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云》快樂練習:同步訓練(精選13篇)
《火燒云》快樂練習:同步訓練 篇1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習時要邊讀邊想象課文描繪的畫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景象,體會作者是怎樣生動地描寫火燒云的顏色和形態變化的。在反復誦讀中積累語言。
一、我能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笑盈盈(ying)乘涼(cheng)著火(zhao) 一轉眼(zhuan)愛好(hao)一匹馬(pi) 其實(qi)紫檀色(tan)恍(huang)惚(hu)
二、我能為下列字添加偏旁,組字再組詞
頁──( )( )加──( )( ) 由──( )( )爾──( )( ) 堯──( )( )莫──( )( )
美麗( )( ) 模糊( )( )
鎮靜( )( ) 笑盈盈( )( )
四、我知道
火燒云上來了,由于霞光照耀,人和動物都改變了顏色,閱讀課文后填表。
事物
小孩子的臉
大白狗
紅公雞
黑母雞
小白豬
老頭兒的胡子
顏色
五、我的閱讀天地 火燒云是怎樣形成的?
清晨,太陽剛剛出來的時候,或者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天邊的云彩常常是通紅的一片,像火燒的一樣。人們把這種通紅的云,叫做火燒云,又叫早霞或晚霞。有時候,沒有云,天邊也會出現火紅的顏色,這叫火燒天。
那么,火燒云是怎樣形成的呢?
我們已經知道陽光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光混合成的。這幾種顏色的光中,紅光穿過空氣的本領最大,橙、黃、綠光次之,青、藍、紫光最差。天上沒有云的時候,懸在空中的雨滴少;中午空氣層較薄,太陽光里的紅、橙、黃、綠幾種色光幾乎全部通過,只把青、藍、紫幾種色光攔住。而這幾種光中,又數藍色光反射的最多,所以把整個天空染成了藍色。
清晨太陽從東方升起,或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太陽光射到地面上,穿過的空氣層要比中午太陽當頂的時候厚一些。太陽光中的黃、綠、青、藍、紫幾種光,在空氣層里行走沒有多遠就已經筋疲力盡,不能穿過空氣層。只有紅、橙色光可以穿過空氣層探出頭來,將天邊當成紅色。
火燒云可以預測天氣,民間流傳的諺語“早燒不出門,晚燒行千里”,就是說,火燒云或火燒天如果出現在早晨,天氣可能會變壞;出現在傍晚,第二天準是個好天氣。
閱讀短文后,你知道火燒云是怎樣形成的,請你講給家長和小朋友聽。
《火燒云》快樂練習:同步訓練 篇2
洪春幸
一、出示課題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讀課題《火燒云》。
看到這三個字,在你的腦海里馬上呈現出一幅怎樣的畫面?
生:一片紅色的云——師:那是火燒的顏色
生:一大片云在跳躍——師:那跳動的是火苗,那是火燒的樣子,那是不斷變化的云
生:各種顏色的云——師:主要是什么顏色?——
師:看,這就是——火燒云。帶著我們的驚嘆,一起讀課題——
生:火燒云
師:這篇課文是我國現代著名的女作家蕭紅的作品,蕭紅用她的文筆帶給我們是一片怎樣的火燒云呢?我們來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2)想一想:用課文中的一句話說說什么是火燒云?
2、認讀生字新詞
紫檀色 高壽 紅彤彤 恍恍惚惚
一模一樣 模糊
3、用課文中的一句話說說什么是火燒云。你找到的是哪一句話?
生:天空中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
師:反復讀讀這句話,邊讀邊想象,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啊?
生:讀
師:把你想象的畫面,用你的聲音讀出來,我們來聽聽,你想象中最精彩的是什么?
生:重讀“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師:你想象中的畫面是多么巨大,一直燒到了東邊——你們也有這樣巨大的畫面嗎?一起讀——
生:齊讀
師:你想象中的畫面有不同嗎?誰愿意再來讀——
生:重讀“天空著了火”——師:你想象中的畫面是那么熱烈,好像是天空著了火——你們的想象中也有這樣熱烈的畫面嗎?一起讀——
生:齊讀
師:(出示圖片)這就是天空的云——
生: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
師:這就好像是——
生:天空著了火。
師:我們一起讀——
生:齊讀
師:我們看,天空的云多紅啊,真是紅云——滿天,滿天——紅云。這句話中,我們如果換一個字,把“燒”換成“紅”,你們說行不行?自己讀讀,比較比較。
生:……
師:是啊,“燒”不僅寫出了火燒云的紅,還寫出了火燒云的紅不是一般的紅,是紅的特別熱烈,更寫出了火燒云的動態,那紅色就想火焰一樣不斷的變化。一個“燒”字那么簡單,那么樸素,卻是那么傳神——這就是蕭紅的文筆——我們再來讀讀這句話。
生:朗讀
師:火燒云到底是什么呢?大家看看課文中的火燒云出現在什么季節的什么時候?
生:夏季的傍晚
師:從哪里看出來?
生:晚飯過后、乘涼
師:那么火燒云就是我們平時稱呼的——晚霞。
三、精讀課文
1、火燒云上來了,在蕭紅的筆下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呢?
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你覺得這一段課文帶給你什么感覺?你是從哪些句子中讀出來的。
生:驚奇。讀有關的句子
師:真是令人驚奇啊,怎么都變了呢?你也有驚奇的感覺嗎?你也來讀讀——
生:讀
師:能把這種驚奇讀得更強烈嗎?老師教你一個辦法,可以加上語氣詞在讀讀——誰來讀
生:朗讀
師:還有哪些句子也帶給你驚奇的感覺?讀一讀
生:讀
師:這一段話還給帶給你什么感覺?——老師有一種感覺——你們聽——(范讀)晚飯過后,火燒云上來了。這是什么感覺?
生:驚喜
師:對,驚喜,又驚又喜啊!你也來體會體會,讀一讀——
生:讀
師:這是等待了一天的驚喜啊,再讀——
師:這是迫不及待的驚喜啊,再讀——
師:我們帶著又驚又喜的心情一起來讀讀這一段好不好?我們來合作一下,第一句誰來讀——后面四句我們一起讀——喂豬的老頭我來讀——乘涼的人誰來讀——
開始
師:課文是寫火燒云,可這一段寫的都是地上的東西,不是天上的,這一段到底寫了什么?
生:霞光
師:是啊,因為火燒云的霞光照下來,一切都變了。所有驚奇和驚喜都是火燒云的霞光帶給我們的,我們的驚奇和驚喜都是作家蕭紅帶給我們的,蕭紅的文筆真是充滿了——豐富的情感。
師:我們反復讀了這段話,你有沒有什么疑問?
生:大白狗和小白豬變得顏色不一樣?
師:唉,這倒是個問題,你們看大白狗是白的,小白豬也是白的,怎么會變得不一樣呢?
輕聲讀讀課文,看看能不能在課文中找到原因。
2、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說說你在哪里找到了原因?
生:第三自然段,因為天空中的顏色變化多……
師:火燒云的顏色變化多嗎?——多——能把這么多的顏色讀出來嗎?先自己試一試——誰來讀
生:朗讀
師:聽他的朗讀,有多的感覺嗎?哪些地方你聽了覺得多?
生:……
師:(范讀)“變化極多”“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誰再來讀——
生:朗讀
師:因為火燒云的顏色多,所以火燒云的霞光的顏色也就多,所以大白狗變成——紅的了,小白豬變成——小金豬了,看這邊的大白狗是紅的,在看那邊的小白豬就變成——小金豬了,僅僅是顏色多嗎?還因為顏色的變化——快!誰再來讀這段話,不僅要讀出顏色變化多,還要讀出顏色變化快。需要先練一練嗎?
生:朗讀
師:他讀四個“一會兒”很有意思,說說你為什么這樣讀?
生:這樣讀才快
師:你是怎樣讀出變化快的,你來讀讀
生:朗讀
師:火燒云的顏色變化那么多,變化那么快,它有多少種顏色呀?我們在這段話中找一找描寫顏色的詞,畫出來。
生:找
師:(出示)我們看,這些描寫顏色的詞很有意思,讀一讀,你發現了什么?
