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說課設計
三、再現與表演
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人物內心的情感世界,使學生與文本對話,從而在閱讀課文后有所領悟,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理解進行表演。我們不求學生表演的優劣,但孩子在表演中的自我理、解感受。教師可以創設:拍三集電視連續劇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表演熱情,活躍課堂氣氛,再現文學形象。
【說教學過程】
一、設計思路
從總體感受、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入手;然后師生共同探究原因,選取一個故事內容認真導讀,明確因果聯系;再通觀全文,進行情景再現,加深對全篇文章的理解、掌握,加深對人物個性的把握。
二、教學用具
自制多媒體課件一個。(要求是:移動式的一個三段論。)例:
1、狗國,開狗洞。
2、訪問狗國,我得鉆狗洞。
3、楚國是狗國。
三、具體教學過程
1、導入課文
⑴ 啟發談話,回顧第一課時的主要內容,再讀課文第一大段。
⑵ 思考:
當時的楚國是怎樣一個國家?想象當時的楚王又是怎樣一個國王?楚王要侮辱晏子的目的是什么?
板書:
國勢強盛、顯顯威風
2、整體閱讀:
⑴ 快速閱讀第二大段,思考:楚王侮辱晏子共使出幾招?
⑵ 讀后交流。
⑶ 討論三次侮辱晏子的結果如何?讀“只好”的三個句子。
板書:
只好,開城門,陪著笑,賠不是
⑷ 再連讀這三個結果,思考楚王的態度有什么變化?
小結楚王是步步退卻,直到“賠不是”。
3、賞讀第一個故事:
⑴ 一個依靠國勢強盛,霸氣十足的楚王為什么會在最后向晏子賠不是呢?細讀第一個故事,說說其中的原因?
⑵ 理解“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一句的含義。
⑶ 課件出示:得出楚國是狗國的結論。
⑷ 讀好這個句子。
⑸ 想象說說:當時接待的人向楚王報告時的情景。
⑹ 齊讀這個段落。
4、賞讀第二個故事:
⑴ 見面后的楚王又是如何對待晏子的?晏子又如何應對的?細讀課文。
⑵ 交流匯報:
理解:瞅、冷笑、嚴肅、裝著為難、拱了拱等句子。
⑶ 重點理解:
描寫人多的三個句子。試說成語:遮天蔽日、揮汗如雨、摩肩接踵。
⑷ 解讀:
說說:故意笑了笑和陪著笑的兩個“笑”有什么不同?
⑸ 課件出示:
大前提,小前提,結論。即:
① 訪問上等國家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國家派下等人去。
② 我是最不中用的人。
③ 楚國是最不中用的國家。
5、賞讀第三個故事:
⑴ 自學課文:思考楚王又想如何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樣反駁的?
⑵ 合作交流說說句子含義。
⑶ 課件出示:類比推理的三段論。即: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到了淮北結出又小又苦的枳。
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到楚國就做起強盜。
楚國是個強盜之國。
⑷ 結論:
理解:“水土不同”一詞。
⑸ 個別朗讀。
6、小結再現:
⑴ 通讀三個反駁的故事,你覺得晏子是怎樣一個人?
機智、善辯。
⑵ 請你們合作表現,自由分組整備。