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 《草原》教學實錄及簡評(精選16篇)

《草原》教學實錄及簡評

發布時間:2023-10-17

《草原》教學實錄及簡評(精選16篇)

《草原》教學實錄及簡評 篇1

  一、聽歌導入

  二、檢查預習

  三、理清文脈

  四、精讀感悟

  五、背誦積累

  師:“同學們喜歡聽歌嗎?老師帶來了一首騰格爾的《天堂》,注意聽,聽聽歌中唱的什么?”聽歌交流

  生:草原

  師:怎樣的草原?

  生:美麗的草原。

  師:注意把話說完整,通過這首歌,我……

  生1:通過這首歌,我感受到了一望無際的美麗的草原。

  生2:通過這首歌,我似乎看到了無邊的草原和草原上的羊群與駿馬。

  ……

  師:歌中被譽為天堂的地方,就是美麗的大草原。想不想去看看?讓我們隨著現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走進草原,去領略它的無限風光。(板書課題)

  師:課前預習了,生字會寫嗎?拿出紙和筆來,同位間左右分組聽寫。左邊的同學寫“迂回”、“玻璃”,右邊的同學寫“衣襟”、“羞澀”

  生:(左右分組,分別聽寫)

  師:對照著課本,同位間互相批改。

  生:(同位之間對照課本互相批改)

  師:老師想提醒大家注意“澀”字,來跟著老師書空,注意這幾個部件的位置及寫法。

  師:同學們字詞掌握得很扎實,課文讀得怎么樣呢?誰愿意展示給大家。

  生:(爭先恐后,紛紛舉手)

  師:大家認真聽他們是否做到了正確、流利,還要邊聽邊思考文章講述了哪些內容。

  生:把“蒙古包”的“蒙”字錯讀成了二聲。

  師:同學們,“蒙”字在字典中有三個讀音,(順勢標出三個調號)誰來給大家舉個例子?(板書:蒙)

  生:“瞎蒙”、“蒙人”讀一聲

  生:“蒙冤”、“蒙受”讀二聲

  生:像“蒙古”、“蒙古包”、“蒙古人”都讀三聲

  師:三位同學把“蒙”字的讀音講得很細致也很準確,請你們帶領大家讀一遍,好嗎?

  生:(領讀,齊讀)

  師:書讀了一遍,我們也隨作者經歷了一次草原之旅。作者在文章最后發出這樣的感慨!出示句子:“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誰來讀?

  生: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ㄆ降模

  師:作者以這句詩總結全文,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誰還想讀一讀?

  生: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暻椴⒚

  生:(齊讀)

  師: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看一看文章哪幾個自然段寫了蒙漢情深呢?

  生:第五小節

  生:第四小節也是

  師:對啊,還有補充嗎?

  生:第二三小節都是

  師:經過共同努力,終于都被大家找出來了,文章第二至第五小節都是寫了“蒙漢情深”。

  師:那么就剩下第一小節了。第一小節又寫了什么內容呢?

  生:草原景色

  生:天涯碧草

  師:這位同學很會讀書,從后半句詩中又提煉出了這四個字。

  師:草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一小節,邊讀邊留下你思考的痕跡,記下自己的感受。

  生:(默讀思考,批注標畫)

  師: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書本上也留下了你思考的痕跡,把你的想法在同位間交流交流,你會有更豐富的認識。

  生:(同位交流)

  生:我從“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這句話中知道那兒的空氣清新,天空明朗。

  師:出示句子:“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板書:清新 明朗)

  生:我知道了那兒的天空十分可愛。

  師:可愛在什么地方?

  生:空氣很清新,天空很明朗

  生:我從“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中知道,最近幾天我們這兒總是灰蒙蒙的,那里的天空比我們這兒要好看得多。

  師:你很會讀書,聯系我們的生活環境,一對比就感受到差別了。“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咱也不說別處,就說我們滕州的天吧,是什么樣子的?

  生:灰蒙蒙的。

  生:即便是晴天,也感覺天空昏黃。

  生:陰沉沉的。

  師:是啊,那里的天是多么可愛!你能把這樣的天空讀給大家聽嗎?

  生:(有感情地讀句子)

  師:這里的清新與明朗達到一個怎樣的程度?

  生:非常清新。

  生:特別清新明朗。

  師:看清楚,文中作者是用什么來形容的?

  生:那么……那么……

  師:同學們,言有盡而意無窮,作者用兩個“那么”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再找同學來讀。(生更加投入讀句子。齊讀)

  生:我從“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知道那兒一碧千里。

  師:什么叫“一碧千里”?如果“一碧千里”不好理解,我說“千里一碧”你懂嗎?”(板書:一碧千里)

  生:千里之內全是綠色

  師:“千里”就是指一千里嗎?

  生:不是,指很大的面積

  師:“一”是什么意思?

  生:全、都的意思

  師:這是怎樣的畫面能想到嗎?把這個詞放到句子里讀讀。

 。ǔ鍪揪渥樱“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聲情并茂)

  師:是啊,我看到了滿眼的綠色,望不到邊際,而且綠得那么實在。文中是怎樣寫一碧千里的景象的呢?

  生: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

  生:我還發現一處比喻句:“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這里把草原比喻成綠地毯,把羊群比喻成了白色的大花。

  師:你很會讀書,找出了這么美的一個句子,針對這句話誰還想談談自己的看法?

  生:我覺得有了這些羊群草原顯得更美了。

  師:是啊,滿眼的綠色也未免有些單調,有了這些羊群作點綴,草原就顯得更加迷人了。你來帶領大家感受一番吧?

  生(美美地讀):“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其余學生閉目想象畫面)

  師:我請同學們再來仔細地讀,細細地品。通過下面這段文字,你又領略了怎樣的美景?

  生:輕聲讀“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生:我感覺綠得很自然。

  生:我感覺這綠色沒有邊際,一直伸展到天邊。

  師:班里有哪位同學學過國畫嗎?為大家講講“渲染”與“勾勒”。

  生:講解“渲染”與“勾勒”在國畫中的技法。

  師(范讀):你腦中又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生(傾聽范讀,閉目想象畫面)

  師:這幅巨大的中國畫是怎樣的一幅中國畫呢?

  生:很遼闊。

  生:很自然。

  生:與天相接沒有界限。

  師:這又是怎樣的一種美呢?

  生:自然美。

  生:溫柔美。

  師:現在你能通過朗讀把這種美再現在大家的腦海中嗎?(板書:柔美)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輕輕流入云際。”(美美地讀)

  師:面對著可愛的天空,一碧千里的草原,如果你置身其中,你想說些什么或做些什么呢?”

  生:我想躺下打幾個滾兒。

  生:我想搬到那住不再回來了。

  生:我想大聲地吶喊

  師:那么同樣置身于其中的老舍,是怎樣的感受呢?找出來,讀給大家聽聽。

  生(有感情地讀):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種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師:多么美妙的感受啊,在作者看來連駿馬和大牛都仿佛在反復品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誰再來讀讀?(生再讀)

  師:書讀到這兒,想不想去看一看那美麗的景色呢?我請大家閉上眼睛,找一個同學帶領大家再來完整地用心感受一下這天涯碧草的美景。

  生:這次,我看到了草原……

  師:停!文章開篇第一句,非常短,看似平淡,但意蘊豐富。請同學們想想這句話該怎么讀?”

  生:這次,我看到了草原。(練讀)

  師:你為什么這樣讀?

  生:我從“這次”知道了作者是第一次到草原來

  生:這次,我看到了草原。(更加動情地讀)

  師:你為什么這樣讀?

  生:我感覺作者第一次見到了草原很興奮

  師:是啊,多年的愿望今天達成了,怎能不令人興奮呢?

  生(配樂朗誦,其余學生邊聽邊想象畫面)

  師:這段文字寫得真好,不愧是大家之作。文章按從上到下的觀察順序描寫景物。作者第一次見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點來寫,把景物和感受聯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讓我們讀來仿佛置身草原,時刻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像這樣的美文,我想很值得我們背誦下來。

  課堂簡評

  這節閱讀教學課是全市課改標兵評選中發現的一節好課,可圈可點處很多,主要是:

  1.整體設計意識強,富有創新精神。先進行整體感知,而后聚焦重要段落重要句子和詞語,是閱讀教學的一般規律。而本節課設計有整體感,許多環節非常巧妙,重難點破解有力。如,導入設計精心選擇了騰格爾的《天堂》,歌聲粗獷而動情,與本文感情基調一致,順勢引出草原。整體感知環節,非常巧妙地抓住了核心句子“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反復誦讀完成了全文內容的把握,提綱挈領,干凈利索,舉重若輕。

  2.品詞品句,于細微處見功底。在“精讀感悟”環節中,有三個詞語抓得很準:“空氣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引領學生體會文中的“那么”一詞,給人們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讓學生體會到“言有盡而意無窮”。體會望不到邊的綠色時,抓住“一碧千里”一詞,并給出了準確的理解:“一”是全、都的意思,“千里”是虛指,指很大的面積。從這個解釋可以看出教者備課的充分和學科素養的扎實。“這次,我看到了草原”中的“這次”引出的時機很好,從詞語切入把握全節文字的感情基調,讓學生對文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品讀到位,很有深度。

  3.注重習慣養成,老師富有激情。語文課最有魅力、最有神的地方是教師的激情投入。從互動開始,老師便很用心用情,課堂評價富有機智又充滿鼓勵,營造出了和諧愉悅又富挑戰的學習氛圍。老師在第一次板書的時候說:“字是寫給人看的,不管美觀不美觀都要寫工整,寫清楚。”這番話很有道理,值得學生銘記一生。更有意味的是,整節課每一次板書老師都很認真,并要求學生書空,與老師一起寫。書寫的規范和規范地書寫就是從這些細節開始,教學用心可見一斑!

  語文教學芳香滿徑,教者宋子忠正年青,對教學充滿了熱情和執著。教學無涯,祝愿他創造出更多更富魅力的語文課堂!

