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
看到這樣的場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
4.交流感受,齊讀第二自然段。
三、讀中體會
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記號。
2、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說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課文片段進行理解體會。
(1)主客見面時那真摯的感情。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用"--"線標出、交流。引導學生從詞句中體會(如: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兩個"再"。"總是熱乎乎地握著"中的"總是",人很多,都是從幾十里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中的"很多……都是……"體會到主客雙方的感情熱烈、深厚。)
(2)自由讀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樣款待客人的?把你體會最深的一點講給同學們聽。找學生朗讀,同學們邊聽邊想象畫面。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有什么樣的感受,你有什么話要說,你又會做些什么呢?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體驗。
(3)學習第五段: 齊讀最后一段,說說你對“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理解。
四、總結感悟
1.總結全文談談你的感受。本文通過寫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表現了民族團結的精神。
2.齊唱《愛我中華》。
五、練筆拓展
同學們,草原真的是美極了。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本文描寫的是老舍先生幾十年前去訪問內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樣的呢?請你展開豐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草原的自然風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學會積累語言。
3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大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教學重點
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草原上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蒙古族同胞的熱情好客,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會品味、積累語言。
教學過程
1導入:同學們,你到過草原嗎?在電視、電影中見過草原嗎?誰愿意把你的親身經歷向我們大家介紹一下?
2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段落好好地讀一讀,想一想,你為什么喜歡這一段?
3有感情地朗讀你最喜歡的段落,可以讀給你周圍的同學聽。
4引導學生感受草原優美的自然風光。(你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我們大伙聽聽好嗎?)
⑴指名學生讀文章的第一自然段。
⑵你怎樣理解“明朗”“渲染”“一碧千里”“茫茫”“勾勒”“翠色欲流”?
⑶誰再來讀一讀?(指名多個同學)
⑷你讀什么了?同學們你們又聽出什么了?談談自己的體會。(指名多個同學)
⑸文中恰當地運用了比喻,請同學們找一找比喻句。說一說這樣寫的好處。
⑹面對作者筆下這么優美的景色,你想說些什么?想做些什么?
5引導學生感悟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
⑴你認為蒙古族同胞熱情好客嗎?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指名多個同學)
⑵通過讀文,你了解了多少蒙古族同胞的風俗習慣?(指名多個同學)
⑶大聲讀一讀你認為好的段落或句子,可以讀給同座聽,前后座聽。
⑷同學們你怎樣理解“迂回”“群馬疾馳”“襟飄帶舞”的意思,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