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室”與“掃天下”教案
【教材分析】
《“掃一室”與“掃天下”》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教材第十一單元“大與小”主題中的第一篇課文。課文雖然篇幅較短,但其故事內容卻耐人尋味,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主要講了東漢時代,青年人陳蕃志存高遠,喜好讀書,但生活很懶散,連自己的書房也很少收拾打掃。他父親的朋友告誡他:連一個小小的屋子都不掃,是掃不了天下的。課文以“掃一室”寓意不起眼的平凡小事,以“掃天下”寓意轟轟烈烈的偉業,兩者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故事警示我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成就大事,往往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只有勤于“掃一室”,才能“掃天下”的道理。 知識技能目標: 1.學習《“掃一室”與“掃天下”》,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思路。 2.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詞匯。 3.熟練認讀本課的生字新詞。 4.體會作者寫作過程中語言的簡潔,用詞的精確。將反問句改成陳述句,感受反問句表達意思的力度。 情感態度目標: 熟讀課文,領悟“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別含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詞匯。復述課文,感悟反問句的意思,將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難點是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思路,領悟“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別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掃一室與掃天下。2、師: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們覺得有沒有問題?(少了雙引號)3、師加。4、為什么“掃一室”與“掃天下”要加上雙引號呢?5、師解釋:在這兒,雙引號表示有特殊的重要的含義。那么到底“掃一室”與“掃天下”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呢?6、看來很多同學都不知道,沒有關系,看了下面這則故事也許你就明白了。7、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112頁。 二、初讀課文 1.自由地把課文讀一遍。注意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 2.指名讀,每個同學讀一段。 3.學生互評,生自評。師小結。 三、再讀課文 1.剛剛我們自己讀了一遍課文,又聽同學為我們讀了一遍,那么大家發現故事的主人公是誰?(陳蕃) 2.迅速的默讀課文,讀了故事,你發現陳蕃是一個怎樣的人?(志存高遠、生活懶散) 3.你從哪兒看出他志存高遠了呢?(干轟轟烈烈的大事業,掃除天下一切不平之事。)他的志向真是遠大啊,用一個詞來說就是?(志存高遠) 4.一個人志存高遠好不好? 5.可是剛才我們發現陳蕃不但是一個志存高遠的人,而且是一個生活懶散的人。大家又是從哪里看出他生活懶散的呢?(第3自然段) 6.先自己讀,再指名讀。 7.如果讓你用一個字來形容他的房間,你會想到哪個字?(臟/亂)臟到什么程度?亂到什么程度了呢? 8.引讀:如果你走進了一間這樣的房間:(第三自然段) 9.那么他生活懶散,好不好呢? 10.為什么他志存高遠卻又允許自己生活懶散呢?他是怎么想的?(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轟轟烈烈的大事業,要掃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會花心思去清掃小小的一間屋子呢?) 11.這是一個什么句?(反問句)這句反問句的意思就是? 12.同學們,你們覺得他的話有道理嗎?(沒有)大家都覺得這句話沒有道理,誰能勸勸他? 13.課文中有一個跟大家是一樣想的,這個人就是?(薛勤)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薛勤與我們的想法一樣?(1、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連小時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2、年輕人,你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又去怎么掃天下呢?) 14.女生讀薛勤的話,男生讀陳蕃的話,老師讀旁白。 15.課文學到這兒,你知道課題“掃一室”指的是什么?“掃天下”指的又是什么呢?(“掃一室”指的是做生活小事,“掃天下”指的又是干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16.再讀“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連小時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年輕人,你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又去怎么掃天下呢?”,從薛勤的兩句話里,知道了道理要做成大事,先要從小事做起。 17.聽了薛勤的這一番話,陳蕃有沒有受到觸動呢?在哪看出來的?(沉思起來,覺得他的活很有道理) 18.對,陳蕃確實有所觸動,那么他受到觸動之后會怎么做呢? 19.那么能從小事做起的陳蕃長大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20.師總結:大家說的很好,其實歷史上的確有陳蕃這個人,他字仲舉,東漢著名的政治家,曾任太守、太尉等職,從政數十年,為官清正廉潔,被世人稱為“不畏強御陳仲舉”。用一句話來說就是一個有作為的人。 四、課外延伸 從小事做起的陳番成為了一個有作為的人,成就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那么同學們你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了嗎?今后應該怎么做? 五、課文總結 今天我們就學到這里,在今天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那就是(陳蕃)?從故事中,我們知道他起先是一個(志存高遠、生活懶散)的人,后來卻知錯就改,又成為了一個(有作為的)人。從他的身上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要做成大事,先要從小事做起)? 六、板書設計: “掃一室”與“掃天下” 做生活小事 干轟轟烈烈的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