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早晨》第一課時教案(通用13篇)
《草原的早晨》第一課時教案 篇1
“學程導航”課時教學計劃
施教時期 年 月 日
教學內容- 5.草原的早晨-
共幾課時-3課時
第幾課時--第1課時-
課型-講讀
教
學
目
標
1.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4個生字詞,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練習讀好長句子。
教
學
重
難
點
1.學會本課4個生字,能正確、美觀地書寫。認識“廠”(偏廠旁)
2.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
學
資
源
課文插圖、與課文相關的詩歌、文章等。
預
習
設
計
1.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標上自然段序號。
2.搜集與草原有關的詩歌、文章。
學 程 預 設
導 學 策 略
調整與反思
一、導入
1. 學生讀準“草原”,識記“原”,認識“廠”(偏廠旁)
學生說說自己對“草原”的認識
2、學生齊讀課題。
二、朗讀課文
1、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
2、學生認讀生字詞,哪個不易讀正確的多讀幾遍。
(1)自己讀讀詞語,哪些生字的字音值得注意?
(2)正音:民、新、處。
(3)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4)把生字詞帶入到課文中,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5)讀長句子。
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師生共議。
試著讀文中的長句。
三、學習生字
1.小組內自學生字,說說你認識哪幾個生字,是怎樣認識的?不認識的向同學或老師請教。。
2.認識“偏廠旁”
3.分別給這幾個字組詞。
4.學生描紅、臨寫。
板塊一
1、小朋友,這幾天我們跟著春姑娘欣賞了花兒盛開的梅花山,認識了頑強生長的春筍,了解了不同狀態的雨點,還看了美麗的小池塘。今天,老師帶大家去一個新的地方。 板書:草原
引導學生說說對草原的認識。
2、出示掛圖
教師補充介紹草原:大草原在我國的內蒙古和黃土高原,是我國西北邊疆地區放牧的地方,那里風光非常優美,特別是在春天的早晨。
板書完整:草原的早晨
板塊二
1、教師范讀
2、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3、出示生字檢查自學效果。
鞭聲 打破 黎明 寧靜 鋪滿 新綠 無邊 牧民 跨上 駿馬 遠處 飄動 回蕩 圈門
4.再讀課文,要求:字字讀準,句句讀通。
5.檢查自學效果
6.出示:“啪!啪!”響亮的鞭聲打破了黎明的寧靜。
遠處,一群群羊兒像朵朵白云在飄動,藍天下回蕩著牧羊人的歌聲。
(1)誰能來讀讀這個句子?你是怎樣停頓的?
(2)指導讀句子
7.文中還有長句,用老師的方法來讀讀。
8.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師生共議。
板塊三
1. 出示生字:原、打、寧、羊。
2.交流討論。
原:“廠”偏廠旁 半包圍結構
里邊不是“泉”。
打:左窄右寬。
寧:上下結構。
3. 教師范寫
作業
設計
★讀熟課文。完成《習字冊》上的生字。
★★搜集一些關于草原的詩歌。
《草原的早晨》第一課時教案 篇2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多媒體播放草原風光片。
二、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自讀全文。
㈠學習第1自然段。
1、誰來給我們讀一讀。
師:你覺得她哪些詞讀得特別好?
2、細品第一段。
⑴抓住啪!啪!、響亮等詞學習第一句。
⑵抓住鋪滿、新綠、醒來了等詞學習第二句。
3、自由讀詞、讀句。
4、指名讀這段。
5、學生有感情讀齊讀這段。
㈡學習第2自然段。
1、自由學習這段(可以左右交流、探討)
點擊草原之旅中的視頻,邊看邊體會草原的熱鬧。
2、相機教學。
讀過課文,看過錄象,你從哪兒感受到了草原的熱鬧?
羊多,羊歡
⑴從文中哪幾個詞語感受到的?
抓住:一只只、涌出、羊群體會羊多。
⑵出示:涌出、蹦跳、奔向
⑶讀好涌出、蹦跳、奔向,體會羊兒當時有多么快活。
⑷男生、女生比賽讀這句。
⑸用上這3個詞,說說我們前不久學校舉行的放風箏比賽的場面。(同桌交流后發言)
師:我校一年一度的放風箏比賽開始了,我們(涌出)了教室,(蹦跳)著(奔向)大操場。
師:你當時開心嗎?快活嗎?
⑹讓我們再來有感情地讀讀這句,感受一下羊兒急于沖出圈門奔向大草原時的開心、快樂。
牧民樂
⑴小朋友,看了那些騎著駿馬,英姿颯爽的牧民,你想說點什么?
(真快;好威風;騎馬技術高;高興)
⑵請你自己讀讀第二句,看看你能把牧民那開心勁兒讀出嗎?
⑶指名多人讀。齊讀。
此時的草原是多么得歡快、熱鬧啊!羊兒歡,人更歡。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這段。
㈢學習第3自然段。
⑴師范讀,要求:一邊聽一邊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看羊群圖片,播放牧羊人的歌聲)
⑵(我看到了羊群),那一群群羊兒像朵朵白云在飄動什么地方像?
自讀這句體會。
⑶師:羊兒成群的散布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動吃草,遠遠望去還像什么?左右交流后指名。
⑷(聽到了歌聲),歌聲忽遠忽近,在大草原上空來回飄蕩,這就是回蕩。
⑸這是怎樣的歌聲?
⑹指導讀好這段,語速放慢,聲音漸漸放輕,學著老師的樣指名讀。
⑺在牧羊人悠揚的歌聲中,有感情地齊讀這段。
三、指導背誦。
師:選你最喜歡的一段背一背。可以一個人背,也可以和邊上的小朋友一起背,比比誰最有感情。
(相機)喜歡這段的起立背。
四、指導習字。
⑴出示:牧、原這兩字。想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記這兩個字,介紹給大家。
⑵你認識了誰?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⑶多媒體講解各字,并指導學生書寫。
五、拓展延伸。
師:點擊草原之旅。自己瀏覽圖片,想看什么就點什么。小朋友們,盡情地享受這次草原之旅吧!
