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解方程方法的教學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掌握簡單方程就行了,所以教材中不再出現形如a-x=b或a÷x=b這兩種類型的方程。這是因為小學生還沒有學習正負數的四則運算,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a-x=b,方程變形的過程及其算理解釋比較麻煩;至于形如a÷x=b的方程,本質上是分式方程,依據等式的基本性質解需要先去分母,同樣不適合在小學階段學習。解a-x=b或a÷x=b這兩種類型的方程是中學數學的學習內容。如果有了負數的計算及分數的計算等相關的知識儲備,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此類型的方程將易如反掌。即使學生在解題時出現類似的方程,如8-x=5,我們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完全可以解,只要告訴學生在方程的兩邊同時加上“x”,使方程成為8=5+x,即5+x=8,學生就會解了。其實,我們也無需在這類方程上過多糾纏,它畢竟超出了我們現在的教學目標,這樣的問題隨著學生數學知識的豐富,以及對等式性質有深入了解后,會很輕松地解決。
由此看來,解方程的內容調整后,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方程的思路更為統一,與初中的聯系更為緊密,優越性也就更為明顯了。顯然,課標是我們每個教師教學的準繩,我們要深刻領悟課標的教學理念,深入鉆研教材,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現課標中所說的“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