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禮貌》(精選14篇)
《談禮貌》 篇1
課
題
19、談禮貌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
學
目
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4、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嘗試從生活中選擇事例,并結合事例說說禮貌待人的好處。
第一課時
教
學
目
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重
難
點
從三個事例和隨后的議論中,體會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
教
學
過
程
初 備
復 備
一、創設情景,漫談禮貌。
1、板書“禮貌”,談談你對“禮貌”的認識。
。ò鍟^程中相機指導“貌”的書寫)
2、大家談了對禮貌的看法,我們課本上也“談”了,
(板書:談)讓我們一起來看談了什么,怎么談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遇到生字讀讀生字表上的拼音,讀準字音;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它讀流利。
2、再讀課文,把課文讀的通順、流利。
3、默讀課文,看看課文為我們講了哪幾個故事,讀完后,再想想,關于“禮貌”你又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4、讀課文新詞、難句。
咳嗽 糾紛 態度粗暴 出言不遜 彬彬有禮
安慰 師傅 減少矛盾 思想情操 文化修養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5、點名檢查自讀情況,師生評點,隨機糾正讀錯的字音,指導讀通重點句子,讀好人物對話。
教
學
過
程
初 備
復 備
三、理清課文的段落層次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由古訓引出禮貌待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第二部分(第二到四自然段)用三個事例說明禮貌待人的好處。
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學會禮貌待人的重要意義。
四、朗讀課文
五、生字教學
1、學生自讀生字,說說哪些字不易寫好,哪些地方書寫時應注意。
2、范寫重點生字,邊寫邊講述注意點。
3、學生描紅、臨寫。
作業
設計
一、看拼音寫詞語。
二、組詞。
雅( ) 慰( ) 刮( ) 嫌( )
稚( ) 蔚( ) 亂( ) 謙( )
三、擴句。
1、小王表演節目。
2、他喜歡養花。
3、老師講述任務。
教學
反思
課
題
19、談禮貌
第二課時
教
學
目
標
1、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2、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嘗試從生活中選擇事例,并結合事例說說禮貌待人的好處。
重難點
1、從三個事例和隨后的議論中,體會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
2、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
學
過
程
初 備
復 備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請你回憶一下,課文圍繞著“禮貌”講了哪幾個故事?
二、精讀感悟故事一
1、是啊!中國是個禮儀之邦,早在《說岳前傳》中就記載了岳飛禮貌待人的故事。打開書本,自己讀讀課文第二小節。
2、同學們,大聲地朗讀有助于表達你的感情,而默讀更有助于思考。請你拿起手中的筆,默讀第二節,抓住人物說話時的神情、語氣,看看故事中的人物給你怎樣的印象,圈圈畫畫。
3、 學生自學 4、交流
牛皋
。1)抓“吼”“呔”“老頭兒”“爺”體會牛皋的傲慢無理,指導朗讀牛皋的話;(介紹牛皋,生性豪放,不拘小節,是岳飛的結拜兄弟)加上動作表演,讀讀看(教師示范)
(2)假如你就是當時的老人,你會怎么想?
(3)引讀(大家的感受和老人一樣):所以老人—
岳飛
(1)與牛皋相比較,你有什么感受?(抓住“離鐙下馬”“上前施禮”“請”“老丈”)
(2)讀好岳飛的話
三、精讀感悟故事二
1、同學們,(板書:岳飛問路)這個只是課文中舉的一個事例,你看,他先講一個小小的故事,最后講講自己的感受。故事雖短,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F在,請與你的同桌合作學習第二個故事,也用上同樣的方法。讀讀課文,你印象深刻的詞語、句子下面圈圈畫話,談談你們的感受!
2、學生同桌間合作學習3、交流
小朋友 出示句子“女青年回過------”
“連忙”說明了什么?;重點指導朗讀、評價小朋友道歉的話“對不起,把您的裙子弄臟了!保ㄏ蟛幌笮∨笥训牡狼?)
教
學
過
程
初 備
復 備
女青年
。1)面對小朋友如此真誠的道歉,女青年會怎么想呢?她是怎么做的?(抓住“微笑”的好處)
。2)出示作者的感受,你又明白了什么呢?
。3)是!從(板書:小朋友道歉)這個故事,我們看出要想人與人之間相處更加和諧,禮貌待人必不可少!
四、精讀感悟故事三
1、同學們,我們普通人的生活中需要禮貌,偉人也是這樣的。讀讀“周總理慰民”的故事,還是用上剛才的方法,這一次自己學,相信你的收獲更大!
2、學生自學 3、交流
周總理
(1)重點指導朗讀、評價總理安慰朱師傅的話。感受總理語言的文雅、和氣、寬容。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人?
。2)看插圖,周總理說話時的神情是怎樣的?(用上文雅、和氣的語氣讀)
。3)是。
五、回歸中心,明白道理。
1、三個小故事,我們都學了。它們都是講同一個道理,要講“禮貌”(指著板書)可是,你看課文在這三個例子的選擇上,有什么特點嗎?
2、學生思考,討論 3、交流
4、同學們,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國很多古訓中就包含了這層意思。出示:
“君子不失色于人, 不失口于人”
學完了課文,你再來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5、把你搜集到的有關禮貌待人的話語與大家交流
板書:生活更美好
六、總結課文
同學們,中國是個禮儀之邦。讓我們發揚禮貌待人的優良傳統,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短短的一句話中竟包含了三個“您”,多么尊敬他啊。
。ɡ訌墓诺浇瘢衅胀ㄈ,也有偉人的,從多個側面來說明在生活中要講“禮貌”,使人心服口服)
作業
設計
四、讀寫結合,活學活用。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板書:省略號)同學們,請你選擇一個能說明禮貌待人好處的事例,寫下來!
友情提醒:先寫一寫這個小故事,再說說自己的感想,你的道理會更加讓人心服口服哦!
教學
反思
三個事例的寫法是一樣的,在教學這三個事例時,我把重點放在第一事例上。因為學生最感興趣的是這個,而這個事例也是最能講點出語文的味道來的。其他兩個事例,我由“扶”到“放”,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自學,也都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談禮貌》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的品讀,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用語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更加美好。
2、教育學生從小學會以禮待人,養成使用禮貌用語的習慣。
3、初步認識說理文章的結構方式,寫作方法。
4、理解文中的古訓、俗語,積累關于禮貌的名言警句,嘗試自己寫名言。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的品讀,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用語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更加美好。
2、教育學生從小學會以禮待人,養成使用禮貌用語的習慣。
3、初步認識說理文章的結構方式,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字入手,營造學習氣氛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9課《談禮貌》
2、指名讀題。
3、誰為用“談”字組詞:“談話”、“談論”“閑談”
4、今天,我們在課堂上就要談課文,你可以與老師談,與同桌談,與大家談。談出你的觀點,談出你的精彩,行嗎?
二、學習第一小節,理解古訓明觀點。
1、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古人是如何談論禮貌的?
2、自讀第一小節,找出古人談論禮貌的觀點。(指名讀。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師:誰來說說“君子、失色、失口”的意思。
。“君子”是有道德的人,“失色”是態度粗暴,“失口”是出言不遜。)
師:說得對,請你告訴大家,你是怎么想出來的?
師:你真聰明,聯系上下文自己弄懂這幾個詞的意思,值得我們學習。這是理解詞句的一個最常用的方法。
3、誰來用課文中的語言說說這句古訓的意思。
。▽嶋H上,這句古訓就是要求我們?——講禮貌。)
4、齊讀古訓。
5、所以說:禮貌待人,使用禮貌用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優良傳統。
板書:禮貌待人
優良傳統
三、精讀第2—4小節,領悟禮貌待人的好處。
(一)自讀課文,整體入手
1、瀏覽課文2—4小節,看看作者用了哪幾個事例來談禮貌?
2、自讀交流。 問路 乘車 理發
板書:
問路(歷史)
乘車(身邊)
理發(名人)
。ǘ┚x故事,感悟禮貌
1、故事一
(1)課文用3個小故事來說明講禮貌的好處,我們先來談談第一個故事。
。2)誰來讀讀描寫牛皋問路的語句。
(3)指名讀
。4)在你眼前出現的是怎樣的牛皋?你從哪里體會到?(動作、神態 抓住關鍵詞語來談)
(5)如果你是那位老者,你會怎樣想?怎樣做?