學生自由操作,瀏覽。
六、布置作業。
任選其一,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完成,也可回家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
1、涂一涂:學習了課文,大草原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吧!請你到小畫板中,幫這幅《草原的早晨》涂上顏色,再把它貼到暢所欲言的涂一涂中。
2、貼一貼:請你動起小手,到網上搜索漂亮的草原圖片,再把它貼到暢所欲言的貼一貼中,讓大家一塊兒來欣賞吧。
師:草原之旅即將結束,我相信每個小朋友的感觸都很深,讓我們在這優美的音樂聲中結束本次草原之旅吧!
聽《草原的早晨》有感
邵弘一
前不久聽了李君老師執教的《草原的早晨》一課,深有感觸。這節課真可謂是一節圖美、樂美、情美的語文課。
1、圖美
課一開始,李老師用美麗的草原圖片,Fash動畫生動地刻畫出了大草原寧靜、悠遠的意境,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了遼闊美麗的大草原,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學生的`興趣自然而然地被激發出了。
在學文過程中,李老師又結合課文內容穿插圖片、視頻,幫助學生理解字詞,像:寧靜、新綠、鋪滿這一類抽象的詞語,使學生通過看圖,有了直觀的感受,激發了學生朗讀的情感。
學文之后,草原之旅這一欄目的設計,使學生在學完課文后再次領略了大草原的無限風光,既鞏固了課文內容,又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延伸了知識面。
2、樂美
整節課自始至終穿插著帶有草原風味的歌曲、背景音樂,使人仿佛身臨其境,在美麗的大草原上暢游,感受到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底現牛羊的意境。李老師讓學生在音樂聲中看,在音樂聲中聽,在音樂聲中想,在音樂聲中讀,把學生的情感完完全全帶到了美麗的大草原上。
3、情美
整節課,李老師扎實的基本功,優美自然的過度語言,激發了學生美文美讀的情感,激發了學生表達美的欲望。課上,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搶著讀書,搖頭晃腦地自己品讀,喜愛大自然的情感在瑯瑯的書聲中表達得酣暢淋漓。
《草原的早晨》第一課時教案 篇3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五課)
一、教材分析
《草原的早晨》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的一篇文字優美、內容新穎的散文,通過早晨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現了草原繁榮興旺的新氣象。本堂課的教學設計思想是如何滲透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實現語文素養、音樂素養、審美情趣等多種能力的整合,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
二、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歡樂。
三、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涌”“醒來了”“回蕩”等生詞,感受草原的美麗風光,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四、突破重難點的措施:
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突破重難點
五、教學策略:
(1)以讀為本,創設情境,感悟朗讀,體現語文課上的"書聲朗朗"。
(2)以鼓勵性評價作為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手段,體現課堂評價的激勵作用。
(3)體現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優勢。
六、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
七、設計思路:根據信息時代的特點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本課的設計思路是:
(1) 以基于多媒體條件下的學習環境為依托;
(2) 以課內外聯系,學科間融合的大語文觀為基本理念;
(3) 以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為主要學習方法;
(4) 以提高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和語文素養為歸宿;
(5) 以培養學生感受草原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歡樂為情感目標。
八、教學環節設計及意圖:
(一)、欣賞草原風光,初步感知
對多數學生來說,草原是陌生的。針對這一實際情況,我們設計了“欣賞草原風光錄像”,讓學生對草原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在此基礎上順勢導入課題:草原的早晨更美,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美美的來讀課題,進入學習情境,初讀課文,認識生字新詞。
(二)、品讀課文,體會感悟
我們在設計這一課時,緊緊圍繞“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突破重難點”這一主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全文以一個大問題“從哪里體會出草原的美麗和歡樂”貫穿始終。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讀書感悟、交流體會,然后在全班范圍內交流。基于一年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情感體驗較貧乏,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對抽象的語言文字理解起來有些困難,所以當學生談到“鋪滿新綠的草原醒來了”時,學生對草原醒來了,難以理解,教師借助課件演示:圖上先出現寧靜的、鋪滿新綠的草原,接著出現牧民的鞭子,最后出現馬牛羊人在活動的情景,隨著太陽的升起,畫面由暗到亮,與之相配的是舒緩低沉的音樂,接著是“啪!啪!”的鞭聲,最后是各種動物的叫聲和人的吆喝聲,草原現出一片熱鬧的景象,在課件播放的過程中,教師配上畫外音,草原的夜靜悄悄的,隨著黎明的臨近,牧民的鞭聲啪啪地響起,寧靜的草原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了。通過這些形象的畫面,幫助學生感受草原的“寧靜”,體會“草原醒來了”的情景。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用朗讀喚醒同學們的耳朵,讓大家感受到草原醒來了,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巧妙的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輕而易舉的理解了“草原醒來了”的含義,把觀察、讀書和思考結合起來,加強了詞語與事物表象的聯系,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突破了教學難點。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寫牧民們趕著羊群奔向草原的歡樂場面,在學習這一段時,學生對“涌”的理解可能會很不到位,因為從沒有到過草原的小學生,頭腦中對羊兒爭先恐后像潮水一般涌出圈門這一景象可以說是一片空白,教師通過課件演示,化抽象為形象,生動的再現了很多羊兒歡快的“涌”出圈門的景象,讓學生感受到一幅鮮活、跳動的畫面。在此基礎上,教師又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去讀課文,學生自然就能把羊兒的多、羊兒的歡樂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三自然段寫了遠處的羊群和牧羊人的歌聲。通過欣賞藍天上白云飄,藍天下羊群散布在大草原上,慢慢的移動吃草,牧羊人悠閑的躺在草地上的動畫,學生再一次感受到了草原的美麗和牧羊人的快樂。申老師講解“回蕩”一詞時,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她沒有照搬詞典里的解釋,而是通過讀書,通過欣賞音樂,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情境,去“意會”。學生在老師創設的音樂情境中,自主地表達自己的感受,理解了詞語,豐富了情感,拓寬了詞匯。
總之,通過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我們成功的創設了情境,讓學生理解了一些難懂的詞語,深刻的感受到了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
(三)作業設計:
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積累內化語言文字,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我們設計了比較開放的作業,喜歡畫畫的同學可以畫出草原的美,喜歡唱歌的同學可以用你的歌聲表達出草原的美,也可以朗誦一首關于草原的古詩,也可以寫一段話,不但拓展延伸了所學知識,同時也體現了學生對知識選擇的權利。
《草原的早晨》第一課時教案 篇4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4
《草原的早晨》導入初探
開始上課了,我端端正正在黑板上寫下了“早晨”兩個字。轉向孩子:“認識它倆嗎?誰來讀讀?”指導讀好輕聲。
那你們能說說早晨就是什么時候?學生交流。
學校的早晨是什么樣子的呢?工廠的早晨是什么樣子的?街道的早晨是什么樣子的呢?
