絕
幫助老人 無私奉獻
陶冶鄉親們的品格(以德育人)
不要報酬
懂得應該怎樣做人
總————分————總
《古井》 篇8
一、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哺育”、“報酬”、“陶冶”、“晨光熹微”、“絡繹不絕”等詞語。能用“陶冶”、“哺育”、“絡繹不絕”等詞語造句。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作者從古井行到啟迪,懂行了應該怎樣做人。
3、通過學習課文,懂行古井為人們作出了貢獻而不要報酬,從而體會鄉親們對別人無所求,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
4、能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和主要內容。并能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含義較深的詞語和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三、教具準備
小黑板、卡片、圖畫
四、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學習生字新詞,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二、教學過程
1、提題談話
這篇課文是以第一人稱寫的,講的是“我”的故鄉有一口古時候留下來的水井。多年來古井一直為人們提供泉水,無私奉獻自己全部的力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到很大的啟迪,贊美古井無私奉獻自己全部力量的高尚風格。這篇課文生字比較多,有些句子的意義比較深刻難以理解,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共同探討。
2、學生自己輕聲讀課文一遍,借助字典識字和理解詞語。
3、通過自學,想一想,這篇課文寫了什么?
4、檢查自學情況。
。1)拼讀生字,讀準字音,出示容易讀錯的生字練讀。(卡片)
rǔ bǔ táo yě qiàn
乳 汁 哺 育 陶 冶 歉 意
luò yì xún chóu
絡 繹不絕 年過六 旬 報 酬
(2)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注意“熹、暮、瘸、酬、歉”等字的筆畫筆順和間架結構。
5、訓練區別形近字,不要寫錯字形。(出示小黑板)
熹( ) 暮( ) 繹( ) 歉( ) 冶( )
喜( ) 幕( ) 譯( ) 謙( ) 治( )
6、理解課文中有關詞語。
“啟迪、無所求、年過六旬、微熹初露、絡繹不絕、暮色降臨、相依為命、難以估量”。
7、指名學生分自然段朗讀,檢查能否讀正確。
8、默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討論歸納。
。1)古井像母親一樣哺育鄉親們。
(2)每天都有很多人到古井來取水。
(3)鄉親們長年幫助老人擔水。
。4)不收報酬老人歉意。
。5)鄉親們用古井作對照。
。6)古井陶冶了鄉親們的情操。
根據每個自然段意思給課文分四段。(學生試分,教師檢查)
9、范讀課文。
10、作業 練習
。1)區別字形,比一比并組成詞語。(出示小黑板)
。2)學生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講讀課文
〈二〉、教學過程
一、引言
上節課,同學們經過初讀課文,學會了本課字詞,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以及給課文進行了分段。這一節課,我們進一步讀課文來進行課文分析。
二、講讀課文
1、出示掛圖。先同學們觀看。提問:同學們這幅圖上畫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場面,畫的主要景物是什么?(一口水井,和來擔水的人)從圖畫中我們看到這口水井就是我們課文中講的那口古井。(板書古井)。提問:“古井”是什么?(古時候留下來的水井)這一段講了古井的一些什么?(古井的位置,井水“清涼可口”)這口古井與村里人們的密切關系?(大半個村子的人,都到這兒取水)作者用了怎樣的比喻來贊美這一口井?(板書:溫情的母親,甜美的乳汁)這里是把古井比作一位溫情的母親。出示卡片:“母親……乳汁……哺育”這里是借物來比喻人。(板書:以物喻人)
2、指名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提問:這一段寫人們到古井取水的情形,從哪些方面進行敘述?(1)從時間上看,取水人多,書上哪些詞語可以說明?(從微熹初露到暮色降臨)(2)從人數上看,取水人從書上哪些詞語可以說明?(絡繹不絕地閃過)“閃”安形容挑水的人過得快,還一個接一個。(3)從聽到的聲音看,取水人多。(挑水的工具發出的響聲,象剛下過一場春雨)。同學們請思考來古井取水的人從從以上四個方面可以體現出來。用一個什么樣的詞語來表示?(板書:取水人多,絡繹不絕)提供的水是怎樣的水呢?(板書:提供生命的泉水)。同學們我們知道古井給我們提供的水是生命之水,這么多人都要飲用她這說明了什么?(板書:以水養人)出示卡片,學生讀詞語“微熹初露,暮色降臨,一支支,絡繹不絕,濕漉漉”。
教師小結:取水的人多,說明古井和人們生活有密切的關系,人們離不開古井。因此,作者用“溫情的母親”、“甜美乳汁”、“哺育”來比喻。她提供的水是生命的泉水,在人們生活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
過渡談話:故鄉的古井,不僅為鄉親信提供著生命的泉水,還陶冶著鄉親們的情操,還懂得了怎樣做人。這些事在作者的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講古井陶冶鄉親們品格的例子。
