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的花雨 純真的情意——《桂花雨》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結合語境理解詞語。
3、品讀文字,想象情景,感受作者童年“搖桂花”的快樂,體會作者純真的情意。
[教學重點]感受“搖花樂”,從中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對家鄉的懷念。
[教學難點]體會母親說的“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達的思鄉情懷。
[教學過程]
一、揭題激趣
1、板書:桂花
你想到了什么?(桂花的顏色、香味,或是有關桂花的詞語、詩句等)
2、板書:桂花雨
你又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問題嗎?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中國臺灣女作家琦君的美文《桂花雨》。琦君,浙江永嘉人,1949年離開家鄉赴中國臺灣,后來定居在美國。在她的這篇《桂花雨》里,琦君回憶了童年時代的生活——“‘搖花樂’和那陣陣的桂花雨。”
“桂花雨”,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感受,會讓我們想起什么呢?
[設計意圖:喚醒學生生活記憶中的“桂花”,帶著期待、問題,走進課文情境,閱讀、探究,對話“桂花雨”,感悟“桂花雨”。]
二、逐層品讀
(一)初識“香”
1、讀詞語,認識桂花。
(出示) 笨笨拙拙 茂密 細花 迷人
(結合圖片,教師引導學生感受以上詞語對桂花的樹、葉子、花朵及香氣的描述。)
2、讀第一自然段,聚焦桂花的“香氣”。
在這一段里,你還讀出了什么?
師:“我最喜歡桂花,因為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琦君的故鄉在浙江,在她家的大宅院中,前后兩大片曠場,沿著圍墻,種的全是金桂。小琦君是聞著桂花香氣長大的呀!琦君記憶中的桂花,就是一個字——香。
3、通讀全文,明晰“香氣”線索
在《桂花雨》中,桂花的“香氣”彌漫全文。找一找,哪幾處寫到“桂花香”,正確、流利地讀一讀。
教師小結:短短一篇《桂花雨》,桂花的“香氣”充盈字間:桂花開了,“香飄十里”,十幾家鄰居都“浸”在桂花香里;搖桂花時,桂花雨“好香”;桂花搖落后,曬干了,泡茶、做桂花鹵、做糕餅,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我”最喜歡桂花,喜歡桂花迷人的香氣。
[設計意圖:課文以桂花的“香”為線索,憶起了童年時代搖桂花的“樂”,表達了作者純真的“情”。“初識‘香’”的教學設計,旨在引導學生梳理課文脈絡,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初步感受全文那濃郁而迷人的香氣,桂花的“樂”及孕育的“情”就浸潤在這香氣中。由“初識‘香’”生發,到“品味‘樂’”再到“感悟‘情’”,逐層品讀,回環相扣,引導學生在文本中走幾個來回,一步步走進言語深處,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
(二)品味“樂”
師:桂花是“香”的,循著這份“香”,我們讀到了作者兒時“搖桂花”的事情。讓我們用心讀課文,再一次感受“桂花香”,品味桂花帶來的“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