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的一天》(精選17篇)
《2030年的一天》 篇1
◆教材分析:
《2030年的一天》(人教版六年制第七冊)是一篇略讀課文,是一篇想象未來的日記。課文假想了30年后人們的生活環境:出門要穿抗幅射服,還要放上除臭劑。為了不受溫室效應的煎熬,要坐上宇宙飛船到太空的特殊學校去上學。那時,水污染嚴重,以致于水中很難找到魚。時常還要躲避酸雨的襲擊。所有這一切都告誡人們:人類如果不斷破壞地球環境,就會失去美好的生活。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了解作者所想象的30年后地球環境污染的情況。
能力目標:通過查找與課文相關的資料,理解重難點詞句的方法來理解課文。提高小組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目標:增強環保意識。
◆課前準備:
1、學生調查周遭環境污染情況及原因。
2、學生收集有關環境保護,環境污染的資料。
◆教學設計:
一、調查反饋,做好鋪墊。
1、學生匯報課前調查周圍環境污染狀況。
讓學生通過調查周遭環境的污染情況,讓他們認識到環境污染就在身邊,并且,在學生匯報完畢后,教師及時出示一些周遭環境污染的圖片,讓學生再次感受到環境污染的嚴重性。
2、教師播放近幾年世界環境污染報道,影片。
在學生感受到身旁環境污染的基礎上,把目光對準世界,讓學生意識到環境污染是當今世界的一個嚴重問題,為底下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作好鋪墊。
3、生談感想。
在讓學生聽匯報,看圖片、報道后,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感想,激發他們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小組合作,自學自悟。
以小組為單位,自學課文,完成自學卡上的內容。
第小組,組長:
◆自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作者所想象的30年后地球環境污染的情況。
能力目標:通過查找與課文相關的資料,理解重難點詞句的方法來理解課文。提高小組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目標:增強環保意識。
◆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注意分工)
◆自學內容:
1、日記中講到哪些環境惡化的情況?(打*號的題目可做可不做)
惡化情況* 產生原因*哪些東西是對環境有害的?
2、討論:作者寫這篇日記,想告訴我們什么?
3、理解重難點詞語,不理解的,請把它寫在方框里,留待大組交流。
4、提出不理解的問題,小組解決,解決不了的或覺得有創意的問題,把它寫在方框里,大組交流。
這張自學卡,是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 來設計的。通過填表,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作者所想象的30年后地球環境污染的情況, 解作者寫作的意圖,掌握課文中的重難點詞句,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三、交流學習,解決疑難。
1、學生齊讀課文,教師整理學習卡。
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想象課文中作者描述的情景,再一次感受環境污染的所帶來的災害。而教師則在一旁整理學習卡,篩選,梳理學生的問題,以便交流。
2、交流學習卡內容。
挑出自學卡完成得最好的小組,請該小組派代表來講述他們的學習成果,一方面達到交流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讓其它小組借鑒他們的學習方法。
3、解決學生疑難。
教師從學生的學習卡中挑出富有代表性的問題,提出來,讓全體學生來共同解答。
四、引發思考,激發情感。
讓學生思考;2030年真會像作者所寫嗎?
引導學生通過思考這個問題,明白地球的命運掌控在人類的手中,如果人類能及時保護環境,我們的地球將仍是生機勃勃。以此,激發他們保護環境的情感,意識,并樹立積極的人生觀,為底下設計環境保護方案做好鋪墊。
五、設計方案,保護環境。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設計環境保護方案,讓他們盡量做到切實可行。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
讓學生從以下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寫一篇想象作文:
1、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我想對你說。
2、地球媽媽,我想對您說。
3、假如我是世界環境保護委員長。
通過讓學生寫想象作文,運用所學的有關環境保護的知識,并使他們保護環境的情感再次得到升華。
◆設計新意:
1、小組合作,自學自悟。
本節課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課前,讓學生進行預習,調查周遭環境污染情況,收集有關環境污染的資料;課內,以小組為單位,在預習的基礎上,小組共同合作,完成自學卡,自學自悟,理解課文。
2、虛實交替,激發情感。
這是一篇想象日記,作者通過想象,描繪2030年環境污染情況。本課巧妙地把現實與想象交融,逐層過渡,激發學生環境保護的情感。首先,以實際污染情況導入 ,激發學生的危機感,從而引出文章,學習作者想象的20年后的人類生活情況,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然后,讓學生根據實際,設計切實可行的活動保護方案,最后,再讓學生寫環保想象作文,讓他們的環保意識再次得到升華!這樣,把現實生活與想象的世界不斷地交替出現,實現激發情感的目標。
3、彈性自學,分散難點。
課文中的一些環保名詞,如:溫室效應,臭氧層,酸雨等,學生較難理解,而這些知識,課文中并沒有具體闡述,只能通過學生收集有關資料加以理解,因而,在設計自學卡時,我設計了打*號的自選題,小組根據收集的資料自由填寫。并讓他們寫出小組不能解決的詞語,問題。然后,通過大組的交流反饋,來理解這些名詞,共同解決各小組的疑難,以此來突破難點,理解課文。
《2030年的一天》 篇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認識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這篇想象日記得敘述順序和主要內容。
3、了解作者所想象的30年后地球環境污染的情況,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日記里所描寫的生活情景。
難點:造成這種環境惡化的原因。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同學們,地球為我們提供了生存的環境,我們應該盡力去保護她。但人類往往忽略了這一點,肆意破壞它,那么這樣下去,30年后將會是怎樣呢?
二、學習閱讀提示,自讀課文。
思考:
1、想想日記中講到那些環境惡化的的情況?
2、作者寫這篇日記想告訴我們什么?
三、組合作學習,展開討論。
四、匯報討論結果,并交流自己課前查閱的資料。
五、有感情朗讀課文,并了解文章敘述順序。
(按一天的順序記敘)
六、一句簡潔的語言概括自己學習本課后的體會。
(保護地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七,總結全課
《2030年的一天》 篇3
我的一天教學反思范文一:
本課的活動目標是:1、體驗時間的行程,培養幼兒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2、引導幼兒認識時鐘,學會看整點。 3、引導幼兒講出幼兒園一天的生活。我班是新中班升上來的,我把目標定底了,這次認識時鐘的時間為先取整點來觀察,使幼兒容易辨認。
在活動過程中我首先為小朋友們介紹了一個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關系的好朋友——時鐘,他有什么作用和特點呢?由此引起小朋友們的注意,使幼兒能有較高的興趣同老師一起來認識時鐘。在導課部分能夠充分調動了小朋友們的積極性使幼兒注意傾聽。
認識時鐘后,引導小朋友們說說說幼兒園的一天。幾點鐘做什么事情,然后正確地撥鐘表,看誰撥得又對又快。在此部分通過提問的方式使幼兒充分理解時間的重要,能夠大膽來表述。在這里對小朋友們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認知能力進行煅煉。只是在授課過程中,沒能更好的、全面的使幼兒的表達能力進行訓練,如果在活動中將此部分進一步深化、擴大,幼兒的能力將更好的得到培養。
在游戲“小鬧鐘”環節,讓小朋友們聽一遍,教師敲小鈴數下,幼兒撥出鐘點,敲2下幼兒撥到2點鐘。另外, 老師撥出鐘點,幼兒用肢體表現相應的生活情景,如教師撥到晚上12,幼兒做睡覺的動作。撥到早上6點,幼兒做起床動作。在這里進行這樣的處理是為了加深小朋友們對時鐘的認識,訓練小朋友們的認知能力。讓小朋友們進一步了解時間對人們的重要性。
最后,在活動延伸的部分我將這一部分放到區域里,讓小朋友們在區域操作里充分發揮,對《我的一天》進行活動延伸,這將是對幼兒認知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又一提高。
我的一天教學反思范文二:
本堂課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精心設計,活動準備充分,層次清楚。幼兒通過觀察、操作,認識了時鐘,能區分時針、分針,學會了看整點。
本堂課的開始部分我以聽音樂唱《小鬧鐘》歌曲,引出主題,我提問:“剛才唱的是誰呀?”小朋友都能說出是小鬧鐘。隨后我通過念繞口令讓幼兒了解時針和分針轉動的規律。小朋友的學習興趣很濃厚。
本堂課的第二部分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我通過讓幼兒說說《我的一天》,說說一天中做了哪些事情,猜猜看那些事情是在幾點鐘做的,為下面的活動:幼兒在鐘面上撥出鐘點做鋪墊。但是我在引導他們說出一天中做了哪些事情時,講得過于細致、所以占掉的時間比預設的多了幾分鐘,因此,把最后一個環節:幼兒練習(活動材料第二冊第9頁)改為了延伸活動。
從整堂課來看,幼兒的學習興趣很濃,尤其是在游戲《小鬧鐘》時,他們能根據我撥出的時間用肢體做出相應的生活情景。
孩子們在這堂課的出色表現,比我預想的要勝出一籌。
《2030年的一天》 篇4
難忘的一天
教學目標
1、認識“計、算”等13個生字。會寫“及、身”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小作者激動、緊張的心情和對鄧爺爺的崇敬之情。
3、提高對計算機的興趣,能想想自己肩負的責任。
教學重難點:
1、體會小作者激動、緊張的心情和對鄧爺爺的崇敬之情。
2、提高對計算機的興趣。
教學時間:
課本第-頁
教學準備:
生字卡、課件、搜集有關鄧小平爺爺的圖片、資料和小故事。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 談話導入:
(一)、出示鄧小平同志照片。提問:“你能認出他是誰嗎?”課前老師讓小朋友們搜集了許多關于鄧小平
爺爺的圖片、資料和小故事,誰愿意上來和大家分享這份收集的喜悅呢?(通過展示了解鄧小平爺爺是一個
令人尊敬的偉人)。
(二)再次談話:如果你來到鄧爺爺的身邊,你的心情會怎樣?(高興、激動、難忘……)(三)、課文中
有一則小故事,題目叫“難忘的一天”,講的就是一位少先隊員來到鄧爺爺身邊表演計算機,他的心情是不
是和我們一樣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的自由讀讀這個故事。
二、初讀感知,認識生字。
(一)輕聲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二)識記字形,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交流識字方法。
舉例:1、熟字帶生字的方法:十——計 目——冒 官——館 平——怦
2、組詞競賽識字:緊——緊張 緊急 緊要 普——普通 普及 普通話
3、造句識字:展覽館——我冒著嚴寒,快步走到工業展覽館。
(三)選擇喜歡的一節讀一讀,重點指導讀正確、讀通順。
三、指導寫字
(一) 看書觀察,分析書寫要注意的地方。
(二) 重點示范“及”、身”。
(三) 練習寫字。
第二課時
一、 鞏固生字
(一) 用生字卡片檢查生字。
(二) 聽寫生字,同桌互相檢查,互相訂正。
二、朗讀感悟
(一) 教師有感情地范讀,邊聽邊體會:老師朗讀中的語氣有什么變化?(緊張——平靜)
(二) 聯系上下文,重點圍繞下面問題進行理解和感悟。
1、“我”為什么一開始比較緊張,后來一下子就平靜下來?
(1)“我”為什么一開始比較緊張,自主探索句子,獨立發表意見,教師引導:心怦怦跳——緊張激動——
馬上要見到——鄧爺爺是國家領導人——原以為國家領導人是尊嚴的。
(2)后來為什么就平靜下來,合作探究,引導:心情平靜——和藹可親——慈祥微笑——高興點頭——緊緊
握手。
2、文題對照,說說“我”為什么忘不了這一天?
抓住“高興地 仔細地 親切地 緊緊地 順利地 興奮地 贊許地 沉著地”等詞進行品讀。
3、理解句子“天,仿佛格外的藍;陽光,仿佛更加燦爛。”
4、朗讀比賽。
5、背背自己愿意背的句子和段落。
三、練習
(一) 指導完成課堂作業
(二) 補充練習:
1填寫拼音:高興( )興奮( )背包( ) 背人( )首都( ) 都是( )
2造句:仔細地—— 高興地——
四、實踐活動: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五、拓展活動:回家了解計算機的知識。
六、板書
難忘的一天
緊張 ———————— 平靜
高興地 仔細地 親切地 緊緊地 順利地 興奮地 贊許地 沉著地
教學反思:
從這篇教材來說,篇幅比較長,記敘了一件我為鄧小平爺爺表演電子計算機,受到了鼓舞的事情。如果按部
就班地往下上,感覺平淡突不出重點。我抓住了兩個大問題:
1、 為什么我的心情一開始比較緊張,后來就平靜下來?