3、同學們現我們來學習(3——5節)。請一大組齊讀。現在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提問:在古井邊每天都有一些事發生,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寫了動人的取水場面,還有哪一件事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同學們想一想,是一件什么事請思考回答(指名回答,討論:村里鄉親們幫助一對老人的故事。)這對老人遇到什么困難?在課文中找到有關內容,讀一讀,(遇到水的困難)鄉親們是怎樣幫助這一對老人的?請同學們找出有關詞語說明。(今兒……明兒那個;長年不空,總是滿缸水)提問:鄉親們這樣做接受過老人的報酬嗎?(沒有)為什么?(因為古井陶冶了鄉親們的品格)課文中哪句話體現出來?(那口古井給人們出了多少力氣,可它從來沒跟人們要過報酬。)這句話表現了人們怎樣的思想感情?(是講人們不僅從古井中汲取生命的水,而且還把古井看作了高尚的典范,以古井的精神來幫助別人,表現了人們受到古井的啟示,以古井為榜樣的思想感情。)(板書:幫助老人不要報酬,陶冶了鄉親們的品格)從鄉親們幫助老人不要報酬,說明了古井陶冶了鄉親們的情操,以她的美德教育了人。(板書:以德育人)
5、齊讀課文最后兩節。通過讀后我們知道:文章更深刻地贊美古井的品格,使鄉親們懂得了怎樣做人。提問:作者是怎樣一層一層抒發感情的?(先用“不僅……還……”贊美古井,讓鄉親們懂得怎樣做;然后用“難以估量”“無所求”來贊美古井“無私”和“貢獻”。最后用離鄉十七年還常想起古井的啟迪,來贊美古井的品格。)
提問:作者從那口古井受到什么啟迪?(啟迪們怎樣生活,怎樣做……)(板書:懂得應該怎樣做人)
6、教師小結:作者通過贊美古井不僅為鄉親們提供闐生命的泉水,還陶冶了鄉親樣的品格,教育了我們怎樣生活、怎樣做人。進一步寫了人們把古井當作自己的榜樣,深情地贊美了古井對人們深切的啟迪。古井時時刻刻都在向人們無私的奉獻著。(板書:無私奉獻)
7、通過以上的講讀學習,和上節課同學們劃分的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講古井的位置和作用。
第二段:講來古井挑水的人多。
第三段:講村里人長年幫助老人挑水,不要報酬。
第四段:講古井給人們的啟迪。
8、學生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三、課堂練習
。1)用“啟迪”、“絡繹不絕”造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
溫情的母親 甜美的乳汁(以物喻人)
取水的人
提供生命的泉水(以水養人)
古井 絡繹不絕
幫助老人 無私奉獻
陶冶鄉親們的品格(以德育人)
不要報酬
懂得應該怎樣做人
總————分————總
《古井》 篇9
教學目標 :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古井不僅為鄉親們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們的品格,使學生受到無私奉獻的教育。
2、在給課文分段,歸納課文段意的基礎上,學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哺育”“絡繹不絕”造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了解課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圍繞訓練重點學習,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點語句。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通過查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理解本課新出現的字、詞。
2、一邊讀,一邊想,按自然段讀懂意思,并劃分結構段。
教學重點、難點
1、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
2、理解自然段內容,用歸并法劃分結構段。
一、導入 新課,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并解題:古,年代久遠;古井,人們從地面往下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城市的許多孩子沒有見過井,老師可出示圖片,讓學生認識井。)古井,古時留下的一口井。
2、導入 :作者為什么會對故鄉的古井一直難以忘懷?
二、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課文,注意正音,讀后評議。
2、評議后老師利用生字卡進行正音練習。
3、說說還有哪些詞語或句子讀不懂,或者你認為應該重點理解的。(學生在課本上劃出記號或做出批注。留待講讀課文時討論。)
三、自由讀課文。
1、引導思考并討論: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哪幾個自然段內容聯系緊密,可以劃分為一段?段意怎樣概括?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講村里人長年幫助一對挑不動水的老人挑水,可從不要報酬。
第四段(最后一個自然):講古井對“我”的啟發。(不僅提供了泉水,還陶冶了人們的品格,教給人們怎樣做人。)
2、讀課文,想一想,共同歸納:課文講了和古井有關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點?
。ㄕn文講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講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點講鄉親們常年幫一對老人挑水不要報酬的事。)
作業 :
1、熟讀課文。
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講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要求讀正確、流科)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話含義不好懂?把它劃出來。
2、幻燈出示含義深刻的句子:古井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著她的兒女。
導學:
。1)劃出關鍵詞語“母親”、“乳汁”“哺育”,理解其本義和引伸義。
(2)讓學生討論,教師點撥,為什么把古井比作:“溫情的母親?”