  編者按:《草原》一文為蘇教版6年級上學期課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文章首先描繪了一幅一碧千里的綺麗草原美景,接著描寫了盛大熱情的歡迎場面,而后是草原聯歡、把酒話別的情形,最后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收束全文。文章脈絡清晰,行文流暢,語言優美,生動感人。

  編者按:《草原》一文為蘇教版6年級上學期課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文章首先描繪了一幅一碧千里的綺麗草原美景,接著描寫了盛大熱情的歡迎場面,而后是草原聯歡、把酒話別的情形,最后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收束全文。文章脈絡清晰,行文流暢,語言優美,生動感人。

  宋子忠是一位青年語文教師,才從教八年,就獲得了山東省、滕州市優質課評比一等獎,被評為滕州市十佳青年教師。他的課堂教學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和好評。這節閱讀教學課是他參加全市“課改標兵”評選中的一節課,市教學研究室對該課堂教學給予較高評價,認為整體設計意識強,富有創新精神,注重學生習慣養成,執教者也表現的富有激情。茲將其課堂實錄刊發,請同行們品鑒。

《草原》教學實錄及簡評 篇2

  .《草原》教學實錄+練習+說課設計 

  .支玉恒教學實錄——《草原》 

  .草原

  1草原(a、b案)

  第五單元備課《草原》、《珍珠鳥》、《零點降生的女孩》、《母愛》及練習五。

  【學習目標】

  1、讀懂課文,感受草原遼闊美麗的景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

  2、學會課文中的生字新詞,能正確讀寫。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深刻意思,背誦自己喜歡的課文。

  4、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重點難點】

  理解感悟“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等語言。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條理;品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感受草原自然美。

  〖教學過程〗

  一、導游激趣,導入新課

  1、談話。

  2、導入新課《草原》。

  二、整體初讀,感知文意,理清條理

  1、自由讀課文,理清文章條理,想想自己感受怎樣,遇見生字多讀幾遍。

  2、談話,引導學生說說:

  ⑴ 文章先寫景,后敘事的順序。

 。〝⑹率前凑帐虑榘l展的順序進行的:遠道迎客──親切相見──熱情款待──聯歡話別。)

 、啤∽约旱母惺苋绾。

  三、品讀第一段課文,感受草原景色美及課文語言美

  1、細讀描寫草原美景的句子,品味美:

  ⑴ 選擇自己認為最美的地方,讀一讀,跟同學分享。

 、啤≈该x句子,相機點撥,指導朗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

 、佟∧抢锏奶毂葎e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結合生活經驗體會作者此刻的心情。)

  ②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

 。ㄩ]眼想象草原空氣清新,天空明朗,到處清晰可見的明麗景象。)

  ③ 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ㄖ攸c理解打比方的方法。)

 、堋∧切┬∏鸬木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Ρ蠕秩九c勾勒技法,引導學生明白“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等語言。)

  2、體會作者感受,揣摩表達方法:

  ⑴ 談談自己仿佛置身草原的感受。

 、啤∽x讀作者的感受,說說讀懂了什么:

 、佟⊥瑢W互讀、互說。

 、凇≈该x,指名說。

 。w會作者對草原看不夠、愛不夠的情感;感悟寫駿馬、大牛的擬人句從側面所表達的情感。)

  3、回顧小結,美讀課文第一段,體會草原美景。

  三、說說自己的想法或收獲

  四、作業

  1、收集有關草原的資料或圖片,準備和同學交流。

  2、根據第一段課文內容,自己設計一個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細讀課文第二至五段,體會草原人情美;聯系上下文,自學生字新詞;回顧全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過程〗

 。裕

《草原》教學實錄及簡評 篇3

  教材分析

  《草原》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記敘了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語言簡練生動,情感真切自然,字里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純樸、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并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用心讀完后,仿佛親自來到了草原,感受到那里明朗清新、一碧千里的神奇秀美的景色,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遠道迎接的熱烈歡騰的場面,更是對老舍先生這位文學大師的語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學情分析

  1、六年級繼續抓實教學。安排3分鐘進行生字練習。

  2、讓學生通過圖文結合感受大自然的美。

  3、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感受語句的美。

  4、注重學生個性的理解。

  教學目標

  一、總體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飄帶舞、馬蹄、禮貌、拘束、羞澀、摔跤、偏西、天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風光及風土人情,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激發了解西部的興趣。

  4.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

  二、教育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增強民族團結意識。

  2、認識保護草原資源,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性。

  三、發展目標:

  運用以前學到的閱讀方法讀懂課文,并能把閱讀中的理解和感受說出來。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隨著作家的敘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草原風光與人情的美好。

  教學難點

  一是品味優美的語言,體會表達方法;

  二是通過學習此文,引起認識西部,了解西部的興趣。

《草原》教學實錄及簡評 篇4

  第一課時

  目的: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練習用關聯詞語造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3、給課文分段,初步理解課文。

  重點:學習生字詞,理解課文段落。

  難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錄像導入:

  你到過草原嗎?在^電.影,電視中見過草原嗎?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用他親身的經歷,向我們介紹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草原地人民。下面請看錄像。(單擊題目后的錄像)。

  二、檢查習題

  1、請五名同學按順序每人讀一個自段。

  2、糾正字音,初步理解文中的新詞。

  3、出示生字卡片,讀生字!袄铡弊xle,不讀lei,“迂”讀yu,不要讀成yu,“馳讀chi,不要讀成ci

  4、本文的作者是誰?寫的是哪里的草原?(寫的是內蒙古草原上的陳巴爾旗的牧業公社。旗相當于縣。牧業公社就是現在的牧業鄉。)

  三、初步理解課文

  1、默讀課文。

  2、思考,討論。

  〈1〉本文按什么順序記敘了訪問的過程?

  〈2〉按方向過程,課文可分幾段,為什么?(有三種方法:分五段,三段或二段,我們按五段來分析課文。第一段講初次見到草原的景色:第二段講主人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第三段講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況;第四段講進了蒙古包相互敬酒以及相互獻歌的情形;第五段講主客話別。)

  3、播放錄音,透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聽完朗讀后,(單擊品句析段中第一段的錄像)。

  〈1〉本文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課文有表達這樣思想感情的句子嗎?請找也出來,說說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單擊第五自然段的品句)

  〈2〉學生各讀這句話,進一步體會這句話表達的感情。

  4、指名朗讀課文,要讀出文中表達的感情。

  四、練習

  1、課后習題4,指導用關聯詞語造句。

  〈1〉“那么……那么……“是排比句式,表示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

  〈2〉“既……又……”是兩種情況兼而有之,在這一句中,表示一個事物的四個方面。

  〈3〉“不管……總是……”是表示條件不同,結果相同的句式。

  2、查字典

  3、比字組詞

  五、作業

  1、課后練習題2。

  2、用課后練習4的關聯詞造句。

  第二課時

  目的:

  1、領會課文中對事物靜態和動態的描寫領會草原的景色秀麗,地域遼闊。

  2、理解課文第一段,朗讀,背誦第一段。

  重點:體會第一段中動態,靜態的描寫。

  難點:理解作者是怎樣描寫草原景色的靜態,動態的。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本文共分幾段,每段主要寫什么?

  2、課文哪一句話點明了文章的中心?這一句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指導學習第第一段

  〈一〉指名朗讀第一段

  〈二〉播放錄像,領略草原的美麗風光,(單擊第一自然段前的錄像)

  〈三〉單擊目錄中的確良13課課題,出現草原畫面,加深對草原風景的印象。

  〈四〉思考討論:

  1、從“這次,我到了草原”中,你能讀出哪些意思?(點題,第一次初到草原。)

  2、課文是從哪倆個方面寫草原的?(天空,天底下)。

  3、齊讀描寫天空的一句話

  討論:

 。1)高歌一曲是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想高歌一曲?(單擊“高歌一曲”)

 。2)“我”為什么感到這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

  (3)課文中連用兩個“那么”表示什么意思?強調了什么?(單擊第一段品句一)。站在草原上,老舍先生放眼天底下,又看到了怎樣的景象?作者是怎樣描寫的?站在草原上,老舍先生放眼天底下,又看到了怎樣的景象?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4、請同學讀一讀課文,討論交流:

 。1)解釋“一碧千里,茫茫”的意思?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說說為什么遼闊無邊的草原卻沒給人迷蒙,空蕩的感覺呢?(單擊“一碧千里”和品句二)。

 。2)作者在描寫草原時,具體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小丘,平地,羊群,顏色有綠有白,形態有動有靜)

 。3)作者把草原和羊群比作什么?又為什么說小丘像只用綠色漂染而不用墨成勾勒的中國畫?(單擊品句三和“渲染,中國畫,翠^流”這三個詞語。)

 。4)“到處翠^流,輕輕流入云際”如何理解?(單擊品句4)

 。5)小丘本身會流動嗎?作者為什么要用“流”字呢?用這個“流”字給我們什么感覺呢?(單擊“流”這個詞語。)

  (6)這樣的境界使“我”產生什么樣的感受?“我”為什么會“驚嘆”感到舒服,愿意“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奇麗的小詩?

 。7)這樣的境界為什么會使駿馬和大牛都靜立不動?課文中為什么用“好象“一詞?這樣寫有什么作用?(單擊品句七和”回味“詞語)。

  〈五〉小結。

  老舍先生以滿腔熱情,以輕松愉快的心情,用生動的語言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這種美麗體現在草原遼闊而不空蕩,寧靜而不死氣沉沉、到處充滿蓬勃的生機。我們可以通過如詩如畫的草原美景,體會到草原動態美和靜美。

  〈六〉、播放錄音(單擊這一自然段前面的錄音)

  〈七〉指導朗讀第一段,要求有感情地讀,讀出作者對草原的熱愛之情。

  三、達標練習:

  這一段主要寫了幾層意思?學生在課本中用——標出,并畫出靜態和動態描寫的句子。想一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根據分層,思考怎樣背誦才又快又準?(單擊第一段的析段)

  四、作業:背誦第一段。

  第三課時

  目的:

  1、理解課文后四段內容,受到熱愛祖國、加強民族團結的教育。

  2、領會課文中靜態和動態的描寫。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里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

  難點:進一步理解事物的靜態和動態。

  教學過程:

  一、背誦第一段。

  二、指導學習第二段

 。ㄒ唬┲该x第二段。

  (二)指導給第二段分層和概括層意。(可以分作三層。第一層講在去陳巴爾虎旗的牧業公社的路上;第二層講走了許久,看到了河、馬群,聽到了鞭響;第三層講“我們”在距離目的地幾十里以外受到熱情的歡迎。)

 。ㄈ┧伎、討論:

  1、解釋“灑脫”的意思,為什么在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單擊第二段品句一)

  2、“遠遠地望見了一條天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這句話中的“河”為什么要加感嘆號?(單擊品句二)

  3、說說第一、二層所講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4、齊讀第三層,思考、討論:

  (1)聯系上下文,說說“忽然”的意思。(情況變化很快,出乎意料,沒有想到。)

 。2)說說“我們”快到公社時,草原上出現了怎樣的景象?這些景象說明了什么?

 。3)“群馬疾馳”和“襟飄帶舞”寫出了什么特點?(單擊品句三)

 。4)作者把歡迎遠客的男女老少比作什么?為什么這樣比喻?

 。5)作者是怎樣寫靜態的草原熱鬧起來的場面的?學生讀讀有關句子,提問這句話說明了什么?表達了草原人民的什么感情?(單擊品句五)

  5、初到草原和快到公社時,景象有什么不同?課文描寫的景象由靜到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6、指導朗讀第二段,從語氣的變化上,要突出草原由靜到動的變化。

  三、指導學習第三、四段

  (一)默讀第三段。

  1、思考、討論:

 。1)這一段是講發生在什么地方的事情?

  (2)蒙古包外,主客相見時,作者寫了哪三多?說明了什么?