(6)引讀:大家的感受與老者一樣,所以老人……
(7)演一演,再現當時的情景。
。8)那么,我們的民族英雄岳飛是如何做的呢?指名讀
。9)岳飛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談談理由。(相機指導朗讀)引讀:所以老人……
。10)表演:指名三人演,注意人物的動作、神情
。11)在老人面前,牛皋、岳飛得到了不同的待遇,正如俗話說的:“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12)(簡要說說語意。)
。13)小結,課文的說理方式。
。ㄎ恼孪戎v故事,再說道理。故事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來寫)
2、舉一反三(自讀自悟故事二、三)
。1)快速瀏覽課文的3、4小節,看看它們的寫法是不是和第一個故事一樣?
。2)合作自讀故事二、三。
a、選擇一個故事和同桌或四人小組談論談論: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文中人物講禮貌的?故事要說明的是什么道理?可以一個說故事,一個講道理。
b、完在上述任務后,你們覺得不過癮的話可以演一演。
。3)交流
△故事二
a、在這個故事中你從哪里體會到人物講禮貌的?(同桌一個說一個補充)
b、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正因為二位禮貌待人,使用了禮貌語言,所以……,可見……。)(課件出示: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梁,減少相互間的矛盾。)
c、分角色讀一讀。
d、設想一下,如果二人都不講禮貌那么情景會怎樣?哪兩位同學來即興表演一下。
。銈兒献鞯恼婢剩M瑢W們接下來也能談出你們的精彩,好嗎?)
△故事三
a、誰來講一講下一個故事?(指名讀)
b、朱師傅為何深感不安?
c、周總理是如何做的?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說說理由。
d、朱師傅從原來的深感不安到深受感動,你從這個故事中又明白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話來講嗎?
e、引讀:可見……(課件出示: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
四、回歸中心,明白道理
。ㄈ齻小故事在我們合作談論中學完了。他們都是講一個故事說明一個道理。那么整篇文章要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文的最后一個小節。)
1、齊讀第5小節
2、其實作者就是要我們做到(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這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才會更和諧,社會才會更加美好。
板書:和諧 美好
五、自創名言,升華主題
1、除了書上這些古訓、俗語外,古今中外還有許多人對禮貌有著經典的談論,他們的精妙的語言成了名言,相信大家收集了不少,誰來交流一下?
2、談論到現在,你肯定對禮貌有著很深的感悟,你心中肯定也有精妙的一句話,請你寫出來,讓它成為你的名言。
3、寫名言交流。
六、總結寫法
1、依據板書,小結整篇文章的寫作方式。
。ㄈ齻故事,先是講故事,后說道理;整篇文章總說道理,故事舉例,最后再強調講禮貌的重要性,這就是“總分總”的寫作方法。)
七、作業
在我們身邊肯定有不少講禮貌的故事,希本周五我們就來舉行一個“講禮貌好處多”的主題隊會,請大家在會上交流交流身邊的講禮貌故事,在班中形成一股講禮貌的風氣。我希望到時能成為你們的嘉賓。
【板書設計】
19 談禮貌
禮貌待人 問路(歷史)
乘車(身邊) 和諧、美好
優良傳統 理發(名人)
總 分 總
附: 課件內容
1、“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2、禮貌待人,使用禮貌用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優良傳統。
3、牛皋:他在馬上吼道:“呔,老頭兒!爺問你,小校場往哪去?”
岳飛:先離鐙下馬,然后上前施禮:“請問老丈,方才可曾見一個騎黑馬的?他往哪條路上去了?”
4、“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5、故事二:正因為二位禮貌待人,使用了禮貌語言,所以……,可見……。
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梁,減少相互間的矛盾。
6、故事三:朱師傅深感不安——深受感動
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
7、名言:
尊敬別人就是尊敬自己。
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三月寒。
禮貌是博愛的花朵。
禮貌是人生習慣的第一件大事。
禮貌周全不花錢,卻比什么都值錢。
講禮貌不會失去什么,卻能得到一切。
真正的禮貌就是克已,就是千方百計地
使周圍的人都像自己一樣平心靜氣。
《談禮貌》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嘗試從生活中選擇事例,并結合事例說說禮貌待人的好處。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的開頭作者由古訓引出這樣一個話題,齊讀§1。也就是提出論點!
2、課文的結尾總結全文,即總結論點,照應開篇,點明中心。讓我們一起重溫一下齊讀§5。
3、為了論證自己的這一觀點,作者選取了三個富有代表性的事例來說明了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好處的。哪三個事例呢?
4、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重點來學習作者是如何寫好這三件事,從而說明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好處!
二、精讀2——4小節
1、現在讓我們來看看《說岳全傳》上問路的故事。牛皋是怎樣問路的,,結果如何。岳飛又是怎樣問路的。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第二節,邊讀邊批注!
a、牛皋是怎樣問路的,指名讀。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齊讀。讀了這句話,你覺得牛皋是怎樣的一個人?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動作、語言)
誰能把他的傲慢無禮和粗俗讀出來。指名讀。讓我們學著他的樣子一起來讀一讀!
我們從牛皋的動作、語言體會到了牛皋是一個傲慢無禮、語言粗俗的人。如果你是老者,你會怎么想怎么做?
是的老者和同學們所想的一樣:生讀“老人不但沒有——冒失鬼”
b岳飛問到路了嗎?為什么?從哪里看出岳飛是一個有禮的人?
現在,我們來比較一下岳飛和牛皋同樣是問路,為什么結果卻不相同呢?
2、牛皋的無禮,使老人對他非常討厭。岳飛的有禮,使老人耐心地給他指路,兩人不同的表現,不同的結果。而這兩種情況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薄
3、現在,我們在一起來讀讀這段課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寫好第一個事例的!
{先舉例,后議論。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來寫}
4、請同學們快速瀏覽3——4小節,看看他們的寫法是不是和第一個 故事一樣?
(先舉例,后議論。)
5、接下來老師要請同學們自己默讀課文3——4小節乘車和理發這兩個故事,也像剛才一樣,看看他們發生了什么事,各自有什么態度,結果怎樣,體會到了什么?
6、交流:發生了什么事?
a.他們各自有什么樣的態度,說了什么?結果怎樣?
小朋友的態度是,連忙抬起腳,說:對不起; 女青年的態度是微笑著,說沒關系,結果:一場紛爭避免了!
b.你從中體會以了什么?
c.
7、大家的回答都很好,看來,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梁,減少相互間的矛盾。
8、現在我們來看理發這件事中,兩個人的表現,朱:為什么會從原來的深感不安到后來的“深愛感動”? 自談周總理的話。
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說說理由 。 (尊重、安慰)寬容
9、可見,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修改。{生讀}
三、總結寫法!
1、請同學把畫出的每個事例的議論部分讀一讀,思考這些議論部分能不能任意跟隨在每個事例之后。(有針對性地議論)
2、所選事例有什么代表性:(打擾別人時要有禮貌 自己做錯了事要有禮貌 別人做錯了事要有禮貌)(古人 今人 偉人 凡人 )
四、課文差不多學完了,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整篇課文,看看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表明自己的觀點的呢?文章一開始由古訓引出觀點——齊讀 接下來,作者又選取了三個典型事例,進一步從正反兩方面誰了自己的觀點——生讀,最后總結了自己的觀點——生讀
(板書:觀點 舉例 總結)
2、整篇文章 ,作者的觀點鮮明,所造的事例富有代表性,很恰當,很充分。
3、今天,我們也要來學著作者通過舉例來說明觀點的方法寫一段話。
請同學們圍繞這一觀點,也用一個典型的整合來說明它。昨天,老師已經請同學們了解、收集了一些、使用禮貌語言的人物,請你們選擇一個人物的事例寫下來,寫例子要注意語言要簡潔,
4、學生寫,老師巡回指導!
5、交流。
6、最后,讓我們再來談談作者的觀點,將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銘記于心!
