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
[ 作者:畢加索的鄰居 轉貼自:網絡 點擊數:246 文章錄入:周仲元 ]
課 題: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初步了解非洲的原始藝術和我國少數民族的藝術。
2、能力目標:利用多種廢舊材料設計制作,培養學生想象力,創造力,提高他們的動腦,動手,動眼的綜合能力。
3、情感目標:從制作中體會變廢為寶的樂趣,體驗制作成功的喜悅之情,懂得藝術來源于生活,并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美。
教學重點: 的設計和制作。
教學難點 : 如何巧妙利用各種材料進行制作。
課 時: 1課時
年 級: 小學三年級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CAI課件,實物
學具準備: 有色紙袋,廢舊物品(毛線,紐扣,雞毛,布頭,金屬片……)
剪刀,膠水,雙面膠。
教學方案:
一、創設情境,聽音樂入室。
二、導入 :欣賞原始森林的音樂
師:老師今天帶來一段很優美的原始森林的音樂,請大家仔細的聽一聽,想象一下,你從音樂中聯想到了誰,他們在干什么?
師:原始人要穿什么服飾,頭上要戴著什么呢?
設計意圖:通過音樂,把學生帶入原始部落的情境中,激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的審美情趣得到培養,情感得到誘發。
四、講授新課
1、欣賞非洲:
師:你看過遠古人類的嗎?那么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你看了這些有什么樣的感覺?
你從哪里看出來嚇人,恐怖?
有誰知道原始人為什么要戴這么恐怖的嗎?
小結:原來,在古代的原始部落里,人們對一些疾病或自然現象不能做科學的解釋,他們以為是妖魔鬼怪在作惡,于是他們就戴上這些他們認為能給人們帶來神奇力量的,手舞足蹈,來驅妖降魔。還有些將士在打仗的時候,帶上兇猛的,使自己顯的更威武,起到威嚇敵人的作用。
設計意圖:用提問形式欣賞非洲和中國儺戲,使學生感受原始藝術的美,并為建立世界多元的文化態度奠定基礎。
師:我們再來欣賞一下來自貴州的儺戲,這幾個的特點是怎樣的?色彩是怎樣的?
古代的人們把當作除魔消災的工具,那么我們現在把用來干什么呢?
(裝飾,娛樂,演戲)
設計意圖:使學生從這些藝術品中激發創造力和想象力。
設計意圖:通過回憶身邊的,開拓學生思維,為學生進行藝術創作提供豐富的素材。
師:老師這里也帶來了幾個, 我們一邊觀察一邊討論幾個問題:
1、這些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2、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3、對稱的部分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
4、還可以做成什么形狀?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讓學生自主尋找的制作方法,發現并掌握新知識點和技能點。
6、學生制作,師巡回指導(背景音樂):我們可以一邊欣賞音樂和圖片,一邊制作。
7、自我評價:請幾個學生上臺介紹自己的,同時也讓其他同學評評他的。
設計意圖:給學生展示自我的空間,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個性。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