 。3)結合這一段

《草原》教學實錄及簡評 篇5

  一、課標要求

  1.2—5通過典型實例,比較我國不同地區在各自的自然環境條件下,人們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等方面的特點,以及人地關系方面的主要問題。

  二、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以內蒙古大草原為例介紹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草原風情。教材從草原人民的生活、生產、那達慕大會等風俗習慣充分體現草原特色,課文圍繞草原牧區生活,引導學生關注草原自然條件對牧民生活生產的影響。教材有許多余地,可以讓學生去進一步探索,有利于教師在課堂上引入活水,只要教師能合理把握,就能更好凸顯新課程的理念。

  三、學情分析

  由于大多數學生對內蒙古草原有認知,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經驗積累,教學上可以側重內蒙古草原風情形成的原因組織教學,對內蒙古草原的獨特風情進行探究,抓住內蒙古的自然環境決定了草原牧民們的生產和生活狀況這一難點,突出人地關系,使學生認識到: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及人地關系的協調對發展的重要性。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通過對內蒙古大草原的學習,初步學會從地理環境、生活、生產、風土人情等方面分析大草原的特點,體會牧民們如何利用不同的自然條件安排生活,感受多姿多彩的牧區生活。

 。ǘ┻^程與方法:能夠從地圖和相關資料中獲取有用信息,能夠運用各種資料,描述一個地區自然環境的基本特征。

 。ㄈ┣楦袘B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了解草原文化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感受牧民對草原的熱愛之情,認識到人地關系和諧發展的重要性。

  五、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認識內蒙古大草原牧民的生產生活狀況。

  六、教學難點

  理解內蒙古草原的自然環境對牧民生產生活的影響,認識人地和諧發展的重要性。

  七、教學準備

  教師自制PPT,視頻資料

  八、教學方法

  1、探究學習2、討論式學習3、直觀教學法

  九、教學流程:

 。ㄒ唬┱勗捠綄

  師:五一假期即將來臨,又是旅游的好時節,放下忙碌的工作學習,去哪玩呢?北國冰雪風光;北京、上海國際大都市的熱鬧繁華;江南水鄉的小橋流水人家;我們已經神游了一番,現在就讓我們隨著騰格爾的《天堂》來一場草原風情游吧!

 。ǘ┎菰L情游

  1、教師播放《天堂》并要求,請同學們用心觀察感受,草原風情,旅行結束請說說你的旅游見聞。

  師:《天堂》優美的歌聲將我們帶到內蒙古大草原,在那藍天碧草間,我們欣賞了大草原別樣的風情,現在來說說你的旅游見聞吧!

  2、旅游見聞交流匯報,教師對學生的見聞歸類板書

  (說說內蒙古大草原人們的生產、衣食住行樂等方面的生活風情)

  蒙古袍(衣)、蒙古包(。、騎馬(行)、賽馬、摔跤、射箭、馬頭琴(娛樂)

  師:剛才的旅行中我們沒有看到蒙古族人民的飲食,他們吃什么呢?與我們這里的飲食習慣相同嗎?請學生回答

  師:藍天碧草間,穿著蒙古袍的牧民們,騎著駿馬放牛羊,日落回到溫馨的蒙古包,一家人吃著手把肉喝著奶茶,閑暇之余人們摔跤,賽馬,拉起馬頭琴,或來一段蒙古族的長調民歌,訴說著草原兒女對草原的深情厚誼。這樣的生活別具風情,大家想過沒有,為什么草原牧民的生活與我們那么不同,他們這樣的生活方式與草原有關嗎?讓我們一探草原生活之謎。

 。ㄈ┎菰钐矫兀禾讲菰L情形成的原因。

  衣:蒙古袍

  出示服飾圖與中國1月份平均氣溫圖思考:1.蒙古袍有什么特點?2.這與草原有什么聯系?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小結出示:衣:蒙古袍—可以抵御風寒—便于高原放牧—草原師:請同學們以“衣:蒙古袍—可以抵御風寒—便于高原放牧—草原”為模板探究蒙古族人民食住行樂與草原有什么聯系。

  學生自主探究仿寫3分鐘

  探究成果交流

  出示圖片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小結出示:

  食:奶茶和肉類—牛奶或羊奶(牛肉或羊肉)—飼養牛羊—草原(不作展開補充)住:蒙古包—便于拆遷搬運—便于草原放牧—草原教師稍作介紹

  行:勒勒車、馬—便于出行、驅趕牛羊—便于游牧生產、生活—草原

  拓展:請學生說說勒勒車的優點,教師補充介紹

  勒勒車:古稱轆轤車、羅羅車、牛牛車等,是北方草原上的古老交通運輸工具。這種車車身小,但雙輪高大,直徑一般均在一米五六左右?赏耆脴迥净蛴苣局瞥,不用鐵件,結構簡單,易于制造和修理。勒勒車輕便宜駕,適宜在草原、雪地、沼澤、沙灘上行走,可用來拉米、牛奶,搬運蒙古包和柴草等貨物。行駛時可一輛輛排成長長的車隊,首尾相連,如草原列車般行進在廣袤的草原上,一個婦女或兒童即可駕駛七八輛至數十輛,承擔全部家當的運輸任務。

  樂:出示四幅圖,

  師:美麗的大草原孕育了多才多藝的蒙古族人民,他們能歌善舞,我們班也有很多才人,林祎寧同學擅長蒙古舞,讓她給我們來一段。

  欣賞長調配蒙古族舞蹈(學生),欣賞后,

  師:長調剛才的配樂是什么?(長調)簡介20xx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剛才的欣賞,我想大家對蒙古族的歌舞與草原的聯系有了更深的理解,F在請同學來破解吧!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出示:

  樂:那達慕大會—賽馬,摔跤,射箭—擅長騎射—熱愛草原

  長調——草原、駿馬、牛羊——熱愛草原

  舞蹈——抖肩、馬步——駿馬——熱愛草原

  師:剛才的探究活動很成功,我們來整理下:

  衣:蒙古袍—可以抵御風寒—便于高原放牧—草原

  食:奶茶和肉類—牛奶或羊奶(牛肉或羊肉)—飼養牛羊—草原

  。好晒虐阌诓疬w搬運—便于草原放牧—草原

  行:勒勒車、馬—便于出行、驅趕牛羊—便于游牧生產、生活—草原

  樂:那達慕大會—賽馬,摔跤,射箭—擅長騎射—熱愛草原

  長調——草原、駿馬、牛羊——熱愛草原

  舞蹈——抖肩、馬步——駿馬——熱愛草原

  適應

  生產生活方式草原自然環境

 。ㄋ模┳犯康祝禾綄ご蟛菰植贾i。

  師:蒙古族牧民獨特的'衣食住行娛樂活動,是當地人適應草原自然環境的結果。內蒙古自治區草場資源非常豐富。有5大草原(點擊出示內蒙古衛星影像),其中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榮列中國五大最美麗的草原之一。請注意這兩大草原在內蒙古的位置,它們在內蒙古的東部,大家想一想,為什么內蒙古優質草原分布在東部。讓我們一探大草原分布之謎。

  出示《中國年降水量圖》,請同學觀察內蒙古自治區降水變化情況,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出示:降水由東向西逐漸減少。

  師:隨著降水由東向西逐漸減少,自然景觀會出現什么變化?出示四幅內蒙古不同景觀圖。引導學生得出:可見草原分布與降水有關。繼續引導思考,內蒙古自治區降水為什么東多西少?與內蒙古自治區的地理位置有關,位于中國西北地區,又因其東西跨經度大狹長的輪廓特點,自東向西遠離海洋,降水逐漸減少。

 。ㄎ澹┙袢詹菰

  師:大草原是牧民的家園,牧民們傳承著祖先千百年來“逐水草而居”游牧生活,但是歲月變遷,大草原也有了變化。去過內蒙古大草原的朋友給老師帶了幾張照片,我們來看看今日的大草原。

  1、草原喜與憂

  出示兩張照片,請觀察你發現了什么?牧民們離開蒙古包,住進了現代化的洋房,開始定居生活,補充在大草原上你可能還會看到飛馳的汽車取代了勒勒車,牧民們過上了現代化的生活。(出示)這是大草原令人欣喜的變化。但是你可能也會看到出示草原生態環境惡化的照片,這是大草原令人擔憂之處。

  師:牧民逐漸現代化的生活,草原草場資源的銳減,蒙古族牧民離大草原越來越遠,長此以往,草原獨特的衣食住行文化會消亡嗎?我們不免擔憂,讓我們行動起來拯救草原文化。

  2、拯救草原文化

 。1)如果草原環境進一步惡化,會對草原文化帶來什么影響?

 。2)為了保護草原的生態環境和草原文化,你有哪些建議?

  出示問題,同學思考討論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小結

  師:同學們的建議很好,希望草原環境能日益好轉,牧民在過上現代化的生活后,也能保護傳承草原獨特的衣食住行民俗文化,因為這正是草原風情的魅力所在。

  課堂小結:教師根據板書小結

  板書:

  草原風情

  草牧

  。好晒虐

  原業行:騎馬、勒勒車

  自然環境生活

  十、教學反思

 。ㄒ唬﹥烖c

  本堂課的教學設計思路能打破常規,從現象到原因層層探究,遵循學生(從形象到抽象、從現象到本質)的認知特點,最后聯系現狀提出草原文化拯救,上升到情感態度價值觀。整堂課設計邏輯嚴密,層層深入水到渠成。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引導作用,師生互動較好。

 。ǘ┎蛔

  1、教學活動設計缺乏創新,看視頻模擬旅游,小組合作探究討論,師生問答形式較傳統。

  2、教學過程中,由于板書設計位置不準確導致與幻燈片的播放順序未匹配,使教學環節出現瑕疵,如果幻燈片播放順序做成超鏈接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今后要注意。

  3、最后一個環節拯救草原文化這一活動,在操作過程中沒有落實到位,一方面固然有時間因素,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教師本身在設計時考慮欠周到“(1)如果草原環境進一步惡化,會對草原文化帶來什么影響?(2)為了保護草原的生態環境和草原文化,你有哪些建議?”兩個問題將第一個問題一筆帶過,重心放于第二問,其實關于第一問的探討更有利于學生對草原與草原文化之間的關系的理解。今后要深入思考,周全考慮。

《草原》教學實錄及簡評 篇6

  之四

  佚名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

  3.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4.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二、學習準備

  搜集草原風景的圖片、資料。

  三、學時安排

  四、學習過程

  第一學時

  1、同座相互檢查課文朗讀情況,要求正確、流利;

  2、聽兩組(4人)讀課文,評價讀的情況,穿插正音

  (注意生字“勒、駿、限、鞭、馳、蹄、茶、貌、杯、跤”和“迂、襟、澀、涯”的讀音);

  3、理清課文的線索(練習列小標題):

  (1)草原美景;(2)歡迎遠客;(3)親切相見;(4)熱情款待;(5)聯歡話別。

 。ɑ颍撼跻姴菰汀嘁姟汀拕e;初見草原——進入草原——蒙古包外——蒙古包里——聯歡話別;……)

  4、反復默讀第一自然段,談談自己的理解,能講的講,不能講的可以讀。

  如:(1)“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闭f一說為什么作者想高歌一曲?結合生活經驗談談自己類似的感受——草原上空的天,由于沒有遮攔,格外開闊,空氣清鮮,使人感到特別愉快,所以想無拘無束地放聲歌唱。(可能唱什么歌?)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笨梢蚤]上眼睛去想象:草原綠得無邊無際,由于天氣晴朗,遠處也是那么一派清清楚楚的青綠色。(為什么說“并不茫!?——在作者心中一直以為是“天蒼蒼,野茫!保

  (3)“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這里的大花,指的是白色的羊群。

  (4)“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輕輕流入云際!庇^看一幅中國畫,明白“渲染”就是用顏色涂抹,“勾勒”是用線條勾邊兒。“不用墨線勾勒”,指的是小丘柔緩得沒有明顯的界限!按渖鳌保钦f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綠顏色濃厚,就像要流下來一樣。“欲”,是“將要”的意思。流到哪里去呢?“輕輕流入云際”。這里是說,綠色的草原一望無際,與天相接,仿佛翠綠的顏色流入了天邊。(與“萬古長青”、“一碧千里”區別。)

