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毀滅》第二課時(精選17篇)
《圓明園的毀滅》第二課時 篇1
教學要求:
1、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想象當年圓明園的樣子并了解它毀滅的經過。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1、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2 圓明園的毀滅。
2、學生齊讀課題。
二、快速默讀課文,完成填空,想一想你能有幾種填法。
1、幻燈出示:圓明園是。
2、指名回答,教師出示:
。1)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
。2)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3)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
3、齊讀這三句話。
三、組織學生展開自學討論:
這三句話是對圓明園的高度評價。學到這里,你們有什么問題要提嗎?(為什么說圓明園是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為什么說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為什么說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這節課我們首先來解決這些問題。
現在有一個旅行團要到北京去旅游,其中要去的一個地方就是圓明園。你愿意當他們的導游嗎?好,李老師和其他老師就來當游客,F在你們可以準備一下。
1、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讀課文2-4自然段,前后四人展開討論。
2、補充資料,看一段錄像。
3、提示:一般導游介紹一個園林的時候總是先介紹它的具體位置,然后介紹它的整體布局,即它由哪幾部分組成;最后介紹的、也是具體介紹的是這個園林的建筑特色,主要景觀等。你們能按照這樣的順序來先向各位游客介紹一下圓明園嗎?
4、學生按教師提示的順序作介紹,教師作相應的指導,并練習朗讀。
第二自然段:指名學生上黑板畫出圓明園的整體布局示意圖,理解"眾星拱月般地環繞"的意思。板書:規模:非常大。
第三自然段:句1:你平時見過的哪一個建筑也是金碧輝煌的,你能舉個例子嗎?金碧輝煌:形容建筑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玲瓏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瓏,精致奇妙。你能聯系課文或生活實際舉些例子嗎?練習讀句1,指名讀,比賽,全班朗讀。句2、3:講解平湖秋月、雷鋒西照是杭州"西湖十景"中的兩處。句4,補充瑤臺、武陵春色的出處。
講述:這樣的一座宏偉壯觀的園林,匯聚了天下風光的迷人景色,融合了中外風格的建筑藝術,當你漫步圓內--(引讀)流連其間--(引讀)誰還想再讀一讀這句話?難怪課文中稱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聽了導游們的介紹,你覺的圓明園怎么樣?板書:景觀千姿百態。再讓我們來投入地讀一遍課文第三自然段,去想象圓明園中的輝煌景觀。
第四自然段:板書:收藏:最珍貴。
5、各自朗讀2--4自然段,并結合板書想想為什么說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板書:舉世聞名)
5、課文學到這里,你有什么感想嗎?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過渡:圓明園這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歷經六代一百五十年的營建,堪稱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上,如此輝煌壯麗的萬園之園,卻毀與英法聯軍的一把巨火!
1、看錄象。
2、指名回答:你看到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3、學生各自練習朗讀。并想想你能不能?quot;不但……而且……甚至……"的句式來說說強盜們毀滅圓明園的經過。
4、指名回答,板書:掠奪、毀壞、焚燒、化為灰燼。
理解"凡是、統統、實在、任意"這幾個詞語的意思,并說說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侵略者的貪婪、野蠻、殘酷。)
5、再讀第一自然段,板書:損失不可估量。
五、體會文章的中心。
1、課文學完了,讀到這里,你又有何感想呢?(引導學生從兩方面講,一: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二:對侵略者的仇恨。)
2、這里,李老師還摘錄了電影《火燒圓明園》中的一段話,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有一把火曾把恥辱烙在每一個中國人的臉上,同時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這把火騰空燃燒的時候,一個擁有黃河和長江滾滾波濤的民族,一個擁有億萬雙有力的手和億萬雙淚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卻只能握著空拳,眼睜睜看著這座萬園之園化為一片灰燼。
為什么說當"這把火騰空燃燒的時候,我們這個擁有黃河和長江滾滾波濤的民族,這個擁有億萬雙有力的手和億萬雙淚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卻只能握著空拳,眼睜睜看著這座萬園之園化為一片灰燼"?(以此問題來引導學生明白圓明園的毀滅正是由于當時清政府的腐敗,明白落后就要挨打這個道理,從而激發學生的責任感。
五、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板書:
圓明園的毀滅
規模:非常大 掠奪
舉世聞名 景觀:千姿百態 毀滅 化為灰燼
收藏:珍貴文物 焚燒
損失不可估量
《圓明園的毀滅》第二課時 篇2
黎村小學 羅毅成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嘉賓們大家好!
下面我對羅柱森老師這節課談談自己的看法。羅柱森老師這節課上得很成功,這對于這位老師來說是非常不簡單的,相信羅柱森老師付出了不少汗水和時間。這節課的教學中,羅柱森老師將愛與恨,圓明園美與毀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引領學生在“圓明園的毀滅”中進行一次靈魂的洗滌,進行一次深刻的心靈之旅。這節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色:
一、教學設計,合理妥當。
羅柱森老師精心鉆研教材,從文本出發,利用教材本身的特點,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緊抓重點,柱森老師先抓住2、3、4自然段,帶領學生追憶圓明園昔日的輝煌,追憶曾經的愛,然后再到第5自然段,“以愛激恨”,讓學生體驗“毀得讓人心碎”。這樣把愛與恨,美與毀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整個課堂就營造得比較好。不僅做到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更體現了對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交融,這是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
二、教學重點突出,難點得到突破。
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引導學生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的景觀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柱森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牢牢抓住介紹圓明園的布局,建筑風格及收藏的珍貴文物三個方面進行了精讀、精講。注重以讀為本,充分理解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結合大量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充分發揮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出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壯觀,讓學生從內心真切感受到圓明園是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突破了難點,從而為后面圓明園的毀滅感到痛心,對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三、注重以讀為本,讀中感悟。
閱讀教學的實質就是指導學生讀書,當前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如何處理好讀講關系,去引導學生多讀和加大學生自學自悟的分量。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在教學中,柱森老師注重突出語文課“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熟讀成誦,在讀中感悟”的特點,課堂上留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采用自由讀、指名讀、默讀、齊讀、范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使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如在學習圓明園毀滅經過這段時,老師先播放影片引出學生對侵略者的憎恨,然后讓學生帶著痛惜、仇恨讀好這段話,學生切實感悟語言規律,體會作者怎樣傳情達意,使學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喚起愛國熱情,惋惜、痛恨之情,從而更進一步體驗情感,與作者產生強烈共鳴,課堂教學達到高潮,感情得到升華。
四、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權。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學過程中,柱森老師始終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允許學生自由選擇、自由表達,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權,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閱讀感受,注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如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段落,用喜歡的方式朗讀,尊重學生的自由選擇權,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來,教師在允許學生自由表達后,不失時機的引導學生的思路,抓住需重點研究解決的問題。當看完了圓明園被毀滅的一段錄相后,讓學生談感受、談感想,這樣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權,注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發展。
五、運用電影畫面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利用電影畫面組織教學,以特定的音響、畫面刺激學生的感官,能有效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柱森老師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了電影畫面,如:在教學圓明園被毀滅這段時,雖然文中具體描寫了被毀滅的經過,但究竟是怎樣一個場面,由于學生沒有親眼所見,對課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教學時播放一個圓明園被毀滅大致經過后的課件,圖、文、聲并茂的活動影像,渲染了課堂氣氛,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感情。利用展電影畫面展現教學內容,使抽象的語言文字變得具體生動、真觀,增強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趣味性和生動性。
當然,金無足赤,課無完美。由于我們還處于傳統教育向新課程探索的轉軌階段,所以,在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法過程中,柱森老師還不夠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嘗試,還有就是這節課讀的形式比夠多,但讀的分量和深度還不夠。以上幾點是我個人對這節課的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大家指出、糾正。
《圓明園的毀滅》第二課時 篇3
《圓明園的毀滅》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題目為“毀滅”,卻用了大量的篇幅寫它輝煌的過去,把美的東西毀滅了,這真是一個悲劇,更能激起讀者的痛心與仇恨。
教學一開始,我從課文的題目入手,要求學生和我一起書寫課題,并激情導入:看到“圓明園”這三個字在你的腦子里會出現怎樣的畫面?學生想到了它昔日的輝煌,想到了它被毀后的廢墟,這樣一座完美著名的皇家園林卻被侵略者無情的毀滅了。正像文中所說,“圓明園的毀滅不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采用這樣激情的導入,首先使學生一開始就在思想上產生強烈的共鳴,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迅速地融入到課文內容中去,并順利進入課文第二部分的學習。
在第二部分的教學中我注重以讀為本,讀中感悟。在課堂上留給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采用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使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圓明園這么美,但卻被無情地毀滅了,在感受了圓明園的美之后,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第五自然段,讓學生再次讀課文說說哪些地方讓你最可恨。在學生暢談感受的基礎上,指導朗讀,最后回歸第一自然段。面對強盜的無恥行徑,面對清政府的昏庸無能,面對美的東西瞬間遭毀,學生心中肯定有千言萬語,學生心中升騰起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通過給學生一定時間的朗讀,體會作者怎樣表情達意,使學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喚起愛國熱情,惋惜、痛恨之情,從而更進一步體驗情感,與作者產生強烈共鳴,課堂教學達到高潮,感情得到升華。
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理解語言文字,并展開想象,使學生對當年圓明園輝煌景觀有個大致的了解。還找出了文章中三個高度評價圓明園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的句子──“圓明園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抓住關鍵詞“舉世聞名、博物館、藝術館、瑰寶、精華”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人們給圓明園這么高的評價?”在討論中明確作者是從眾星拱月的布局、風格各異的建筑、收藏珍貴文物這三個方面,來再現圓明園輝煌的過去。
為了達到本課教學的情感目標,突破難點,我讓學生在課前搜集了大量有關圓明園的資料、圖片,讓學生了解當年圓明園的輝煌之處: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使學生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它作為萬園之園的獨特魅力,從而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圓明園真的太美了”學生由衷地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但在教學中,我感覺《圓明園的毀滅》再現的畢竟是歷史,與學生生活的年代實在太遠了。在學生的腦海里這是一個非常抽象的形象思維,學生很難理解和想象這么一座歷經幾代皇帝辛辛苦苦設計、建立起來的美麗皇家園林就這樣在三天時間里,在英法聯軍的手里化為灰燼,這是多么令人感到惋惜和可恨,這是我們中國人永遠不能忘記的一個恥辱。為了使學生有一個具體的形象思維,我利用多媒體、圖片等,此時映入學生眼簾的是圓明園的設計、建造、毀滅這一完整的歷程,嘔盡幾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園林就這樣化為灰燼已清晰地記入學生的腦海里。
頓時引起了學生們的憤怒,激起了他們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告誡他們不要像統治者們的昏庸無能,激起他們發憤圖強,熱愛科學技術,振興中華民族的雄偉決心。學生們紛紛談了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是那么熱烈、那么深刻、那么感人。
《圓明園的毀滅》第二課時 篇4
一、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是我國近代屈辱歷史的見證,從而喚起學生捍衛祖國神圣尊嚴的責任感。
2、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深刻含義,體會并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并結合課文理解詞義。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4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中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深刻含義,體會圓明園的建造和毀滅反映祖國的強盛與衰敗,喚起學生捍衛祖國神圣尊嚴的責任感。
三、教學難點
理解重點語句:"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四、教學時間
2課時。
五、教學準備
圓明園園景幻燈片、《火燒圓明園》電影片斷。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人們都說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墒,一百多年前,英法聯軍點起熊熊大火毀滅了聞名遐邇的圓明園,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圓明園的毀滅》,弄明白人們為什么給圓明園這么高的評價?請同學們打開書。
2、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一找為什么說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
二)、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習第二小節
。1)、指名學生讀。
。2)、理解眾星拱月
A、從字面上來理解,什么叫眾星拱月?
。o數星星環繞著月亮,比喻許多東西圍繞著一個中心。)
B、再讀課文,你們看,這里的“月”指的是什么?“星”指的是什么?
C、那“眾星拱月”的景象到底是什么樣的呢?
D、到了晚上,燈火通明的時候,這要是從高空往下看,得多美呀!這種獨特的布局就顯得更加迷人了,誰再來讀讀這句話,把這種美感讀出來。
。3)、這么美的圓明園,還不能被稱為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嗎?
過渡語:還有那些內容告訴我們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
2、學習第三小節
。1)、指名學生讀
(2)、這一段描寫太妙了,把圓明園舉世聞名的美景展現在我們眼前。
。3)、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段話,找一找這段中一共用了幾個"有"字?把它圈起來。
(4)、誰來給大家讀一下,圓明園中有什么?
(5)、想看看這個園林嗎?
(6)、看圖片
(7)、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看一看圓明園中僅僅只有這幾個有嗎?(不是)
。8)、你是從哪句話中知道的?
。綀@內,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9)、圓明園是世界各地景觀的濃縮,課文只是例舉了這些,應該還有很多,不用走遍天下就能飽覽天下美景,看來圓明園真不愧為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
過渡語:還有哪些內容告訴我們圓明園是瑰寶、是精華呢?
