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與紅花油》及賞讀
面具與紅花油
陸勇強
老師在家的客廳里掛著一個人頭獅形面具,說是玉質(zhì)的。那種面具在古玩店里見過,要價很高,大約在五千元左右。
以為是哪位學(xué)生孝敬的,卻不是,老師說是他去埃及旅游時的一個意外收獲。
開羅城郊有一個黑人居多的村落,老師去采風,隨身帶一些常備藥品,紅花油、云南白藥之類。他和同伴拍了一些照片,驅(qū)車往回趕的時候,車子陷入流沙中無法動彈。
當?shù)厝撕軣崆,男男女女來了六七個人,又抬又推地把車子從沙泥中弄出來,還邀請他們進路邊的一間屋子里喝水。
他知道水在當?shù)睾芙鹳F,用水招待客人,說明自己已被他們當成貴客了。
為了表達謝意,他和同伴取了一些埃幣,作為推車和水的費用。那些黑人卻執(zhí)意不收。
臨行之際,老師覺得不好意思,想想錢既然不要,那就送些小物件,就把車里紅花油和云南白藥送給了他們。
沒料想其中一個老人看到紅花油和云南白藥后,喜出望外。他伸出大拇指,大概想說這東西妙極。
老人收了紅花油和云南白藥后,讓一個年輕人取了那個玉質(zhì)的面具來,一定要送給他。
回國后,他才知道他撿了個大便宜,兩瓶藥價值不過二十來元,卻換回了價值五千元的工藝品。
老師自己也去問過行家,那行家聽了這個天方夜譚的故事,睜大了眼睛說不相信。老師很長一段時間心里也是很過意不去,覺得自己騙了那個埃及老人。
直到聽了一位在中東工作的學(xué)生的解釋,他才釋然。學(xué)生說北非的一些部落居民十分崇拜中國的中藥,很可能那個老人也覺得一個玉質(zhì)面具就換回了中國神藥,自己撿了一個便宜。他說自己還曾用一瓶風油精換過一個阿富汗人的一張羊毛地毯。
之所以會這樣,無非是文化經(jīng)濟差異形成的物質(zhì)判斷錯位。這樣的錯位是美麗的,因為雙方皆在歡喜,反倒是我們這些閑人,站在一邊瞎操心了。
李勇軍摘自《法制日報》2004年05月07日第3版
【賞析】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 高低各不同。觀察的位置不同使然。之所以會形成錯位,也正因為所處的位置不同。
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人亦然。人與人是不同的。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經(jīng)歷,思維方式,對于同一事、同一物乃至同一問題,其認識也是會不同的。換一下位置,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別人。
顯然,在日常生活中,適當?shù)膿Q們思考會增加我們的生活的美麗。特別是在上輩與晚輩之間,比如說家長和孩子,老師和學(xué)生……
李勇軍 賞讀
通聯(lián):054100 河北沙河市二十冶醫(yī)院轉(zhuǎn)作文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