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室”與“掃天下”教案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詞語的意思。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線索。 感悟反問句的意思,將反問句改成陳述句。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掃一室”與“掃天下 ”的特殊含義,懂得心存大志,也應該從小事做起的道理。教學重點交流討論, 領悟“掃一室”與“掃天下 ”的特殊含義,懂得心存大志,也應該從小事做起的道理。教學難點復述課文,感悟反問句的意思。教學準備有關陳蕃的資料教學課時兩課時第一課時導入新課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發(fā)生許多瑣碎的小事,有的同學善于從小事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有的同學則認為事太小,無關緊要,往往忽略不計。那么這些小事嗎?它與同學眼中的大事有什么聯(lián)系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一篇相關的課文,看看主人是怎樣看待大事與小事的。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自由讀文要求:(1) 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 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詞語。(3) 出示準備考察學生的知識。想一想,這些生字還可以組成什么詞?網(wǎng):電網(wǎng) 網(wǎng)絡 天羅地網(wǎng) 漏網(wǎng)之魚眉:眉心 書眉 眉開眼笑 眉目清秀解釋詞語:轟轟烈烈:形容氣魄雄偉,聲勢浩大。拜訪:敬詞,訪問。寒暄:見面時談天氣冷暖之類的應酬話。理直氣壯:理由充分,因而說話有氣勢。再讀課文,理清線索1、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2、想一想課文可以分為幾段,每段講了什么?第一段(1自然段):主要講東漢時代的青年陳蕃志存高遠,但生活懶散。第二段(2--5自然段):主要講薛勤對陳蕃“掃天下”的人不必“掃一室”的觀點,闡述了連小小的屋子都不掃,是掃不了天下的“道理第三段(6自然段):謝陳蕃沉思起來,覺得薛勤的話很有道理。 第二課時第一步通過讀第一自然段,理解陳蕃的特點---志存高遠,生活懶散。引導學生抓住“矛盾點”質疑,為什么一位志存高遠的青年,而生活卻是懶散的呢?鼓勵學生尋找質疑的方法,學生會找到第四自然段進行閱讀。通過理解陳蕃的話,引導學生讀懂“掃一室”與“掃天下”中兩個“掃”的不同含義。學生讀懂了這個問題,再向學生介紹課題中引號的用法。第二步討論“掃天下”與“掃一室”有什么特別的含義?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引導學生抓住兩個“掃”字,弄明白它們在兩個詞語中的意思。然后結合陳蕃住處的情況和陳蕃的報復,說說“一室”與“天下”的意思。說明引號在這里標出了具有特殊含義的詞語。要注意:①不要因為陳蕃不掃一室就否定他的大志向。②這篇課文的主旨是不能做好小事,也就不能實現(xiàn)大志向。第三步學習反問句下面的句子還可以怎樣表達?1、“ 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事轟轟烈烈的大事事業(yè),要掃除的事天下的一切不平之事,哪里會花心思去清掃小小的一間屋子呢?”2、“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連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3、“年輕人,你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又怎么去掃天下呢?”讀懂句子的意思,讓學生將反問句的意思換一種方式表達。引導學生在讀中揣摩它的語氣,體會出反問句所表達的語氣比陳述句更為強烈。【教你一招】怎么將反問句變成陳述句呢?1、去 同學即去掉反問詞和語氣詞;難道…嗎?怎么 … 嗎?2、改 即把“?”號改成“。”號3、反 即把原句的意思反過來。4、查 即檢查修改后的句子意思和原來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