板書:
觀點 禮貌待人 使用禮貌用語 優良傳統
舉例 問路 先舉例、后議論
乘車 有針對性地議論
理發 所造事例有代表性
《談禮貌》 篇4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重難點 從三個事例和隨后的議論中,體會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漫談禮貌。
1、板書“禮貌”,談談你對“禮貌”的認識。
。ò鍟^程中相機指導“貌”的書寫)
2、大家談了對禮貌的看法,我們課本上也“談”了,
。ò鍟赫劊┳屛覀円黄饋砜凑劻耸裁矗趺凑劦。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遇到生字讀讀生字表上的拼音,讀準字音;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它讀流利。
2、再讀課文,把課文讀的通順、流利。
3、默讀課文,看看課文為我們講了哪幾個故事,讀完后,再想想,關于“禮貌”你又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4、讀課文新詞、難句。
咳嗽 糾紛 態度粗暴 出言不遜 彬彬有禮
安慰 師傅 減少矛盾 思想情操 文化修養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5、點名檢查自讀情況,師生評點,隨機糾正讀錯的字音,指導讀通重點句子,讀好人物對話。
三、理清課文的段落層次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由古訓引出禮貌待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第二部分(第二到四自然段)用三個事例說明禮貌待人的好處。
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學會禮貌待人的重要意義。
四、朗讀課文
五、生字教學
1、學生自讀生字,說說哪些字不易寫好,哪些地方書寫時應注意。
2、范寫重點生字,邊寫邊講述注意點。
3、學生描紅、臨寫。
六、作業
1、看拼音寫詞語。
2、組詞。
雅( ) 慰( ) 刮( ) 嫌( )
稚( ) 蔚( ) 亂( ) 謙( )
3、擴句。
1、小王表演節目。
2、他喜歡養花。
3、老師講述任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2、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嘗試從生活中選擇事例,并結合事例說說禮貌待人的好處。
重難點:
1、從三個事例和隨后的議論中,體會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
2、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請你回憶一下,課文圍繞著“禮貌”講了哪幾個故事?
二、精讀感悟故事一
1、是啊!中國是個禮儀之邦,早在《說岳前傳》中就記載了岳飛禮貌待人的故事。打開書本,自己讀讀課文第二小節。
2、同學們,大聲地朗讀有助于表達你的感情,而默讀更有助于思考。請你拿起手中的筆,默讀第二節,抓住人物說話時的神情、語氣,看看故事中的人物給你怎樣的印象,圈圈畫畫。
3、 學生自學 4、交流
牛皋
(1)抓“吼”“呔”“老頭兒”“爺”體會牛皋的傲慢無理,指導朗讀牛皋的話;(介紹牛皋,生性豪放,不拘小節,是岳飛的結拜兄弟)加上動作表演,讀讀看(教師示范)
(2)假如你就是當時的老人,你會怎么想?
(3)引讀(大家的感受和老人一樣):所以老人—
岳飛
。1)與牛皋相比較,你有什么感受?(抓住“離鐙下馬”“上前施禮”“請”“老丈”)
。2)讀好岳飛的話
三、精讀感悟故事二
1、同學們,(板書:岳飛問路)這個只是課文中舉的一個事例,你看,他先講一個小小的故事,最后講講自己的感受。故事雖短,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F在,請與你的同桌合作學習第二個故事,也用上同樣的方法。讀讀課文,你印象深刻的詞語、句子下面圈圈畫話,談談你們的感受!
2、學生同桌間合作學習3、交流
小朋友 出示句子“女青年回過------”
“連忙”說明了什么?;重點指導朗讀、評價小朋友道歉的話“對不起,把您的裙子弄臟了。”(象不象小朋友的道歉?) 女青年
(1)面對小朋友如此真誠的道歉,女青年會怎么想呢?她是怎么做的?(抓住“微笑”的好處)
(2)出示作者的感受,你又明白了什么呢?
(3)是啊!從(板書:小朋友道歉)這個故事,我們看出要想人與人之間相處更加和諧,禮貌待人必不可少啊!
四、精讀感悟故事三
1、同學們,我們普通人的生活中需要禮貌,偉人也是這樣的。讀讀“周總理慰民”的故事,還是用上剛才的方法,這一次自己學,相信你的收獲更大!
2、學生自學 3、交流
周總理
。1)重點指導朗讀、評價總理安慰朱師傅的話。感受總理語言的文雅、和氣、寬容。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人?
。2)看插圖,周總理說話時的神情是怎樣的?(用上文雅、和氣的語氣讀)
。3)是啊!
五、回歸中心,明白道理。
1、三個小故事,我們都學了。它們都是講同一個道理,要講“禮貌”(指著板書)可是,你看課文在這三個例子的選擇上,有什么特點嗎?
2、學生思考,討論 3、交流
4、同學們,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國很多古訓中就包含了這層意思。出示:
“君子不失色于人, 不失口于人”
學完了課文,你再來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5、把你搜集到的有關禮貌待人的話語與大家交流
板書:生活更美好
六、總結課文
同學們,中國是個禮儀之邦。讓我們發揚禮貌待人的優良傳統,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七、作業
設計
1、讀寫結合,活學活用。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板書:省略號)同學們,請你選擇一個能說明禮貌待人好處的事例,寫下來!
2、友情提醒:先寫一寫這個小故事,再說說自己的感想,你的道理會更加讓人心服口服!
板書:
19 談禮貌
君子不失色于人, 不失口于人
《談禮貌》 篇5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讓學生從小養成能禮待人,使用禮貌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理解課文,讓學生懂得從小養成以禮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主要板書計劃:
不失色 態度彬彬有禮 關
禮 古訓 君子 不失口 說話使用禮貌語言 系
馬上吼道“呔,爺問你”討人嫌 更
貌 ① 和
下馬施禮 “請問” 人心暖 諧
待 連忙抬腳 “對不起”
、 生
人 優良傳統 微笑著說“沒關系” 活
文雅和氣 寬容 更
③ 安慰 “不能怪你” 美
溝通心靈 反映情操和修養 好
作業 設計、安排:
課內:1、組詞
2、補完詞語
3、造句
課外: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學習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段落。
一、揭示課題
1、板書:30、談禮貌
2、學習“貌”,指名組詞
3、指名說說常用的禮貌用語有哪些?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邊讀邊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提醒學生注意:“嫌、盾、訓、遜”是前鼻音;
“嗽”是平舌音
“!闭n文中讀“jiao”
2、說說下列詞語意思
古訓矛盾咳嗽粗暴糾紛
安慰情操修養文雅
3、指名分段讀課文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道理
2、學生交流
3、齊讀課文
五、指導寫字
1、指導
2、學生用鋼筆描紅生字
六、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語言材料,懂得禮貌待人的好處。
一、檢查復習
1、指名讀詞語
2、指名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
1、學習第1自然段
。1)由讀第1自然段,想想你讀懂了些什么?
(2)學生交流,師板書:君子不失色不失口
。3)重點理解:“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彬彬有禮,粗暴,出言不遜”
(4)師小結:從對古訓的解釋中可以知道:要做到待人彬彬有禮,就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和言語。(板書:態度、言語、彬彬有禮)
(5)這一自然段先引用古訓,目的是要引出一個什么話題,找找課文中哪句話回答了這個問題。(板書:使用禮貌語言,優良傳統)
(6)想想這一自然段該用什么語氣讀?(莊重的語氣)
。7)齊讀第1自然段
2、學習第2—4自然段
師:同學們,從學習第1自然段中知道禮貌待人包括了態度有禮貌和說話有禮貌兩個方面,現在看第2—4自然段寫的三個例子中,哪些語句是寫人的態度,哪些語句是寫人的語言的。
(1)學生自讀,圍繞要求同桌討論。
。2)交流
A、生交流第一個例子:(牛皋問路岳飛問路)
根據生交流,師板書:馬上施禮“呔,爺問你”
下馬施禮“請問”
B、師:作者用哪句話來概括了這兩種情況的?請大聲齊讀:出示句子:“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板書:人心暖討人嫌)
C、小結并指導朗讀第2自然段(牛皋表現,用否定語氣;岳飛表現,用贊美的語氣)
D、齊讀第2自然段
繼續交流(第2個例子)
A、師根據學生交流,后板書:連忙抬起腳“對不起”
微笑著說“沒關系”
B、齊讀最后一句板書:避免糾紛
架起橋梁
C、指導朗讀:(讀出平和、高興的語氣)
D、齊讀第3自然段
交流第3個例子。
A、學生交流,師板書:文雅和氣寬容
安慰,不能怪你
溝通心靈反映情操和修養
B、指導朗讀
C、齊讀第4自然段
(3)練習(出示填空題)
牛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飛先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朋友________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青年______________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總理__________他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見要寫禮貌待人,就要把具體的態度和語言結合起來寫,這樣才能寫得生動感人。
。5)小結:課文2—4自然段分別舉了古人和今人,普通人和偉人的三個事例來說明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重要,這是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
3、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想想每句話告訴了我們什么?
。2)理解“交往”
。3)齊讀第2句話(理解“恰當地”、“和諧”)
(4)這一自然段在課文中起什么作用?
