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第二課時)教案二
2、這位將軍是誰?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把李陵事件補充完整:司馬遷42歲時動筆寫《史記》,但寫到第六年,發(fā)生了李陵事件。這年5月,李陵以5000人馬與匈奴交戰(zhàn),殺敵1萬多人,最終因寡不敵眾投降了匈奴。消息傳來,漢武帝大為惱火,那些平日交口贊譽李陵的人見此情景也一反故態(tài),紛紛指責李陵不該投降。司馬遷在漢武帝向他詢問對李陵事件看法的時候,司馬遷陳述說:李陵對朋友講信用,關心士兵,孝敬老人。這次他孤軍奮戰(zhàn),投降匈奴,我們不應過分責備他。如果援軍早點趕到就不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了,李陵并非真的投降,他一定會找機會報答漢朝的。漢武帝勃然大怒,認為司馬遷有意替李陵辯護,把責任推到此次戰(zhàn)爭的主帥李廣利身上,李廣利就是援軍的首領,是漢武帝的一位寵妃的哥哥,漢武帝就把司馬遷關進了大牢。
3、司馬遷受了什么酷刑?
4、教師小結:我們知道古代有許多殘酷的刑罰,而宮刑是其中最慘無人道、最滅絕人性的一種。它帶給受刑者的,不僅僅是肉體上的巨大傷害,更使其心靈蒙受了永遠的恥辱,它使正常人身體殘缺,心理殘缺,使一個原本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再也不能泰然自若、昂首挺胸地活著。司馬遷受到這樣的酷刑之后,產生了哪些想法呢?
5、多媒體出示: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墻頭……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生齊讀。
6、引導理解重于泰山,哪些人的死重于泰山?(把鬼子帶進咱們的埋伏圈的王二小;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寧可自己被燒死也不暴露潛伏部隊的邱少云;把生的希望留給學生的英雄教師殷雪梅老師…….)
引導理解輕于鴻毛,哪些人的死輕于鴻毛?(犯罪分子被正法,如馬加爵。)
7、通過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體會到什么?(體會司馬遷的決心大。)
8、生練讀,讀出決心大的語氣。指讀。齊讀。
9、小結:在遭遇了飛來橫禍,身心都受到極大打擊的情況下,司馬遷為了完成《史記》,忍辱負重,堅持活下去。(板書:忍辱負重)讓學生聯(lián)系課文說說什么叫忍辱負重。
10、圖文結合,通過一行行工整和挑燈夜書整桌的竹簡引導學生體會司馬遷發(fā)憤著書的精神。
11、小結:在忍受身心巨大痛苦的同時,司馬遷忍辱負重,夜以繼日,發(fā)憤寫作。(板書:發(fā)憤寫作。)
四、總結延伸
1、多媒體出示:就這樣,司馬遷發(fā)憤寫作,用了整整XX年時間,終于完成了一部52萬字的輝煌巨著--《史記》。這部前無古人的著作,幾乎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寫成的。
2、引讀。
3、交流:司馬遷寫《史記》真的只用了XX年嗎?
4、學到這里,你覺得司馬遷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給你帶來了怎樣的啟示呢?
五、鞏固提高
1、 課文查找《史記》,學習其中的故事,進一步了解《史記》。
2、 記住老師的板書,回家后按照板書的內容把《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的故事講給你的家人聽一聽。
六、附板書:
早年: 讀書 游歷 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