2、 為什么說“我”忘不了這一天?
《2030年的一天》 篇5
一、活動內容:寶寶的一天
二、活動目標:1、嘗試用較完整的語言說說幼兒園的一日生活,體驗在幼兒園與老師同伴相處的快樂。
2、樂意與同伴交流,學習一些簡單的交往技巧。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熟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體驗于老師、同伴一起生活的快樂。
難點: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說說自己做了些什么,自己的情感體驗。
四、設計思路:
l認知經驗來自于寶寶的生活:在幼兒園這個大集體中生活了近一個月了,從最初的哭鬧不休,到現在的情緒基本能穩定,更重要的是寶寶們開始適應了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在這么多天的共同生活和相處中,孩子們對環境,對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作息開始熟悉,逐漸形成了“生物鐘”現象:來園后的玩桌面游戲、玩區域活動;用點心前知道要小便洗手;然后做操、早鍛……
l語言素材從寶寶生活中來:結合對這些寶寶的語言發展現狀的觀察與分析,同時為了課題研究的需要,對小班寶寶的語言教育刻不容緩,但從何入手呢?寶寶們的現實生活是最佳的素材來源。通過孩子們最為熟悉的生活背景,在打電話這種讓寶寶感到自己長大、滿足自己內心成就感的游戲活動中,激發幼兒說的愿望,因為我深知寶寶們對模仿大人的意愿是強烈的;在一問一答的電話交談中讓寶寶較為輕松的說完整話,并了解“提問——回答”的語境模式,為以后的語言交流打好基礎。同說在說的過程中也是孩子邏輯思維運作的時刻——回憶自己在園的一天生活情景;用語言講自己的感知、想法用一兩句話說出來;嘗試概括自己一天的所作所為……
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我們都知道在現實生活中“語言”在人際交往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看似簡單的“電話游戲”以一種寬松的氛圍讓寶寶在玩玩、說說的過程中學說話,學著與人交往。兒童的學習不再為了學會而學,更多的是為后續的發展奠定基礎,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來源于生活的、貼近生活的教學活動不僅是最容易被寶寶們接受的,更適合于他們的發展需要。
l科研上的思考——策略的運用
情景示范法:活動一開始就以一段與大班孩子的合作表演導入主題,因為我們都知道小班孩子的思維和行為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直觀形象的視聽覺的刺激;同時這段情景表演給了孩子們一定的示范,即了解寶寶與“媽媽”的對話是這個樣子的,在引發幼兒的興趣的同時也為接下來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情景中的一問一答的示范,讓孩子初步了解“問答模式”,解決了小班幼兒初入園中普遍出現的分不清什么是“提問”什么是“回答”的現象。
提問引導法:打電話中老師可以用“提問”的方法引導寶寶說完整話,并能說出自己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在“還在干什么?”的追問中引導寶寶積極思考,嘗試著說出與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的“答案”,對于小班孩子來說,語言教育中的創新意識的培養在其中可見一斑,雖然是初步的,但能在引導孩子快樂的開口、說規范言語、能根據自己的經驗說出與同伴不一樣幼兒園生活中,激活思維,體驗與他人“不一樣”的快樂。(求新求異)
多媒體課件導入法與示范啟發法相結合:將孩子們平時的一日生活拍攝下來,以此為教學課件,利用實物投影儀將這些照片演示出,同時多媒體的運用起到了“示范啟發”的作用,讓寶寶們直觀的回憶出自己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內容,為以下的“電話游戲”中
扮演游戲法:小班的寶寶特別喜歡裝扮性的游戲活動,那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長大,在心理上得到慰濟;在裝扮性游戲中老師的教與孩子的學的過程顯得自然又和諧,因為興趣駛然。
材料暗示法:在游戲活動這一環中,我即有電話玩具、仿真電話的投放,也有替代物“積木”,有意識的不讓每個孩子都有“電話玩具”,試圖讓孩子能發揮想象,借助替代物進行電話游戲。
情感激勵法:當幼兒在活動中有較出色的表現時,老師立刻抓住時機進行肯定與表揚,如個別寶寶在回答時能嘗試的把話講完整、有些孩子能圍繞中心的講自己的答案說的與他人不一樣時,老師立刻以星星等粘貼紙作為獎勵,在肯定這些寶寶的行為表現同時,更激發其他孩子的模仿、遷移,形成同伴之間的榜樣示范作用。
五、環境與材料準備:
l經驗準備:對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有初步的認識與感知。
(在一些故事或游戲中認識人物“妞妞”)
在區域或角色中玩過打電話的游戲,孩子們喜歡。
在老師的提醒下知道說話要完整。
l材料準備:(妞妞指偶一個;電話、手機玩具或替代物(積木)人手一個。)
小熊胖胖手偶一個;動物毛絨玩具與幼兒人數相等;電話機人手一部;在每張桌子上放一至兩個玩具合相應的電話機,并放上代表電話號碼的數字卡片;
(請一個大班幼兒扮演“妞妞”;老師扮演媽媽)
請一位老師扮演小動物甲,與老師進行情景表演
實物投影儀,幼兒一日生活的相關照片
六、活動流程:
多媒體演示——→情景感知——→游戲感知——→分享提升
七、活動過程:
一)多媒體演示:
1、出示指偶“妞妞”:與小朋友打招呼“大家好,你們還記得我是誰嗎?”“我可喜歡在幼兒園生活了,想不想知道我在幼兒園里是怎樣生活的嗎?來!大家一起看——”)
1、前兩天沈老師拍了許多關于我們小朋友在幼兒園里的一日生活,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多媒體演示:我在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
我在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洗手吃點心;
我在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戲;
我在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玩滑滑梯;
我在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吃飯飯;
我在幼兒園……
在演示與示范的同時可以讓寶寶們看著演示一起來跟學,習慣于“我在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這樣的語句形式。
在將照片從投影儀上拿下時,放置在一黑板上,給幼兒一定的借鑒。
二)情景感知:
1、“我們已經知道妞妞在幼兒園的一天作些什么事情了,妞妞的媽媽也很想知道妞妞在幼兒園是怎樣過的,聽,妞妞媽媽打電話來了!”
1、“叮鈴鈴,誰來電話了?”老師邊問邊做接電話狀。
2、老師扮演媽媽,一大班幼兒扮演“妞妞”:
2、一老師扮演“胖胖”
媽媽:喂,你是妞妞嗎?
胖胖:喂,你是沈老師嗎?
妞妞:是呀,我是妞妞,你是誰呀?
老師:是呀,我是沈老師,你是誰呀?
媽媽:我是媽媽,你在幼兒園干什么?
胖胖:我是小熊胖胖,因為過兩天我們的動物幼兒園也要開學了,不知道到幼兒園要做些什么事情,開不開心,好不好玩?所以今天我打個電話問問。
妞妞(師):我在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搭積木。
媽媽(胖胖):除了搭積木,你還在干什么?
妞妞(師):我在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
……
媽媽(胖胖):妞妞(沈老師你)在幼兒園開心嗎?
妞妞(師):我在幼兒園真開心!
媽媽:真好,媽媽現在要上班了,妞妞再見,等回家也和媽媽做游戲、一起玩好嗎?
胖胖:哇,原來幼兒園可以和小朋友做這么多事情,玩這么多好玩的,真開心,我真想現在就上幼兒園。謝謝你!沈老師,再見!
妞妞(師):好!媽媽再見!(再見)
媽媽:妞妞再見!
三)游戲感知:
1、老師:“誰也想跟媽媽打電話的?”(這是誰呀?哦原來小兔也要上幼兒園了,它也打電話來了,想問問我們小朋友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誰來和小兔打個電話?)老師扮演小兔在打電話時能先看電話號碼,邊說號碼邊撥號。
2、老師與幾個寶寶玩打電話游戲,鼓勵幼兒大膽的說,并能將話將完整。
當個別寶寶能將話講完整或能圍繞中心的將自己的答案說的與他人不一樣時,老師立刻以星星等粘貼紙作為獎勵。
3、老師:除了和媽媽打電話,我們還可以和好朋友打電話,和客人老師打電話,現在就請寶寶去找一個好朋友或客人老師一起玩玩打電話的游戲,告訴他們你在幼兒園都做了些什么,開不開心,好嗎?
3、師:有許多動物寶寶也很想知道幼兒園的生活是怎樣的,開不開心,現在就請我們小朋友去找一位動物朋友和他打打電話,告訴它,在幼兒園能和小朋友在一起做些什么事情。(不用搬椅子)
4、幼兒游戲,教師參與并指導。
4、幼兒游戲,教師先以觀察為主,不參與和干預寶寶的游戲。
5、師能有針對性的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如以同伴身份介入)
四、分享提升:
集體交流:(請幼兒抱著與自己打電話的動物寶寶一起回座)“你告訴動物寶寶你在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做什么事情了?”
個別幼兒交流,可對照先前的照片說一說,但鼓勵幼兒與別人說的不一樣。(及時獎勵)
注:黑色字體為第一教時活動方案,紅色字體為第二教時時的方案修改;黃色是刪除部分。
一、優勢分析:
1、題材的選擇非常符合小班兒童發展的特點與需要:正如在設計活動時所考慮的那樣,在整個活動的實踐中,看到了孩子們在老師預設的活動中積極參與,樂意開口,我想這樣的表現與發展是新生小班幼兒所需要的。
二、問題剖析:
1、在“游戲”環節中,對幼兒的觀察不全面,致使指導沒有針對性:如剛開始請寶寶參與打電話游戲時,老師過早的以游戲身份參與“電話”游戲中,而“打電話”是兩兩互動的,于是必然在與一個對象發生關系時忽略了其他寶寶的行為表現與發展需要。這是本次活動中最明顯的不足之處。
2、材料的創設上欠缺周全的考慮:貫穿整個活動的“電話機”,在預設中已出現了“實物”與“替代物”的兩難問題,但未曾很好的解決,致使遺留在活動過程中,在活動展開時出現了寶寶搶電話及將注意力放于電話玩具的擺弄中的個別現象。
3、情感上的激勵不夠力度,幼兒間的同伴榜樣示范作用未正真有所發揮:當活動中出現個別幼兒“智慧火花”或非常好的“語言模式”時,作為老師的我有所提點,如佳音會說出“和小朋友一起捏橡皮泥”時,我只是再次將其語句重復并說了句“真棒”,這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因其年齡特點,小班寶寶其實是很“現實”的,話語的表揚不能滿足他們的自豪與滿足感。錯失了讓其他寶寶關注與效仿的最佳時機。
三、改進策略:
1、觀察有層次,心中有目的:首先在活動開展中,特別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時,老師應給予孩子更多“自由表現”的機會,多以觀察為主,切忌匆忙和盲目的介入與指導。如導入“打電話”游戲后,老師先讓寶寶們自行結伴、打電話,然后對全體幼兒進行全面、客觀并粗略的觀察,這時觀察到的是孩子愿不愿意參加到打電話游戲中,是與活動環境特別格格不入的個別“突出”的幼兒,如站著不愿參與的、等待不知所措的、注意力游離于活動本身之外的等明顯異于活動本身的。其次就可抓“小節”,所謂“小節”即與活動內容相符的表現中出現的細節問題,這時的指導更具有針對性(特別是對目標的達成),如觀察并傾聽孩子在打電話時能否運用禮貌用語?能否主動的與同伴進行交談?能否將話講完整?對話的內容與預設內容的匹配度怎樣?等問題。
2、將設計時出現的兩難問題消滅于前期的經驗準備之中:也就是說,當在設計一次教學活動時,老師對活動中會出現的種種問題都要考慮到,并一個個解決,當自己不能解決,他人也無法給予幫助時,將問題作為一個孩子的前期經驗來讓孩子或與孩子共同解決。如在電話機“實物”與“替代物”發生矛盾時,就可在區域或角色游戲中向孩子設疑——要打電話了,可是電話機沒有了,怎么辦?引導孩子運用替代物。這時,“兩難問題”也不再是問題。
3、多采用實質性的獎勵機制,提高幼兒同伴間的榜樣示范作用:我們都會在日常的教學與和寶寶們的接觸中發現,年齡越小的孩子其從屬情感越濃厚,即一個寶寶做了一個動作(或說了一句話,甚至是一聲叫喊),孩子們不管這個動作(話、喊叫)是否合適、正確與否,都會義無反顧的跟從與模仿。針對這一點,當寶寶在活動中出現一些“了不起的表現”時老師應將其表現給予擴大,并以一些實質性的物質獎勵作為給孩子的肯定,如星星、印章、糖果,讓這位出色寶寶在得到物質滿足和心理滿足的同時,將“出色寶寶的示范性發揮之及至,同伴之間的示范引導很多時候比老師的再三說教對小班寶寶來說更有效,更容易被他們接受。
《2030年的一天》 篇6
第一課:升國旗
教學目標:
1、認識國旗、國徽、國歌,知道國旗、國徽出現的一些場合。
2、體會到國旗、國徽和祖國榮譽的關系。
3、知道關于祖國的一些常識,如首都、天安門廣場等。
教學重點:認識國旗、國徽,體會到國旗、國徽和祖國榮譽的關系。
教學難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之情。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升國旗、奏國歌的音像資料;準備幾個愛旗護旗的小故事。
2、學生調查: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見到國旗和國徽。收集有國旗、國徽的資料。
第一課時:五星紅旗升起來
教學過程設計:
一、找一找、認一認
1、出示祖國的版圖,提問:這是什么圖?(這是我們祖國的版圖,我們祖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
2、找一找,指一指,我們祖國的國旗是什么?國徽是什么?首都在哪里?
