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室與掃天下》教案(通用6篇)
《掃一室與掃天下》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詞語的意思。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線索。 感悟反問句的意思,將反問句改成陳述句。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掃一室”與“掃天下 ”的特殊含義,懂得心存大志,也應該從小事做起的道理。教學重點交流討論, 領悟“掃一室”與“掃天下 ”的特殊含義,懂得心存大志,也應該從小事做起的道理。教學難點復述課文,感悟反問句的意思。教學準備有關陳蕃的資料教學課時兩課時第一課時導入新課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許多瑣碎的小事,有的同學善于從小事中汲取經驗教訓,養成良好的習慣;有的同學則認為事太小,無關緊要,往往忽略不計。那么這些小事嗎?它與同學眼中的大事有什么聯系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一篇相關的課文,看看主人是怎樣看待大事與小事的。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自由讀文要求:(1) 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 通過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詞語。(3) 出示準備考察學生的知識。想一想,這些生字還可以組成什么詞?網:電網 網絡 天羅地網 漏網之魚眉:眉心 書眉 眉開眼笑 眉目清秀解釋詞語:轟轟烈烈:形容氣魄雄偉,聲勢浩大。拜訪:敬詞,訪問。寒暄:見面時談天氣冷暖之類的應酬話。理直氣壯:理由充分,因而說話有氣勢。再讀課文,理清線索1、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2、想一想課文可以分為幾段,每段講了什么?第一段(1自然段):主要講東漢時代的青年陳蕃志存高遠,但生活懶散。第二段(2--5自然段):主要講薛勤對陳蕃“掃天下”的人不必“掃一室”的觀點,闡述了連小小的屋子都不掃,是掃不了天下的“道理第三段(6自然段):謝陳蕃沉思起來,覺得薛勤的話很有道理。 第二課時第一步通過讀第一自然段,理解陳蕃的特點---志存高遠,生活懶散。引導學生抓住“矛盾點”質疑,為什么一位志存高遠的青年,而生活卻是懶散的呢?鼓勵學生尋找質疑的方法,學生會找到第四自然段進行閱讀。通過理解陳蕃的話,引導學生讀懂“掃一室”與“掃天下”中兩個“掃”的不同含義。學生讀懂了這個問題,再向學生介紹課題中引號的用法。第二步討論“掃天下”與“掃一室”有什么特別的含義?根據學生的發言,引導學生抓住兩個“掃”字,弄明白它們在兩個詞語中的意思。然后結合陳蕃住處的情況和陳蕃的報復,說說“一室”與“天下”的意思。說明引號在這里標出了具有特殊含義的詞語。要注意:①不要因為陳蕃不掃一室就否定他的大志向。②這篇課文的主旨是不能做好小事,也就不能實現大志向。第三步學習反問句下面的句子還可以怎樣表達?1、“ 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事轟轟烈烈的大事事業,要掃除的事天下的一切不平之事,哪里會花心思去清掃小小的一間屋子呢?”2、“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連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3、“年輕人,你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又怎么去掃天下呢?”讀懂句子的意思,讓學生將反問句的意思換一種方式表達。引導學生在讀中揣摩它的語氣,體會出反問句所表達的語氣比陳述句更為強烈。【教你一招】怎么將反問句變成陳述句呢?1、去 同學即去掉反問詞和語氣詞;難道…嗎?怎么 … 嗎?2、改 即把“?”號改成“。”號3、反 即把原句的意思反過來。4、查 即檢查修改后的句子意思和原來的一樣。
《掃一室與掃天下》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掃一室”與“掃天下”》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教材第十一單元“大與小”主題中的第一篇課文。課文雖然篇幅較短,但其故事內容卻耐人尋味,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主要講了東漢時代,青年人陳蕃志存高遠,喜好讀書,但生活很懶散,連自己的書房也很少收拾打掃。他父親的朋友告誡他:連一個小小的屋子都不掃,是掃不了天下的。課文以“掃一室”寓意不起眼的平凡小事,以“掃天下”寓意轟轟烈烈的偉業,兩者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故事警示我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成就大事,往往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只有勤于“掃一室”,才能“掃天下”的道理。 知識技能目標: 1.學習《“掃一室”與“掃天下”》,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思路。 