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一課(說課稿)
(1)首先我設計這樣一個問題:“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在文中反復出現(xiàn)了三次,那么它們每次出現(xiàn)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之處?
通過交流使學生對于文章層次有個大致的理解。
(2)然后抓重點詞句,以讀促解。
這部分我抓住學生提出的“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三次出現(xiàn)的不同場景來展開以下教學。第一次是中國臺灣老師寫在黑板上,第二次是作者跟著中國臺灣師生一起來朗讀,第三次是作者握著老師的手激動得說出。
1、在第一次出現(xiàn)的場景中,我設計如下問題:“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是中國臺灣老師一筆一劃寫在黑板上的,在這里你覺得應該怎么讀呢?并且說說你這樣讀的原因。
這個問題的設置旨在讓學生自我思考尋找文中關鍵詞和句子來抒發(fā)自己的感悟,并且通過反復朗讀來體會中國臺灣人民學習祖國文字的認真態(tài)度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接著通過補充背景資料,進一步體會中國臺灣師生們的愛國情。
鑒于學生對于中國臺灣光復這段歷史知識了解還不夠清楚的實際情況,我適當?shù)匮a充了日本在期間對中國臺灣文化上采取奴化政策,加深學生感受,體會中國臺灣師生對于祖國文字的熱愛和對祖國發(fā)自肺腑的愛。
3、第二次出現(xiàn)這句話時的情景,我運用同樣的“朗讀—理解—朗讀”指導學生學習。在這一部分學習中,“老師和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我,但是,好像誰也沒有感到意外,反而朗讀得更起勁了。”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因此我通過創(chuàng)設如下情境來幫助學生理解:假如這時候是你們坐在教室里認真地閱讀,此時進來一個陌生人坐在了教室的后面,你會有什么感受?然后引導學生體會到是共同的愛國情感,使他們產(chǎn)生共鳴而彼此親近。
4、自學最后一次出現(xiàn)的場景。因為教是為學服務,教學中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所以我要求學生先默讀再分組討論這樣一個問題:看到中國偉人像,作者為什么眼睛濕潤了?
在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四)讀寫結合,深化情感。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學習課文時,學生已經(jīng)體會到中國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情感和強烈的民族精神。語文課堂的人文性已經(jīng)落實了,那么工具性呢?在這一塊兒,我設計了一個課堂小練筆。
我是這樣導入的:此時此刻,我也被深深地打動了,千言萬語凝聚成我們?nèi)w中國人心中的一句話: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那么你呢?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中國臺灣師生和學生中的一個,面對即將告別的時候,你想說些什么呢?現(xiàn)在將你內(nèi)心最想說的話寫下來。在這里通過小練筆來訓練學生的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的能力,感悟愛國情。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求簡潔明了地展示課文靈魂。因此,我設計了如下板書:
板書設計: 23 難忘的一課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