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審驢》說課稿
環節2,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首先,教師請學生借助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如:(衙役,轡頭,掙錢,耷拉,圈欄)。這為學生閱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來,教師請數位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教師請其他學生邊聽邊圈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理清文章脈絡,試寫標題。教師板書。(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環節3 研讀賞析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我讓學生找出王五驢子特點,和被換后瘦驢特點句子,朗讀討論:對比體現了王五的什么心情。再找出包公審案時,描寫包公迅速斷案,足智多謀的句子,加以品評分析正確使用計謀。在此環節針對我班學生閱讀基礎差我可適當提示加以引導。這些設計調動了學生積極主動思維、討論,加深了理解和體驗。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環節4拓展延伸
好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范圍,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在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匯報交流課下搜集的包公斷案的材料,進一步加深體會包公的智謀,隨后指導學生排演課本劇。
環節5課后作業:說一說你知道的關于智謀的小故事。好處:鞏固知識點。
發揮學生想象力,理論-實踐,學以致用,排演課本劇。體會文中各角色的心情。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本課我的板書設計為:
包公審驢
包公:遇事冷靜、足智多謀
換驢(小偷)——告驢(王五)——審驢(包公:餓驢三天,痛打四十大板,放驢,跟蹤驢)——找到驢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