2.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詞匯。 3.熟練認讀本課的生字新詞。 4.體會作者寫作過程中語言的簡潔,用詞的精確。將反問句改成陳述句,感受反問句表達意思的力度。 情感態度目標: 熟讀課文,領悟“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別含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詞匯。復述課文,感悟反問句的意思,將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難點是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思路,領悟“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別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掃一室與掃天下。2、師: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們覺得有沒有問題?(少了雙引號)3、師加。4、為什么“掃一室”與“掃天下”要加上雙引號呢?5、師解釋:在這兒,雙引號表示有特殊的重要的含義。那么到底“掃一室”與“掃天下”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呢?6、看來很多同學都不知道,沒有關系,看了下面這則故事也許你就明白了。7、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112頁。 二、初讀課文 1.自由地把課文讀一遍。注意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 2.指名讀,每個同學讀一段。 3.學生互評,生自評。師小結。 三、再讀課文 1.剛剛我們自己讀了一遍課文,又聽同學為我們讀了一遍,那么大家發現故事的主人公是誰?(陳蕃) 2.迅速的默讀課文,讀了故事,你發現陳蕃是一個怎樣的人?(志存高遠、生活懶散) 3.你從哪兒看出他志存高遠了呢?(干轟轟烈烈的大事業,掃除天下一切不平之事。)他的志向真是遠大啊,用一個詞來說就是?(志存高遠) 4.一個人志存高遠好不好? 5.可是剛才我們發現陳蕃不但是一個志存高遠的人,而且是一個生活懶散的人。大家又是從哪里看出他生活懶散的呢?(第3自然段) 6.先自己讀,再指名讀。 7.如果讓你用一個字來形容他的房間,你會想到哪個字?(臟/亂)臟到什么程度?亂到什么程度了呢? 8.引讀:如果你走進了一間這樣的房間:(第三自然段) 9.那么他生活懶散,好不好呢? 10.為什么他志存高遠卻又允許自己生活懶散呢?他是怎么想的?(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轟轟烈烈的大事業,要掃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會花心思去清掃小小的一間屋子呢?) 11.這是一個什么句?(反問句)這句反問句的意思就是? 12.同學們,你們覺得他的話有道理嗎?(沒有)大家都覺得這句話沒有道理,誰能勸勸他? 13.課文中有一個跟大家是一樣想的,這個人就是?(薛勤)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薛勤與我們的想法一樣?(1、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連小時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2、年輕人,你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又去怎么掃天下呢?) 14.女生讀薛勤的話,男生讀陳蕃的話,老師讀旁白。 15.課文學到這兒,你知道課題“掃一室”指的是什么?“掃天下”指的又是什么呢?(“掃一室”指的是做生活小事,“掃天下”指的又是干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16.再讀“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連小時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年輕人,你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又去怎么掃天下呢?”,從薛勤的兩句話里,知道了道理要做成大事,先要從小事做起。 17.聽了薛勤的這一番話,陳蕃有沒有受到觸動呢?在哪看出來的?(沉思起來,覺得他的活很有道理) 18.對,陳蕃確實有所觸動,那么他受到觸動之后會怎么做呢? 19.那么能從小事做起的陳蕃長大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20.師總結:大家說的很好,其實歷史上的確有陳蕃這個人,他字仲舉,東漢著名的政治家,曾任太守、太尉等職,從政數十年,為官清正廉潔,被世人稱為“不畏強御陳仲舉”。用一句話來說就是一個有作為的人。 四、課外延伸 從小事做起的陳番成為了一個有作為的人,成就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那么同學們你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了嗎?今后應該怎么做? 五、課文總結 今天我們就學到這里,在今天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那就是(陳蕃)?從故事中,我們知道他起先是一個(志存高遠、生活懶散)的人,后來卻知錯就改,又成為了一個(有作為的)人。從他的身上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要做成大事,先要從小事做起)? 六、板書設計: “掃一室”與“掃天下” 做生活小事 干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掃一室與掃天下》教案 篇3