 。5)“這種境界……”這一句是說在這樣的環境中產生的心境!绑@嘆”,是因為第一次看到草原,處處感到新奇,對滿眼的翠綠,感到驚訝!熬昧⑺耐,是留戀草原景色,總是看不夠;“低吟小詩”,是想用詩歌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可能吟什么詩)

 。6)“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边@一句看似寫駿馬和大牛的,實際上是寫作者自己的感受。因為作者被大草原的美麗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圍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樣的心情。不同的心情對周圍環境會有不同的感受,可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類似的感受。比如人心情好時,會覺得小鳥在向人歌唱,樹枝擺動是為人鼓掌。

  5、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能背的背誦。

  6、質疑。

  7、建議課后采用自己喜歡的形式進行感受草原,或贊美草原、關注草原的實踐活動(如畫、寫詩或文、配樂朗誦、編歌、找圖片、搜集描寫草原的詩歌、辦手抄報……)。

  第二學時

  1、課文不僅寫了草原的景美,還寫出了內蒙古人民熱情好客的特點(人情美)。默讀課文,畫出相關語句,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ㄈ纭皝淼綆资锿鈿g迎遠客”,“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許多人“從幾十里外乘馬或坐車”來看客人;他們盛情款待來客:“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姑娘們為客人唱歌、跳舞,小伙子表演套馬、摔跤等等。)

  2、據課文的描述,分角色表演歡迎遠客、盛情款待、聯歡話別等場面。

  3、課文的結尾“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是點題之句,讀后體會其中的含義及表達的感情。

 。ㄟ@一句進一步點明了讓作者流連忘返、不忍離去的原因是草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

  4、課文中還用了不少比喻句,來描繪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畫出來體會體會。

 。ㄈ缬谩敖o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來比喻草原上的羊群;用“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來比喻小丘;用“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來比喻河;用“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比喻群馬疾馳,襟飄帶舞的蒙族同胞。這些比喻的特點是恰當、生動,使被描寫的景物更加形象地呈現在我們面前,仿佛我們親眼見到了一般。)

  5、反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課文的語言特點。

  (全文要用歡快、喜悅、贊嘆的語氣來讀。)

  6、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課文中的語言組織在一起,以導游的身份介紹向同學介紹內蒙古風光和風情。說之前可引導學生將說的內容列成提綱,然后圍繞提綱介紹,介紹時盡量用上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7、質疑

  8、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草原》教學實錄及簡評 篇7

  .《草原》教學實錄+練習+說課設計 

  .支玉恒教學實錄——《草原》 

  .草原

  1草原(a、b案)

  第五單元備課《草原》、《珍珠鳥》、《零點降生的女孩》、《母愛》及練習五。

  【設計理念】

  《草原》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組的首篇課文,是作者老舍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上的美麗風光和蒙漢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本文語言優美,情景交融,極富形象感和畫面感。

  本課教學設計旨在立足文本,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對重點語句的朗讀、吟誦,理解課文內容,進入文本意境。并在此過程中體悟作者的情感,促進學生情感的加深與升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部分生字詞。

  2、學習課文一、二自然段,讀懂草原的特點和蒙族人民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部分句子。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聽一聽唱一唱贊美草原的歌曲。

  【教學流程】

  一、初讀課文 學習字詞 感知全文

  1、揭題導入,初讀課文。

  2、學習字詞:

  陳巴爾虎旗 蒙族 鄂溫克族 勾勒 渲染等。

  3、整體感知:

  草原留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二、精讀課文 品詞析句 感受意境

  1、感受景美:

 、拧∽ブ攸c句統領品讀,回環感受意象美:

  讀出“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細讀課文1、2兩個自然段,劃找有關句子品讀體會。

  預設一: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

  預設二:

  “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預設三: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啤∽ギ嬅婊丨h引讀,深入感悟意境美:

  ① 感情朗讀,融情入境。

  ② 引讀回環,積累語言。

  2、體會情美:

 、拧∫粜н^渡,打開想象,捕捉畫面:

  “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前面引路。

  車跟著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啤【o扣“飛”字,讀出疑問,體悟情誼:

  ① 一讀,讀出人飛、馬飛、車飛,感受“飛”的場景。

 、凇《x,讀出心情、熱情、濃情,感悟“飛”的神韻。

  三、想象寫話 提升情感 留下懸念

  1、補白寫話:

  用一兩句寫下作者此時此境的感受。

  2、交流反饋,提升情感,小結。

  3、緊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鼻稍O懸念。

《草原》教學實錄及簡評 篇8

  《草原》這篇老舍的散文,字里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純樸、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并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

  這是本學期的第一節課,我充分的進行了準備,希望能給班級的孩子們一個快樂學習的課堂。

  一、成功之處:

  1、充分運用了多媒體,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剛開學的學生起到了很好的調動和收心效果。

  2、開展活動,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活動:

  A:創設情境,模擬蒙古包外見面握手的場面。

  B:假如你是客人,你會說些什么?假如你是主人,你又會說些什么?

  C:如果我就是蒙古族同胞,我來到美麗的陽城觀光旅游,你們會怎樣招待我?

  這些情境的創設、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深刻的感悟中,在語言的練習中,將“蒙漢情”升華為“民族情”。這一教學重點和難點得到了很好的突破。

  二、不足之處:

  1、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沒有發揮好。老師在二至五段的學習中放手不夠,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質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

  2、教師語言還不夠優美,激勵評價還應更有針對性。

  3、課堂上讀的層次和形式還應更多樣一些,有效一些。

《草原》教學實錄及簡評 篇9

  【支玉恒西安公開課】

  第一課時第一部分

  師:咱們今天講哪一課?

  生:草原。

  師:(板書“草原”)誰能講一講,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樣子的?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是一望無際,碧綠的顏色,上面有牛、羊、馬都在吃草。牧民們都在放牧。草原上還有山丘、小河,是很美麗的。

  師:他說的對不對?

  生:對。

  師:和你想像中的草原一樣嗎?誰還有補充?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是草之間開滿了各種鮮艷的野花。

  師:開滿了野花。在一片綠色中,萬綠叢中點點紅。這色彩更美了!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那美麗的景色,使我陶醉,那里空氣清新,天氣晴朗。

  師:他把課文上的一些詞語用到了。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還有蒙古人的帳篷,有的人在放牛,有的人在騎馬。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正在舉行一年一度的賽馬大會,許多牧民都騎著自己最好的駿馬在草原上奔馳,草原上非常熱鬧。

  師:很好。咱們先說到這里吧,大家說得都很對,想象很豐富,也都很符合草原的實際情況。那么這篇課文究竟寫了哪些內容?你們預先讀過課文,應該能說出來。

  生:課文寫了草原的美麗景色。

  師:對,一開始就寫草原美景,后來呢?

  生:寫作者去內蒙訪問,蒙族人民怎樣歡迎他們,還寫喝酒、唱歌、演節目什么的。

  師:你這么一說,差不多把課文上的內容都說完了。

  生:還有,作者寫喝酒、唱歌等,并不是就要寫這些,而是寫了這些就說明了蒙族牧民們和作者他們這些漢族的人們很友好。

  師:你看出了作者心里的想法,很好,還有嗎?

  生:還寫了蒙族人民和作者他們告別。

  師:寫了沒有?

  生:沒有。

  師:沒寫?但是他也說對了,課文的話里已經帶出要分別的意思了,對不對?

  生:對。

  師:哪句話?

  生:我認為是最后一小節寫的!疤煅谋滩菰捫标枴闭f的就是他們依依惜別的情景。

  師:就這一句嗎?

  生:還有“蒙漢情深何忍別”。

  師:大家再考慮考慮,剛才說了,課文寫了那么多的內容,那么這些內容大致可以分成幾部分呢?

  生:大致可分為兩部分。

  師:講下去。

  生:第一部分是我們看到的草原上的景色。

  師:第一部分是草原的美麗景色,對不對?

  生:對。

  師: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草原風光,行不行?(板書:“風光”)

  生:行。

  師:繼續說。

  生:第二部分寫了蒙古族的人民歡迎了我們,接著我們一起聯歡。

  師:誰能說得更簡單一些?

  生:我們和蒙古族人一起聯歡。

  師:他用“聯歡”來代表和所有蒙古族人接觸的過程,可以不可以?

  生:可以。

  師:但是從整個接觸過程中表現了一種什么情感?

  生:表現了蒙漢兩族人民,情誼深厚。

  師:對不對?

  生:對。

  師:也就是說,第二部分寫的是草原上的人情,(板書“人情”)人的情感,那么,你通過預習,對整個課文有一個什么初步感受?

  生:我感覺到草原十分美麗,草原上的蒙古人民和漢族人民感情十分深厚。

  師:他說草原的風光是十分美麗的,這一點對不對?

  生:對。

  師:(在“風光”后加“美”)那么還有一點他說得不太清楚,誰來說一說?

  生:草原上的人民非常好客。

  師:十分熱情好客,還有呢?

  生:應該是,蒙漢之間存在著深厚的感情。

  師:對,還有嗎?熱情好客,蒙漢情深這都表現了人情的什么?(在板書“人情”后加“美”)是不是一種人情美呀?那么整個的課文連起來,草原的風光和草原的人情都是這么美好,(在“風光美”與“人情美”間畫一直線相連)那么就構成了一幅(板書“草原風情畫”并用直線與“人情美”連接)可不可以這樣說?

  生:可以。

  師: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寫的。老舍先生用他一支筆,給我們“畫”出了一幅美麗的草原風情畫。從課文整體來看,是不是這個意思?

  生:是。

  師:那么這幅畫究竟是怎么樣的呢?我們一會兒來仔細學。我先了解一下,大家在預習中,有什么問題解決不了的?

  生:我想問,文章第一小節為什么用很大的篇幅來寫草原的風光美?與后面的段落有什么關系?

  師:這個問題提得很好,乍看起來,(指板書)這寫的是風光,這寫的是人情,似乎這之間沒有什么關系對不對?

  生:對。

  師:這個同學問了,這兩段之間究竟是什么關系,這個問題我們一會兒再解決,你呢?再看上面的那一行字,自己也許會得到一點啟發。誰還有問題?

  生:我想問,文章后面幾個小節都寫到作者和蒙古族人民在一起團聚、聯歡的事,為什么要以草原為題而不能以“蒙漢情深”來為題呢?

  師:好,你也同樣看看黑板那一行字,看你自己能不能解決,好不好?

  生:好。

  師:誰還有問題?

  生:這篇文章最后一小節,最后一句話寫“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是什么意思?

  師:你不懂這兩句詩的意思?一會兒注意聽。

  第一課時第二部分

  生:我想知道課文所寫的草原是哪個地方的草原。

  師:那咱們順便說一下吧,《林海》這一課大家學了嗎?(生有答沒學過,有答看過的)

  師:不管學沒學,老舍先生曾經隨著中國作家代表團,走訪了一次東北和內蒙地區,他先上了大興安嶺,看到了林海,就寫了一篇文章叫《林海》,小學課本里也有。他又翻過大興安嶺往西走,就直接下到內蒙古自治區了,(教師在黑板上畫出東北、內蒙和大興安嶺的地圖)一下大興安嶺,剛一走進內蒙草原的時候,就到了內蒙最北邊的呼倫貝爾盟,盟內有一個旗,就是老舍先生所去的陳巴爾虎旗。內蒙的盟,相當于內地的地區,旗相當于內地的縣。大家看到課文上有“陳巴爾虎旗”這個名字沒有?

