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文老師《月光啟蒙》參賽設計
福建省福安市實驗小學 陳智文
陳智文,男,福建省福安市實驗小學教研室副主任。全國先進寫字教師,寧德市小學語文骨干教師、教壇新秀,福安市十大杰出青年,福安市文學協(xié)會理事,福建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曾獲福建省閱讀教學比賽一等獎及“創(chuàng)新杯”全國課堂教學藝術大賽十佳一等獎,應中央電教館之邀拍攝錄像課《三峽之秋》在全國發(fā)行。三十余篇教育教學論文發(fā)表于《小學語文教學》、《小學教學設計》等cn刊物。著有散文集《一個人的戰(zhàn)役》,教學輔導用書《語文其實很簡單》等。
蘇教版國標本五年級下冊第17課
月光啟蒙
第一課時
一、教材分析
《月光啟蒙》是當代作家孫友田的一篇寫人散文。作者回憶了小時候母親在月光下用歌謠、神話故事、童謠、謎語等對自己進行啟蒙教育的事,表達了對母親養(yǎng)育、啟蒙之恩的美好追憶。文章有兩條線索,明線是母親對“我”的啟蒙,啟蒙之中浸透了母親對“我”的愛。本課的教學重點在于借助具體的語言材料,讀懂母親的啟蒙,感受母愛的樸實與溫馨,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教學難點則為領會“月光啟蒙”的真正內涵,感受民間文學的藝術魅力。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本課17個生字及其新詞。
3.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理解“月光啟蒙”的真正內涵,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
4.學習抓住重要的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領悟文章在表達方面的樸實與巧妙。
三、教學準備:1.多媒體課件2.課文復印件
四、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把握大意,讀懂“母親是怎么啟蒙我的”,體會蘊含在啟蒙之中的摯愛真情。
第二課時:品讀第五自然段和最后一段,了解歌謠、謎語等民間文學對“我”的滋養(yǎng),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感激與懷念。聯系具體事例,交流自己的切身經歷。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初品課題
1.板書課題,讀好課題。
2.初品課題。
二、初讀課文,質疑探究
1.布置學生自讀。
2.掃清字音障礙。根據學情,相機解決初讀障礙
(相機初步感受課文重點句:母親用歌謠把故鄉(xiāng)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3.把握主要內容。
4.引導質疑,梳理問題。
三、品讀“啟蒙”,感受母愛
1.布置靜讀任務。
母親到底是怎樣啟蒙“我”的呢?默讀課文,動筆把相關的語句畫出來,抓住重點詞句好好體會,還可以把你的想法簡單地寫在旁邊。
2.互動交流。(以下內容根據課堂情況靈活安排)
▲柔美的月色,溫馨的氛圍──感受童年夏天月夜的美妙
多媒體出示:
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
①指名讀,學生想象畫面,引導抓“永遠”、“美妙”等重點詞語談體會。
②結合插圖,渲染情境,指導朗讀。
▲質樸的歌謠,甜美的歌聲──感悟母親帶給“我”的美好想往
多媒體出示:
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們去云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后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