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人教版語文尊嚴教案(通用4篇)
四年級人教版語文尊嚴教案 篇1
第一課時
●導入
同學們,古人有餓死不吃嗟來之食的名言,講做人要有尊嚴。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的是一位外國的年輕人,從他的行為和做法中,會給我們很多新的啟示。
學習目標
①自學生字新詞。
②質疑問難。
③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①檢查生字新詞的認讀和理解。
②師生共同解決疑難問題。
③指名分節朗讀課文。
④指名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短文主要寫了一個逃難的年輕人,在饑腸轆轆的情況下,沒有接受人們送給他的食物,而是執意用自己的勞動,換取了食物,贏得了做人的尊嚴)
●課堂作業
①抄寫生字新詞。
②概括地寫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
●深入朗讀,品味詞句
①要求學生邊讀書,邊畫出:
描寫小伙子神態的句子:“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
描寫年輕人動作的句子:“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年輕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描寫年輕人語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個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
②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這些句子,從內容上體會思想。
③從描述中看,這個年輕人是個怎樣的人?他是怎么想的?
●點撥,揭示中心
①討論:年輕人的表現令人欽佩,更引發了我們的思考,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②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提問:這個年輕人是誰?是什么使他從一無所有,到擁有一筆計所有美國人羨慕的財富呢?
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誠實的勞動和做人的品質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結合自身實際,談感受
鼓勵學生從小就要有自尊心,無論什么時候都要靠自己的誠實勞動來獲取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指導學生帶感情朗讀課文
①自由讀。
②指名讀。
③分角色讀。
●布置作業
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可以出示有關“尊嚴”和做人方面的格言,讓學生讀一讀,并試著擬一條人生格言。可提示學生從“什么是尊嚴”和“尊嚴的意義”以及如何做人等方面去想,然后交流。
四年級人教版語文尊嚴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學寫14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里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從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第一課時
導入
同學們,古人有餓死不吃嗟來之食的名言,講做人要有尊嚴。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的是一位外國的年輕人,從他的行為和做法中,會給我們很多新的啟示。
學生自讀課文
1、自學生字新詞。
2、質疑問難。
3、想一想,課文只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檢查生字新詞的認讀和理解。
2、師生共同解決疑難問題。
3、指名分節朗讀課文。
4、指名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短文只要寫了一個逃難的年輕人,在饑腸轆轆的情況下,沒有接受人們送給他的食物,而是執意用自己的勞動,換取了事物,贏得了做人的尊嚴)
課堂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概括地寫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
深入朗讀,品味詞句
1、要求學生邊讀書,邊畫出:
描寫小伙子神態的句子:“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
描寫年輕人動作的句子:“他的喉嚨上下動了動”“年輕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描寫年輕人語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
2、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這些句子,從內容上體會思想。
3、從描述中看,這個年輕人是個怎樣的人?他是怎么想的?
點撥,揭示中心
1、討論:年輕人的表現令人欽佩,更引發了我們的思考,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2、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提問:這個年輕人是誰?是什么使他從一無所有,到擁有一筆讓所有美國人羨慕的財富呢?
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誠實的勞動和做人的品質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結合自身實際,談感受
鼓勵學生從小就要有自尊心,無論什么時候都要靠自己的誠實勞動來獲取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指導學生帶感情朗讀課文
1、自由讀。
2、指名讀。
3、分角色讀。
布置作業
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可以出示有關“尊嚴”和做人方面的格言,讓學生讀一讀,并試著擬一條人生格言。可提示學生從“什么是尊嚴”和“尊嚴的意義”以及如何做人等方面去想,然后交流。
四年級人教版語文尊嚴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來敘述故事,記敘的是一位老婦人毫不客氣地讓乞丐搬磚頭獲取所得,使乞丐獲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嚴,從而依自己的勞動取得成功的故事。
二、教學目標
1、借助學過的識字方法獨立認識本課的17個生字,能熟練連詞認讀,掌握多音字。
2、正確書寫本課11個生字,書寫工整,筆順正確。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抓住重點詞句體會獨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磚到搬磚的復雜心理變化,從而從女主人那兒獲得做人的尊嚴,懂得了自尊。
4、有感情朗讀課文,在自讀自悟中體會兩個乞丐的不同,從而感悟到只有依勞動才能創造幸福。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尊嚴”這個單元,在前兩篇課文中,我們認識了革命者葉挺和齊國的使者晏子,他們為了真理,為了國家始終堅貞不屈,維護了自己和國家的尊嚴。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另一篇課文《為了他的尊嚴》,再來看看這篇課文又和尊嚴有什么關系。學生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課題中的“他”指的是誰?
2、誰為了他的尊嚴?(學生邊回答邊隨即板書,婦人——乞丐)
(過渡:課文圍繞著婦人和乞丐發生了什么事,我們來讀讀課文。)
3、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把課文讀通順。邊讀邊想課文圍繞著婦人和乞丐講了什么事。
4、課文中的生字都認識了嗎?誰愿意來讀一讀?(出示生字)
(抓住學生認讀有困難的生字,重點指導,幫助學生記住。)
5、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6、預習中,有不理解的問題嗎?(學生邊提問題,老師邊把問題寫在黑板上,并抓住學生提到的關鍵問題,用課件出示,作為本課的一個切入點。)
7、這么多的問題中,你們想先研究哪一個問題?(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抓住關鍵問題進行探究,其他的問題說不定也會迎刃而解的。)
(三)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1、出示婦人的話:“磚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樣,可搬不搬對乞丐來說就不一樣了。”再讀這句話,課文中主要講了幾個乞丐?是兩個怎樣的乞丐?
