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第二課時)教案二
作者:新橋中心校 劉文華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33《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第二課時)教案二
新橋中心校 劉文華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理解、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感受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
1、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司馬遷發憤寫〈史記〉》。
2、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司馬遷用了整整XX年的時間,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在55歲那年完成了偉大的歷史巨著----《史記》。本課的作者對此有一個高度評價,讓我們來看看文末的一句話。
3、 多媒體出示:這部前無古人的著作,幾乎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寫成的。
4、 生齊讀。
5、 思考:這句話你怎么理解?
6、 現在,讓我們深入到課文中去,體會司馬遷在他生命的不同時候為寫《史記》做了什么?
二、自主學習
1、多媒體出示自學要求:自讀課文1-3自然段,邊讀邊想:司馬遷在他生命的不同時候為寫《史記》做了什么?畫出有關語句,并多讀幾遍。
2、學生按照自學要求自主學習。
三、交流感受
(一)交流司馬遷早年部分
1、 司馬遷早年做了什么?
2、 學生回答:讀書、四處游歷、廣交朋友。(教師板書)
3、 教師多媒體出示有關語句:受父親的影響 ,司馬遷努力讀書,大大充實了自己的歷史知識。他還四處游歷,廣交朋友,積累了大量的歷史資料。
生齊讀。
4、 讓學生自讀并體會:我們在讀的時候,除了把司馬遷早年的三件事讀好之外,還要注意讀好哪些詞語?
(教師講解司馬遷10歲時就能讀用籀文寫成的古書,這對當時的成年人來說都很困難,司馬遷卻能把古書讀懂、讀好,而且讀得很努力,從這里引導學生悟出司馬遷讀書刻苦。教師補充講解司馬遷20歲開始游歷,走邊了祖國的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還有大量一詞都說明司馬遷為了積累資料肯吃苦。這些詞語都要讀好。)
5、 指讀。齊讀。
6、 小結:司馬遷早期的經歷與《史記》有關系嗎?(司馬遷早期的經歷為《史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交流司馬遷父親死后部分
1、過渡: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是一位有著雄心壯志的朝廷史官,他一心想寫一部史書,然而還沒等他動筆寫就英年早逝了。他就把寫史書的愿望交給兒子司馬遷。
2、司馬遷在父親死后做了什么呢?
3、教師多媒體出示有關語句:司馬遷牢記父親的囑托,每天忙著研讀歷史文獻,整理父親留下來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國搜集來的資料。
學生回答:研讀歷史文獻,整理史料和資料。(板書:研讀 整理)
生齊讀。
4、 讓生自讀并體會在朗讀時要讀好哪些詞語?為什么要讀好它呢?(每天和忙著要讀好,它們說明司馬遷工作認真。父親留下來的和自己早年走邊全國搜集來的也要讀好,它們說明司馬遷的工作量大。)
5、 指讀。齊讀。
(三)交流司馬遷受酷刑后部分
1、過渡:司馬遷經過4年的精心準備,42歲時開始動筆寫《史記》了。他寫《史記》是不是一帆風順的呢?(生答:不是一帆風順的。)為什么呢?(司馬遷遭受了一場飛來橫禍。司馬遷因為替一位將軍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酷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