生:……(可能會有幾種不同的發現:構詞規律、顏色是從暖色到冷色的、顏色以紅黃為主色等)
師:這些描寫顏色的詞的構詞的方式各不一樣,可以分為幾類?
生:三類
師:怎么分?(出示)分類讀一讀——第一類——第二類——第三類——
生:讀
師:這第一類、第二類特點很明顯,這第三類有什么特點啊?
生:前面是一個事物的名稱,后面是一個表示顏色的詞
師:你說對了一半,這兩個部分之間還有一種關系,我們如果把“葡萄灰”這個詞說成一句話就是:像——葡萄一樣的灰色。梨黃呢?——茄子紫呢?——
師:火燒云的顏色只有這些嗎?
生:無數種。
師:為什么?
生: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看也沒看見過的顏色
師:想看看火燒云嗎?想看看那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嗎?(播放圖片)
師:把我們見到的顏色,按照課文中描寫顏色的詞語的樣子寫一寫,每一類你還能寫出幾個,試著寫一寫——
生:寫
師:把你寫的這些詞語替換到課文中去,讀一讀。誰來讀讀你的創作。
生:讀
師:大家覺得這樣替換合適嗎?哪里不合適?
生:綠油油不是火燒云的顏色
師:為什么?
生:火燒云……
師:還有什么不合適的?
生:顏色的詞要對應
師:現在,我們四個同學合作改一改,改得既合理,又優美。
生:修改
師:那個組愿意來讀一讀你們的成果。
師:火燒云的顏色那么多,變化那么快,要寫好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家蕭紅為什么能寫的那么好?
生:因為他用詞準確,因為他觀察仔細。
師:這么準確優美的語言我們應該背下來,會背了嗎?——自己先試試。
生:背誦
四、課文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欣賞了火燒云美麗的霞光和顏色,也領略了作家蕭紅優美的文筆。我現在想問——
如果今天傍晚你能看到火燒云,你會怎么樣?
生:去看,還要寫一篇文章
你能看到嗎?——不一定
只要你每天傍晚都望望西邊的天空,總有一天,你一定會看到美麗的火燒云!只要你有一顆和蕭紅一樣熱愛大自然心,也一定能寫出這樣優美的文章。
(語文 課 堂 網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原文地址
《火燒云》快樂練習:同步訓練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課的12個生字,學會正確書寫11個字。能正確理解文中的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火燒云的絢麗多彩和美妙奇異,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4、摘抄課文中的優美詞句,積累語言。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反復誦讀,展開想象來理解課文,體驗情感。
2、展開小組討論,對課文的思想內容及情感進行分析。
3、繼續學習搜集、整理資料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觀察自然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日出或日落時,天空經常出現絢爛多彩的`云霞,你們知道那是什么嗎?(火燒云)你眼中的火燒云是什么樣的呢?(學生自由發言)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欣賞我國現代女作家蕭紅筆下的《火燒云》。(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一讀課文。
2、出示文中的生詞,先指名讀,再開火車讀。
3、理解文中詞語。
4、指名學生按自然段讀課文。
三、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1、自由讀文,思考:通過讀課文讀懂了什么?
2、集體交流。(引導學生結合文本交流,抓住顏色的變化和形態的變化,同時引導學生對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進行感情朗讀,邊讀邊在頭腦中呈現畫面。)
3、教師總結:作者抓住火燒云這一自然景觀,以豐富的想象力,以優美的語句描繪出夕陽西下時火燒云的瑰麗多姿,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邊讀邊想,你能從中體會到什么?
四、拓展延伸
1、你留心看過天空嗎?那時的云彩什么樣?能把你的觀察所得寫一寫吧!
2、把有關描寫云的詞語、句子、段落摘抄在筆記本上。
五、指導書寫
1、學生完成作業。
2、背誦喜歡的段落。
《火燒云》快樂練習:同步訓練 篇4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在語言環境中理解“燒”和“紅”,“沉靜”和“沉浸”等詞語的區別。能根據詞語的規律和特點照樣子嘗試著寫幾個顏色的詞語。
2、快速默讀課文,說說“火燒云”是一種怎樣的云,它有哪些特點。
3、能按時間順序理清課文的脈絡,了解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情況,欣賞大自然的瑰麗景色,體會人們看到火燒云時的喜悅心情。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重點學習3——6,感受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的變化情況。
[教學難點]
在閱讀中了解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的變化情況,欣賞大自然的瑰麗景色,激發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學習第一節
1、欣賞“火燒云”的照片:瞧,日落時的天空是如此美麗,如此壯觀!今天我們學的課文,正是描寫這一美景的,板書課題。
2、課文是怎樣描述火燒云的呢?學習第二節
3、句子中的“燒”,能不能改成“紅”?
(燒”是燒火、著火的意思。在這句話中,任何字都不能替換“燒”,因為“燒”既寫出了火燒云上來時的顏色和動態,又寫出了火燒云上來時的氣勢,而且還與后面的“著了火”相照應,更重要的是“燒”字在這里點了題。)
二、 整體感知
1、組織學生默讀課文。(課件出示),
初讀課文小建議:
(1)默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邊讀邊思考: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火燒云的?
2、交流,板書:出現 變化 消失
3、按出現、變化、消失,分別指名學生朗讀。
(按實際情況正音:紫檀色、模糊、兇猛、一模一樣、鎮靜……)
三、 研讀課文
(一)學習1小節
1、晚飯以后,火燒云上來了。那天空的霞光使地面發生了什么變化呢?讓我們來看看課文的第一節,說一說。
(課件出示):
小孩子的臉 → 紅紅的 大白狗 → 紅的
紅公雞 → 金的 黑母雞 → 紫檀色的
小白豬 → 金的 老頭兒的胡須 → 金的
2、火燒云把白的變成紅的,把紅的變成金的,把黑的變成紫檀色的,它改變了周圍的一切的顏色,甚至連你自己也變了,看到這些,你會是怎樣的心情?讓我們帶著這種心情來朗讀這一節。
(1)指名讀。
(2)齊讀。
(二)學習3—6小節
1、這個地方火燒云的變化極多,作者從哪幾方面描寫了火燒云的變化呢?快速閱讀課文3—6小節,找一找。
2、交流,板書:顏色、形狀
3、哪一小節描寫火燒云顏色變化多的?指名讀。(出示課件)
4、找出表示顏色的詞,讀一讀。
5、顏色真多呀,而且作者的寫法也不一樣,有疊詞的:紅彤彤、金燦燦;有兩種顏色混和在一起的: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色;還有用實物色彩比擬的:葡萄灰、梨黃、茄子紫。真是豐富多彩啊!
積累詞語
半紫半黃
葡萄灰
6、句子比較:把原句中的“一會兒”改成“有”可以嗎?
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
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有紅彤彤的,有金燦燦的,有半紫半黃的,有半灰半百合色的。
(四個“一會兒”表示幾種顏色交替出現,瞬息萬變,說明火燒云不僅顏色變化多,而且變化速度快。
7、火燒云不僅顏色變化多,變化快,它的形狀變化更是如此。指名同學分節讀4、5、6小節,分別用直線和曲線畫出表示火燒云形狀變化多,變化快的詞。
8、交流,出示:
一會兒 馬
過了兩三秒鐘
忽然 大狗
接著 大獅子
一轉眼
9、師生問答讀第4小節
一會兒,天空出現了什么?
它怎么變化?
怎么消失?
10、同桌用問答的方法讀5、6小節
11、小結:作者描寫火燒云變化時,把火燒云的形狀想象成三種動物,寫得栩栩如生,我們好像真的看到它們一個個在我們面前出現——變化——消失。你能不能用一個詞來概括火燒云形狀變化的多、快?(瞬息萬變、變化多端、千變萬化……)
12、想象火燒云還有哪些形狀的變化?你能第5、6、7節的寫法說一說嗎?