3、找到了,認對了,把相應的序號填在課本中。
4、說說其他幾個圖上畫的是什么?
二、升旗活動
1、放學校升旗時的錄像,提問:升旗時我們是怎樣做的?同學看錄像誰做的對,誰做的不對?
2、升旗時應怎樣做?
三、教唱兒歌:
1、 五星紅旗真美麗,
全國人民熱愛你。
升旗國時要敬禮,
唱國歌時要肅立。
2、 國旗國旗真美麗,五顆星星在一起,
一顆大來四顆小,金光閃閃照大地。
國旗國旗真美麗,小學生們熱愛你,
升旗國時要立正,我們向你敬個禮。
第二課時:五星紅旗升起來
一、升旗的指導
1、具體指導學生升旗時要有的規范姿勢(目視國旗、立正、敬禮),讓學生明白規范的姿勢體現著我們對國旗的尊敬。
2、小結:升旗時要態度嚴肅、認真,立正站好,眼睛看著國旗升起,這叫行注目禮。我們一年級小朋友還沒有戴上紅領巾,我們就可以行注目禮
二、模擬升旗活動。
三、講幾則愛旗護旗的小故事,激發兒童對國旗的愛護和敬仰。《五星紅旗——少先隊員向您敬禮》《他留下熱愛五星紅旗的一顆童心》
四、老師小結:同學們非常嚴肅認真,行注目禮,唱國歌聲音洪亮,充分表達了我們愛國旗的情感。
第三課時:我向國旗敬個禮
教學過程設計:
一、觀察升國旗的主要場所
1、師:你們在哪些地方能看到我國的國旗?
2、小結:在學校的操場上、天安門廣場、國家機關、輪船、飛機、火箭、邊防哨所、我國駐外大使館等,都能看到我國的國旗。每逢重大節日,家家戶戶都掛起國旗。自從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以后,國內外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我國的五星紅旗高高飄揚。
3、出示圖片: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
師:每天按照太陽升起的時間,武警戰士在天安門廣場升起鮮艷的五星紅旗。
4、出示圖片:國際比賽領獎臺上升起五星紅旗。
5、小結:作為中國人,我們會感到無比的激動、光榮和自豪。同學們盼望著自己快快長大,和這些運動員一樣為國爭光。
6、出示圖片:火箭上的國旗;邊防哨所有國旗。
7、小結: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邊防哨所,表明這里是我們中國的領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解放軍叔叔日夜守衛在祖國的邊疆,護衛著國旗,保衛祖國。
二、認識國徽
1、出示國徽圖案:國徽上有什么圖案?
2、出示圖片:界碑上的國徽
3、師:你們還在哪些地方看到過國徽呢?
三、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國旗、國徽,知道了國旗、國徽、國歌是代表國家的,熱愛祖國就要熱愛國旗,愛國旗是熱愛祖國的表現。
板書設計:
第二課 祖國媽媽在我心中
國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圖旗 圖案
國徽 圖案
首都 北京
國慶節 十月一日
《2030年的一天》 篇7
人的一生中總是會有喜有悲,那么你一生中最高興的一天是什么時候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一生中最高興的一天》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生中最高興的一天》閱讀原文路遙
①我從地區中師畢業后,回到縣城一所小學教書。除了教書,我還捎帶保管學校唯一的一臺收錄機。
②放寒假時,學校讓我把寶貝帶回家去保管。我非常樂意接受這個任務。我是個單身漢,家又在農村,有這臺收錄機做伴,一個假期不會再感到寂寞。
③轉眼到了大年三十。
④父親舒服地吐著煙霧,對我說:“把你那個唱歌匣匣拿出來,咱今晚上好好聽一聽。”他安逸地仰靠在鋪蓋卷上,一副養尊處優的架勢。我趕忙取出收錄機,放他老人家愛聽的韓起祥說書。父親半閉著眼睛,一邊聽,一邊用手悠閑地捋著下巴上的一撮黃山羊胡子。韓起祥的一口陜北土話,在他聽來大概就是百靈鳥在叫。
⑤韓起祥說到了熱鬧處,急切的嗓音和繁密的三弦聲、快板聲響成一片,好像一把鏟子正在燒紅的鐵鍋里飛快地攪動著爆炒的豆子。父親情緒高漲,竟然也用陜北土話,跟著老韓嚷嚷起來,手舞足蹈,又說又唱。
⑥看著父親得意忘形地又說又唱,我說:“爸,干脆讓我把你的聲音也錄下來。”“我的聲音?”“嗯。”“能錄下來嗎?”“能。”我換了一盒空磁帶,按了一下鍵鈕,對他說:“不信你試試。你現在先隨便說一句什么話。”
⑦他突然驚慌起來,連連擺著手,說:“我不會說!我不會說!”我很快卡住開關,然后放給他聽。收錄機里傳出了他的聲音:“我不會說!我不會說!”父親吃驚地叫起來:“這不是我的聲音嗎?”
⑧父親顯然對這事發生了極大的興趣。他躍躍欲試,又有點不好意思,格外緊張地把腰板往直挺了挺,像要進行什么隆重儀式似的,兩只手把頭上的氈帽扶端正,莊嚴地咳嗽了一聲。他突然像小孩子一樣紅著臉問我:“我說什么?”
⑨我忍不住笑了,說:“比如說你這一生中最高興的一天。”
⑩“一生中最高興的一天?那當然是我和你媽成親的那天……你看我!說些甚!噢,對了,我記起了一宗事。好,那我就說這宗事……那天,也正像今天一樣,過年哩……我這樣說你看行不行!行!好,那我就再給咱往下說……提起那年頭,真叫人沒法說。冬天的時候,公社把各大隊抽來的民工都集中到寺佛村,像兵一樣分成班、排、連,白天大干,晚上夜戰,連軸轉。到了年底,還不放假。大年三十早晨,所有的民工都跑了個精光,我也就跑回來了。那天早上我跑回家時,你們母子幾個圍一床爛被子,坐在炕上哭鼻子。看了這情景,你不知道我心里有多難受!大家都窮得丁當響,過年要甚沒甚。咱家里就更不能提了。旁人家好歹都還割了幾斤肉,咱們家我沒回來,連一點肉皮皮都沒有。我轉身就往縣城跑。我當時想,就是搶也要搶回幾斤肉來。我進了縣城,已經到了中午。副食門市部的門關得死死的。唉,過年,人家早下班了。
(11)“我長嘆了一口氣,抱住頭,蹲在門市部前面的石臺子上,真想放開聲哭一場。我來到后門,門也關著,不過聽見里面有人咳嗽。我站著,不敢敲門,為甚?怕。怕什么?當時也說不清。我突然冒出個好主意。我想,如果我說我是縣委書記的親戚,門市部的人還敢不賣給我肉嗎?我不知道書記的大號,只知道姓馮。好,我今天就是馮書記的親戚。我硬著頭皮敲后門。門開了一條縫,露出一顆胖頭。我對他說,馮書記讓你們給我割幾斤肉。哈,不用說,胖頭起先根本不相信我是馮書記的親戚。他打量我半天。后來大概又有點相信了。
(12)“他說一斤八毛錢。我說,那就割五斤吧。我原來只想割上二斤肉,夠你們母子幾個吃一頓就行了。我不準備吃,因為我今年在民工的大灶上吃過兩頓肉。我想余下兩塊多錢,給你媽買一塊羊肚子毛巾----她頭上那塊毛巾已經包了兩年,又臟又爛;再給你們幾個娃娃買些鞭炮。吃肉放炮,這才算過年呀。可是,一個縣委書記的親戚走一回后門,怎能只割二斤肉呢?我咬咬牙把四塊錢都破費了。那個胖干部好像還在嘲笑馮書記的這個窮酸親戚。他當然沒說,我是從他臉上看出來的。不管怎樣,我總算割到了肉,而且是一塊多么肥的刀口肉啊!我走到街上,高興得真不知道如何是好。我想我把這塊肥肉提回家,你媽,你們幾個娃娃,看見會有多高興啊!咱們要過一個富年啰!
(13)“在街上,一個叫花子攔住我的路。我一看,這不是叫花子,是高家村的高五,和我一塊當民工的。他老婆有病,又有八個孩子,他已經累得只剩下一把干骨頭。高五穿一身開花棉襖,腰里束一根爛麻繩,當街擋住我,問我在什么地方割了這么一塊好肉。我沒敢給他實說。我怕他知道了竅道,也去冒充縣委書記的親戚。這還了得?叫公安局查出來,恐怕要坐班房。我撒謊說,我的肉是從一個外地人手里買的。高五忙問我,那個外地人現在在什么地方?我說,人家早走了。高五一臉哭相對我說,前幾天公家賣肉的時候,他手里一分錢也沒有。直到今早上才向別人央告著借了幾個錢,可現在又連一點肉也買不到了。他說,大人怎樣也可以,不吃肉也擱不到年這邊,可娃娃們不行呀,大哭小叫的……他瞅了一眼我手里提的這塊肉,可憐巴巴地問我能不能給他分一點。說實話,我可憐他,但又舍不得這么肥的肉。我對他說,這肉是高價買的。他忙問多少錢一斤。我隨口說一塊六毛錢一斤。不料,高五說一塊六就一塊六,你給我分上二斤。我心想,當初我也就只想買二斤肉,現在還不如給他分上二斤呢。實際上,你知道不,我當時想,一斤肉白掙八毛錢。拿這錢,我就可以給你媽和你們幾個娃娃買點過年的東西了。我對他說,那好,咱兩個一劈兩半。可憐的高五一臉愁相馬上換了笑臉。
(14)“就這樣,高五拿了二斤半肉,把四塊錢塞到我手里,笑呵呵地走了,倒好像是他占了我的便宜。好,我來時拿四塊錢,現在還是四塊錢,可手里卻提了二斤半的一條子肥肉。這肉等于是我在路上白撿的。好運氣!
(15)我馬上到鋪子里給你媽買了一條新毛巾,給你們幾個娃娃買幾串鞭炮。還剩了七毛錢,又給你們幾個饞嘴買了幾十顆洋糖……我一路小跑往家里趕。一路跑,一路咧開嘴笑。嘿嘿,我自個兒都聽見我笑出了聲。如果不是一天沒吃飯,肚子餓得直叫喚,說不定還會高興得唱它一段小曲……
(16)“你不是叫我說一生中最高興的一天?真的,這輩子沒有哪一天比這一天再高興不過了。高興什么?高興你媽和你們幾個娃娃過這個年總算能吃一頓肉了。而且你媽也有了新頭巾,你們幾個娃娃也能放鞭炮,吃洋糖了……
(17)我“啪”一下關了收錄機,什么話也沒說,丟下父親,心情沉重地一個人來到了院子里。此刻,晴朗的夜空星光燦爛,和村中各家窗前搖曳的燈籠相輝映,一片富麗景象。遠處傳來密集的鑼鼓點和絲弦聲,夾雜著孩子們歡樂的笑鬧聲。村莊正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遠遠近近的爆竹聲此起彼伏,空氣里彌漫著和平的硝煙。此刻這一切給我的心靈帶來無限溫馨的慰藉……
(選自《路遙文集》,有刪改)
《一生中最高興的一天》閱讀題目18.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父親所說的“一生中最高興的一天”發生了什么。就高興的原因提出一個問題,并簡要說明理由。(5分)
發生的事情:
你的問題:
你的理由:
19.文章結尾段,“我”為什么會“心情沉重”,而后卻又感到“無限溫馨的慰藉”呢?