。5)指導朗讀
(6)齊讀第5自然段
。7)小結,板書:關系更和諧,生活更美好
三、作業
1、課后練習4
2、熟讀課文,搜集生活中禮貌待人的事例。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1、說說句子的意思。
2、從生活中選擇一個事例,說說禮貌待人的好處。
一、檢查復習
1、指名說說課后練習4中的句子的意思。
2、齊讀課文
二、總結課文
三、說話練習
1、交流上堂課布置的作業
從生活中選擇一個事例,說說禮貌待人的好處。
2、練習
。1)先同桌二人互相講講
(2)指名上臺講
。3)表揚優秀生
四、作業
課后同學間相互講講禮貌待人的事例。
《談禮貌》 篇6
教學要求: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東的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任何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讓學生從小養成以禮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第一課時
導入
揭示課題
初讀課文
給課文標上序號。
輕聲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和課文。
理解詞語。
古訓 矛盾 咳嗽 粗暴 糾紛 安慰 情操 修養
文雅
學生自學。
教師巡視,實施指導。
檢查自學。
第二課時
檢查復習
細讀課文
指名讀第1節。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什么意思?
這一自然段先引用古訓,目的是引出一個什么樣的話題。
這一自然段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
齊讀。
指名讀第2節。
《說岳全傳》是一部小說。牛皋是其中的一個人物
這一段中,牛皋問路時態度怎樣?言語怎樣?結果怎樣?
岳飛是怎樣做的呢?
齊讀。
指名讀第3節。
這一段講了那兩個人?
他們再下公共汽車時發生了什么事?
女青年的態度怎么樣?小學生呢?
結果如何?
作者從這件事上體會到了什么?
齊讀。
指名讀第4、5節。
朱師傅給周總理刮臉是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從這件事上體會到了什么?
齊讀。
總結課文
板書設計 :
不失色 態度 彬彬有禮
古訓 君子 不失口 說話 使用禮貌語言
1 馬上吼道 :“呔,爺問你。” 討人嫌
下馬施禮 :“請問” 人心暖
禮
貌 優良傳統 2 連忙抬腳 “對不起” 避免糾紛
微笑著說 “沒關系” 架起橋梁
待 文雅 和氣 寬容
人 3 安慰 “不能怪您” 溝通心靈
反映情操和修養
《談禮貌》 篇7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進一步了解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式。
3.懂得禮貌待人,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學生從小學會以禮待人,養成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教學重點】
1.進一步了解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2.懂得禮貌待人能使人與人之間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學生從小學會以禮待人,養成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了解體裁。
1.同學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禮儀之邦,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20課,談禮貌。(板書課題)
2.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它和四年級課文,《說勤奮》很相似,它們都是說明性文章。那么《談禮貌》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
二、理解古訓,感知方法。
1.理解古訓意思。
。1)作者一開頭就引用了一句古訓。
教師板書: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2)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古訓,想一想,文中的哪一句話解釋了古訓的意思?(有道德的人應該彬彬有禮,不能態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遜。)
。3)結合這一句話中,請你說說“失色”“失口”“不失色”“不失口”的意思。
失色:態度粗暴。
失口:出言不遜。
2.介紹古訓,了解表達方法。
同學們,古訓是古代流傳下來的經過人們長期驗證得出的正確道理。作者引用古訓就更能有力地說明禮貌待人的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3.齊讀第1自然段,記住這句古訓。
三、品讀故事,體會寫法。
。ㄒ唬⿲W習問路。
1.課文用了哪三個小故事來說明禮貌待人的好處?請默讀課文第2—4自然段,嘗試用簡潔的語句或小標題的方法來概括故事內容。(學生交流,教師相機板書:問路 踩裙 理發)
2.自由讀第2自然段,比較牛皋和岳飛問路時不同的動作、語言、神態和語氣,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
3.你聽出牛皋和岳飛問路時有什么不同表現?牛皋怎樣?岳飛怎樣?
牛皋:粗暴無禮 出言不遜 目中無人
岳飛:謙遜有禮 禮貌待人 尊重他人
4.你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牛皋問路沒有禮貌?你又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岳飛問路有禮貌的?
牛皋問路:坐在馬上 吼 呔 稱自己爺 稱老人老頭兒
岳飛問路:先離蹬下馬 上前施禮 稱老人老丈
5.小組三個人合作角色表演,體會老人在牛皋、岳飛問路時的不同感受。
想一想:如果你就是那位老者,當牛皋和岳飛向你問路時,你心里分別是什么感受?(生氣討厭;開心、溫暖)
6.同學們,同樣是問路,為什么得到的結果截然不同呢?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嗎?(禮到人心暖,無理討人嫌)
7.聯系故事內容,用自己怕話說說你對“禮到人心暖,無理討人嫌”這句話的理解。
(如果你待人有禮貌,別人感到很溫暖;如果你待人沒有禮貌,別人就會很討厭你。)
8.小結:禮貌是對人的一種尊重,是一種謙遜。在講這個故事的時候,作者運用了正反舉例的方法,對比鮮明,說服力強,讓我們更加明白禮貌待人的好處。
(二)學習踩裙。
1.指名讀第二小故事,其他同學邊聽邊想:禮貌待人有什么好處?
2.想:假如小朋友沒有連忙抬起腳,說對不起,女青年也不接受小朋友的道歉,那可能會發生什么情況呢?(可能會吵起來)
3.小結:是呀,一句“對不起”,一句“沒關系”,雙方都使用了禮貌語言,就避免了一場可能發生的糾紛。所以說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梁,減少相互間的矛盾。
。ㄈ⿲W習理發。
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讓我們感受到了禮貌待人的好處,偉人身上的故事更讓人感動。自由讀第三個小故事,說說你最感動的一個細節是什么?從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周總理?
1.學生讀文,品味細節,了解人物特點。
(1)他稱朱師傅是您,可以看出這是位平等待人,和藹可親的總理。
(2)他一連用了三個您,可以看出這是一位尊重他人、熱愛百姓的總理。
。3)從“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沒有向您打招呼”可以看出這是一位體貼人心,和氣寬容的總理。
(4)從“還幸虧您刀子躲得快哩!”可以看出這是一位幽默風趣,善解人意的總理。
2.感情朗讀總理的話。
3.小結:從這個感人的故事中,說明了“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了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
四、升華主題,暢談收獲。
1.總結交流:禮貌待人到底有什么好處?(社會和諧、生活美好)
2.升華主題: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不但懂得了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而且還懂得了禮貌待人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一種理解,一種寬容,一種謙虛,更是一種胸懷,一種修養。但愿我們每個生在生活中都能養成禮貌待人的好習慣,都能做到“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讓社會生活更加“和諧美好”。
3.暢談收獲: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哪些收獲?
五、板書設計: 談禮貌
君子不失色于人 不失口于人
問路 踩裙 理發
。P系和諧 生活美好)
六、課堂作業設計:
必做題目:
1。比一比,再組詞。
。▌傂宰鳂I) 謙( ) 博( ) 皆( ) 丘( )
嫌( ) 傅( ) 諧( ) 岳( )
2.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意思是:
。2)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意思是:
選做題目:
(彈性作業) 小練筆
生活中還有好多禮貌待人的故事,請你選擇一個能說明禮貌待人好處的事例,學著本課先敘事再加評論的方法寫下來,與同學們交流。發表議論時也可以用上一些有關禮貌的經典語句。
《談禮貌》 篇8
寫作角度
1、禮貌應以真誠為基石,不能虛情假意。
2、禮貌善待別人,同時贏得別人尊重。
3、禮貌是自我克制的表現。
4、禮貌的巨大力量高于金錢與暴力。
5、禮貌須逐漸訓練。
6、禮貌有助于社會空氣的凈化。
7、禮貌反映著一個的教養和文明程度。
8、有理還要有禮。
名言
1、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孟子
2、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叛!T葛亮
3、禮貌是有教養的人的第二個太陽!绽死
4、禮貌經?梢蕴娲罡哔F的情感。——梅里美
5、禮貌像只氣墊,里面什么也沒有,卻能奇妙地減少顛簸。——約翰遜
6、沒有禮貌的人,就像沒有窗戶的房屋!S吾爾族諺語
7、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禮記》
8、博學于文,約之以禮。——孔子
9、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有禮則身修,心有禮則心泰。——清.顏 元
10、彬彬有禮的風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現。——美.愛迪生
11、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英.洛克
12、懷著善意的人,是不難于表達他對人的禮貌的。——法.盧梭
13、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孟德斯
14、禮貌周全不花錢,卻比什么都值錢!靼嘌.塞萬提斯
15、有兩種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禮貌!.歌德
16、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禮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學識都重要!. 赫爾岑
17、人無禮不立,事無禮不成,國無禮不寧。——荀卿
18、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笄鹈
19、美德是塊寶石。——英國.約翰·洛克
20、有禮貌不一定顯得有智慧,無禮貌卻常常顯得很愚蠢。——美.蘭道
事例
微笑的力量
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說:“微笑是一種奇怪的電波,它會使別人在不 知不覺中同意你!痹谝淮问⒋蟮难鐣,一個平是對卡耐基很有意見的商人在背地里大肆 抨擊卡耐基,當卡耐基站在人叢中聽他高談闊論時,他還不知道,這使得宴會主人尷尬,而卡耐基卻安祥地站著,臉上掛著微笑,等到那抨擊他的人發現他時,感到非常難堪,正想從 人叢中鉆出去。卡耐基的臉上仍然堆著笑容,走上前去親熱地跟他握手,好象完全沒聽見他 說自己壞話似的。后來此人成了卡耐基的好朋友。
楊時程門立雪
楊時40歲時事業有一定成就,但還是好學不倦,與一起拜程頤 為師深造。一日楊時和游酢去老師求教,見程頤閉著眼睛睡著了,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門外等 候。程頤一覺醒來,見楊時和游酢滿身披雪侍立著,忙招呼進屋。此時,地上的積雪已一 尺多深。
社交聚談九忌
社交場合,朋友聚首暢談,是人生的快樂,但有些“忌諱”請注意 :話題太高,曲高則和寡;矯揉造作,過分咬文嚼字,易被誤解為賣弄;格調低下,無所裨 益;口頭禪,要避免;自我中吹噓,索然無味;喋喋不休,惹人厭煩;談掃興事,不如忘卻 ,尋求愉悅和舒坦;尖酸刻薄,令人敬而遠之;言人之短,會失去朋友。
微笑的力量
心理學家亞德洛,一次在美國中部一所大學演講,那些學生本來存心 想跟他過不去,但看到他臉上的笑容時,心里便產生了好感。等到他演講完畢,全場響起熱 烈的掌聲。一個學生塞給人他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亞德洛先生,你的微笑把我們征服了 !