(三)學習第7小節
1、天空中真是熱鬧極了,一瞬間,火燒云就下去了,指名讀第7小節。
2、理解“恍恍惚惚”——(表示看的不真切,表現了火燒云的變化又多又快,讓人眼花繚亂,實在無法看清楚。)
3、句中的“沉靜”能用“沉浸”替換嗎?(不能,意思完全不同,“沉浸”——形容讓心情安靜下來;“沉浸”——表示處在某種情景中。)
五、拓展作業
模仿第5、6、7節的寫法寫寫云的其他變化
[板書]
出現
顏色
6 火燒云 變化 多、快
形狀
消失
《火燒云》快樂練習:同步訓練 篇5
今天我有幸聽了賈老師和裴老師的語文教學示范課,收獲很大!這對我在以后的教學上有很大的幫助!
她們在課上思維敏捷,學生也非常活躍富有朝氣。另外,她們的課準備的很充分,所以我認為認真的態度是必不可少的。
賈老師的課,講的是四年級火燒云這一課,首先讓學生欣賞火燒云美景圖片,學生可以說說自己對火燒云的感覺,自然而然的引出本課,她的課上注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齊讀,開火車讀,學生自己找出最喜歡的讀出來,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最后也充分地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想象火燒云還有沒有其他的顏色?火燒云還會像什么?
賈老師語言精練,語調非常有親和力,普通話標準,基本功扎實,在她的課上,學生發言積極,表現很活躍。裴老師講的是一年級的認字,她這節課對我印象最深的是課堂口令清晰,總是能在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及時提醒,她也總是盡可能地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親切的語調和微笑,提高了學生們的發言的積極性。整節課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在“玩”中學,同學們都學的開心快樂。
總之,她們的課值得我更深入地去學習。只有學習才能不斷提高自己,我會不斷地聽課學習,讓自己快速成長。
《火燒云》快樂練習:同步訓練 篇6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使用多媒體課件出示配上優美音樂的火燒云圖片供學生欣賞,并向學生解釋火燒云的特點及形成過程。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看得認真,聽得專注,很快便進入了課文情境。
二、感知課文內容,引導主動參與
1、師提問:課文是按什么順序火燒云的?
2、生:是按照火燒云上來了——燒起來了——下去了這樣的順序來寫的。
3、師: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說說火燒云上來時的情景。
4、生:火燒云上來時,小孩子的臉變紅了……喂豬的老爺爺的胡子變成金色的了。
5、師:應用什么語氣讀這一自然段?
6、生1:驚奇的語氣。
生2:興奮的語氣。
7、生:齊讀這一自然段。
8、師:火燒云上來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現出絢麗的景象。不過,更壯觀的景象還在后面呢!
9、學生自由快速讀第三自然段,看誰能說出天空中的火燒云都有哪些顏色。
10、指名說出天空中有哪些顏色。
11、師:除了這些顏色外,你還能想像出有哪些顏色?
12、生:黃澄澄、白茫茫、半紅半黃……
13、指導學生感情朗讀此段并試著背誦。
14、師:火燒云不僅顏色多,變化快,而且它的形狀也是千變萬化,讓我們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5、讓學生說出天空中火燒云的樣子,并試著表演出來。
16、模仿作者的寫法,讓學生把天空中的火燒云還像什么寫下來,并表演出來。
在這個環節中,采用了以讀為本的基本手段,用了多種朗讀方法——自由讀、個人讀、小組讀、齊讀等充分感知語文材料,并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自主探索,采用讀后說——說說天空中還有哪些顏色,讀后寫——寫出天空中火燒云的樣子,讀后演——表演天空中火燒云的各種不同的姿態,讓學生表達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增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了學生語文實踐能力。
三、指導朗讀,培養語感
在學習了課文之后,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全文。這樣安排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練習,朗讀水平不斷地得到提高,并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學生在多讀的訓練后,培養了語感,感悟到了課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熏陶。
五、想想說說,課外延伸
1、師:學習了這篇課文,你一定被火燒云千姿百態的變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
2、生1:這真是美麗的奇觀呀!
生2:大自然太神奇了!
生3:我還想再看一看這美麗的景象。
3、布置學生課外收集一些有關大自然美麗、神奇的圖片,讓學生做個有心人,發現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賞美并保護這些美。
《火燒云》快樂練習:同步訓練 篇7
【教學設計思想】
學習第一部分時,要想象霞光映照下人及動物的色彩,體會作者的心情,讀出驚喜的語氣。學習第二部分時,要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在頭腦中出現課文描寫的各種各樣的顏色、形狀及變化情況。此外,還應引導學生想想課文中沒有寫出的其它顏色和形狀。這樣,才能使學生體會到火燒云的多姿多彩、變化迅速的特點。朗讀時才能通過語調、語速的變化表現出這一特點。第三部分應略處理,注意讀出對火燒云景色的留戀之情。
媒體使用是讓學生通過圖片感受火燒云的特點(顏色多、變化快),啟發學生仿寫。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⑴ 學會本課5個生字及9個詞語。
⑵ 了解課文內容。
2、能力目標:
⑴ 邊讀邊想像火燒云變化的情境,體會作者的心情,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⑵ 積累描寫顏色的詞語。從4~7自然段中選擇兩段背誦下來。
3、情感目標:
體會火燒云現象給人們帶來的快樂,從而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
【教學重難點】
邊讀邊想像,理解課文內容。課文第三至七自然段。
【教學媒體】
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火燒云》一課。
1、火燒云是什么意思?它的同義詞有哪些?
(火燒云:日出或日落時天空中出現的彩色云霞。)
(朝霞、晚霞、彩霞。)
2、瀏覽課文,從課文中找出一句話來說一說。
(“天上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通通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 )
3、讀讀這句話,體會一下哪個詞用得特別好,為什么?
4、師:(出示課件 圖片)一個“燒”字既突出了火燒云上來時天空的顏色,像火一樣紅;又如同熊熊燃燒的烈火一樣有氣勢,給人一種動態變化的感受。
5、那么這篇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記敘的?
板書:
出現──變化──消失
二、新授課
1、學習第一部分:
⑴ 自由讀第一段,思考:
火燒云上來時,地面的景物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⑵ 課件出示文字:
指名回答,想象當時的情景。
⑶ 課件出示圖:
他們的顏色為什么不同呢?
(人、物原本的顏色不同。)
小結:
從這人和物顏色的變化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火燒云很美,人們對火燒云的喜愛之情、火燒云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⑷ 請你把人們對火燒云的喜愛之情讀出來。
自由讀。
師:火燒云不僅美,變化也極多。
2、學習第二部分:
⑴ 瀏覽課文,說一說作者從哪幾方面描寫了火燒云的變化。畫出這一段的總起句。
⑵ 指名回答。
板書:
顏色、形狀
⑶ 讀第四自然段,談談火燒云顏色變化有什么特點?你從哪體會到的?
板書:
顏色變化多、變化快
(7個表示顏色的詞及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體會變化多、“一會兒”體會到變化快。)
⑷ 課件出示詞語:
紅彤彤:ABB;
半灰半百合:半……半……;
葡萄灰:水果或蔬菜+其顏色
讀出表示顏色的詞,體會一下詞的形式。
⑸ 想象火燒云還有哪些顏色的變化?仿照書上詞的表現形式說一說,用上“一會兒……”。
(藍盈盈、黃橙橙、半紅半黑、半粉半藍、草綠、桔黃、)
⑹ 天空中這么多的顏色交織在一起,你的感受怎樣?
(那是多美的呀!)
能不能用一個詞語概括出火燒云顏色多呢?課文為什么沒有用這個詞?
(表現不出變化多和快。)
⑺ 讓我們通過讀來表現這美麗的火燒云吧!
⑻ 自由讀,指名讀,其他同學看課件,欣賞一下五彩繽紛的火燒云。
⑼ 在作者眼里,火燒云的形狀像什么?
(馬、狗、獅子)
① 讀第五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板書:
變化多、變化快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火燒云變化快?