3、學習第四小節
。1)、指名學生讀。
。2)、從先秦至清代,大概是兩千年,要是準確的說是2400年,大家算一算,在2400年這段歷史,一年里邊有一樣奇珍異寶那就得有2400多件,哪能一年就出一件呀,所以說,圓明園里的奇珍異寶,用個成語來形容那是數不——(勝數)。
。☉斜M有、琳瑯滿目、美不勝收、數以千計、應有盡有、不計其數。)
(3)、出示圖片:師在數字、價格方面作說明。
。4)、此時,你覺得圓明園的文物還可以用怎樣的詞來形容?(珍貴、昂貴、價值連城……)
(5)、難怪課文中稱"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這就是圓明園的價值,所以我們不難相信——它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你作為一個中國人,你的心中應該感到怎樣呢?(驕傲、自豪)
。6)、讓我們用驕傲的語氣來讀,請同學們自己來讀一讀這段話。
(7)、誰來試一試?指名讀。過渡語:通過剛才的朗讀,使我們大家再一次感受到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然而,這座聞名遐邇、擁有無數珍寶的園林卻被英法聯軍毀滅了。讓我們一起看英法聯軍是怎樣毀滅圓明園的。
4、學習第五小節
(1)、請大家默讀第五自然段
。2)、誰來讀英法聯軍是怎樣毀滅圓明園的。
。3)、老師如果這樣寫這段話,你看好不好?為什么?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來到北京,進入圓明園。他們把園內能拿走的東西拿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運不走的,就破壞、毀掉。為了銷毀罪證,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軍奉命在圓內放火,大火燒了三天。煙云籠罩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被化為灰燼。"
。ú缓,因為書中的內容寫出了侵略者的野蠻。)
。4)、請同學們默讀書上這段話,把你認為最能突出英法聯軍罪行的詞語畫出來。
(闖、掠、毀、燒)
(5)、我們在讀這些詞語的時候,要讀出侵略者的野蠻,表達出我們對他們的痛恨!請同學們自己讀一遍。
。6)、面對這些野蠻的強盜,昏庸的皇帝只管棄園逃跑,任憑這座“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在烈火中化為灰燼。讓我們再來目睹當年這悲慘的一幕。
(7)、(放錄像)
。8)、誰來告訴大家,這把火燒毀了什么?
這把火燒毀了中國最珍貴的文物、珍品。
這把火燒毀了我國的園林藝術的精華。
這把火燒毀了我去游圓明園的夢想。
這把火燒毀了世界聞名的皇家園林。
這把火燒毀了中國人心中的天堂啊。
這把火燒毀了中國人的自豪和驕傲。
。9)、就讓我們帶著這種仇恨一起來讀最后一段。
(10)、今天(出示圖片),當我們來到圓明園的遺址時,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片凄涼的景象,數不清的漢白玉石柱,橫七豎八的躺在那里,它沒有聲音,但誰都能聽到他在憤怒地仰天長嘆!
過渡語:圓明園的毀滅造成的損失有多大?請同學們到課文里去找。
5、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2)、圓明園的毀滅造成的損失有多大?(不可估量)
。3)、理解“不可估量”。
是說圓明園的毀滅損失巨大,無法計算。
。4)、再重讀第一自然段,不可估量要強調加強語氣。(并從中體會出圓明園的重要性、價值高、損失無法計算……)
。5)、這把火可以燒毀舉世聞名的圓明園,卻燒不毀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燒不毀中華民族的仇恨,更燒不毀中國人民的勤勞與智慧!
。6)此時此刻,你們的心情是怎樣的?
為圓明園的毀滅而感到惋惜,痛恨英法聯軍。
6、此時此刻,如果你就站在圓明園的廢墟旁,你想說什么?
7、這篇課文的構思頗具匠心,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為什么用很長的篇幅描寫圓明園的美景?(英法聯軍把這么美的圓明園毀滅了,更能激起讀者的痛心與仇恨。起反襯作用,更加突出中心。)
8、結語: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奇恥大辱,是英法聯軍侵略中國,踐踏人類文明的鐵的罪證。我們學習這課,不是為報仇雪恨,而是讓我們記住這段恥辱,記構建話題,導入課文。
1、在我們國家的廣州市,剛剛舉辦了一場亞洲最高級別的賽事,你們知道嗎?說說你的了解。我們的祖國國力日益強盛,相繼舉辦了奧運會亞運會,引起了世人的矚目?墒峭瑢W們,你們知道嗎,一百五十年前,在中國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一件屈辱的事情,美麗的東方園林被西方強盜毀于一旦。
2、板書課題。強調“毀”寫法。
3、輪流讀課文,檢查預習,隨時正音。
三)、細讀課文,感悟“毀滅”。
1、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圓明園是怎樣毀滅的?把最讓你氣憤的地方用“——”畫出來并作一作批注。
生默讀,批注。交流。
2、讀了這段文字,你是怎樣的心情?
3、這心情從何而來?讀一讀讓你感覺到憤慨的句子,讀出你的感情。
4、出示: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
加點的詞語能不能去掉,為什么?
是的,侵略者的本性是殘暴而貪婪的,讓我們帶著憤恨讀一讀。
5、圓明園的最終結局是什么?出示:大火連燒三天,煙云籠罩了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小聲讀一讀這兩句話,你又讀出了什么樣的心情?
生小聲讀。交流。
6、圓明園的灰燼里到底有什么?讓我們探尋一下這座園林的瑰寶和精華。
四)、品讀課文,領悟“精華”。
1、默讀課文,感受一下這曾經是一座什么樣的園林。哪些景觀和建筑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筆劃下來。再讀一讀,邊讀邊想象畫面。
2、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在你的腦海中是什么樣子的?
。ㄒ龑W生結合課文內容來談,感悟重點詞句。)
出示: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
自由讀,邊讀邊想象。
誰來讀一讀這優美的文字,指名讀。
課文中沒有介紹到的景觀還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嗎?
。ㄕ故菊n前搜集到的有關資料,重點介紹最讓自己欣賞和驚嘆的部分。)
3、真是巧奪天工,精美而宏偉的圓明園。漫步園內,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4、圓明園布局精妙,建筑風格各異,當然稱得上的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同學們,讓我們把這些美景記在心里,我們一起回顧圓明園的美景和宏偉建筑。
出示幻燈片,輔助背誦。
5、欣賞了園林風光,我們再來看看園中豐富的收藏品。自由讀課文第四自然段,了解圓明園中珍貴文物的收藏情況。
談談體會。所以說,圓明園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6、就是這樣的一座舉世聞名的圓明園,被侵略者付之一炬,所以,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中告訴了我們:(出示“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保﹥蓚“不可估量”要強調什么?齊讀。
7、(出示圓明園的廢墟畫面)就在這殘垣斷壁面前,想象著我們剛剛漫游的圓明園的景象,同學們,你又什么話想說呢?
也許,圓明園的廢墟會提醒我們,不忘國恥,永遠要記住侵略者的強盜行徑。
《圓明園的毀滅》第二課時 篇5
一、教學設計說明
(一)、教材理解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以精練的文字描述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它的毀滅,旨在激發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仇恨。這是一篇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教材,但由于文中內容距學生生活實際較遠,涉及的史料較多,為學生的閱讀帶來一定困難。
從課題可見,本文的教學重點之一是關于“毀滅”的內容。然而,縱觀教材不難發現,全文寫“毀滅”只用了一個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圓明園昔日輝煌卻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難點較多。憑借教材,我們將課文第二部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確定為教學重點,將“毀滅”的內容略作處理,原因有兩個:
第一,昔日的圓明園已不復存在,其精美、壯觀上能通過文中的語言文字去品味、感受。因此,將其確定為教學重點,使其成為語言文字訓練的最佳落腳點。只有讓學生充分感知語言、品味語言,才能激起學生對昔日圓明園的無比熱愛、無限向往。
第二,只有“愛之深”,才會“恨之切”。課文第二部分內容教學的成功可為“毀滅”部分的教學埋下伏筆,以愛激恨,從而化難為易,達到使教學結構優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ǘ、指導思想
本課教學設計力求促進學生和諧、主動地發展,體現“五主”原則,即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以教材為主源,以學生素質提高為主旨的原則。牢固樹立主體意識,訓練意識,創新意識。
。ㄈ⒒灸J
自讀- 導疑- 精講- 巧練- 激情。
1.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基礎。
閱讀課以讀為主。在預習的基礎上,針對高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上課伊始,安排自讀書環節,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讀書的收獲與疑惑。
2.以學定教,確定導讀導練的重點。
在自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并梳理歸納疑問,然后從學生的疑問入手導讀課文,讀、思、議、練貫穿其中。體現“學由疑開始”“以學定教”,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3.注重培養獨立思考能力,鼓勵學生發表帶有個人情感認識的見解,重視體現訓練過程。
如講解“眾星拱月”一詞,用以圖示詞的手法,由部分到整體,由形象到抽象,展示由生疑到釋疑的訓練過程。
4.適當補充課外資料,在運用信息中釋疑、解疑,提高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創造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讀書活動,做到以讀導情,以議悟情,以情激情,讓學生在情感的體驗中,語感能力得以培養,受到思想教育。
二、教學實錄與評析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2課,請大家齊讀課題(生齊讀課題)。
師: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誰能說說通過初讀你都知道了什么呢
生:我知道圓明園在1860年被英法聯軍毀滅了。
師:你讀哪段知道的
生:我是讀課文第三段知道的。
師:那么讀了其他各段,你還知道了什么呢
生甲:我知道圓明園是一座皇家園林,那里收藏著許多珍貴的文物。
生乙:我知道圓明園由三座園組成,那里景觀很美。
生丙:我還知道圓明園在北京西北郊。
師:看來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的還真不少,F在,老師請大家再讀讀課文,在這課書中,你還有哪些沒讀懂的地方請提出來。自由讀,開始吧!(學生速讀課文)
生甲:“眾星拱月”是什么意思
師:你不懂這個詞的意思,是吧老師在這兒打個問號。一會兒我們一起看,你就明白了。
生乙:為什么說圓明園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看得出你是個愛思考的孩子。
生丙:為什么稱圓明園是“瑰寶”“精華”
師:這兩個詞的意思你懂嗎
生:“瑰寶”就是特別珍貴的東西;“精華”是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師:謝謝你告訴大家這兩個詞的意思。為什么稱圓明園是“瑰寶”“精華”讓我們在學習課文中弄懂,好嗎(生點頭說“好”)
生。涸趫A明園中游覽為什么會有“在幻想的境界中”的感受
生戊:英法聯軍為什么要燒毀圓明園
師:從大家提出的問題看得出來,你們認真讀書了,也動腦思考了。下面,我們就來研究解決這些問題。
[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質疑問難。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梳理后,確定教學重點,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再學完這些問題,這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改變了舊的課堂結構。舍得花時間,不圖形式,不走過場,使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學”服務。這是一種觀念的更新。]
師:為什么說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呢我們還得從它當年的布局看起。
師:誰愿意朗讀第2自然段,請大家聽讀思考,“眾星拱月”的“月”指什么“星”指什么(生朗讀)
生:“月”是指圓明園。
師:確切地說呢
生:圓明三園。
師:“星”呢
生:“星”是指那些小園。
師:你們同意嗎(生齊:同意)
師:圓明園的布局到底是什么樣,讓我們一起看圖(用電腦投影,指圖)左邊的園子是圓明園,右邊的是長春園,下邊的是萬春園。這三個園子組合在一起就是—一(生齊:圓明三園)。看,這就是眾星拱月的什么(生齊:月)再看,這十幾座小園就是什么(生齊:星)
師:“眾星拱月”懂了嗎(手指一學生)這個問題是你提的吧說說看。
生:許多小園像星星一樣圍在圓明三園的周圍。
師:講得真好!你不光能提出問題,還能解決問題,真不簡單。那么“拱”是什么意思呢
生:環繞。
。墼卺屢蛇^程中,教師突出語言文字的理解訓練,精心設計,匠心獨運,前后聯系,渾然一體,把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到一個新水平。首先,讓學生聯系上下文明確“眾星拱月”中的“星”和“月”在本課各指什么,然后出示精心設計的圖像,讓學生從形象上感知“眾星拱月”到底什么樣,當學生已從感性上對這個詞語有所了解后,教師再讓剛才提出不懂“眾星拱月”這個詞語的學生用自己的話解釋。當學生說出“眾星拱月”就是許多星星圍繞著月亮時,教師又在水到渠成的情況下,指導學生理解“拱”在這詞語中的意思,最后,讓學生聯系課文明確“眾星拱月”在本課指的是什么圍繞什么。顯然,這樣的指導,深入淺出,化難為易,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起到了畫龍點睛的點撥作用。]
師:圓明園不光布局獨特,那里還有眾多的景觀。請大家看第3自然段,請各學習小組討論討論這段分幾層都寫了什么
生甲:我分3層。第1、2句是第一層,寫圓明園的景況很多;第3、4句是第二層,介紹幾個景觀;最后一句是第三層,寫游覽時的感受。
師:還有不同的意見嗎
生乙:第一層是第1句,概括地寫園內景觀;第二層是第2-5句,具體地講園中的景點;第3層是最后一句,寫作者游園的感受。
師:第一位同學分得正確,作者介紹景觀是先概括后具體地寫的。你們明白了嗎(生齊:明白了。)
師:讓我們齊讀第一層第一句話,看看你能體會到什么(生齊讀)
生:我能體會到園內景觀多。
師:你從哪些詞看出來的
生:從“有…也有”看出來的。
師:他從并列分句中體會到景觀的多,你們再讀讀這句話,看看還能體會到什么。(生自由閱讀)
生:我體會到圓明園內的景觀各有各的特點。
師:各有怎樣的特點呢具體說說。
生:“金碧輝煌”是說建筑物光彩奪目,異常華麗。這是殿堂的特點。“玲瓏剔透”是說小巧玲瓏,結構奇妙。這是亭臺樓閣的特點!百I賣街”熱鬧非凡,“山鄉村野”顯得十分幽靜。
師:你們看,他眼睛多亮!一看就知道他特善于思索。圓明園的景觀各有各的特點,真可以說是風格各異。(板書:風格各異)
師:那么怎樣讀才能讀出各自的特點呢請你注意聽聽,老師是怎樣讀的。(范讀)我朗讀得怎么樣
生甲:老師的朗讀聲調有高有低,語氣有輕有重,速度有快有慢。
師:哪高,哪低哪重,哪輕
生甲:“金碧輝煌”“玲瓏剔透”兩個詞,老師讀的語氣有輕有重,突出了景觀各自的特點。
生乙:老師讀“買賣街”一句時,語速快,而且聲調高。
生甲:讀“山鄉村野”一句的時候,聲調低緩。
師:老師為什么要這樣讀
生丙:是為突出景觀各自的特點。
師:老師用語速的快慢和聲調的高低來突出景觀不同的特點,大家都聽得出來,你們真會聽!那么,你們也來讀一讀吧!