…………的早晨是………………?
教師對學生說的進行小結,然后話鋒一轉,說道:“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大草原,看看那兒的早晨是什么樣子的?那就趕緊打開書,到課文中去找找答案把!”
學生開始了饒有興趣地走進課文尋找答案。
反思:從小朋友生活中的早晨開始,讓小朋友感受到早晨的美麗和繁忙。對草原的早晨也就有了一種探求的欲望。
清幽 發表
《草原的早晨》第一課時教案 篇5
一、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1、多媒體播放草原風光片。
導語 :那還等什么,咱們趕快學課文吧!
二、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自讀全文。
㈠學習第1自然段。
1、誰來給我們讀一讀。
師:你覺得她哪些詞讀得特別好?
2、細品第一段。
⑴抓住“啪!啪!”、“響亮”等詞學習第一句。
⑵抓住“鋪滿”、“新綠”、“醒來了”等詞學習第二句。
3、自由讀詞、讀句。
4、指名讀這段。
5、學生有感情讀齊讀這段。
導語 :當黎明到來的時候,隨著牧民鞭聲的響起,寧靜的草原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熱鬧的草原是什么樣的呢?
㈡學習第2自然段。
1、自由學習這段(可以左右交流、探討)
★點擊“草原之旅”中的視頻,邊看邊體會草原的熱鬧。
2、相機教學。
讀過課文,看過錄象,你從哪兒感受到了草原的熱鬧?
羊多,羊歡
⑴從文中哪幾個詞語感受到的?
抓住:“一只只”、“涌出”、“羊群”體會羊多。
⑵出示:“涌出”、“蹦跳”、“奔向”
⑶讀好“涌出”、“蹦跳”、“奔向”,體會羊兒當時有多么快活。
⑷男生、女生比賽讀這句。
⑸用上這3個詞,說說我們前不久學校舉行的放風箏比賽的場面。(同桌交流后發言)
師:我校一年一度的放風箏比賽開始了,我們(涌出)了教室,(蹦跳)著(奔向)大操場。
師:你當時開心嗎?快活嗎?
⑹讓我們再來有感情地讀讀這句,感受一下羊兒急于沖出圈門奔向大草原時的開心、快樂。
導語 :真是群自在、快樂的羊啊!
牧民樂
⑴小朋友,看了那些騎著駿馬,英姿颯爽的牧民,你想說點什么?
(真快;好威風;騎馬技術高;高興)
⑵請你自己讀讀第二句,看看你能把牧民那開心勁兒讀出嗎?
⑶指名多人讀。齊讀。
此時的草原是多么得歡快、熱鬧啊!羊兒歡,人更歡。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這段。
㈢學習第3自然段。
⑴師范讀,要求:一邊聽一邊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看羊群圖片,播放牧羊人的歌聲)
⑵(我看到了羊群),“那一群群羊兒像朵朵白云在飄動”什么地方像?
自讀這句體會。
⑶師:羊兒成群的散布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動吃草,遠遠望去還像什么?左右交流后指名。
⑷(聽到了歌聲),歌聲忽遠忽近,在大草原上空來回飄蕩,這就是“回蕩”。
⑸這是怎樣的歌聲?
⑹指導讀好這段,語速放慢,聲音漸漸放輕,學著老師的樣……指名讀。
⑺在牧羊人悠揚的歌聲中,有感情地齊讀這段。
三、指導背誦。
導語 :多美的一幅景象啊!小朋友,這么美的大草原,這么美的課文,我們把它印入腦海,好嗎?
師:選你最喜歡的一段背一背。可以一個人背,也可以和邊上的小朋友一起背,比比誰最有感情。
(相機)喜歡這段的起立背。
四、指導習字。
⑴出示:“牧”、“原”這兩字。想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記這兩個字,介紹給大家。
⑵你認識了誰?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⑶多媒體講解各字,并指導學生書寫。
五、拓展延伸。
導語 :這堂課小朋友學習得真認真,李老師獎勵大家去大草原游覽一番。(播放《賽馬》)讓我們騎上駿馬,跟隨牧民一起去大草原吧!(做起動作,甩起鞭子,喊起來。)
師:點擊“草原之旅”。自己瀏覽圖片,想看什么就點什么。小朋友們,盡情地享受這次“草原之旅”吧!
★學生自由操作,瀏覽。
六、布置作業 。
任選其一,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完成,也可回家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
1、涂一涂:學習了課文,大草原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吧!請你到小畫板中,幫這幅《草原的早晨》涂上顏色,再把它貼到"暢所欲言"的“涂一涂”中。
2、貼一貼:請你動起小手,到網上搜索漂亮的草原圖片,再把它貼到"暢所欲言"的“貼一貼”中,讓大家一塊兒來欣賞吧。
師:“草原之旅”即將結束,我相信每個小朋友的感觸都很深,讓我們在這優美的音樂聲中結束本次草原之旅吧!