。3)體會這句話在全文的重要作用(總領全文,提示文旨。)
。4)感情朗讀,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要求讀出贊美的語氣。)
4、說說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二、過渡
作者把古井比作母親,這位偉大的母親又是怎樣哺育平原上的兒女的?課文是通過哪些個體事例來說明的呢?
[(1)每天從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絡繹不絕。(2)村里人長年幫一對老人挑水,從不要報酬。]
三、講讀第二自然段
1、默讀、思考:這一段寫什么?(每天從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絡繹不絕。)
2、“絡繹不絕”是什么意思?你從哪看出挑水的人是絡繹不絕的?(前后相接,連續不斷。從取水時間;看到的;聽到的聲音;“路面是濕漉漉的”四個方面寫出了取水的人多)
3、為什么說“像一支支快樂的鄉間小曲”?這個比喻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4、古井周圍的路面是怎樣的?為什么用春雨來比喻?
5、教師小結:這一段寫出了古井在人們生活中發揮的作用很大,也表達出了作者對古井的贊美之情。(板書:以水養人)
6、用喜悅、贊美之情朗讀第二自然段。
四、自由讀第三自然段
讀后思考、討論:
1、鄉親們為什么幫助老人?(年過六旬:男的腿負過傷,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只有一個女兒在外地教學。)
2、他們是怎樣幫助老人的?(“這個幫著挑一擔,那個幫著提一桶”,“這個”、“那個”,是說幫助老人挑水的不是一個人,有很多人。“一擔”、“一桶”說明挑水的人有的力氣大,有的力氣小。“總是滿滿的”說明鄉親們一直堅持幫助老人!岸啻伪硎尽,“誰也不肯接受”說明鄉親們自覺無償地幫助老人。)
這兩個問題可視學生的具體情況,放手讓學生自學討論,小結時,教師對個別遺漏問題加以點撥即可。
五、學習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思考后討論:
(1)“總讓大家白出力氣”中的“總”,“白”的意思是什么?“歉意”,怎樣理解?
。2)對老人的歉意,鄉親們是怎樣回答的?這句話怎么理解?
幻燈出示:那口井給人們出了多少力氣?可它從來沒跟人們要過報酬(先用一個句反問加重語氣,突出了古井功勞大。用“可”表示轉折,進一步贊美古井無求于人,無私奉獻的精神,說明鄉親們主動地幫助老人,是因為受到了古井的啟示?使鄉親們懂得應該怎樣幫助別人。)
板書:以德育人。
六、說說第三、四、五自然段講了一個什么內容
七、分角色讀這三個自然段,要求讀出對話語氣
八、學習第六自然段
1、幻燈出示這一段話:它不僅為鄉親們提供了生命的泉水,還陶冶了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
2、句子用了哪個關聯詞語?(不但……還……)這個句子的前半句總結了課文哪方面的內容?后半句又總結了哪個方面的內容?重點強調了哪個內容?
3、“陶冶”是什么意思?古井是怎樣陶冶鄉親們的品格的?板書:啟迪怎樣做人。
4、這句話在全文起什么作用?(總結全文,點明中心,照應開頭。)
5、以飽滿的深情朗讀第六自然段。
九、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怎樣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1、把每段的段落大意連起來說一說。
2、指導學生抓住段意的主要意思,舍去次要意思,用自己的話說連貫。
。ㄔ诠枢l的村東頭有一口古井,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村里人長年幫助一對挑不動水的老人挑水,可從不要報酬,這口古井不僅為人們提供了泉水,還教給人們怎樣做人。)
3、教師總結:這就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十、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
作者為什么要寫古井?怎樣通過寫古井來表達文章中心的?
歸納:本文寫作方法
(1)借物喻人,寓理于物;
。2)先總述后分述再總述。
十一、鞏固本課所學字、詞,并進行造句練習
1、小組同學互相聽寫生字、詞,并互相評改。
2、教師將練習中出現的較普遍錯誤進行集中提示。
3、指導造句:
(1)“哺育”是什么意思?什么情況下用“哺育”?“絡繹不絕”是什么意思?課文是怎樣使用“絡繹不絕”的?
。2)學生相互交流,評選最好句子。
作業 :
1、背誦課文。
2、抄寫詞語。
《古井》 篇10
教學目標:
1、正確書寫并認識本課出現的3個要求會寫的字,能認識3個要求會認的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3、體會詩歌中所表達的那種兒童對于夜空大膽美妙的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
1、認讀生字,正確書寫要求會寫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朗讀課文中感受美與想象的新奇。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文。
1、看課件。學生進行說話練習。
你看到了什么?
課件出示“井”字,請同學來讀。
同學們,也許你們曾經在農村、公園里或一些旅游景點中見過井,你能說說嗎?
是啊,井里的水很深,而且水面平靜。有一個年紀和你們相仿的小朋友在夜晚看天空,看著,看著,他就被吸引了,而且還寫了一首小詩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出示課題,讀題。
課件出示課題“古井”,我們都看過“井”的圖片了,你們知道什么是“古井”嗎?古井可不是一般的井,而是有著很多年歷史的井,很神秘。這個小朋友感覺夜空就像是一口古井。
3、再讀題目。你們想去看看這好像古井的夜空嗎?