。▽W生自由讀。之后,師生齊讀這句話。)
〔“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山鄉村野!边@個長句子是全篇課文中最重要的一句話,它概括地寫出了圓明園景觀風格各異的特點,說明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因此,教師花費較多的時間讓學生說出句子的涵義。教師的范讀,是指導學生讀書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及讀后談話(請學生說說老師讀得好在哪里,為什么要這樣讀)具體地指導學生朗讀。這樣的閱讀教學,抓住了關鍵,具有啟發性、訓練性,從讀前和讀后的不同效果可以明顯地看出,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多比較,多歸納,多揣摩,多體會”(葉圣陶語),從而接受思想美和語言美的陶冶。]
師:在第2層中,作者具體地介紹了哪幾個景點呢快速瀏覽,然后告訴大家。(學生瀏覽課文)
生:有“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安瀾園”“獅子林”“蓬萊瑤臺”“武陵春色”“西洋景觀”。
師:“平湖秋月”是哪兒的名勝
生:杭州。
師:誰去過杭州給大家講講平湖秋月的景色。
生:“平湖秋月”最美時在八月十五的夜晚,西湖的水面非常平靜,皎潔的明月倒映在平靜的水面,景色非常迷人。
師:到底是去過的,講得真不錯。ㄓ惩队皥D畫)不光你覺得那兒美,乾隆皇帝也沉迷其中,所以讓工匠們把它仿造在圓明園內。課前大家查閱了有關的資料,“安瀾園”有知道的嗎
生:“安瀾園”在海寧,是座私家花園。傳說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有四次住在那兒,可見那里的景色十分迷人。(映投影圖畫)
師:園中除了這些仿照各地名勝而建的景點外,還有根據詩畫中的意境而建成的景點(映圖)?,這處景點叫“蓬萊瑤臺”,是根據唐代大畫家李思訓在《仙山樓閣》中的畫意而建造的。誰知道“蓬萊”“瑤臺”是什么地方
生:是神話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師:看,這里煙波浩淼,水天一色,有沒有仙境的感覺(生齊:有)現在我們乘著小舟,沿著瀑瀑流動的桃花溪,將要前往的另一個景點就是武陵春色。這是根據晉代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寫的藝術境界而建成的。(映圖)看,漫山遍野盛開著粉紅色的桃花,小巧精致的房屋隱蔽在山坳之中,人們在此過著快樂無憂的生活。這就是人們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師:蓬萊也好,武陵也罷,現實生活中有嗎
生:沒有。
師:那人們是根據什么建造的呢
生:人們是根據想象建成的。
師:體會得好!作者說“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中”,你們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了嗎
生:明白了。因為園內有現實生活中根本找不到的景觀,那些景物完全是人們根據想象而建成的,所以會有“置身幻想境界中”這樣的感受。
師:古代勞動人民多么了不起,他們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創造力。在長春園中,還有一組充滿異國情調的建筑,這就是西洋樓(出圖)。圓明園我們先游到這兒。老師有個問題想問大家,園內是不是就這幾個景點呢
生:不是。
師:你從哪兒看出的
生:“天南海北”是說園內景觀多,我從這個詞語中看出來的。
生:“等”字也說明園內的景點還有很多很多。
師:大家真會讀書,真是字字入心了。那么,園中到底有多少個景點呢有知道的嗎
生:有100多個景點,我是從課外書中看到的。
師:真會學習!課外的知識幫了忙!
[1964年,葉圣陶先生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說:“我之意見,教師引導學生用心閱讀,宜揣摩何處為學生所不易領會,即于其處提出問題,今學生思之,思之而不得,則為講明之!辈芾蠋煹慕虒W出色地體現了葉先生的這一思想。“園中的很多景物都是仿照……還有西洋景觀。”這四句話中介紹的景觀有七處之多。如果逐處景觀地講解,不但費時較多,學生還會產生厭煩之意,因為有幾處景觀是他們看過的。教師認識到了這種情況,于是啟發兩名學生描述平湖秋月和安瀾園的景色。這樣做,既節省了時間,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對蓬萊瑤臺和武陵春色這兩種學生十分陌生的景觀,教師則利用投影圖畫,以精美的語言描述其秀美,之后又用啟發式的提問引導學生知道它們是怎樣建造出來的。因此,學生不僅認識到了景觀之美,還感受到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才能。這種有學有教、有淡有濃的教學是值得提倡的。]
師:漫游在這樣的一座園林中,該有怎樣的感受請齊讀第三層。(生齊讀)
師:我覺得你們朗讀時的感情還不夠充沛!疤炷系乇薄保粫趪鴥,一會在國外;時而在現實里,時而在幻想中。那“飽覽”怎么講
生:“飽覽”是充分地看,盡情地看。
師:能看夠嗎
生:看不夠。
師:“流連”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舍不得離開那里。
師:你們看,既看不夠,又不想走,能讀得那么快嗎請大家帶著這樣的感情再讀一遍。(學生齊讀)
師:看得出,大家很喜歡這段課文,老師給大家點時間自由讀,盡情讀,看能不能背誦下來,好嗎(學生練背)
師:讓我們一起來練習背誦,這段分三層,先概括寫園內景觀。(映出提示性)詞語:圓明園中,有……也有……有……也有……園中許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如……等。還有……如……園中不僅有……還有……漫步園內,有如……流連其間,仿佛……)
(師生齊背此段,流暢,有感情。)
。廴~圣陶先生主張,語文教學既不該“忽略討究”,也不該“忽略吟誦”。他說:“吟誦的時候,對于討究所得的不僅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法化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學習語文學科,必須達到這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用不盡!辈芾蠋煵捎糜袑W有教的方式講解第3自然段之后,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必要的提示,讓他們練習背誦。學生背誦得很流暢,很有感情,課文中的這段精美的文字他們會經久不忘的。作者先概括后分述,先寫景后抒情的寫作方法,他們也必然心領神會的。這正是閱讀教學的“最可貴的一種境界”]
師:圓明園內收藏著哪些珍貴文物呢為什么說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請大家默讀第四節,畫出關鍵詞語來體會。
生:這段話中的關鍵詞語有“青銅禮器”“名人字畫”“奇珍異寶”。
師:“青銅禮器”“名人字畫”“奇珍異寶”都是當年園中的收藏品,你找到的這些詞語能告訴我們什么呢
生:文物多。
師:文物的什么多
生:文物的種類多。
師:你們還畫了哪些詞
生:“上自——下至”。
師:“上自”和“下至”是什么意思
生:“上自”是從,“下至”是到。
師:從先秦時代到清代,時間有多長
生:從先秦時代到清代,大概有二千多年。
師:經過這樣漫長的歷史時期,還能留下來,說明這些文物怎樣
生:說明這些文物很珍貴。
師:園中收藏品這么多,而且十分珍貴,所以說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和藝術館。
[第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內容比較多,結構也比較復雜。因此,教師問得比較細,講得也比較多。第4自然段的內容比較少,結構也比較簡單,教師采用了自學的方式先“整體提問”,然后“讀后匯報”,課堂要給學生自學實踐的機會,通過自己動腦、動手、動口,自讀、自練,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給學生多一點思考時間,多一點活動余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喜悅,鼓勵學生自我發現,自我評價。]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回顧剛剛學過的第二段課文,文中講了圓明園那種獨特的布局,各異的景觀,以及珍貴的收藏,這一切都告訴我們什么呢
生:圓明園的確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
生:它不愧是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
師:請用自己的話講講好嗎
生:是說圓明園是園林藝術中的最珍貴的,最好的,極好的。
師:這回你們真的懂了。法國大作家雨果曾經贊美圓明園為“舉世無雙”的杰作。用這樣美好的詞贊美這座園林,可以看出人們對圓明園充滿了怎樣的情感
生:無比熱愛(師板書:愛)。
師: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座讓人們無比熱愛的舉世聞名的園林,卻在幾天內被大火化為灰燼。請快速瀏覽第5自然段,看看侵略者采用哪些野蠻手段毀滅圓明園看誰能用書上的詞簡要地概括
生:“掠”“毀”“燒”(師板書這幾個字)。
師:(映出句子)請你們再仔細讀讀這句話,看看從加點詞語中體會到了什么
生:“凡是”“統統”是說全部;“所有”,一個不剩。從中看出侵略者的貪婪。
生:“任意”,想怎樣就怎樣,說明侵略者的野蠻,不講道理。
師:講得多好哇!請讀出侵略者的貪婪與野蠻。(學生齊讀)
師:面對強盜,皇帝只顧自己逃命,把這偌大的園林留在烈火中痛苦地呻吟。讓我們看看那慘痛的一幕吧。ㄉ椿馃龍A明園的錄像)
師:看過錄像,你們有什么感受嗎
生甲:侵略者實在野蠻,它們的罪行令人發指。
生乙:我真為我們國家失去這樣一座精美的園林而惋惜。
師:請說出你們心中最想說的話。
生丙:清朝政府腐敗無能,科技落后,實在讓人氣憤。
生丁:他們真是罪不可赦。
師:從同學們的發言中,我聽出來大家對侵略者、對清政府的痛恨。(板書:恨)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一個真理:貧窮受欺壓,落后要挨打。侵略者毀掉的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的文明史!
[與第3、4自然段相比,第5自然段最易理解。因此,教師讓學生快速瀏覽,先用幾個詞概括帝國主義者毀滅圓明園的手段,再說說幾個重點詞語的意思,然后播放錄像片,讓學生說說觀后感。這種教學方法可以稱為“自讀”,也是舉一反三教學原則的正確運用。]
師:請大家齊讀第一段(學生齊讀)。
師:文中連用兩個“不可估量”說明什么呢
生:說明圓明園被毀滅損失巨大,無法彌補。
師:這個損失確實是無法彌補的。如今,139年的風風雨雨已經過去了,圓明園的廢墟始終屹立在那里,它記載著帝國主義侵略者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記載著中華民族那段飽受屈辱的苦難歷史。忘記歷史就是背叛,為了讓火燒圓明園的悲劇永遠不再重演,讓我們時刻記住“勿忘國恥,(生齊)振興中華!”