聽《草原的早晨》有感
邵弘一
前不久聽了李君老師執教的《草原的早晨》一課,深有感觸。這節課真可謂是一節圖美、樂美、情美的語文課。
1、圖美
課一開始,李老師用美麗的草原圖片,Fash動畫生動地刻畫出了大草原寧靜、悠遠的意境,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了遼闊美麗的大草原,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學生的興趣自然而然地被激發出了。
在學文過程中,李老師又結合課文內容穿插圖片、視頻,幫助學生理解字詞,像:“寧靜、新綠、鋪滿”這一類抽象的詞語,使學生通過看圖,有了直觀的感受,激發了學生朗讀的情感。
學文之后,“草原之旅”這一欄目的設計,使學生在學完課文后再次領略了大草原的無限風光,既鞏固了課文內容,又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延伸了知識面。
2、樂美
整節課自始至終穿插著帶有草原風味的歌曲、背景音樂,使人仿佛身臨其境,在美麗的大草原上暢游,感受到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底現牛羊”的意境。李老師讓學生在音樂聲中看,在音樂聲中聽,在音樂聲中想,在音樂聲中讀,把學生的情感完完全全帶到了美麗的大草原上。
3、情美
整節課,李老師扎實的基本功,優美自然的過度語言,激發了學生美文美讀的情感,激發了學生表達美的欲望。課上,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搶著讀書,搖頭晃腦地自己品讀,喜愛大自然的情感在瑯瑯的書聲中表達得酣暢淋漓。
《草原的早晨》第一課時教案 篇6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廠”、“斤”、“牛”、“力”等,能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麗風光和牧民的歡樂。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這一學期,我們學過《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后,知道了什么?(春天來了,農村的池塘美了。梅花山梅花盛開,也很美。)
2、小朋友們,我們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那里春天的早晨怎么樣呢?(板書:草原的早晨)領讀。
3、講述草原:我國的內蒙古及西部黃土高原,有雜草叢生的大片土地,間或雜有耐旱的樹木,適宜放牧牛羊。
4、誰能說說記住“原”字的辦法?(用部件法記“原”:“廠、白、小”)結合教“廠”字頭。
二、初讀指導
1、引導看課本上的插圖,說說圖上畫了些什么。
(牧民們騎在馬上,揮舞著鞭子;羊兒本跳著向前奔)
教材中的另外一幅圖上畫了些什么呢?
(牧民們騎在馬上,照看著羊群;一群群羊兒在草地上吃草)
2、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
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畫出生字新詞。
3、檢查自讀情況。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詞:啪鞭打破黎明寧靜鋪滿新綠
②指名拼讀生字詞。指出:“寧、靜”是后鼻音;“鞭、新”是前鼻音。
③哪些詞語的意思已經懂了?請小朋友們互相交流。
(啪,象聲詞;鞭,結合插圖理解)
④教者小結。
黎明:天快要亮或者剛亮的時候。
寧靜:安靜。
新綠:剛剛出現的綠色。春天來了,天氣轉暖,草葉露出了新芽。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帶有生字詞的語句:無邊的草原牧民們跨上駿馬
②指名拼讀生字詞。
③交流:“無邊的草原”說明草原怎么樣?(草原大,看不到邊)
④教師講:“牧民”是牧區中靠畜養和放牧牛、羊生活的人。駿馬指好馬、走得快的馬。
問:“牧民們跨上駿馬”是什么意思?(牧民們騎上了好馬)
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詞:遠處飄動
②指名拼讀生字詞。
③交流對生字詞的理解。(遠處:遠的地方;飄動:聯系生活實際講)
4、復習鞏固生字詞
出示下列生字詞卡片,指名認讀。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啪鞭黎明寧靜鋪滿跨駿馬
結合認讀生字詞教新的偏旁
5、自由讀課文。
6、指名讀課文。
三、作業
讀讀、寫寫下面的生字詞: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復習檢查
1、出示卡片,指名認讀詞語: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2、聽寫:“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說出“處”、“牧”、“原”的偏旁名稱。
3、指名朗讀課文。
靜讀訓練
1、第一自然段。
學生自讀,思考:這一自然段寫的是什么季節、什么時間的事?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季節:春天——新綠鋪滿草原;時間:早晨——黎明)
口頭填空。鞭聲打破了寧靜。的草原醒來了。
自由討論并交流:“草原醒來了”是什么意思?
(春天來了,天氣轉暖,草也露出了新芽,就好像草原睡了整整一個冬天,現在醒來了。)
(夜,靜悄悄的,草原也跟人們一樣睡著了。早晨,人們開始了一天的工作,草原由靜到動,就像醒過來一樣了。
指名讀全段。(重音:響亮、黎明、新綠)
2、第二自然段。
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寫了什么?(板書:羊兒牧民)
再讀課文,準備口頭填空:
羊兒涌出了圈門,奔向草原。
牧民們,追趕那。
填空后互相交流對“一只只”、“蹦跳著”、“無邊”、“跨上”等詞語的理解。(一只只:羊兒多;蹦跳著羊兒歡快;無邊:草原大;跨上:牧民懷著歡樂的心情)
(板書:一只只涌出跨上追趕)
這一段寫草原上羊兒和牧民怎么樣?(羊兒多,牧民歡樂)
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重音:蹦跳無邊歡樂)
3.第三自然段。
輕聲讀全段。這一段只有一句話,誰會讀的?
指名朗讀后提問:這一自然段寫的什么?(草原上羊兒多,牧民歡樂)
你為什么這么說?(“一群群”說明羊兒多;“藍天下回蕩著牧羊人的歌聲”說明牧民心里很歡樂,放聲歌唱)
這一自然段和上一自然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是寫草原上的羊兒多,牧民樂)(不同的地方是:第二自然段中是“一只只羊兒”,這一段是“一群群羊兒”羊兒更多了。上一段通過寫牧民跨上駿馬追趕羊群表示歡樂,這一段用“藍天下回蕩著牧羊人的歌聲”來表現牧民的歡樂)
作者說“一群群羊兒像朵朵白云在飄動”,為什么這么大比方?(羊兒是白色的,跟白云的色彩一個樣;羊兒一邊吃草,一邊活動,白云在空中也不斷移動。它們有相似的地方。)(板書:一群群飄動歌聲)
引讀:遠處,一群群羊兒——學生接著讀,師讀:藍天下回蕩著——學生接著讀。
三、課堂練習
1、讀了《草原的早晨》,我們又懂得了什么?