禮貌訓練學校
日本興辦了一種新的學!Y貌訓練學校許多公司把他們的新雇 員,尤其是年輕女職員派到禮貌訓練學校學習如何對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敬語,如何接受名 片,以及保持優雅的坐姿,還教導如何禮貌歡送客人。擔任這些禮貌課程是教師是日本航空 公司的53退役空中小姐。
陳景潤尊師愛校
著名數學家陳景陳景回廈門大學參加60周年校慶,向歡迎的人們 說的第一名話是:“我非常高興回到母校,我常常懷念老師。”被人譽為“懂得人的價值” 的著名經濟學家、廈門大學老校長王亞南,曾經給予陳景潤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幫助。陳景潤 重返母校,首先拜訪這位老校長。校慶的第三天,陳景潤又出現在向“哥德巴赫想”進軍的 啟蒙老師李文清教授家中,陳景潤非常尊重和感激他。他還把最新以表的數學論文敬送李教 授審閱,并在論文扉頁上工工整整寫了以下的字:“非常感謝老師的長期指導和培養——您 的學生陳景潤”。陳景潤還拜訪了方德植教授,方教授望著成就斐然而有禮貌的學生,心里 暖暖的。
禮貌禮貌是博愛的花朵。不講禮貌的人談不上有博愛思想。
禮貌不用花錢,卻能贏得一切。
禮貌和教養對于裝飾人類或其他一切優良品質和天資,都是必不可少的。
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
《談禮貌》 篇9
19 談禮貌(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讓學生從小養成能禮待人,使用禮貌習慣。
2、體會作者是如何寫好三件事說明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好處。
3、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是如何寫好三件事說明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好處。
個性化處理教材:
從“寫”的角度學習課文,體會如何寫好事情,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讀寫結合,學寫一件事,注意表達方法 。
教學時間:2007、5、24上午第3節。
教學過程:
一、讀一讀、背一背
有關“禮貌”的名言
二、復習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的開頭作者由古訓引出話題,即提出論點。齊讀§1。
2、課文的結尾總結全文,即總結論點,照應開篇,點明中心。齊讀§5。
3、課文的中間部分列舉了三個典型事例來論證自己的論點,說明了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好處。這三個事例,既有(古人),又有(今人),既有(大人),
又有(小孩),既有(普通人)又有(偉人),富有代表性;同時,所舉事例又緊緊圍繞“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這一中心,注意從不同側面說明問題,當(自己有求于人時),(無意中做了對不起別人的事時),(別人無意中傷害自己時)應該怎么說怎么做。課文從不同角度為我們如何禮貌待人提供了范例。
3、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重點來學習作者是如何寫好這三件事,從而說明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好處。
三、學習課文
1、自由地讀一讀課文中的三個事例。
2、學習第1個事例。
(1)分角色朗讀。
(2)默讀,思考:作者如何寫好第一個事例的?
(課文列舉了正反兩個事例,形成鮮明的對比,不同的表現導致相反的結果,可見禮貌的重要。對牛皋、岳飛的語言、動作進行了具體的描寫,分別表現了牛皋的傲慢無禮、語言粗俗,岳飛的誠懇、彬彬有禮。)
。3)圈劃出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的重點詞,體會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好處。
。4)理解“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的意思。
3、學習第2個事例
(1)自由地讀一讀。
。2)思考:作者如何寫好這個事例的?
(3)圈劃出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重點詞,體會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好處。
4、學習第3個事例
(1)默讀、思考:作者如何寫好這個事例的?
。2)指名讀周總理的話,圈劃出重點詞,體會周總理是如何待人的。
5、默讀這三個事例,體會這三個事例在結構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1)都是先講事例,然后進行說理,這樣更好地說明禮貌待人的好處。
(2)這三段的最后說理能否調換?為什么?
6、總結
這三個事例的選取非常合適,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而且每個事例又和隨后的議論相應,有助于作者借助它們說明自己的觀點。因此,我們在寫說理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選取合適的事例,并進行恰當的說理,從而很好地論證了自己的觀點。
四、讀寫結合
課堂小練筆
選擇一個能說明禮貌待人好處的事例,先說一說,再寫下來。寫的時候要注意對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的描寫,要緊密結合事例進行恰當的說理。
(1) 生寫。
(2) 交流、評議。
五、總結課文。
中國是禮儀之邦,《三字經》中講到:“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毕M瑢W們從小學會禮貌待人、養成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讓我們的校園、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社會到處盛開著文明之花、禮儀之花。同時,也希望你們學了這一課,能從中悟出議論文的寫作方法。
六、課外作業
上網點擊
你想知道更多有關“禮貌”的故事、諺語、格言嗎?請點擊關鍵詞:講禮貌
課外閱讀
讀一讀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說勤奮》,再次感悟一下議論文的寫作特點,試著寫一篇小小的議論文,如:《談誠信》等。
板書:
19、談禮貌
話題: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 傳統
1、牛皋和岳飛問路 神態
例證 2、一個小學生向女青年道歉 動作
3、周總理理發的事 語言
。ㄊ吕 + 說理)
。ň唧w) (恰當)
結論:學會禮貌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
更加和諧 更加美好
《談禮貌》 篇10
一、導航臺
課文主要內容及全文思路導讀
課文通過三個生動的事例說明,在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以禮相待,這樣才能使人與人之間減少矛盾,和睦相處,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第1自然段點明題旨。先以中國的古訓為引子,說明"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
第2至4自然段用三個事例,說明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好處。 第5自然段發出呼吁,指出在社會生活中我們需要"學會禮貌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
二、精品屋
課文精彩片斷欣賞 《說岳全傳》上有這么一段:牛皋向一位老者問路。他在馬上吼道:"呔,老頭兒!爺問你,小校場往哪去?"老人不但沒給他指路,反而生氣地罵他是個"冒失鬼"。過了一會兒,岳飛也來到這里。他先離鐙下馬,然后上前施禮:"請問老丈,方才可曾見一個騎黑馬的?他往哪條路上去了?"老人見岳飛很有禮貌,便耐心地給他指路。這正如俗話所說,"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欣賞: 議論性的文章一般都要用一些事例來說明自己的觀點,這一段就選用了《說岳全傳》里的一個小故事,生動而又令人信服地說明了做人有禮貌才受歡迎的道理。故事很小,但很有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讀了故事,牛皋的莽撞、無禮,岳飛的誠懇、彬彬有禮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金手指 表達方法提示
說明觀點:選擇合適的事例
《談禮貌》是一篇說理文,告訴我們"學會禮貌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就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這樣一個道理。
為了說明這個道理,課文舉了三個典型事例。(有古時候的,有現代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普通人的,有偉人的)第一個事例來自小說《說岳全傳》,用牛皋和岳飛問路時的不同的態度和語言,說明"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第二個例子來自于生活,用小朋友踩了女青年的長裙主動道歉的事,說明"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梁";第三個例子來自一個偉人小故事,用周總理安慰理發師的事,說明"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
這三個事例的選取非常合適,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而且每個事例又和隨后的議論相應,有助于作者借助它們說明自己的觀點。試想想,如果用"周總理安慰理發師"這樣一個事例來說明"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這個道理,用"小朋友踩女青年的長裙主動道歉"這個事例來說明"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用"牛皋、岳飛問路"這個故事來說明"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梁",這都是不太合適、不夠準確的。 所以,我們在寫說理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選取合適的事例說明觀點。
四、益智園
創新與實踐
1、中國向來被稱作禮儀之邦,你知道哪些名人講禮貌的故事?搜集一下,講給大家聽。
2、有關禮貌的名言很多,請摘錄幾條寫在下面:
3、課文中的三個事例選取恰當,也適于表演,可以幾個同學一起排練一下。 補充一點個人的想法,與李老師相同的便不再贅述。我認為作為一篇說理文,應該上出說理文的特點,不能當用記敘文來上。對人物的語言的分析要從緊扣“禮貌”來說。高萬同老師說,說理文的重點教學應該是如何用具體的事例來說明道理。也就是“事例的典型化”、“論證的合理化”問題。我想這篇課文也不例外。最后練習的設計可以讓學生談談學了本課的收獲,可以是一句話名言,也可以是寫一寫讀后感。
《談禮貌》 篇11
一、說教材
《談禮貌》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說理性的文章。文章告訴我們: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與人交往的時候,以禮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作者由古訓引出: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第二段(第二至四自然段),文章列舉了正反三個事例來說明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好處。第三段(第五自然段),說明學會禮貌待人,恰當使用禮貌語言的重大意義。