(2分)
答:
20.文中④⑤段對父親聽書的描寫極富表現力,請任選一處作簡要賞析。(4分)
答:
答案解析:
《一生中最高興的一天》閱讀答案18.答案示例:(5分)
父親用耍小聰明的手段得到了肉、賺到了錢,讓家人過了個好年。
問題:父親的快樂是否應該得到理解?父親的做法是否是對的?快樂到底是什么?
理由:在那個貧困的年代里,父親用非正常的手段得到了他想獲得的東西,讓家人過了個好年,父親是快樂的。但父親的快樂是建立在耍小聰明的基礎上,他甚至騙了和他同樣境遇的工友。父親的做法到底是對還是錯值得我們思考。
(共5分。概括情節,2分;“問題”,1分;“理由”,2分)
19.答案示例:(2分)
“我”聽父親講貧困時期過年的經歷讓我感到壓抑和痛苦,但看到今天的幸福生活又感動了無限欣慰,痛苦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共2分。心情沉重的原因,1分;慰藉的原因,1分)
20.答案示例:(4分)
在描述父親聽書的情節中,用“仰靠”“半閉”“捋”等動作描寫,寫出了父親起初聽書時悠閑自得的樣子。(共4分。結合一處具體詞句,2分;分析,2分)
《2030年的一天》 篇8
活動目標:
1、觀察、了解老鼠媽媽和小老鼠忙碌的一天,樂意大膽想象,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
2、感受大老鼠與小老鼠之間相互發自內心的體貼與關愛,知道用自己特別的方式來表達對媽媽的愛。
活動準備:
課件
活動設計:
一、猜猜謎語:(引出故事中小老鼠的形象介紹故事的名字)(兩撇小胡子,尖嘴尖牙齒,吱吱吱吱吱。)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老鼠的故事。--介紹故事的名字:小老鼠忙碌的一天.這是一只忙碌的小老鼠。你們知道什么是忙碌嗎?那小老鼠到底在忙什么事呢?想知道嗎?
二、欣賞故事:(了解鼠媽媽的辛苦和小老鼠對鼠媽媽的愛)
(一):出示圖二講述:一個炎熱的夏天,陽光火辣辣地烤著大地……可小老鼠卻一邊蕩過來蕩過去地玩秋千,小老鼠在干什么呀?
提問:小朋友,這個云朵符號告訴我們什么?
小結:小老鼠在想,它也在忙著想呢!
(二):出示圖三土終于翻完了,該播種了。可小老鼠還在那里蕩來蕩去。我們來聽聽老鼠媽媽和小老鼠說了什么?--(聽老鼠媽媽和小老鼠錄音對話)小老鼠是怎么行動的呢?讓我們先來看看小老鼠的行動吧!
(三):出示圖四-圖七提問:仔細觀察,小老鼠都在干什么呢?(小老鼠在采雛菊;采來三葉草放在花盆里;找鳥的羽毛;小老鼠在找淘米蘿。)
小結:小老鼠在收集東西。共收集到了雛菊、三葉草、羽毛和淘米蘿。
(四)、就在小老鼠收集東西時,老鼠媽媽又在干什么呢?(出示圖八一組大老鼠的圖片)
提問:
1、看了這些,你想跟小老鼠說些什么?
2、可是小老鼠在哪呢?我們找找它在哪呀?它手里拿著什么呀?趕快猜一猜吧!(討論交流)
(五)、(出示圖九:"這是我專門為你做的,全世界只有這一頂喔!")
提問:
1、喜歡這頂帽子嗎?為什么?
小結:小老鼠用它特別的方法向老鼠媽媽表達了自己的關愛。
2、猜猜老鼠媽媽見了這個禮物會怎么想?會怎么說啊?
講述:圖-"啊,謝謝你!"大老鼠戴上帽子,"原來,你的夢想就是做一頂特別的太陽帽啊!"此時此刻,大老鼠心中原有的'辛苦、不滿、生氣統統都不見了。
三、內化遷移:
提問:
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小老鼠的愛嗎?說說你會用什么特別的方法讓媽媽知道你是愛她的?
小結:愛是一種驚喜。用我們特別的方法送出自己的關愛吧!那么,我們的生活就會像夢一樣地美麗起來!讓我們愛的夢想行動起來。今天回去別忘了給自己的媽媽和自己身邊的朋友送去我們的關愛。
今天這個有愛的故事好聽嗎?我們再來欣賞一遍這個充滿愛意的故事吧!
四、完整欣賞:小老鼠忙碌的一天。
《2030年的一天》 篇9
教學目標
1.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理解“綠蔭如蓋”、“羞愧”、“饞涎欲滴”、“游手好閑”等詞語的意思。
2.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課文內容,懂得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養成積累語言的習慣。
一、直奔重點,質疑激趣
齊讀最后一個段,學生自由提問。(如:“游手好閑”是什么意思?佩佳是怎樣游手好閑的?佩佳是怎樣過這一天的?他是怎樣明白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的?)
二、自讀自悟,整體感知
1. 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在自己能讀懂的地方旁批,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
2. 你讀懂了什么?有些什么收獲?在小組內交流初讀體會(如:識記生字的方法、對詞語的理解、對句子的體會、對問題的`感悟)。
3. 提出不明白的問題,教師梳理提煉。
三、合作探究,細讀感悟
根據學生提出的尚未解決的問題,選擇重點問題討論:
1. 佩佳是怎樣失去這一天的?
(1)用“——”勾畫出寫佩佳心理活動的句子,用“Δ”標出寫佩佳動作的詞:睡、坐、吃、嬉戲。
(2)讀一讀,議一議,說一說。
(3)結合勾出的詞句理解“游手好閑”
2. 媽媽是怎樣幫助佩佳明白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的?
讀一讀媽媽說的話,讀出媽媽對佩佳的關愛,讀出媽媽語重心長的語氣。
賽一賽,看誰讀得最好。
3. 媽媽幫助佩佳,佩佳心里會想些什么?你知道什么叫“失去的一天”了嗎?讀第5段和最后一個段,讀出佩佳的懊悔。
4. 假如時間可以倒流,你認為佩佳應該怎樣度過這一天?
四、拓展延伸,領悟升華
師生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名言、詩歌、名人故事等。課后出一期《惜時歌》板報或手抄班報。
《2030年的一天》 篇10
(第十冊)
關于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生字新詞,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理解“游手好閑、羞愧、饞涎欲滴”等詞義。
2、通過比較“佩佳的一天”與“人們的一天”,感受把握今天、珍惜時間的重要性,樹立珍惜時間為榮,虛度光陰可恥的觀念。
3、鞏固邊讀邊思的習慣,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內涵。
4、用上一、二句“勸人惜時”詩句、名言,寫一寫讀文后的感受。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通過比較“佩佳的一天”與“人們的一天”,感受把握今天、珍惜時間的重要性,樹立珍惜時間為榮,虛度光陰可恥的觀念。
2、鞏固邊讀邊思的習慣,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內涵。
教學準備
老師:相應的課件。
學生:
1、 預習課文,并理解下列詞語:游手好閑、羞愧、饞涎欲滴等。
2、 查找資料,了解作者蘇霍姆林斯基。
3、 搜集珍惜時間的諺語、名言、詩歌。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激發興趣。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出示課題:失去的一天(齊讀課題)
2、反饋預習。
預習課文,你能說說課文寫了誰失去了一天?(板書:佩佳)
小結:在佩佳身上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最后佩佳又有了怎樣的醒悟?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預習了課文,根據提示,簡要復述課文內容。
出示: 清晨,媽媽上班前叮囑佩佳……可是佩佳……
傍晚,媽媽回來后發現佩佳……于是,媽媽便……
1)默讀課文,用直線劃出相關內容。
2)個別交流1:(板書)
佩 佳 人 們
睡覺 耕地
閑坐 砌墻
吃鮮果 做面包
嬉戲 看書
預設1:你們認為哪個詞語最能概括佩佳這一天的表現?
◆ 游手好閑:(板書:游手好閑)
◆ 理解游手好閑:游蕩成性,不愛勞動。
預設2:佩佳游手好閑地度過了這一天,那具體都做了些什么?
◆睡覺、閑坐、吃鮮果、嬉戲
小結:是啊!佩佳就是這么游手好閑了一天,他——、——、——、——,沒有完成媽媽交給他的任務。
3)同桌互相練習,全班交流。
◆ 學生自由練習,指名說。(在指導中,注意學生第三人稱的轉述以及語言的連貫性。)
說明:
讀懂《失去的一天》這課對于五年級的學生并不困難。因此,在預習課文之后,我要求學生通過默讀,借助提示進行簡要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了提示,學生便有了“扶手”,在概括的過程中就不會隨意地離開文本內容。
本課主要以人物的語言描寫展示有關事件,因此設計上述練習不但可以訓練學生第三人稱的轉述能力,而且復習了四年級“簡要復述”的能力,使得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有不斷地鞏固與積累。
2、指導學生讀好描寫佩佳幾處心理活動的語句。
1)師生配合讀1——5小節。
◆ 指導朗讀:“再睡一會”、“還來得及呢!”、“在這里坐一會再開始干活吧。”等。
2)小結:佩佳在這一天中什么也沒有干成,他始終認為待會再做沒有關系。因此,當晚上媽媽回來問起他都干了什么,他——(引讀:羞愧得不敢望著母親的眼睛。)
說明: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雖然這篇課文比較簡單,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并不能忽略朗讀的訓練。因此,在1——5小節的教學中,安排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佩佳游手好閑地度過這一天時的心理活動,從而為下文佩佳的心理變化埋下伏筆。
三、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1、佩佳就是這樣游手好閑地度過了寶貴的一天,難怪當媽媽問起時,他羞愧地不敢望著母親的眼睛。
◆ 理解佩佳羞愧的原因。(學生回答時注意語句連貫。)
2、媽媽卻是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出示媽媽的話,指名讀)
3、理解“現在,無論你多么努力,也無法了解你失去的這一天所應了解的一切。”
◆ 學生自由回答
預設1:因為時間一去不復返,光陰是無法挽留的,浪費了時間就等于浪費了生命)
預設2:今天過去了就不會再有了,哪怕你再去做今天應該要去做的事情,也已經來不及了。
預設3:我們不能浪費時間,要珍惜時間。
◆ 讀好媽媽的話。
說明:
媽媽說的這句話,是本課理解的重點與難點,在自然引出后,讓學生先簡單地說說自己的理解,再由這句話展開下文的學習,這樣學生的學習就顯得更自主,更有層次性。對這句話的理解也會更豐富而真實了。
4、比較“佩佳的一天”與“人們的一天”,感受把握今天、珍惜時間的重要性。
師:媽媽帶佩佳去看了人們在這一天都干了什么? (借助板書齊讀)人們在——、——、——、——。同樣是一天,而佩佳卻在——、——、——、——。
師:常言道一日之計在于春,清晨是多么美好的時間啊!當佩佳認為媽媽上班睡覺才香,賴在床上不肯起床時,拖拉機手已經翻耕了麥茬地,為播撒種子而辛勤工作。佩佳因為睡賴覺而失去了一個美好的早晨。
1)說話練習:那在下面的時間了,你能不能學著老師的樣子,借助板書說一說,佩佳是怎樣失去時間的?
◆ 交流中適時理解“饞涎欲滴”。(非常貪饞想吃的樣子。)
2)想象一下,這一天中,當佩佳在干什么的時候,人們還在干什么?