  生:有。

  師:它屬于內蒙呼倫貝爾草原的一部分。大家知道就行了。這個問題解決了,誰還有問題?

  生:文章第一節的最后一句話寫牛羊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我不知道“樂趣”指的是什么?

  師:好,請坐,一會上課要講到。

  生:第二小節有一句話形容河,像“玻璃的帶子”,“河”后面為什么要用嘆號?

  師:好,為什么要用感嘆號。

  生:我想問,“蒙漢情深”從課文的哪個地方能看出來?

  師:這個我還得讓你看,你問我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一會兒我就讓你回答這個問題,那你上課就得注意聽了。不然一會兒回答不出來。

  生:我還想問,在文章第二節,蒙古人民來迎接他們的時候,騎著馬,作者為什么要用“飛”字來形容呢?

  師:我覺得這個問題你是知道的,你就在這句話里往前看,有一個詞就能解決你的這個問題。你把這個字再加上當時蒙古人民的心情,就能回答了,好不好?

  生:還有第二小節,為什么把穿著各色衣服的男女老少比喻成彩虹?而不比喻成別的?

  師:你想比喻成什么?

  生:我想把他們比喻成一條彩帶。

  師:你說彩虹好啊還是彩帶好?

  生:彩虹。(眾笑)

  師:為什么彩虹好?

  生:因為彩虹代表著美好的祝愿,有的小朋友畫畫常常把大陸和中國臺灣用彩虹連起來,彩虹就可以比喻成一座橋。 

  師:另外你剛才說彩帶是什么樣的? 

  生:五顏六色的。 

  師:那么彩虹呢? 

  生:是七色的。 

  師:如果也用五來說,怎么說? 

  生:五光十色。 

  師:對了,你說五光十色漂亮還是五顏六色漂亮? 

  生:五光十色。 

  師:所以作者用彩虹,明白了吧?另外,我們假想,如果迎客的馬隊正好從小丘頂上下來,那會像是什么飄了過來? 

  生:像彩虹。 

  生:我想問第四小節最后寫的,“會心的微笑”,為什么說“會心地笑了”? 

  師:你知道什么叫會心嗎? 

  生:會心就是他們…… 

  師:會心就是心里知道了,但沒有明白講的意思,蒙古族人民聽了漢族人唱的歌以后,仿佛知道他們沒有明白說出來的意思,這個意思就是蒙漢團結。 

  師:對,會是領會,把你的心意領會了,雖然語言不通,但是兩心相連,心心相印,我也知道你的心,你也知道我的心,我們都知道了。你說這個“會心”用得好不好? 

  生:好。 

  生:第四小節寫歌聲比什么語言都響亮,為什么要這樣寫,而不是用語言表達? 

  師:那就是說,你對這句話不太理解是吧?那你想一想剛才講的“會心”也許就明白了。 

  師:最后再提一個,誰覺得你的問題最重要呢? 

  生:文章第一小節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師:按什么順序寫的,這個問題確實重要,因為時間關系,咱們提問題就先到這兒,如果講到最后,你心里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再研究好不好? 

  生:好。 

  師:現在大家打開書,誰能把寫草原風光美的這一部分讀出來?他讀的時候,大家拿出一支筆來,一邊聽,一邊看,一邊想,手里還要一邊畫。畫什么呢?看看作者除去寫風光美以外,還寫沒寫別的東西?把你認為不是直接寫草原風光的句子勾出來,看誰勾得準,你開始讀吧。 

  生:“這次,我看到了草原……草原的無限樂趣!保ㄆ溟g教師隨機指導朗讀) 

  師:讀得好不好? 

  生:好。 

  師:讀得很不錯,但是我要提醒你一句,注意保護嗓子。勾出不是直接寫草原風光的句子來了嗎? 

  生:勾出來了。 

  師:誰勾出來了? 

  生:我勾了兩句,“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還有,“這種境界……奇麗的小詩” 

  師:還有沒有勾出別的來? 

  生:我勾了“在這境界里……無限樂趣! 

  生:我只勾了“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師:駿馬和牛羊是草原上本來就有的東西,我們一會兒隨課文去研究它,現在咱們就按第一位同學的發言來討論。第一句話,他說他總想高歌一曲,以表示他的愉快,這是一句話,他要高歌。(板書“高歌”)第二句話,和它相對應的,他想干什么呀?能不能概括一下? 

  生:他想吟詩。 

  師:怎么樣吟詩? 

  生:低吟。 

  師:對,(在“高歌”下寫“低吟”)大家看這兩種情調一樣不一樣? 

  生:不一樣。 

  師:什么叫高歌? 

  生:就是放開聲音,不拘束地唱歌。 

  師:放聲歌唱,那么低吟呢? 

  生:就是聲音很小地吟詩。 

  師:來低吟一首小詩。這首小詩是什么樣的小詩? 

  生:是奇麗的小詩。 

  師:什么叫奇麗? 

  生:奇特而美麗。 

  師:他為什么要吟這么一首小詩呢? 

  生:因為他想……表現草原很美麗。 

  師:你該這么說,因為草原是奇特而美麗的,所以他吟的這首詩也是奇特而美麗的,是不是? 

  生:是。 

  師:好,(指板書“高歌”與“低吟”)這是兩個什么句子? 

  生:兩個相反的。 

  師:兩個相反的,他要表達的情感是相反的,但是我問的是這兩句是什么句子? 

  生:抒情的句子。 

  師:對,是作者抒發感情的句子,我現在要提一個很難的問題,作者先是想高歌一曲,后來又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這種截然不同的情感,為什么會產生?如果把兩這個抒情的句子,調換一下位置,我們先讓他“低吟”,后來他越看草原越高興,然后“高歌”行不行?不要急著舉手,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你們一邊思考這個問題,一邊好好默讀課文。怎么讀呢,我告訴你們一個方法。“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內心有什么情感就會用相應的方式來表達,那么內心的情感又是怎樣產生的呢?是受了外界的影響。你們可以這樣思考:作者看到了什么,使他產生了這種情感,而要用這種方式來表達?最后你再做一個結論。這兩句能不能調換,聽懂沒有? 

  生:聽懂了。 

  師:自己先看,有了一點心得以后,可以互相討論。開始。 

 。▽W生開始讀課文,教師不時指導一些學生) 

  師:現在咱們可以暢所欲言,也可以互相辯論駁斥。 

  生:我覺得這兩句不能調換。因為一開頭寫高歌,是第一次看到草原,非常興奮。所以想高歌一曲。第二句是他看到了非常優美的景色,覺得很舒服,所以想低吟一首奇特的小詩。好像在回味一樣。這里就給前面作了一個總結,所以我覺得不能調換。 

  師:不錯,說得很不錯。 

  生:我也是覺得這兩個句子不能調換。因為在前面作者呼吸了清新的空氣,看到了草原明朗的天空,產生了興奮的心情,所以想高歌一曲。然后又看見了一碧千里并不茫茫的草原,看見了小丘和羊群,進一步產生了贊美的心情。所以他又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所以我覺得這兩句不能調換位置。 

  師:請坐。你講。 

  生:我也覺得這兩句不能調換。如果把后面的換到前面去,那就是先看到綠色,最后才覺得空氣的清新。這樣讀起來就不太通順了。 

  師:她的發言有個特點,用了“假設”的方法。如果怎樣怎樣,就會怎樣怎樣,所以怎樣怎樣。發言很有特點。 

  生:我還是覺得這兩句不能調換。因為這里寫作者是第一次到草原。他非常興奮,就想高歌一曲,而第二句是寫作者又看到了小丘和羊群。他不想破壞這美好的景象,就想低吟一首小詩。 

  師:誰還有更新的見解? 

  生:我還是覺得這兩句不能調換。因為有時我們看見新的比較美好的東西的時候,總是先“。《嗝腊!”這么一種激動的心情;然后慢慢地端詳這個東西,就會越來越喜歡它。就由激動的心情變為喜歡了。所以這兩句是不能調換的。而且作者先進入了草原,看到了這樣明朗的天空,呼吸到清新的空氣,所以比較激動。而后面的感情,就慢慢地被這種景象深深地陶醉了,感情就不是剛才那么激烈了,而是柔和了。有很多詞語都表示了作者的這種感情。 

  師:她說得好不好? 

  生:好。 

  師:她引用了課文上的一些具體詞語,說得很有道理,而且點得很準。有一個缺點,她只引用了課文的詞語,如果她能夠有聲有色地朗讀,把她認為作者當時是什么心情,把那種情感讀出來,就可以省好多話,同學們也明白了確實是這樣,你能這么做嗎? 

  生:能。 

  師:那就再重說一次,試一試。 

  生:我認為這兩句是不能調換的,下面我把這一段的幾個例子讀給大家聽一下,大家就可以體會到作者的心情了。(讀)“在天底下……輕輕流入云際!鼻懊孀髡呤欠浅<拥模欢,他看見了這種景色,深深地陶醉了。所以就由激動的心情,變為了陶醉的心情。 

  師:她忘了說兩個很重要的結論。因為前面很激動,所以要高歌;后面因為陶醉了,所以要低吟。誰還有補充? 

  生:我給她補充,她所找的心情激動的句子不對頭,應該是(讀)“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這是作者初到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他是很興奮,覺得新鮮,所以才覺得激動,才想高歌一曲。而后面慢慢地陶醉在這種景色里,又驚嘆又舒服,所以不想再像前面那樣高歌。而是想低吟一首小詩。 

  師:你說的也很對,但是你說人家讀錯了是不對的。她沒有讀前面的興奮的句子,只讀了后面陶醉的句子。你剛才是給她補讀了前面興奮的句子。你們兩個加起來,答案就很完整了。咱們最后歸納一下,大家看看課文的一開始(讀)“這次,我看到了草原……天空是那么明朗!蹦銈冋f他現在看到的是草原的什么? 

  生:是草原總的景象。 

  師:對了,(板書“整體”)他看到了草原的整體。按照剛才你們的想法,草原的整體給人一種什么感受?它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生:作者感到非常興奮與激動。 

  師:草原的整體的特點是什么? 

  生:我覺得是一望無際,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師:對,是一望無際的,(在板書“整體”后寫“開闊”)也就是說,作者現在的心情是激動的、豪放的,是不是?(再寫“豪放”。到此,板書為:“整體—開闊—豪放—高歌”)他是這么一種情感,所以他要高歌。在豪放的心情當中,他想坐下低吟一首小詩可能不可能? 

  生:不可能。 

  師:咱們下一堂課接著研究好不好,下課。

《草原》教學實錄及簡評 篇10

  一、創設情景,導入  新課。

  1聽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多媒體課件展示草原的美麗風光和人土風情的畫片,請學生談談觀后的感受。(放課件,聽歌曲)

  聽了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欣賞著草原美麗的畫面,此時你有什么想法?