(過了兩三秒鐘)
② 你喜歡哪句話?為什么?
③ 讓我們通過讀把火燒云的形狀變化多而快表現出來:
自由讀、指名讀、評讀。
④ 作者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先寫出現什么及其樣子,再寫變化的情況, 最后寫消失。)
⑤ 自由讀第六七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從哪體會出火燒云的形狀變化多而快?
(忽然、接著、一轉眼就變了)
⑥ 這三段在寫法上有什么共同之處?
(按事物發展變化的順序寫,把變化的過程分成三步:先寫出現什么及其樣子,再寫變化的情況, 最后寫消失。)
⑦ 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段試著背一背。
⑧ 出示課件:
請同學們邊看圖邊背誦有關段落。
⑨ 火燒云形狀的變化又多又快,誰能用一個詞概括一下。
(變化莫測、變化無常、變化多端、千變萬化、千姿百態、瞬息萬變。)
⑩ 出示課件:
讓我們欣賞一下看圖片,想象火燒云的形狀象什么?
3、學習第三部分:
⑴ 讀課文,理解“恍恍惚惚”什么意思?為什么“恍恍惚惚”呢?
(火燒云的顏色、形狀變化多、變化快,看得時間長了。)
⑵ 最后兩句寫出了什么?
(火燒云是在迅速變化的過程中消失的,又表達了從們對火燒云的喜愛、留戀之情。)
⑶ 指導朗讀:
讀出對火燒云的留戀之情。
三、小結
作者是怎樣向我們介紹火燒云的?你有什么感受?
四、作業
觀察火燒云,仿照課文第五至七自然段的寫法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出現
火燒云 顏色
變化 多、快
形狀
消失
《火燒云》快樂練習:同步訓練 篇8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火燒云及火燒云顏色、形狀的變化,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2.學習仔細觀察運用豐富的想象描寫景物變化的寫作方法。
3.按照一定的順序分段,概括段意。
4.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繼續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2.了解火燒云顏色、形狀的變化,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用具
投影片、錄音帶、小黑板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了解課文內容,按照一定的順序分段,概括段意。
二、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內容,按照一定順序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學過程
(一)檢查學生預習生字詞情況。
1.填寫生字表。
2.讀準字音,注意生字的寫法。
“盈,”是后鼻音,讀作yíng,不讀yīng;
“茄”讀作“qié”,不讀jiā;
“揉”字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盈”的上半部“ ”,“又”不能忽視;
“廟”是“廣”字頭,撇要大,必須包住“由”,這叫半包圍結構。
3.啟發發言,討論詞義,檢驗查字典的能力。同學們可以互相補充解釋詞語。
火燒云:日出或日落時出現的各色云霞。
紫檀:常綠喬木,木質堅硬,帶紅色,可做貴重的家具或美術品。紫檀色,和紫檀木相似的顏色。
高壽:長壽的意思。
恍恍惚惚:不真切,不清楚。
笑盈盈:滿臉笑容的意思。盈,充滿。
鎮靜:情緒穩定或平靜。
威武:本課指力量強大的樣子。
百合: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莖白色或粉紅色,花白色帶紫色條紋。百合色就像百合那樣的顏色。
金燦燦:形容像黃金一樣發亮的顏色,鮮明耀眼。
4.出示投影片,注意字音詞義。
(1)給帶點字選擇正確讀音,對的(√)。
(2)出示以下各字,請同學口頭組詞。
檀——紫檀色 檀香 檀樹 紫檀
豬——小白豬 肥豬 野豬 豬圈
壽——高壽 長壽 壽面 壽辰
模——一模一樣 模范 模型
恍——恍恍惚惚 恍然大梧
霞——霞光 紅霞 霞光萬道 彩霞
廟——孔廟 廟會 廟門 神廟
燒——燒火 燒水 火燒云
威——威武 威風 國威 威嚴
蹲——蹲下 蹲坐 蹲著 半蹲
(3)區別字形,辨析詞義,然后組詞。
形相近、音相同的漢字有很多,必須正確區分,把握字義。
教師指導學生把形相近、音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區別字形、辨析字義是掌握這些字的好方法。最后通過組詞加以驗證,會使學生記憶牢固。
須(必須) 跪(跪下) 偏(偏遠)
需(需要) 脆(干脆) 遍(遍布)
低(低頭) 根(樹根) 伸(伸展)
底(到底) 跟(緊跟) 申(申請)
(二)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按一定順序分段,概括段意。
1.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提問: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這篇課文講的是日落時的火燒云,主要講了火燒云的顏色、形狀及變化。)
2.指導學生分段、概括段意。
通讀全文是正確劃分段落的基礎,然后理清文章的脈絡,弄懂自然段間的關系。
分段之前教師指導學生討論,“日落時的火燒云究竟是什么樣子的?課文的哪部分講到了這一點?”
(課文的第3、4、5、6自然段講的是火燒云的樣子。)
第1自然段講的是火燒云嗎?
(不是火燒云,是火燒云到來之前的霞光。)
最后一個自然段還在講火燒云嗎?
(這個自然段講火燒云不見了,看不清了。)
現在請同學們考慮本文自然段之間的關系,應該按什么順序分段。
(這篇課文是按照火燒云到來前、出現時、消退后的順序來寫的,因此應該分為三段。)
教師板書“三段”,學生討論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這一段沒有直接寫火燒云,而是通過寫霞光照射下人和動物顯出各種美麗的顏色,從側面描寫絢麗多彩的火燒云的,并告訴我們這是晚上太陽要落山時的火燒云,也就是說火燒云就要來了。因此,這段的段意應該是:寫天上的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第二段(第2~第6自然段)這一段主要是先寫了火燒云的顏色,又寫了火燒云的形態,以及它們的各種變化。因此這段段意應該是:具體寫火燒云的顏色、形狀的變化。
第三段(第7自然段)這一段寫到火燒云越來越恍惚,變化極快,幾乎看不清楚了,說明火燒云就要消失了。因此,這段段意應該是:火燒云退去時的景象。
通過這樣的分析,請同學說出這篇課文的寫作順序,鞏固對本文結構的認識。
(這篇課文是按照火燒云的到來、出現、退去的順序寫的。)
(三)請同學熟讀課文,為進一步理解火燒云的變化做準備。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火燒云及火燒云顏色、形狀的變化,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二)學習仔細觀察、運用豐富的想象描寫景物變化的寫作方法。
(三)有感情地背誦課文,注意積累好詞好句。
二、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仔細觀察,運用豐富的想象描寫景物變化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用具
(一)幻燈機,錄音機,小黑板。
(二)火燒云幻燈片。
(三)有條件可以播放火燒云的錄像片。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了解學生對火燒云的認識。
教師板書課題,請同學齊讀課題,并以課題為題。請同學討論,以達到了解學生對火燒云認識程度的目的。
什么叫“火燒云”?你見過火燒云嗎?你見過的火燒云是什么樣子?當時心情怎樣?
(火燒云是日落或日出時天空出現的紅色云霞,色彩非常美麗。)
2.明確結構,抓住特點。
已故作家蕭紅通過仔細觀察對火燒云做了生動的描繪,語言精練準確,使人讀后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那么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火燒云”的呢?
(課文是按照火燒云到來前、出現時、消退后的順序寫的。)
板書:到來前 出現時 消退后
請同學們聽配樂朗讀課文,思考作者抓住火燒云的什么特點來寫的?哪一段主要寫了這一特點?
(作者抓住了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來寫的,課文第二段主要寫了這一特點。)
(二)以讀促講,啟發想象。
1.學習第一段。
火燒云出現之前,天空及周圍的景物是怎樣的?讀一讀,想一想。
(火燒云出現之前,天空布滿霞光,周圍的人和動物在霞光的照耀下呈現出各種顏色。)
板書:霞光照耀
“霞光”使哪些景物發生了變化?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的?讀一讀,畫一畫,說一說。
(霞光使“小孩”、“大白狗”、“紅公雞”、“黑母雞”、“小白豬”、“老頭兒的胡須”都在顏色上發生了不同的變化。作者通過仔細觀察,抓住了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心情具體描寫了火燒云出現前的景物。)
火燒云到來之前這些景物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同樣的景物為什么會有不同的顏色?
