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禮貌》第二課時(通用15篇)
《談禮貌》第二課時 篇1
第 二 課 時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任何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讓學生從小養成以禮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句,溫習鞏固。
1、聽寫詞語。彬彬有禮 岳飛暖人心 “冒失鬼”討人嫌 避免糾紛 減少矛盾 安慰師傅
2、師巡回了解學生聽寫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重點字詞的點撥、反饋。
(如:慰、嫌的書寫指導以及“師傅”和“師父”的書寫區別)
二、自讀課文,整體入手。
。ǹ纯凑n文圍繞著“禮貌”講了哪幾個故事?)
三、精讀故事,領悟禮貌。
。ㄒ唬┚x感悟故事一。
1、 整體讀。
。ㄕn文用三個小故事來進一步說明講禮貌的好處。我們先來讀讀《說岳全傳》中的一個故事。)
2、知故事:指導對話朗讀,理解重點詞句。
。1)抓“吼”指導朗讀牛皋的話。
。2)評價:眼前看見了怎樣的牛皋?這時候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
。3)引讀:所以老人……
(4)同法讀評岳飛的言行。
3、明道理。
(1) 通過岳飛和牛皋的不同表現,
(2)古人有訓,大家也感受到了。這正如俗語所說:“禮到人心暖, 無禮討人嫌”(相機理解“俗語”)
4、小結課文用事例來說理的表達方式。(先講故事,后說道理。)
。ǘ┡e一反三,讀悟故事二、故事三。
。ㄎ覀兝^續往下讀,看看下面的兩個故事講了怎樣的故事?告訴了我們怎樣的道理?)
1、精讀感悟故事二。
。1)整體讀。
。2)知故事:重點指導朗讀、評價小朋友道歉的話“對不起,把您的裙子弄臟了。”(象不象小朋友的道歉?)
。3)明道理:小朋友用他的行動和語言取得了女青年的原諒,這是因為小朋 友做到了—(禮貌待人)。
引讀:因為禮貌待人所以、;所以說禮貌待人可以、。
2、精讀感悟故事三。
。1)整體讀。
(2)知故事:重點指導朗讀、評價總理安慰朱師傅的話。感受總理 語言的文雅、和氣、寬容。
。3)明道理。
(4)質疑解疑。結合生活例子理解“思想情操、文化修養”。
3、總結感受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式。(先講故事,后說道理。)
四、回歸中心,明白道理。
。ㄈ齻小故事,我們都學完了。它們都是講一個故事,說明一個道理.三個小故事綜合起來說明了什么道理?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1、齊讀第一、五自然段。
2、交流中心句: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板書:禮貌待人優良傳統)為了說明這個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訓:(齊讀)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3、聯系上下文理解古訓的意思。
4、理解禮貌待人的作用。(板書:和諧美好)
5、依據板書,背誦第一、五自然段,把道理記在腦子里。
五、師生互動,交流“禮貌”。
。ü沤裰型饬鱾髦S多關于禮貌的名言、古訓、俗語、格言,讓我們一起來交流大家收集到的名言、古訓、俗語、格言。還可以用一兩句話說說你對禮貌的感受。)
1、學生生交流古今中外關于禮貌的古訓、名言、俗語、格言或自己的感受。
2、教師出示自己收集到的古訓、名言等。
禮貌是人類共處的金鑰匙。作者: 松蘇內吉
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作者: 約翰·洛克
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作者: 孟德斯鳩
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貴的東西。作者: 岡察爾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歌德)
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禮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學識都重要。(赫爾岑)
六、讀寫結合,活學活用。
寫一個與課文禮貌故事結構相似,關于禮貌待人一個禮貌小故事,一個禮貌小道理的小練筆。
板書:
19.談禮貌
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談禮貌》第二課時 篇2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14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3、教育學生從小學會以禮待人和養成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教學重點:
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精讀感悟,遷移運用。
。1)精讀第一自然段。
自讀,思考: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道理?
自讀,交流。
為了說明這個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訓。板書: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2)齊讀。
。3)請同學們用課文中的語句來說一說這句古訓的意思。
。4)誰能用課文中的有關詞語,分別說說“失色于人”、“不失色于人”、“失口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
齊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把這個道理記在腦子里。
二、讀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用三個小故事來進一步說明講禮貌的好處。請同學們先把寫故事的語句用括號圈出來,再自由選擇一個故事讀一讀,要注意把故事中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讀好。誰能把故事讀得有聲有色,就說明他已經讀懂了。
2、交流第一個故事
指名朗讀(分角色)
點評牛皋、岳飛兩個人物形象
我們再來看看第一個故事后面的一句話。
出示:這正如俗話所說,“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請同學們聯系故事內容來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板書:故事 說理
3、請同學們再讀第二、三個故事后面的話,再結合故事內
容談談自己的理解。
學法:a抓重點詞語感受人物形象
b讀懂故事說明的道理
完成如下板書:神態、動作、語言
4、如果我們把這三段話交換一下位置再讀一讀,你人什么想說的?
出示第二自然段中寫故事的語言及第三自然段中說理的句子,讀一讀,學生討論、交流。
板書:貼切
5、小結:可見,為了說明一個道理,要從不同的角度,選擇合適的事例,再根據這個事例進行恰當的說理,才能使人信服。
三、齊讀第五自然段。
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交流)
四、交流收獲,自悟自得。
口語交際 與媽媽聊天
內容圍繞“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取得了哪些收獲?”
