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案、反思
3. 內外融合。新教材圍繞主題編排課文,內容集中,在教學中我們要適時融入更多的相關題材的篇章、詩文,增加閱讀的量,如果老師沒有時間去找文章,那么同步練習就是很好的幫手。里面編排的文章總是契合課文的寫作內容和角度,課堂上不妨接納進來。有時間可品一品,沒時間讀一讀也是好的。而且,我個人認為作業本、同步等練習冊備課前必須看一看,盡可能在教學設計中融入其中的重點、難點題目,有時練習冊里的題目甚至能啟發我的教學思路,閃現教學的亮點。
4. 觸摸生活。在教學設計中看不出這一點。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引領學生品位第二自然段作者描寫桂花樹樣子“笨笨”這一詞語時,先通過與“笨”的比較,結合朗讀體會到了貶義褒用這一獨具特色的寫作方法,然后結合詞語手冊中的一個練習題,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來填寫疊詞,進一步鞏固、加深對疊詞妙處的體會,感悟語言的魅力。但我最滿意的自己教學處理還不是這些。記得那天升旗儀式上,剛好有一名旗手在發言稿上講到一句“被媽媽臭罵”了一通,聽來甚是刺耳。于是我在品位好詞佳句這一環節的最后,引入這一事例,讓學生發現生活中對詞語感情色彩的把握,繼而指出“臭罵”一詞不得當,是對媽媽的一種侮辱,引到學生換上合適的詞語更換,最后我和學生討論得出“數落”意思最接近,感情色彩最貼切,讓學生對生活中的語文敏感,將語文的觸角延伸到生活中,觸摸我們的生活。課后,學生的習作中寫到類似情景時,都會用上“數落”一詞,看來這個詞語的教學非常成功。
當然,教學的中還是有不少困惑,比如如何上出略讀課文的特點,雖然這周去煉化聽了講座,但還是不能準確領會,有待進一步探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