第五單元共有四篇課文。這些課文都是寫人的文章。寫人的文章一般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描寫,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情操等。學習《談禮貌》這一課時,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學生按照老師布置的先整體到部分的預習步驟進行預習。整體預習即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提出疑難問題。部分預習即教師給予預習內容。①說說常用的禮貌用語有哪些?②為什么以“談禮貌”為題。③課文講了幾個小故事,這些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④畫出全文的中心句。課堂上,讓學生把預習中的收獲與疑難問題進行交流。這樣即整體感知了課文,又為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最后,通過讀課文,讓學生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和人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更美好。課后布置作業,讓學生搜集生活中禮貌待人的事例,讓學生從小養成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二、教學目標
《新大綱》對高年級閱讀教學提出的要求是:“不應以教師 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把讀的主權還給學生,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和讀書!备鶕@些要求,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劃出文章的中心句。
3、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加美好。
教學重、難點:
通過理解課文,讓學生懂得從小養成以禮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這一重難點的確定是根據教材編寫特點決定的,目的是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參與、質疑問難,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地讀,分角色朗讀、齊讀、個別讀等。在讀中感情,禮貌待人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從而養成從小學會以禮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三、說學情
作為五年級的學生,他們在幾年的語文學習中,已習慣懂得按一定的預習方法預習課文。學生預習了課文,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這樣,課堂上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輕松。
四、說教法學法
《談禮貌》是一篇寫人的文章,文章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描寫,體會使用禮貌語言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更加美好。教學中,我采用“設疑問難”、“圈畫批注”、“感情朗讀”、“分角色朗讀”、“演示”等教學方法。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五、說教學程序
本課我將三課時授完
第一課時,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學會本課生字詞,劃分段落,寫出段意,整體感知課文,提出不懂的地方。
第二課時,進一步學習課文內容,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第三課時,課外延伸,進行口語交際。
現在,我要說的是第二課時教學。
(一)前提測評
前提測評是為學生的新舊知識的學習牽線搭橋,是調整學生心理狀態,激發學習動機,樹立學習信心的。所以,我設計了兩個問題:
1、通過前節課的學習,誰來說說你上節課讀懂了什么?
2、作者是怎樣跟我們談禮貌的?文中寫了幾個小故事?為什么要用這些小故事來跟我們談禮貌?
。ǘ⿲W達標
1、讀書指導法
我讓學生瀏覽課文,說說課文講了幾個小故事,概括故事的小標題。
2、精讀故事一:問路
我先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這個故事,師生評價。然后幻燈出示以下思考題:
。1)岳飛和牛皋的性格特點是什么?
。2)如果你是那位老爺爺,你會怎么想?
(3)怎樣讀這個故事?誰來試一試,并佩上動作來讀讀?
。4)兩個人同樣問路,為什么牛皋受到責罵?而岳飛卻得到耐心的指點呢?讀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這一問題的設計,引起學生探討問題的*,帶著問題去讀去想,突出了“一邊讀,一邊想”這一重點。我再抓住重難點的地方進行點拔。如:描寫人物,一般抓住人物的什么來寫?(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學生很快就懂得這一段作者主要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描寫,體現人物的性格特點。最后我再一次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明白故事道理。
這樣,使學生的眼、耳、口、手、腦全方位受到訓練,突破了這一故事的重難點,提高了閱讀能力。
3、讓學生小結學習方法:讀故事——明道理——悟寫法。
4、按照以上的學習方法學習課文3、4自然段。要求學生留下讀書筆記,設計板書。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把學習的主權還給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只能充當組織者和引導者。
5、感情朗讀第五自然段,劃出中心句。
齊讀——個別讀——再齊讀——然后背誦
學生在讀中明白了道理,重視讀書,熟讀成誦,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記憶力,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規范學生的語言。
6、看板書,總結全文
評課稿
春暖花開之際,我們工作室送教至渝興九年制學校。上午聆聽了工作室兩位名師的課,感覺收獲滿滿。兩節課給我的總體感受是“高效創新、生動幽默!毕旅婢土仲t明老師執教的《談禮貌》一課,談談我的感受。
《談禮貌》是一篇蘊涵著中華傳統禮儀文化的說理性文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議論文。議論文是小學階段比較少見的文體,整個小學階段一共只有五篇,這為數不多的課文,作為議論文的代表出現在教材中,編者的意圖在于讓小學生初步接觸議論文這種文體,初步了解圍繞中心論點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感受議論文語言嚴謹的特點。《小學生議論文的教學策略》一文對議論文的教學提出了兩點要求:1.在閱讀中使學生懂得文章所闡述的道理,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2.在閱讀中提高學生的理解和發現能力。林老師在教學中也重點突出了這兩方面,將陶冶情操和提高能力有機地穿插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引導學生通過創造性的閱讀教材,滲透禮貌和心理健康教育。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學習用恰當的語氣朗讀,表現自己對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痹谡麄課堂教學中,林老師重視了學生的感情朗讀和精彩的表演。通過不同人物的不同語氣、不同事件的不同態度引導學生用恰當的語氣去朗讀,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到什么是禮貌用語,什么是不禮貌用語,在什么環境中會產生什么結果。結合多元化的閱讀,然后又通過讓學生上臺演一演,師生互動等形式,使學生受到語言文字的熏陶與啟示,對文章的主旨有了更深的理解與體會。
二、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理解,提高學生的理解和發現能力。
1.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林老師抓住了課文中的三個小故事,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敘事語言的概括凝練性。如引導學生歸納出三個小故事的小標題這一環節,林老師讓學生用最簡練的詞去歸納、去概括每一個故事的主要內容,通過閱讀、啟發,師生共同歸納出三個具有高度概括性的三個小標題:“問路、踩裙、理發!绷掷蠋熯善于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讓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簡練性。在解讀文章的論點時,讓學生去掉“禮貌待人、禮貌語言、更加和諧、更加美好”這四個短語去讀一讀,通過對比體會這幾個短語的重要性。通過這樣的引導,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
2.提高學生的發現能力。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文中的三個事例,情節簡單,學生一讀就懂,然而缺少深層次的比較研究,在這里,林老師抓住了“怎樣把一句話變一篇文”這一教學重點,通過學生的閱讀理解,最后總結出這三個故事都是先舉例子,然后發表議論,也就是“一事一議”。再引導學生知道三個故事中的人物有古有今,有平凡人也有偉人,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通過這些典型事例,從不同的角度證明了作者的觀點,從而得出最后的結論,這就是一篇完整的議論文了。通過這樣的一個過程,引導學生比較議論文和記敘文在結構上的不同之處,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發現能力。
最后提一點個人不成熟的建議:縱觀林老師整堂課的教學設計,感覺是前松后緊,沒能很好地突出重點。文中的三個小故事情節簡單,五年級學生很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卻占用了大量的教學時間,而后面的議論文結構的分析教學環節略顯薄弱。三個小故事只需重點講解其中一個,其余兩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去品味,自己去歸納,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簡單的東西繁瑣地去學,反而使學生不知道如何去學了;過于簡單的問題反復提問,學生卻不知道如何去應答了,導致課堂氣氛略顯沉悶。
總之,林老師這節課將“情感滲透”和“學以致用”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既使學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情感熏陶,又使學生初步掌握了議論文的一般寫法,整節課自然流暢,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實乃新課標指引下的一堂好課。
《談禮貌》 篇12
南通市實驗小學 吳鵬程
一、揭題
1、兩生表演
。1)([1]學生a滿頭大汗的拍門,很大力,教室里很安靜,你沒有和老師打任何招呼,就沖到了座位上)
。╗2]學生b輕輕地敲門,開門后,很有禮貌的說:“吳老師對不起,路上一位老師請我做事,我遲到了,耽誤了大家的學習時間,真不好意思!{一臉不好意思的樣子})
(2)請上座位!