知識技能目標:
1、學習《“掃一室”與“掃天下”》,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思路! 2、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詞匯。3、熟練認讀本課的生字新詞。4、體會作者寫作過程中語言的簡潔,用詞的精確。將反問句改成陳述句,感受反問句表達意思的力度。情感態度目標: 熟讀課文,領悟“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別含義。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詞匯。復述課文,感悟反問句的意思,將反問句改成陳述句。難點是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思路,領悟“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別含義。教學過程。一、導入。1、板書:掃一室與掃天下。2、師: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們覺得有沒有問題?(少了雙引號)3、師加。4、為什么“掃一室”與“掃天下”要加上雙引號呢?5、師解釋:在這兒,雙引號表示有特殊的重要的含義。那么到底“掃一室”與“掃天下”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呢?6、看來很多同學都不知道,沒有關系,看了下面這則故事也許你就明白了。7、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97頁。二、學習課文。1、自由地把課文讀一遍。注意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2、指名讀,每個同學讀一段。3、學生互評,生自評。師小結。4、剛剛我們自己讀了一遍課文,又聽同學為我們讀了一遍,那么大家發現故事的主人公是誰?(陳蕃)5、讀了故事,你發現陳蕃是一個怎樣的人?(志存高遠、生活懶散)6、你從哪兒看出他志存高遠了呢?(干轟轟烈烈的大事業,掃除天下一切不平之事。)他的志向真是遠大啊,用一個詞來說就是?(志存高遠)8、一個人志存高遠好不好?9、可是剛才我們發現陳蕃不但是一個志存高遠的人,而且是一個生活懶散的人。大家又是從哪里看出他生活懶散的呢?(第3自然段)10、如果讓你用一個字來形容他的房間,你會想到哪個字?(臟/亂)臟到什么程度?亂到什么程度了呢?11、那么他生活懶散,好不好呢?12、為什么他志存高遠卻又允許自己生活懶散呢?他是怎么想的?(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轟轟烈烈的大事業,要掃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會花心思去清掃小小的一間屋子呢?)13、這是一個什么句?(反問句)這句反問句的意思就是?14、同學們,你們覺得他的話有道理嗎?(沒有)大家都覺得這句話沒有道理,為什么呢?15、課文中有一個跟大家是一樣想的,這個人就是?(薛勤)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薛勤與我們的想法一樣?(1、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連小時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2、年輕人,你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又去怎么掃天下呢?) 16課文學到這兒,你知道課題“掃一室”指的是什么?“掃天下”指的又是什么呢?(“掃一室”指的是做生活小事,“掃天下”指的又是干轟轟烈烈的大事業。)17再讀“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連小時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年輕人,你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又去怎么掃天下呢?”,從薛勤的兩句話里,知道了道理要做成大事,先要從小事做起。18、聽了薛勤的這一番話,陳蕃有沒有受到觸動呢?在哪看出來的?(沉思起來,覺得他的活很有道理)19、對,陳蕃確實有所觸動,那么他受到觸動之后會怎么做呢?20、那么能從小事做起的陳蕃長大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呢?21、師總結:大家說的很好,其實歷史上的確有陳蕃這個人,他字仲舉,東漢著名的政治家,曾任太守、太尉等職,從政數十年,為官清正廉潔,被世人稱為“不畏強御陳仲舉”。用一句話來說就是一個有作為的人。三、總結:今天我們就學到這里,在今天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那就是(陳蕃)?從故事中,我們知道他起先是一個(志存高遠、生活懶散)的人,后來卻知錯就改,又成為了一個(有作為的)人。從他的身上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要做成大事,先要從小事做起)?四、板書。 做生活小事 ←“掃一室”與“掃天下”→ 干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志存高遠 干轟轟烈烈的大事業陳蕃 { } → 要做成大事,先要從小事做起 生活懶散 臟/亂 ↓ 有作為的人
