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禮貌(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的品讀,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用語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更加美好。
2、教育學生從小學會以禮待人,養成使用禮貌用語的習慣。
3、初步認識說理文章的結構方式,寫作方法。
4、理解文中的古訓、俗語,積累關于禮貌的名言警句,嘗試自己寫名言。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的品讀,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用語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更加美好。
2、教育學生從小學會以禮待人,養成使用禮貌用語的習慣。
3、初步認識說理文章的結構方式,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字入手,營造學習氣氛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9課《談禮貌》
2、指名讀題。
3、誰為用“談”字組詞:“談話”、“談論”“閑談”
4、今天,我們在課堂上就要談課文,你可以與老師談,與同桌談,與大家談。談出你的觀點,談出你的精彩,行嗎?
二、學習第一小節,理解古訓明觀點。
1、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古人是如何談論禮貌的?
2、自讀第一小節,找出古人談論禮貌的觀點。(指名讀。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師:誰來說說“君子、失色、失口”的意思。
(“君子”是有道德的人,“失色”是態度粗暴,“失口”是出言不遜。)
師:說得對,請你告訴大家,你是怎么想出來的?
師:你真聰明,聯系上下文自己弄懂這幾個詞的意思,值得我們學習。這是理解詞句的一個最常用的方法。
3、誰來用課文中的語言說說這句古訓的意思。
(實際上,這句古訓就是要求我們?——講禮貌。)
4、齊讀古訓。
5、所以說:禮貌待人,使用禮貌用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優良傳統。
板書:禮貌待人
優良傳統
三、精讀第2—4小節,領悟禮貌待人的好處。
(一)自讀課文,整體入手
1、瀏覽課文2—4小節,看看作者用了哪幾個事例來談禮貌?
2、自讀交流。 問路 乘車 理發
板書:
問路(歷史)
乘車(身邊)
理發(名人)
(二)精讀故事,感悟禮貌
1、故事一
(1)課文用3個小故事來說明講禮貌的好處,我們先來談談第一個故事。
(2)誰來讀讀描寫牛皋問路的語句。
(3)指名讀
(4)在你眼前出現的是怎樣的牛皋?你從哪里體會到?(動作、神態 抓住關鍵詞語來談)
(5)如果你是那位老者,你會怎樣想?怎樣做?
(6)引讀:大家的感受與老者一樣,所以老人……
(7)演一演,再現當時的情景。
(8)那么,我們的民族英雄岳飛是如何做的呢?指名讀
(9)岳飛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談談理由。(相機指導朗讀)引讀:所以老人……
(10)表演:指名三人演,注意人物的動作、神情
(11)在老人面前,牛皋、岳飛得到了不同的待遇,正如俗話說的:“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12)(簡要說說語意。)
(13)小結,課文的說理方式。
(文章先講故事,再說道理。故事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來寫)
2、舉一反三(自讀自悟故事二、三)
(1)快速瀏覽課文的3、4小節,看看它們的寫法是不是和第一個故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