同學們,今天吳老師先感到一絲沮喪,后來,我又感到非常的開心,作為你們的老師,我感到一種成功的喜悅,為什么吳老師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情呢?
。ㄉf)
2、其實剛才是老師故意安排的小插曲。古人云: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板書)
誰來讀?(生讀)
誰來猜猜這句話的意思?(生說)
君子,是有道德有素養的人。不失色于人,不是顏色,而是臉色。老師這是什么臉色?(發怒)呵呵,老師能不能天天用這種臉色對人?(生:不能)對,這就是不失色于人。
不失口于人,口是嘴巴嗎?不,是你說的話,那怎樣的話才能不失口于人呢?(生說)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有道德的人。。。。
3、揭題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談談禮貌(板書:談禮貌)齊讀課題。
二、學習第一節
我們把書翻到第19課,頁,齊讀課文第一節。
三、學習2-4節
1、過渡:用禮貌的語言和別人說話,用禮貌的態度對待別人,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社會主義小公民的基本素質。(板書:公民)
2、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文章講了幾個講禮貌的故事?(生讀)
第一個故事是什么?(生說)
第二個故事呢?
第三個故事?
3、這三個故事非常的生動,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個角色體驗,你——就是某個故事中的某個人物,你可以自由地拉上你的好朋友一起來設計、一起去表演你們喜歡的故事,當然你還可以邀請后面的老師們參加表演。(生準備表演)
4、學習第三節(第二個故事)
(1)表演的很好,文章是如何寫這個故事的,誰來讀一讀。(指名讀)
。2)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生讀)
。3)對!(板書:禮貌溝通的橋梁)
。4)這里,把禮貌比做什么呢?(橋梁)
。5)對啊,禮貌就是一座理解的橋梁,他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很多矛盾。
5、學習第4節(第三個故事)
。1)下面誰來表演?(生叫:我們邀請吳老師來表演,好不好?)
(師生同演)
。ㄉ埃簠抢蠋煴硌莸恼姘簦。
。2)大家靜下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體會下周總理偉大的人格和品質。(生讀)
。3)告訴我們什么道理?(生說)
(4)總結:禮貌是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反映(板書:禮貌 人品)
6、學習第二節
。1)還有一個故事,誰來表演?(生演)
。2)等一等,請問牛皋同學(抱拳),“小較場”是什么意思。浚ü艜r候軍隊演武練兵的地方) 謝謝!
(3)請問岳飛同學,“老丈”是什么人啊?(老人家)謝謝!同學們有沒知道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浚
(4)下面請三位同學分角色讀一讀這一節。(生讀)
。5)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生說)
。6)(板書:禮到人心暖,禮討人嫌)
誰來讀?
猜猜什么意思?( )
7、拓展
。1)看來,講禮貌是非常重要的,那在你們的生活中有沒見過不講禮貌的例子呢?
隨即安排,如有人講就請1-2位同學
如無人講,就統計。ǹ磥碛行┩瑢W是不愿意說啊,下面我們來做個統計,遇到過不講禮貌的人的請舉手!)
。2)為什么有這么多人不講禮貌呢?下面我們來做一做啄木鳥,想一想其中的原因。ㄉf)
。3)總結:我們只有從內心尊重他人,能夠和別人平等相處,我們才能做出講禮貌的行為。(板書:尊重他人,平等相處)
。4)這就是一個社會主義小公民的基本素養。(板書:素養)
。5)總結:讓我們學會講文明、懂禮貌,做一個有愛心的、能和人平等相處的社會主義小公民。
《談禮貌》 篇13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讓學生從小養成以禮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具準備:
投影、錄音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人在社會上生活,總要和別人交往。在人們的交往過程中,一個人是否講禮貌,往往能反映出這個人的文明素質和文化修養。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專門談禮貌的課文。
2、板書課題:談禮貌
齊讀。
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ㄊ裁吹胤揭v禮貌?禮貌對我們來說有何意義?……)
二、初讀課文
1、提出自學要求。
朗讀課文,遇到生字讀讀生字表上的拼音,讀準字音;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它讀流利。
2、檢查:
(1)讀新詞語:
禮貌 矛盾 咳嗽 思想 情操 粗暴 糾紛 安慰 文化 修養
(2)朗讀下列古訓或俗話: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3)挑選自己認為讀得最好的段落,當眾讀一讀,師生評點,隨機糾正讀錯的字音,指導讀通句子,讀好人物對話。
三、默讀課文
默讀課文,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標記“?”,然后提出來。
(放到下節課討論)
四、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自讀生字,說說哪些字不易寫好,哪些地方書寫時應注意。
2、范寫下列生字,邊寫邊講述注意點:
貌、嫌、咳、嗽、鬼
五、布置作業
1、完成習字冊中練習。
2、抄寫課后習題3的詞語。
第二課時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3、教育學生從小學會以禮待人和養成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激發情趣
上節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初讀了課文。我有一個疑問,想請同學們來解決這個問題。課文講了好幾個有關講禮貌的故事,可教師想不通:為什么課題不用《禮貌的故事》,而要用《談禮貌》作為課題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再討論討論。學生交流,適時點撥。
學生思考問題
二、精讀感悟,遷移運用
。ㄒ唬┚x第一自然段。
1、自讀,思考: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道理?
2、自讀,交流。(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為了說明這個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訓。
板書: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齊讀。
3、請同學們用課文中的語句來說一說這句古訓的意思。
4、誰能用課文中的有關詞語,分別說說“失色于人”、“不失色于人”、“失口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
5、齊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把這個道理記在腦子里。
。ǘ┚x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課文用三個小故事來進一步說明講禮貌的好處。請同學們先把寫故事的語句用括號圈出來,再自由選擇一個故事讀一讀,要注意把故事中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讀好。誰能把故事讀得有聲有色,就說明他已經讀懂了。
練讀,交流讀,評點
板書:故事說理
2、現在我們再來看看第一個故事后面的一句話。
出示:這正如俗話所說,“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聯系故事內容來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討論、交流、評點)
完成如下板書:神態、動作、語言
3、如果我們把這三段話交換一下位置再讀一讀,你有什么想說的?
出示第二自然段中寫故事的語言及第三自然段中說理的句子。
再讀第二、三個故事后面的話,再結合故事內容談談自己的理解。(討論、交流、適時評點)
板書:貼切
小結:可見,為了說明一個道理,要從不同的角度,選擇合適的事例,再根據這個事例進行恰當的說理,才能使人信服。
4、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
讀一讀,學生討論、交流。
三、交流收獲,自悟自得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取得了哪些收獲?
齊讀第五自然段。
交流。
四、練習設計
完成練習冊。
熟讀課文。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嘗試從生活中選擇事例,并結合事例說說禮貌待人的好處。
教學過程: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復習
說說這篇課文的表達方法。
板書:事例動作說理神態語言貼切
三、完成課后練習
1、指名讀題。
2、明確要求:根據剛才我們學到的方法,怎樣才能把事例說好?