(草原上的羊兒真多。牧民們的生活很快樂)(板書:多樂)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作業
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 )鞭聲 ( )草原
( )羊群 ( )清香
照例填空
一( )春雷 一( )氣 一( )白鵝
一( )小船 一( )梅花
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復習檢查
出示生字詞: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指名認讀,介紹自己是怎么記住這些生字的。
背誦指導
各自朗讀課文,準備口頭填空練習。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來了。
(2)羊兒圈門,奔向。牧民們,追趕那。
(3)羊兒像在飄動,藍天下回蕩著。
結合口頭填空練習,理清文章結構。
練習背誦。
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無打處民動牧原新
2.指名認讀。
仔細看田字格內的“打、動、牧、新”,比較在結構的安排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根據學生發言,老師歸納:
雖然這四個學生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但是在安排上還是有區別的。“打”,左高右低;“動”,左低右高,下面也不齊平。“牧”左右兩部分一樣高。“新”左右兩部分的上面部分齊平,右邊的“斤”字的“豎”稍長。
“無”和“民”都是獨體字。著重指導寫好最后一筆:“無”最后一筆是豎彎鉤,從田字格的中心起筆,沿豎中線往下寫,寫至與撇平時再向右拐,最后向上鉤。“民”的最后一筆是斜鉤,幅度較大。處,復習折文旁,再與“外”做比較。處,半包圍結構,第三筆是平捺,“卜”在平捺上方。“外”是左右結構。
作業
練習描紅。
各自練習寫生字,覺得難寫難記的多寫幾遍,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背誦課文。
板書: 5 草原的早晨
羊兒 牧民
一只只 涌出 跨上 追趕
一群群 飄動 歌聲
(多) (樂)
《草原的早晨》第一課時教案 篇7
一、復習檢查
出示學生字詞: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指名認讀,介紹自己是怎么記住這些學生字的。
二、背誦指導
各自朗讀課文,準備口頭填空練習。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來了。
(2)羊兒圈門,奔向。牧民們,追趕那。
(3)羊兒像在飄動,藍天下回蕩著。
結合口頭填空練習,理清文章結構。
練習背誦。
三、寫字指導
1.出示學生字:無打處民動牧原新。
2.指名認讀。
仔細看田字格內的“打、動、牧、新”,比較在結構的安排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根據學學生發言,老老師歸納:
雖然這四個學學生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但是在安排上還是有區別的。“打”,左高右低;“動”,左低右高,下面也不齊平。“牧”左右兩部分一樣高。“新”左右兩部分的上面部分齊平,右邊的“斤”字的“豎”稍長。
“無”和“民”都是獨體字。著重指導寫好最后一筆:“無”最后一筆是豎彎鉤,從田字格的中心起筆,沿豎中線往下寫,寫至與撇平時再向右拐,最后向上鉤。“民”的最后一筆是斜鉤,幅度較大。處,復習折文旁,再與“外”做比較。處,半包圍結構,第三筆是平捺,“卜”在平捺上方。“外”是左右結構。
四、作業
練習描紅。
各自練習寫學生字,覺得難寫難記的多寫幾遍,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背誦課文。
板書:5草原的早晨
羊兒牧民
一只只、涌出、跨上、追趕
一群群、飄動、歌聲
(多)(樂)
《草原的早晨》第一課時教案 篇8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學生字,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認識5個新偏旁,理解由學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能正確、規范地書寫學生字。
情感目標:感受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快樂。激發學學生熱愛大草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難點:看圖理解詞語,啟發想象,感受草原的美麗和牧民的勤勞。
教學用具:光盤、錄音歌曲、學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聽!悠悠的歌聲把我們帶到了哪里?(板書:草原)(放錄音歌曲)今天,老老師就要帶大家一起去美麗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樣的。(補充課題:的早晨)齊讀課題。
二、看圖感知看!(播放光盤)你喜歡草原嗎?你喜歡草原的早晨嗎?
三、初讀課文
1.那就翻開書,自己來讀讀這篇課文吧!
2.能把課文再讀給你的好朋友聽聽嗎?要求:請拼音小博士幫好你的忙,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好朋友仔細聽好,注意糾正錯誤的字音。然后兩人再交換進行,開始!
3.練讀了幾遍課文,那課文有幾個自然段?用手勢來表示。
四、細讀訓練
1.誰來先讀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讀)評價,指導:你讀得很流利。好象鞭聲還不夠響亮,誰再試試。黎明時,草原還沒有蘇醒,是很靜很靜的。讀好:寧靜。眼前,你看到了怎樣的草原?讀好:鋪滿新綠。誰愿意當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將草原喚醒。草原還沒徹底醒來,再來一遍。齊讀
2.此時,草原開始熱鬧起來,歡樂起來!指名讀第二自然段。學學生評價:哪些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讀得還不夠?從朗讀中仿佛看到什么,聽到什么?誰來讀好它。誰能超過他。喜歡羊兒出圈,喜歡跨馬追趕的同學一起來讀吧!
3.讓我們眺望遠處。指名讀第三自然段草原的遠處十分迷人。誰來讀。為什么這樣讀?悠悠的感覺讀得真棒!學他的樣子一起來讀。
4.草原真是太美了,這樣美的地方,這樣美的.課文,老老師也忍不住想和你們一起讀了。(齊讀)你覺得草原怎么樣,草原的早晨怎么樣?(學學生自由發言交流)
五、寫字教學小朋友把課文讀得這么棒,相信課文中的學生字你也能學得很棒。
1.認讀學生字卡片小火車開起來(帶拼音,去拼音)
2.這堂課我們學習兩個學生字“動、牧“自學筆順表,掌握筆順。學學生書空筆順。
自己分析字型結構,左右等寬。結合學習新偏旁。學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注意寫字姿勢。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出示學生字詞: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2.指名認讀,介紹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學生字的。
二、背誦指導
1.各自朗讀課文,準備口頭填空練習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來了。
(2)羊兒圈門,奔向。牧民們,追趕那。
(3)羊兒像在飄動,藍天下回蕩著。
2.結合口頭填空,理清文章結構。
3.讀了課文,我們又懂得了什么?
