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的設計與制作教案
一、教學目標1通過對面具藝術的欣賞,了解不同地域、民族的情感表達方式和審美習慣。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表達方式和審美習慣,認識面具的演變、發展過程,了解面具與人類、與社會發展的關系,從文化、民族、宗教等多角度認識面具藝術,從而進一步了解面具的文化內涵。
2、通過對面具藝術的欣賞,分析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質特征,了解面具的設計特點和造型方法,了解面具在表現人物外形特征和性格特征上常用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3、初步學會面具的設計與制作。選用恰當的材料,運用剪、刻、粘貼、彩繪等技法,設計制作平面或立體的面具。在與同學合作完成作業時,鍛煉協作能力,培養互助精神。
4、通過自編自演面具表演活動,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使學生體驗面具帶給自己的樂趣,培養學生的豐富情感,感受面具獨特的藝術魅力。認識現代面具藝術對環境、對氣氛所起到的烘托作用。
5、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培養學生自我規劃、組織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二、教學重點
1、了解面具的由來和演變發展的過程,了解不同國家、地域、民族對面具的不同理解。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點及表現形式和方法。
3、了解現代面具的功能和作用。
教學難點:
設計出具有新意、藝術效果獨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圖表、面具光盤。
(2)面具相關文字資料及圖片資料。
(3)學生制作面具的海綿紙,膠水等。
(4)學生表演節目用的道具和音樂。
三、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1、第一課時 激發興趣與合作探究
2、第二課時學習與制作
3、第三課時展示、體驗、交流。
分組合作,討論節目,分配角色。搜集面具資料(圖片、實物、文字資料等)
與同學交流自己對面具文化的了解。欣賞中外面具作品。學習面具的設計制作方法。設計有創意的面具
以小組為單位表演節目,評價自己與他人的面具及節目的設計。
引導學生觀看錄像。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每位要演節目及角色,引導學生查找資料。
講解面具知識,面具的歷史、面具的制作方法。重點講面具對人物性格的刻畫。指導學生設計出有個性、有創意的面具。
正確引導學生評價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第一課時 激發興趣與合作探索
1、影片欣賞:播放童話劇《馬蘭花》錄像資料
2、教師總結:看了錄像中戴面具表演的節目。我們也要開一場聯歡會。要以小組的形式每個同學戴上面具,表演你喜歡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