。1)先定內容,內容要與講禮貌有關。
。2)說的時候要緊緊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
說好處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要緊密結合事例的內容來談。)
3、練習說話。(準備、交流、評點)
4、齊讀第五自然段。(交流)
四、練習設計:
課后習題4
板書設計:
24、談禮貌
神態
故事 動作
語言
說理 貼切
課后筆記:
《談禮貌》 篇14
【教學內容】
《談禮貌》是國家課程標準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中的第四篇課文。本文是一篇蘊涵著中華傳統禮儀文化的說理性文章,作者先引用傳統的古訓自然引出觀點、然后例舉了古人、普通人以及偉人正反三個以禮待人的典型事例。告訴我們: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與人交往的時候,以禮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它是一篇說理性文章,結構嚴謹,說理明確,易于把握。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3、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學生從小養成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重要性。
2、懂得禮貌待人,養成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教學方法】教師“先扶后放",授生以法;學生自學、合作,積極參與。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師生問好,引出“禮貌”(板書)。教寫強調“貌”字的寫法。說說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禮貌用語有哪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專門“談”(板書)禮貌的課文。
2、齊讀:談禮貌 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
1、提出自學要求。現在就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自讀課文,要想讓人聽了你的朗讀覺得舒服,最起碼的就是將課文讀得正確、通順。
、倮首x課文,邊讀邊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陔y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它讀流利;讀通課文。
2、檢查:
(1)讀新詞語:
禮貌古訓 矛盾 咳嗽 思想 情操 討人嫌 彬彬有禮
出言不遜 粗暴 糾紛安慰文化 修養 文雅 師傅 和諧
(2)指名分段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可借助提示:本文圍繞( )例舉了( ),告訴我們( )。來把握全文。)
2、再讀三個事例,給三個事例各取一個小標題。交流匯報。
3、通讀全文。
四、指導學生完成課后練習1。
第二課時
一、直接引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課文圍繞“禮貌”列舉了三個典型事例,這節課我們繼續來談論"禮貌",請同學們看著老師書寫課題.(板書課題:談禮貌)
二、解讀古訓,明白觀點
1、中國有句古訓,(出示齊讀)
君子不失色于人, 不失口于人
(1)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請朗讀第一自然段(書的第一自然段有解釋,會讀書的學生肯定作了圈畫和批注)
(2)這句話出自《禮記》,原文是(出示)
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憚也,言足信也."
師讀,解大意。(孔子說:“君子在眾人面前,不能舉止失體統,不能態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遜。所以,君子的外貌足以使人敬畏,儀表足以使人感到威嚴,言語足以使人信服。”)
(4)討論:什么是君子?可以是自己的理解,也可以用書上話來說。
師小結:舉止、態度、言語都要講究禮貌,方能成為君子.
2、那么,作者引用古訓想表明什么觀點?(板書:禮貌待人優良傳統)齊讀第一自然段.
三、研讀事例,懂得道理
過渡:作者圍繞自己的觀點,列舉了三個典型事例(相機板書:問路 乘車 理發)課堂上最美妙的聲音是朗朗的讀書聲.下面,我請同學朗讀第一個故事,其他同學拿好書,注意傾聽.
1、精讀故事一:
(1)指名讀,師生評,再指名讀
(2) 現在讓我們來評一評牛皋和岳飛問路時各是什么表現?從哪些詞語和句子可以看出?(指導抓住人物神態、語言、動作體會,教學生在文中作批注)請把你的體會讀出來。
(3)這兩人態度不同,問路的結果怎樣?
(4)作者用哪句話來總結這兩種情況的?
(5)理解: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6)四人一小組先組內練習,再分角色朗讀.
(7)小結學法:(出示)
學習指導:
a、抓住人物的態度、語言和動作等體會人物特點;有感情地朗讀。
b、了解事情的經過和結果。
c、明白故事要說明的道理
圈畫和作批注
2、按照上面的學法,自學第二、三個小故事.
師巡視指導:一要讀好書,二要動筆墨、作批注.
(表揚批注做得好的同學)也可以互相交流討論.
3、匯報交流:(出示)
過渡:許多同學很會學習,既能繪聲繪色地讀書,又作了認真的批注.下面你可以朗讀,可以評評人物的性格特點,也可以說說故事道理,
先交流第二個故事:乘車
(1)有感情朗讀
(2)評價:女青年和小學生的表現,說說從哪些詞語和句子體會到?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指名。出示最后一句。齊讀
(4)同桌分角色練讀。指名分角色讀。
(5)不禮貌又會怎樣?老師指名一生配合。再讀最后一句。
再交流第三個故事: 理發
(1)朗讀。
(2)周總理是一個怎樣的人?從周總理的話語中你能體會到什么?(抓住三個"您"體會)師范讀周總理的話。
(3)朱師傅內心怎樣?(由深感不安到深受感動,心理描寫)
(4)這個故事說明什么道理?指名說。出示最后一句,齊讀。
四、回歸全文,感知寫法
1、學了這三個故事,想一想:它們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之處?(相同:談的都是禮貌待人 不同:舉出的人物有古人、今人、偉人)
。1)過渡: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禮貌待人意義重大啊!作者是怎樣作總結的(出示:齊讀最后一段)
人在社會上生活,總要和別人交往。學會禮貌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就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2、師結合板書講述:這篇課文結構嚴謹,作者開頭提出---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然后舉出三個實例,證明了談禮貌的重要,最后總結觀點,像這樣講故事明道理的文章叫說理文,也叫作議論文。(板書:擺事實 講道理)
3、我們之前學過這樣的文章嗎?(《說勤奮》《滴水穿石的啟示》)
五、拓展延伸,實踐禮貌
過渡:其實,古今中外都流傳著許多關于禮貌的名言和經典故事,老師收集了一些,送給同學們:
1、出示,生自由地朗讀
與禮貌有關的名句
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 《三字經》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
---洛克(英國哲學家)
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禮貌,它比最高智慧,比一切學識都重要。
---赫爾岑(俄國哲學家、作家)
彬彬有禮是高貴的品格中最美麗的花朵。 ---溫特(英國畫家)
程門立雪 孔融讓梨 舉案齊眉交流
4、我們每天都在交往,自然也會發生一些矛盾和糾紛,你們有沒有遇見過?(話題:①雙方以禮相待的。②碰到不講理的人時怎么辦?③我們以禮相待了,對方卻惡語相向,又該怎么辦?學生說------(指導:把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等結合起來說,這樣才能生動感人。)請同學們用學到的知識去勸勸他------
六、課堂總結
過渡:是啊,禮貌其實很簡單,這兒還有一首小詩,作為這節課的總結.(出示生讀)
禮貌其實很簡單
禮貌其實很簡單,
禮貌是相遇時, 彼此的問好。
禮貌是馬路上, 你遵守交通規則。
禮貌是課堂上 , 你樂于傾聽。
禮貌是別人失敗時, 你給予鼓勵。
禮貌是有人掉了東西,你幫助他撿起來。
禮貌是說到做到, 你交給老師整潔的作業。
禮貌通過你的一言一行來表現,
禮貌在一個個細節中得以彰顯,
它是這樣簡單,
就在你我他的不經意間……
七、作業設置(選擇你善長的一種)
1、善積累的你---摘抄你喜歡的有關禮貌的格言,名句,小故事等。
2、善寫作的你---選一個能說明禮貌待人好處的事例寫下來。
3、善創新的你---創作一句有關禮貌的格言。
【板書設計】 談禮貌
問路
禮貌待人 和諧
乘車
優良傳統 美好
理發
(擺事實 講道理)
教后反思:
本文是一篇蘊涵著中華傳統禮儀文化的說理性文章,作者先引用古訓引出自己所要闡明的觀點,然后分別列舉了三個典型的古人、普通人和偉人,以禮相待的小事例。告訴我們:禮貌待人,使用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與人交往時,以禮待人,恰當的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社會生活更加美好。本文分兩課時進行,第一課時處理很到位,重點說說第二課時。
第二節課主要圍繞本課的重難點展開教學:通過理解文本,讓孩子明白禮貌待人的意義,并落實到實處。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先扶后放”,授生以法,讓學生學會自學與合作,加大了參與度。整堂課我都在引導學生讀好書、寫好批注、說好話、做好人。學生理解文本并不難,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揣摩人物特點,便很快明白了故事表明的道理。難得是讓“禮貌”深入孩子的內心,深切的感受到禮貌待人的重要。圍繞這一難點,備課時安排了三個環節:匯報“我想讀,我想評,我想說”拓寬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聯系實際說說身邊的事,并用所學知識去解決;交流積累與禮貌有關的名言、故事。以此來深化并踐行主題。但美中不足的是:
1、自身語言不夠凝練。
2、個別教學環節設計不夠簡練。
3、學生的參與度是輻射到全部了,尤其是后進生(這是評課時,聽張老師說,她班的“高手”和真正意義上的高手都被提問到了,尤其是“高手”課堂積極地表現是以前所沒有的。這我才知道的)但時間上就沒有把握好。
今后還應多磨教材,教學設計多走幾遍,積極地請教同年級同學科的老師,多交流,及時修改,以便取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