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鳥》教學案例與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抓住了語文教學的核心。在閱讀課上如何自主、合作、開放的氛圍,讓新課程理念得到充分體現?結合我在教學《珍珠鳥》一課時進行了點滴嘗試。教學片斷:
師:通過朗讀這一段(第四自然段),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小珍珠鳥開始很膽小,只敢在籠子四周活動。
生:我也發現小珍珠鳥膽子很小,它害怕飛得遠了會受到傷害,所以活動范圍很小。
師:很有見地。
生:我發現了珍珠鳥開始淘氣了,它發現沒有人傷害它,沒有人管它,就膽子大了起來。
生:我從三個一會兒發現珍珠鳥非常活潑,就像天真好動的小孩子一樣,作者不會生氣的,反而很喜歡的。
師:你還能體會到作者的喜歡之情,了不起!
生:我發現珍珠鳥的膽子是慢慢變大的,不是一下子就大的。
師:你看到了膽子變化的過程,有一雙敏銳的眼睛。
生:(讀第四句)到這里,我覺得珍珠鳥的膽子才真正變大了,它再也不怕主人了。
生:珍珠鳥甚至“啄”我的筆尖,可以看出珍珠鳥完全沒有了戒心。
生:(讀第五句)我體會到作者是很喜歡珍珠鳥的,他是很輕地用手撫一撫珍珠鳥的毛的。
生:我還從“友好”這個詞看出珍珠鳥也喜歡上了主人,它是很喜歡地啄的,不是狠狠地啄的。
師:這個“啄”表示親切!就像老師拍拍你的肩膀一樣(師親切地拍拍學生的肩膀),我不是要打你,而是表示我的友好!
師:同學們剛才的讀書體會很深刻,都知道了小珍珠鳥的膽子是慢慢變大的,為什么小珍珠鳥的膽子會越來越大?我們知道珍珠鳥可是一種怕人的鳥啊,請四人小組展開討論。
(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小組自由進行討論)
生:是作者沒有傷害它。
生:小珍珠鳥的膽子越來越大是因為“我”對它的信賴,我對它的友好。
生:我想用書上的一句話說:‘信賴,不就能產生美好的境界嗎?’
……
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審美體驗是個體行為,是旁人所無法替代的,因此學生對一篇文章的體驗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在本課的閱讀教學中,我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以學生原來的知識經驗為基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領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自悟自讀中感受閱讀樂趣。整堂課的教學始終以學生自讀自悟為本,并運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方式,面向全體學生,學生學習興趣很高,實現了讀中自得自悟的教學理念,另外,注意把課內課外知識有機結合,讓學生更好地領悟了文章的含義,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快樂,求得發展。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也反思了自己過去課改的理解。以前,“放”出去教的課文總擔心學生這樣學不會,那樣學不扎實,還擔心一經“放”出去,“收”不回來怎么辦,讓學生自主學習成了一句空話:學生們花了很多時間,學得苦,學得緊,教學效果卻不好。這次嘗試,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學生是鮮活的生命個體,他們所具有的主體能動性及豐富的創造潛力,使他們在教學教程中展現出讓人敬重與欽佩的活力,而是是這種富有生機的活力與創造力,才使課堂教學連續成新的發現、新的感覺、新的收獲和新的經驗,從而成為教師生成新的課程經驗的重要基礎。自主、開放是語文學習的快樂之源,創設自主合作、開放的學習氛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能使閱讀課堂成為發揚學生個性的天地,這樣的課,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從而達到高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