3)同樣的一天對于佩佳來說是——(毫無意義、游手好閑……)。而人們的一天是——(忙碌的、充實的、收獲的、充實的、精彩的……)。
小結:是啊,人們在這一天中珍惜了時間,兢兢業業地工作著,給人們帶來了方便和幸福,給社會創造了價值。如果說佩佳的一天是“失去的一天”,那么人們的一天是——(收獲的一天)(板書:收獲的一天)
說明:
說話練習的設計意在讓學生通過比較“佩佳的一天”與“人們的一天”,感受把握今天、珍惜時間的重要性。不僅如此,通過這個平臺訓練了學生說話的能力以及展開合理想象的能力。
讓學生通過比較,概括出佩佳的一天是“失去的一天”,而人們的一天是“收獲的一天”,從而再一次深化“珍惜時間”這一教學的重難點。
5、理解佩佳“失去的一天”,失去的是什么?
師過渡:佩佳終于明白了,——
(出示:現在,無論你多么努力,也無法了解你失去的這一天所應了解的一切。)
他說:——
(出示:課文最后一個小節。)
1)了解課文最后一個小節中省略號的作用。
2)聯系上下文,展開合理的想象把句子說具體。
◆ 可我卻游手好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佩佳“失去的一天”,失去的是什么?
◆ 失去的是學習的快樂;失去的是勞動的收獲;失去的是成功的喜悅;失去的是知識的獲取。
說明:
結尾留有一定的想象空白,給學生更大的空間去思考,去想象,結合對文本的理解,真正意義上去體會“失去的一天”的含義。
四、感悟總結,了解作者。
1、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同學們,今天學習了《失去的一天》這篇文章后,你有怎樣的啟示呢?能不能恰當的用上一、二句“勸人惜時”詩句、名言,寫一寫讀了這篇文章的感受。
說明:
五年級的學生對于“勸人惜時”的詩句、名言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本單元中的第二課《魯迅與時間》中就有不少這樣的名言。設計這樣的練習不僅能夠反饋學生對詩句、名言的積累情況,還能夠反饋學生對于《失去的一天》這課內容與中心的把握情況。
在設計課堂練習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把已有的知識靈活運用到現有的學習中,可以產生更好的效果。
2、開拓視野,了解作者。
今天的課文,看似短小、普通,但是它給予了我們的啟示是深遠的、是發人深省的,知道這個故事的作者嗎?
◆ 出示課文的作者——蘇霍姆林斯基的有關資料。
3、小結:同學們,一天在歷史的長河中只不過是一瞬間,而歷史就在這么多的一天一天中積淀的,所以我們要過好今天,就必須把握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個瞬間。我們要從小珍惜時間,利用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板書:珍惜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
附板書:
3、失去的一天 收獲的一天
佩 佳 人 們
睡覺 耕地
閑坐 砌墻
吃鮮果 做面包
嬉戲 看書
游手好閑
珍惜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
《2030年的一天》 篇11
中班數學教案:有趣的一天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激發幼兒對數字的興趣。
2.引導幼兒認識時鐘,能區分時針、分針,學會看整點。
3.學習運用文字、符號、圖畫等形式制作作息時間表。
活動準備
1.課件:認識整點
2.教具:大的鐘面一個(能撥動時針和分針)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幾點了嗎?
(引導幼兒知道看看表就知道幾點了,激發了幼兒認識鐘表的愿望。)
二、了解鐘表的外部構造。
1.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時鐘有哪些小秘密嗎?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鐘表上有哪些數字?
2.教師:鐘表上還有什么?他們的長短一樣嗎?粗細一樣嗎?他們轉動的速度一樣嗎?
誰轉得快?誰轉得慢?
3.教師演示,讓幼兒了結時針和分針轉動的規律。
三、學習看整點。
1.教師:早上,太陽公公露出了紅紅的笑臉,小朋友們背著小書包高高興興的來上幼兒園,
小朋友,告訴老師你是幾點來上幼兒園的?
(引導幼兒自由發言。)
2.教師:小朋友看看幼兒園的鐘現在是什么時間?看看分針指在什么地方?時針指在哪里?
3.教師小結:看整點的時間有一個小竅門,分針指在12,時針指在幾,就是幾點整。
小朋友現在你知道我們幼兒園的鐘現在是什么時間了嗎?
4.課件演示
(1)上課時間到了,小朋友正在上課,小朋友聽得可真認真,看,連小鐘表都在夸大家呢。
(2)小朋友看看現在是幾點?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幼兒說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
四、游戲:時針分針轉轉轉
1.教師:小朋友,讓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好嗎?
游戲玩法:
(1)請12位小朋友分別代表鐘面上的12個數字,按照鐘表上數字的排列順序圍成一個大圓圈,
請兩位小朋友分別代表時針、分針,站在圓圈的中間。
(2)聽到口令,老師說說什么時間,時針和分針就趕快把我老師說的時間表示出來,
游戲分成兩組,比比看那組的表針轉得又對又快。
(3)請幼兒戴上數字1―12和時針、分針的頭飾。
2.教師指導幼兒游戲,時針、分針請小朋友輪換代替,通過游戲,讓幼兒鞏固有關整點的知識。
五、創作--我的一天
1.教師:小朋友,拿起你的工具,把你在幼兒園中渡過的一天記下來好嗎?
(幼兒的設想的創作形式(繪畫的、泥工的、廢物制作的),讓他們自愿組合成小組。)
2.教師:下面讓我們一邊欣賞著鐘表店里的美妙音樂,一邊設計小鐘表吧。
幼兒開始制作。
六、活動結束
幼兒互相欣賞同伴的作品。
《2030年的一天》 篇12
教學目標
1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理解“綠蔭如蓋”、“羞愧”、“饞涎欲滴”、“游手好閑”等詞語的意思。
2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課文內容,懂得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養成積累語言的習慣。
教學重點
讀文體會:什么叫“失去的一天”?
教學準備
師生收集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名言、詩歌、名人故事。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請同學們回想一下,昨天你是怎么過的?做了哪些事?想知道另一個小伙伴“佩佳”是怎么過一天的嗎?讓我們走進課文《失去的一天》看看吧!
二、自讀課文,讀準讀順
1 自由小聲地讀課文,勾畫出生字、新詞,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同桌相互檢查,讀勾畫出的生字、新詞,相互幫助。
3 出示小黑板(或課件、卡片),檢查學生認讀本課生字、新詞的情況。綠蔭如蓋佩佳羞愧饞涎欲滴翻耕砌墻游手好閑麥茬地
4 分段抽讀課文,比一比哪位同學讀得更準確、更流暢。
三、研讀課文,習得方法
(一)讀課文,看看自己能讀懂哪些詞語的意思,把不明白的提出來共同探討。
(二)全班交流匯報讀書收獲,教師相機指導學生研讀重點詞語。
1 “游手好閑”
①說說“游手好閑”的意思。
②讀課文1~5段,勾畫出能夠回答佩佳在這一天里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的句子或詞語。
相機板書:睡坐吃嬉戲
③小結:他這一天什么事也沒做,只是吃、睡、玩,這就叫“游手好閑”。(板書:游手好閑)
④練習讀好這部分課文,通過讀來表現佩佳“游手好閑”。
2 “羞愧”
①說說“羞愧”的意思。
②佩佳為什么羞愧得不敢看媽媽的眼睛?
③課文還有一處描寫佩佳羞愧難過的心情,請用線勾畫出來。從“低下頭”這個動作你體會到什么?
④媽媽是怎樣幫助佩佳認識自己的錯誤的?讀課文6~10段。通過媽媽帶他到不同的地方看到的不同景象,了解人們在這一天的工作成績。
⑤讀這部分課文,讀出媽媽語重心長幫助孩子的語氣。
⑥齊讀最后一段。“他想了想”,此時他會想些什么?
⑦出示最后一段,學生試著補充出“……”省略的內容。
四、拓展升華
1 你知道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嗎?
2 你有像佩佳這樣的“失去的一天”嗎?
3 師生交流珍惜時間的名言、諺語、故事,課后利用資料辦一期班報。
4 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財富,時間就是知識。希望同學們從小珍惜時間,利用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2030年的一天》 篇13
目標:
1、體驗時間的行程。
2、初步認識時鐘,正確地辨認整點。
準備:
1、掛圖第10號:我的一天。
2、掛鐘一個,長針、短針做成手狀。
3、幼兒自制的時鐘人手一個。
4、《小鬧鐘的音樂》
5、大鼓一個。
6、“我的一天”小卡片一套。
過程:
1、“小鬧鐘”你好。
——聽聽音樂看看鐘,說說鐘面上有什么。
——教師念繞口令:長針長,短針短;長針走得快,短針走得慢;長針走一圈,短針走一步。
——教師邊念繞口令邊撥鐘。如:如長針短針握握手,12點鐘;長針短針排一排,6點鐘;長針握12,短針握1,1點了。
——幼兒在自己的鐘上撥出與教師相同的鐘點,并讀出時間。
3、說說“我的一天”。
——與幼兒一起討論一天要做哪些事。(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出示相應的圖片)
——幼兒將卡片按時間的前后順序排好隊。
——看教師的鐘面,幼兒在自己的鐘上撥出相應的時間,并舉起相應的卡片。
4、游戲:“小鬧鐘”
——聽一遍音樂,教師敲鼓數下,幼兒撥出鐘點。
——教師撥出鐘點,幼兒用肢體表現相應的生活情景。如:教師撥12點,幼兒做睡覺的動作。
《2030年的一天》 篇14
活動目標:
1.通過閱讀故事繪本,理解小蛇吃水果的情景。
2.學習用恰當的詞匯描述物體的顏色、形狀等,能大膽地用語言表述自己的觀察、猜測與想象。
3.感受故事傳達的幽默與滑稽的氛圍,初步體驗閱讀活動的快樂。
4.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5.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做事要認真、要有耐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學習用恰當的詞匯描述物體的顏色、形狀
難點:能大膽地用語言表述自己的觀察、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好餓的小蛇》課件,西瓜、香蕉、葡萄等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課件引起幼兒興趣。
今天李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本有趣的圖書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好不好呀!
教師用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封面和前環襯。
提問:封面上有什么?小蛇的身體是怎樣的呢?小蛇在森林里干什么呢?誒,小蛇怎么張著大嘴巴呢?
二、引導幼兒觀察圖片,教師初步講解故事。
1、小蛇和蘋果的圖片: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森林里散步,它發現了什么?什么樣的蘋果?好餓的小蛇看到蘋果會怎樣呢?(幼兒自由想象回答)
2、吃下蘋果小蛇的圖片:蘋果哪兒去了呢?小蛇的肚子變成什么樣了?(幼兒自由回答)
3、小蛇和香蕉的圖片:第二天,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它發現了什么?什么顏色的香蕉?好餓的小蛇看見香蕉會怎么樣?
4、吃下香蕉的小蛇圖片:小蛇張開嘴巴“啊嗚,咕嘟,”一聲把香蕉吃到了肚子里“啊—真好吃。”小蛇的肚子像什么?
5、小蛇和飯團的圖片:第三天,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他發現什么?什么形狀的飯團,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么樣?那小蛇會怎樣吃飯團呢?(帶幼兒模仿)
6、吃下飯團的小蛇圖片:小蛇的肚子變成了什么樣子了呢?7、第四天,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這次小蛇會吃掉了什么呢?(吃下葡萄的圖片)如果是葡萄,那葡萄是什么樣子的?(小蛇和葡萄的圖片)這次好餓小蛇吃了一串紫色的葡萄。(模仿小蛇吃東西的聲音)
8、第五天好餓的小蛇還是沒有吃飽,這次它吃掉的又會是什么呢?(吃下菠蘿的圖片讓幼兒看圖猜測)如果是菠蘿,那菠蘿是什么樣子的?
9、小蛇和菠蘿的圖片:小蛇果然吃掉的是菠蘿。(模仿小蛇吃東西的聲音)
10、葡萄肚和香蕉肚圖片:你是怎樣猜出小蛇吃的是什么的呢?
11、小蛇和蘋果樹的圖片:第六天,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你們看它又發現了什么?這回,它發現了一棵結滿紅蘋果的樹。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么樣?蘋果是那么高,小蛇該怎么辦呢?小蛇張大嘴巴會怎樣呢?
12、吃了大樹的小蛇圖片:小蛇到哪兒去了?(請幼兒來指指,小蛇的尾巴呢?頭呢?)小蛇變成了什么?
