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說課稿
4、客人接到了,在蒙古包外,他們在一起干什么呢?我重點抓住:“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通過帶上動作和表情反復讀這句話,使學生從這兩個“再”,感受到草原人的熱情。
5、緊接著我們到了哪里,他們又是怎樣招待客人的呢?請學生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我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干部們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引導說哪些向我們敬酒,怎么敬的?然后通過反復的讀這些喝酒的句子,體會出草原人的熱情好客。
6、當學生們交流喝奶茶、聚餐、摔跤時,我會相機播放課件上的活動圖片。通過這些活動同樣能反應出草原人的熱情好客。
(這樣的設計目的在于:利用農遠資料庫和網絡資源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增強視覺效果。自讀體悟,匯報交流,更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行為上更具主動性,互動性,創造性。著重體現了學生對問題深入全面的理解,語言表達能力的加強,思維條理性的提高。)
(五)、體會情感,總結全文。
1.是啊,草原的風景美,人情更美。草原人民的熱情己深深地感染我們每一個人。在蒙古包外依依惜別的時候,你最想說什么,做什么?
2.你們心中所有的千言萬語,概括起來就是:出示農遠課件:——“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這樣設計的目的在于:通過前面的探究,學生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地表達出來,既是對課文的深層理解,也使學生對草原的風光美與人情美發出內心由衷的贊嘆,體會了客人們“何忍別”真實情感的流露,同時學生的情感也得到了升華。)
(六)、拓展創新,內化感悟
1.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課上網閱讀草原相關文章,了解草原新貌。
2.課后以小組為單位,出一期關于“草原”的手抄報。
(這樣設計的目的在于:農村家庭很少有電腦,我讓學生充分利用本校網絡教室的作用,獲取更多的網絡信息資源,進行閱讀,養成自覺地在信息海洋中學習研究的習慣,從而激活創新思維,進一步培養探索新知的興趣。在辦手抄報的過程中不僅培養學生積累與表達結合的能力,而且培養了合作能力。)
五、說設計反思
本課教學設計意在突出:充分發揮農遠工程的作用,合理高效運用農遠資源。在教學過程中始終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基于這樣的定位,我力求通過每一節語文課的自主學習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