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教學反思
1、能正確認讀并書寫四個生字和一個多音字,能結合文本語境理解“星羅棋布”、“絡繹不絕”、“大喜過望”等重要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父親教導“我”的話。
3、能聯系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領悟“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深刻含義,感悟作者的人生態度。同時初步懂得自己以后如何去面對困難挫折,樹立積極奮進的學習、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 聯系上下文,引導學生理解“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句話在文中和現實生活中的含義。
【教學難點】 鏈接生活中發生的“遇到困難,如何選擇其它方式克服困難”的事例,深刻理解題目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質疑激趣,導入新課
1、提出話題,思考通往之路:
同學們,老師想請大家來思考一個問題:從你家里出發來學校,你知道可以走那條路嗎?
看來,從家到學校的路不止──(一條)
板書:
路不止一條
越是中心的地方,通向它的路就越──(多)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
補充板書: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齊讀課題。
自以為比較自然又有新意的導入在課堂實踐中碰壁。學生看地圖的能力比較欠缺,而且學生過多的注意到了地圖中的地名,分散了注意力,對這一設計意圖沒有理解,以致于課堂導入比較拖沓。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哪幾件事?
交流。
(若學生概括有困難,則提示引導說說文章講了哪幾個具體事例,再連接上下文,疏通主要內容。) 實踐證明:在學生預習不是很充分的情況下,要求學生概括意思難度很大,并且容易讓學生產生畏懼心理,使學生在下幾個環節的學習中處于消極非興奮狀態。
三、自主研讀第一段,理解題目的表層意思
1、理解“路多”:
師:在風和日麗的一天,父親帶著我來到羅馬郊外的一個小鎮,爬上教堂高高的塔頂望著整個羅馬城。誰來讀讀描寫我看到的情景的句子?
(腳底下,星羅棋布的村莊環抱著羅馬,如蛛網般交*的街道,一條條通往城市廣場。)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看到的景象?
(學生有困難時,出示廣場圖,輔助學生說,伺機點撥理解“星羅棋布”、“環抱”。)
師:其實,用更簡潔的一句話說,就是──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讀出路多)
師;用古羅馬的一句諺語來說就是“條條大路通羅馬”。
指導朗讀:讀出通向廣場的路的“多”。
2、父親帶我爬上塔頂,僅僅是讓我看通往廣場的路嗎?
出示: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一樣,假如你發現走這條路不能到達目的地的話,就可以走另一條路試試!”
⑴ 說清意思:
師:父親的話包含了豐富的意思,你能做一做父親的代言人,把意思說得更清楚些嗎?
⑵ 指導不同語氣朗讀。
(和藹的;語重心長的;)
四、理性品讀二、三段,從事例中深入理解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