13、最后小蛇會怎樣?還會發生什么事情呢?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后環襯和封底。
小結:小蛇吃飽了在呼呼的睡覺呢。
三、完整的講述故事,體會故事的幽默有趣。
1、好餓的小蛇是怎樣走路的呢?(教師和小朋友一起模仿一下)
2、小蛇都找到了什么好吃的呢?(一一出示小蛇吃過的東西的圖片)
它吃蘋果(香蕉、飯團……)時的聲音是這樣的呢?
好餓的小蛇吃下蘋果(香蕉、飯團……)后,它的肚子變得怎樣了呢?
小結:原來小蛇吃了什么形狀的東西,它的肚子就會變成什么形狀。
四、游戲環節:貪吃蛇
1、規則:幼兒扮演小蛇與水果的角色,小蛇吃掉一個水果寶寶,這個水果寶寶便站在在小蛇的身后拉著小蛇,直到吃完所有的食物。
2、幼兒自主游戲,教師指導。
五、結束環節:帶好餓的小蛇們去外面找食物。
教學反思:
1、《好餓的小蛇》是一個很有創意的故事,適合小班幼兒的聽賞與模仿。為了能讓幼兒感受到故事的幽默與詼諧,我用極其夸張的語言、表情及動作表現小蛇吞東西的樣子,并且鼓勵幼兒學習模仿小蛇有趣的吞咽動作,通過擬聲詞"啊嗚--咕嘟"的重復表演,讓孩子感受到小蛇吃東西的有趣與特別,激發孩子情境性表演的興趣,滿足小班幼兒"能聽懂、愿意想、喜歡說、愛表現"的活動積極性。
2、在教學重點環節處,讓幼兒根據自己觀察到的內容,發散思維大膽猜測小蛇的肚子里到底吃了什么東西?這個環節也是調動孩子原有的生活經驗,在孩子認真觀察"身體變樣了的小蛇"的前提下進行合理猜測,鼓勵每個孩子都能投入到猜測活動中,教師重點引導幼兒發現小蛇肚子的變化,而不單單只是引導寶寶猜對了沒有。最后,教師出示圖片揭曉答案,形象地歸納出變樣后的小蛇為:蘋果蛇、香蕉蛇、葡萄蛇、菠蘿蛇、小樹蛇……讓孩子直接關注故事背后所蘊涵的幽默與滑稽。
《2030年的一天》 篇15
教學要求
1.知識與能力
⑴會認“茬”等三個字。
⑵理解課文內容,聯系上下文體會佩佳的心情以及“失去的一天”的含義。
⑶搜集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名言。
⑷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
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自主探究,以讀為主,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體會佩佳的心情以及“失去的一天”的含義;然后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是如何安排時間的,最后通過交流各自搜集的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名言,使學生感悟珍惜時間的重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從小珍惜時間的意識,能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課余時間。
重難點與關鍵
l.重點:理解課文內容,聯系上下文體會佩佳的心情以及“失去的一天”的含義。
2.難點: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義。
3.關鍵:聯系生活實際,懂得合理安排時間。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出示珍惜時間的諺語: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學生齊讀)
2.教師質疑:體們知道這句諺語是什么意思?(一寸光陰就像一寸金子,非常寶貴,但時間與金子的寶貴并不相同,人們可以用時間去賺得寶貴的金子,卻無法用金子買回過去的時間。)
3.教師導人:在這個比喻中,我們深深了解了時間的寶貴性,時間一去不復返,最值得珍惜,那我們便不應該浪費時間。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珍惜時間的故事,看看小主人公是如何珍惜時間的。(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教師導讀,整體感知
1.教師出示要求,學生自由讀課文。
⑴圈出本課的生字,并掌握它們。
⑵按照“媽媽給佩佳布置一天的任務”、“佩佳如何度過天”、“佩佳知道人們在他失去的一天里都做了哪些事后,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把課文分成三部分。
⑶讀課文,體會佩佳的心情,把自己的感悟標注在課文語句的旁邊。
2.教師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語的情況。
⑴教師出示詞語卡片,指名讀一讀,其他正音。
⑵教師根據學生的認讀情況進行讀音上的再強調。重點注意“茬、磚”的的讀音。
⑶教師再次出示生字新詞,讓學生一起讀一讀,讀中鞏固對生字的認讀。
3.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4.反饋分段的情況。
第一段(1):講媽媽給佩佳布置一天的任務。
第二段(2~4):講佩佳浪費了一天的時間,沒有完成媽媽布置的任務。
第三段(5~13):講媽媽領佩佳去觀看別人勞動一天的成果,佩佳這才意識到時間是多么的珍貴。
三、學習課文第一、二部分
1.學生自由讀這兩部分內容。思考:
⑴媽媽給佩佳布置的任務是什么?
⑵佩佳是如何失去一天的?
⑶用波浪線畫出佩佳的心理活動的語句。
2.指名反饋。
⑴媽媽給佩佳布置的任務是什么?(栽一棵樹,讀完《遠處的青山》)
教師質疑:對于十歲的佩佳而言,這兩項任務有難度嗎?(這兩項任務并不困難,只要他抓緊時間就能完成任務。)那么佩佳是怎么做的?
⑵佩佳是如何失去一天的?
媽媽走后,佩佳又睡了一會兒;佩佳坐在桑樹*息;跑到果園里,吃一些鮮果,跟蝴蝶嬉戲。
(3)用波浪線畫出佩佳的心理活動的語句。
當他再次用醒來時,太陽已經當空,他想馬上開始干活兒。可他又想了想:還來得及呢!佩佳坐在一棵高大的綠陰如蓋的桑樹下,心想:“我先在這里坐一會兒再開始干活兒吧。”
3.教師:佩佳一件任務也沒有完成,既沒有種下一棵樹,也沒有讀完《遠處的青山》這本書,就這樣他失去了一天。讓我們有感情地齊讀第二部分的內容。
4.聯系實際,拓展延伸。
教師:說說你有沒有遇到類似的情況,你當時的想法是不是和佩佳的一樣?(老師布置的作業沒有及時完成;放假的時候,天天看電視或者打游戲;父母交代的事情沒有及時完成,被父母批評……)
5.教師:你們真誠實;都能說出自己的心里話。看來,佩佳的想法和做法具有代表性。
四、學習第三部分內容
1.教師導讀:那么,當佩佳的媽媽回來后,知道他一件任務也沒有完成,會怎樣處理這件事?會用什么辦法教育他呢?
2.教師指名讀課文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其他同學注意傾聽,思考:佩佳的媽媽是如何教育他的?
3.指名反饋。
(媽媽把佩佳帶到剛犁過的田地上、用磚砌成的墻跟前、面包房、鷲書館,讓他看看人們在一天里勞動的成果。)
4.教師:人們在佩佳失去的一天里,做了這么多的事,他們的時間沒有浪費。他們在這天里過得很充實。
5.出示句子,聯系上下文體會佩佳當時的心情。
⑴可佩佳什么事也沒做,他羞愧得不敢看媽媽的眼睛。
⑵“可是我今天卻游手好閑。”佩佳想了想,低下了頭。
6.指名反饋。
⑴因為佩佳什么事也沒做,沒有完成母親清晨布置的任務,所以感到羞愧,怕母親責備,不敢看母親的眼睛。
⑵當他看到別人勞動一天的成果時,才意識到時間是多么的珍貴。意識到自己游蕩成性,不好勞動,他在浪費時間,他很后悔。
⑶指導感情朗讀這兩句話。(讀出羞愧、后悔的情感)
7.教師引讀:現在,他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那么,你們也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了嗎?說說你對“失去的一天”的理解。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是無法用任何東西交換來的。你不珍惜時間,時間就會一分一秒地從你身邊溜走,叫你無可奈何,一事無成,而對于有準備的人來說,珍惜時間重于一切,時間就是生命、就是力量,時間就會給他豐厚的回報。一個人之所以是人,就在于他不能總是無所事事、不在乎身邊悄悄溜走的時間而虛度一生。)
8.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拓展延伸
1.教師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時間是那么的珍貴,我們就要珍惜每一天。下面,我們就一起交流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和名言,看看人們是如何珍惜時間的。
2.小組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和名言。
3.教師:你們搜集得很好,你們及時地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你們已經珍惜了這一天的時間。
六、總結全文
1.學生有感情地自由讀課文。
2.教師總結:在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文中也說得好,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我們的時間卻是一去不復返的。讓我們一起來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的每一天吧!
七、布置作業
l.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和名言。
2.看拼音,寫詞語。
xī xì xiū kuì yán sù shèn zhì lǜ yīn rú ɡài yóu shǒu hào xián
( ) ( ) ( ) ( ) ( ) ( )
3.把句子寫具體。
⑴媽媽批評了佩佳。
⑵公園里鮮花盛開。
⑶湖面飄著落葉。
《2030年的一天》 篇16
讓幼兒仔細觀察畫面中動物的動作、表情等細節,能大膽地用完整的語言講述故事并表演。通過自由閱讀、小組合作閱讀、結伴閱讀等多種閱讀方式理解故事情節,感受故事的趣味性。體驗用笑容交到更多朋友的愉快感。更多免費優質教案、公開課視頻、高清PPT課件、配套資料等請關注
設計意圖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要為幼兒提供豐富、適宜的低幼讀物,經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進一步拓展學習經驗。”就目前幼兒園開展的繪本閱讀活動而言,幼兒在繪本閱讀時大多數只是傳統的“看圖說話”,形式比較單一。本次活動利用多種閱讀方式引導幼兒深入理解繪本內容,讓幼兒在觀察、表達、合作中提升自主閱讀的能力。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中動物的動作、表情等細節,能大膽地用完整的語言講述故事并表演。
2.通過自由閱讀、小組合作閱讀、結伴閱讀等多種閱讀方式理解故事情節,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3.體驗用笑容交到更多朋友的愉快感。
重點難點
重點:仔細觀察畫面中動物的動作、表情等細節,能大膽地用完整的語言講述故事并表演。
難點:能夠用多種閱讀方式閱讀繪本,并能與同伴合作大膽展學。
活動準備每位幼兒一本繪本《不要再笑了,裘裘》、繪本PPT、音頻(笑、大熊)、頭飾(、狼、貓)、思維導圖操作卡
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頻導入,介紹封面。
1.師:聽,這是什么聲音?(笑聲)你喜歡笑嗎?
2.師:有這樣一個寶寶和你們一樣喜歡笑,可是它的媽媽看到它笑卻總是對它說:“不要再笑了!”來,我們來看看是哪位寶寶和媽媽!
3.出示封面PPT:它們是誰?寶寶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裘裘,裘裘在干什么?媽媽的表情是怎樣的?聽,媽媽對裘裘說:“不要再笑了,裘裘!”(教師手指著封面題目)
4.師:媽媽怎么說的?為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利用多種閱讀方式閱讀故事,大膽講述負鼠媽媽如何教裘裘學習逃生本領。
1.教師引導幼兒集體閱讀故事第1-2頁,理解“裝死”。
師:裘裘必須要學會的本領是什么?裝死是什么樣的?(請幼兒學一下)為什么媽媽要裘裘裝死?
小結:媽媽想讓裘裘學本領來逃過敵人的傷害,看來媽媽真的很疼愛裘裘。
2.教師引導幼兒集體閱讀故事第3頁,理解故事內容。
(觀看故事第3頁)師:媽媽做了什么?裘裘又是怎么做的?
3.幼兒自由閱讀第4-6頁,理解故事內容。
師:媽媽后面又分別做了什么?裘裘又是怎么做的?
(1)請小朋友們閱讀第4頁-第6頁,安靜地閱讀。
(2)幼兒自由閱讀后回答。
4.播放熊的聲音的'音頻,集體閱讀故事第7-8頁。
提問:裘裘遇到了真的大熊會有怎樣的表現呢?
5.小組合作閱讀故事9-13頁,完成思維導圖并講述故事的發展。
提問:熊分別對裘裘做了什么動作?裘裘的表現是怎樣的?
師:請小朋友們安靜地翻開書本,閱讀第9頁-13頁,閱讀完后請合作完成思維導圖操作卡片。
幼兒展學要求:分工合作,每5人為一組,一個小朋友來說故事內容,兩個小朋友表演故事,再請一個小朋友來擺放及介紹操作卡,最后一個小朋友補充、總結。
小結:原來呀,當危險真正來臨的時候,裘裘學會了裝死的本領。
提問:熊看到裘裘的表現后發生了什么?