《掃一室與掃天下》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在閱讀分析中理解“掃一室”和“掃天下”的特別含義。2、通過朗讀感悟、勾畫批閱、抓重點詞的方式體會句子的語氣和意思,把握人物的心理,理解課文內容。3、體會反問句的意思,將反問句改為陳述句。4、在學習中理解“小事”對于“大事”的重要性。樹立從小事做起,做好小事的信心。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感悟、勾畫批閱、抓重點詞的方式體會句子的語氣和意思,把握人物的心理,理解課文內容。教學難點:握文章主旨,在學習中理解“小事”對于“大事”的重要性。樹立從小事做起,做好小事的信心。教學設計:一:鞏固引入,初悟文意 師:上一課時我們說到陳蕃后來實現了自己少年時的志向,為漢代的“亂而不亡”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那么他的成就是否與他十五歲時的這一次經歷有關呢?讓我們再走進《“掃一室”與“掃天下”》板書課題。快速閱讀課文,你能快速用波浪線勾出“掃一室”與“掃天下”具體指什么嗎? 結合學生回答分析引號可能具備的意義——引用二:品讀感悟,披文入理。 (一)人物入手,感受“豪情”1、提出“掃一室”的是何人?提出“掃天下”又是誰? 板書 薛勤 陳蕃2、師:課文中先介紹了誰?請朗讀第一自然段,圈出最能表現陳蕃性格的詞語。板書“志存高遠”;“生活懶散” 體會“但”字透露的感情色彩。3、什么是“志存高遠”呢?你能在課本中找出描寫陳蕃志存高遠的話么?請讀一讀,注意把握人物的語氣和神態。 什么語氣?什么樣的神態? 引:滿不在乎 理直氣壯 很有些得意 比較讀 齊讀 這個句子還可以怎么表達,品語氣是否有所不同。4、 對于陳蕃的這段話,你覺得有沒有道理?你想對他說什么?5、老師也希望做這樣一個志存高遠的人,聽我讀讀,你有問題想要問我——陳蕃么? 引:小小的一間屋子(二)場景著眼,體會感受。1、這是一間什么樣的屋子? 生找,抽生讀。2、 出示課件,理解程度副詞對加強句子感情的作用。 比較讀,強調讀。3、在這樣的屋子里,你會有什么感受?會這么做?4、 師:所以薛勤在看到這樣的一副場景以后,忍不住……強調人物神態,說……強調人物語言。 問:怎么說的?會有什么樣的態度?你怎么讀?5、請一個志存高遠的陳蕃來回答他……分角色讀。(三)品析心理,體會“用心” 師:薛勤聽了陳蕃的話,是怎么想的?請在你找到的句子旁邊寫上:"心理活動"四個字 抽生讀,再讀,你讀懂了什么?抽生改陳述句2、品一“盯”字,薛勤有什么樣的心情在里面? a、師:在生活中,你被人“盯”著有什么感受?那為什么薛勤還使用這樣的一種方式去看著陳蕃呢?你能分析下薛勤此時的心理嗎? b、出示課件,讀出這樣的一種“語重心長”、“用心良苦”、“諄諄告誡”的意味。這個句子,你是否也能換一種說法?有什么差異?再讀原句。3、那么我們再回到第二自然段,看薛勤是如何進的陳蕃的書房的?品味“寒暄”和“隨意”處的用心,體悟“著實”處的意外和吃驚。4、陳蕃體會到這樣的一種“用心良苦”了么?齊讀最后一自然段5、陳蕃究竟明白了什么道理?大家議一議。 結:孩子們,你們明白“掃一室”與“掃天下”究竟有什么特殊的含義了嗎?請用這樣的方式進行闡述(課件) 再析“引號”作用——特殊含義四:再讀全文,煊情升華讀文,師:帶著我們今天特有的記憶,牢牢記得“一室不掃安以掃天下”。愿我們從細節做起,從小事做起,實現我們轟轟烈烈的大事和抱負。板書:小…………大五:拓展延伸,溫故知新 師:陳蕃的故事到這里并沒有結束,你究竟學到了什么?抽生感悟師:最后老師想送一些話給大家 推薦名言,分享閱讀;加強記憶,強化感受。八:作業 寫話:陳蕃和我……板書設計: 小 大 “掃一室”與“掃天下” 薛勤:語重心長 用心良苦 志存高遠 陳蕃 生活懶散
《掃一室與掃天下》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學習《"掃一室"與"掃天下"》,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思路.2,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詞匯.3,感悟反問句的意思,將反問句改成陳述句.4,熟讀課文,討論交流,領悟"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別含義.教學重難點:重點是感悟反問句的意思,將反問句改成陳述句.難點是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思路,領悟"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別含義.教學過程:一,直接導入: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古時候的小故事,相信學過之后你也一定能從中收獲到一些人生哲理.