。邸拔鹜鼑鴲u,振興中華!边@八個字既是教師的畫龍點睛之筆,也是她的精彩教學的必然之果。]
總評:
1962年,在《語文教學二十韻》一詩中,葉圣陶先生精辟地指出:“為教縱詳密,亦僅一隅陳,貴能令三反,融處自引伸!蓖11月7日,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葉先生又具體地說:“嘗謂教師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在達到不復需教,而學生能自為研索,自求解決。故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必令生學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也。”(見《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第721頁)曹永鳴就是這樣一位“善教者”,她的《圓明園的毀滅》一課的教學很好地實踐了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
《圓明園的毀滅》一課內容比較抽象,生僻的詞語和復雜的句子也比較多。一般教師會采用以講為主的方式實施教學。但是,曹老師卻堅持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著重教給自學方法,訓練學生自為研索,自行解決,從而達到了舉一反三的目的。在第一課時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曹老師精講第3自然段,教給學生劃分層次、理解重點詞句、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的方法;然后“扶讀”第4自然段,放手讓學生“自讀”第5和第6自然段。在她的精心組織和恰當啟發之下,學生不僅理解了難詞難句,說出了各段的主要內容,還感受到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產生對瘋狂掠奪我國文化遺產的帝國主義侵略者的仇恨。這節課的成功說明,只有貫徹素質教育思想,堅持“教”為“學”服務,小學閱讀教學才會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閱讀教學的終極目標是使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葉圣陶語)。因此,必須使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外熟之功彌深”。曹老師深知這個道理。所以,在講讀課的開始,她不僅問學生通過預習知道了什么,還著力讓學生說出沒有讀懂的語句。在她的誘導下,學生先后說出五個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曹老師念念不忘這五個疑難問題。她運用電腦投影圖使學生明白了“眾星拱月”的樣子,通過對重點景觀的介紹和啟發式提問使學生認識到圓明園的確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這種以質疑開始、經釋疑結束的教學方式,不僅充分地調動了學生自學的積極性,而且實事求是地選擇了教學內容,避免了“逐句講解”“一問到底”的注入式教學的種種弊端。由于教學重點突出,騰出了比較多的時間訓練學生朗讀課文,還背誦了第3自然段。在“美讀”中,學生切實地感受到了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激發出愛國主義情感。因此,當曹老師總結全文內容,動情地說,讓我們時刻記住“勿忘國恥”時,學生立刻一齊跟著說“振興中華!”這種師生的共鳴,正是以解惑釋疑為主線的閱讀教學最佳方式的必然結果。
《圓明園的毀滅》第二課時 篇6
《圓明園的毀滅》講述了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表現了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作者緊緊圍繞中心布局謀篇,遣詞造句,語言生動,給人深刻的啟迪。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通過理解語言文字,想象圓明園當年的輝煌,并了解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認識貧窮受欺壓,落后要挨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今天第一課時的內容就是感悟第2、3、4這三個自然段,走進昔日輝煌的圓明園。因為我認為:講毀滅,要引發學生的惋惜、憤慨之情,必須要學生先充分感悟被毀滅的東西有多么美麗、多么珍貴。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
一、情境的成功創設教學一開始,我采用這樣的激情導入“有一把火曾把恥辱烙在每一個中國人的臉上,同時又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仇恨,這把火騰空燃燒的時候,他們卻只能握著空拳,眼睜睜地看著這座萬園之園被化成一片灰燼。”采用這樣激情的導入,是為了創設情境,鋪設好情感場,使學生一開始就在思想上產生強烈的共鳴,迅速融入到課文內容中去。
而后播放電影《火燒圓明園》的片段,讓學生們真切地感受到了英法聯軍的暴虐和貪婪,孩子們個個氣得咬牙切齒,恨不得掄起拳頭痛打英法聯軍一頓。孩子們表露在臉上的情感變化,表達在語言上的慷慨激昂,說明這節課的情感目標已經達到了。
二、學會搜集與處理、運用課外資料為了達成上述目標,我和學生用大量的課外資料做輔助。我放手讓學生自己來介紹,也充分地展示其語言的能力,讓學生自己去拓展其思維的空間,自己去組織語言的表達方式。盡管他們的介紹不全、沒有圖片,但是能把冗長的資料濃縮成幾句話,能找準自己所需的東西,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能力呢?我盡所能的引入資料讓學生了解這段歷史。如圓明園面積大小的引入;圓明園內景觀的引入;圓明園毀滅情況的錄像引入等等。這些資料的引入都為了更好的理解文本內容,是在學習理解課文這后補充的。我認為這樣會更鮮明、更直接,不僅能讓學生更加全面,更加客觀的來看待這段歷史,而且能讓學生接觸、吸收多方各種知識,培養讀書的興趣。有了資料的補充,使文本豐厚生動起來,有了師生互動的交流,課堂活躍起來,課文就被吹進了生命的靈氣——有了血肉,于是它變得靈動起來。
三、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充分給每個學生展示的舞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放英法聯軍放火焚燒圓明園的錄象時,由于氣氛壓抑,學生感覺時間比實際時間要長。這時候,我指出這只是短短的半分鐘,請他們換算三天三夜有多少個半分鐘。當學生得知這場大火有足足8640個半分鐘時,他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時間怎么會這樣長!在這樣長的時間里會有多少東西化為灰燼!此時,學生就有了一種痛徹心扉的感覺。面對強盜的無恥行徑,面對清政府的昏庸無能,面對美的東西瞬間遭毀,學生情動于中而發于外,其強烈的情感如黃河之水,飛瀉而下。我讓學生盡情展開想象,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內心想法,從而達到了教學效果。
《圓明園的毀滅》第二課時 篇7
近日拜讀了《該段移至末好》,該文認為把《圓明園的毀滅》的開頭一段:“園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移至文章最后更合適一些,筆者認為不妥,理由如下:
其一,小學生對圓明園是一座什么樣的園林,是如何被毀壞的,毀壞的程度如何等知識了解較少,所以在文章開頭寫圓明園是祖國文化史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師可由此讓學生質疑,讓學生饒有興趣并帶著疑問去學習課文,其積極性就可以調動起來。隨著課文學習的深入,學生也會隨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其二,文章在講述完圓明園被毀的經過后,用“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被化為一片灰燼”。這一感嘆句作結,給人意猶未盡之感。精妙之處在于給了學生一個無限遐想的空間,讓學生的思維縱橫于歷史的時空轉變中,更能激起他們對侵略者的強烈憤慨及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其三,在大力提倡創新教育的今天,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而特殊的結構方式正是對傳統章結構的挑戰,是訓練學生創新思維的一個很好的范例。若迎合學生的思維習慣而采用傳統的按事情發生、發展的記敘順序把第一段移至末,則會使文章變得模式化,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文章不應拘于形式,形散而神聚,對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和的訓練都是有好處的。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該段移至末并不好。
《圓明園的毀滅》第二課時 篇8
【說教材】
《圓明園的毀滅》是六年制小學第九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講的是在北京西北郊曾經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它過去是一座皇家園林,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由于帝國主義的侵略,圓明園遭到毀滅,F在我們看到的只能是殘垣斷壁、一片灰燼。
本文是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單元訓練重點是"寫文章要有中心"這篇課文流露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強烈仇恨。根據本教材的育人點、知識點和能力訓練點,我把“通過語言文字的的理解,想象圓明園當年的樣子,了解圓明園是怎樣毀滅的,學習寫文章要有中心”作為本課的重難點,并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了解圓明園的輝煌和它的毀滅,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2、練習概括中心思想,并體會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表達的。
3、學習本課生字詞,練習用“宏偉”、“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體現了大綱“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進行思想教育,達到文理結合、教書育人的要求。”
【說教法】
“教是為學服務的”,一節課選擇了較為恰當的教學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所以我準備在“目標調控法”大前提下運用以下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
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文路,察感情,受感染,可以很好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益。我在新授前,憑借插圖,讓學生感其情,激發對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半扶半放到大膽放手的方法:
教育學告訴我們利用知識的類比繁華,以便在“訓”的過程中扶放結合,讓學生遷移運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所以在新授中我采用此法。
3、以讀代講法:
加強讀的訓練是當前語文科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種訓練。再說本文所敘的事與學生存在著時空差,只有通過讀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所以我把此法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讀中運用。
4、以練促讀法:
根據高年級語文教學“讀、講、練”結合的特點。在剖析重點段后,我出示課后思考、練習,學生練習之后,再讀課文,仔細體會感情。
5、教具準備:
影儀、掛圖、小黑板、生字卡片。
【說學法】
通過教學不僅使學生學會知識,更主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由“學會”變成“會學”,正如葉老所說的“教是為了將來不需要教”。因此,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根據本教材的特點,我將引導學生運用“讀、思、劃、議、提(質疑)的方法”了解課文內容;運用“觀察法”、“感情朗讀法”,體會中心思想。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質疑能力。
【說教學程序】
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我準備用三課時來完成本課。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了解圓明園當年的景觀,完成課后思考練習1。
第二課時:剖析圓明園的毀滅這一段,想象圓明園當年的美麗景色,體會忠思想。
第三課時:復述課文學習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組織材料,指導背誦,并進行片斷訓練。
這里主要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想,分五個環節進行:
一、復習舊課
這節課開始,我在聽寫詞語后,鼓勵學生說說圓明園當年的景觀。我試機板書(建筑宏偉、博物館)這樣既復習了舊課,又為理解新課打下基礎。
二、出示學習目標
1、了解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想象圓明園的美麗景色,完成課后思考練習2。
2、選擇課文的中心思想:
目標是一節課的指導方向,提示本課時教與學的內容。為了使目標意識化,我指名讀目標。
三、剖析重點段,展開思維,概括中心
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我準備分三步進行教學:
1、觀察是學生習作的開端:
我讓學生觀察圓明園被毀后的插圖,說說從中看到了什么,并聯系生活實際說說有什么體會。在學生暢所欲言后,我進行小結:圓明園的美麗景色化為灰燼,這都是侵略者一手造成的。這時學生的情感變化了,為引入下一階段的學習作準備。
2、學生默讀第三部分,討論:
文中是用哪三個字來說帝國主義侵略者毀掉圓明園的?學生回答后,我板書:掠、毀、燒,再讓學生討論:侵略者是怎樣掠,怎樣毀,怎樣燒的?并劃出課文中的有關語句。接著,我用投影儀出示課后思考練習2②的句子,啟發學生討論:如果去掉帶點的詞行嗎?學生這時不難回答出原因。然后我讓學生帶著對侵略者的仇恨以及對圓明園被毀的惋惜之情。朗讀這一段。最后我及時小結剛才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學以致用。
3、用投影出示思考練習2①的句子:
提出問題:為什么說“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現在,我準備大膽放手,讓學生通讀全文,說說損失了么?找出最能說明損失大的詞語。在學生理解了第二、三兩部分的內容之后,估計學生會找出答案。在學生回答后,我再小結并板書(化為灰燼)。
四、回歸整體,提出疑難
課堂教學要遵循從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在剖析重點段后,為了回歸整體,我先用投影出示本課的三種中心思想,讓學生選擇。這樣做,使學生明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為下節課學習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組織材料打下基礎。然后,我讓學生有感情地通讀全文,從讀中回歸整體。俗話說:會質疑才是會學習。為了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我讓學生質疑問難,師生共同釋疑,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
五、總結升華
總結旨在鞏固,貴在升華。這一節課的總結,我主要抓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一點來總結。我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落后就要挨打,由于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致使祖國受到侵略,圓明園遭到毀滅,化為灰燼。希望同學們勿忘國恥,以振興中華為己任,現在好好學習,將來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這樣,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油然而生,達到意猶未盡的作用。
到這里,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就全部完成了。
【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無聲的語言,是課文內容的縮影,達到啟發學生進行科學的思維幫助學生記憶、分析、消化鞏固所學知識的作用。同時,我認為板書要力求精而美。
《圓明園的毀滅》第二課時 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 “舉世聞名、眾星拱月”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學習課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了解圓明園的輝煌。
4、課后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圓明園的輝煌。
難點:句子訓練,感悟輝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直觀教學,引人入勝,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讀、思、議、說
教學過程
一、借助多媒體,激情引入
播放關于圓明園昔日的美麗和毀滅的多媒體圖片,引出課文題目。(它是怎么變成今天的樣子的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圓明園的毀滅》——————板書)
二、讀課文,了解圓明園的建筑風格和歷史文物,感悟圓明園的輝煌。
讀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課文。
感悟第二自然段:
選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問:圓明園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芭e世聞名”指什么?(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 請讀出舉世聞名的氣勢。
感悟第三自然段:
師:剛才我們感悟了圓明園舉世聞名的布局,你知道課文的哪個自然段寫了這些舉世聞名的宏偉建筑嗎?(請學生說說他看到的哪些是舉世聞名的宏偉建筑, 圓明園的.哪些建筑給你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感悟重點語句。
出示課件1: 圓明園中有___________的殿堂,也有___________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_________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_________的山鄉村野。
句式訓練:①圓明園中飼養著許多珍禽異獸,有( )的丹頂鶴,也有( )的綠孔雀;有( )的鸚鵡,也有( ) 的天鵝。
、趫A明園中種植著許多名貴的花木,有( ),也有( );有( ),也有( )。
假如你來到圓明園中,你最想去哪觀賞風景?說說理由。
感悟第四自然段:
圓明園不但建筑宏偉,還收藏了最珍貴的歷史文物,你知道都有什么嗎?
說課堂
圓明園中,有這么多的宏偉建筑,有這么多的中外名勝,有這么多的歷史文物,同學們,我們可以用一個什么樣的詞語來形容它呢?(輝煌)是呀!當時的圓明園是多么地輝煌!那課文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圓明園是怎樣毀滅的?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2、選作:搜集文字或圖片資料,了解舊曾經蒙受的恥辱和今日祖國的強大。
板書設計
21、圓明園的毀滅
舉世聞名
布局——————眾星拱月
昔日的輝煌 建筑——————風格各異
文物——————珍貴異常
《圓明園的毀滅》第二課時 篇10
《圓明園的毀滅》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題目為“毀滅”,卻用了大量的篇幅寫它輝煌的過去,把美的東西毀滅了,這真是一個悲劇,更能激起讀者的痛心與仇恨。
在設計這篇課文教案時,我首先閱讀了竇桂梅老師上這篇課文的教學實錄。她重在讓學生感悟“圓明園的毀滅是不可估量的損失”,既然有不可估量的損失,那必定有不可估量的價值,那有那些價值呢?圍繞著這個問題展開教學。教學中,竇老師富有感情的語言,巧妙運用數學計算讓學生感受時間的長久,以及板書的巧妙設計,都讓我拍手稱贊。她深厚的文化底蘊在不知不覺中浸潤著每一個孩子。但是,我在豎然起敬的同時,也在深深的思考:學生在老師一步一步的引導中,是否有長足時間的思考,是否真正觸及了他們的心靈?像《圓明園的毀滅》這樣的課文所包羅的東西太多太多,是否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深入地去了解歷史,去感悟課文呢?
思及至此,為了真正體現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我們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通過課前的預習,填寫“自讀收獲卡”,收獲卡分兩部分,一是從課文中的收獲;二是從自己搜集資料中的收獲。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而且落到實處。在課堂上,我首先讓孩子們在組長的帶領下交流了課前收獲,記錄員做記錄,發言人匯報交流,其他小組補充說明。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交流的收獲也很多,體現了生生之間真正的對話。
要讓學生由愛到恨產生強烈的情感碰撞,因此“愛”的情感就必須到位,這也是作者為什么用大篇幅寫它輝煌過去的原因。在讓學生感悟圓明園輝煌的過去時,我根據學生的興趣,從“布局”“建筑”“文物”三個方面讓孩子自主選擇學習內容,進行二次分組,大大激發了孩子的積極性。在二次分組的小組內,我通過任務單的形式,讓孩子們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有目標才有動力。孩子們在組長的帶領下,非常認真地朗讀,非常熱烈地討論,非常團結地畫“布局”平面圖······動起來了,孩子真正的動起來了!