提示同學把“小孩”、“大白狗”、“紅公雞”、“黑母雞”、“小白豬”、“老頭兒的胡須”的顏色變化前后的情況對比著想象。
(由于霞光照在它(他)們身上,使顏色發生了變化。但是因為底色不同,所以變化之后的顏色也不同。)
指導朗讀,體會火燒云到來之前人們的喜悅心情。
2.學習第二段。
(1)默讀,畫出說明火燒云出現的句子:
(“天上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通通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
想一想火燒云是什么樣子?
(火燒云是紅通通的,好像著了火。)
板書:紅通通 像著火
(2)理解“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這句話中的“燒”是什么意思?可以換成別的詞嗎?為什么?
(“燒”是燒火、著火的意思。在這句話中,任何字都不能替換“燒”,因為“燒”既寫出了火燒云上來時的顏色和動態,又寫出了火燒云上來時的氣勢,而且還與后面的“著了火”相照應,更重要的是“燒”字在這里點了題。)
(“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中的“一直”說明火燒云的面積大,而且是運動的,“燒”字本身就給人一種跳動的感覺。)
指導學生朗讀,體會火燒云的動感和美麗。(第二自然段)
請同學在課文中找出一句話準確地概括火燒云的特點。
(這個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
“極”是什么意思?“極多”又是什么意思?)
(“極”表示程度深,多到了極點。“極多”就是很多、十分多、特別多、非常多。)
課文中連續出現的“一會兒”說明什么?
(“一會兒”這樣,“一會兒”又那樣,說明火燒云的變化不僅多而且也很快。)
板書:多 快
火燒云變化多主要是講顏色和形狀變化多,請同學們根據小黑板上的問題,邊讀邊想。
出示小黑板:
①火燒云的顏色變化有什么特點?
②具體表現在哪些地方?
要求學生高度概括出顏色多,變化快。然后具體說明。
(顏色多表現為:火燒云不單是紅色,還包括金、紫、黃、灰、百合色等說得出名的有九種,“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
可以組織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討論“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葡萄灰”、“茄子紫”,以增強學生對火燒云顏色多的認識。
(變化快表現為:“一會兒……一會兒……”說明各種顏色交替出現,持續時間都很短,轉換頻繁而迅速。)
指導學生朗讀,注意“一會兒”,不一定讀得很快。為背誦做準備。
板書:顏色 變化
啟發學生用合適的詞形容火燒云的顏色特點。
(絢爛多彩、五光十色、五顏六色、色彩斑斕……)
板書:色彩斑斕
火燒云的顏色多變化快,火燒云的形狀怎樣呢?請一位同學改動小黑板上的問題,要求同學們用學習描寫火燒云顏色部分的方法自學描寫火燒云的形狀部分。
出示小黑板,做如下改動:
①火燒云的形狀變化有什么特點?
②具體表現在哪些地方?
(火燒云的形狀多,變化快。作者描寫了馬、狗、獅子的形象,但很快就不見了。)
板書:形狀 變化
(3)教師在同學們自學這部分內容的基礎上,可讓學生合上書,看幻燈片,把同學們帶入火燒云的情景中,讓他們感受火燒云形狀的變化。這對理解課文內容,積累好詞好句有幫助。
①出示描繪火燒云變化各種形態的幻燈片。
教師一邊演示一邊提問:圖上畫的像什么?
(馬、狗、獅子。)
教師把一種形狀定格在幻燈機上,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用適當的修辭手法描述圖意,盡量按照作者描寫馬、狗、獅子的方法來說。
提示:作者是按照怎樣出現→什么樣子→怎樣消失來寫的。
教師出示幻燈片也要有技巧,不能把幻燈片放在幻燈機上就完了,這樣反映不出各種形狀的變化。教師應該拿著幻燈片在幻燈機上演示。比如馬,一開始是“天空出現一匹馬”,可以把幻燈片放在幻燈機上,“那匹馬大起來了”,這時教師要抬高幻燈片,投影幕布上的“馬”就會真的變大,實際上是幻燈片離鏡頭近,圖片被放大了。緊接著“那匹馬變模糊了”。幻燈片繼續抬高、投影幕布上就會模糊一片。這樣演示既形象逼真,也符合作者“怎樣出現”——“天空出現了一匹馬”,“什么樣子”——“馬是跪著的”,“怎樣消失”——“那匹馬變模糊了”的寫作順序。
其他的形狀都可以這樣演示,同學們記住了火燒云的形狀,對課文的內容就有比較深刻的理解。
②引導學生體會作者這樣寫火燒云形狀的好處。
利用幻燈片出示一段話:火燒云一會兒像馬,一會兒像狗,一會兒像獅子。真是形態萬千,變化多端。
請同學讀一遍之后,結合課文內容比較哪種寫法好。發散思維。
(書上的內容寫得生動具體,因為不僅寫出了火燒云的靜態,也就是像什么,還寫出了火燒云的動態,也就是為什么像。因此火燒云的形象才會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③指導學生按照作者的寫作思路想象天空中出現的其他動物、人物或植物,以此來訓練學生的想象及說話能力。
如果學生在練習時出現問題,教師要及時指導,或做以下提示:
一會兒,天空出現了一只小白兔,( ),過了幾秒鐘,( );
很快又來了一位老奶奶( ),老奶奶的拐杖( ),又不見了。
④啟發學生用合適的詞形容火燒云形狀的特點。
(形態萬千、形狀各異、變化多端、千姿百態……)
板書:形態萬千
(3)小結第二段,使學生對第二段有一個更清楚的認識。
火燒云的顏色色彩斑斕,火燒云的形狀形態萬千。作者細致地觀察了火燒云,抓住了變化極多這個特點,不僅寫出了火燒云的靜態“像什么”,還寫出了火燒云的動態“怎么像”,使人感到火燒云不僅美麗,而且非常神奇。遺憾的是火燒云不能像一幅畫可以長久保存。
板書:奇
3.學習第三段
請同學齊讀第三段,想一想,此時的火燒云又具有什么特點?
(火燒云在迅速變化中消退了。)
“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為什么這樣?
(“恍恍惚惚”就是模模糊糊、看不清楚、若隱若現,虛虛實實。因為火燒云變化極快,所以人們的肉眼就會有這種感覺。)
這時人們的心情怎樣?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
(火燒云消失時,人們非常留戀。從“揉揉眼睛”,“沉靜了一會兒”,“可是”,“偏偏不等”這些詞語可以看出來。)
請同學們帶著留戀的心情朗讀這一段。
板書:留戀
(三)總結全文,體會作者的寫作特點。
1.作者是怎樣觀察火燒云的?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板書來體會作者的寫作特點。通過討論完成。作者在寫火燒云的過程中,始終抓住火燒云的特點,從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兩個方面進行了細致地觀察。觀察火燒云的顏色,作者抓住了顏色多和變化快的特點;一個“極多”寫出了火燒云的顏色不單是紅色,而是色彩斑斕;四個“一會兒”寫出了火燒云顏色變化快,轉瞬即逝。觀察火燒云形狀時,作者抓住了火燒云的形狀多和變化快的特點: “一匹馬”、“一條大狗”、“一頭大獅子”形象地寫出了火燒云的形狀多,這一點寫出了火燒云的靜態美;“兩三秒鐘”、“正在……就”、“忽然”、“一轉眼”等詞語寫出了火燒云形狀變化,這一點又具體地寫出了火燒云的動態美。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作者只有通過細致觀察才能把握得這么準確。
2.啟發學生討論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體會。
提示學生抓住兩點:一是觀察事物要抓重點;二是觀察事物時,既觀察靜態,也要觀察動態,做到靜動結合。
(四)結合板書,練習背誦。
《火燒云》快樂練習:同步訓練 篇9
哈爾濱市文昌小學校 賈文欣
師:想象一下,它們像些什么呢?想象它的形狀,并按照它的“出現、樣子、變化、消失”這一順序同桌同學互相說一段話,一會兒我們集體交流。 (同桌同學一起練習說話)
師:我們一起來交流,誰愿意先發言?
