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及教學設想
《松鼠》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全文共有四個自然段,按照松鼠的外形和生活習性兩方面介紹。第一自然段描述了松鼠的外形特點,二、三、四自然段從松鼠的活動、住和吃這三方面,介紹松鼠的生活習性。
文中第一自然段對松鼠的描寫雖然栩栩如生,但因學生從未見過松鼠,所以僅憑文字介紹依然無法使松鼠的形象在學生的頭腦中鮮活起來。教學中,我設想憑借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的優勢,逼真地展示松鼠的形象,為學生提供一個理想的思維環境,使學生建立清晰的認知表象。第二部分寫松鼠的生活習性,要體會作者是怎樣把松鼠活動、住和吃這些生活習性寫具體的,是教學的難點。針對學生的認知狀況,我設計了讓學生通過反復閱讀,領悟文章內容后,再根據自己的理解扮演松鼠,介紹松鼠的生活習性,加深認識。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具體的形象的動作,讓學生加深記憶。
二、教學目標
1、能讀會認生字11個,寫字10個。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了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的感情和保護動物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
了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
四、教學難點
學習按一定順序及抓住特點觀察的寫作方法。
五、課前準備
1、介紹松鼠的多媒體課件。
2、學生課前搜集有關松鼠的資料。
3、每個同學做一個松鼠頭飾。
六、教學過程(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猜謎語,引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客人,跟你們一起上課,你們猜,它是誰?(出示謎語:形狀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樹枝上,忙著摘果子。)這節課我們學習一篇介紹松鼠的文章。(板書課題)從松鼠的名字中同學們能發現它的一些特點嗎?
2、補充介紹:松鼠也叫“灰鼠”。一般長相都是身體細長,尾大多毛,眼大,性格活潑,喜歡上竄下跳,稍有風吹草動即竄入密林或草叢中。
3、除了這些,同學們還想知道什么?
[由于同學們沒見過松鼠,對松鼠的知識了解甚少,上課伊始為學生補充介紹一些有關松鼠的知識,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二)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松鼠的資料。
1、課前,老師請大家搜集了有關松鼠的資料,誰愿意把你搜集的資料介紹給大家,也可以告訴大家,你是用什么辦法搜集到的?
2、小組交流后,推選同學在班上說。
(三)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1、學生自由讀文,思考: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自己想辦法解決。)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可以坐著讀,可以站起來讀,可以找伙伴一起讀,也可以請老師和你一起讀。
[識字能力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基礎,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或適合的方法識字,尊重學生個性需要,能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逐步養成獨立識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