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長征》教學反思
感動
“功夫不負有心人”,昨天上課時,我看到了令我激動不已的一幕幕:課堂上,全班學生都深深地沉浸在文本里,他們發言是那么富有激情,他們朗讀是那么充滿感情,他們的神情是那么專注,情到深處,我還看到了許多雙噙著淚光的眼睛,聽到了他們哽咽的聲音……
雖然我上課節奏很緊湊,很想一節課上完全詩,但因為我準備的內容太多,其實是需要兩課時才能上完的,所以,隨著下課鈴響,只能無奈地結束在“鐵索寒”那句。當我請孩子們起立離開多媒體教室時,我看到了我怎么也沒有想到的一幕,他們竟然久久地坐在位子上,不肯離去……他們很投入,還沒有回過神來呢。他們圍到了我身邊,激動地談著自己的感受,最后竟不約而同地懇求我再帶他們來多媒體教室上完這首詩。我被深深地感動了,我答應了他們的要求,在第四節課時,我又把他們帶到了多媒體教室上完了這首詩。看到他們全體起立背誦全詩時激情滿懷、壯志凌云的樣子;聽到有的孩子稚氣地說:長大了我也去參軍……我知道長征精神已經深深震撼著他們幼小的心靈,《長征》這一課已經深深烙印在他們心里,我百感交集,思緒萬千。
回味
看著教案,回想這節課,我覺得能取得如此教學效果的原因主要是:
1.資源整合 創設情境
我充分運用了多媒體進行教學,為學生創設了很好的教學情境。
開課時,我播放了一段電視劇《長征》的片頭給他們看,片中雄渾的歌聲,悲壯的畫面,立刻把大家帶到了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在理解“鐵索寒”那句時,我請他們觀看了一段電影《飛奪瀘定橋》的片段,那驚心動魄的戰斗場面,那浴血攀鏈的紅軍勇士令孩子們揪心不已,有的孩子還流下了眼淚,發言談感受時都還在哽咽著,說不出話來。
還有那配合詩內容,隨著或激昂或凝重的背景音樂展示的一張張圖片:金沙江、終年積雪的岷山……學生仿佛身臨其境。
2.以讀代講 讀中悟情
我注重了朗讀指導,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將讀的訓練貫穿于始終,使學生由讀生情。
開課不久,我聲情并茂地朗誦了全詩,用激情感染學生,博得了他們熱烈的掌聲;指導他們讀詩時,我引導他們發現七律的押韻規律后,就一句一句地帶他們讀;學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一句時,我進行了引讀、分男女讀、齊讀等,快結束本課的學習時,還請他們在音樂聲中一起起立背誦……朗朗的讀書聲,不絕于耳,學生在讀中感受詩人的情懷,領悟長征精神的深刻內涵,感情不斷升華。
3.利用資料 巧解難點
我通過 “資料袋”,巧妙地將學生陌生的時代背景、七律的特點、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長征的結局等情況穿插在教學中,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為詩的理解減緩坡度,帶領學生走進那個年代,走進二萬五千里長征漫漫征程……
回味著這節課,欣慰之余也生幾許遺憾,我想如果以后有機會再上這課,我一定會修改一些環節,努力壓縮,讓精華凝縮在四十分鐘里,僅用一課時,使這首詩的教學一氣呵成,呈現出更加完美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