《談禮貌》第二課時 篇3
5月14日上午,我上了《談禮貌》的第一、二課時,現將兩節課一起進行教學反思。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好的方面:
1、巧借文本結構,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本文的三件事例都是分總結構,都是“故事+總結句”,這三件事例是從不同角度全面指出學生該如何正確的禮貌待人。所以,在教學“問路”時,我采取了這樣的方法:讀+畫+找+讀。即:讀自然段→畫總結句→(根據總結句中的關鍵詞)找出故事中表現關鍵詞的詞句→(借助所畫詞句)有感情讀。然后我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自學“踩裙”、“刮臉”。這樣一系列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獨立解讀文本的能力。
2、利用文本,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能力。作為高年級學生,應該具備較多的學習語文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又要貫穿于日常教學中。所以,我在平時就很注重這方面的教學。在這兩節課中,我從這些方面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解讀課文總分總的結構、選擇課文中的三件事例、在事例中如何進行細節描寫(動作、神態、語言、心理),這些我都在教學中十分重視的,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2)一讀書就動筆。在解讀文本時,我都要求學生用不同的符號畫文中的關鍵詞句,以此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幫助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在書上畫畫關鍵詞句、寫寫句式置換,寫寫近反義詞。這是我一直都喜歡的一項教學方法。
3、注重新舊知識的連接。蘇教版課本中有些課文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或結構相同,或情感路線相同,或體裁相同!墩劧Y貌》和《說勤奮》體裁相似,課題也相似。所以,一開始,我將兩篇課文的題材和課題進行了比較,既復習了舊知,又明確了課文的主題是說理性的課文。
二、不足之處:
1、應該更好的利用文本,回到文本。在教學第五自然段時,有這樣一個教學環節:“恰當”這個詞能去掉嗎?為什么?怎樣才是“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了一些,但都不是很到位,于是我就直接告訴學生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其實課文中的“刮臉”事例,周總理對朱師傅說的一番話,不正是對“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的解讀嗎?我應該回到課文,讓學生讀讀周總理的話,這樣理解“恰當使用禮貌語言”,既利用了文本,又讓學習文本有一個整體回顧。
2、有些教學環節過于急躁。在提問學生一個問題后,我沒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就“迫不及待”地告訴學生。
3、我上的這兩節課是第一、二課時。掃清生字讀音,應該是一上課在初讀時完成?晌覅s在教學事例“問路”時,才來強調“校場”“!钡囊、“離鐙”“鐙”的音和義。
4、細節上應該讓學生學得更扎實有效。在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時,我進行了一定的解讀,學生的理解也比較到位,但我沒有讓學生背誦這一段。這一段既是課文的中心段,又對古訓進行了清晰地解釋,我應該在學習后馬上叫學生試背誦,馬上將所理解的鞏固下來,讓學生學得更扎實有效。
5、學會“偷懶”。有時作為教師可以適當地學會偷懶(這是我的指導老師伍校長教的)。比如板書課題之類的。課題中的“貌”,我在書寫中強調了字型和偏旁。但如果能讓學生自己上臺來寫寫或在書上寫寫,效果會比老師直接告訴學生更有效。
《談禮貌》第二課時 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3、懂得禮貌待人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學生從小學會以禮待人,養成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中三個生動的事例,從中明白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好處。
教學難點:
懂得禮貌待人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學生從小學會以禮待人,養成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說禮貌用語。
2、說說課文主要內容,板書(論點: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傳統)
(二)學習三個事例
1、默讀2—4自然段
。1)思考:這三個故事中,你最喜歡哪一個?能簡單說說故事的情景嗎?
。2)同桌相互交流,反饋。
(3)根據回答,學習不同的故事。
2、學習第一個故事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思考:你從哪些語句中看出牛皋不懂禮貌、岳飛很懂禮貌?
(2)課件出示句子:(他在馬上吼道:“呔,老頭兒!爺問你,小校場往哪去?”),品詞“吼,呔,老頭兒,爺”,突出牛皋的態度粗暴,出言不遜,用無禮的語氣感情朗讀句子。
。3)引出句子(他先離鐙下馬,然后上前施禮:“請問老丈,方才可曾見一個騎黑馬的?他往哪條路上去了?”)品詞“下馬,施禮,請問”,突出岳飛的彬彬有禮,用和氣的語氣感情朗讀句子。(滲透通過品詞析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學習方法)
。4)老人家對待不同的人又是怎么做的呢?學生快速瀏覽第2自然段,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用不同的語氣朗讀兩個帶著不同情感的句子。(總體指導一些朗讀技巧:隨著內容的變化而改變朗讀語氣,讀出你的理解與感悟)
。5)從這個故事中你明白什么道理?結合回答,出示句子(這正如俗話所說,“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指導學生理解俗語的含義,進行禮貌教育(當自己有求于人時講禮貌容易獲得幫助,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個懂禮貌的孩子)。
。6)寫法指導:在這個故事中通過什么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神態、動作、語言)
。7)分角色朗讀第二自然段。
3、學習第二個故事
(1)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劃出描寫人物語言的句子。
。2)指名說,出示句子(女青年回過頭來看了看,小朋友連忙抬起腳說:“對不起,把您的裙子踩臟了!保⿵倪@你覺得小女孩是個什么樣的人?從哪些詞看出?品詞“對不起,您”。讀出她的彬彬有禮。
(3)出示(女青年微笑著說:“沒關系!保拔⑿χ保皼]關系”證明女青年是個什么樣的人?這里是通過什么來描寫人物的?(神態、語言),讀出她的寬容。
(4)從這個故事中,你受到什么教育?引出(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梁,減少相互間的矛盾。)進行思想教育。
。5)從今往后,如果你在無意中做了對不起別人的事時,你會怎么做?同桌交流。
。6)齊讀第三自然段。
4、學習第三個故事
。1)默讀第四自然段,思考:周總理是個什么樣的人?
。2)指名回答,提問:你從哪里看出?
。3)出示句子(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沒有向您打招呼,還幸虧您刀子躲得快哩。,自己讀一讀,你從哪個詞看出周總理很懂禮貌?(三個“您”)
(4)比較句子:小朋友連忙抬起腳說:“對不起,把您的裙子踩臟了。”
周總理安慰他說:“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沒有向您打招呼,還幸虧您刀子躲得快哩!”(兩句中的您都表示對他人的尊稱,但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有區別嗎?)
。5)讀出周總理的尊重長者,平易近人。
。6)從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課件:可見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理解“文雅,和氣”結合學生在生活中的表現加以理解與教育。板書刮臉(偉人)寬容 提高修養
。7)結合學生的回答問:以后當別人無意中傷害你時,你會怎么做?
5、表演課本劇
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幾個懂禮貌的人物,知道了禮貌待人有很多好處,你們覺得這三個故事有趣嗎?想演一演課本劇嗎?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表演前說清規則,提醒:要注意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看哪一組同學演得?
(2)小組練習后,音樂伴奏,學生表演三組,評出冠軍組,給予獎勵。
。ㄈ⿲懛ㄖ笇
1、同學們演得真棒!再默讀一遍2—4自然段,想想:這三個自然段在寫作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1)指名回答,教師點撥,啟發學生可以用這種方法寫自己的文章。
。2)如果調換一下故事與說理的位置(舉例),你們說好不好?為什么?
。3)教師小結:可見,為了說明一個道理,要從不同的角度,選擇合適的事例,再根據這個事例進行恰當的說理,才能使人信服。否則,將會語無倫次,表達不清。
2、孩子們,既然禮貌待人的好處那么多,那么重要,從今以后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1)同桌交流,回答。板書(結論:學會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
。2)出示最后一個自然段,學生齊讀。
。3)本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總結全文,首尾呼應)介紹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式,指導他們在寫說理性文章時也可以運用這種方法及“總—分—總”的寫法。
(四)拓展教學
拓展延伸:世界上禮貌待人的例子太多了,除了書上的這三個事例,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你能向同學說一說嗎?