4.練習背誦。
三、寫字指導
1.出示學生字:無打處民原新
2.指名認讀。
3.仔細看光盤上學生字書寫筆順,比較每個學生字的結構安排。
指導:“無、民”都是獨體字。“無”最后一筆是豎彎鉤,沿豎中線往下寫,“民”的最后一筆是斜鉤,幅度較大。 “處、原”是半包圍結構。“處”第三筆是平撇,“原”里面是“白、小”。
四、作業
1.練習描紅。
2.各自練習書寫學生字,覺得難寫難記的多寫幾遍,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3.背誦課文。
《草原的早晨》第一課時教案 篇9
“學程導航”課時教學計劃
施教時期 年 月 日
教學內容- 5.草原的早晨-
共幾課時-3課時
第幾課時--第3課時-
課型-講讀 教
學
目
標
1.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2.感受草原早晨的美好與牧民生活的歡樂。
3學習2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
教
學
重
難
點
1.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2.學習2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
教
學
資
源
生字卡片、與課文相關的詩歌、文章等。
預
習
設
計
搜集與草原有關的詩歌、文章。
學 程 預 設
導 學 策 略
調整與反思
一、復習檢查
1、開火車認讀生字,并組詞
2、說說“原、打、寧、牧”的偏旁是什么。
二、指導背誦
1、根據填空練習背誦課文。
2、指名口頭填空。
3、結合練習,理清文章結構。
4、練習背誦課文。
三、學習生字。
1、認讀生字。
2、學習偏旁:折文、力字旁
3、學生描紅生字。
注意“處”與“外”的偏旁區別。
四、交流詩歌
師生共同交流搜集的關于草原的詩歌。
板塊二
1、出示填空
(1) 的 打破了 。
的草原醒來了。
(2) 羊兒 圈門, 奔向 。牧民們 ,追趕那
。
(3) 羊兒像 在飄動,藍天下回蕩著 。
2、教師指導:
時間線索:鞭聲響起 草原醒來 羊兒出圈 群羊如云
空間線索:醒來的草原 近處 遠處
板塊三
1、出示生字:處、動。
2、教學兩個偏旁:折文、力字旁
3、教師范寫
板塊四
推薦詩歌《草》、《敕勒歌》等。
作業
設計
★熟練背誦課文。
★★背出《草》、《敕勒歌》。
《草原的早晨》第一課時教案 篇10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92
《草原的早晨》教學設計之二
來源: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多媒體播放草原風光片。
導語:那還等什么,咱們趕快學課文吧!
二、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自讀全文。
㈠學習第1自然段。
【您正在瀏覽第一范文網提供的文章。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的關鍵字!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1、誰來給我們讀一讀。
師:你覺得她哪些詞讀得特別好?
2、細品第一段。
⑴抓住“啪!啪!”、“響亮”等詞學習第一句。
⑵抓住“鋪滿”、“新綠”、“醒來了”等詞學習第二句。
3、自由讀詞、讀句。
4、指名讀這段。
5、學生有感情讀齊讀這段。
導語:當黎明到來的時候,隨著牧民鞭聲的響起,寧靜的草原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熱鬧的草原是什么樣的呢?
㈡學習第2自然段。
1、自由學習這段(可以左右交流、探討)
★點擊“草原之旅”中的視頻,邊看邊體會草原的熱鬧。
2、相機教學。
讀過課文,看過錄象,你從哪兒感受到了草原的熱鬧?
羊多,羊歡
⑴從文中哪幾個詞語感受到的?
抓住:“一只只”、“涌出”、“羊群”體會羊多。
⑵出示:“涌出”、“蹦跳”、“奔向”
⑶讀好“涌出”、“蹦跳”、“奔向”,體會羊兒當時有多么快活。
⑷男生、女生比賽讀這句。
⑸用上這3個詞,說說我們前不久學校舉行的放風箏比賽的場面。(同桌交流后發言)
師:我校一年一度的放風箏比賽開始了,我們(涌出)了教室,(蹦跳)著(奔向)大操場。
師:你當時開心嗎?快活嗎?
⑹讓我們再來有感情地讀讀這句,感受一下羊兒急于沖出圈門奔向大草原時的開心、快樂。
導語:真是群自在、快樂的羊啊!
牧民樂
⑴小朋友,看了那些騎著駿馬,英姿颯爽的牧民,你想說點什么?
(真快;好威風;騎馬技術高;高興)
⑵請你自己讀讀第二句,看看你能把牧民那開心勁兒讀出嗎?
⑶指名多人讀。齊讀。
此時的草原是多么得歡快、熱鬧啊!羊兒歡,人更歡。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這段。
㈢學習第3自然段。
⑴師范讀,要求:一邊聽一邊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看羊群圖片,播放牧羊人的歌聲)
⑵(我看到了羊群),“那一群群羊兒像朵朵白云在飄動”什么地方像?
自讀這句體會。
⑶師:羊兒成群的散布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動吃草,遠遠望去還像什么?左右交流后指名。
⑷(聽到了歌聲),歌聲忽遠忽近,在大草原上空來回飄蕩,這就是“回蕩”。
⑸這是怎樣的歌聲?
⑹指導讀好這段,語速放慢,聲音漸漸放輕,學著老師的樣……指名讀。
⑺在牧羊人悠揚的歌聲中,有感情地齊讀這段。
三、指導背誦。
導語:多美的一幅景象啊!小朋友,這么美的大草原,這么美的課文,我們把它印入腦海,好嗎?
師:選你最喜歡的一段背一背。可以一個人背,也可以和邊上的小朋友一起背,比比誰最有感情。
(相機)喜歡這段的起立背。
四、指導習字。
⑴出示:“牧”、“原”這兩字。想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記這兩個字,介紹給大家。
⑵你認識了誰?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⑶多媒體講解各字,并指導學生書寫。
五、拓展延伸。
導語:這堂課小朋友學習得真認真,李老師獎勵大家去大草原游覽一番。(播放《賽馬》)讓我們騎上駿馬,跟隨牧民一起去大草原吧!(做起動作,甩起鞭子,喊起來。)
師:點擊“草原之旅”。自己瀏覽圖片,想看什么就點什么。小朋友們,盡情地享受這次“草原之旅”吧!
★學生自由操作,瀏覽。
六、布置作業。
任選其一,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完成,也可回家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
1、涂一涂:學習了課文,大草原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吧!請你到小畫板中,幫這幅《草原的早晨》涂上顏色,再把它貼到暢所欲言的“涂一涂”中。
2、貼一貼:請你動起小手,到網上搜索漂亮的草原圖片,再把它貼到暢所欲言的“貼一貼”中,讓大家一塊兒來欣賞吧。
師:“草原之旅”即將結束,我相信每個小朋友的感觸都很深,讓我們在這優美的音樂聲中結束本次草原之旅吧!