二、感知課文,朗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
師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看清每個字,用心聽。
2、給同學機會,讓你們親自去看看古井,感受它的神奇與魅力。
同學們,請你借助書上的拼音來讀課文,認真讀準每個字的字音,爭取做到正確、流利。在文章中找出我們要學習的生字,仔細拼讀并用圓圈畫出來。
三、識字、解字并理解詩歌內容,指導朗讀。
本課識字教學量小,要求會寫生字為2個,會認生字只有“很”,運用隨文識字法學習本課生字。
同學們,為了更好地學習這首詩,我們要先來認識三個字寶寶。
1、“夜”夜晚的天空。
誰找到這個字寶寶藏在哪行詩句中了嗎?你能讀一讀嗎?
出示生字字卡,一組開火車讀字音,整讀音節。
誰能組詞?
再讀詩句“夜晚的天空”
說話訓練:你能說說,夜晚的天空是什么樣子的嗎?
2、“很”,是一口很深很深的古井。
這個小朋友看到夜晚的天空覺得它像什么呢?找到這行詩了嗎?誰來讀一讀?指一名學生讀詩句:是一口很深很深的古井。
出示字卡“很”,拼讀字音,就是十分、非常的意思。
再來讀讀這行詩吧。
3、詩句“我丟下去的白石子,變成很多很多的星星!
在晴朗的夜空中,我們以常會看到有很多很多的什么呢?用自己的話說和說,你覺得天空中的星星像你什么?
這個小朋友感覺星星是什么呢?找到相關的詩句讀一讀。
小作者認為在上的星星是自己丟在像古井一樣的夜空中的白色的石子,多有趣呀!讓我們再來讀一讀。
4、“久”,“可惜,我聽了很久很久,都沒有它們的回音。”
出示字卡“久”,拼讀字音,教師講解含義:形容時間長。
教師領讀詩句。
指生讀詩句。
為什么小朋友沒有聽天回聲,你們知道嗎?
四、再讀古詩
1、生自己練讀。
2、指生讀全詩。
3、男女生合作讀詩句。
五、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背誦詩歌。
4、說一說“你覺得夜晚的天空像什么呢?”
二、指導書寫生字。
“夜”為上下結構,“久”為獨體字,教師要范寫。
三、完成課后題
1、讀一讀,會寫的寫下來。
2、讀一讀,詩歌《春雨》
注意讀好植物們說的話,認識表示說話的標點。冒號,引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種子、桃樹、麥苗渴望成長的急切盼望心情。省略號的停頓要處理好,給人留有遐想的空間。
四、作業
1、書寫生字。
2、背誦詩歌。
3、課后題:涂一涂。
《古井》 篇11
教學目標:
1、正確書寫并認識本課出現的3個要求會寫的字,能認識3個要求會認的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3、體會詩歌中所表達的那種兒童對于夜空大膽美妙的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
1、認讀生字,正確書寫要求會寫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朗讀課文中感受美與想象的新奇。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文。
1、看課件。學生進行說話練習。
你看到了什么?
課件出示“井”字,請同學來讀。
同學們,也許你們曾經在農村、公園里或一些旅游景點中見過井,你能說說嗎?
是啊,井里的水很深,而且水面平靜。有一個年紀和你們相仿的小朋友在夜晚看天空,看著,看著,他就被吸引了,而且還寫了一首小詩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出示課題,讀題。
課件出示課題“古井”,我們都看過“井”的圖片了,你們知道什么是“古井”嗎?古井可不是一般的井,而是有著很多年歷史的井,很神秘。這個小朋友感覺夜空就像是一口古井。
3、再讀題目。你們想去看看這好像古井的夜空嗎?
二、感知課文,朗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
師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看清每個字,用心聽。
2、給同學機會,讓你們親自去看看古井,感受它的神奇與魅力。
同學們,請你借助書上的拼音來讀課文,認真讀準每個字的字音,爭取做到正確、流利。在文章中找出我們要學習的生字,仔細拼讀并用圓圈畫出來。
三、識字、解字并理解詩歌內容,指導朗讀。
本課識字教學量小,要求會寫生字為2個,會認生字只有“很”,運用隨文識字法學習本課生字。
同學們,為了更好地學習這首詩,我們要先來認識三個字寶寶。
1、“夜”夜晚的天空。
誰找到這個字寶寶藏在哪行詩句中了嗎?你能讀一讀嗎?
出示生字字卡,一組開火車讀字音,整讀音節。
誰能組詞?
再讀詩句“夜晚的天空”
說話訓練:你能說說,夜晚的天空是什么樣子的嗎?