。1)學習小組交流,建議采用2—4自然段的寫法簡單說說。
。2)反饋交流結果,學生互評,教師點撥。
。3)把你剛才所舉的例子按先舉事例后說理的寫作方法寫下來。(課后完成)
(五)交流收獲
1、學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獲?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禮貌待人,(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 )。
(2)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 ),減少( )矛盾。
(3)學會禮貌待人,( )使用( ),就能使( ),( )更加美好。
。4)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 ),而且反映出( )
。5)從上面這些句子中,你讀懂了什么?
。┱n堂總結
同學們,通過學習《談禮貌》這一課,希望大家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是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希望那些曾經不懂禮貌的同學知錯就改,以后做個彬彬有禮,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希望每個同學在生活中多用禮貌用語,時時刻刻做到以禮待人。從而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快樂起來!你們能做到老師提出的三個希望嗎?
。ㄆ撸┎贾米鳂I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完成課后第三題,寫下剛才你說的禮貌待人的事例。
3、完成《同步練習與測評》。
板書設計:
19 談禮貌
話題: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傳統
。1)問路(古人) 和氣 得到幫助
例證
。2)踩裙(今人) 道歉 減少矛盾
。3)刮臉(偉人) 寬容 提高修養
結論:學會禮貌待人,恰當使用禮貌語言
《談禮貌》第二課時 篇5
作者:佚名 轉貼自:華小在線 點擊數:288
《談禮貌》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讓學生從小養成能禮待人,使用禮貌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理解課文,讓學生懂得從小養成以禮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主要板書計劃:
不失色 態度彬彬有禮 關
禮 古訓 君子 不失口 說話使用禮貌語言 系
馬上吼道“呔,爺問你”討人嫌 更
貌、佟 『
下馬施禮 “請問” 人心暖 諧
待 連忙抬腳 “對不起”
、凇 ∩
人 優良傳統 微笑著說“沒關系” 活
文雅和氣 寬容 更
、邸 “参俊 安荒芄帜恪薄 ∶
溝通心靈 反映情操和修養 好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1、組詞
2、補完詞語
3、造句
課外: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學習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段落。
一、揭示課題
1、板書:30、談禮貌
2、學習“貌”,指名組詞
3、指名說說常用的禮貌用語有哪些?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邊讀邊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提醒學生注意:“嫌、盾、訓、遜”是前鼻音;
“嗽”是平舌音
“!闭n文中讀“jiao”
2、說說下列詞語意思
古訓 矛盾 咳嗽 粗暴 糾紛
安慰 情操 修養 文雅
3、指名分段讀課文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道理
2、學生交流
3、齊讀課文
五、指導寫字
1、指導
2、學生用鋼筆描紅生字
六、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語言材料,懂得禮貌待人的好處。
一、檢查復習
1、指名讀詞語
2、指名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
1、學習第1自然段
。1)由讀第1自然段,想想你讀懂了些什么?
。2)學生交流,師板書:君子不失色不失口
。3)重點理解:“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彬彬有禮,粗暴,出言不遜”
(4)師小結:從對古訓的解釋中可以知道:要做到待人彬彬有禮,就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和言語。(板書:態度、言語、彬彬有禮)
。5)這一自然段先引用古訓,目的是要引出一個什么話題,找找課文中哪句話回答了這個問題。(板書:使用禮貌語言,優良傳統)
(6)想想這一自然段該用什么語氣讀?(莊重的語氣)
(7)齊讀第1自然段
2、學習第2—4自然段
師:同學們,從學習第1自然段中知道禮貌待人包括了態度有禮貌和說話有禮貌兩個方面,現在看第2—4自然段寫的三個例子中,哪些語句是寫人的態度,哪些語句是寫人的語言的。
。1)學生自讀,圍繞要求同桌討論。
。2)交流
a、生交流第一個例子:(牛皋問路岳飛問路)
根據生交流,師板書:馬上施禮“呔,爺問你”
下馬施禮“請問”
b、師:作者用哪句話來概括了這兩種情況的?請大聲齊讀:出示句子:“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板書:人心暖討人嫌)
c、小結并指導朗讀第2自然段(牛皋表現,用否定語氣;岳飛表現,用贊美的語氣)
d、齊讀第2自然段
繼續交流(第2個例子)
a、師根據學生交流,后板書:連忙抬起腳“對不起”
微笑著說“沒關系”
b、齊讀最后一句板書:避免糾紛 架起橋梁
c、指導朗讀:(讀出平和、高興的語氣)
d、齊讀第3自然段
交流第3個例子。
a、學生交流,師板書:文雅和氣寬容 安慰,不能怪你
溝通心靈反映情操和修養
b、指導朗讀
c、齊讀第4自然段
。3)練習(出示填空題)
牛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飛先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朋友________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青年______________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總理__________他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見要寫禮貌待人,就要把具體的態度和語言結合起來寫,這樣才能寫得生動感人。
。5)小結:課文2—4自然段分別舉了古人和今人,普通人和偉人的三個事例來說明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重要,這是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
3、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想想每句話告訴了我們什么?
。2)理解“交往”
。3)齊讀第2句話(理解“恰當地”、“和諧”)
。4)這一自然段在課文中起什么作用?