接下來的匯報交流中,我注重培養學生傾聽的能力。讓他們從“我和他的意見一樣,因為······”“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從······”“我對他的看法有補充······”幾個方面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孩子思考——表達——傾聽——思考——表達,經歷思維的碰撞,智慧的閃現,情感的激發,將合作探究,生生互動落到實處。并通過作圖實踐,想象建筑景觀,欣賞建筑美景,閱讀歷史文物資料等,讓孩子感悟到圓明園的輝煌,從而自然產生“愛”的情感。
越愛就越恨,當孩子們觀看了“圓明園毀滅”的影片后,那失去真愛的痛,那對野蠻侵略者的恨涌及胸口。這是,我再讓孩子們在小組里結合課文抓字詞談感受,那就是真情流露,水到渠成。看著孩子們討論時憤怒的眼神,聽到他們激動的話語,我知道孩子們真正走進了課文,走進了歷史,走進了內心。最后,通過愛與恨的強烈沖擊,我想孩子們有很多的感悟。通過老師的語言創設情景,我讓孩子們把最想說的一句話寫下來,并用你所有的感情表達出來,這節課就在孩子們激昂的話語中結束了。
整堂課,孩子們積極參與,充分表現了孩子的自主性。小組合作探究,提升了孩子們團隊的意識,讓他們懂得合作的力量,團隊的力量,并從中感受到樂趣。但與傳統教學相比,我覺得字詞深入的挖掘還不夠,課堂質疑還欠缺。如何將小組合作與傳統教學相結合,找到切實可行的語文教學方式,我想還需要我們不斷地努力與探索。文章來
《圓明園的毀滅》第二課時 篇11
一、“走近圓明園”
師:我寫三個字,大家注意看,跟著讀(板書“圓明園”)。(自讀后齊讀)看到這三個字,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生:我眼前出現了圓明園里美麗的景色,以及奇珍異寶。
生:我眼前出現了英法聯軍搶劫、毀壞圓明園的情景。
生:在我的眼前圓明園是殘垣斷壁。
師:(出示文字課件:走近圓明園)課前我們已經走近圓明園——讀了課文《圓明園的毀滅》,以及雨果致巴特萊德的信。你有哪些感受?
生:通過讀書,我知道了圓明園不愧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和藝術館。
生:我很生氣,英法聯軍太可惡了,竟然把圓明園珍藏的寶物搶的搶,砸的砸,毀的毀,多可惜呀。
生:圓明園這座園林藝術的瑰寶,被毀滅了,最后只化作一片灰燼,我憤怒!我想,如果有可能應該修復它。
師:是啊,圓明園被燒、被毀,讓我們進一步思考:圓明園毀滅的究竟是什么?(學生若有所思)帶著思考,讓我們一起“走進圓明園”。(出示文字課件:“走進圓明園”)
二、“走進圓明園”
(一) 體會圓明園“不可估量”的價值。
師:課件(五幅圓明園廢墟圖)這是——
生:圓明園的廢墟。
師:這一座座廢墟已經在風雨中佇立144年然而卻只圓明園的一角?粗嬅婺阌惺裁锤惺軉幔浚▽W生舉手要說)
師:把這種感受帶到歌中讀一讀。
生:(低沉、緩慢)“圓明園里,囊暗姆紓匱實亟彩鱟擰桓齬爬系墓適攏徊辛艫鬧純嗟厥樾醋擰桓齬業某莧。?br> 師:讓我們走進這個古老的故事。打開書,齊讀課文第段。
生:“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提示學生讀時注意文化”一詞)
師:有不可估量的損失,就說明它一定有不可估量的值。請用“……是……也是……”這個句式,說一說。
生: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價值,也是……(沒等該生說完,學生都笑了。)
生:毀滅怎么能說是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呢?應該把“毀滅” 去掉,這樣說:“明園的價值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價值,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價值!”
生:詞語重復了,應該簡潔:“圓明園的價值是祖國文化上不可估量,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同學們表示同意,聽課老師面露微笑。)
師:昔日圓明園究竟有些什么,使我們說它有不可估量(板書“不可估量”)的價值?結合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說一說。(提醒同學們注意:這一段描寫,用上了好多連接詞,說的時候盡量用上它們。)
生:讀了2-4自然段,我體會到了圓明園當時的輝煌。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板書“有……也有……”)
生: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還有根據古代詩人詩情畫意建造的景物,如蓬萊瑤臺、武陵春色。(板書“有……也有……還有……”)
生: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筑,還有西洋景觀。(板書“不僅
有……還有……”)
生:圓明園不但建筑宏偉,還收藏著特別珍貴的歷史文物。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名人書畫,各種珍異寶。
師:從先秦到清朝大約多少年的時間?
生:可能800年吧。(學生又七嘴八舌猜1000年、1200年等。)
生:我估計怎么也得兩千多年吧。
師:你很會說話,“兩千多年”的“多”就要多出好幾百年,經歷秦、漢、隋、唐、宋、元、明、清,大約是兩千三百多年的時間。想想會有多少名人字畫和奇珍異寶。
生:在2000年4月,北京保利集團以將近4000萬港元將其中的虎首、牛首、猴首買回,使他們重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教師趁機選擇幾幅名畫和幾件珍寶讓學生目睹感受,學生流露驚奇神色。然后讓學生帶著感受讀第四自然段。)
生:我了解到圓明園中有許多小園。我對海宴堂最了解。在海宴堂門前的水池內,有12只生肖銅像……
生:圓明園在北京的西北郊,由圓明園、長春園、近春園組成,此還有許多小園,眾星拱月般地環繞在圓明園周圍。
師:有誰查資料知道圓明園的面積有多大嗎?
生:好像5200多畝,350公頃。
師:據老師了解占地面積有458.9公頃。一公頃有多少平方米,大家會算,那么我們就來估算一下,看看我們這個大會堂,大概估計一下圓明園相當于多少個大會堂?
生:起碼800個。(學生紛紛猜測1000、1500多個等)
生:我看得有9000個這么大的面積呢!
師:是的,圓明園的面積相當于一萬多個會堂這么大(學生發出感慨)可見圓明園有多大。你想,這么大的面積上,這些大園以及小園眾星拱月般地環繞在圓明園周圍,是多么壯麗的景觀!師:圓明園里所擁有的國寶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
生:應有盡有、不計其數、成千上、數不勝數……(學生依次說出)
生:所以我們說“圓明園不愧是舉世聞名的最大的博館、藝術館”。(讓全體學生讀這句話)
師:那好,請回過頭來再讀課文,通過你的讀讓我們感到,它的的確確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引領學生注意體會那些連接詞,讀出一種自豪感。學生讀。)
師:繼續談——
生:圓明園著名的景點就有40處呢。這40處景觀也是“眾星拱月”般地環繞在圓明園周圍。比如有“平湖秋月”,有“西峰秀色”,有“曲院風荷”
生:圓明園中有“觀瀾堂”,有“君子軒,還有“關帝廟”。
生:圓明園中不僅有“映水蘭香”,還有“南屏晚鐘”。
師:下面我們只選20處景觀的名稱,請大家讀一讀:正大光明、天圖畫、上下天光、杏花春館、坦坦蕩蕩、長春仙館、萬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長、月地云居、匯芳書院、映水蘭香、北遠山、西峰秀色、四宜書屋、平湖秋月、蓬萊臺、別有洞天、坐石臨流、曲院風荷……
生:光讀這20景的名稱就需要這么長時間,如果一景一景參觀得需要多少天啊。我看得一個月。
師:下面,我們就到三處風景名勝參觀參觀。你可以選擇一處說說感受。
生:“蓬萊瑤臺”在云端里若隱若現,仿佛人間仙境!
生:“平湖秋月”在夜晚的燈光映襯下感覺很朦朧,住在那里一定會做美夢。
生:“雷峰夕照”中的雷峰塔真高,直沖晚霞,真壯觀啊。
師:這美麗迷人的景色只是圓明園的冰山一角!國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圓明園是怎樣的呢?拿出雨果寫的文章,醒≡竦囟烈歡痢?br> 生:“請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銅,用瓷器建造一個夢,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給它上上下下綴滿寶石,披上綢緞,這兒蓋神殿,那兒建后宮,造城樓,里面放上神像,放上異獸,飾以琉璃,飾以琺瑯,飾黃金,施以脂粉!偬砩弦蛔▓@,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加上成群的天鵝、朱鷺和孔雀……總而言之,請假設人類幻想的某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廟、是宮殿,那就是這座名園!
生:“過去的藝術家、詩人、哲學家都知道圓明園,伏爾泰就談起過圓明園。人們常說:希有巴特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巴黎有圣母院,而東方有圓明園。要是說,大家沒有看見過它,但大家也夢見過它。這是某種令人驚駭的杰作,在不可名狀的晨曦中依稀可見。宛如在洲文明的地平線上瞥見的亞洲文的剪影!
師:好,我們再一齊讀讀雨果的話——
生:“有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筑,某種恍若月宮的建筑,這就是圓明園!
師:書中概括地說——
生:“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
師:現在,回過頭來再讀課文,讓我們一起和你陶醉在這恍若月宮的圓明園中。(人讀,美讀課文2-4段。)
師:把書上概括圓明園的兩句話也用“是……也是……”連起來變成一句話。
生:圓明園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也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
師:面對這人間奇跡,你心中一定升騰起一種情感,正如雨果形容的那樣——“雖然是皇家園,可是歲月創造的一切最終都屬于人類的!币,此刻在你心中,圓明園擁有的是什么?
生:勞動人民藝術、智慧的結晶。
生:其實就是一種無比的自豪感!煟簬е@種感受再讀這句話。(即:“圓明園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也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
師:那么,圓明園所擁有的濃縮成一個詞是什么?
生:我想是結晶。(生也有說是智慧、創造的等等)
生:是文化。ㄔ诨ハ嘧h論中,學生脫口而出。)
師:對,是“文化”,而且是價值不可估量祖國文化。ɑ乜邸安豢晒懒俊保┱埨碇睔鈮训馗嬖V自己以及天下所有的
人——“圓明園的價值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學生朗讀時語氣各有不同)
。ǘ 體會圓明園的“不可估量的損失”。
師:然而(引讀課文)1860年,10月6日——
生: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
師:結果——
生:“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出示課文第一段,學生朗讀,并再次注意體會“不可估量”一詞。)
師:英法聯軍是怎么做的?瀏覽第5段,用書上的詞語概括概括。
生:英法聯軍是“統統掠走”,“任意毀壞”,“放火焚燒”。
師:“統統”掠走,是怎么“掠”?
生:要能拿的,就全部拿走,一個也不留。
生:就是能搶就搶,拿不動的就用車運。總之片甲不留!
師:有沒有查到資料的,舉個例子說說?(學生沒有說的)那好,我這里有一段真實的資料,請讀一讀——
生:參與劫掠的英法軍官、牧、記者回憶——軍官和士兵,英國人和法國人,為了奪取財寶,從四面八方沖進圓明園。有的搬走景泰蘭瓷瓶,有的搶走繡花長袍,有的挑選高級皮大衣,有的去拿鑲嵌珠玉的掛鐘。有的背負大口袋,裝滿了各色各樣的珍寶有的在寬大的口袋里裝進金條和金葉;有半身纏著織錦綢緞;有的帽子里放滿了紅藍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掛著翡翠項圈……
師:把感情帶到課文中再朗讀這句話。
生:“他們把凡是能拿走的統統掠走……”學生個個表情嚴肅)
師: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毀壞?熏是怎么“毀”?
生:不走就砸,摔。拿不走也不中國留著,都給弄壞。
生:我知道他們用槍搗毀大鏡子,把上好的花瓶瓷器等隨便往地下一扔……(教師再次出示資料,學生——)
生:侵略者除了大肆搶劫外,被他們糟蹋了的東西更是不計其數。房子里的綢緞、衣服扔了一地,人走進屋里,可超過膝蓋。工兵們帶著大斧,把家具統統砸碎,取下上邊的寶石。一些人打碎大鏡子,另一些人向大燭臺開槍射擊,以此取樂。大部分法國士兵手掄木棍,將不帶走的東西全部搗碎。當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園林,已被毀壞得滿目瘡痍。
師:有感受嗎?(學生紛紛點頭)好,再帶著感受朗讀這句話。
生:“……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提示學生朗讀“破壞”“毀掉”時,要表現出一種無奈、氣憤、痛心的語氣。)
生:這還沒完,敵人為了銷毀罪證,放火把圓明園燒了,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圓明園只剩一片灰燼!
師:一天多少小時?(學生答24小時) 師:三天三夜多少小時?(學生答72小時)
。阂恍r多少分鐘?(學生答60分鐘)
師:三天三夜多少分鐘?(學生答:4320分鐘,有的學生動筆計算。)
師:4320分鐘是多少半分鐘?(學生回答640個半分鐘)那么會燒掉些什么?
師:燒掉一幅歷史名畫只用幾秒鐘,燒掉一個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幾分鐘。(放無聲錄像,是大火焚燒圓明園的鏡頭)“火燒”半分鐘,想象會燒掉什么?(全體靜默,出示畫面:烈火熊熊,濃煙滾滾的半分鐘。)
師:這半分鐘,感覺長嗎?(學生答感覺長)
生:會掉許多精美的建筑物和畫家、書法家的作品。
生:會燒掉許多華麗的絲綢和衣服。
生:會燒掉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奇珍異寶。
師:把這8640個半分鐘加起來,想象一下。而且是在一萬多個會堂這么大的地方同時燃燒8640個半分鐘啊。
生:圓明園本來是在北京西北郊,可大火籠罩了整個北京!所以,可以想象出圓明園這不可估量的文化價值是怎樣化為灰燼的。
師:那就把感受帶到課文中再讀!