【您正在瀏覽第一范文網提供的文章。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的關鍵字!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聽《草原的早晨》有感
邵弘一
前不久聽了李君老師執教的《草原的早晨》一課,深有感觸。這節課真可謂是一節圖美、樂美、情美的語文課。
1、圖美
課一開始,李老師用美麗的草原圖片,fash動畫生動地刻畫出了大草原寧靜、悠遠的意境,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了遼闊美麗的大草原,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學生的興趣自然而然地被激發出了。
在學文過程中,李老師又結合課文內容穿插圖片、視頻,幫助學生理解字詞,像:“寧靜、新綠、鋪滿”這一類抽象的詞語,使學生通過看圖,有了直觀的感受,激發了學生朗讀的情感。
學文之后,“草原之旅”這一欄目的設計,使學生在學完課文后再次領略了大草原的無限風光,既鞏固了課文內容,又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延伸了知識面。
2、樂美
整節課自始至終穿插著帶有草原風味的歌曲、背景音樂,使人仿佛身臨其境,在美麗的大草原上暢游,感受到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底現牛羊”的意境。李老師讓學生在音樂聲中看,在音樂聲中聽,在音樂聲中想,在音樂聲中讀,把學生的情感完完全全帶到了美麗的大草原上。
3、情美
整節課,李老師扎實的基本功,優美自然的過度語言,激發了學生美文美讀的情感,激發了學生表達美的欲望。課上,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搶著讀書,搖頭晃腦地自己品讀,喜愛大自然的情感在瑯瑯的書聲中表達得酣暢淋漓。
【您正在瀏覽第一范文網提供的文章。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的關鍵字!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草原的早晨》第一課時教案 篇11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多媒體播放草原風光片。
二、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自讀全文。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誰來給我們讀一讀。
老師:你覺得她哪些詞讀得特別好?
2、細品第一段。
(1)抓住啪!啪!、響亮等詞學習第一句。
(2)抓住鋪滿、新綠、醒來了等詞學習第二句。
3、自由讀詞、讀句。
4、指名讀這段。
5、學學生有感情讀齊讀這段。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自由學習這段(可以左右交流、探討)
點擊草原之旅中的視頻,邊看邊體會草原的熱鬧。
2、相機教學。
讀過課文,看過錄象,你從哪兒感受到了草原的熱鬧?
羊多,羊歡
(1)從文中哪幾個詞語感受到的?
抓住:一只只、涌出、羊群體會羊多。
(2)出示:涌出、蹦跳、奔向
(3)讀好涌出、蹦跳、奔向,體會羊兒當時有多么快活。
(4)男學生、女學生比賽讀這句。
(5)用上這3個詞,說說我們前不久學校舉行的放風箏比賽的場面。(同桌交流后發言)
老師:我校一年一度的放風箏比賽開始了,我們(涌出)了教室,(蹦跳)著(奔向)大操場。
老師:你當時開心嗎?快活嗎?
(6)讓我們再來有感情地讀讀這句,感受一下羊兒急于沖出圈門奔向大草原時的開心、快樂。
牧民樂
(1)小朋友,看了那些騎著駿馬,英姿颯爽的牧民,你想說點什么?
(真快;好威風;騎馬技術高;高興)
(2)請你自己讀讀第二句,看看你能把牧民那開心勁兒讀出嗎?
(3)指名多人讀。齊讀。
此時的草原是多么得歡快、熱鬧啊!羊兒歡,人更歡。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這段。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老師范讀,要求:一邊聽一邊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看羊群圖片,播放牧羊人的歌聲)
(2)(我看到了羊群),那一群群羊兒像朵朵白云在飄動什么地方像?
自讀這句體會。
(3)老師:羊兒成群的散布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動吃草,遠遠望去還像什么?左右交流后指名。
(4)(聽到了歌聲),歌聲忽遠忽近,在大草原上空來回飄蕩,這就是回蕩。
(5)這是怎樣的歌聲?
(6)指導讀好這段,語速放慢,聲音漸漸放輕,學著老老師的樣指名讀。
(7)在牧羊人悠揚的歌聲中,有感情地齊讀這段。
三、指導背誦。
老師:選你最喜歡的一段背一背。可以一個人背,也可以和邊上的`小朋友一起背,比比誰最有感情。
(相機)喜歡這段的起立背。
四、指導習字。
(1)出示:牧、原這兩字。想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記這兩個字,介紹給大家。
(2)你認識了誰?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3)多媒體講解各字,并指導學學生書寫。
五、拓展延伸。
老師:點擊草原之旅。自己瀏覽圖片,想看什么就點什么。小朋友們,盡情地享受這次草原之旅吧!
學學生自由操作,瀏覽。
六、布置作業。
任選其一,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完成,也可回家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
1、涂一涂:學習了課文,大草原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吧!請你到小畫板中,幫這幅《草原的早晨》涂上顏色,再把它貼到暢所欲言的涂一涂中。
2、貼一貼:請你動起小手,到網上搜索漂亮的草原圖片,再把它貼到暢所欲言的貼一貼中,讓大家一塊兒來欣賞吧。
老師:草原之旅即將結束,我相信每個小朋友的感觸都很深,讓我們在這優美的音樂聲中結束本次草原之旅吧!
聽《草原的早晨》有感
邵弘一
前不久聽了李君老老師執教的《草原的早晨》一課,深有感觸。這節課真可謂是一節圖美、樂美、情美的語文課。
1、圖美
課一開始,李老老師用美麗的草原圖片,Fash動畫學生動地刻畫出了大草原寧靜、悠遠的意境,把學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了遼闊美麗的大草原,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學學生的興趣自然而然地被激發出了。
在學文過程中,李老老師又結合課文內容穿插圖片、視頻,幫助學學生理解字詞,像:寧靜、新綠、鋪滿這一類抽象的詞語,使學學生通過看圖,有了直觀的感受,激發了學學生朗讀的情感。
學文之后,草原之旅這一欄目的設計,使學學生在學完課文后再次領略了大草原的無限風光,既鞏固了課文內容,又開拓了學學生的視野,延伸了知識面。
2、樂美
整節課自始至終穿插著帶有草原風味的歌曲、背景音樂,使人仿佛身臨其境,在美麗的大草原上暢游,感受到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底現牛羊的意境。李老老師讓學學生在音樂聲中看,在音樂聲中聽,在音樂聲中想,在音樂聲中讀,把學學生的情感完完全全帶到了美麗的大草原上。
3、情美
整節課,李老老師扎實的基本功,優美自然的過度語言,激發了學學生美文美讀的情感,激發了學學生表達美的欲望。課上,學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搶著讀書,搖頭晃腦地自己品讀,喜愛大自然的情感在瑯瑯的書聲中表達得酣暢淋漓。
《草原的早晨》第一課時教案 篇12
教學內容:
教學要求: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按由遠到近的順序觀察圖,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學會本課3個生字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生字卡片、小黑板、黑卡紙、地圖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 同學們,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誰能說說我們這兒的早晨是什么樣子的?