(5)指導朗讀
。6)齊讀第5自然段
。7)小結,板書:關系更和諧,生活更美好
三、作業
1、課后練習4
2、熟讀課文,搜集生活中禮貌待人的事例。
華小在線
《談禮貌》第二課時 篇6
《談禮貌》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告訴我們: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與人交往的時候,以禮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通過本課的教學,如何使學生既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又適時地對學生進行禮貌教育呢?在教學中,我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結合課文中的具體事例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培養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口頭表達的能力,感悟作者用詞造句準確、傳神,同時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如“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理解的橋梁,減少相互間的矛盾”一句。學生經過認真閱讀課文,結合起來女青年的裙子被小男孩踩臟后的例子,抓住“微笑”“沒關系”等詞語,有的感到女青年不但沒有責怪小男孩踩臟她的裙子,反而也以禮相待,這是小男主動地道謙,使用禮貌用語的結果。
有的學生感到女青年的“微笑”就是對小男孩冒失的諒解,理解了小男孩此時懊悔的內心。有的學生認識到,在我們今后的生活中,應該用好禮貌用語,同學之間才會和睦相處。
《談禮貌》第二課時 篇7
在這課教學中,我重點完成兩個教學目標,即:初步認識議論文;通過理解文本,讓學生明白禮貌待人的意義,并落實到行動上。我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適時地對學生進行禮貌教育。
在教學第一個事例時,我抓住牛皋和岳飛各自的動作、語言來體會,并設置了補白:假如,你就是那老人,看到岳飛彬彬有禮,你會這樣想。
對于第二個事例,我抓住本自然段結句,也是中心句“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理解的橋梁,減少相互間的矛盾”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學生經過認真閱讀課文,結合起來女青年的裙子被小男孩踩臟后的例子,抓住“微笑”“沒關系”等詞語,有的感到女青年不但沒有責怪小男孩踩臟她的裙子,反而也以禮相待,這是小男主動地道謙,使用禮貌用語的結果。有的學生感到女青年的“微笑”就是對小男孩冒失的諒解,理解了小男孩此時懊悔的內心。有的學生認識到,在我們今后的生活中,應該用好禮貌用語,同學之間才會和睦相處。
最后一個事例聽樣在讀好周總理語言的基礎上補充理解周師傅的內心活動。
《談禮貌》第二課時 篇8
xx年xx月30日,在xx小學基地校上了一節課,本來與師父商議的事上第二課時,可是因為一些原因臨時調整上了第一課時,對我來說真是措手不及。
兩個字概況本節課就是遺憾。首先我的課件沒有來得及修改,目標是第二課時的,而我卻還是讓孩子起來讀了,這是最大的失誤,一節課的目標在開頭就明確錯了。其次,因為孩子沒有任何的課前預習,在朗讀這塊給的時間不夠充足。第三,這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在表述的時候沒有很恰當地使用說理性文章語言,第一段是提出觀點:禮貌待人,使用禮貌用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這里應該是觀點,而不能說是道理。第四、在講到“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最后應該總結一下意思。第五、在二、三兩個故事耽誤了太多的時間,這里不應該做太多的討論,孩子能夠表述、會講故事就可以了。第六、語言訓練:禮貌待人,可以,可以,還可以。出示的太早,難度太大,孩子說不出來,應該調整到最后一個故事完結的地方。第七、課堂紀律不太好,不知道該如何去管理別人的課堂。
總之,結束后覺得自己又進步了,多一次鍛煉的機會就多一次學習的機會。
《談禮貌》第二課時 篇9
語文課,應該更多的是一種交流,一種對話,是雙向互動,師生、生生之間暢所欲言,發表觀點,在交流中學習知識,培養情感,得到教育。交流的氛圍很重要,民主輕松的課堂氣氛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我在教學《談禮貌》時,感覺自己是和學生交談著、討論著、商量著來學習的。在學習第三個故事時,我們談到了“寬容”,正是總理的寬容才使朱師傅由“深感不安”到“深受感動”,正是總理的寬容簡單化解了可能出現的矛盾。談到寬容,我特意安排了一個學生和我表演。
師:同學們,當別人無意中傷害你的時候,你會怎樣呢?
生:要對別人很寬容。
師:(笑著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當別人無意傷害你時,有三種態度,得理不饒人、沉默不語、寬容安慰。我請一個同學來配合一下!
(學生上臺,假裝踩老師的腳。)
生:哦,對不起,對不起!
師:(蠻不講理*腰),對不起,對不起多少錢?這是我昨天才刷的鞋,你長眼睛了嗎?給我擦干凈!
。▽W生笑,學生又假裝踩老師的腳,老師白了學生一眼,揚揚手示意對方走吧。)
。ǖ谌,學生假裝踩老師的腳。)
師:(摟住學生)到底是好朋友,你太了解我了,我今天正好刷鞋,踩得好!
(學生大笑。)
師:老師要給大家出題了,當一個同學喝水時不小心濺到你桌子上了,你會怎么說?
生:(踴躍舉手)我會說,這么巧,我的桌子臟了正要洗澡!
師:當你回到家感到很餓時,媽媽的飯還沒有做好,你會怎么說?
生:媽媽我一點都不餓!
生:媽媽我正好在減肥。(學生笑)
我為什么要安排這個環節?也許有人說這豈不是上成思品課了,我認為語文學習本身就滲透著思想品德的教育,在這里多花點時間,是值得的。在和學生的交流中達到教育的目的!
我認為不足的地方:
1教材的把握還有很大的依賴性。
雖然課上得還不錯,把握教材也可以,但是我發現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還有待提高,我對教學參考書有很大的依賴。有的老師說:“當然要看教參,不然,印教參干啥?”但是過于的依賴也是一種懶惰的表現,鉆研能力低的表現。我在這一點上的確欠缺,需要好好改進!
2課上“灌”得多。
感覺還是牽著學生鼻子走,給學生一個陷阱讓學生跳,學生的自主性沒有發揮出來,思維的訓練要加強。
3學生的語言表達要努力培養。
《談禮貌》第二課時 篇10
教學目標:
1、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感受課文中人物形象,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憑借語言材料,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和諧,社會生活更美好。讓學生從小養成以禮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3.引導學生多途徑獲取有關文明禮貌的廣博知識,走向社會,宣傳文明禮儀常識,促進良好道德風尚的形成。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追“禮”溯源,“談”字入題。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古文字,看看怎么寫——師板書小篆“ ”。有認識的嗎?
2.師講解:左邊的 表示神圣,右邊上面代表酒,下面代表高腳器皿。連起來表示神圣地將酒倒進高腳盤子里。這是古人用來祭祀神靈,祈求幸福的。現在一般表示尊敬的語言或動作。這就是禮貌的“禮”字——板書“禮”。
3.(板全:禮貌)你知道哪些禮貌用語?
(學生說:請問、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等等)
4.哦,都知道啊,那我們就(板全課題)一起來——談禮貌。讀課題。
二、暢談禮貌內容,
1.如果讓你來談禮貌,你會談關于禮貌的什么呢?
2.生交流:(禮貌的種類、起源、趣聞、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名人軼事,關于禮貌的生活小事,禮貌的故事、好處等等。)
三、讀課文,說內容。
1.看來同學們都是談話高手,那作者是怎樣談的呢?請大家打開書到108頁,自由、放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大家讀得很投入。你發現作者談了哪些方面的內容了嗎?
生1:文章談到了禮貌的古訓格言。
生2:禮貌的故事。
生3:談到了禮貌待人的好處。
四、談古訓,明觀點。
1.理解古訓。
作者和我們談禮貌用上了古訓,列舉了事例,還闡明了自己的觀點。剛才有同學提到了古訓,請剛才那位同學給大家讀一下(出示古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張貼古訓: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2.指名讀。(2到3人回答)
3.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誰來談談。(出示:中國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訓,意思是有道德的人待人應該彬彬有禮,不能態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遜。)
4.理解“君子”“失色”“失口”的意思。
此處的“君子”就是——有道德的人;失色就是——態度粗暴,失口就是——出言不遜。
5.連起來讀讀它的意思。
6.由此可見——(引讀: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三、讀故事,提煉故事。
1.誰來讀讀與禮貌有關的三個故事。
2.指名讀2—4節。每讀完一節就引導學生說說主要內容。
。ㄤ亯|:讀熟課文,能說出每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四、聚焦故事,說事明理。
(過渡:我們先來談談第一個故事。)
故事一:
1.請大家輕聲地讀讀第二小節,讀后想想:牛皋與岳飛的問路有什么不同呢?