6.幼兒兩人為一組結伴閱讀故事第14-18頁,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師:熊想找誰學什么本領?(幼兒結伴閱讀后討論)
小結:笑容可以交到更多的好朋友,小朋友們也要經常笑哦!
三、情感遷移,體驗交朋友的愉悅感。
師:今天你學會了笑嗎?我們一起笑一笑吧!小朋友們的笑容真好看,現在我們帶著笑容一起去其他班交朋友吧!
活動反思
一、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
本次活動是一個繪本閱讀活動,整個活動打破了傳統的“看圖講故事”,而是采用自由閱讀、小組合作閱讀、結伴閱讀等方式引導幼兒理解繪本內容,真正地把空間留給了幼兒,讓他們不斷地體驗和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幼兒也通過教師的引導在活動中充分發揮了自主性,成為了活動的主人。
二、注重培養幼兒大膽表述、動手操作以及與同伴合作的能力
本次活動設計了思維導圖操作環節,通過思維導圖的操作,不僅讓幼兒對整個故事情節有了完整的感知,同時促進了幼兒的思維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的發展。語言活動就是要讓幼兒想說、敢說、愿意說,通過幼兒與同伴分工合作來展示小組成果,讓幼兒能夠在活動大膽地表達從而體驗語言交往的樂趣。
三、活動中對幼兒有效性的評價還應加強。
本次活動我忽略了對幼兒有效性的評價,對于大班幼兒來說,教師及時有效的評價可以促進幼兒自控能力的發展,幼兒聽到教師給予正確的評價后可以更好地保持或調整自己的行為,甚至可以給其余幼兒起到一個榜樣示范的作用。
繪本閱讀活動不僅可以發展幼兒的語言表述能力,同時還可以使他們的情緒、思維以及社會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因此,今后我將不斷反思改進自己的教學,力爭將繪本閱讀活動與其他領域相結合,通過繪本的趣味性為幼兒營造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您覺得不錯請轉發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哦!
《2030年的一天》 篇17
鄧小平(相關資料)
第一課時
一、學習目標:
1 初步認識“計,算”等13個字,會寫5個字。
2 正確,較流利的朗讀課文。
3 體會小作者激動,緊張的心情和對鄧爺爺的崇敬之情。
二、學習重點:識字
學習難點:書寫美觀
三、學習方法:自主學習
四、學習準備:小黑板
五、學習過程:
(一)談話引入
1 有誰知道鄧爺爺的故事?(指名說一說)
2 概括介紹鄧小平的生平。
3 揭題
(二)初讀感知
1 自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詞,看拼音或問問同學認一認
2 采用多種形式練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3 檢查是否讀通順,指名分自然段朗讀或表現讀。
讀后用生字卡片抽讀生字。
(三)自讀自悟
1 自讀課文
2 指名說說你知道了什么,是從哪一段知道的。
(1)知道朗讀第三自然段,你從這一段看出鄧爺爺是個怎樣的人?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2)指導朗讀第五自然段,從這一段你看出鄧爺爺是怎樣的人?鄧爺爺的話該怎樣讀?
(3)指導朗讀第六自然段。我的心情怎樣?從哪里看出來?我會想些什么?怎樣讀?
3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1)你們對鄧爺爺有種怎樣的感情?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四)書寫指導
方法同上
第二課時
一、學習目標:
1 鞏固13個生字,會寫其余5個字。
2 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 提高對計算機的興趣,能想想自己肩負的責任。
二、學習重點:朗讀
學習難點:識字
三、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為主
四、學習準備:田字格小黑板
五、學習過程:
(一)復習課文
1 指名朗讀課文,自由選擇讀的內容,同學評議
2 說說你讀了這篇課文有什么想法?
(二)復習生字詞
1 認讀生字詞
計算機 展覽館 緊張 怦怦的 握手 笑語 普及 興奮 燦爛
a 學生自讀
b 讀詞語中的生字,同桌交流識字方法
2 鞏固生字詞
a 卡片抽讀,開火車輪流讀
b 給生字組詞。
c 開火車讀出生字,并組詞
(三)書寫指導
方法同上
(四)積累運用
讀課后詞語,并選擇詞語說話。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小作者的激動,緊張和對鄧小平爺爺的崇敬之情。
3、激發對計算機的興趣,認識自已肩負責任的重大。
重點:1、學習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難點:體會小作者的心情,激發對計算機的興趣認識自已肩負責任重大。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小朋友,你還記得鄧小平爺爺植樹的身影嗎?還記得他說過植樹綠化要世世代代傳下去嗎?今天我們又要和鄧小平爺爺見面了,他會是什么樣子呢?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難忘的一天》,板書課題,齊讀,說說讀了課題你現在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著剛才的問題讀課文,思考。
2、說說讀了這個故事你了解了什么?學生匯報。解決課前提出的問題。
3、自讀課文,圈出難讀和不認識的生字。然后拼讀課文下邊小禮物里的生字,認真讀一讀。
三、識字寫字。
1、讀準字音:指名讀,領讀,比賽讀,重點指導讀準:“算、怦、容、燦”幾個生字。
2、識記字形。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交流識字的方法。
可能用熟字帶生字的方法識字,也可以用組詞競賽識字,還可以瘵帶有生字的句子板書,讓學生讀句子或造句識字。
3、寫字指導:
指導學生觀察生字的寫法,自已先試著描紅,然后老師示范提醒:
a、獨體字要寫在田字格的正中間。b、“及”字的筆順是先寫ノc、“身”字的第六筆右邊不出頭,最后一筆右邊要出頭。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出示部分詞語學生認讀,鞏固識字。單個讀,學生領讀,開火車讀.
2、今天我們繼續來看《難忘的一天》這個故事。
二、朗讀感悟。
1、學生自已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并將句子讀通順,讀流利。
2、說說自已的體會,再讀課文提出最想知道的問題。
3、邊指導朗讀,邊重點解決兩個問題:
1)為什么我一開始比較緊張,后來就平靜了下來?
2)文題對照,說說“我”為什么忘不了這一天。
圍繞第一個問題,著重體會“我”緊張而激動的心情和鄧爺爺的和藹可親,抓住“怦怦地”、“慈祥的微笑”、“高興地”、“緊緊地”、“和藹可親”等詞語進行品讀。
圍繞第二個問題,著重體會“我”在這一天的最大收獲是得到鄧爺爺的鼓勵,認識到肩上責任的重大。可引導學生朗讀課文,談談自己的看法或進行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從“見到了鄧爺爺”、“鄧爺爺和藹可親”、“我受到了鄧爺爺的稱贊”等比較表面的理解,上升到“忘不了肩上擔負的責任”;抓住“沉著地”、“順利地”、“仔細地”、“贊許地”、“興奮地”、“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等詞句進行品讀。對于“肩上擔負的責任”,學生不易理解,學生需懂得要從小學好計算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就可以了。
最后一段,細讀,理解“天,仿佛格外的藍;陽光,仿佛更加燦爛”這一句的寫作意圖。是不是天和陽光真的變了呢?為什么和開始的不一樣了呢?
三、實踐活動
通過閱讀課外書、向別人請教或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上網查閱等途徑,搜集鄧小平爺爺的事跡、故事或他說過的一些名言,在班上展示、交流。
竇桂梅教學實錄——《難忘的一天》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哎呀,真愿意聽呀,不光對我,包括臺上臺下的老師都愿意聽。你愿意向誰問好, 就向誰問好。(生向竇老師問好)
師:不要都對我說,也對臺下的老師說。現在是兩點多鐘,該怎么說?
生:老師下午好!
師:知道我姓什么嗎?加上我的姓再向我問好。
生:竇老師下午好!
師:你們聲音真大,老師真喜歡你們!
師:你們這么熱情,讓我想起我以前的事故事,那是六年前的事了,你們想聽嗎?
那么小眼亮起來,小臉紅起來,小手翹起來。
(師講述一個難忘的故事)
師:那么長的時間都忘不了,用一個詞來說,那就是---
生:難忘
(師板書“難忘”并指導“難”字的寫法,生書空)
師:老師有難忘的事,你們有嗎?
生:竇老師給我上課,我難忘。
師:這事要等我們上完課再說。
生:媽媽和別人打起來了我難忘。
生:……
師:看來難忘的事有快樂的,有悲傷的,有給人啟迪的,有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
有一位和你們差不多年齡的孩子也有一件難忘的事,我們一起去看看他那難忘的一 天。(師板書課題)
師:誰愿意讀第一節
(生讀,讀得像唱歌)
師:哎喲,像唱歌一樣,好聽是好聽,誰能像一樣地讀。
(生讀,讀得很好)
師:節奏感多強啊,來,掌聲!不過有幾個音要正正
(正音,齊讀)
師:繼續往下讀
(生讀,讀得不錯)
師:多長的段落,讀得字正腔圓,真了不起!來,我和你握手!你們還想不想和我握 手,繼續往下讀
(生讀,師正音)
(這樣一個小節一個小節地讀完全文)
師:想聽老師的評價嗎?你們讀得很正確、流利(豎起大拇指夸)
不過有幾個句子還要再讀幾遍。
(讀“我”心情變化的三個句子)
師:下面我們就重點研究這幾句話。齊讀第一句
(出示句子:我又緊張又激動,心怦怦地跳個不停。)
誰想讀,舉手讀(生讀)
師:“緊張”相反的詞是什么?
生:放松
生:輕松
師:對,就像你這樣的放松、輕松。
為什么文中的“我”這樣緊張,不放松,不輕松呢?請聯系前文想想看。
生:他想見鄧爺爺
師:為什么見鄧爺爺就緊張呢?
生:鄧爺爺是國家領導人
生:鄧爺爺是軍事家
生:鄧爺爺是
生:……
師:鄧爺爺的原名是什么?
(生齊說:鄧小平)
師:(有感情地講述鄧小平有關事跡)
就是這樣的一位領導人要來看我表演計算機,我能不緊張嗎?
那他為什么激動?
生:他想馬上能見到鄧爺爺了。
師:你理解作者此時的心情了嗎?因為又緊張又激動,所以心怦怦地跳個不停。
把手放在胸口,來讀一讀。
(個別讀,男生讀,女生讀)
師:你們的心理感受都一樣,但竇老師的感受不一樣,老師這樣讀,行嗎?
假如我是一個很外向的人,我這么讀(師讀)
生:不行!
師:假如我是一個很內向而富有詩意的人,我這么讀(師讀)
生:不行!
師:那好,我保留意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受,你想怎么讀就怎么讀。
(生自由讀句子)
師:在大家又緊張又的時候,鄧爺爺來了(出示鄧小平圖片)
快向鄧爺爺問好!
(生紛紛說“鄧爺爺好!”)
師:能不能語言豐富些?
生:鄧爺爺,見到您很高興。
生:鄧爺爺,您辛苦了!
生:鄧爺爺,我的心怦怦地跳個不停。
生:鄧爺爺,您是國家領導人,我很歡迎您。
師:快擺起手來,向鄧爺爺問好,想怎么說就怎么說。
(生問好)
師:鄧爺爺高興了,你用什么詞來形容?
生:高興
生:歡樂
生:帶著慈祥的微笑
生:笑容滿面
生:和藹可親
師:我們看第二個句子,“我”的心情怎么樣了?
生:“我”的心情一下子平靜了。
師:再摸摸胸口,誰想讀
(生讀)
師:緊張的反義詞在這句話中藏著呢,是什么?
生:平靜
師:再讀讀這句話。
(生再讀)
師:我會這樣讀(師讀,分別強調“我”,強調“緊張”,強調“一下子”)
這樣讀行嗎?
生:不行。
師:我這樣讀(師讀,強調“平靜”)行嗎?
生:行!
師:來,讀出自己的感受(生讀)沒聽夠,再讀讀,讀出自己的感受。(生再讀)
師:讀第3句(生讀)出示句子:離開展覽館,我興奮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就這句話你能提出些問題來嗎?
生:為什么我興奮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師:很好,興奮就是--
生:高興,快樂,開心,愉快
師:為什么我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現在大家讀課文,待會兒老師讓你失學文中的“我”, 老師來采訪一下。
(生自由讀)
(下課鈴響)
第二課時
師:采訪開始,你好!
生:竇老師好!
師:你為什么這么興奮?
(生答不上來)
師:你太興奮了,興奮地都答不上來了。再請個人。
生:鄧爺爺表揚了我
生:你怎么給他表演的?