生:(學生手指屏幕)一會兒,天空中出現了一座座山峰,高低不平,連綿起伏,猶如珠穆朗瑪峰一樣雄偉、壯觀。可一眨眼的工夫,就離我們遠去了,而且越去越遠。(學生鼓掌)
生:(學生手指屏幕)這時又跑來了一只大花貓,貓的身上全是彩色的斑點。我還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點點。它趴在空中,好像在撒嬌,想讓人抱一抱它。(學生沉思)
師:當它看見那邊出現了一只小老鼠,猛地跑了過去,貓和小老鼠都看不清了。(學生:大笑)(還有學生舉手)你接著說。
生:快看啊,不知從哪里鉆出了一群小猴子,那些小猴子的臉紅紅的,眼睛圓圓的,跳來跳去,仿佛運動員在認真地跳鞍馬。可是一轉眼就變了,再也找不著了——變成了一只小兔。
生:小兔是躺著的,看上去就像躺在沙發上一樣悠閑。過了兩三秒鐘,小兔站起來了,伸了伸懶腰。這時,小兔的四肢變得更長了,變得模糊了。
生:再看那邊,一條“巨龍”騰空而起,還在空中不停地舞動著。只見那條“巨龍”張著大嘴,鼻子翹著老高,一雙銅鈴般的圓眼,放射出紫色的光,還挺神氣呢!可我還沒有盡情欣賞,“巨龍”就趕回“龍宮”去了……(鼓掌)
師:你們的想象太豐富了,說的真棒!
學習“火燒云下去了”
師:作者觀察火燒云時有著怎樣的感受?從第7自然段找一句話來回答。
生:讀“一時恍恍惚惚的,……什么也看不清了。”
回歸整體,激發情感
師:學完了這篇課文,能不能說一句贊美火燒云的話呢?
生:火燒云真是太美麗啦!
生:火燒云不但絢麗多彩,而且變幻莫測。
生:我愛火燒云,它給我的想象插上了翅膀。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原文地址
《火燒云》快樂練習:同步訓練 篇10
《火燒云》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描寫的是晚飯過后,火燒云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表現了大自然景象的瑰麗和變幻無窮,表達了作者對火燒云的贊嘆之情。同時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全文以“變”字統領全篇,且節節有“變”,使自然之美、人與物之美在“變”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全文語言優美,描寫生動形象,把火燒云的動態之美描寫得淋漓盡致,給人一種美的享受。這篇課文的另一個特點是,想象豐富、有趣,能引起讀者無限遐想。它的教學重點是了解課文是怎樣描寫火燒云顏色和形狀變化的。在設計本文的教學過程時,我力求在各個教學環節中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本節課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運用多媒體視頻,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閱讀教學開始時,老師先播放一段自己收集的關于火燒云優美圖片資料,讓學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燒云的美麗壯觀,激起學生學習新的課文內容的興趣,自然引出下個環節的教學。
(二)初讀課文,明確學習目標。
先讓學生自學課文導讀,明確本課的學習要求,然后讓學生認真讀課文,隨著課文的描繪,想象火燒云那絢麗的色彩和多變的形態。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然后重點朗讀。
(三)合作探究,讀中感悟。
老師讓學生邊讀邊想,并感情朗讀自己喜愛的文段,捕捉關鍵詞句,讀出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特點。例如,在學習“火燒云顏色變化”這一塊時,引導學生從“紅通通、金燦燦……”等七個表示顏色的詞,以及“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一句中體會出火燒云顏色變化“多”這一特點;從句子“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中的四個“一會兒”,體會出火燒云顏色變化“快”這一特點。我采取不同方式的讀,并加入圖片讓學生欣賞,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對火燒云乃至自然景觀的喜愛。
(四)品析好詞好句
一、仿“紅通通”“葡萄灰”的形式講顏色。
在此教學環節中,本文用生動傳神的語言寫出了火燒云顏色的變化,為了讓學生感受火燒云的顏色美,還不斷地滲透引導學生質疑、對比,并積累品析好詞佳句,如:用仿“紅通通”的形式講顏色;我問學生:“作者說,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那么你們能試著說這些顏色嗎?”同學們有的說“紅通通”、“金燦燦”,也有的說“葡萄灰”、“茄子紫”、“梨黃”,還有的說“白茫茫”、“灰蒙蒙”等,當學生說到“白茫茫”、“灰蒙蒙”兩詞時,我告訴學生,這兩個詞從詞的結構來說是對的,但跟火燒云的實際不相符。這種詞語訓練的方式很受學生的歡迎,因為要求具體,方式新穎。這也大大激發學生在平時學習中養成隨時積累好詞的好習慣!
二、用“燒”和用“紅”進行比較
我問:“天空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通通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這句話中的“燒”字改成“紅”字,通不通?既然是通的,那作者為什么不用“紅”字,而用“燒”字呢?這個問題學生很感興趣,在我的啟發下,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開了,毛煜民說:“句中也有‘紅通通’一詞,用了‘紅’字就重復了。”周逸倫說:“課題是《火燒云》,用‘燒’字中國題作用。”小紅又說:“用了‘燒’字。他跟‘著了火’相互照應。”
這個問題的設計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咬文嚼字”,推敲詞語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語文教學要取得成功,關鍵在于要營造學生思維活躍的課堂氣氛。其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難易適度,是否有足夠的思考價值,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里我提出了用“燒”和“紅”比較的問題,在課堂實踐證明,效果很好。
三、抓住三個字“奇、多、變”
1、抓住一個“奇”字,想象情景美
課文第1小節寫火燒云上來時,地面的景象。作者描繪了火燒云神奇美妙的霞光,令人心馳神往!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一個“奇”字,啟發學生思考:
(1)什么是火燒云?并用情境讓學生領會“燒”字的妙用。
(2)霞光照到大地上,使地上的人和物發生了哪些神奇的變化,你體會到當時人們的心情是怎樣的?
2、抓住一個“多”字,領略色彩美
課文的第三節主要描寫火燒云的顏色紛繁艷麗,變化萬千,教學時,啟發學生思考:
(1)你還讀出火燒云的顏色變化有什么特點?表現在什么地方?
(2)“還有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你能說出來嗎?
(3)引導學生讀出顏色的美,并積累這些詞語
3、抓住一個“變“字,深悟情感美
課文一直在“變“中描寫火燒云,由霞光之美寫到色彩美,再到姿態美,而這三種美都是美在變化中,有靜態美,有動態美,從而抒發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火燒云還會變出什么形狀?(指名學生想象說話)我在文本拓展部分中設計了一個練說的內容:火燒云的形狀難道只有這幾種嗎?天空中還可能出現什么?什么樣子?怎么變化的?通過這樣的提問,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框架,也促進學生的想象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精確。學生們有的說像一條龍,有的說像是一只貓,也有的說像是金字塔……學生的學習熱情特別高漲,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此時,他們主動地實實在在地進入了語文學習和語言思維的鍛煉中。
四、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云的某種變化
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火燒云顏色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嗎?”這一問后,同學答道:“五顏六色、變化莫測。”這時我繼續追問:“你又能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云形狀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嗎?”同學回答:“千姿百態、瞬間萬變。”就這樣,我用“變化多”、“變化快”這條線索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火燒云這三個方面的景象顯示出共同的特點,這樣一來,教學思路清晰,學生獲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
五、拓展創新,發揮想象。
教師播放悠揚音樂,讓學生在動人的音樂旋律中放飛自己豐富大膽的想象力。讓學生出示自己收集或者畫的火燒云圖片,根據自己的觀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大膽創新,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圖片中美麗的火燒云。并嘗試發揮他們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話來延續作者豐富而絕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對美麗的火燒云由衷的熱愛,從而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熏陶。
在教學《火燒云》這篇課文中,我覺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幾點,值得我以后在教學上要注意的。
第一、重點段落讀的時間還不夠。本課重點是形狀的變化,但是學生對云的形狀變化是怎樣的還不夠。主要是讓學生自由讀的時間不夠,導致學生掌握不夠好。
第二、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缺少了讓學生來討論、質疑的時間。
第三、在擴展閱讀的部分文章可以讓學生提前來讀。例如《火燒云的形成》《云體的各種體態》都可以在預習的時候先讀,對于學生對火燒云有進一步的認識。
第四、要善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這篇課文有排比的句式出現,可以在課堂上點明一下在寫作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運用這種方法來做。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深有感觸。教師講課,不僅要從教師立場出發,更要從學生的求知欲出發,看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是否能最大程度地挖掘他們的潛力,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生本身素質。讓學生帶著愉快的情緒活動,并且使思維在廣闊性、深刻性、邏輯性、靈活性等各方面得到了全面和諧的發展。不僅讓學生思想上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還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學無止境”我想,“教也是無止境”,所以我要繼續努力,不斷的克服缺點,讓每一堂課更加完美!