2、“很”,是一口很深很深的古井。
這個小朋友看到夜晚的天空覺得它像什么呢?找到這行詩了嗎?誰來讀一讀?指一名學生讀詩句:是一口很深很深的古井。
出示字卡“很”,拼讀字音,就是十分、非常的意思。
再來讀讀這行詩吧。
3、詩句“我丟下去的白石子,變成很多很多的星星。”
在晴朗的夜空中,我們以常會看到有很多很多的什么呢?用自己的話說和說,你覺得天空中的星星像你什么?
這個小朋友感覺星星是什么呢?找到相關的詩句讀一讀。
小作者認為在上的星星是自己丟在像古井一樣的夜空中的白色的石子,多有趣呀!讓我們再來讀一讀。
4、“久”,“可惜,我聽了很久很久,都沒有它們的回音。”
出示字卡“久”,拼讀字音,教師講解含義:形容時間長。
教師領讀詩句。
指生讀詩句。
為什么小朋友沒有聽天回聲,你們知道嗎?
四、再讀古詩
1、生自己練讀。
2、指生讀全詩。
3、男女生合作讀詩句。
五、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背誦詩歌。
4、說一說“你覺得夜晚的天空像什么呢?”
二、指導書寫生字。
“夜”為上下結構,“久”為獨體字,教師要范寫。
三、完成課后題
1、讀一讀,會寫的寫下來。
2、讀一讀,詩歌《春雨》
注意讀好植物們說的話,認識表示說話的標點。冒號,引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種子、桃樹、麥苗渴望成長的急切盼望心情。省略號的停頓要處理好,給人留有遐想的空間。
四、作業
1、書寫生字。
2、背誦詩歌。
3、課后題:涂一涂。
《古井》 篇12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古井不僅為鄉親們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們的品格,使學生受到無私奉獻的教育。
2、在給課文分段,歸納課文段意的基礎上,學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哺育”“絡繹不絕”造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了解課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圍繞訓練重點學習,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點語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通過查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理解本課新出現的字、詞。
2、一邊讀,一邊想,按自然段讀懂意思,并劃分結構段。
教學重點、難點:
1、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
2、理解自然段內容,用歸并法劃分結構段。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并解題:古,年代久遠;古井,人們從地面往下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城市的許多孩子沒有見過井,老師可出示圖片,讓學生認識井。)古井,古時留下的一口井。
2、導入:作者為什么會對故鄉的古井一直難以忘懷?
二、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課文,注意正音,讀后評議。
2、評議后老師利用生字卡進行正音練習。
3、說說還有哪些詞語或句子讀不懂,或者你認為應該重點理解的。(學生在課本上劃出記號或做出批注。留待講讀課文時討論。)
三、自由讀課文。
1、導思考并討論: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哪幾個自然段內容聯系緊密,可以劃分為一段?段意怎樣概括?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講村里人長年幫助一對挑不動水的老人挑水,可從不要報酬。
第四段(最后一個自然):講古井對“我”的啟發。(不僅提供了泉水,還陶冶了人們的品格,教給人們怎樣做人。)
2、課文,想一想,共同歸納:課文講了和古井有關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點?
(課文講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講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點講鄉親們常年幫一對老人挑水不要報酬的事。)
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講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要求讀正確、流科)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話含義不好懂?把它劃出來。
2、幻燈出示含義深刻的句子:古井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著她的兒女。
導學:
(1)劃出關鍵詞語“母親”、“乳汁”“哺育”,理解其本義和引伸義。
(2)讓學生討論,教師點撥,為什么把古井比作:“溫情的母親?”
(3)體會這句話在全文的重要作用(總領全文,提示文旨。)
(4)感情朗讀,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要求讀出贊美的語氣。)
4、說說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二、過渡
作者把古井比作母親,這位偉大的母親又是怎樣哺育平原上的兒女的?課文是通過哪些個體事例來說明的呢?
(1)每天從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絡繹不絕。
(2)村里人長年幫一對老人挑水,從不要報酬。
三、講讀第二自然段
1、默讀、思考:這一段寫什么?(每天從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絡繹不絕。)
2、“絡繹不絕”是什么意思?你從哪看出挑水的人是絡繹不絕的?(前后相接,連續不斷。從取水時間;看到的;聽到的聲音;“路面是濕漉漉的”四個方面寫出了取水的人多)
3、為什么說“像一支支快樂的鄉間小曲”?這個比喻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4、古井周圍的路面是怎樣的?為什么用春雨來比喻?