生:“1860年,10月6日……”(全體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五段)
師:至此,圓明園所擁有的一切,現在都“沒有了”--(把黑板上的連接詞前面加“沒”“了”。一邊添加一邊讓學生跟讀。比,圓明園中,“沒有了”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沒有了”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沒有了……也沒有了……,沒有了……還沒有了……)
師:下面出示書中的句子,請同學們用變化了的連接詞再說話。
生:圓明園中,沒有了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沒有了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
生:沒有了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沒有了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還沒有了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景物,如“蓬萊瑤臺”“武陵春色”。
生:園中不僅沒有了民族建筑,還沒有了西洋景觀。
生: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沒有了,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名人書畫、奇珍異寶也沒有了。
師:還可以換一種說法,比如,金壁輝煌的殿堂——
生:“沒有了”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也沒有了”!
生: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沒有了,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也沒有了,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臺”“武陵春色”都沒了。
師:很好,你把這句最后的“還”換成“都”更準確了。(練說其他句略)正是(放映李大釗的詩句)——
生:“圓明兩次昆明劫,鶴化千年未忍歸。一曲悲笳吹不盡,殘灰猶共晚煙飛!保ㄉ畛恋乩首x李大釗的詩句)
師:作為法國人的作家雨果,是怎么看待自己國家的行為呢?(默讀雨果的文章,找出文中的句子概括。)
生:“法蘭西帝國吞下了這次勝利的一半贓物,今天,居然還天真地以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圓明園富麗堂皇的破爛拿來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凈凈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
生:“這個奇跡已經消失了。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另一個強盜放火。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雨果”
師:帶著這樣的感受再回過頭來讀全篇課文!(采用教師引讀的形式,師生一起用上“沒有了……也沒有了……”等連接詞,對全篇課文進行創造性地朗讀。)
師: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一天——1860年10月6日。就是從這以后,圓明園化為一片灰燼,什么都沒有了。(教師慢慢擦黑板,只留課題,其余都擦去,稍留殘跡,全場沉默。)
師:現在圓明園什么都沒有了,那么,留給你的是什么?(指著課題問)
生:這樣宏偉的建筑毀于一旦,我只有難過呀!
生:留給我的是憤恨!
師:那就請你憤恨地表達吧。(用不同的語氣進行朗讀訓練)
生:我很無奈。
師:那就請你“無奈”地說一說。(同一個句子,讀出的是無奈的語氣。)
生:有淚水,有嘆息,有無奈,有痛苦……(學生分別說出自己心中的感受,并帶著屬于自己的感受朗讀這句話。)
師:最后,請全體同學把這句話告訴自己,告訴天下所有的人。▽W生讀略)
三、“走出圓明園”
生:(教師再次呈現詩歌并朗讀)“圓明園里,野的風,嗚咽地講述著——一個古老的故事;殘留的柱痛苦地書寫著——一個國家的恥辱!
師:這痛苦的恥辱一直刻在我們心里整整144年了,讓我們走出圓明園(出示文字課件)。我想,無論怎樣,我們走出歷史的陰影。
師:現在,讓我們假設一下歷史,回到144年前做一次小小的體。如果你是決定國家前途命運的一國之君——“帝”,如果你是輔佐皇帝參與國家管理的大臣,如果你是保衛國家領土的士兵,如果你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在北京的老百姓……
面對英法聯軍火燒明園的行徑,你會怎么做?請自己選擇一個角色靜靜想一想,一會兒請你實話實說。(學生講其中的一個角色的時候,老師緊緊圍繞這個角色進行討論,直到完了再講下一個角色。)
生:我是當時的皇帝,但我沒有兵權,我的兵權掌握在老佛爺慈禧的手中。我會號召所有的百姓團結起來,即使用長、弓箭,也能對付洋槍洋炮。只要團結,就有希望。
師:雖然你的皇權掌握在慈禧手中,但你善于發動群
眾--了不起的皇帝。
生:假如我是帝,我不會建造圓明園。我會把所有的錢用作軍費。當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時,我會派出軍隊與他們戰斗。如果打不贏,我會與他們談判。
生:如果我是朝中大臣,我會給皇帝建議,派人去留洋,學成歸來后制造自己的槍炮。
生:我是北京城的一位老百姓,我會動員號召其他百姓團結起來與敵人抵抗。
生:假如我是士兵,我會和他們血戰到底。即使我犧牲了,我的身體也要倒在圓明園里成為敵人的絆腳石!
師:給自己掌聲,為自己喝彩。(生鼓掌)但遺憾是,歷史不能假設。請讀下面的詞條——
生:圓明園是皇帝享用的。當圓明園被燒,咸豐皇帝無奈,只好帶著慈禧等倉皇逃跑了!∩悍贇A明園的前幾天,英法聯軍列隊入城,清軍士兵夾道跪。英法聯軍兩次洗劫圓明園。軍閥混戰時期,一軍閥又進行洗劫,圓明園最后只剩幾塊殘垣斷壁。據說,中國人龔橙——著名詩人龔自珍的兒子是火燒圓明園的幫兇,是他帶的路。
師:當我們的思維視角停留在一個方面的時候,我們的思考就會停止。剛才的體驗只是讓我們正視一下歷史。讀了上面的詞條,現在,再讀“圓明園”這三個字的時候,難道你心中僅僅是自豪和憤怒嗎?
生:說不出來的滋味。
生:我悲憤!隘憤的是我們自己的少數人怎么會這樣!我的心里好像被插了幾刀,很難過。
師:我看到同學們的表情很復雜,正如剛才同學說的,心中的滋味復雜了。學習一篇課文,最重要是要打開思路、學會思考。
現在就要離開圓明園。那么,請閉上眼睛,課前你眼前出現的是廢墟,是火焰,那么,現在,你的心中,圓明園僅是廢墟、是火焰嗎?圓明園在你心中是什么形象?
學生思考后回答)
生:圓明園是我們的恥辱。
生:我認為是中國人民的警示牌……
師:圓明園的大火早已熄滅,可是我們思考的腳步不能停止。有著5千年文明的中國為什么會被幾千個強盜殺到京城?圓明園燒掉的究竟是什么?毀滅的究竟是什么?永遠也毀滅不了的是什么?——也許今天的學習只是給同學們打開了一扇小小的門,希望大家從這扇門出發,懷著更多的思考走向未來的人生。這才是這兩節課的學習的真正的目的。
《圓明園的毀滅》第二課時 篇12
《圓明園的毀滅》是新課標人教版第九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我根據課文的特點,制定了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
2、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引導學生把閱讀、感悟、想象結合起來深入地理解課文。
因為當年的景觀早已不復存在,在做課前的準備工作時,我安排學生搜集有關圓明園的文字資料,學生通過收集的資料來介紹自己了解到的圓明園。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找出文章該段落的重點句,然后展開想象,了解文字介紹中的圓明園。當學生逐漸梳理出文章層次與想象空間后,再借助課件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加深文字印象。文章的內容相對單薄,缺少生動感性的描述,更缺乏對民族苦難的深層思考。為了達到本課的情感目標,突破重難點,于是,我適時地給學生補充材料,如通過數量眾多的圖片向學生展示了當年圓明園的輝煌之處: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教學中還注重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突出語文課“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熟讀成誦,在讀中感悟”的特點,使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讓學生充分感知課文語言,品味語言去感受昔日圓明園的精美,壯觀。使學生深切感受圓明園它作為萬園之園的獨特魅力,激起學生對昔日圓明園的無比熱愛,無限向往,從而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由衷地發出“圓明園真的太美了”這樣的感嘆。我認為本節課抓住了課文的重點句子展開教學,教學思路清晰;語言文字的訓練比較落實,如引導學生品讀句子,體會圓明園的美麗、宏偉,指導學生背誦課文也落到實處。但不足的地方也有不少,如:學生的情緒沒有很好地調動起來。由于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花了比較多的時間引導學生背誦和展示背誦,導致在教學第五自然段時間倉促,未能讓學生觀看《火燒圓明園》的視頻片段和讓學生抒發看到圓明園的殘垣斷壁時的感受,學生的情緒未能很好地調動起來,因此,學生對英法聯軍罪惡行為的痛恨之情和失去圓明園的惋惜之情在朗讀課文時表現不夠。
《圓明園的毀滅》第二課時 篇13
教學目標:
1、會本課14個生字,正確讀寫“不可估量、損失、皇家園林、組成、一般、象征、蘇州、詩情畫意、宏偉、唐代、凡是、統統、銷毀、侵略、奉命”等詞語。
2、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深刻含義,體會并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4、把閱讀、感悟、想象結合起來,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激發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讀文感悟、想象。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指導學生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圓明園昔日的輝煌。
2、體會作者安排材料的獨具匠心。
3、理解重點語句:“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及與中心思想的關系。
教學準備:
結合農村遠程教育資源和網絡資源自制的多媒體課件、經過剪輯的火燒圓明園園的視頻錄像。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生字詞,把課文讀通順。
2、整體感知全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了解圓明園的輝煌和毀滅。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圓明園的毀滅》,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末年,去看看。
多媒體課件出示:圓明園位于北京西北郊,曾經是一座皇家園林,被譽為“萬圓之圓”。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該園賜給四子胤禎(后來的雍正帝),并賜名圓明園。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經營,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無數能工巧匠,傾注了千百萬勞動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營造成一座規模宏偉、景色秀麗的離宮。
板書課題,看到題目,你想知道寫什么?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園明園是怎樣的一座園林?它是怎樣毀滅的?是誰?為什么要毀滅它?)
我們將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來一起尋求答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讀課文,讀準生字的讀音,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把課文讀通。
2、指名認讀生字詞。
多媒體課件展示每個生字的讀音、筆順、部首、組詞等內容。
3、指名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糾正學生的讀音。
4、同學們,大家根據剛才提出的問題,再文中找到相應的段落。想想文中主要寫了哪幾部分的內容。
5、學生討論后得出:第二至四自然段寫了圓明園的昔日的輝煌,第五自然段寫了圓明園的殘遭毀滅的經過。
-
三、學習課文,小組交流:
1、默讀課文,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并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不懂的地方也做上記號。
2、小組交流自己的學習感悟。
3、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理解“不可估量”。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了解了課文內容,學習了第一段。哪位同學來說一說課文分幾段寫的?第一段告訴我們什么?
為什么這么說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呢?學習了第二段我們就知道了。
二、學習第二段。
1.讓我們走進圓明園,感受一下這“萬園之園”昔日的輝煌。
、拧W習第二自然段,誰愿意把這一段讀一讀?
請其它同學們邊聽邊畫出圓明園的位置以及由哪幾部分組成?
。ㄕn件展示圖片:圓明園主要是由圓明園、萬春園、長春園組成,因此也叫圓明三園。圓明園的面積有5200畝,規模宏大。)
、、另外還有許多小園,這些小園是怎樣分布的呢?
。ㄕn件動畫演示:眾星拱月、理解“眾星拱月”是什么意思?體會圓明園布局的巧妙。)
2、學習第三自然段。
。ㄒ幠_@么宏大布局這么巧妙的圓明園里面有些什么景觀呢?)
①齊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并思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圓明園的宏偉建筑的?
、谥笇W生畫出具體的景點和建筑的名稱,結合修飾語,想象當時的景觀。有……也有……、有……也有……、……
、圻@些景觀可以分為幾類呢?(現實與幻想、民族與西洋,風格各異)
。ㄕn件展示20處圓明園景觀的名稱,大家一邊想象一邊讀。圓明園中知名的景觀共有145處,著名的有40處。)
④你能感受到圓明園中的景觀有什么特點嗎?(多)如果用“有……還有……”寫出來那要用多少個“有”字?如果要你去玩一玩,那要多少天?
、菽銈兿肴タ纯磫?
。ㄕn件視頻展示課文中介紹的圓明園景觀。)
⑥漫步在這樣的園內有怎樣的感受?(“漫步園內……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边@一句話中用“有如”、“仿佛”、“流連”這些詞語進一步點明了游覽圓明園的感受和作者由衷地贊嘆。)
⑦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會為自己的祖國擁有這樣一個宏偉的建筑而感到怎樣?(用贊嘆、自豪、驕傲的語氣自由讀、指名讀、集體讀)
⑧組織學生討論。在課文中找出一句對圓明園景觀贊嘆的句子。
這瑰寶、精華象征著什么?(它象征的是祖國燦爛的文化。)
⑨練習背誦這一自然段。
3、學習第四自然段
圓明園中除了宏偉的建筑還有什么呢?(理解過渡句、承上啟下的作用,總分總的寫法)
找一位同學朗讀,教師指導同學們思考:為什么說“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圓明園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吧献韵惹貢r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史名人書畫,”說明年代久遠,種類繁多,可稱作“奇珍異寶”。因此,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課件出示:青銅禮器、名人書畫、奇珍異寶。
如果按年代的順序將這些文物擺放在一起,那它們就是我國古代的一部文化史,它同樣象征著祖國燦爛的文化。
指導學生朗讀,練習背誦。
4、小結第二段
這一段從三個方面介紹了昔日圓明園的輝煌。(布局巧妙,建筑宏偉,收藏珍貴,它們都象征著祖國燦爛的文化。)
你認為這一段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的燦爛文化的熱愛。)
三、學習第三段。
然而這座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這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再也看不到了。
1.請同學們默讀這一段,在文中找出三個字來概括侵略者毀滅圓明園的強盜行徑。
。ā奥印、“毀”、“燒”這三個字概括了侵略者的強盜行徑。)
指導學生具體分析侵略者的暴行。
。ā胺彩悄苣米叩臇|西,統統掠走。”這句中的“凡是”和“統統”二詞說明侵略者什么都拿,毫不留情,一點兒也不留下。而且“拿不動的”也不放過,還用車拉,牲口搬運。
還有“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叭我狻币辉~突出表現了侵略者的殘暴行為,想怎樣破壞就怎樣破壞。
“為了銷毀罪證”,他們在園內放火燒了三天三夜,使得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化為一片灰燼。)
同學們,我們這樣一個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就這樣被這群強盜燒毀了。
2、播放有關錄像資料片。
我們的感受怎樣?(仇恨、憤怒。)請同學們帶著仇恨、憤怒的情感去讀吧!我們沒有了什么?(沒有了……也沒有了……)
請再讀第一段,進一步體會圓明園的毀滅在中外文化史上所造成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
3、組織同學討論:侵略者為什么能如此為非作歹?