《火燒云》快樂練習:同步訓練 篇11
a級基礎訓練:課內鞏固與強化(時間30分鐘,滿分50分)
一、小小變色龍(多音字組詞)(12分)
模:mó( ) 號:hào( )
mú( ) háo( )
漲:zhǎng( ) 好:hǎo( )
zhàng( ) hào( )
二、詞海拾貝(按要求做題)(22分)
1、我發現了這些表示顏色的詞的特點,我還能再寫出幾個來:
⑴ 葡萄灰 茄子紫 梨黃
____ ____ ____
⑵ 紅彤彤 金燦燦
____ ____ ____ ____
2、我會照樣子,寫一寫:
⑴ 模糊 模模糊糊
___ ______ ___ ______
___ ______ ___ ______
⑵ 研究 研究研究
___ ______ ___ ______
___ ______ ___ ______
三、小法官,巧判案(在正確的說法后畫“√”,錯誤的說法后畫“○”)
(16分)1、火燒云上來時色彩絢麗,形態多變,下去時恍恍惚惚,給人留下無限遐想。( )
2、“馬是跪著的,像等人騎上它的背”是個比喻句。( )
3、“一模一樣”“模樣”“模型”這三個詞中的加粗字讀音一樣。( )
4、“喂豬的老頭兒在墻根*著。”可以縮寫成為“老頭兒*著。”( )
b級智能訓練:課外復習與拓展(30分鐘內完成,滿分50分)
四、想象一下,天空中的火燒云還有什么樣子的?依照課文寫一個片段(1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閱讀大舞臺(36分)
早晨,透明的露水閃耀著,峽風有些涼意,仿佛滿山的橘柚樹上撒了一層潔白的霜,新鮮而明凈;太陽出來,露水消逝了,橘柚樹閃爍著陽光,綠葉金實;三峽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麗。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陽光在水面上跳躍,長江也變得熱烈了,像一條金鱗巨蟒(mǎng)翻滾著,呼嘯著,奔騰流去;而一面又把那激蕩的、跳躍的光輝,投向兩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個峽谷,波光蕩漾,三峽又充滿了秋天的熱烈的氣息。
下午,太陽還沒有落,峽里早起了一層青色的霧。這使得峽里的黃昏來得特別早,而去得特別遲。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黃昏中,兩岸峭壁的倒影,一齊擁向江心,使江面上剩下一線發光的天空,長江平靜而輕緩地流淌,變得有如一條明亮的小溪。
夜,終于來了。岸邊的漁火,江心的燈標,接連地亮起;連同它們在水面映出的紅色光暈,使長江像是眨著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爾駛過的趕路船只,響著汽笛,在江面劃開一條發光的路;于是漁火和燈標,都像驚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輕輕的搖曳。
1、這是一篇寫______的記敘文,是按照______順序寫的,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些詞語中可看出。(20分)
2、第四自然段寫了哪些景物?請寫在橫線上。(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章的第三自然段用“~~~”畫出一個比喻句;在文章的第四自然段用“ ”畫出一個擬人句。(8分)
《火燒云》快樂練習:同步訓練 篇12
【教學目標】
1、感受火燒云的景色美,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積累描寫色彩的詞語。
3、初步學會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展開想象來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4、會補充提綱,并按提綱背誦課文第3~6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導語激情,引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知道課文是從哪兩個方面描寫火燒云的變化的嗎?
寫了火燒云的顏色,還寫了它的形狀。
(板書:顏色、形狀)
二、學習“火燒云的顏色變化”
我們先學習描寫火燒云顏色的一段話,找出這一段,請一位同學朗讀第3自然段,大家思考:
火燒云顏色變化有什么特點?
讀后回答。
(顏色變化快)
你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
(我從“一會兒”這個詞體會到的。)
(板書:一會兒……一會兒……)
你能通過朗讀能讀出火燒云顏色變化快嗎?
(一會兒……一會兒……)
顏色變化還有什么特點?
(顏色變化多)
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每一句都要說自己的感受,再通過朗讀表現。
(評價語:通過你的朗讀讓大家感受到了火燒云顏色的多。火燒云的顏色的確太多了。你的朗讀讓我見到那么多的顏色。顏色什么都有……)
在第3句交流中:
哎!葡萄灰、梨黃、茄子紫 你有沒有發現這些詞有什么共同特點?
(植物加顏色)
在學生說到“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時,讀一讀。
(板書:……都有……沒見過……)
好,我們來看一看圖片,發揮自己的想象,試著說說這些顏色。
(課件展示火燒云顏色變化的錄像。)
先用“abb”式來說。
并展示:
綠瑩瑩、黃澄澄、黃撲撲、金閃閃、紅艷艷……
用“半a半b”式來說。
用“植物加顏色”來說。
(蘋果綠、桃紅、玫瑰紫、石榴紅、杏黃、秋葉黃、黃瓜綠、草莓紅、橘黃、橄欖綠、檸檬黃、棗紅、香蕉黃、草綠)
天空中這么多的顏色交織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當的詞語概括出火燒云顏色變化多呢?
(五顏六色、五彩繽紛、絢麗多彩、色彩斑斕、五光十色……)
真會用詞。讀讀這段話,比一比誰能讀出對火燒云的贊美之情?
(學生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
(指名兩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
感情很充沛。憑借段落結構,自己試著背一背。
(課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的段落結構。)
(學生自由背)
誰愿意帶著感情給大家背一背?
(全班同學舉手)
既然這么多的同學都愿意背,那么我們一起背誦這一段話。
(學生有感情地齊背第三自然段。)
三、學習“火燒云的形狀變化”
剛才我們欣賞了火燒云五彩繽紛的顏色,現在我們來感受一下火燒云千姿百態的形狀。
哪幾自然段是寫火燒云形狀變化的?火燒云的形狀像什么?
(板書:像馬、狗、獅子)
1、讀中發現:
在4~6自然段中,你喜歡哪一段呢?選擇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自然段,有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一讀想一想,看你能從中讀懂什么?
第4自然段中:
我從“一會兒”“過了兩三秒鐘”“正在……就……”這些詞中,知道了火燒云變化得快。
我知道了火燒云的樣子像馬,動作很逼真,還知道了它的變化過程。
我從“看的人正在尋找馬尾巴,那匹馬就變模糊了。”這句話中看出,人們很喜歡火燒云。
讓喜歡這一自然段的同學和想讀的同學都站起來讀。
第5自然段中讓同學交流好讀懂什么后全體男生朗讀。
第6自然段:
我學的是第6自然段,我從“跟廟門前的石頭獅子一模一樣,也是那么大,也是那樣蹲著,很威武很鎮靜地蹲著”這句話中知道作者很善于觀察,能夠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聯系起來。
我看出,作者很喜歡火燒云,她看的時候很開心。
我知道火燒云形狀變化得很多。……
讀第6節可以齊讀。
(評價語:你很細心。你的關注點就是和別人不一樣。你的想法很獨特。)
2、自主研究,合作學習:
這三節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點?又有什么不同點呢?