板書:"掃一室"與"掃天下"板書課題(大小區分),齊讀.2.課題質疑看到這個課題,你的腦海里產生了哪些小問號"掃一室"是什么意思"掃天下"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加引號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師:俗話說 :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只要我們把書讀透了,這些問題都能迎刃而解.指名輪讀課文,讀準字音,新詞,讀通句子.課文講了件什么事提問:通過讀書,我們知道了文章的主人公是——陳蕃 薛勤(板書)三,精讀課文,體驗感悟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中的掃一室和掃天下分別是指什么("掃一室":打掃一間屋子 "掃天下":轟轟烈烈的大事 )2.陳蕃和薛勤他們對"掃一室"和"掃天下"的看法一樣嗎分別是怎樣看待的 從書中畫出相關的語句.3.陳蕃"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轟轟烈烈的大事業,要掃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會花心思去清掃小小的一間屋子呢 "生讀陳蕃的態度是 :只想掃天下,不想掃一室(板書:不想 只想)陳蕃是用什么語氣讀的 指導朗讀,讀出"滿不在乎",在讀中理解"理直氣壯"為什么這樣讀 怎么想的4.薛勤想: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連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道:"年輕人,你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又怎么去掃天下呢 "(1)生讀(2)薛勤是怎么看待的 只有掃一室,才能掃天下 (板書:只有 才能)(3)同時出示兩句話:年輕人,你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又怎么去掃天下呢年輕人,你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是不能去掃天下(分別找兩個同學來讀,其他同學體會哪一句更好,引導學生體會反問語氣表達的力度.)5.你認同誰的觀點呢 展開辯論.6.現在你想怎樣勸勸陳蕃呢小結:是啊,但是只有點點滴滴的小事做好了,才能干成轟轟烈烈的大事業.7.那么現在我們在來看一看"掃一室"和"掃天下",你能理解它們為什么帶引號了嗎 (理解特別含義 板書: 小 大)四 拓展閱讀,深化主題同學們,現在你們怎么看待你們身邊的小事 (啟發學生練習類似《特殊考試》中的小事)2.課件出示名言警句,聯系生活實際討論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深化主題.師:大家的發言讓我想起了兩句話(課件出示)( 師讀——讀懂了什么——齊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劉備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溪,無以成江河——(春秋)荀子2. 同學們說得很有道理,你們的話語也是小名人名言,希望你們把自己的感悟寫在一張精美的書簽上,夾在你的書本里自勉,也可以送給你的朋友,并與朋友共勉.當然也可以寄給我.五,課后作業(課件出示)聽了薛勤的話后,陳蕃會深思些什么 又會怎么做呢 請同學們課后展開想象,把它寫下來.板書設計: "掃一室"與"掃天下"小 大陳蕃 只想 不想薛勤 只有 才能
《"掃一室"與"掃天下"》教案來自第一范文網。
《掃一室與掃天下》教案 篇6
《掃一室與掃天下》教學反思
教學《“掃一室”與“掃天下”》這一課時,我引導學生采用了探究式閱讀的學習方法,以讀文為基礎,通過討論、辯論等方式聯系自己實際感悟“凡事應該從小事做起”的道理。 課文中的故事發生的年代距今已有一千年的時間,但故事仍有現實意義。大事與小事的關系究竟應該怎樣看待呢?上課伊始,讓學生針對日常生活的具體事務進行 “大”與“小”的思考,初步體會二者的辯證關系。而后以“陳蕃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一問題引領全文,指導學生有目的地精讀課文,在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對文章大意有了各自獨特的感受后,為他們創設交流的平臺,在平等的討論、激烈的辯論中大家各抒己見,一方面對文章進行梳理,深化對文章的感悟,另一方面也活躍了氣氛,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掃一室與掃天下》教學反思在初選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就對這篇文章特別地喜愛,原因在于它特別簡短,但里面蘊含了一些深刻的道理,這樣小品類的文章學生也特別感興趣,易把握,因此我將這篇文章做為匯報課的選文。在深刻研讀教材之后,我理解到,要把握這篇文章,就應該是設置1、在閱讀分析中理解“掃一室”和“掃天下”的特別含義。在學習中理解“小事”對于“大事”的重要性。樹立從小事做起,做好小事的信心。2、通過朗讀感悟、勾畫批閱、抓重點詞的方式體會句子的語氣和意思,把握人物的心理,理解課文內容。3、體會反問句的意思,將反問句改為陳述句。