5、教師小結:這一段寫出了古井在人們生活中發揮的作用很大,也表達出了作者對古井的贊美之情。(板書:以水養人)
6、用喜悅、贊美之情朗讀第二自然段。
四、自由讀第三自然段
讀后思考、討論:
1、鄉親們為什么幫助老人?(年過六旬:男的腿負過傷,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只有一個女兒在外地教學。)
2、他們是怎樣幫助老人的?(“這個幫著挑一擔,那個幫著提一桶”,“這個”、“那個”,是說幫助老人挑水的不是一個人,有很多人。“一擔”、“一桶”說明挑水的人有的力氣大,有的力氣小。“總是滿滿的”說明鄉親們一直堅持幫助老人。“多次表示”,“誰也不肯接受”說明鄉親們自覺無償地幫助老人。)
這兩個問題可視學生的具體情況,放手讓學生自學討論,小結時,教師對個別遺漏問題加以點撥即可。
五、學習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思考后討論;
(1)“總讓大家白出力氣”中的“總”,“白”的意思是什么?“歉意”,怎樣理解?
(2)對老人的歉意,鄉親們是怎樣回答的?這句話怎么理解?
幻燈出示:那口井給人們出了多少力氣?可它從來沒跟人們要過報酬(先用一個句反問加重語氣,突出了古井功勞大。用“可”表示轉折,進一步贊美古井無求于人,無私奉獻的精神,說明鄉親們主動地幫助老人,是因為受到了古井的啟示?使鄉親們懂得應該怎樣幫助別人。)
板書:以德育人。
六、說說第三、四、五自然段講了一個什么內容
七、分角色讀這三個自然段,要求讀出對話語氣
八、學習第六自然段
1、幻燈出示這一段話:它不僅為鄉親們提供了生命的泉水,還陶冶了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
2、句子用了哪個關聯詞語?(不但……還……)這個句子的前半句總結了課文哪方面的內容?后半句又總結了哪個方面的內容?重點強調了哪個內容?
3、“陶冶”是什么意思?古井是怎樣陶冶鄉親們的品格的?板書:啟迪怎樣做人。
4、這句話在全文起什么作用?(總結全文,點明中心,照應開頭。)
5、以飽滿的深情朗讀第六自然段。
九、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怎樣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1、把每段的段落大意連起來說一說。
2、指導學生抓住段意的主要意思,舍去次要意思,用自己的話說連貫。
(在故鄉的村東頭有一口古井,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村里人長年幫助一對挑不動水的老人挑水,可從不要報酬,這口古井不僅為人們提供了泉水,還教給人們怎樣做人。)
3、教師總結:這就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十、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
作者為什么要寫古井?怎樣通過寫古井來表達文章中心的?
歸納:本文寫作方法
(1)借物喻人,寓理于物;
(2)先總述后分述再總述。
十一、鞏固本課所學字、詞,并進行造句練習
1、小組同學互相聽寫生字、詞,并互相評改。
2、教師將練習中出現的較普遍錯誤進行集中提示。
3、指導造句;
(1)“哺育”是什么意思?什么情況下用“哺育”?“絡繹不絕”是什么意思?課文是怎樣使用“絡繹不絕”的?
(2)學生相互交流,評選句子。
作業:
1、背誦課文。
2、抄寫詞語。
《古井》 篇13
我在教學《古井》這篇課文后,作了深刻的反思。我想,這節課我的學生能有所得,
是因為做了以下幾點。
1、以生活體驗為切入。
學生的學習,要建立在其原認知的基礎上,所謂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礎。找到他學習的切入點,他的思維才有一個?奎c,才有興趣,才能學得進去!豆啪愤@篇課文所敘的事情,南方的孩子,特別是城市的孩子較為陌生,很多孩子何謂“井”竟然一無所知。這樣要理解“古井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著她的兒女”是很難的。因而,課前我就布置他們收集關于井和古井的有關資料,帶領他們去參觀福州民居的一口古井。有了這個生活體驗作為課堂的切入,他們對于“古井給鄉親們提供著生命的泉水”就有一定的體會了。
語文的課堂,基于學生的生活體驗,從學生的生活切入,又高于生活,學生就學得進去,學有所得。
2、以語句訓練為突破。
語文課姓“語”。人們常說“不要荒了自家地,肥了他人田”講的就是這個理。語文課就要上得有語文味,上出語文的特色,讓學生的語文素養有所提高。而扎扎實實地進行字、詞、句等語言文字的基本功訓練,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很必要的。因而,我把文章的重點句以練習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抓住關鍵詞進行句的訓練,引導學生學會抓住文章的重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達到以句的突破來把握全文。同時,老師也把學法的指導滲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
3、以“問題解決”為途徑。
葉圣陶說“教是為了不教”,新課程很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我有意識的在課堂上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自讀、自悟。引導學生就一些重點詞句提問題,培養他們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對于“古井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著她的兒女”這個句子,理解淺的學生會提“甜美的乳汁”指的是什么?這里“兒女”指的是誰?理解較深的學生會提“為什么把古井比作一位溫情的母親?”容易的問題其他學生當場幫助解決,較難的問題同學一起討論,老師引導再讀課文,給以適當點撥,盡量讓學生體驗到自己解決問題的成功喜悅。
每一節課后,“總有假若我當時……”,總有那么些遺憾。這是我們做老師最痛苦的事,因為我們總在不斷追求著完美。可是對于課堂來說,完美是無止境的。因而從這點來說,老師注定要痛苦一輩子!豆啪愤@一節課,我覺得我還沒有超脫教材,一味的幫助學生理解古井對鄉親們品格的陶冶,要讓學生懂得應該做一個不計報酬、無私奉獻的人。這也是人教版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而編者和執教者常常是一廂情愿,學生很難能夠通過這么一堂課就懂得應該做一個不計報酬、無私奉獻的人。這也是我上完課后得出的結論。學生的情感沒有從心靈深處真正得到陶冶,只是表面的“認同”。
