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審驢》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好,我是______,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包公審驢》(板書:包公審驢),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一、說教材
《包公審驢》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該單元以“智謀”為主題展開。《包公審驢》是這則故事是教讀課,主要寫了王五借以養家糊口的驢被人在市鎮上掉包,無奈將驢告到官府,包公利用驢能認路的特點,通過巧妙地“審”驢捉住了小偷,表現了包公斷案如神。這則故事無論包公還是王五甚至小偷都使用了計謀,這就要求我們引導學生正確使用計謀,把智謀用在正地方。這則故事趣味性強。“審驢”看似荒誕,實則包含了小人物的無奈和包大人為民做主,巧用計謀的大智慧。“層次清晰、描寫生動”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審、案、吭、衙、役”“轡頭,掙錢,耷拉,圈欄,一聲不吭,聞所未聞、驚慌失措”等,了解有關包公簡介,搜集包公審案的其它故事。
2.整體理解文意,概括文章內容,引導學生按照事情起因,經過,結果給故事列出小標題,即:“驢被偷換,狀告毛驢,細審毛驢,找到毛驢”『這都是整體感知要達到的』
3.品味重要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如:“這頭驢是王五唯一財產,因此王五像愛珍寶一樣愛護它,他不但把這頭驢喂得毛色發亮,還親手給驢做了一個漂亮轡頭,由于他的悉心照料,無論誰見到這頭驢,都要夸獎一番:‘這簡直是一頭四條腿的寶貝啊!’”“可是驢卻是一頭毛色難看的瘦驢了”通過這兩部分對比體會王五丟失驢子后驚慌失措、悲傷的心情。“包公了解了案情,皺著眉頭想了想,把驚堂木一拍,大聲喊道……”“現在把它放了,隨它愛上哪兒就上哪兒。”等句子又體現了包公的足智多謀。『這是研讀賞析要掌握的』
由于本課故事性強,層次清晰,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1、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內容;2、正確掌握本課生字詞;3、把故事按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發展過程歸納概括出小標題;4、排演課本劇,盡量還原故事本身,可按自己體會適當增減人物語言以更好表達人物心情。
因為我所帶的班,學生整體基礎不好,閱讀、品位等相對薄弱,故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1、概括本課內容,給故事列小標題;2、體會故事中各角色人物心情,整體品讀課文;3、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智謀,運用智謀。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于此,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通過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我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導入新課,我設計的導入方式是:讓學生“猜一猜:火盡爐冷平添心猿意馬(打一字)和我國宋代一著名清官,廬州(今合肥)人,執法嚴明,斷案如神,他是誰?”用這種導入方式,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