  2板書課題,指名讀課題。(板書課題)

  今天,讓我們隨著作家一起走進草原,齊讀課題。

  二、質疑問難,了解學情。

  過渡:在預習課文中,大家知道了這篇課文描寫的是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

  1讀了文章題目,你想了解哪些內容?也可以把預習課文中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

  2教師隨時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課件展示)

  三、自學課文,合作探究。

  1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要注意一邊讀,一邊畫出重點的詞句,在課文的空白處,寫寫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教師相機指導。

  過渡:在自學的過程中,同學們特別認真,尤其是同學們能抓住重點的詞句,聯系上下文,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課前查找的資料,寫出了自己的體會和感受。這種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

  2小組同學自學交流,認識上達成共識后,待會匯報你們自學的的成果。教師深入到小組內,和同學一起交流探討,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于組織教學。

  四、激勵評價,賞讀涵詠。

  過渡:剛才老師參與了同學們小組的活動,每個同學參與合作的積極性特別高,很多同學還發表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下面,我們請同學代表你們小組的同學,結合課文中的重點的詞句,談談你們的體會和理解認識。

  (一)指名研讀草原景色部分的同學,匯報學習的情況。

  1結合課文中的重點的詞句,說說老舍眼中草原的景色是什么樣子的?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用書上的詞語或者自己概括詞語加以總結,請同學把這些詞板書在黑板上!材泱w會的很好,能否用書上的重點的詞語加以總結,把它板書在黑板上。學生參與板書課文中的重點的詞語。學生板書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錯別字。〕

  2隨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展示課件),加深學生感悟,充分地表達自己對草原喜愛的思想感情。(聽了同學們談的對草原的感受,一定想走入草原了,來吧!放課件)

  3鼓勵學生有感情朗讀第一自然段的課文。

  過渡:這么迷人的景色,這么優美的語句,我們真的應該多讀讀。選擇本段中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有感情地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讀進去。〔板書:景色美〕

  3學生配樂朗讀課文的情況,教師適時鼓勵。(出示課件)

 。ǘ┭凶x老舍先生在訪問中被熱情招待的部分。

  過渡:同學們通過邊讀邊談體會的方法,我們感受到草原的美,讓我們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作者在訪問的過程中又什么的感受呢?

  1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文部分,放聲朗讀課文。

  2指導學生交流理解課文的其他部分,感受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

  (1)迎接遠客:學生先讀重點的語句談體會,然后看錄像,學生再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出示課件,板書概括的詞語)

  教師小結:在路上作者初步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熱情,隨后他們來到了蒙古包外。

  (2)學生齊讀蒙古包外迎接的部分。

  (3)熱情接待:先讓學生隨作者一起走進蒙古包,看看發生什么樣的事,(學生看錄像),再指名學生朗讀課文,談談為什么這樣讀課文。學生概括板書詞語)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華。

  1如果自己是一位訪問團的成員,看到草原的美麗景色,又受到內蒙古人民的熱情款待,此時你有什么話要說?結合自己家鄉的情況,能不能對主人發出訪問我們家鄉的邀請?(教師板書:人熱情)

  2時間過得真快,在聯歡的歡聲笑語中,今天的訪問就要結束了,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更美。在斜陽下,怎么舍得分別?作者感嘆:“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崩斫饩渥拥囊馑,齊讀。

  六、課內外結合:

  我們學習的課文是作者五六十年代在草原的所見所聞,課下收集今天發生了巨大變化的草原資料或者圖片,準備在班上交流展評。

《草原》教學實錄及簡評 篇11

  一、復習導入,重溫“風光美”

  1.出示課題。

  2.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欣賞草原風光(圖片滾動)。

  3.引導在圖片欣賞中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入草原”,感受“灑脫”之美

  導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還是草原……”

  出示:“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么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指名讀,說說你從這句話中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重點理解“灑脫”:

  (1)可換成什么詞?(自由、無拘無束……)

  (2)從哪些語句看出“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

  (3)感受灑脫:沒有紅燈綠燈的障礙,沒有行人車輛的擁堵,卻有一路翠色欲流,盡收眼底,卻有那忽飛忽落的小鳥相伴,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表現灑脫:你能否讀出這種灑脫的感覺來。

  三、深讀悟情,感受“人情美”

  1.導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車的灑脫,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風情,更是令人難忘。讓我們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會會蒙古同胞。

  2.自由讀課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草原人民的特點,你想用什么?(熱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據學生回答,提煉板書:迎接相見款待聯歡話別

  4.咱們試試看,在它們前面加上一些詞,是不是會讓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滾燙的心呢?

  (1)課件出示詞語:激情盛情盡情深情熱情

  (2)你能否認真讀讀課文,讀完后,與小組的同學一起想想,把這些詞語加在哪個詞的前面最合適。

  5.交流小結:熱情迎接激情相見盛情款待盡情聯歡深情話別

  熱情迎接:

  (1)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這份熱情?

  (2)出示課件(理解“襟飄帶舞”──師講述:看,熱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著節日的盛裝,騎著駿馬,從幾十里外飛奔前來迎接遠方的客人,那五彩繽紛的蒙古族服裝隨風飄動,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3)草原人民撲面而來的熱情令人感動,你能否讀出草原人的熱情?

  (4)指名讀──齊讀(光是一個或是幾個人的熱情還不足以體現)。

  激情相見:

  (1)你能否想象當時的相見是怎樣的情形──學生即興表演,教師隨機采訪:剛才你們說了些什么?你聽得懂蒙古族語嗎,如果你聽不懂,你知道他們在說什么嗎?

  (2)感情朗讀,讀出激動、興奮之情。

  盛情款待:

  (1)主人們拿出些什么款待遠方的來客?

  (2)除了吃的、喝的,還不忘以歌助興,賓主無拘無束,其樂融融。

  (3)有感情地朗讀。

  盡情聯歡:

  (1)出示課件:聯歡的項目有些什么呢?

  (2)說明: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愛的傳統項目,是能騎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與美的展示。

  深情話別:

  出示課件:背景為夕陽西下的草原,難舍難分的離別音樂(蒙語演唱的《蒙古人》)響起。

  師導:夕陽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終有分別的時刻,此時的賓主雙方站在蒙古包外,望著那一望無際的草原,耳邊,悠揚的馬頭琴聲、質樸高亢的蒙古民歌還在回響;嘴里,噴香的奶茶、鮮美的羊肉,回味無窮;腦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強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著手,那樣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難舍難分(引導學生說出表示舍不得離別的成語)。

  這正是──(課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此時,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說什么?

  此時,你就是漢族兄弟,你想說什么?

  6.“熱情迎接、激情相見、盛情款待、盡情聯歡、深情話別”,這一切是那樣美好,是那樣和諧,人們總希望美好的瞬間能永遠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隨行的記者,你最想拍下哪一個精彩的瞬間?

  四、作業

  1.抄寫課文中優美的句子。

  2.背誦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五、配樂朗讀全文。

  板書: 草原

  草原景色真迷人

  深受歡迎倍感懷

  訪問草原 相見如故心相通

  盛情款待添禮節

  主客聯歡何忍別

《草原》教學實錄及簡評 篇12

  設計

  本文語句優美,富有形象感和畫面感,要加強感情朗讀,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邊讀邊想象畫面。在設計時注重圖文并茂,配以有關草原的圖片歌曲,以加深學生的直觀印象,用眼睛、用心靈去感受草原的美麗,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悟中生情,體會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初步體會兄弟民族之間的深情厚誼。在課堂上采用讀寫結合的方式,更好地訓練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掌握。

  教學目標:

  1、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弄清課文記敘順序,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教學難點

  弄清課文記敘順序,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方法

  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輕松掌握生字、檢查把課文讀生動、讀流利。

  2、注重圖文并茂,配以有關草原的圖片歌曲,讓學生了解草原。

  3、利用榜樣示范法,激發學生寫字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風景名勝舉不勝舉,那居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那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美麗西湖,無不令我們神往,而那遼闊的草原更是個景色迷人的地方,誰能講一講,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樣子的?

  2、教師范讀,出示多媒體課件。(草原美麗風光的圖畫)

  你們想領略草原的美麗風光嗎?下面讓老師帶著同學們跟著老舍先生一起去欣賞美麗的大草原吧!

  (草原離學生太遙遠了,教師配上美麗的多媒體圖畫,抒情的音樂,讓學生初步感知草原的美,為理解課文作好了鋪墊,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學生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認真讀課文,遇到不懂的字,向同桌或查字典解決。

  2、這篇課文究竟寫了哪些內容?

  (理解課文要在把課文讀通讀順的基礎上,所以這個環節,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真正地做到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

  三、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同桌互相每人讀一自然段,檢查字音讀正確與否,讀得流不流利。

  2、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充當“小老師”的角色,學生更有興趣,檢查的力度更高,更容易掌握所學的內容。)

  四、指名讀帶生字的句子,理解重點的詞語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隨文識字的方法,把生字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更容易理解,而且沒那么枯燥。)

  五、寫生字

  1、請學生在黑板上范寫兩個容易寫錯的“澀”。

  2、學生寫生字。(描紅、在生字本上寫一個)

  3、學生對照書本自己評析、同桌互相評析,推薦寫得好的讓大家欣賞,說明推薦的理由。

  (為學生樹立榜樣,為學生提供鍛煉的平臺,激發學生寫字的欲望。把學習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他們去自糾自查,共同進步。)

  六、質疑、總結

  (“學貴有疑”,人們的進步往往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的,而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必然前提,閱讀也不例外,如能抓住要點,抓住關鍵提問,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是一種能力的表現,這種能力對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板書設計:

  風光美

  草原

  人情美

《草原》教學實錄及簡評 篇13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自學本課生字,會寫這六個生字。

  2、抓重點詞句,感受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厚感情。

  3、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有關草原的圖片、資料;預習課文。

  教學重、難點:

  抓重點詞句,感受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厚感情。

  教學過程:

  一、直觀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受?出示有關草原的圖像,激發學生感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受。

  1、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老舍先生的筆下,感受草原的獨特之美。請同學生們打開書,自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畫出來先自己想辦法解決。

  2、指導學生學習重點生字詞。

  3、通過剛才的讀,草原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梳理大意。

  三、品讀課文,體會美景。

  1、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呢?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的,請自讀畫出有關句子,想想自己怎么從中具體感受到美的。

  2、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美呢?怎么感受的?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若學生談出從“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表示我的愉快”中感受到草原的美時,引導學生通過原句和“空氣清鮮,天空明朗”對比,體會兩個“那么”對草原空氣和天氣清鮮、明朗程度的描寫,并指導讀出這種開闊明麗的感覺。

  若學生談“在天底下,一碧千里,并不茫!币痪鋾r,可相機點撥“一碧千里、茫茫和并不茫!钡囊馑,指導讀出草原一片碧綠,廣闊無垠的美。

  在老舍筆下草原無邊無際,而作者為什么說它并不茫茫呢?引導學生在繼續感受中體會。

  若學生談出從“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中感受到草原美時,可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生活經歷畫國畫,體會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所帶給人的飽滿、潤澤、青翠之美,并讀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3、作者初見草原就一下子被草原的天和草原的天底下一碧千里,廣闊無垠的美所吸引,讓我們輕輕的讀,感受草原的美。引導學生整體感受、朗讀。

  4、想不想去草原看看,親自領略一下草原獨特的風光呢?播放有關草原的錄像,引導學生感受草原的美景。

  5、在這碧綠無垠的大草原上,作者產生了什么感受呢?引導學生讀出作者的感受。

  6、如果此時你是作者,你想說什么?做什么呢?請用簡練的語言寫出,并交流。

  四、自主閱讀,感受人美。

  1、如果說草原的美已深深地留在作者的腦海,那么草原的人又是怎樣的熱情好客呢?請同學們自讀下文,想下文中每個自然段各寫什么內容?再用準確的詞語概括。引導學生練習給每段加小標題,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2、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了草原人民熱情好客呢?根據學生的回答,理出歡迎遠客、親切相見、熱情款待、聯歡話別的內容。

  3、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個方面?多讀讀,想想為什么自己感受深?