⑴ 相同點:
① 結構相同,都先寫出現了,像什么,后來又變化了,不像了,便消失了。
(板書:出現、變化、消失)
② 描寫時看到的和想到的相結合。
③ 都寫出了作者對火燒云的喜愛之情、欣喜之情和火燒云消失時的遺憾心情。
⑵ 不同點:
① 開頭的連接詞使用不一樣。
② 描寫的火燒云的形狀不一樣。
⑶ 小結:
同學們研究得真不錯!作者展開豐富的想象,以動靜結合的寫法,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寫,生動逼真地寫出了火燒云在天空中快速而神奇地形狀變化。
讓我們也來想象,火燒云還有可能會變成什么?
(小白兔、小綿羊、花、草、樹木、老爺爺、老奶奶)
可以是植物、動物、人物、世界萬物……
⑷ 仿照課文的第4~6自然段,我們把它寫下來。
寫幾分鐘后大家交流:
生:一會兒,天空中出現了一座座山峰,高低不平,連綿起伏,猶如珠穆朗瑪峰一樣雄偉、壯觀。可一眨眼的工夫,就離我們遠去了,而且越去越遠。
生:這時又跑來了一只大花貓,貓的身上全是彩色的斑點。我還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點點。它趴在空中,好像在撒嬌,想讓人抱一抱它。
(學生沉思)
師:當它看見那邊出現了一只小老鼠,猛地跑了過去,貓和小老鼠都看不清了。
生:快看啊,不知從哪里鉆出了一群小猴子,那些小猴子的臉紅紅的,眼睛圓圓的,跳來跳去,仿佛運動員在認真地跳鞍馬。可是一轉眼就變了,再也找不著了——變成了一只小兔。
生:小兔是躺著的,看上去就像躺在沙發上一樣悠閑。過了兩三秒鐘,小兔站起來了,伸了伸懶腰。這時,小兔的四肢變得更長了,變得模糊了。
生:再看那邊,一條“巨龍”騰空而起,還在空中不停地舞動著。只見那條“巨龍”張著大嘴,鼻子翹著老高,一雙銅鈴般的圓眼,放射出紫色的光,還挺神氣呢!可我還沒有盡情欣賞,“巨龍”就趕回“龍宮”去了……
(鼓掌)
你們的想象太豐富了,說的真棒!火燒云形狀變化這么多,用學過的詞語概括出火燒云形狀變化多。
(變化多端、變化莫測、千變萬化、絢麗多姿、千姿百態、瞬息萬變)
四、學習“火燒云下去了”
師:剛才同學們概括那么多的詞語表達了對火燒云形態變化多的感受,那么,作者觀察火燒云時有著怎樣的感受?從第7自然段找一句話來回答。
生:讀“一時恍恍惚惚的,……什么也看不清了。”
師:美好事物的存在總是那么短暫,但作家卻能將這瞬間的美麗化作永恒,想想作家為什么能寫出這么好的文章來?
(引導學生概括寫作方法:仔細觀察,發揮想象,注意積累。)
五、回歸整體,激發情感
師:學完了這篇課文,能不能說一句贊美火燒云的話呢?
生:火燒云真是太美麗啦!
生:火燒云不但絢麗多彩,而且變幻莫測。
生:我愛火燒云,它給我的想象插上了翅膀。
六、質疑問難,妙在延伸
師:學到這兒,你還想對火燒云作哪些進一步的了解呢?
生:為什么火燒云顏色變化這么多?
生:為什么火燒云只出現在早晨或傍晚?
生:火燒云上來時,為什么地上的人和小動物的顏色發生變化呢?
師:你們提出的問題很好,有什么好辦法解決這些疑問?查閱百科全書等工具書。《變幻的天空》一書介紹了有關火燒云的知識,下課可以請教它。
七、自主設計作業
學了這篇課文后,你最想給自己設計一個什么課外作業?
(實踐、書面的或口頭的)
1、有感情地讀課文并背誦;
2、摘錄文中的好詞好句;
3、上網查找有關火燒云的知識;
4、利用早晨或傍晚時間觀察我們這個地方的火燒云;
5、畫一畫美麗的云……
【板書設計】
火燒云
一會兒……一會兒……
顏色 變化多 一會兒……一會兒……
……都有,……沒見過……
馬
形狀 變化快 狗 (出現 變化 消失)
獅子
……
《火燒云》快樂練習:同步訓練 篇13
一、以讀帶講,領會文本魅力。
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充分地讀,先自由讀喜歡的段落,然后以自主匯報的形式指名讀,讀的過程中,展開生生評議、師生評議,提升朗讀的感悟能力,并最終通過老師的范讀,讓學生做到以情帶讀。要讀好文章,就要理解文本所描繪的內容,作者所傳遞的情感,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
例如我通過讀引領學生體會“天空出現一匹馬”時小朋友是多么的喜悅,做做表情與動作,而“等人騎上它的背”讓學生入境為主,想象自己要上天騎馬的神往,但最后“馬消失不見”小朋友的失望,讓學生實現的“文章寫得是什么,我就讀得像什么”的境界。而對火燒云的喜愛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了。
又如在朗讀第2自然段“天上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我讓學生談談感受,體會“燒”字的用法,然后讀出在天上“燒火”的感覺來。
二、活用教材,迸射創造火花。
在教學時,我設計了四個層次的開放練習,貫徹于課堂始終。
首先,天空里還有些見也沒見過、說也說不出來的顏色,請你通過觀察圖畫與展開想象,還會有哪些色彩。學生說出了大量的色彩:蘋果紅、檸檬黃、湖水藍、西瓜綠、香蕉黃、辣椒青……
然后,天空中的馬、狗、獅子都走了,還會出現什么事物呢?依照作者的寫作思路來說一說吧。學生興趣盎然、討論熱烈,展開了極其豐富的奇思妙想,有的說“一朵巨大的雪蓮花開放在天空中,它的色彩很特殊,十分絢麗無比,可突然有一朵花瓣不見了,看的人正在尋找,那一朵花變模糊了”;有的說“天邊開了一朵蓮花,里面蹦出一個哪吒,……后來哪吒踏著風火輪飛走了”;還有的說是七個仙女在嬉戲,在跳舞,后來發現看的小朋友太多了,就豁羞了,躲起來了;有的還那些馬、狗、獅子都是被天上的一把大手槍給嚇跑的,還很有環保意識呢!……大家的發言各種各樣,是的,這里可以想象的空間太廣闊了,而又有了方法的指導,他想說,他能說,他也會說,課堂形成了一個高潮。
其次,我呈現大量的圖片,先讓學生七嘴八舌的說“你覺得圖畫上的云朵像什么”然后選擇一張指名說,有的說像“呼啦圈”,有的說像“風火輪”,有的說像“漢堡包” ……在大家談興正濃時戛然而止,導出難點句“天空中恍恍惚惚的,又像這個又像那個,其實什么都不像”水到渠成,學生一點就通了。
最后,我引入兩段話,拓展學生的閱讀,也為創造性的描寫其他自然景觀打開了思路,讓這一堂課如同一篇習作一樣,宕開一筆,令人回味無窮。
在課堂教學中,我也有一些許多不足之處,在匯報自然段時,我預先設置的是學生會先匯報第2自然段,再匯報第1、3、4、5自然段,結果一點名,學生居然先匯報第3自然段,而我的課件沒有做交互性的鏈接,所以只能先講課文,后看圖片,這樣與學生思維意識形態產生一定的矛盾。另外,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搜集的資料無法得到大量的呈現,沒有很好為學生搭建展示課前學習的平臺,在匯報時,應該多顧及到這一方面,讓學生及時有效的交流資料,使課堂的墻壁消失,知識得以更多的積淀。還有在指導朗讀時,學生因為是公開課,格外投入,導制朗讀的基調整體偏高,因該及時提醒并進行調整,而我是在最后才指出來的,而指導糾正的良機已經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