通過討論,使學生了解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落后就要挨打。
作為新世紀的小學生,我們該怎么辦?(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四、總結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課文記敘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圓明園慘遭侵略者毀滅的經過,揭露了侵略者毀滅圓明園,瘋狂掠奪的罪行,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
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敘述的呢?請同學完整地朗讀一遍課文,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作者圍繞中心著重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圓明園昔日的輝煌;二是侵略者肆意毀壞圓明園的罪行。這兩方面的內容緊密聯系,都能激起人們熱愛祖國和仇恨侵略者的思想感情。)
五、作業
關于要不要重修圓明園有幾種不同的意見,你的意見呢?和同學們討論討論,說說你的理由和主張。
《圓明園的毀滅》第二課時 篇14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圓明園毀滅》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7組第21課,是一篇精讀課文,它講述的是圓明園當年輝煌的景觀和它毀滅的經過,字里行間都飽含著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本課正是語文教學中進行中國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憑借;在本組以“勿忘國恥”為專題的學習中起到引領作用。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所面對的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他們在此之前的學習讓他們已經具備了理解文章和體會榮辱的能力,通過這一篇文章的學習可以使他們能夠更好的體會圓明園的宏偉,同時也能樹立興我中華的意識,但是由于年代比較久遠,我們的生活環境與之前大不相同,所以需要借助多媒體教學的形式來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的體會當時我們所受的屈辱,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學內容與特點,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是學會本課14個生字,正確讀寫“玲瓏剔透、蓬萊瑤臺、建筑宏偉、瑰寶、灰燼”等詞語。過程與方法目標是通過反復閱讀能夠背誦3、4自然段,體會圓明園的宏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能夠熱愛祖國,有興我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本課及學生的一些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能夠體會圓明園建筑的宏偉和昔日輝煌之景。教學難點是能夠通過學習本篇文章有熱愛祖國的意識,同時樹立責任感和使命感。
五、說教法和學法
那么依據“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理念,同時,為了達到既定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從閱讀中提出問題和見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己見解,利用多媒體讓他們更好的體會當時的情境,置了以下的教學方法:朗讀法、探究討論法、情境設置法!澳敲匆罁虒W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理念,同時,為了達到既定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從閱讀中提出問題和見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己見解。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課文,質疑問難,在師生合作中讀懂課文,體會圓明園毀滅價值的不可估量。在教學中,我主要通過結合時代背景、抓重點詞語、讀寫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并適當輔以多媒體教具,幫助學生從視覺上感知課文內容!
六、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將教學過程設置為六個環節,分別是導入、整體感知、深入體會、談感受、遷移拓展、作業小結,下面對我的六個環節進行簡單的概述。
第一環節:談話導入。我將引出一個話題“同學們有沒有去北京旅游過呢”這樣的問題導入今天的新課,這樣的導入一方面可以了解大家是否有去過圓明園,見過如今圓明園的景象,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大家參與其中激發起大家學習的興趣,從而板書今天的課題:圓明園的毀滅。
第二環節:通讀課文,整體感知。在這個環節我分成兩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解決生字詞的環節,我會讓大家在讀后先借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鍛煉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同時為之后課文的梳理掃清文字障礙。然后讓學生結合全文,說一說文章中都講了有關圓明園的哪些?這個問題之所以在這里提出就是因為它是一個統領全文框架的問題,因為文章比較短,內容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所以通過兩三個同學的回答就可以知道答案,我也會同時進行板書的書寫:組成、建筑、收藏、侵略。
第三環節:再次朗讀,深入體會。葉圣陶說: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自主讀書,不待老師講。鑒于此,本環節中我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勵學生主動解決問題。
首先,我會先讓同學們讀第一自然段,說一說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用原文中的話回答) ,因為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同學們基本都可以找出來“不可估量的損失”,之所以在這里會問這個問題,是為后文更好的理解作者所抒發的感情奠定基礎。
其次,我會接著上面一個問題繼續問:“作者在文章的開頭,就連用兩個“不可估量的損失”來突出圓明園的價值。對此,你有什么想問的嗎?”這個問題算是一個比較開放性的問題,這么問可以引起學生的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接下來,我會組織一個小組討論,讓大家閱讀2-4自然段,說一說最吸引大家的是哪里,待會一起討論?這個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他們獨立回答的意識,在這里我會著重引導學生來體會以下重點詞句的含義:1.“眾星拱月” 2.體會“有…也有…有…也有”,3.“不僅有…還有…”的句子 4。體會“…不但…還…”,“上自…下至…”。這一部分的學習也是這一節課學習的重點,通過對重點句子的理解可以讓大家更好的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再次,我會按照課文課文的順序,來進行提問:“這么宏偉,有這么多瑰寶的大園子,他究竟遭受了什么啊?”在大家的回答之后我會引導學生來體會“凡是、統統、任意”等詞。來升華作者對于毀滅圓明園的遺憾和憤慨之情。
最后,我會問同學們“化為灰燼”在這里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而感情?來用一個問題總結這篇文章主要抒發的.情感。
第四環節:觀看影片、談感受。我會組織一個影片觀看的活動,讓大家能夠借助多媒體走向150年前的歷史,結合當時的環境深刻體會當時侵略者的殘暴和祖國的軟弱。
第五環節:遷移拓展。文章的3-4自然段文筆優美,辭藻華麗,所以和大家一起來試著背誦。
第五環節:作業小結。根據新課標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我會布置一個開放性的作業:查閱有關圓明園的歷史文獻,下一節課和大家一起分享。這個作業可以激發血學生對歷史的了解,促進學科的綜合發展。
七、說板書設計
最后,說一說我的板書設計。好的板書猶如提純的金,琢成的玉,能夠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
我的板書以文章寫作的線索和作者所表達大感情來設計,提綱挈領、一目了然。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圓明園的毀滅》第二課時 篇15
一、說教材
課文主要講述了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對侵略者罪惡行徑的無比仇恨。文章主要寫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寫圓明園是怎么樣一座園林。是舉世聞名、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和藝術館。二是寫了強盜們肆意踐踏毀壞圓明園的罪惡行徑。作者運用一美一凄的寫作特點,使人們愛恨交織,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從而激發學生不忘國恥,有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說課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將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維度、語文學習知識和能力維度、語文學習方法和過程維度來安排課程。
教學目標的制定則是按照以上三個維度來制定的。
1、由通讀課文到讀懂課文,指導學生讀書的方法(畫出重點字詞)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奠定情感基調,以情促讀,從中體悟情感
3、自學生字詞,借助工具書理解重點詞語,學會排比的重要性和作用。
4、把閱讀、情感和想象結合起來,了解圓明園的輝煌和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和使命感。
5、背誦課文3-4段
其中3、4點為本次教學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三、說教學方法
教是為學服務的,一節課選擇了恰到好處的教學方法,就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根據課文我準備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
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情感環境中受感染體悟情感,可優化課程教學。在授課中借用圓明園毀滅前后的比較視頻,激發學生對侵略者的憎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2、以讀代講、集體討論的方法
讀是閱讀中最主要的,教學生讀通、讀懂,自己從中獲得知識比老師灌輸效果要好的多。集體討論有助于學生合作意識的增加,同時互相交流能使學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識。
3、講授法
我將指領學生對疑難問題進行討論,如仍不能化解,那么我將進行點撥,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徹底、更快、更清晰的了解知識、獲得知識。
四、說教學過程
學習不僅是為了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的方法。教正是為了以后不需要教。因此為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根據教材運用讀、思、劃、議、提的方法教學。
(一)復習導入課文
1、指領學生寫“圓明園”
圓,圓滿無缺的圓;明,光明普照的明;園,皇家園林的園。讓學生連續讀,在此時寫板書“圓明園!
2、寫板書“的毀滅”
提問學生在寫“圓明園”和寫“的毀滅”的時候表情有巨大的變化原因是不是因為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一和第五段,作者運用了一美一凄的方法,讓我們看到了圓明園毀滅之前和之后的巨變。同學們是不是想詳細的了解圓明園是怎么樣的一個園林?是如何輝煌的呢?從而引出今日的新課。
理由:把本文情感蘊含在板書之內,確立學生提筆練字的好習慣,也從而引出本節新課。
。ǘ⿲W生通讀課文
讓學生帶著問題,在利用各種方式讀的過程中得出經驗和悟出道理。
布置的要求如下:
1、讓學生把自身認為重點的字詞句畫出來《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 相關內容:《回顧·拓展二》教學設計1《孔明智退司馬懿》教學設計及教學點評《楊氏之子》教學案例評析《與象共舞》教學設計《竊讀記》教學雜談《景陽岡》練習設計《開國大典》教學設計請換一種評價──《橋》教學案例查看更多>>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2、對重點字詞句進行反復揣度,從中無處情感。
理由:使學生養成做記號的良好習慣,有助于學生抓到重點,通過各種感覺器官的運用一起調動學生學習的愿望。
。ㄈ┚v課文2、3、4自然段
第二段:
指名讀,讀后讓同學們圍繞“眾星拱月”這個詞開動思維,在了解詞義的基礎上、形象的比喻出圓明園的布局是什么樣的。
圓明園的布局就像晚上的夜空,月亮周圍分散著眾多的小星星,也就是說圓明園以圓明園、萬春園、長春園三個為中心,四周圍繞著各種小園。
第三段:
學生讀,齊讀。提問學生此段共有幾句話,再分別找人來讀。
問此段都寫了什么?同學們將按課文內容回答。繼續提問此段一共有幾個“有”字?如果這8個“有”所包含的東西全部存在,那么你應該如何讀?讓學生通過理解自己讀。讀后引導學生說出應當讀出自豪和驕傲的口氣,然后教師范讀。
之后學習此段運用排比和關聯詞的重要性和作用,教會學生學會品味語言。
在此期間完成板書:有...還有(7有)
第四段:
教師略講,學生自學
讓學生讀后,回答此段主要講的是圓明園之中都有什么?
在學生回答都是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奇珍異寶的同時寫板書:上自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名人書畫、奇珍異寶。
提問:那么古人的智慧有多少呢?讓學生了解,我國自古就是世界文化強國,文化舉世聞名。園內奇珍異寶無數。
五、歷史再現、激蕩情感
通過上面幾段對圓明園未毀滅前的具體學習,筆鋒一轉來觀看視頻。
1、播放圓明園毀滅后在原址上逐漸還原的動畫視頻
2、提問學生這把火燒掉的是什么?
指導學生開動思維從最表層的文物、園林上升到燒掉的是中華人民智慧的結晶和國人的尊嚴
讓學生產生激憤的心情。
3、在奠定情感基調的同時讓同學齊讀課文第一段,了解圓明園的重大損失,使其刻骨銘心。
六、激發愛國情感,產生振興祖國愿望并布置作業
提問學生圓明園真正被毀的原因是什么?
為何英法聯軍從大洋彼岸千里迢迢跑來中國搶奪踐踏?
為何中國當時不反抗呢?我們的軍隊哪里去了?
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對侵略者踐踏圓明園的憎恨,激發對振興祖國的決心。
在這樣的情況下即刻布置作業。趁熱打鐵,留下作文,讓同學們有話可說。
作業題目是以“我想對說”為題寫一篇作文。
寫作的對象可是侵略者、中國、同學、自己等。
只要書法出自己內心真摯的情感即可。
文章當中要求運用到本節課所學的排比句式和關聯詞。
七、板書設計
圓明園的毀滅
二.“眾星拱月”(布局)
三、有···還有···(7有)(排比句)
四、上自···下至···(名人書畫、奇珍異寶)
《圓明園的毀滅》第二課時 篇16
讓學生深而真地感
———竇桂梅《圓明園的毀滅》課案精彩片段賞析
蔡海鵬
。ā督處熤选 走進課堂欄目)
【課案片段一】
師:這美麗迷人的景色只是圓明園的冰山一角!法國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圓明園是怎樣的呢?拿出雨果寫的文章,有選擇地讀一讀。
生:“請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銅,用瓷器建造一個夢,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給它上上下下綴滿寶石,披上綢緞,這兒蓋神殿,那兒建后宮,造城樓,里面放上神像,放上異獸,飾以琉璃,飾以琺瑯,飾以黃金,施以脂粉!偬砩弦蛔▓@、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加上成群的天鵝、朱鷺和孔雀……總而言之,請假設人類幻想的某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廟、是宮殿,那就是這座名園!