2.反饋。
生1:他們問路的動作(行為)不同。
師:你能具體說說嗎?。如果學生沒能將表示動作的詞語說出來,教師引導:關于動作方面,還有補充嗎?
生1:牛皋是在馬上“吼道”,岳飛是“離鐙下馬、上前施禮”。
生2:語氣不同。牛皋用的是“呔,老頭兒、爺”等稱呼詞,一點也不講禮貌;岳飛用的是“請問、老丈”等表示尊稱的詞。(如果學生沒能將表示語氣的詞全找出來,教師引導:關于語言,還有要補充的嗎?)
師啟發引導:像牛皋這樣的表現就叫——態度粗暴(出言不遜)。
(如果學生說不出結果不同,教師這樣引導:他們的語氣、行為不同,結果呢?)
生3:結果不同。(老人沒給牛皋指路,還罵他是冒失鬼;老人看到岳飛彬彬有禮的,就耐心地給他指路了。)
3.(順著結果的不同),這就叫——“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齊讀)
正所謂——(師說)良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4.現在你能說說誰是君子嗎?
學生說到岳飛彬彬有禮時,我說:英國藝術家溫特說過“彬彬有禮是高貴品格中最美麗的花朵”。
5.讓我們一起回顧這個小故事。齊讀第二節。
故事二:
1.第二個故事,我想請你們推薦班上最擅長朗讀的一位同學來讀。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在腦海中想象當時的畫面。
2.會讀書的同學能透過文字讀出人物的內心。我相信當你們再次細細品讀時,會不知不覺走進女青年豐富的內心世界。
3.想象補白。
女青年回過頭來看了看,心想: ,小朋友連忙抬起腳說:“對不起,把您的裙子踩臟了。”女青年想: ,便微笑著說:“沒關系。”于是一場可能發生的糾紛避免了。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理答:禮貌就是不小心傷害別人后的真誠道歉;禮貌能增進理解,化解矛盾;禮貌還是對不起之后的沒關系;禮貌就是體諒他人、理解他人。
(學生的想象如果說不到“禮貌”上,教師一定追問,引導學生說到“禮貌”這一關鍵點上。)
4.對于女青年和小朋友,你認為誰是君子呢?
生1:女青年是君子。她的裙子被踩臟了,沒有發火,小朋友道歉后還微笑著說對不起。
師評:微笑、謙讓是君子的名片。
生2:女青年裙子被踩臟后沒有“失色于人、失口于人”。
師: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君子的道德修養。
生3:小朋友也是君子。他能真誠地向人道歉。
師:真誠是君子的美德,是化解矛盾的金鑰匙。
生4:我認為他們都是君子。女青年謙讓、沉穩,沒有失色于人、失口于人,小朋友及時真誠地道歉。
師:他們都是謙謙君子,有道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5.看來,禮貌待人實在是太重要了,引讀——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梁,減少相互間的矛盾。
故事三:
1.讓我們聚焦第三個故事。請大家默讀第四小節,讀完之后,說說你有什么感受?為什么?
2.同桌交流。(先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感受吧。
3.指名交流。(學生會說:我很受感動或我感到太不可思議了。師追問:為什么會深受感動或哪里讓你沒想到呢?)
出示總理的話:
周總理安慰他說:“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沒有向您打招呼,還幸虧您刀子躲得快哩!”
生1:周總理受到傷害,不但沒生氣,反而安慰朱師傅,看出他很寬容。
。ǜ鶕䦟W生的發言,師引導:還有哪些同學也關注了這句話?如果學生語氣詞關注的不全面,教師這樣引導:句子中還有什么詞也讓你有自己的感受?如果學生沒關注到語氣詞,教師也這樣引導:句子中還有什么詞也讓你有自己的感受?)
師:寬容是一種美德。你來讀好這句話。生感情讀。
生2:總理自己身居高位卻稱呼身邊的師傅為“您”,而且一直用了三個“您”,看出他是一個文雅之人,很有修養。
師:文雅、和氣是一種文化素養,是一種思想情操。我們一起來讀讀總理的話語。
4.(我們就這樣說著說著就說出了我們的共同心聲,也說到了作者的心坎里。)由此可見——(引讀: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
5.受到傷害依然心懷他人,這是何等寬廣的胸懷!讀了總理的話,你對“君子”這個詞又有怎樣的理解呢?
師:“君子”就像總理這樣文雅、和氣、寬容;“君子”就是“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五、生成觀點、豐富“禮貌”。
1.三個故事,從古到今,有來自歷史故事的,有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有源自偉人故事的。從他們的故事中,你們一定體會到了禮貌待人的好處。
生:
生:
2.你們說的意思與作者的主要觀點不謀而合啊。(點擊出示)齊讀觀點。)
。ò鍟汉椭C 美好)
3.你能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這一觀點的理解嗎?
。ㄤ亯|:準備一到兩個看到過的或發生在自己身邊的,與禮貌有關的故事。)
4.寫下對禮貌的理解。
禮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就存在于我們的一舉手一投足、一言一行中。
難怪有人在讀過這篇文章后說——(禮貌是躬身行禮的問路;禮貌架起了人與人理解的橋梁),通過今天的交談,你對禮貌又有怎樣的認識呢?就讓我們拿起筆寫寫吧!