  當學生談到歡迎遠客時,可引導學生讀初入草原時,“聽不見一點聲音,也看不見什么東西”望見河時的驚喜。

  通過重點語句“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等想象主人歡迎遠客的情景,讀出迎客的熱鬧場面,體會蒙古人的熱情純樸。

  當學生談到親切見面時,可引導學生拓展想象主客相互握手時,會說些什么?體會蒙漢人民的深情厚誼。

  當學生談到熱情款待時,可引導學生講講蒙古族人的風土人情,感受主人歡迎客人的隆重場面,并相機指名朗讀。

  對于聯歡話別一段的學習,可重點抓住最后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讓學生聯系上下文談談自己的理解,進一步感受美麗、寬廣、充滿生機的草原,養育了勤勞、純樸、熱情好客的人民,體會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誼。并相機指導朗讀。

  五、指導寫字、積累詞句。

  1、仔細觀察文中的生字,和同桌說說自己怎么記住這些字的。

  2、在剛才的復習生字中,你覺得那些字比較難寫呢?引導學生搞清難寫字的書寫要點,范字后指導學生練習寫字。

  3、《草原》一文,意境深遠,語言優美,把你認為生動形象,印象深刻的詞句找出來和同桌交流后,抄寫在好詞好句本上。

《草原》教學實錄及簡評 篇1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2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體會蒙漢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感悟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體會“蒙漢情深”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第1、2自然段。

  3.感悟草原的“景色美”,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的思想感情。

  一、 情境導入

  1.出示地圖,簡介內蒙。師:這里是土壤肥沃,牧草茂盛,野花芳香,空氣新鮮,湖泊晶瑩的內蒙古大草原,蒙古族同胞就生活在這風景如畫的草原上。草原風景美,蒙族牧民更美……

  2.欣賞音畫,走近草原。播放多媒體音畫《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說說草原給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3.導入新課,齊讀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將跟隨著我國現代作家老舍先生,走進內蒙古,走進——(生齊讀)草原,作一次草原之旅。

  點評

  從“地圖”到“音畫”再到“課文”,逐步縮短“草原”和學生之間的時空距離,并為整篇課文的閱讀營造出“美”的氛圍!睹利惖牟菰业募摇分袃灻赖牟菰L光畫面,為后面學生閱讀課文第1、2自然段,在腦海中想象草原美景提供了“相似經歷”的支撐。

  二、 初讀課文

  1.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讀、齊讀。

  迂回、玻璃、襟飄帶舞、彩虹、馬蹄、羞澀

  2.自由交流預習中理解的新詞。

  重點交流:渲染、勾勒、迂回、鄂溫克。

  3.指名逐段朗讀課文,說說每段大意。

  讀中正音,讀后交流每節的大意,點出五幅畫面:草原景色——遠道歡迎——相見握手——盛情款待——斜陽話別。

  4.用最簡練的語言說說課文的大意。

  我們訪問內蒙古大草原,看到草原的美麗景色,受到蒙古族人民的熱情歡迎。

  板書:景、人。

  點評

  初讀課文環節,首先重基礎,一是,關注生字新詞的預習情況,讀準字音,了解詞義;二是,關注課文的朗讀情況,做到書不讀通,不開講。其次重整體,一是,把每一個自然段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整體,讀懂大意,形成畫面;二是,把全文看作一個更大的整體,將五幅畫面疊加,讀懂全文大意,最后濃縮為兩個字——“景”、“人”,為接下來引導學生精讀課文留下伏筆。

  三、 感悟“景色美”

  1.指名朗讀第1自然段,想象草原的景色。

  師:誰愿意為我們做導游,帶著我們走進草原,來欣賞草原的景色?

  2.自讀自悟,圈點批注:草原的景色有什么特點,你最喜歡哪里?

  3.師生互動對話。

  (1)天:更可愛——空氣清鮮,天空明朗。

  品味“那么……那么……”。

  (2)地:一碧千里,并不茫茫——平地綠,小丘綠,羊群白。

  品味“羊群——白色的大花”、“草原——無邊的綠毯”、“小丘——中國畫”、“翠色欲流——流入云際”。

  板書:景色美。

  4.自讀自悟,圈點批注:用“——”畫出此時作者的感受,并與自己的感受聯系起來體會。

  5.師生互動對話。

  (1)為什么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滿心的愉快?

  (2)從“驚嘆”、“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詩”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3)駿馬、大牛在回味著什么?除了駿馬、大牛在回味,還有誰在回味呢?(作者、讀者,包括課堂中的你我他)

  板書:愉快驚嘆。

  6.配樂朗讀,閉目想象。

  師:讓我們在優美的草原牧歌中來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7.反復朗讀,熟讀成誦。

  背誦提示,點明寫法:(天)空氣——天空——(地)天底下——羊群——小丘——(感受)這種境界——在這境界里——。

  8.小結過渡:跟隨著作者的筆觸,我們仿佛置身在美似畫卷的草原之中,陶醉在天空的清鮮明朗、大地的一碧千里之中,怎能不愉快驚嘆呢?接下來,還有更加迷人的畫卷在等著我們欣賞呢。誰來往下讀。

  9.指名朗讀第2自然段的前半部分,想象草原的景色。

  10.自讀自悟,圈點批注:從這一部分中,你讀出了草原的景色還有哪些特點?

  11.師生互動對話。

  (1)遼闊: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

  (2)靜寂: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聲音,也看不見什么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師:草原的遼闊與靜寂,愈顯出草原景色的美不勝收。

  1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熟讀成誦。

  點評

  “景色美”這一部分內容的閱讀,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之一。上述教學設計,凸顯閱讀對話教學理念。首先,圍繞文本解讀核心,精心預設對話話題——“草原的景色有什么特點?”這個話題解讀的容量大,涵蓋了課文第1、2自然段中的主要內容。話題解讀的個性化,可以兼顧到不同學生的解讀空間。其次,讓學生充分經歷閱讀對話教學的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潛心會文、自主對話,引導學生圍繞話題,圈點批注。第二層次是師生交流、互動對話,引導學生圍繞話題,品詞析句。第三層次是熟讀成誦、內化積淀,引導學生沉淀話題,積累語言。再次,在閱讀對話教學過程中,時時關照學生自我的體驗。引導學生把自己放到文本之中,反復地揣摩,仔細地推敲,認真地品味,不斷地咀嚼,走進文本言語的深處,走進作者心靈的深處,去傾聽文本的聲音,去感受文本的色彩,去體驗文本的意境,去觸摸作者以及自己的情愫。

  四、 作業

  1.聽寫生字詞。

  2.摘抄第1、2自然段中的比喻句、擬人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3.背誦課文的第1自然段。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2自然段。

  2.感悟草原的“人情美”,說說對“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的理解,體會蒙漢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一、 復習導入

  齊背第1自然段,“回味”草原的美麗景色。

  二、 感悟“人情美”

  1.師:上節課我們欣賞了草原的美景,這節課我們來感受草原的人情。

  自讀自悟課文2~5自然段:用“~~”畫出主人迎客、相見、款待、話別的有關語句,想一想蒙古族人民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引導學生在書上圈點批注)

  2.師生互動對話。

  先讀自己所畫的語句,再說自己讀出的印象。

  (1)遠道歡迎:男女老少、各色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飛過來、幾十里外、歡呼著、飛馳著、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飛過小丘。(歡迎的人多,場面盛大,熱情好客)

  (2)相見握手: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心情激動,場面熱烈,熱情好客)

  (3)盛情款待:奶茶奶豆腐羊肉,舉杯敬酒唱歌,禮貌親熱微笑,干部老翁姑娘。(非常尊敬,氣氛熱烈,熱情好客)

  (4)斜陽話別:飯后,套馬、摔跤、舞蹈、騎馬;夕陽西下,不忍分別。(氣氛融洽,情意深厚,熱情好客)

  3.師:蒙古族人民給我們留下了這么多深刻的印象,這其中印象最深的一點是——“熱情好客”!

  指名四人朗讀2~5自然段,體會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的特點。

  4.面對熱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作者的感受是什么?課文中沒有直接寫出來,但我們可以透過2~5自然段中的文字,感受到作者此時的心情?

  板書:人情美、興奮動情。

  點評

  “人情美”這一部分內容的閱讀,是本文教學的又一重點。上述教學設計,在閱讀對話教學中,注重凸顯兩個方面的價值引領。一是,凸顯核心話題的價值引領。在 “人情美”這部分內容的閱讀中,引導學生緊緊扣住一個話題——“自讀自悟課文2~5自然段:用‘~~’畫出主人迎客、相見、款待、話別的有關語句,想一想蒙古族人民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這是一個很好的核心話題,它使課文2~5自然段中紛繁蕪雜的閱讀對話點得以刪繁就簡,可以給予學生充足的自讀自悟、自主交流的時空。在這個核心話題的價值引領下,閱讀對話教學過程就會變得簡約,但卻又是內涵豐富的。二是,凸顯文本核心的價值引領。在學生對2~5自然段中的 “人”作了多元解讀后,一方面需要尊重學生的多元解讀,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凸顯文本核心的價值引領。教學中,要把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這一核心價值凸顯出來,并通過朗讀讓“熱情好客”在學生的腦海中定格。

  三、 感悟“蒙漢情深”

  1.引讀:同學們,草原上景色美,讓作者愉快驚嘆;草原上人更美,讓作者興奮動情。太陽已經偏西了,誰也不肯走。是呀!——(生齊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2.請聯系全文理解這兩句詩。

  3.師生互動對話。

  板書:蒙漢情深、依依惜別。

  (1)“蒙漢情深”是什么意思?“蒙漢情深”體現在哪里?

  (2)“天涯碧草”是什么意思?“天涯碧草”體現在哪里?