生:“過去的藝術家、詩人、哲學家都知道圓明園,伏爾泰就談起過圓明園。人們常說:希臘有巴特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巴黎有圣母院,而東方有圓明園。要是說,大家沒有看見過它,但大家也夢見過它。這是某種令人驚駭的杰作,在不可名狀的晨曦中依稀可見,宛如在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瞥見的亞洲文明的剪影。”
師:好,我們再一齊讀讀雨果的話———
生:“有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筑,某種恍若月宮的建筑,這就是圓明園。”
師:書中概括地說———
生:“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
師:現在,回過頭來再讀課文,讓我們一起和你陶醉在這恍若月宮的圓明園中。(個人讀,美讀課文2-4段。)
【賞析】
竇桂梅老師的“三個超越”之一是對教材(文本)的超越,后來,她所倡導的“主題教學”又主張圍繞一個主題提供給學生多個文本,讓學生在與多個文本的碰撞中深化自身的感受。上面這個片段就很好地體現了她的這個主張!秷A明園的毀滅》一文對圓明園的景色和文物描寫得比較簡單,學生從中還不能充分感受到圓明園的美麗迷人,為了開拓學生的視野,竇老師將一篇拓展性的文本《雨果致巴特萊德的信》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通過拓展性閱讀,學生對圓明園的感受逐漸由“平面”趨于“立體”,由“單薄”趨于“豐滿”,學生在進行語言量的積累的同時,語言的領悟力也在不斷提高。拓展性閱讀之后,竇老師讓學生回過頭來再讀課文,這個時候,學生對課文內容一定有了更深更廣的感受,也就自然能夠讀出真切的感情。在體會圓明園的“不可估量的損失”的過程中,竇老師再次補充了一些片段性文本,具體再現了侵略者大肆搶劫、任意毀壞,最后焚燒圓明園的罪惡行徑。這些補充的文本與課文內容相互照應、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多個文本整合成一個三維立體的“集成塊”,最終達到了“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良好效果。
【課案片段二】
師:一天多少小時?(學生回答24小時)
師:三天三夜多少小時?(學生回答72小時)
師:一小時多少分鐘?(學生回答60分鐘)
師:三天三夜多少分鐘?(學生回答4320分鐘)
師:4320分鐘是多少個半分鐘?(學生回答8640個半分鐘)那么會燒掉些什么?
師:燒掉一幅歷史名畫只用幾秒鐘,燒掉一個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幾分鐘。(放無聲錄像,是大火焚燒圓明園的鏡頭)“火燒”半分鐘,想象會燒掉什么?(全體靜默,出示畫面:烈火熊熊,濃煙滾滾的半分鐘)
師:這半分鐘,感覺長嗎?(學生答感覺長)
生:會燒掉許多精美的建筑物和畫家、書法家的作品。
生:會燒掉許多華麗的絲綢和衣服。
生:會燒掉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奇珍異寶。
師:把這8640個半分鐘加起來,想象一下,而且是在一萬多個會堂這么大的地方同時燃燒8640個半分鐘啊。
……
【賞析】
課堂教學的環境與氛圍能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激發學生的情感,強化學生的感受,推進教學的進程,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上面這個片段雖然是一個很小的環節,但我覺得卻是整堂課的亮點之一。細細分析一下,不難發現,在這個環節中,竇老師其實主要想問學生一個問題:三天三夜大火會燒掉些什么?為了使這個問題真正能鼓起學生想象的翅膀,竇老師采取了情境式的提問方法(我們可以將這種問題情境稱為“階梯式”問題情境)。首先,運用一些小問題作為鋪墊,旨在讓學生充分感受“三天三夜”時間之長。然后,竇老師啟發學生,燒掉一幅世界名畫只需幾秒鐘,燒掉一個建筑只需幾分鐘,為學生的想象提供必要的經驗支撐。接著,播放烈火熊熊的無聲畫面,創設情境,讓學生想象:烈火熊熊的半分鐘會燒掉什么?可以說,這全場靜默的半分鐘是情感流淌與撞擊的半分鐘,是想象的翅膀舒展與翱翔的半分鐘,是內心憤怒與惋惜的半分鐘……雖然全場靜默卻“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半分鐘是課堂中的一個“空白”與“間歇”,這種“空白”與“間歇”為學生想象與感受留下了空間;這樣的“空白”與“間歇”如同國畫中的“飛白”一樣,是一種“美”。最后,竇老師再次讓學生想象:在一萬多個會堂這么大的地方同時燃燒8640個半分鐘會燒掉些什么?這個教學環節,教者所設計的問題環環相扣,層層推進,學生的情感也在逐漸地被喚醒與激發,這個細節充分反映出教者高超的教學技藝。
【課案片段三】
師:至此,圓明園所擁有的一切,現在都“沒有了”———(在黑板上的連接詞前面加“沒”、“了”。一邊添加一邊讓學生跟讀。比如,圓明園中,“沒有了”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沒有了”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沒有了……,沒有了……還沒有了……)
師:下面出示書中的句子,請同學們用變化了的連接詞再說話。
生:圓明園中,沒有了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沒有了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
生:沒有了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沒有了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還沒有了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景物,如“蓬萊瑤臺”、“武陵春色”。
生:園中不僅沒有了民族建筑,還沒有了西洋景觀。
生: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沒有了,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名人書畫、奇珍異寶也沒有了。
師:還可以換一種說法,比如,金碧輝煌的殿堂———
生:“沒有了”,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也沒有了”!
生: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沒有了,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也沒有了,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臺”、“武陵春色”都沒有了。
……
【賞析】
葉圣陶先生講“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如何利用好教材這個“例子”,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認真思考的問題。竇桂梅老師也曾說,教師要有意識地就教材的一些內容進行延伸、修改、重組、再創造,讓教材成為學生積極發展的廣闊策源地。在上面這個片段中,竇老師巧妙地對教材進行了“二度開發”,通過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轉換,在原有文本的基礎上創生出新的文本,讓學生通過對新文本的閱讀加深對原有文本的理解與感受。“有……也有……”、“有……也有……還有……”、“不僅有……還有……”與“沒有……”、“也沒有了……”、“沒有了……還沒有了……”這幾組詞語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反差,而這種強烈的反差必定形成一種“張力”,在學生的內心深處留下難以磨滅的印痕。教者雖然在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但實質上卻在積淀學生的情感,學生的情感在朗讀比較中得到了升華。
“文本轉換”是竇老師常用的一種方法,記得竇老師教學《落葉》一課時,在讓學生朗讀“樹葉落在地上,小蟲爬過來,躲在里面,把它當作屋子。樹葉落在溝里,螞蟻爬上來,坐在當中,把它當作船。樹葉落在河里,小魚游過來,藏在底下,把它當作傘!边@三句話時,也沒有滿足于學生將這三句話讀好,而是向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將課文中的“小蟲”、“螞蟻”、“小魚”換成“我”,而且要發揮想象,說的句子要與課文中的不一樣。在竇老師的啟發下,學生迸發出無數創新的火花。有的學生說:“樹葉落在地上,我爬過來,躲在里面,把它當作溫暖的被子”;有的學生說:“樹葉落在溝里,我爬上來,坐在當中,把它當作小竹筏”;有的學生說:“樹葉落中河里,我游過來,藏在底下,把它當作一頂帳篷”。文本的轉換為學生的思維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使學生在想象說話中獲得了新的體驗。
【課案片段四】
師:現在,讓我們假設一下歷史,回到144年前做一次小小的體驗。如果你是決定國家前途命運的一國之君———“皇帝”,如果你是輔佐皇帝參與國家管理的大臣,如果你是保衛國家領土的士兵,如果你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在北京的老百姓……
面對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行徑,你會怎么做?請自己選擇一個角色靜靜想一想,一會兒請你實話實說。(學生講其中的一個角色的時候,老師緊緊圍繞這個角色進行討論,直到完了再講下一個角色。)
生:我若是當時的皇帝,我會號召所有的百姓團結起來,即使用長矛、弓箭,也能對付洋槍洋炮。只要團結,就有希望。
師:雖然你的皇權掌握在慈禧手中,但你善于發動群眾———了不起的皇帝。
生:假如我是皇帝,我不會建造圓明園。我會把所有的錢用作軍費。當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時,我會派出軍隊與他們戰斗。如果打不贏,我會與他們談判。
生:如果我是朝中大臣,我會給皇帝建議,派人去留洋,學成歸來后制造自己的槍炮。
生:我是北京城的一位老百姓,我會動員號召其他百姓團結起來與敵人抵抗。
生:假如我是士兵,我會和他們血戰到底。即使我犧牲了,我的身體也要倒在圓明園里成為敵人的絆腳石!
……
【賞析】
角色體驗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扮演角色,一種是進入角色。進入角色是一種境界。學生進入了角色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學生成了角色,也就拓寬了思維的空間,增強了思維的序列性,學習效果自然明顯提高。更重要的是,學生進入了角色,他就會用角色去感受作品、感受生活、感受歷史、感受人生,這樣,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也就落到了實處。在上面的片段中,竇老師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皇帝、大臣、士兵以及老百姓,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場上想象一下,面對侵略者的暴行,自己會怎么說,怎么做。在教者的啟發下,學生走進角色,成了角色,他們思緒萬千,在強烈愛國情感的推動下,他們暢所欲言,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深切感受,在此過程中經歷了一次精神的“洗禮”。
竇桂梅老師曾說過:“對于語文教學而言,深而真的‘感’永遠比細而碎的‘懂’更重要!惫P者認為,她的這一堂課不但充分詮釋了這個觀點,而且讓學生在多元的感受中獲得了一次難以忘卻的生命體驗。
(蔡海鵬:江蘇省如東縣拼茶小學,226406)
《圓明園的毀滅》第二課時 篇1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理解“不可估量、玲瓏剔透、青銅禮器、眾星拱月”等詞語。
2、了解圓明園的輝煌和它的毀滅過程,記住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圓明園昔日的輝煌,了解它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教學準備:
1、利用計算機教室,網上查詢相關資料。
2、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一、揭題導入。
看來同學們對圓明園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的確,圓明園曾以宏大的地域規模、杰出的造園藝術,精美的建筑和豐富的文化收藏聞名于世。其盛名傳至歐洲,被譽為“萬園之園”、“世界園林的典范”。
那么輝煌的圓明園還存在嗎?(不存在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圓明園的毀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要求:讀通課文,邊讀邊想,哪些自然段寫了圓明園的毀滅呢?
2、檢查反饋。
三、梳理文章內容,理清脈絡。
那前面的4個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呢?
教師小結:文章分三部分,先寫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和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再介紹曾經的輝煌,最后寫圓明園被毀滅的經過。
四、研讀輝煌部分。(2-4段)
初讀第一段:“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
你能體會出什么。(出示句子)(板書:不可估量)
那你讀著讀著,會有什么疑問呢?(為什么說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
學生帶著問題去自學2—4段,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可以在旁邊寫點感受、批注。
。ò鍟赫滟F的歷史文物 宏偉的建筑)
匯報并討論
A、研讀第3段“宏偉的建筑”。
1、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lóng)剔(tī)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出示課件)
。1)請你讀讀這句話,你能讀出什么?你有什么發現?板書:(有……也有……)
看看“有”和“也有”后面部分的描寫?截然不同的建筑。
(2)、指導朗讀。
那你是否能通過朗讀來表現出來呢?
誰能來評價一下?(指名讀——范讀——齊讀——男女讀)
2、園中有許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如,海寧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還有很多景物是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臺,武陵春色。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筑,還有西洋景觀。
(1)這一段除了這些風格完全不同的建筑,還有哪些景觀呢?(出示句子,指名讀)
那你能用上“有……也有……”說說文中的這些景觀呢?生答。
。2)同學們說的這些景觀有什么特點呢,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出示圖片比較)
看完之后,你知道有哪些特點?有什么感受呢?(出示:句子)美在哪呢?能否用詞語來形容。
“圓明園里有 的 ,也有 的 !
(3)那你在課外了解過圓明園里還有哪些建筑和景觀呢?向小伙伴說說。
圓明園里有 ,也有 ……
3、這么多風格完全不同的建筑,美不勝收的景觀,讓我們一起來感受,美美地讀讀第3自然段。(師生合作讀)
B、研讀第2段“眾星拱月般的布局”。
過渡:走進圓明園仙境般的園林,深深地感受到了圓明園不愧是“萬園之園”,不愧是“世界園林的典范”。那遠看圓明園是什么樣子的呢?
1、學生讀。
2、是的,這也是圓明園舉世聞名的一個特點就是眾星拱月的布局。(板書:眾星拱月的布局)
趕快讀一讀第2自然段,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眾星拱月”,你從“眾星拱月”這個詞感受到了什么?
。ǔ鍪菊n件)指名讀這句話。
C:研讀第4段“珍貴的歷史文物”。
剛才我們遠看了圓明園眾星拱月般的布局,近看圓明園宏偉的建筑,下面讓我們走進圓明園,看到的是什么呢?
讀讀第4自然段,想想你知道了什么呢? (生讀)
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
。1)文物很多:有哪些文物呢?理解“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
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名人字畫、哪些奇珍異寶呢?(課件出示文物)
(2)年代久遠。
。3)珍貴:年代越久遠,文物就越珍貴,文化積淀越深。那你知道它們的價值嗎?老師給大家帶來兩組數據。(課件)
所以說——“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博物館、藝術館!保ǔ鍪菊n件)
那博物館和藝術館對人類有什么作用呢?
五、升華第一段。(中國文化史、世界文化史)
六、總結。
圓明園的毀滅
眾星拱月的布局
不可估量 宏偉的建筑 有……也有……
珍貴的歷史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