這三個教學目標,在這三個教學目標的指導下,再來構建自己的教學框架,學生如果能達到這三個目標,那這篇文章的教學就能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首先我自己擬定了一份教案,自己對最初的教案坦率的說是比較滿意的,認為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和解讀是達到了的,但仍然有一些令人不滿意的地方,比如缺少語文味兒,缺少對個別字、詞的把握,缺少對于反問句有趣的教授的方法……這些問題交由靳老師看過之后,問題得到了解決,靳老師指導我應該在“但”字、“盯”字下功夫,在陳蕃表現他志存高遠的話上面應該多加以朗讀和揣摩,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去朗讀和揣摩,這對增加學生對于主人公的理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薛勤勸勉陳蕃的語句中,多用了反問句,剛開始自己是用了很粗略的解決方法去教授,而靳老師建議我用對比的方法去激發和引導學生,比如先用陳述句來勸陳蕃,學生讀,揣摩。再用反問句來勸陳蕃,學生讀,揣摩,學生就能輕而易舉地明白反問句在增加語氣、增加說服力的方面有著多么奇妙的作用了,達到了教學的效果。在這篇文章中,我多用朗讀教學,因此讀顯得特別重要。那么學生讀之后的評價就特別需要注意了,我采用的方法是回扣中心,在學生朗讀陳蕃“志存高遠”的話時,我便要加以贊賞比且回扣文章中心,這樣既起到了激勵學生,有達到了文章教授的效果。在評課的時候,很多老師給予我很多很好的建議,比如,應該充分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應該過于著急,還應該順應學生的答案和回答方式,不必拘泥于自己內心的想法和答案,還應該明確地點題,講明掃一室與掃天下的聯系,講明大與小的聯系,讓學生站在更高的平臺上去理解文章。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特別要注意的問題,還需要多花時間去消化和揣摩,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加以運用和提升。 “心理不要只裝著教案!”(原創)---《“掃一室”與“掃天下”》公開課教學后反思今年11月23日,我上了一堂公開課《“掃一室”與“掃天下”》。其實每一個學期,學校都會組織每一位語文老師上一堂公開課。只是今年,我的這堂課,有些不同。這堂課是由高新區教研室主辦,我校承辦的一次區級語文教研活動。這也是我們學校成立五年來首次承辦的語文教研活動。獻課老師一共有兩名,我很幸運,成了,其中一位。這堂課是我一個人上,但并不只關系著我;也不僅僅關系著語文組,它還關系著整個學校。是不是這樣,我的肩頭便變得分外沉重起來??是不是這樣,我接過同事寫的同文教案時便變得恐懼起來?是不是這樣,我看著張校長細細批改的紅色批注邊緊張起來?我找不出原因的,牽掛著,分分秒秒。于是,我開始一遍一遍的訓練和試講。試講,從教10余年來倒是從沒試講過,這次試講卻一共進行了三次,每一次試講,聽課的同事們都有新的發現和創新,幫助我消除瑕疵。我自己竟沒有在試講找到一絲進步,而膽量,倒是增加了。到最后 正式公開課時,我一點也不緊張,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課后,整個人冷靜下來,開始慢慢思考自己從頭到尾的過程。又把其他學校聽課老師寫下的評語仔細看了幾遍?粗恍┍頁P和建議,整堂課給人的感覺漸漸明朗起來。層次分明、結構完整、目標任務落實、思想在文本中升華提高。課堂中還出現了多處亮點,其中,拓展延伸——陳蕃的日志給許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在這篇反思中,我最想提到的還是一位老師提出的建議:“背教案”。他的原話是這樣的:“希望這位老師在課堂上多關心學生的發言,不要心里只裝著教案。”我想,我們每一位老師上課前都是備課,并按照備課教學,也就是“背教案”。但我知道,這里所謂的“心里只裝著教案”是說我對心中的教案記得太死,唯教案獨尊,視學生的發言不見,缺乏臨時互動和創造。那么,就會出現學生對老師提問的反應超出了意料,超越了教案的情況,所以,我在死記硬背時也不難別聽中看出了。為什么我把這個建議記得這么清楚?因為我也困惑在“背教案”中,我深深地明白我的“背”的痛苦。我的痛苦不是背不下來,而是面對一篇優秀教案不能駕輕就熟,不能完全掌控,不能游刃有余的演繹的痛苦!所以,這次公開課給我的教育不僅僅是圍繞那一篇課文而言,而是整個教學方法和教學積累的警示。一, 教學方法上的收獲給我最大啟示的是對同樣一個教學目的,應該如何提問。有人說過,課堂提問時教學過程的靈魂,不同的提問會起到不同的效果。問題必須深入淺出,有方向性、引導性、時效性。在這次備課中,我的提問設計表現得很膚淺,看了同事,特別是張校長的修改,我深感教學經驗的領悟是多么重要。比如:“薛勤皺著眉頭,說”這一句,為了引導學生體會人物心情,我提問:“此時他心情怎樣?”學生對多有一句“不開心、難受”等等簡單的詞匯。可張校長修改為:“一個人皺著眉頭,他心里往往是由語言的,你覺得的此時的他皺起的眉頭好像在說些什么?”對這個問題,學生的發言可多了,五花八門,又理解了課文內容。二、教學積累很重要這個感受告訴我經驗來源于實踐,這個道理在這次活動中帶給我的教育是那么深刻。正因為同事們走了許多道路,有許多不同的體驗,甚至有人曾經執教過同一篇課文,所以集思廣益時,我收到了很多可貴的經驗與教育。這也提醒了我,為何在這方面有不足呢?看來應該多學習,多實踐,我的彎路就會越走越少。感謝同事們,感謝親愛的張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