句式:禮貌是躬身行禮的問路;
禮貌架起了人與人理解的橋梁;
禮貌 ;
禮貌 ;
……
。ǘY貌是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禮貌架起人們理解的橋梁;禮貌溝通了人們的心靈;禮貌能反映人的情操和文化修養;禮貌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禮貌使社會生活更加美好。禮貌是道德人生的開始;禮貌是創建文明社會的天使。)
3.連句成詩。
。ń處熝惨暎诤玫耐瑢W旁邊打上五角星,匯報時次第朗讀。)
六、拓展應用,建構禮貌課程。
1.搜集與禮貌有關的圖片、兒歌、故事、禮儀教育短片。
2.向自己的親人或朋友宣傳自己所知道的文明禮貌知識。
3.“道德講堂”進社區宣講活動。
具體內容:文明禮儀圖片文字展覽;兒歌故事連播;禮儀教育短片展播。
實踐反思:
在此次“道德講堂”進社區宣講活動中,孩子們的熱情高漲:他們紛紛上網查閱古今中外文明禮儀小故事,尋找相關圖片。最讓人感動的是有些孩子為了取得較好的宣講效果,別出心裁地將有關禮儀常識、道德格言創編成朗朗上口的兒童,擅長講故事的同學則將一些經典的故事錄制成光盤,家長在電視臺的孩子借助家長資源找來了一些文明禮儀的教育短片。
一切準備就緒時,我們聯系了學校的校外輔導員,利用休息日,和孩子一起組成“道德講堂”宣講團。他們樂此不疲地將準備好的資源帶入社區,進行現場宣講。
整整一天的時間,孩子們非但不覺得累,反而覺得很充實。正如一位同學在活動感言中所說:“平時我們的課堂在學校,主要由老師帶領我們學習關于文明禮儀的文章。今天我們自己成了文明禮儀的宣講者,真是過癮!特別是當看到我們的活動吸引了大批男女老少時,我們有一種成就感。我們將文明禮儀帶入了社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每個人都能成為文明禮儀的典范。”
還有些同學從創建和諧家園的角度談出了自己的收獲:“此次宣講意義重大,我們小學生也能為創建文明城市出一份力了。但愿我們此次的‘道德講堂’宣講活動,能為常州創建全國衛生文明城市作出應有的貢獻。”
活動雖然結束了,留給我們的思考卻是久遠綿長的。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極強的學科,學語文其實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地與人交流!墩劧Y貌》能在課堂上呈現的也許只有一課時,但由教材延伸出去的“禮貌課程”的開發與利用也許會影響學生的生命成長。我們在設計“禮貌課程”時,沒有囿于教材,而是將課程的視野引向學生的經驗世界、生活世界,試圖開發出以學生為主角,以學生的潛能為“二度開發”文化課程。不僅將視野停留在課堂,更引向學生鮮活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并與全市上下轟轟烈烈開展的“創建全國衛生文明城市”結合起來,開發出兒童化的“道德講堂”,從而將未成年人道德建設嵌入學生的生命。
《談禮貌》第二課時 篇11
作者:夢軒 轉貼自:鳳凰語文論壇 點擊數:752
《談禮貌》教學設計一
作者:夢軒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讓學生從小養成以禮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具準備:
投影、錄音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人在社會上生活,總要和別人交往。在人們的交往過程中,一個人是否講禮貌,往往能反映出這個人的文明素質和文化修養。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專門談禮貌的課文。
2、板書課題:談禮貌
齊讀。
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ㄊ裁吹胤揭v禮貌?禮貌對我們來說有何意義?……)
二、初讀課文
1、提出自學要求。
朗讀課文,遇到生字讀讀生字表上的拼音,讀準字音;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它讀流利。
2、檢查:
(1)讀新詞語:
禮貌 矛盾 咳嗽 思想 情操 粗暴 糾紛 安慰 文化 修養
。2)朗讀下列古訓或俗話: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3)挑選自己認為讀得最好的段落,當眾讀一讀,師生評點,隨機糾正讀錯的字音,指導讀通句子,讀好人物對話。
三、默讀課文
默讀課文,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標記“?”,然后提出來。
(放到下節課討論)
四、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自讀生字,說說哪些字不易寫好,哪些地方書寫時應注意。
2、范寫下列生字,邊寫邊講述注意點:
貌、嫌、咳、嗽、鬼
五、布置作業
1、完成習字冊中練習。
2、抄寫課后習題3的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3、教育學生從小學會以禮待人和養成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激發情趣
上節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初讀了課文。我有一個疑問,想請同學們來解決這個問題。課文講了好幾個有關講禮貌的故事,可教師想不通:為什么課題不用《禮貌的故事》,而要用《談禮貌》作為課題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再討論討論。學生交流,適時點撥。
學生思考問題
二、精讀感悟,遷移運用
(一)精讀第一自然段。
1、自讀,思考: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道理?
2、自讀,交流。(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為了說明這個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訓。
板書: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齊讀。
3、請同學們用課文中的語句來說一說這句古訓的意思。
4、誰能用課文中的有關詞語,分別說說“失色于人”、“不失色于人”、“失口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
5、齊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把這個道理記在腦子里。
(二)精讀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課文用三個小故事來進一步說明講禮貌的好處。請同學們先把寫故事的語句用括號圈出來,再自由選擇一個故事讀一讀,要注意把故事中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讀好。誰能把故事讀得有聲有色,就說明他已經讀懂了。
練讀,交流讀,評點
板書:故事說理
2、現在我們再來看看第一個故事后面的一句話。
出示:這正如俗話所說,“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聯系故事內容來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討論、交流、評點)
完成如下板書:神態、動作、語言
3、如果我們把這三段話交換一下位置再讀一讀,你有什么想說的?
出示第二自然段中寫故事的語言及第三自然段中說理的句子。
再讀第二、三個故事后面的話,再結合故事內容談談自己的理解。(討論、交流、適時評點)
板書:貼切
小結:可見,為了說明一個道理,要從不同的角度,選擇合適的事例,再根據這個事例進行恰當的說理,才能使人信服。
4、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
讀一讀,學生討論、交流。
三、交流收獲,自悟自得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取得了哪些收獲?
齊讀第五自然段。
交流。
四、練習設計
完成練習冊。
熟讀課文。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嘗試從生活中選擇事例,并結合事例說說禮貌待人的好處。
教學過程: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復習
說說這篇課文的表達方法。
板書:事例動作說理神態語言貼切
三、完成課后練習
1、指名讀題。
2、明確要求:根據剛才我們學到的方法,怎樣才能把事例說好?