《古井》 篇14
教材分析
這篇精讀課文講的是“我們村”的鄉親們怎樣從古井里取水,又從中受到教育的事,贊美了古井無私奉獻的精神,表達了對故鄉的熱愛和懷念之情。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本課,要讓學生學習本課13個生字,正確讀寫“哺育、絡繹不絕、水桶、吱悠、水缸、報酬、歉意、不僅、陶冶”等詞語。學生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學習課文時,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提出問題討論,學習“從內容中體會思想感情”。學生不但要理解課文內容,還要懂得古井不僅為鄉親們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們的品格,受到無私奉獻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提出問題討論,學習“從內容中體會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學構想
本文是一篇充滿感情、文字優美的課文,要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在朗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抓住重點句,引導學生體會古井的品格,受到無私奉獻的教育。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了解大意,理解內容,體會古井的品格,受到無私奉獻的教育。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見過井嗎?喝過井水嗎?作者離開家鄉很多年了,可是故鄉的一口古井卻一直令她難以忘懷,這是為什么呢?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小聲讀課文,讀準字音。
2、用我們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你認為那句話最重要,抒發了作者對古井的贊嘆之情。
3、投影出示:“多好的古井啊,它不僅為鄉親們提供著生命的泉水,還陶冶著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秉c撥:這口古井有什么作用?為什么,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三、精讀課文,體會感情。
(一)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課文,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2、課文把古井比作什么?甜美的乳汁指什么?為什么把古井比作母親?
(二)學習第二段。
1、作者把古井比作母親,那么這位“母親”是怎樣哺育兒女的呢?請同學們輕聲讀第二段。
2、點撥:你讀懂了什么?
3、從哪可以看出取水的人多?(時間、人數、古井周圍)
4、春雨有什么特點?剛下過春雨的路面什么樣?“老是”說明什么?
5、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古井為鄉親們提供著生命的泉水。古井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你認為應該怎樣讀?誰再來讀一讀。(讀出贊美之情)
。ㄈ⿲W習三—五段。
1、為什么說古井“還陶冶著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
鄉親們是怎樣幫助村里的一對老人挑水的?
2、請三位同學分別朗讀3--5段。
3、老兩口用水有什么困難?鄉親們是怎樣幫助他們的?“這個、那個”說明什么?“挑一擔、提一桶”說明什么?“總是”說明什么?
4、當老人表示歉意時,鄉親們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
5、“那口古井給人們出了多少力氣?可它從來沒跟人們要過報酬”這句話什么意思?
6、有感情的齊讀課文,想像這一部分描述的情景。
7、分組討論:說說自己想到的內容。
8、交流、表演,進一步體會古井是怎樣教我們做人。
。ㄋ模⿲W習第六段。
1、你們過去對井怎么看?學到這兒,你對這口古井又有了什么新的認識,你想對它說些什么?把它比作母親恰當嗎?
2、引讀課文,“所以,作者由衷的贊嘆,多好的......”
四、總結全文。
作業設計
1、把課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摘抄下來,體會這樣寫好在哪里。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板書設計
取水的人(以水養人)
5古井 絡繹不絕 無私奉獻
。ㄏ衲赣H) 幫助于老人(以德育人) 樂于助人
不要報酬
課后小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進一步學習課文,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學習本課的寫作方法,讓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檢查背誦。
。1)齊背。
(2)同位互相檢查。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1、課文講了和古井有關的哪些事?(取水的多,幫助老人不計報酬)
2、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取水的人多”?
3、鄉親們是怎樣幫助老人的?
4、古井教育我們怎樣做人?聯系內容和體會具體說一說。
。1)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進一步理解內容。
。2)共同交流,加深體會。
三、指導學生學習寫作方法。點撥:作者怎樣準確運用詞語表達呢?
1、比較句子。(投影出示)
。1)比較一下哪種表達感情更強烈。
古井像……兒女。
古井哺育鄉親們。
第一句話把古井比作一位溫情慈愛的母親,因為母親對兒女的愛是無私的、高尚的,為了哺育兒女,可以毫無保留的奉獻自己的一切,而古井同偉大的母親一樣,無私的向人們奉獻甘甜、清涼的泉水,養育一方村民而對人們毫無所求,所以說古井像母親一樣。
(2)比較表達有什么不同
桶兒叮叮當當,扁擔……小曲。
桶兒響,扁擔也響
第一句表現出輕松、愉悅。
四、自學短文《養花人的夢》
1、出示要求。
。1)有幾個自然段,各講什么?