2. 聽了同學們的介紹,老師覺得蘇州的早晨真是美極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出示課題:草原的早晨指讀—領讀—教學“原”)
3. 看了這個題目同學們想問些什么嗎?(草原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樣子的?草原的早晨和蘇州的早晨有什么不同?……)
出示地圖:指出蘇州(只有針尖那么大)草原(內蒙古地區中國的西北部)通過對比顯示草原地理位置。
二. 講授新課
<一>.看圖學詞
1. 這無邊的草原究竟是什么樣的呢?相機出示掛圖(草原一眼看不到頭)
出示:無邊齊讀
2. 冬去春來,草兒重又長出來了,原本枯黃的草原像鋪了一張嶄新的綠地毯所以我們說草原鋪滿了(出示:新綠齊讀)鋪滿新綠的草原上有些什么呢?請大家看著圖來說說(由近到遠)
相機貼字:近處:羊兒牧民駿馬
(出示一個讀一個,正音;最后齊讀詞語)
<二> 那這么美麗的草原上的早晨究竟是什么樣的呢?自己把課文讀一讀。
檢查自讀:
鞭聲 黎明 寧靜 醒 蹦跳 歌聲
新綠 圈門 奔向 牧民們 牧羊人
(自讀找規律—指讀—開火車—領讀—自讀課文)
響亮的 黎明的 鋪滿新綠的 打破了 醒來了 羊兒
鞭聲 一只只 跨上 追趕 遠處 回蕩著
草原在
(找規律—指讀—領讀—自讀課文:正確)
繼續看圖想想如果你是羊兒你被關了一夜后放出羊圈后你是什么樣的心情?(興奮)那么你們會怎么跑出羊圈?會怎樣奔向草原的?(涌出來蹦跳著齊讀)那么假如你是牧羊人,羊兒這么蹦跳著涌出來你會做什么事?(跨上駿馬追趕羊群齊讀)齊讀黑板上的詞語
<三>出示句子:
1)“啪!啪!”嘹亮的鞭聲打破了黎明的寧靜。(感嘆號表示什么?草原睡著時是靜悄悄的,牧人的鞭聲叫醒了草原,就像媽媽早晨叫我們起床一樣。想想看每天早上媽媽是怎么叫我們起床的?誰能來把它讀好?)
2)遠處,一群群羊兒像朵朵白云在飄動,藍天下回蕩著牧羊人的歌聲。(指讀——哪里停頓——齊讀)
(自讀課文:流利)
<四>女生讀,男生讀,指讀。
<五>范讀通過讀你覺得草原的早晨怎么樣?(美)那它究竟美在何處呢我們下節課再來討論。
三. 教學生字
1. 原說結構教部首說你怎么記住它
2. 動說兩個字的相同處教“力”字旁
3. 打說怎么記
《草原的早晨》第一課時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認識5個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能正確、規范地書寫生字。
情感目標:感受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快樂。
激發學生熱愛大草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難點:看圖理解詞語,啟發想象,感受草原的美麗和牧民的勤勞。
教學用具:光盤、錄音歌曲、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聽!悠悠的歌聲把我們帶到了哪里?(板書:草原)(放錄音歌曲)
今天,老師就要帶大家一起去美麗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樣的。(補充課題:的早晨)
齊讀課題。
二、看圖感知
看!(播放光盤)
你喜歡草原嗎?你喜歡草原的早晨嗎?
三、初讀課文
1.那就翻開書,自己來讀讀這篇課文吧!
2.能把課文再讀給你的好朋友聽聽嗎?
要求:請拼音小博士幫好你的忙,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好朋友仔細聽好,注意糾正錯誤的字音。然后兩人再交換進行,開始!
3.練讀了幾遍課文,那課文有幾個自然段?用手勢來表示。
四、細讀訓練
1.誰來先讀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讀)
評價,指導:你讀得很流利。
好象鞭聲還不夠響亮,誰再試試。
黎明時,草原還沒有蘇醒,是很靜很靜的。讀好:寧靜。
眼前,你看到了怎樣的草原?讀好:鋪滿新綠。
誰愿意當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將草原喚醒。
草原還沒徹底醒來,再來一遍。
齊讀
2.此時,草原開始熱鬧起來,歡樂起來!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學生評價:哪些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讀得還不夠?從朗讀中仿佛看到什么,聽到什么?
誰來讀好它。誰能超過他。
喜歡羊兒出圈,喜歡跨馬追趕的同學一起來讀吧!
3.讓我們眺望遠處。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草原的遠處十分迷人。誰來讀。為什么這樣讀?
悠悠的感覺讀得真棒!學他的樣子一起來讀。
4.草原真是太美了,這樣美的地方,這樣美的課文,老師也忍不住想和你們一起讀了。
(齊讀)你覺得草原怎么樣,草原的早晨怎么樣?(學生自由發言交流)
五、寫字教學
小朋友把課文讀得這么棒,相信課文中的生字你也能學得很棒。
1.認讀生字卡片
小火車開起來(帶拼音,去拼音)
2.這堂課我們學習兩個生字“動、牧“
自學筆順表,掌握筆順。學生書空筆順。
自己分析字型結構,左右等寬。結合學習新偏旁。
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注意寫字姿勢。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 出示生字詞: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2. 指名認讀,介紹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二、背誦指導
1. 各自朗讀課文,準備口頭填空練習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來了。
(2)羊兒圈門,奔向。牧民們,追趕那。
(3)羊兒像在飄動,藍天下回蕩著。
2. 結合口頭填空,理清文章結構。
3. 讀了課文,我們又懂得了什么?
4. 練習背誦。
三、寫字指導
1. 出示生字:無打處民原新
2. 指名認讀。
3. 仔細看光盤上生字書寫筆順,比較每個生字的結構安排。
指導:“無、民”都是獨體字。“無”最后一筆是豎彎鉤,沿豎中線往下寫,“民”的最后一筆是斜鉤,幅度較大。
“處、原”是半包圍結構。“處”第三筆是平撇,“原”里面是“白、小”。
四、作業
1. 練習描紅。
2. 各自練習書寫生字,覺得難寫難記的多寫幾遍,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3. 背誦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