(1)先定內容,內容要與講禮貌有關。
。2)說的時候要緊緊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
說好處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要緊密結合事例的內容來談。)
3、練習說話。(準備、交流、評點)
4、齊讀第五自然段。(交流)
四、練習設計:
課后習題4
板書設計:
24、談禮貌
神態
故事 動作
語言
說理 貼切
鳳凰語文論壇
《談禮貌》第二課時 篇12
古代有這樣一句俗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只要把兒童解放出來,小孩也能辦大事,也能互教互學,自己當‘小先生”’。這兩句話講的都是一個意思:要尊重學生、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在教師有效學法指導的前提下,放開手腳束縛讓學生自主學習,就一定會取得令人出乎意料的可喜效果。
在本節課中,我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為前提,通過充分的學法指導,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以及大膽地展示探究,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能夠大膽地交流和展示,并且在達標測評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如果說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那么我教學的這節課實在是太令人遺憾了。通過反思,總結出以下問題:
第一、合作交流問題設置過細,學生思考問題還是受教師問題限制。這樣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散和拓展,不利于學生形成自己的獨特性體驗和批判性意見。我的考慮是學生剛剛接觸新課堂新的學習方式不久,主動研究自主提問會有一定難度,因此設置的問題提示較為詳細。但是現在想來,總不能因為怕小孩子跌倒就讓他們永遠坐在搖籃里,這樣他們永遠學不會自己走路及奔跑。
第二、學生的點評語言較為單一,還是教師在平時重視不夠。生生評價也可以起到發現問題、互相勉勵、激勵提升的作用。但是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還是老樣子只是教師評價,剝奪了學生評價的權力,結果導致本節公開課學生雖然表面看起來點評熱鬧,實則語言單一、枯燥單調,充滿重復機械的語言。今后應該注意。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本節課中我還有很多的缺點,但我深陷局中看得并不周全,希望各位領導老師還是多多提出我的缺點,我將虛心接受,你們的寶貴意見將幫助我不斷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
《談禮貌》第二課時 篇13
《談禮貌》第二課時教學預案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的品讀,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用語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更加美好。
2、教育學生從小學會以禮待人,養成使用禮貌用語的習慣。
3、初步認識說理文章的結構方式,寫作方法。
4、理解文中的古訓、俗語,積累關于禮貌的名言警句,嘗試自己寫名言。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的品讀,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用語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更加美好。
2、教育學生從小學會以禮待人,養成使用禮貌用語的習慣。、
3、初步認識說理文章的結構方式,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 理解古訓明觀點
1、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齊讀
2、誰來用課文中的語言說說古訓的意思。
3、(古訓,就是要求我們講禮貌。禮貌待人,使用禮貌用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板書:禮貌待人
優良傳統
二 精讀故事,領悟禮貌待人的好處
1、瀏覽課文2-4小節,看看作者用了哪幾個事例來談禮貌的?
2、交流。 問路 踩裙 刮臉 板書
(歷史故事)(身邊的事)(名人故事)
故事一
。1)課文用3個小故事來說明講禮貌的好處,我們先來談談第一個故事。
a、默讀,思考:這個故事講了什么人?什么事?結果怎么樣?為什么會這樣?
b、討論、交流
c、小結:兩個人,兩種態度,兩種不同的結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對照剛才的故事,你知道俗話說的:“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的意思嗎?
。ê喴f說語意。)
d、小結,課文的說理方式。
(先講故事,后說理。故事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來寫)
e、過渡:第一個事例是講古人的,一正一反,對比鮮明,給人深刻啟迪,說明了講禮貌的重要性。禮貌待人,使用禮貌用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古代的英雄岳飛待人和氣有禮貌,今天的人們呢,讀第二、三兩個故事。
3、舉一反三,自讀自悟故事二、三
。1)快速瀏覽課文的3、4小節,看看它們的寫法是不是和第一個故事一樣?
(2自讀故事二、三
a、選擇一個故事和同桌談論談論,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文中人物講禮貌的?故事要說明的是什么道理?可以一個說故事,一個講道理。
。3)交流
△故事二
a、在這個故事中講了什么人?什么事?結果怎么樣?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b、交流
c、小結:女青年下公共汽車,小學生不注意踩了一下,矛盾在“對不起”“沒關系”中避免了,可見禮貌待人的重要性。出示“禮貌待人可以在與人之間架去一座理解的橋梁,減少相互間的矛盾!饼R讀。
△ 故事三
a、誰來講一講下一個故事?(指名讀)
b、朱師傅為何深感不安?
c、周總理如何做的?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說說理由。
d、朱師傅從原來的身感不安到深受感動,你從這個故事中又明白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話來講嗎?
e、引讀:可見……
四、回歸中心,明白道理
1、三個小故事學完了,想一想,它們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之處?
。ㄏ嗤帲赫劦亩际嵌Y貌待人。不同處;岳飛是古人,小學生是今人,周總理是偉人。,他們都具代表性。)
2、想一想,這三個故事在安排上,順序能不能顛倒?為什么?
3、其實作者就是要我們做到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這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才會更和諧,社會才會更加美好。
4、總結寫法,學完課文,整篇文章的寫作方式有什么地方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三個故事,先是講故事,后說道理;整篇文章總說道理,故事舉例,最后在強調講禮貌的重要性,總分總的寫法。)
五、自創名言,升華主題
1、除了書上這些古訓、俗語外,古今中外還有許多人對禮貌有著精典的談論,他們的精妙的語言成了名言,相信大家收集了不少,誰來交流一下?
2、談論到現在,你肯定對禮貌有著很深的感悟,你心中肯定也有精妙的一句話,請你寫出來,讓它成為你的名言。
3、寫名言交流。
六、作業
在你身邊肯定有不少講禮貌的故事,希望你們能舉行一個“講禮貌好處多”的主題隊會,在會上交流交流身邊的講禮貌故事,在班中形成一股講禮貌的風氣。
板書:
19 談禮貌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禮貌待人 問路(古人) 和氣
踩裙(今人) 道歉 和諧、美好
優良傳統 刮臉(名人) 寬容
總 分 總
《談禮貌》第二課時 篇14
1、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禮貌待人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學生從小學會以禮待人,養成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理解課文,讓學生懂得從小養成以禮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教學資源
預習作業設計
1、自學生字新詞。
2、讀通句子,讀順課文,理清段落。
3、搜集有關禮貌方面的小故事。
學 程 設 計
導 航 策 略
調整反思
揭示課題
學習“貌”,理解禮貌一詞。
說說常用的禮貌用語有哪些?
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二、檢查預習
1、提醒學生注意:“古訓、出言不遜、無禮討人嫌、矛盾”是前鼻音;“咳嗽”是平舌音,讀輕聲;“師傅”讀輕聲;“校場”文中讀“jiao”,說說“出言不遜、校場”的意思。
2、挑選自己認為讀得最好的一兩句或一段,當眾讀一讀,師生評點。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道理請同學們用課文中的語句來說一說這句古訓的意思。
2、誰能用這句中的有關詞語,分別說說“失色于人”、“不失色于人”、“失口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
四、精讀探究,理解道理
1、學習第2—4自然段(問路、乘車、理發)
2、總結學法,學生自主學習,圍繞要求各小組選擇探究話題。
3、交流匯報
4、小結
一、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人在社會上生活,總要和別人交往。在人們的交往過程中,一個人是否講禮貌,往往能反映出這個人的文明素質和文化修養。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專門談禮貌的課文。(板書:貌)
2、學習“貌”,(長相、外表,指言語動作。)指名組詞(外貌、面貌、相貌、風貌、容貌、全貌、原貌、禮貌;成語:以貌取人、相貌堂堂、貌合神離),理解“禮貌”(指人的言語、動作謙遜恭敬。)今天單講“禮貌”,談禮貌,補充板書:19 談禮貌。
3、指名說說常用的禮貌用語有哪些?