2、那個獨臂乞丐開始就情愿搬嗎?后來為什么搬了?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的有關段落,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
(1)集體交流:學生抓住句子體會,獨臂乞丐覺得自己是一個殘疾人,已經非常可憐,婦人卻讓他搬磚,他很生氣很不情愿。
(2)誰來讀讀這位乞丐的樣子?體會“慷慨”的意思,并指導“慷慨”兩個字的寫法。
(3)出示句子“乞丐怔住了,他用異樣的目光看著婦人,尖突的喉結像一枚橄欖上下滑動了兩下。”讓學生抓住乞丐表情的變化來體會他內心的變化,原來一只手也能干活,也有尊嚴。
(4)誰能帶著乞丐恍然大悟的表情把他內心的變化讀出來。
(5)學生讀乞丐干活時的樣子,說一說看到這一切感受到什么?
(學生抓住“整整……才……”、“氣喘如牛”、“布滿灰塵”、“汗水濡濕”等詞語體會這搬磚的活對獨臂乞丐來說很不容易,而且又累又臟。)
(6)干了這么又臟又累的活,乞丐還生氣嗎?他的態度有了什么變化?(感激)為什么感激?
(7)帶著感激之情,再讀乞丐的話。同學們在課前提到“為什么要帶走那條擦汗的毛巾?”現在大家明白了嗎?
小結:他感激的不僅僅是婦人給他的20元錢,更重要的是婦人的做法喚起了他的尊嚴。上路后的他結果怎樣呢?(成了董事長)
(8)我們去看看這位董事長吧。睡來讀一讀。
小結:原先可憐的乞丐今天卻成了一位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
3、再來看看那位雙手健全的乞丐,他為什么不搬磚?請同學們默讀有關的段落,抓住句子體會。想象他的結果會怎樣?
(小結:他不僅僅是沒有掙到20元錢,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自己的尊嚴。)
4、再讀這句話“磚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樣,可搬不搬對乞丐來說就不一樣了。”學生進一步體會搬不搬對乞丐來說的確不一樣。
5、若干年后,成為董事長的乞丐又回到改變他一生的那位婦人家里,想不想聽聽他們說了些什么?請三個同學分角色朗讀課文。
6、在他們的談話中,有一句話就是同學們課前提出的問題,“婦人為什么不要報酬,還要把房子送給一只手也沒有的人?”(學生抓住婦人說的話,體會到婦人也很有尊嚴,而且還很善良。)
7、師生分角色朗讀,再次體會婦人的美好品質。
(四)感情升華。
課文學到這兒,同學們一定收獲很多,你們想說點什么?
總結:同學們說的都很好,是尊嚴改變了乞丐的命運,也是尊嚴使我們感到了婦人是高大而可敬的,尊嚴對我們每個人都是重要的,讓我們珍惜尊嚴吧!
(五)布置作業。
1、閱讀短文《嗟來之食》,圍繞著尊嚴這個主題,談談你對文中主人公的認識。
2、搜集有關“尊嚴”的格言和故事。
四年級人教版語文尊嚴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①認識本課6個生字學寫14個生字。
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從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里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從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課前準備
收集有關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談話引入
孟子說過: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這是講中國人做人要有尊嚴。本課中,在一位外國年輕人的身上,也體現了這樣的做人品質。
●質疑激趣,引導了解課文梗概
①接下來,請同學們好好讀讀這篇課文,讀完后想一想,你最想問同學們一個什么問題,并想想,自己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②學生各自讀書,思考問題;教師巡回,發現學生的問題。
③學生提問讓其他同學回答,在回答過程中學生逐漸理解新詞,讀通課文,讀懂課文。
④說一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研讀比較,從具體語言中體會人物性格
①縱向比較。哈默的神態、語言、動作散見于課文之中,比較體會:如,年輕人“臉色蒼白、骨瘦如柴”,可是當食物送到他面前時,他問的是:“您有什么活兒需要我做嗎?”當聽到“沒有”時,他的“目光頓時灰暗了”“喉結上下動了動,說:‘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在杰克遜提出先吃飯再干活時,他仍堅持:“等做完了您的活兒,我再吃這些東西!”為了加深學生對年輕人自尊人格的了解,可以啟發學生想象他的心理活動。如,當食物擺在他面前時,從他說的話里想象他是怎么想的;當聽到“沒活”干時,他會怎么想;當杰克遜大叔要他捶背時,他又是怎么想,從而深入體會他自尊自強的品格。
②橫向比較。將哈默與其他一群逃難的人進行比較。同樣是疲憊不堪、饑餓難忍,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哈默是不愿接受施舍,愿意以勞動換取食物,別人則是“連一句感謝的話也顧不上說,就狼吞虎咽地吃起來。”比較中突出了哈默的自尊自愛、卓爾不群。
●體悟主題,拓展升華
①用自己的語言來評價哈默和杰克遜。
②以《的感受》為題寫一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