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教學反思
2、在后一部分“爸爸表白心意”的教學中,自我感覺教師與文本、與學生的對話不夠充分,今后在備課時要進行多種情況的預設。
3、在播放建設者建設邊疆的畫面時,我如果能配合畫面插入一段教師的激qing導語,相信更能激發學生的情感,更能產生情感的共鳴。
4、怎樣把培養學生的能力放在首位,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是我永遠的思考。
《白楊》教學反思
《白楊》這篇精讀課文寫一位新疆工作的父親,帶子女去新疆,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的特點,借以表達自己扎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發芽、成長。課文以白楊為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支邊者的高尚品格。這樣,借物喻人就成為本課教學之重點所在。因此,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這一寫法是本課教學目標之一。另外本課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即爸爸的話及最后一節的含義,并能結合課文內容和聯系生活實際發表自己的見解,這也是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遵循新課程改革教學理念,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精神,使學生養成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具體教學方法如下:
一、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
單元模塊教學提出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展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自我發展”,注重能力的形成,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為了體現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教育思想,讓學生的個性和能力得到了比較充分的發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做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如圈畫、思考、討論、匯報……加上足夠的時間保證,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自由、廣闊的空間能得到比較充分的發展。例如在“圍繞主題、自主預習”這一環節:學生通過預習,加深體驗和感悟,為學習做好知識和情感的準備同時,還能帶著問題走向老師和同學,學習目標的指向性更明確,也使課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深刻,使課堂教學變得充實、豐滿。 預習內容是這樣設計的: 1、自學生字新詞,查字典、結合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它們在文中的意思。 2、結合預習提示讀課文,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記號,可在空白處簡要寫出自己的體會,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提出自己的疑問。 3、搜集跟課文內容相關的背景資料(文本、圖片、音像)以及跟課文主題、體裁相同,思想內容相近或同作者的文章。又例如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后反饋及感悟新疆的惡劣環境和白楊的特點這一環節,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大家把自己的見解說一說,互相交流,互相啟發。如理解“車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渾黃一體”一句,體會大戈壁的特點,學生經過自主閱讀,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我認為句中的‘茫茫’,意思是不清晰,看不清楚,在本課的意思是大戈壁一眼望不到邊,很寬敞。”“我認為‘渾黃一體’在課文中指不管天和地都是黃色的。”“我認為‘沒有水,也沒有人煙’意思是說大戈壁很荒蕪。“我想‘不那么清晰’在課文是指天地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高大挺秀’這里是說白楊樹的身影很壯美。”“我知道了戈壁灘渾黃一體,十分荒涼,可白楊樹卻在這兒長得高大壯美,生命力很強……”這樣讓學生自讀、自悟、自議、自得,以學生為主體的訓練方式,充分表現了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完全符合閱讀是讀者對文本的一種再創造這一閱讀原理,也是教給了學生一種正確的閱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