生:我沉著地操縱著計算機,唾面自干地打出各種各樣的圖形。
師:(向另一學生)你好,祝賀你!鄧爺爺問你們什么了?
(生答)
師:鄧爺爺聽了后怎么說?(生答)
大家一齊大聲地讀讀這句話。(生讀,師板書: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
這句話你理解了嗎?(生再讀)
(生答不上)
師:你們現在馬上到臺上臺下去交流,采訪一下現場的老師們,請他們談談對這句話的 理解,趕緊問。
(生走位問)
生:就是小時候開始學計算機
生:小時候就要開始學,長大就會了。
生:大家從小就會打電腦,幼兒園小朋友也要會。
師:他這話是1984年說的,現在是2002年,都過去多少年了。我們請這位電教老師來 談談這句話說了18年之后的感受。
(一旁攝影的電教老師說話)
師:(滿情深情地講述)
就是這樣一位老人,說了這樣的話,現在我們就像使用鋼筆一樣地使用電腦;就是 這樣一位老人,說了“教育要面向現代化”,我們的教育才走向素質化;就是這樣一 位老人,在深圳劃了一個圈,那里就奇跡般地崛起一座座城,一座座金山;就是這 樣一位老人,提出一國兩制的設想,香港、澳門才順利回歸;這是這樣一位老人, 提出改革開放,我們溫嶺才有這樣快的發展。此時此刻,讓我們平下心來,再看看 鄧爺爺,讓我們來表達對鄧爺爺的愛。
(音樂《春天的故事》響起,投影出示圖片)
生:想器,因為鄧爺爺幫我們國家走向富強。
師:想哭就哭吧!
生:感動,因為鄧爺爺
……
師:一句話,鄧爺爺,我們愛您!
所以,我們看第一段,再來讀一讀。
(生讀)
師:文章的作者現在已經28歲了,但他忘不了1984年2月16日的這一天,因此,他特 別興奮
(引讀第6節)
師:“我”忘不了1984年2月16日,忘不了我為鄧爺爺作計算機表演,忘不了肩上擔負 的責任,讓我們一起來寫寫“責任”。
(師板書,生書空)
師:你們現在的責任是什么?
生:讀書,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師:鄧爺爺對你們愛化作一種責任,我們忘不了鄧爺爺對我們的---(生齊說“愛”)
師:難忘的一天還可以用一個成語來說,那就是“刻骨銘心”(師板書)
我們一起來讀(讀課題)
師:老師加了“!”,又該怎么讀?
(生再讀課題)
師:下課了,后會有期。
讓我們為孩子們精彩的表現喝彩,讓他們帶著這份責任走下臺吧。
充分地讀 讀中感悟
——《難忘的一天》教學建議
《難忘的一天》主要寫了“我”為鄧小平爺爺做電子計算機表演的事。文章通過“我”表演前、表演時、表演后的心情變化及鄧爺爺的神態、動作、語言的描寫,表現了鄧爺爺對少年兒童的關懷與期望。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生字和詞語,通過反復朗讀,讀懂寫鄧爺爺神態、動作和語言的詞句,體會鄧小平爺爺對少年兒童的關懷與期望。
小語大綱(試用修訂版)明確指出語文教學的目的: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要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掌握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二年級是小學的基礎階段,閱讀教學要以字、詞、句的訓練和朗讀訓練為重點。因此教學本課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充分做好課前準備
為國家領導人做計算機表演,小學生不僅沒有這樣的體驗,也難以體會這樣的事。因此,在教學前教師要收集有關當年鄧小平視察深圳的史實為學生做簡要介紹。同時根據低年級學生思維的特點,課前老師要準備部分相關的圖片放大(有條件的可制作成電腦課件),為學生理解課文提供幫助。
2.識字、寫字教學
識字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要引起足夠重視,給足教學時間。
生字的讀音可這樣強化:預習階段讓學生自讀課文劃出生字詞,自己拼讀幾遍;初讀課文階段指名學生分節朗讀,以檢查生字詞的讀音是否準確。接著讓學生評議,借助注音為同學正音,要注意讀準“忘、覽、任”的韻母,特別要注意“忘”字的后鼻韻母;“展、晨”要讀準翹舌音。最后再以詞卡出示易混、易錯生字詞讓學生讀一讀,加以鞏固。這一環節要多采用個體讀,少用體集讀的形式,同時要注意將讀的機會讓給那些拼讀尚有困難的學生。
識記生字,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識字基礎知識來進行,盡可能用部件幫助識記,少以筆畫來識記,
減少學生的瑣碎記憶。如:“算”的最下面的是,可引導學生用“開”或“升”字去掉第一筆的方法來記憶。有些字,學生易記錯筆畫,還可以編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如:“算”的中間是個“目”,而學生常少寫一橫,就可編順口溜“睜大眼睛算仔細”;“步”字學生常多寫一點,可編順口溜“走了一步,路程就少了一點”來幫助識記;教師在教學實際中,還應調動學生識記漢字的主動性,放手讓學生談談自己識記漢字的方法。
寫字教學,要注意指導學生將字寫得正確,寫得端正、勻稱。二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對字的筆畫筆順規則已基本掌握,現在教學生字就不要再一筆一畫地指導(難、繁字除外),而應抓字的重點筆畫指導寫字,如:“算”字的下面“一”要寫得長些,“禮”字右邊的“豎彎”要寫得比左邊的“示字旁”稍高些,“業”中間的“豎”不可寫得一樣長等等。重點筆畫抓住了,整個字要寫好就容易了。本文共有11個生字,寫字量大,故可歸類指導,提高效率。如:“計、隊、禮”都是左右結構的字,都有左窄右寬的特點;“晨、忘、步”都是上下結構的字,都有上小下大的特點。要提醒學生抓住這些字的特點,把字寫好。
3.朗讀指導
大綱要求: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見朗讀教學不僅重要,而且是小語教學的一種主要手段。為了讓學生真正充分地讀,可按以下三個步驟來指導學生朗讀。
(1)初讀,正確地讀。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字字清晰,要發揮文中的拼音的作用,可結合生字詞的正音進行。如用“開火車”的形式讓各種程度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讀書情況,做到全員參與。為提高讀的效率,教師還應對全班同學提出要求:仔細地聽,看誰讀得正確,待會兒大家都來評一評。這樣使初讀的目標切切實實落在“正確地讀”上。
(2)熟讀、流利地讀。熟讀課文,要求讀得流利,瑯瑯上口,不讀破詞句。這是朗讀指導的第二階段。如第一自然段中的后半句、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和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句子都較長,教師可出示語句,并用“/”做上自然停頓的符號。如:①我為鄧小平爺爺/做了/電了計算機表演。②想到馬上就要/見到鄧爺爺,我又緊張/又激動,心怦怦地/跳個不停。③我沉著地/操縱著計算機,順利地打出/各種各樣的圖形來。教師要范讀,讀完后告訴學生:畫“/”處要做自然停頓處理。這些地方的停頓要比逗號短,只是聲音斷開或稍微拉長即可,不必在自然停頓處換氣。
幾個比較難讀的句子抽出來訓練,讀流利了再回到課文中去讀,一段一段地讀流利,全篇課文就能夠讀流利了。
(3)細讀,讀出一定的感情。課文的第三至第五自然段,除了寫“我”的心情變化外,還用了許多詞句來寫鄧爺爺的動作、神態和語言。這些詞句集中地表現了鄧爺爺對少年兒童的關懷與希望。詞句的理解可在朗讀中進行。實際上“理解詞句”和“有感情地朗讀”是相輔相成的。也就是說,正確地理解詞句就能正確地讀出情感,而在讀出句子的感情的同時又加深了對詞句的理解:如:學生學習第三自然段時對“慈祥”、“和藹可親”的理解會有一定的困難,這時教師可以范讀“他帶著慈祥的微笑向我走來。”從教師稍慢的語速及臉上微微的笑容等體態語,學生就可以悟出“慈祥”的意思。理解“和藹可親”時,老師可范讀“鄧爺爺高興地點點頭,緊緊地把住我的手。看著鄧爺爺和藹可親的樣子,我緊張的心情一下子就平靜了下來。”學生通過上下文的聯系,對一位長者的“和藹可親”的樣子就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
第四、五自然段的朗讀,同樣要在體會了“仔細地看”、“滿意的笑容”、“親切地問”、“贊許”等詞的基礎上讀出感情來。鄧小平爺爺的話“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只要學生知道它的大體意思即可。“普及”一詞較抽象,可暫不做解釋,如果學生提出來問,可用生活實例說明。
在指導學生朗讀的同時,一定要加強良好的讀書習慣的培養。如:在初讀課文時,要讓學生借助拼音給自己正音;在學生自由讀書階段要注意不用手指讀,換行讀時不要轉動頭,養成專心讀書的習慣,在熟讀了課文讀得流利時,注意不拖腔帶調,同時讀書的聲音要洪亮。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8個生字。
2能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通過讀課文,知道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對青少年學習現代技術的關心和重視。
二、教材說明
這篇課文講的是“我”為鄧小平爺爺做電子計算機表演,得到鄧爺爺贊許的事,反映了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對青少年學習現代技術的關心和重視。
課文共六段。第一段講1984年2月16日,“我”為鄧小平爺爺做了電子計算機表演。第二段講“我”見到鄧爺爺之前緊張、激動的心情。第三段講“我”和鄧爺爺見面的情景。第四段講“我”進行計算機表演。第五段講表演后鄧爺爺詢問情況,并提出“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第六段講這一天讓“我”終生難忘。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朗讀課文,了解國家對青少年學習現代技術的關心和重視。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生字、生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磁帶。
(二)識字、寫字教學
1識字教學。
注意糾正容易讀錯的字音。如:“算、連、隊、晨”和“展、覽、責、任”等。
分析字形時,要盡量啟發學生用學過的偏旁和部件分析記憶字形,培養學生自己學習生字的能力。注意提示下面幾個字。
算:中間是“目”,不是“日”。
業:筆順是業。
連:先寫“車”,后寫走之。
各:上邊是折文兒,不是反文兒。
2寫字教學。
指導寫字時,要讓學生先仔細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再臨寫。要利用田字格幫助學生寫好字。
晨:上下結構,上小下大。
爺:第三、四兩筆要寫長一些,舒展一些,蓋住下面的。
算、意:上中下三部分要寫緊湊,以免字體過長。
計、忙、隊:要注意左窄右寬。
(三)詞句教學
“難忘”是本課的重點詞語,不要以詞解詞。要通過讀課文,了解“我”能為鄧小平爺爺做計算機表演,鄧爺爺看后很滿意,并且提出了“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等內容來體會“難忘”的意思。
學習“我緊張的心情一下子就平靜了下來”“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這兩個句子,可以聯系上下文體會鄧小平爺爺的和藹可親和國家領導人對青少年從小進行現代技術教育的關心和重視。
(四)朗讀指導
這篇課文文字淺顯,語言明白流暢,可以由學生自己朗讀、體會進行學習。注意讀好“想到馬上……跳個不停。”“鄧爺爺來啦!”“天,仿佛格外的藍;陽光,仿佛更加燦爛。”“我忘不了這一天,忘不了肩上擔負的責任。”體會“我”見到鄧爺爺時的激動心情,并從中領悟到國家對青少年的期望,青少年肩上所擔負的責任。
(五)練習提示
第三題是鞏固生字詞,可讓學生先讀一讀,把自己認為難記的多讀幾遍,記下來再抄寫。抄寫時,應以詞為單位,記一個詞語寫一個詞語,不要看一個字寫一個字。
第四題是搭配詞語的練習,讓學生先自己讀讀每個詞,再認真讀讀連線的題例,然后自己口頭上試著連一連,讀一讀,有把握了,再動筆。完成后進行集體訂正。
(六)課時安排
教學本課可用1~2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一)讀題設問。
“難忘的一天”會是怎樣的一天?什么事會令人難忘?可以圍繞這兩個問題學習全文。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再次自讀課文,從課文中圈出生字,把生字多讀幾遍。
3同桌檢查生字讀音,全班訂正。
4小聲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
5指名輪讀全文,檢查是否讀得正確。
(三)再讀課文。
1自己或與同學合作解答讀題時提出的問題。
2匯報各自或小組學習的情況。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識記字形,書寫生字。
(六)完成課后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