(1)中文禮貌用語;
(2)用英語說說“請”“對不起”……
4、學生圍繞課題質疑:(什么地方要講禮貌?禮貌對我們來說有何意義……)
二、檢查預習
1、提醒學生注意:“古訓、出言不遜、無禮討人嫌、矛盾”是前鼻音;“咳嗽”是平舌音,讀輕聲;“師傅”讀輕聲;“校場”文中讀“jiao”,說說“出言不遜、校場”的意思。
2、挑選自己認為讀得最好的一兩句或一段,當眾讀一讀,師生評點。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道理,時間2分鐘 (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2、為了說明這個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訓。(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齊讀。
3、請同學們用課文中的語句來說一說這句古訓的意思。
4、誰能用這句中的有關詞語,分別說說“失色于人”、“不失色于人”、“失口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彬彬有禮,粗暴,出言不遜”)
5、齊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把這個道理記在腦子里。(莊重的語氣)
四、精讀探究,理解道理
。ㄒ唬⿲W習第2—4自然段
師:為了說明這個道理,作者舉了三個例子,我們試著用二個字來概括一下每個例子:
。▎柭、乘車、理發)
同學們,從學習第1自然段中知道禮貌待人包括了態度有禮貌和說話有禮貌兩個方面,現在看第2自然段寫的故事中,哪些語句是寫人的態度(——),哪些語句是寫人的語言的(~~~~)。哪些是說明道理的語句(------)。
1、學習第一個例子:問路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其他學生動筆根據要求圈畫。
師生交流匯報
牛皋問路:馬上吼道:“呔,老頭兒,爺問你------”
岳飛問路:下馬施禮:“請問老丈------”
。2)、這兩人問路的結果如何?(------看樣子還是有禮貌好辦事呀。
。3)、課堂表演《問路》
。4)、作者用哪句話來概括了這兩種情況的?
請大聲齊讀:(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說說意思。
。5)、小結并指導朗讀第2自然段(牛皋表現,用否定語氣;岳飛表現,用贊美的語氣)齊讀第2自然段。
。6)總結學法:
a、體會人物的態度和語言;
b、了解事情的經過和結果;
c、明白故事要說明的道理。
作業設計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文章所說明的道理。
2、搜集有關禮貌的“名言、俗語、成語”
3、搜集生活中禮貌待人的事例。
《談禮貌》第二課時 篇15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26
《談禮貌》一文綜合性學習自學成才動的“情感之旅”
一、設疑 激趣
1.設疑導入。上課了,教師跨進教室直接宣布上課,有意省略“師生問好”這一課堂程序,引發學生的疑問。教師卻“平淡”地表示:同學們,我們以往每天上課前都要“師生問好”,如此周而復始,太繁瑣了,從今以后就省略了吧。
2.激發討論。針對上述問題引發師生之間不同意見,教師順勢撩動學生進一步探索的欲望:教師(反方),禮貌乃生活瑣事,區區小事,何足掛齒?學生(正方),中國五千年燦爛文明,我們以“禮儀之邦”為榮。
3.揭示課題。教師順勢引導:簡單的思辯,揭示深刻的主題。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期待文明的復興,讓我們一起“走進中國禮儀文化”。
評析 《談禮貌》一文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文章通俗易懂,其道理學生早已耳熟能詳。為此,教師必須深入地挖掘文章的內涵,找出課文學習的生長點,使課文內容與學生的“已知”(即中國是“禮儀之邦”)產生碰撞。這樣,以學生的疑問為重要切入口,大膽向外延伸和拓展,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推動學生的探究向縱深發展。此時的境界可以說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二、選擇 合作
1.研讀課文,思考:你了解中國禮儀文化嗎?你準備從哪些方面了解它?
2.請你選擇你的合作伙伴進行研究,以下同學們討論出的選題供大家參考:(1)中國禮儀的起源;(2)中國禮儀的分類(相見禮、婚禮、喪禮、祭禮等);(3)中國禮儀的演變;(4)中國古代至“禮”名言;(5)中國古代禮儀故事......
3.制定研究計劃。
評析 中國的禮儀文化范圍廣泛,教師應該從實際出發,讓學生自由組成若干研究小組,教師可以協助學生調整研究的角度,將相關問題或分類或合并,按一定的順序確定幾個研究課題。接著,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教會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研究,使“心動”付之于行動。如安排研究時間表,分析、利用、創造研究的條件,預測研究成果等。此時學生參與實踐欲望強烈得如:“問長纓、何時入手,縛將戎主?”
三、探究 體驗
1.學生分小組進行研究(教師關注某些“弱勢群體”,可以是其中某小組一員。)
2.交流研究進展,共享研究資料,吐納研究經驗,排解研究困惑.
資料交流包括?押
歷史的:從中國禮儀的起源到禮學專著“三禮”--《周禮》《儀禮》《禮記》;
民俗的:禮儀的演變,跪禮、揖禮、拜禮和官禮、賓主禮、卑幼見尊長禮等;
教育的(蒙學):“親師友,學禮儀,香九齡,能溫席”(三字經);
文學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戲劇表演的:文中的三個故事,選擇你最喜歡的試著改編成課本劇進行表演;(也可以課外搜集的)
音樂的:《禮貌歌》等等。
評析 在探究向縱深推進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一個個挫折,生成一個個新的問題,從而產生一個個新的需要。教師此時處在輔導地位,而貫穿綜合性學習活動始終的是問題解決過程,是教師促使學生持續付出努力的激勵和刺激,這樣讓學生不斷感到自我能力的實現,并不斷迸發自主、創造的火花,這也是綜合性學習最有魅力之處。可以肯定,在這種情境下,許多學生此時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四、共享 交流
1.交流研究成果。
a.舉辦主題演講b.進行禮儀知識競賽c.表演自編的課本劇d.匯編“中國禮儀小知識手冊”e.展示自編的手抄報……
2.暢談研究體會。
3.設計新的“師生問好”方案。
評析 在共享和交流的過程中也要體現探究性學習的特點,不作絕對評價,提供學習成果展示的舞臺,尊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豐富的個性的體驗。把關注的重點放在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體驗上,了解他們感悟了什么,程度怎樣;體會到了什么,程度怎樣。也可以讓學生寫研究日記,敞開心扉,真實地記載研究的甜酸苦辣,從反思中,從共享中,從交流中,使學生品德與人格進一步完善,學習方法和探究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學生會通過這一系列的實踐活動真切地體會到“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ㄗ髡邌挝环謩e是:江蘇省金壇市實驗小學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