(2)主要內容,哪能些詞用得好?
。3)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討論交流,共同訂正。
作業設計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語。
板書設計
5 古井
哺育 陶冶
無私奉獻
《古井》 篇1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正確讀寫“哺育、絡繹不絕、水桶、吱悠、水缸、報酬、歉意、不僅、陶冶”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了解課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寫作方法。
3.抓住重點詞句提出問題討論,學習“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
4.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古井不僅為鄉親們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們的品格,受到無私奉獻的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提出問題討論,學習“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提出問題討論,學習“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理解課文包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通過查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理解本課新出現的字、詞。
2.一邊讀,一邊想,按自然段讀懂意思,并劃分結構段。
教學重點:
1.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
2.理解自然段內容,用歸并法劃分結構段。
教學難點:
1.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
2.理解自然段內容,用歸并法劃分結構段。
3、練習的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請大家猜兩個字謎:
一字十個口,很早很早就有。
上邊有口沒蓋,下面有口沒堵頭,左右有口沒擋頭,中間有口沒有頭。
2、板書課題并解題:古,年代久遠;古井,人們從地面往下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古井,古時留下的一口井。
。ǔ鞘械脑S多孩子沒有見過井,老師可出示圖片,讓學生認識井。)
(1)認識“井”,引出“井”的作用。
。ā熬睘槿藗兲峁┥钣盟#
(2)體會課文題目“古井”的含義。
。}目告訴人們,這口井存在時間已經很長,它從古到今始終為鄉親們提供著生活用水。)
3、作者遠離故鄉多年,對家鄉的一口古井一直難忘懷,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二、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課文,注意正音,讀后評議。
2.評議后老師利用生字卡進行正音練習。
3.說說還有哪些詞語或句子讀不懂,或者你認為應該重點理解的。(學生在課本上劃出記號或做出批注。留待講讀課文時討論。)
三、自由讀課文。
1.引導思考并討論: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哪幾個自然段內容聯系緊密,可以劃分為一段?段意怎樣概括?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講村里人長年幫助一對挑不動水的老人挑水,可從不要報酬。
第四段(最后一個自然段):講古井對“我”的啟發。(不僅提供了泉水,還陶冶了人們的品格,教會人們怎樣做人。)
2.讀課文,想一想,共同歸納:課文講了和古井有關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點?
明確:課文講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講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點講鄉親們常年幫一對老人挑水不要報酬的事。
四、抓重點,找聯系,把握課文整體
1.聽課文錄音,通讀全文,劃出課文直接贊美古井的句子。
2.學生議答
3.教師出示下面兩句話。
。1)古井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著她的兒女。
。2)多好的古井啊,它不僅為鄉親們提供著生命的泉水,還陶冶著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
4.思考并討論這兩句話之間有什么聯系?
。ǖ谝痪湓捴小安赣笔俏桂B、教育的意思。第二句話中“提供著生命的泉水”指的就是“哺”,陶冶著鄉親們的品格就是“育”。)
5.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的哪些內容與這兩句話有聯系?
。ā安浮奔础疤峁┤,是對第二自然段的概括,“育”即“陶冶品格”,是對三至五自然段的概括。)
五、練習朗讀課文
六、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通過查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理解本課新出現的字、詞。2.一邊讀,一邊想,按自然段讀懂意思,并劃分結構段。
教學重點:
1.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
2.理解自然段內容,用歸并法劃分結構段。
教學難點:
1.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
2.理解自然段內容,用歸并法劃分結構段。
3、練習的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講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要求讀正確、流利)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話含義不好懂?把它劃出來。
2.幻燈出示含義深刻的句子:古井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著她的兒女。
導學:
(1)劃出關鍵詞語“母親”、“乳汁”、“哺育”,理解其本義和引伸義。
。2)讓學生討論,教師點撥,為什么把古井比作:“溫情的母親?”
(3)體會這句話在全文的重要作用(總領全文,提示文旨。)
(4)感情朗讀,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要求讀出贊美的語氣。)
4.說說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二、分析詞句,想像畫面,深入探究各部分
在把握課文整體的基礎上,通過分析重點詞句,運用“讀文章,想畫面”的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課文二至五自然段。
1.探究第二自然段
(1)認真閱讀并思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
。ㄒ龑W生抓住“從晨光熹微到暮色降臨”“絡繹不絕”“叮叮當當、吱悠吱悠”“鄉間小曲”“濕漉”“老是像剛下過一場春雨”等詞句分析作者從時間、人數、聲音、路面四個方面具體描寫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表明了古井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的作用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