  (3)展開想象,說說這兩句詩所描繪的情境。

  (4)從這兩句詩中,你讀出了什么?(蒙漢情深,民族團結)

  (5)課文以詩結尾,你覺得怎么樣?(總結全文,升華主題)

  4.指導誦讀。

  點評

  抓住課文結尾這兩句詩總結全文、升華主題的特點,把“詩句”附著在“文本”中作感性解讀。在讀懂詩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詩中的感情,讓“蒙漢情深”、“民族團結”的文本主題得以歸結升華。最后,引導學生從語言表達形式上,來領悟作者以詩結尾的“妙筆”。)

  四、 品味“文字美”

  1.選讀文中自己最喜歡的句段,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

  比喻句、擬人句,靜態描寫、動態描寫,寫景、敘事、抒情;優美詩句……

  2.出示文中幾處矛盾的語句,引導學生品味。

  (1)“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2)“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3)“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聲音,看不見什么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4)“這時候鄂溫克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點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

  點評

  《草原》這篇課文語言簡潔生動,情感真切自然,是一篇文美、景美、情美的典范作品。老舍先生不愧被譽為“語言大師”,文中比喻、擬人信手拈來,其中最鮮明的語言特色是老舍先生故意將互相對立和排斥的描寫,巧妙地熔于一爐,在看似矛盾的語言背后,可以讓讀者讀出豐富的內蘊。因此,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對這么多清新自然、貼切傳神、內蘊豐富的語言文字,需要引導學生作“反芻”式的品味。在文本解讀過程之中,注重文字品味,把語言的內容和形式融合在一起。在文本解讀結束之后,作“反芻”式的文字品味,豐富積淀學生的語感。

  五、 總結全文

  讀著老舍先生的《草原》,我們仿佛也作了一次身臨其境的草原之旅。草原的景色美,使人愉快驚嘆;草原的人情美,使人興奮動情;蒙漢情意深厚,使人依依惜別。

  六、 作業

  1.背誦課文的第2自然段。

  2.聯系課文,說說對“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的理解和體會。

  3.聯系課文,搜集資料,了解內蒙古民族風情。

  板書設計:

  景色美 (愉快驚嘆)

  草原 人情美 (興奮動情)

  蒙漢情深 (依依惜別)

《草原》教學實錄及簡評 篇15

  .《草原》教學實錄+練習+說課設計 

  .支玉恒教學實錄——《草原》 

  .草原

  1草原(a、b案)

  第五單元備課《草原》、《珍珠鳥》、《零點降生的女孩》、《母愛》及練習五。

  【近義詞】

  天涯──天際  驚嘆──贊嘆  柔美──優美  清鮮──新鮮

  灑脫──瀟灑  疾馳──奔馳  奇麗──秀麗  明朗──晴朗

  柔美──柔和  奇麗──瑰麗  無限──無窮  灑脫──瀟灑   

  羞澀──害羞

  【反義詞】

  低吟──高唱  靜立──奔馳  團結──分裂  羞澀──大方

  灑脫──拘謹  明朗──陰沉  迂回──徑直

  【翠色欲流】   欲流:快要流出來。形容綠色濃潤得像要流淌下來似的。

  【渲染】  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涂染畫面,使它分出層次,以加強藝術效果。比喻夸大的形容。

  【灑脫】  行動自然,無拘無束。

  【迂回】  回旋,環繞。

  【一碧千里】  千里:形容寬廣。形容十分廣闊的一片綠色。

  【蒙古包】  蒙古族人民居住的圓頂帳篷,用氈子做成。

  【奶豆腐】  一種用牛、馬、羊奶制成的食品,形似豆腐。

  【襟飄帶舞】  衣襟和裙帶迎風飄動。

  【鄂溫克】  我國少數民族之一,分布在黑龍江省。

  【話斜陽】  在夕陽照耀下話別。

  【何忍別】  怎么能馬上就分別。

  【云際】  云彩的邊際,這里指天邊。

  【奶茶】  攙和著牛奶或羊奶的茶。

  【羞澀】  有點難為情的樣子。

  【天涯】  形容極遠的地方。

  【駿馬】  好馬,跑得快的馬。

  【勾勒】  用線條畫出輪廓。

  【羞澀】  有點難為情的樣子。

  【灑脫】  無拘無束,行動自如。

  【迂回】  有點曲折,不呈直線。

  【茫!  朦朧的樣子。

  【渲染】

 、拧∵@件事,用不著這么渲染。你這樣做,未免有點小題大作了。

  ⑵ 要想學好國畫,就要知道渲染是什么。

  【翠色欲流】

 、拧∑缴教们胺,是一片翠色欲流的竹林。

  ⑵ 湘江的夏天,整座山都是翠色欲流的。

  【境界】

 、拧∩蕉磧鹊钠嫣氐木跋螅俏疑綇奈唇洑v過的境界。

 、啤∥覀円粩嗟奶岣咦约旱乃枷刖辰纭

  【回味】

  ⑴ 他極口稱贊上海,經常在回味那些有趣的事。

 、啤∥铱偸腔匚逗透改冈谝黄鸬目鞓窌r光。

  【灑脫】

 、拧≡诖蟛菰向T馬,是一件灑脫的事!

  【迂回】

 、拧±旖乃芮宄,水流很緩,平穩地在山峰中間迂回。

  【羞澀】

  ⑴ 在陌生的眾人面前,她羞澀而默默地坐著。

 、啤『芏嗯⒆佣己苄邼。

《草原》教學實錄及簡評 篇16

  教學目標:

  1.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豐富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或第4自然段。

  3.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無限生機,產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通過讀、想像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無限生機,產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

  教學教具:投影、圖 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揭示課題。

  在我國內蒙古,有一個世界聞名的大草原,那就是錫林郭勒大草原。盛夏時節,鮮花盛開,草原碧綠;深秋,金黃色的大草原在風的吹拂下翻滾著草波,景色十分迷人。你想馬上欣賞錫林郭勒大草原的美景嗎? 出示《錫林郭勒大草原》近照。

  問: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閱讀理解,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先自己讀讀第二自然段,想想從那兒感受到錫林郭勒大草原是廣闊的,再和小組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

  (讀書,理解,討論,回答)

  (1)(藍天底下,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從這兒能感受到草原的廣闊,無邊無際,而且都是綠色,很美。)

  學生閉眼想象 問;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讀出你的感受嗎?指名讀 (自評—生評

  師:除了廣闊,你還感受到了什么?(美麗)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用﹏

  畫出描寫野草、湖水、野花的句子

  集體交流 邊讀邊想象畫面讀你的感受來。

 。2)(山嶺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滿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沒過十來歲的孩子,能讓他們在里面捉迷藏。這里的草很多,到處都是;也很高,能把我們沒過,還能捉迷藏,很有意思,說明草很茂密。這里的景色很美。能夠說出自己的理解)

  如果這樣寫,還有這種感受嗎?(品詞品句)

  草原上到處都是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的草深極了。

  山嶺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滿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沒過十來歲的孩子,能讓他們在里面捉迷藏。

 。ū容^,感受,重點理解到處都是,很廣闊,有趣。)

  自己讀讀,讀出自己的理解。

  默讀一、二自然段。說一說這兩個自然段有什么關系?

  過渡:草原不僅是美麗的而且是個歡騰的世界

  2.學習三、四自然段。

  (1)默讀課文,想一想從哪兒看出錫林郭勒大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 板書:動物 牧民 (放錄象)

  問:課文中都提到了哪些動物?他們各是怎樣活動的?

  指名回答 自由讀有關句子想象快了玩耍情景。

  (2)錄象 牧童放牧場景

  學生欣賞說一說此情此景,隨牧童一起放聲歌唱。

  師:此時的你在想什么,心情如何?生充分談一談

  如果沒有野草、湖水和野花,錫林郭勒大草原將是什么樣子的?進行保護環境教育。

  三、總結。

  朗讀全文 問:

 。1)這篇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描繪錫林郭勒大草原?

 。2)課文第三段與上下段有什么聯系?(過渡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教給學生寫作方法。

  四、分層作業: A、抄寫文中優美 句子 B、給課文配一首小詩

  板書設計 :

  9、錫林郭勒大草原

  廣闊美麗 草 一望無際

  湖水 清亮

  花 各種各樣

  歡騰世界 動物 歡跳

  牧民 高歌

《草原》教學實錄及簡評(精選16篇) 相關內容:
  • 《草原》教學案例(通用17篇)

    教學目標:1.學會14個生字,會認4個字,能正確讀寫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禮貌、拘束、摔跤、襟飄帶舞等詞語。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

  • 《草原》教案模板(通用13篇)

    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8個二會字、4個新偏旁,理解部分詞語;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快樂,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 《草原》同步練習題(精選16篇)

    一、默寫。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天的天( ),空氣( )。天空是那么 ,使我總想搞個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 ),而并不茫茫。四面( ),平地( ),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

  • 《靜默草原》教案(通用13篇)

    一,教學目標:1、通過這篇文章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充分發揮其審美體驗的能動性。2、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品質的培養。3、在對草原景色的獨特感知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陶冶學生的性情。...

  • 課文《草原》優秀教案(通用13篇)

    教學目標:1.認識“丘”、“渲”等7個生字,會寫“毯”、“陳”等9個生字。會寫“草原、線條、柔美”等22個詞語。2.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并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讀出自己的感受。背誦第1自然段。...

  • 關于草原教案錦集(精選3篇)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草原特點。...

  • 《草原》教案范文錦集(通用16篇)

    課時:一課時教學目標:一、指導學生用歡快自豪的情緒來演唱歌曲,并初步掌握蒙古族歌曲的演唱風格。二、通過創設輕松活潑的情境,并運用多媒體引導學生在聽,唱,演等情感體驗中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

  • 《草原》一課的教學設計思想(通用17篇)

    《草原》一課是一篇敘事散文。課文著重記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通過學習本課,要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

  • 《草原的早晨》第二課時教案(精選17篇)

    “學程導航”課時教學計劃施教時期 年 月 日教學內容- 5.草原的早晨-共幾課時-3課時第幾課時--第2課時-課型-講讀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 學會4個生字,認識牛字旁。...

  • 草原教案范文集合(精選5篇)

    教養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體會描寫草原風景美、人情美的語句。2、理解課文中打比方的句子。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情背誦第一自然段。教育目標:1、理解課文內容,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增強民族團結意識。...

  • 《草原》難句解析(通用14篇)

    .《草原》教學實錄+練習+說課設計.支玉恒教學實錄——《草原》.草原1草原(a、b案)第五單元備課《草原》、《珍珠鳥》、《零點降生的女孩》、《母愛》及練習五。...

  • 關于草原教案模板集錦(通用17篇)

    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8個二會字、4個新偏旁,理解部分詞語;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快樂,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 精選草原教案集錦(精選17篇)

    教學目標:1. 理解課文內容,并從中感受草原景色的美麗和人民熱情好客,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大草原的思想感情。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的意思教學重難點:1.通過語言文學展開想象,在腦海里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2.體會重點句子...

  • 《草原》練習(精選12篇)

    給下面的字選擇正確的意思,填在相應的擴號里。疾 (1)疾病 (2)痛苦 (3)痛恨 (4)急速猛烈群馬疾馳 ( ) 疾惡如愁 ( ) 疾風知勁草 ( ) 疾苦 ( )2 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寂靜 ( ) 羞澀 ( ) 拘束( ) 灑脫 ( ) 回味 (...

  • 《草原》教案模板合集(精選16篇)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學生談一談如何記住本課生字。2、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師生解答。二、再讀課文,理清線索1、小組討論。2、小結板書:草原美景歡迎遠客親切相見熱情款待聯歡話別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1、結合下列詞句,體會自然之...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www久草| 久久99久久98精品免观看软件 | 欧美日本国产在线a观 | 少妇欲求不满和邻居在线播放 | 师兄啊师兄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 欧美视频一区在线 | 精品三级AV无码一区 | 中国产一级a毛片四川女 | 看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 | 人妻大胸奶水2 | 两个人看的视频www 五十路熟妇强烈无码 | 欧美亚洲另类视频 | 一本大道区一区二区三乱码八 | 国产成人剧情AV果冻传媒 | 国产露脸国语对白在线 | 激情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 | 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 | 日韩不卡一二三 | 日本一卡精品视频免费 | 欧洲成年人性生活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麻豆 | 成人在线欧美 | 亚洲A∨国产AV综合AV | 蜜臀99| 久久精品亚洲乱码伦伦中文| 一级毛片子| 两根黑人粗大噗嗤噗嗤视频 | 午夜影院普通用户体验区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欧美视频 | 成人做爰高潮片免费视频韩国 | 少妇下面好紧好爽视频 | 九九视频69精品视频秋欲浓 | 日韩精品无码人成视频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 可以免费看的毛片 | 两性视频久久 | 国产精品社区在线观看 |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国产 | 欧美爆乳乱妇高清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